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专题一提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属于早期

特点:神权与王权结合(商)以血缘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宗法)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利高度集中

黄尧舜禅让

禹→夏传贤→传子

开始家天下制度国家成为帝王私有财产王权在一姓中世袭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主要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是经济基础可决定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思想文化科技)

商宗法制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

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

周主要特点:分封宗法紧密结合以血缘关系作为维护政治关系文化的核心手段

商在商纣王统治时期出现政治危机西部的周在周武王领导下伐商牧野之战灭商

1分封制:分邦建国,周武王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

对象:异姓功臣贵族同姓王室贵族★先代帝王后代和边远氏族部落首领

最主要:齐鲁燕魏宋晋

诸侯对周的义务:诉职朝贡军赋力役

诸侯具有的世袭统治权:人事任免财政军事对卿大夫士大夫的再分封

目的:稳定政治秩序巩固扩大统治管理广大被征服的地区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分封建国有血缘关系有功绩的人诸侯国巩固周王朝

评价:积极:有利于稳定政治秩序局限性:诸侯国的独立性强消弱了周的权威

2宗法制: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维护政治联系周天子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政治权利为天下大宗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等级划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自由民奴隶

特点:1嫡长子继承制平位继承其余降位分封2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

嫡长子和其余个子的关系:1政治:隶属2宗族:族长族人3血缘:兄弟

作用: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稳定团结

目的:维护王室稳定和统治秩序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都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分封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核心纽带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首创: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焚书坑儒书同文车同轨

非首创:修筑长城地方设县使用圆形方孔钱

1灭六国+拓展疆域

灭六国:策略:远交近攻各个击破(韩赵魏楚燕齐战国七雄)

疆域:东至东海,西至陇西,南到南海,北至长城拓展疆域:北①北击匈奴②收河套③修长城和④直道(军事要道)如何评价长城:正:是代表当时军事工程建筑技术水平的杰作秦王朝强大国力的体现

反:劳动人民的血泪

南①南征展开统一秦岭地区的战略攻势②修灵渠(以便补充兵员军需物资)③在岭南置郡

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岭南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

西南①开辟五尺道②任命官吏(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的开始)

评价:①结束了春秋战国持续的战乱②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③扩大统一帝国的规模④推动中华名族统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34(专制:决策方式相对民主皇帝独断中央:组织形式相对地方分权指全国军政财大权集中于中央地方由中央管理绝对服从中央)

2设郡县(春秋战国就了陆续出现)

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确定以郡县制作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地方行政制度)

郡直属中央的地方行政区划设郡守郡尉监御史分掌行政兵事监察职责

县隶属于郡(同级:道少数名族聚居地)*(县以下还有乡里及负责地方治安兼管公文传递的亭)

影响: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郡县与分封比较:最主要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分封郡县

血缘为基础地域划分为基础

诸侯官位封土世袭

在本诸侯国内有征收赋税建立军队等权利由皇帝任命派遣

有一定权利但受中央监督考察

地方容易势力强大出现割据地方服从中央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贵族政治官僚政治

官僚政治特点: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家天下

西汉继续郡县初曾分封形成郡国并存后消除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推恩令)巩固固王权延续秦朝的官僚制度汉承秦制

3皇帝制度的创立——皇权高度集中

皇帝成为我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所沿用

特点:

一人独尊(秦政治的基本特征)皇权至上(★权利高度集中的标志)

皇位世袭(继承制权利集中的体现)

4三公九卿

三公:中央设立丞相(政治受御史大夫牵制)太尉(军事地位与丞相一样)御史大夫(监察系统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

相互牵制各司其职

九卿:中央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有1奉常(九卿之首)2郎中令3卫尉4太仆5廷尉6典客7宗正8治粟内史9少府

权制的作用积

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使秦能够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三)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君权与相权

汉武帝

①频繁更换丞相②从身份地位低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参与国家政

治中枢的主要决策③与“外朝”相对应的“中朝”得以形成(又称内朝 由皇帝左右亲信近臣构成 外朝:以丞相 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

唐代 三省六部

三省: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六部:尚书省下属的吏(官员的任免考核) 户(土地赋税 户籍) 礼(礼仪科举) 兵(军政) 刑(刑狱) 工(重大工程)

优点:相权一分为三 保证君权独尊 各部分工合作 提高效率 宋 二府三司

财政 三司

行政 中书门下(正 又称政事堂 相当于宰相)+参知政事(副) 军事 枢密院(有调兵权)+三衙(有统兵权)

(与启蒙运动中的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相似)

元 沿用宋

历代帝王调整相权的原因:①防范宰相擅权②加强统治③提高行政效

唐初还在门下省设政事堂

作为三省共同议定郡国大

政的场所

中书→门下→尚书

形成:魏晋南北朝

完善:隋唐

内史为中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