人教版地理选修6达标巩固:1.1我们周围的环境(含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选修6(人教版)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

1.人类对待环境的正确态度是( )

A.停止社会发展,使环境恢复原始面貌

B.最大限度地扩大自然保护区

C.人类可以无限制地从环境中获取能量和物质

D.正确协调人类自身发展、生产力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人类与环境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所以,人类必须与环境之间保持一种协调的关系。这样人类才能和环境和谐相处。

答案:D

2.下列选项属于天然环境的是( )

①大漠盐湖②农田③工厂④极地苔原⑤岩石⑥畜群牧

A.①②④⑤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解析:天然环境是由地球上的自然要素组成,如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和地质环境等。人工环境是指人类在天然环境基础上,经过长期社会劳动所创造的、须有人类介入才能维持的环境,如:居住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和旅游环境等。因此,选B项。

答案:B

3.在自然界中,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各种生物群落共同组成( )

A.非生物环境 B.生态系统

C.生物环境 D.生物圈

解析:在自然界中,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各种生物群落共同组成生物环境,非生物环境是指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二者共同组成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答案:C

4.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最协调的时期是( )

A.50万年前 B.3000年前

C.20世纪初 D.20世纪70年代

解析:50万年前属于釆猎文明时期,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微弱,人类处于完全依赖自然的阶段,人地关系协调,但属于低水平协调。

答案:A

5.关于资源、生态、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环境与非生物环境,其实是相互联系的

B.自然资源就是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就是自然资源

C.要保护自然资源就无法保护自然环境

D.生态系统与自然资源无任何关系

解析:生物环境与非生物环境是密切联系的,它们通过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自然资源可以说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自然环境的大部分要素也是自然资源,但二者不能等同;保护自然资源与保护环境是一致的;生态系统与自然资源是有关系的。

答案:A

6.读以下人类与环境关系图,完成(1)~(5)题。

(1)人口子系统通过为社会、经济子系统提供______与之发生关系。

(2)社会、经济子系统通过为人口子系统提供______与之发生联系。

(3)环境要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变化对生态系统产生______,反过来生态系统变化对环境要素也会产生______。

(4)人类活动从环境中获取______和______,通过生产、消费又向______排放废弃物,而各环境要素的变化,又反过来作用于______子系统。

(5)______国家对全球性环境问题承担更多责任,因为占世界1/5的发达国家耗资和______量占全球的3/5。

答案:(1)劳动(2)物品和服务(3)大气水土壤生物影响影响(4)物质能量环境人类(5)发达排污

1.下列地理现象中,可能影响全球环境的是( )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B.东太平洋赤道附近表层海水温度异常

C.中南半岛湄公河水质污染

D.华北平原土壤次生盐渍化

答案:B

2.在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

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

A.开展生态旅游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产量 D.改善生态环境

解析:可持续发展中提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基础,而我们的生态工程也是以改善生态环境为首要目标的。所以选D。

答案:D

3.下列行为和认识符合环境文明时代社会发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的是( )

A.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B.退耕还林,合理放牧

C.温室气体减排,责任同等

D.倡导高消费,刺激经济增长

答案:B

4.2004年“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协会委员会”在上海召开了太平洋发展中岛国特别机构会议,参加会议的岛国目前面临最大的环境问题是( )

A.火山、地震 B.大气污染

C.水体污染 D.海平面上升

答案:D

5.正确表述下图中某海域的鱼密度、出海渔船数量、捕鱼量关系的是( )

A.第2年后,若捕鱼量不变,鱼密度可以保持稳定

B.前4年中,鱼密度决定了捕鱼量的变化

C.第5年后,出海渔船数量是影响捕鱼量的主导因素

D.第8年后,鱼密度即可恢复正常水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图中相关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从图中可以看出,前4年的出海渔船数量和捕鱼量都小,鱼密度大,若保持这种状况可以实现持续发展;出海渔船数量多则捕鱼量大,之后则因为过度捕捞、资源匮乏,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出海渔船再多也无鱼可捕,更难以恢复原来海域中的鱼密度,影响了生产的持续发展。

答案:A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构成示意图,据

此完成6~7题。

6.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的是( )

A.原始文明时代 B.农业文明时代

C.工业文明时代 D.环境文明时代

答案:A

7.甲、乙、丙、丁四种图例中,代表土地要素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B

我国一些城市在绿化过程中,耗费巨资移植大树进城。据统计,移植大树的成活率不超过60%。据此完成8~9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