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织培养中的细胞分化与器官建成

植物组织培养中的细胞分化与器官建成
植物组织培养中的细胞分化与器官建成

植物组织培养中的细胞分化与器官建成

(一)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即是每个植物的本细胞或性细胞都具有该植物的全套遗传基因,因此在一定培养条件下每个细胞都可发育成一个与母体一样的植株。这个概念虽然在本世纪初已经提出,但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在实践上并没做到,经过几十年来组织培养技术的不断改进,目前细胞的全能性不但在理论上完全被证实,而且为组织培养在实践上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植物细胞要表现出全能性,须经过几个步骤:

成熟细胞→分生细胞→胚状体→完整植株。

成熟细胞→愈伤组织→出根出芽→完整植株。

脱分化也就是已经分化定型的细胞,经过诱导成为重新恢复了分裂能力(也就是成为分生状态)细胞的过程。

不但植物体细胞可以表现全能性,花粉在培养条件下也可能进行脱分化,通过愈伤组织或胚状体发育成单倍体植株。

植物细胞为什么表现出全能性呢?就要从动物与植物细胞的区别说起。不论是植物、动物还是微生物,其代谢的分子基础基本是一样的,从微生物到人,遗传的信息是一致的。但动物与植物细胞区别还是很大的这差别主要地在于:

第一,自养与异养的差别。高等绿色植物是自养的,对营养的要求较简单,因此培养基的成分大部分为无机物和少量简单有机物。而高等动物是需要多种复杂营养的异养生物,它们从复杂的来源中吸收、消化和同化其营养,并通过血液将养分输送到全身细胞和器官。

第二,外界环境的差别。动物细胞直接所处的内部环境,以上对浓缩的形式来满足其营养要求。植物所处的环境变化大,它中收养分是以稀释的状态。植物细胞束缚在纤维素壁内,内部液泡保持相当稳定的成分。植物细胞又以很大的能力维持着大的液泡、原生质与外界培养基进行物质交换。

第三,胚胎得到养分的方式不同。动物的胚靠预先存在卵里的

营养发育,靠胎座与母体联系,植物的胚获得营养方式相对地简单,胚存在于胚囊和胚株中,通过胚乳供应胚的养分,原胚与子叶通过其外表面吸收养分。所以植物细胞诱导成胚从外部取得营养容易,不象动物要通过血液。

第四,器官发育的差别。动物很早就开始器官发育,这些器官有高度特化的功能,然后靠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脊髓、大脑、激素把各器官连成整体。并且动物器官的发育过程基本上只有一次,而高等植物重复地产生器官而且是无限的。植物器官的发育是在生长区通过活细胞的活动,如顶端分生组织不断产生叶、芽、花,在这些具有活细胞的部位,可取活细胞进行移植和培养。

诱导细胞的脱分化,需要许多外界条件。任何一个分化的细胞都具有保持分生组织状态的潜势,不过它平常处于受抑制的状态,消除抑制作用就可以使细胞恢复分裂。在各种外界条件中,外源激素对脱分化起重要作用。有些植物的外植体仅需加入生长素(IAA"吲哚乙酸",NAA"萘乙酸",2,4-D)即可诱导细胞的分裂与生长,如菊苣;有的仅需加入加细胞激动素类,如大豆、萝卜;另一类需加生长素和细胞激动素类,如烟草髓、胡萝卜、马铃薯;还有一类不需加任何激素,如冠瘿组织,烟草肿瘤组织。

(二)组织的分化与器官建成

1、维管组织的分化

早期研究发现(Wetmore,1955),丁香的芽可以诱导邻近的组织分化出维管束,后证明这是芽中IAA的作用。将一块含有14C-IAA和蔗糖的琼胶楔形物插入到愈伤组织切口中,14C-IAA表明蔗糖和IAA通过琼胶扩散到愈伤组织,从而在愈伤组织中造成这两种物质的梯度,在楔形物一颇有同感形成维管束的瘤状物,瘤状物含有一形成层带,一面形成韧皮部,一面形成木质部,与正常的维管束有类似的排列。增加IAA的浓度,导致木质部形成,增加蔗糖浓度则导致韧皮部形成。生长素水平恒定时,2%蔗糖则全部分化出木质部,4%蔗糖几乎全部分化出韧皮部,3%蔗糖则可以分化出二者。所以,生长素和蔗糖浓度决定愈伤组织中维管束的类型与数量。

Rier和Beslow进一步报道,蔗糖不仅影响细胞的数目,而且影响其结构。低浓度蔗糖(0.5%)诱导出环纹和梯纹管胞,1.5-3.-5%蔗

糖诱导出梯纹和网纹细胞。

细胞分裂素类对促进木质部形成也有作用。它们使碳水化合物代谢趋向于五碳糖途径,促进木素前体苯丙烷的合成,不同的细胞分裂素作用不同。玉米素>激动素>6-BA(6-苄基腺嘌呤),NAA/激动素的比值为0.5/20时有木质部发生和根形成,而比值降为0.025/0.4时,只发生木质部而不发生根,赤霉素(GA)、乙烯、脱落酸对木质部发生有抑制作用。

2、根和芽的分化

外植体诱导出愈伤组织后,经过继代培养,可以在愈伤组织内部形成一类分生组织(meristemoid)即具有分生能较往年小细胞团,然后,再分化成不同的器官原基。有些情况下,外植体不经愈伤组织而直接诱导出芽、根。所以器官发生有两种方式,即直接和间接的。

(1)外植体→器官发生(根、芽或胚状体)→再生植株。

(2)外植体→愈伤组织→类分生组织→根、芽→再生植株。

根是组织培养中易形成的器官,早在30年代,就看以胡萝卜培养物中根的形成,以后又在多种植物中看到,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可以诱导出根来:如棉花幼苗子叶、下胚轴切段、油菜叶片、叶柄、下胚轴等,多种植物愈伤组织也易生根。

形成芽的培养基条件常有不同,有时芽与根可以同时在组织培养中形成,一般说,培养物中形成的芽如胡萝卜悬浮培养,油菜愈伤组织等。在组织培养中通过根、芽诱导再生植株方式有三种:一种在芽产生之后,于芽形成的基部长根而形成小植株,一种是在根上生长出芽来,另一种即在愈伤组织的不同部位分别形成芽和根,然后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一株植物。

除营养芽之外,在组织培养中有时也有花芽的形成,如烟草、花生等。也有变态器官的形成,如百合鳞片切块分化出的芽,形成小鳞茎,唐菖蒲茎端可诱导形成小球茎,马铃薯的茎切段可以形成块茎。

植物激素的成分影响着器官建成, Skoog和Miller等所提出的生长素和激动素比例决定根和芽分化的观点,曾被大量的试验结果所证

明。

在很多禾谷类作物的组织培养中发现,用较高浓度的生长素(2,4-D)诱导形成的愈伤组织,当培养在除去生长素,或适当浓度的活性较低的生长素中时,就可以诱导芽的形成。Nitsch等用Linsmaier(LM)培养基附加10-5摩尔2,4-D培养水稻愈伤组织可以生根,一旦转入无生长素的培养基时就能产生芽。Rangan将小米愈伤组织从含生长素的培养基转移到无生长素的培养基,一个星期内就形成了芽。

但在另一些例子中激素比例控制器官分化的问题则出现完全相反的情况。苜蓿在有2,4-D和细胞分裂素的培养基中,可以形成愈伤组织,转入不加以上两种激素的培养基中能分化,但分化的情况与原来的激素比例有关。如果愈伤组织是在高细胞分裂素/生长素比例的培养基中形成的,易于生根,而在高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比例的培养基中形成的,易于生根,而在高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比例的培养基中形成的愈伤组织,则易生芽。由此看来,分化与激素的关系同植物的遗传性有着密切的关系,用五个品种的烟草做实验,用相同的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比例,结果有的品种形成很多芽,有的形成很少芽,有的完全不生芽。

培养基的物理因素和外界条件对器官建成有一定影响。固体培养基有利于诱导愈伤组织,而液体培养基有利于细胞和胚状体增殖。蓝光有利于芽的分化,而红光、远红光对芽分化有抑制作用,但促进根分化,紫光对生芽有刺激作用。石刁柏、虎耳草属、凤梨科植物分化前期需要低光强(1000勒克斯),后期要求高光强(3000-10000勒克斯),降低氧浓度促进胡萝卜愈伤组织芽的形成,增加氧浓度促进不定根形成。

3、胚状体是指在组织培养吕从一个非合子细胞,通过合子胚相似的胚胎发生过程所形成的胚状结构。从胚状体可以形成完整的植株,这是植株细胞全能性的最强有力的一个证据。

50年代末期,Steward等人从胡萝卜的韧皮部用液体培养基通过游离细胞的分化,获得了胚状体。据统计,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具有胚状体分化能力的种子植物已达117种,分属43科,75属(见遗传学报5卷1期,1980年)。

在植物组织组织培养中,诱导胚状体与诱导芽相比较,具有显著的优点,一是数量多,二是速度快,三是成苗率高。由于胚状体具有这些优点,所以在育种工作及园艺工作中,可用胚状体作为特定的优良基因型个体的无性繁殖手段,同时在研究胚胎发育中也有很重要的理论意义。

培养基的激素成分和氮源影响胚状体的发生。有的植物可在无激素培养基上诱导出胚状体,如烟草、曼陀萝、水稻、小麦花药培养;有的植物需要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一定比例诱导胚状体,如油茶、酸枣、桃等。石龙芮下胚轴,石刁柏愈伤组织,还有一些植物先在有激素的培养基上,然后转入无激素培养诱导胚状体。有人证明培养基中还原态氮对胚状体有利,但我国使用的N5培养基硝酸盐含量高,也有很好的作用。水解酪蛋白或多种氨基酸对胚状体发生有促进效应。

胚状体的发生还与外植体来源和年龄、培养的时间、植物的遗传型等因素有关。

第一部分植物细胞与组织作业及答案

第一部分:植物细胞与组织 一、名词解释 1、细胞:生物有机体(除病毒外)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植物细胞是由原生质体和细胞壁两大部分构成的。 2、原生质和原生质体:原生质是构成细胞的生活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原生质体是细胞壁以内由原生质分化而来的有生命的结构部分。原生质体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它是细胞内代谢活动主要场所。 3、细胞器:悬浮于细胞质内具有特定的形态和功能的亚微结构。如各种质体、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等。 4、胞间连丝:它是细胞的原生质细丝,穿过胞间层和初生纹孔场与相邻细胞的原生质细丝相连,这种原生质细丝称为胞间连丝,它是细胞的原生质体物质之间和信息直接联系的桥梁。 5、细胞周期:指持续分裂的细胞,从某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有丝分裂完成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可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6、细胞分化:在多细胞的有机体内,细胞经过分裂、生长,然后发生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特化。细胞分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和效率,因此,细胞分化是进化的表现。 7、细胞脱分化:植物体内生活已成熟的细胞,分化的程度浅,还具有潜在的分裂能力,在一定发育时期或条件下,又可恢复到具有分裂能力的分生组织细胞状态,这种现象称为脱分化。 8、极性现象:植物细胞分化中的一种基本表现,指器官、组织、细胞在轴向的一端和另一端之间存在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差异现象。 9、细胞的全能性:植物体的每一个生活的细胞,在适当的条件下,具有由单个细胞经分裂、生长和分化形成为一完整植株的全部遗传潜力,称为细胞的全能性。 10、组织:一些形态结构相似,共同担负着相同生理功能的细胞群组成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11、复合组织:由多种类型细胞群所构成的组织。 12、分生组织:具有持续或周期性分裂能力,其细胞壁薄,排列紧密,核大、细胞质浓,含有许多细胞器等特点,按来源性质可分为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和次生分生组织。13、成熟组织:由分生组织细胞分裂、生长、分化而成,在形成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具有一定稳定性的细胞群。它可分为五种类型,即保护组织、营养组织(或称基本组织、薄壁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结构等。 二、填空题 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和(原生质体)两大部分构成。后者有可分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2、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质体特别是叶绿体)、和(中央大液泡)。 3、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原生质),它是一种(亲水胶体)。 4、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能执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叶绿体);能执行呼吸作用提供能量的细胞器是(线粒体);能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5、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前者又分为(G1期)、(S期)和(G2期)三个时期,后者又分为(前)、(中)和(后)、(末)四个时期。DNA复制发生在(S期)时期。 6、大部分花瓣的红色、紫色和蓝色是由于细胞内有(花色素苷)的缘故,成熟番茄的红色是细胞内有(有色体)的缘故,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是水溶性的有机物,存在液泡中,后者是质体,存在细胞质中)。 7、后含物是细胞(新陈代谢)的产物,其种类很多,主要有(淀粉)、(蛋白质)、(脂类)、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步骤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步骤 成熟细胞离体——(脱分化)——分生细胞——(分裂)——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态建成————完整植株。 培养基的主要成分 【水分】 【无机盐】1.大量元素:N,P,K,Ca,Mg,S(由相关的无机盐提供) 2.微量元素:Fe,B,Cu,Mn,Mn,Zn,Co 【有机营养成分】1.糖类 2.维生素 3.氨基酸 4.肌醇 5.天然有机物【植物生长调节剂】1.生长素 2.细胞分裂素 3.其他生长调节剂 【凝固剂】琼脂 【其他物质】1.活性炭 2.抗生素 3.抗氧化物质 4.硝酸银 培养基和组织培养用具的灭菌方式 【培养基,无菌水】高压蒸汽灭菌,0.105MPa灭菌15~30分钟 【移栽基质】曝晒,甲醛熏蒸或高压蒸汽灭菌0.14MMPa灭菌1~2h 【接种室,缓冲室】紫外线灯照射30min,或气雾消毒剂 【超净工作台】紫外线灯30min,之后打开风机过滤除菌 【外植体】不同的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 【接种工具】70%乙醇浸泡或擦拭,之后用火焰灼烧灭菌 【培养室】3%来苏尔喷雾,或甲醛,气雾消毒熏蒸 【皮肤】先用肥皂洗手,接种前用70%乙醇擦拭 【瓶口,管口】70%乙醇擦拭,用火焰封口

【培养瓶表面】70%乙醇擦拭 【台面,桌面】70%乙醇擦拭或喷雾消毒 植物外植体的灭菌方式 【茎尖,茎段,叶片】1. 用70%乙醇浸泡30秒,再用无菌水冲洗1次。 2.用2%次氯酸钠浸泡15min或0.1%升汞浸泡5~10min。 3.若材料有绒毛,最好在消毒液中加入几滴吐温。 4.消毒时要不断震荡,使植物材料与消毒剂充分接触。 5.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5次。 【果实】1.用乙醇迅速漂洗一下,再用无菌水冲。 2.用2%次氯酸钠浸泡10min,用无菌水冲洗2~3次。 【种子】用10%次氯酸钠浸泡20~30min,或0.1%升汞消毒5~10min,然后再用无菌水冲洗3~5次。 【花蕾】1.用70%乙醇浸泡10~15秒,无菌水冲洗一次。 2.在漂白粉中浸泡10min,用无菌水冲洗2~3次。 【根及地下部器官】用0.1%升汞浸泡5~10min 或用次氯酸钠浸泡10~15min,再用无菌水冲洗3~5次。 【消毒后的外植体应及时按照无菌操作技术接种在适宜的培养基上】

森林植物—植物的细胞和组织

第一单元自测题 一、填空:110分,每空格2分。 1、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和()。 3、植物细胞内的质体分为()、()和()三种。 4、细胞的内含物主要包括()、()和()三类物质。 5、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是在()中进行的。 6、植物细胞的光合作用是在()中进行的。 7、植物的细胞壁可分为()、()、()。 8、植物细胞壁的变化有()、()、()、()。 9、植物细胞核由()、()、()三部分组成。 10、植物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 11、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划分为()、()、()、()、()五个时期。 12、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结果形成了()个子细胞,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母细胞的()。 13、植物细胞减数分裂的结果形成了()个子细胞,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母细胞的()。 14、植物组织的类型有()、()、()、()、()、()。 15、导管属于()组织,主要存在于()的木质部。 16、导管的类型有()、()、()、()、()等5种。 17、裸子植物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细胞是()。 18、被子植物输送同化产物的细胞是()。 29、原生质化学成分主要有()、()、()。 填空题答案: 1、细胞 2、细胞壁原生质体 3、白色体叶绿体有色体 4、淀粉脂肪蛋白质 5、线粒体 6、叶绿体 7、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 8、木化角化栓化矿化 9、核膜核质核仁 10、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11、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12、 2 同数 13、 4 一半 14、分生组织基本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分泌组织 15、输导被子植物 16、环纹导管螺纹导管梯纹导管网纹导管孔纹导管 17、管胞 18、筛管 19、水、有机物、无机物 二、选择题:12分,每题1分。 1、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 A、有色体 B、高尔基体 C、叶绿体 2、植物细胞内进行呼吸作用的细胞器是()。 A、质体 B、线粒体 C、溶酶体 3、植物根尖、茎尖部位细胞发生分裂的形式是()。 A、无丝分裂 B、有丝分裂 C、减数分裂 4、表皮、树皮属于()。 A、保护组织 B、机械组织 C、输导组织 5、导管、管胞属于()。 A、基本组织 B、分生组织 C、输导组织 6、木栓层属于()。 A、机械组织 B、保护组织 C、分生组织 7、()属于基本组织。 A、表皮 B、管胞 C、叶肉细胞 8、()属于机械组织。 A、纤维 B、木栓层 C、表皮 9、在细胞中决定生物体的发育和性状表现的是()。 A、核糖体 B、线粒体 C、染色体 10、由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其染色体数目是()。 A、与分裂前的母细胞一致 B、为分裂前母细胞的一半 C、为分裂前母细胞的倍数 11、树脂道和乳汁管属于()。 A、基本组织 B、分泌组织 C、保护组织 12、维管束属于()。 A、基本组织 B、保护组织 C、复合组织 选择题答案: 1、C 2、B 3、C 4、A 5、C 6、B 7、C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基本步骤。。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基本步骤 一、母液的配置 1、MS大量元素母液的配制 将大量元素配制成10倍的母液,使用时再稀释10倍。按照配方表中用量依次分别称取扩大10倍的:NH4NO3 、KNO3 、KH2PO4 、 MgSO4·7H2O 、CaCl2·2H2O ,所有药品称取完毕后用蒸馏水逐个溶解,待全部溶解后,最后定容至500ml,转入500ml细口试剂瓶中,贴上标签,注明母液名称、放大倍数、配制日期、配制人姓名,置于4℃冰箱中保存备用。 2、MS微量元素母液的配制 将微量元素配制成100倍的母液,使用时再稀释100倍。按照配方表中用量分别依次称取:MnSO4· 4H2O 、ZnSO4·7H2O 、 H3BO3 、KI 、CuSO4·5H2O 、CoCl2·6H2O ,用蒸馏水逐个溶解,待全部溶解后,用容量瓶定容至500ml,转入500ml细口试剂瓶中,贴上标签,注明母液名称、放大倍数、配制日期、配制人姓名,置于4℃冰箱中保存备用。 3、MS铁盐母液配制 将铁盐配制成100倍的母液,使用时再稀释100倍。按照配方表中用量分别称取扩大100倍的:称

FeSO4·7H2O 和Na2·EDTA ,把FeSO4·7H2O和Na2·EDTA·2H2O分别置于200ml蒸馏水中,加热并不断搅拌使之溶解(磁力搅拌器,边加热,边搅拌)。保持加热,把FeSO4溶液慢慢倒入Na2·EDTA溶液中并不断搅拌,接近沸腾时停止加热,待溶液冷却后加蒸馏水到最终容积500ml,置于棕色细口瓶中,用力振荡1~2min,贴上标签,注明母液名称、放大倍数、配制日期、配制人姓名。在室温下避光保存一段时间令其充分反应后,再置于4℃冰箱中保存备用。 4、MS有机化合物母液的配制 将有机化合物配制成100倍的母液,使用时再稀释100倍。按照配方表中用量分别称取扩大100倍的:肌醇、维生素B1 、烟酸、甘氨酸、维生素B6 、蔗糖,用蒸馏水依次溶解并定容至500ml后,转入500ml 细口试剂瓶中,贴上标签,注明母液名称、配制日期、配制人姓名,置于4℃冰箱中保存备用。 二、植物激素的配置 常见激素:二氯苯氧乙酸(2,4-D)、萘乙酸(NAA)、吲哚乙酸(IAA)、吲哚-3-丁酸(IBA)、激动素(6-糠氨基嘌呤、 KT)、6-苄氨基嘌呤(6-BA)、赤霉素(GA3)、 1、生长素类: (1)、生长素类在组织培养中的主要作用是:诱导细胞的分裂和根的分化,诱导愈伤组织

植物的细胞和组织

第一章植物的细胞和组织 一、内容提要 (一)基本知识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一切生物体(病毒除外)都由细胞构成。根据细胞核的不同,细胞可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根据构成生命体类型的不同,细胞又可分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两类。植物真核细胞都是由细胞壁和原生质体两部分构成。细胞壁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主要由纤维素组成,又分为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三层。原生质体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细胞质又分化出各种细胞器,有双层膜的细胞器(线粒体、质体)、单层膜的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等)和非膜结构的细胞器(核糖体等)。细胞核由核膜、核仁、核质构成。 植物的生长,除了因为细胞本身体积的增大以外,更主要的是通过细胞分裂进行繁殖,以增加细胞的数量。植物细胞的分裂方式主要有三种: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及减数分裂。 植物组织是指来源相同,形态结构相似,担负同一生理功能的细胞组合或细胞群。根据构成同一组织细胞类型的异同,将组织分为简单组织和复合组织两大类。简单组织又分分生组织和成熟组织两大类。 (二)基本概念 1.细胞:组成生物有机体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原核细胞:细胞中较为原始的一类细胞;没有真正的细胞核,遗传物质DNA及由其组成的染色体存在于细胞内的某一部位,外部没有细胞膜包被。细胞器种类和数量较真核细胞简化。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原核生物,如细菌和蓝藻。 3.真核细胞:有真正的细胞核,遗传物质被包在核膜内,细胞种类、数量相对较丰富。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真核生物。包括绝大多数单细胞生物与全部多细胞生物。 4.原生质:是构成细胞的生活物质的总称,包括水、无机盐等无机物和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等有机物,是组成原生质体的物质基础。 5.原生质体:指活细胞中除细胞壁以外的其他各种结构的总称,是由生命物质原生质构成的,是细胞各类代谢活动进行的主要场所。 6.细胞质:指质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主要包括胞基质和各种细胞器。 7.细胞器:由细胞质中分化出来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亚细胞单位。 8.细胞质基质:细胞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半透明的原生质胶体组成,含有与糖酵解、氨基酸合成和分解有关的酶类等重要物质,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部分。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设计及.doc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设计及 常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的组成及设备 2.掌握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的设计要求 3.熟悉植物组织培养所需的仪器设备 二.实验原理 植物组织培养是通过无菌操作,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要达到无菌操作和无菌培养,就需要人为创造无菌的环境,使用无菌的器皿及器械,同时还需要人工控制的温度,光照,湿度等培养条件。无菌环境和培养条件的创造需要一定的设施及设备。 三.实验步骤 1.实验室的设计要求 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环境清洁、易于灭菌 2.实验室的组成及功能 实验室的组成: 洗涤室、药品室、称量室、培养基配制室、灭菌室、接种室、培养室、观察记录室、储藏室、移苗室 实验室的功能: 洗涤室用于玻璃器皿、实验用具的清洗、干燥、培养材料清洗、预处理也可在本室完成。室内应建造大型水槽和一个或几个浸泡

池,水槽最好上一内衬白瓷片的水泥槽,为防止碰坏玻璃器皿,下面可铺一活动的橡胶板。备有晾瓶架,用于放置刷净的培养器皿,配备有一定数量的周转盘或小推车,用于运输培养器皿。地面要注意防滑,排水通畅,墙壁要有耐湿、防潮功能。 药品室用于存放各种药品试剂。室内要求干燥、通风,避免光照,配有药品柜、冰箱等设备。化学试剂物品分类存放于柜中,有毒物质如升汞需要专人密封保存。原药可室温下存放,配好的母液,宜置于4℃冰箱中保存。药品室紧邻称量室较好,便于工作。 称量室进行化学药品的称量。要求干燥、密闭,无直射光照,避免腐蚀性药品和水气直接接触。有固定的水磨石平台,安放普通天平、精密天平和分析天平,要有电源插座,最好设计在阴面的房间,这样对怕光药品的保存和称量有利,称量室紧邻培养基配制室较好,以方便配制母液和培养基。房间较少时,可以与药品室合二为一。 培养基配制室主要进行母液的配制,培养基的配制、分装、包扎和灭菌前的暂时存放。在条件允许下,面积宜大不宜小,室内应有大型实验台。配有电炉、锅子、量具、培养基分装器具、吸管、培养容器、水浴锅和酸度计等。如规模较小,可与洗涤室、灭菌室合并在一起。

细胞工程 第三章 植物组织与细胞培养

第 3 章植物组织与细胞培养 3.1植物组织培养与细胞培养的区别 习惯上: 由于体外培养技术最初是从培养组织发展起来的,所以在习惯上,动物学和医学上又往往用组织培养这一术语泛指细胞、组织和器官在适当的培养条件下离体生长的技术。 单细胞培养与组织和器官培养在技术上具有较大的区别 严格意义上: 组织培养是指从机体内取出组织或细胞,模拟机体内生理条件,在体外进行培养,使之生存或生长形成组织。 细胞培养是指动植物细胞在体外条件下的存活或生长,此时细胞不再形成组织。 植物组织培养(Plant tissue culture):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如根尖、茎尖、叶、花未成熟的果实、种子)、组织(如花药组织、胚乳、皮层等)、胚胎、原生质等培养在人工配置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当的培养条件,诱发产生愈伤组织、或者长成完整的植株的技术。 离体培养(culture in vitro) 试管培养(test tube culture) 常用术语 外植体(explant):植物组织培养中用来进行离体培养的离体材料,可以是器官、组织、细胞和原生质体等。 愈伤组织(callus):是由外植体组织增生的细胞产生的一团不定的疏松的排列的薄壁细胞。继代培养或传代培养:愈伤组织在培养基上生长一段时间以后,营养物枯竭,水分散失,并已积累一些代谢产物,此时需要将其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这种转移称为继代培养或传代培养。褐变(褐化):是由于组织中的多酚氧化酶被激活,使细胞的代谢发生变化,酚类物质被氧化后产生的醌类物质,这类物质是棕褐色,对外植体产生毒害作用,严重时导致死亡。 玻璃化(vitrification):表现为试管苗叶、嫩梢是水晶透明或半透明,水浸状;整株矮小肿胀、失绿;叶片皱缩成纵向卷曲,脆弱易碎;叶表缺少角质层、蜡质、没有功能性气孔,不具有栅栏组织,仅有海绵组织。 不定芽(adventitious buds):从现存的芽以外的任何器官和组织上通过器官发生重新形成的芽。 不定根(adventitious roots):从现存的根以外的任何器官和组织上通过器官发生重新形成的根。 3.2 发展历史 植物细胞工程是在植物组织培养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因此,植物细胞工程亦是广义概念上的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细胞发展工程发展历史就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历史。 发展过程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考点一植物的细胞和组织

考点一植物的细胞和组织 第一节植物细胞的形态和构造 一、选择题 1.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场所是( A.叶绿体 B.线粒体 C.核糖体 D.内质网 2.植物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 ) A.叶绿体 B.线粒体 C.液泡 D.高尔基体 3.细胞内供应能量的“动力工厂”是( A.线粒体 B.内质网 C.叶绿体 D.核糖体 4.蛋白质的合成中心() A.高尔基 B.核糖体 .线粒体 D.胞核 5.能合成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物质的细胞器是( A.叶绿体 B.高尔基体 C.核糖体 D.细胞核 6.细胞的控制中心是( A.细胞质 B.细胞核 C.细胞膜 D.细胞壁 7.花青素在酸性环境中()颜色 A.红 B.蓝 C.紫 D.黄 8.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 A.蛋白质、核酸 B.蛋白质DNA C.蛋白质、RNA D.核酸、DNA 9.绿色植物特有的细胞器是( A.线粒体 B.内质网 C.核糖体 D.叶绿体 10.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 A.线粒体 B.细胞核 C.核糖体 D.染色体 11.一般植物的细胞都是由()和原生质体组成的 A.细胞质 B.细胞核 C.细胞膜 D.胞壁 12.()是细胞内的生活物质。是细胞各类代谢活动进行的主要场所 A.原生质体 B.细胞核 C.细胞膜 D.细胞壁 13.()与细胞的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相互识别。分泌,排泄,免疫有关系 A.细胞质 B.细胞核 C.细胞膜 D.细胞壁 14.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 A.质体 B.细胞核 C.细胞膜

D.细胞壁 15.()具有合成与贮藏淀粉的功能 A.白色体 B.叶绿体 C.有色体 D.线粒体 16.()的主要功能是合成和运输蛋白质 A.线粒体 B.内质网 C.核糖体 D.叶绿体 17.核糖体由蛋白质和()组成 A.核糖核酸 B.糖类 C.脱氧核糖核酸 D.脂类 1 植物科学基础强化练 D.叶绿体 18.()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 C核糖 19.()的主要功能是对细胞产物进行“加工包装并运输 D.叶绿体 A.线粒体 B.内质网 C.高尔基体 A.线粒体 B.内质网 20.细胞壁最外面的一层是() C.次生壁 D.矿质化 A.初生壁 B.胞间层 21.在次生壁发生的变化中,()是死细胞 C.木质化 A.角质化 B.木栓化 二、判断题 1.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所组成的。 2.多数细胞都很微小,它们的半径在10-100微米之间。 3.细胞核是细胞器 5.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细胞中的两种形态。 4.液泡里的溶液叫细胞液。 6.三种质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7.细胞壁的初生壁有弹性,可随细胞的生长而增大。 ) 8.细胞壁的次生壁并不是均匀增厚的,不增厚的部分就是纹孔。 第二节原生质的化学成分和特性 一、选择题 1.以下化合物中都含有氮元素的一组是() D.淀粉、乳糖 A.蛋白质、核酸 B.脂类、果糖 C.纤维素、核酸 2.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 A.核苷酸 B.氨基酸 C.葡萄糖 D.核糖 3.生物体一切生命活动的重要化学反应都离不开() A.糖类 B.脂类 C.无机盐 D.水 4.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是() A.蛋白质 B.糖类 C.脂类 D.核酸 5.细胞的有机化合物中,()在细胞中的含量仅次于水而位居第二,大约占细胞干重的50%以上,不仅是生物细胞主要的结构物质,而且在生物生命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A.糖类

从组织器官分离细胞

从组织器官分离细胞 一、非酶分离细胞方法 (一)机械分离法适用于较柔软的组织,如脑、肝、脾、淋巴结、胸腺、胚胎组织、肿瘤组织等。 1.组织研磨法: 操作方法: (1)取消毒的碟皿(直径5~8cm或略大),放入少许Hanks液或PBS; (2)将采取的小块组织先用PBS漂洗去组织表面的血污,剪成撕去附带的其它组织,如脂肪或多余的纤维、包膜等,切成5mm3左右大小的小块,放入碟皿内Hanks液或PBS中; (3)用锋利手术刀或眼科剪将组织剪切成1mm3左右的碎组织块; (4)将碎组织及Hanks液或PBS置于较松的组织研磨匀浆器内,用手缓慢研磨(可反复几次),形成散在细胞的匀浆。 (5)将组织匀浆经40目或100目不锈钢网过滤去除纤维组织、血管及较大的凝块。过滤时可用Hanks液或PBS冲洗; (6)将过滤的细胞匀浆悬液直立静置片刻使较大的组织块及红细胞先沉淀,取上部细胞悬液,以Hanks液或PBS洗涤,离心,收集细胞; (7)计算活细胞率,计数细胞,制备成所需浓度的细胞悬液。 注意:组织研磨匀浆器不能太紧,研磨时应缓慢,否则易使细胞

损伤、破碎、或增高死亡细胞率。 2.不锈钢网挤压法: 操作方法: (1)将切取的组织块以PBS漂洗去表面血污,切成5~10mm3的组织块; (2)在消毒碟皿内放少许Hanks液或PBS,把40目~100目的不锈钢网放入Hanks液或PBS中,将组织块置网上,用消毒注射器芯或试管的底端轻轻压挤组织,使其穿过网眼入Hanks液或PBS中。同时,用Hanks液或PBS冲洗网上的组织。最后,将网上剩余的纤维包膜或血管等弃去; (3)收集Hanks液或PBS液中的细胞悬液显微镜检查,如仍有较多的小组织块,可用更细的不锈钢网(20μm)重复压挤1次; (4)收集Hanks液或PBS细胞悬液。1000r/min离心片刻使残留较大组织碎块及红细胞沉淀,吸取未沉淀的细胞悬液。再以Hanks液或PBS洗涤,离心,收集1次; (5)计数活细胞率及计算细胞数,制备所需浓度的细胞悬液。 注意:如经1次压挤尚有较多的碎组织块,也可用消毒注射器,带6号注射针头,将细胞及碎组织从注射器内经针头压出,使细胞再次分散。 3.吹打分离法:此法只适用于很松软的组织,如从脑组织分离胶质细胞。 操作方法:

第一章植物的细胞和植物的组织

第一章植物的细胞和植物的组织 (一) 填空 1.质膜具有透性,其主要功能是。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和两大部分。后者又可分为、和三部分。 3.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植物细胞具有、和。 4.核糖体是细胞中的中心。 5.纹孔膜是由和组成的。 6.我们常看到的成熟细胞的核位于边缘,这是因为之故。 7.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出现在期,片断互换发生在期。8.导管是由许多分子连接而成,其相连的横壁上形成孔,侧壁有、、、和五种加厚式样。9.根据在植物体中所处的位置,可把分生组织区分为、和等三类,按来源性质,可把分生组织区分为、和等三类。10.侧生分生组织包括和。 11.保护组织因其来源及形态结构的不同,可分为和。12.由一种类型细胞构成的组织称组织,由多种类型细胞构成的组织称组织。 13成熟组织(永久组织)按照功能分为、、、和。14.周皮是生保护组织,来源于分生组织,其组成包括、和。 15.管胞除具的功能外,还兼有的功能。 16.稻、麦等粮食作物为人类所利用的组织是组织,苎麻等纤维作物所利用的是组织。 17.填写下列植物细胞和组织属于哪种组织: 表皮毛形成层传递细胞树脂道

叶肉细胞石细胞纤维 18.筛管分子的筛板上有许多孔,上下相邻细胞通过索彼此相连。 19.胞质常见的两种运动方式是运动,运动。20.原生质是以和为生命活动基础的生命物质。(二)名词 1、细胞和细胞学说 2.原生质和原生质体 3.染色质与染色质体。4、细胞器5.组织 6、胞间连丝 7.细胞分化与细胞生长。8。染色质和染色体 9.纹孔 10、传递细胞 11。细胞周期 1 2、穿孔。1 3、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1 4、无节乳汁管与有节乳汁管。1 5、真核细胞原核细胞 (三)问答题 1、植物细胞由哪两部分组成?它们在细胞生活中各有什么作用? 2、细胞核的形态构造及其机能如何? 3、细胞质中各类细胞器的形态构造如何?各有什么功能? 4、植物体中每个细胞所含有的细胞器类型是否相同?为什么?试举例说明。 5、植物细胞的初生壁和次生壁有什么区别?在各种细胞中它们是否都存在? 6、植物细胞有哪些结构保证了多细胞植物体中细胞之间进行有效的物质和信息传递? 7、植物细胞在结构上与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8、植物细胞的分裂方式有几种类型?最普遍的是哪一类? 9、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它们各有什么重要意义? 10、细胞生长和细胞分化的含义是什么? 11、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上有什么意义? 12、什么叫组织?植物有哪些主要的组织类型? 13、植物分生组织有几种类型?它们在植物体上分布位置如何? 14、表皮和周皮有什么区别?从外观上如何区别具表皮的枝条和具周皮的枝条?

第五章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验方案

第五章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一、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基本概念 (1)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在无菌培养的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等)、组织(形成层,花药组织等)、细胞(体细胞,生殖细胞等)以及原生质体等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并给予适当的培养条件,使其长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2) 理论依据: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即指植物机体的每个细胞都含有该物种全套的基因组,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力。 (3) 外植体: 从活体植株上切下的,用于组织培养的细胞、组织和器官。一般包括茎尖、根、茎、叶、花、种子等器官以及他们形成的体细胞胚等材料。 (4) 分化: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由一种相同的细胞类型经细胞分裂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形成稳定性差异,产生不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5) 脱分化: 已经高度分化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在切割损伤和培养物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渐丧失原来的分化结构和功能,最后形成无组织的细胞团或愈伤组织的过程。 (6) 愈伤组织: 在人工培养基上由外植体脱分化形成的一团无序生长的薄壁细胞。(具有细胞分裂能力)。 (7) 再分化: 已经脱分化的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又可经过愈伤组织或胚状体,再分化出根和芽,形成完整植株,这一过程叫作再分化。 (8) 不定芽: 在高等植物正常的个体发育中,芽一般是只从茎尖或叶腋等的一定位置生出。所以这种象顶芽、腋芽、副芽等均在一定部位生出的芽,称为定芽。与此相反,凡从叶、根、或茎节间等通常不形成芽的部位生出的芽,则统称为不定芽。 (9) 胚状体: 在离体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培养过程中,由一个或一些体细胞,经过胚胎发生和发育过程,形成的与合子胚相类似的结构。 二、植物组织培养过程(菊花为例) 1、培养基的配制: 方法:培养基干粉配制法 称取培养基干粉42g加水加热煮沸溶解后定溶至1L,按照需要的浓度分别加入激素。 (其中生根用的植物激素NAA为0.2mg/1000ml) 用1mol/L NaOH和1mol/L HCl调节pH至5.8。将配好的培养基迅速分装至150ml组培瓶中,拧上盖子,放入灭菌锅121℃,灭菌20min。 2、菊花接种与培养:

细胞工程知识点填空(附答案)

专题2 细胞工程 (一)植物细胞工程 1.理论基础(原理): 全能性表达的难易程度: 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1)过程: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愈伤组织―→试管苗―→植物体 (2)用途:。(3)地位:是培育、培育植物新品种的最后一道工序。 3.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1)过程: (2)诱导融合的方法:物理法包括等。化学法一般是用 作为诱导剂。(3)意义: (二)动物细胞工程 1. 动物细胞培养 (1)概念:动物细胞培养就是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将它分散成,然后放在适宜的中,让这些细胞。 (2)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取动物组织块(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剪碎→用 处理分散成→制成→转入培养瓶中进行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重新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培养。(3)细胞贴壁和接触抑制:悬液中分散的细胞很快就,称为。细胞数目不断增多,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时,细胞就会,这种现象称为。 (4)动物细胞培养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①:培养液应进行处理。通常还要在培养液中添加一 定量的,以防培养过程中的污染。此外,应定期更换培养液,防 止。 ②:合成培养基成分: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通常需加入 等天然成分。 ③:适宜温度:哺乳动物多是;pH:。 ④:95%+5%。O2是所必需的,CO2的主要作用 是。 (5)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 2.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克隆动物 (1)哺乳动物核移植可以分为核移植(比较容易)和核移植(比较难)。

(2)选用去核卵(母)细胞的原因:卵(母)细胞; 卵(母)细胞。 (3)体细胞核移植的大致过程是:(下图) (4)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应用: ①② ③④ ⑤ (5)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存在的问题: 克隆动物存在着问题、表现出缺陷等。 3.动物细胞融合 (1)动物细胞融合也称,是指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融合后形成的具有原来细胞遗传信息的单核细胞,称为。(2)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原理基本相同,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类似,常用的诱导因素有等。 (3)动物细胞融合的意义:克服了,成为研究 的重要手段。 (4)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比较: 比较项目细胞融合的原理细胞融合的方法诱导手段用法 植物体细 胞杂交 细胞膜的流动性去除细胞壁后诱 导原生质体融合 离心、电刺激、 振动,聚乙二醇 等试剂诱导 克服了远缘杂交 的不亲和性,获得 杂种植株 动物细胞 融合 细胞膜的流动性使细胞分散后诱 导细胞融合 除应用植物细胞 杂交手段外,再加 灭活的病毒诱导 制备单克隆抗体 的技术之一 4.单克隆抗体 (1)抗体:一个B淋巴细胞只分泌一种。从血清中分离出的抗体 。 (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注入小鼠 细胞融合 分离 抗原注入小鼠体内 B淋巴细胞骨髓瘤细胞 杂交瘤细胞 细胞培养 选择培养细胞 培养基 体内培养体外培养 从腹水提取从培养液提取 单克隆抗体 核移植 胚胎移植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验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 实验实训教学大纲 (2004级食用菌与蔬菜专业适用) 生物工程与农业经济系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2005年9月

说明 本大纲是根据2004级三年制食用菌与蔬菜专业教学计划而制订的。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验实训课程是食用菌与蔬菜专业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植物组织培养是在无菌条件下,利用人工培养基对植物的器官、组织、细胞和原生质体进行培养的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之一。在植物的优良品种快速繁殖,脱毒苗木生产、缩短育种进程、种质资源保存等方面具有其它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 植物组培实验实训课程的教学任务在于使学生掌握组织培养的基本操 作技能和技巧,为进一步开展组培实训及从事组织培养工作奠定基础。 为适应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的要求、突出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适应本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本大纲以2003年的教学大纲为蓝本,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调整。 2、本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技术性和实践性强的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组织培养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重点是植物的快速繁殖技术和组培苗工厂化生产技术。并紧紧围绕培养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以强化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着眼于培养学生应职岗位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科学实验能力、技术推广与市场开拓能力和组培苗工厂化生产经营与组织管理能力。 3、内容安排与学时分配 本大纲将教学内容分为实验教学、实训教学两个模块。实验教学结合理论讲授,在第三学期开设,共22学时。实训教学在第三、四学期开设,每学期为期一周。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见下表:

高中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第二章细胞工程第2节植物组织培养学案

第二节植物组织培养 1.理解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含义。 2.简述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重点) 3.说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难点) 1.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1)含义 植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都具有形成完整植物体的遗传潜能。 (2)物质基础 植物体的全部体细胞都具有发育为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套遗传物质。 (3)现实表现 ①在植物体内,细胞分化成为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②原因: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4)体现全能性的必需条件 ①脱离原来组织器官的束缚,成为游离状态。 ②一定的营养条件和植物激素的诱导。 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1)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 ①培养对象:外植体(即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 ②条件:a.无菌,b.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c.适宜的光照、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 ③结果:形成完整植株。 ④核心:诱导脱分化和再分化。 (2)原理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3)过程

探讨1:植物的种子能发育成完整的植株,是否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为什么? 提示:没有,因为种子中的胚已完成了早期发育,相当于新植物体的幼体,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过程,相当于植物的长大。 探讨2:美国科学家将分离得到的成熟胡萝卜根的韧皮部细胞进行培养,由单个细胞发 育成了完整植株,培养过程如下图所示。 此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分化的植物细胞仍具有全能性。 探讨3:在菊花的组织培养操作完成了3~4天后,观察同一温室中的外植体,发现有的 瓶内外植体正常生长,有的瓶内外植体死亡,你认为外植体死亡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提示:接种时培养基灭菌不彻底;接种工具灼烧后未待冷却就接种外植体;培养过程中 保持温度、pH的适宜,但没有及时调整各种营养物质和激素的比例。 [思维升华] 1.植物细胞全能性表达所需条件

(完整版)第一章植物细胞和组织练习题.docx

第一章植物细胞和组织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细胞 2.原生质体 3.细胞器 4.细胞后含物 5.胞间连丝 6.木质化 7.细胞的全能性 8.细胞周期 9.染色体 10.细胞分化 11.植物组织 12.维管组织与维管束 二、填空 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由和两部分组成。 2.内质网可分为和两种类型。 3.细胞核的结构分为、、三部分;细胞核的主要功能是控制细胞的、和,是细胞的。 4.质膜最重要的特征是;其主要功能是。 5.质体根据其所含的色素及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和三种;叶绿体的主要功能是;叶绿体由、、和构成。 6.液泡膜性质和质膜一样,具有;液泡里面的汁液称为,主要成分是。

7.细胞壁可分为、和三层。 8.细胞的主要贮藏营养物质有、和三种。 9.淀粉以形态贮藏在中,遇碘呈色反应;蛋白质初期以状态存在于中,后期积聚成,遇碘化钾呈色反应;脂肪常以状态存在于中,用苏丹Ⅲ染色呈色反应。 10.原生质胶体的存在状态与水分的多少密切相关,水分多时,原生质呈状态;水分少时,呈状态。 11.植物细胞分裂方式有、、;其中最普遍的分裂方式是,而则是植物有性生殖必须经过的分裂方式。 12.细胞有丝分裂结果形成个子细胞,其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母细胞;细胞减数分裂结果形成个子细胞,其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母细胞的。 13.计数细胞染色体数目和观察染色体形态在细胞有丝分裂的期最好。 14.在减数分裂的期,染色体片段进行互换和再接合。 15.植物的生长主要是由植物体内细胞的、和的结果。 16.植物组织分为、、、、和六种类型。 17.分生组织根据其在体内的位置不同可分为、和三类;根据来源和性质不同可分为、和三类。 18.分生组织分布于根尖和茎尖部分。 19.顶端分生组织与根、茎的生长有关。 20.分裂活动,使植物的根、茎不断地进行增粗生长。 21.组织具有吸收、同化、贮藏、通气、传递等营养功能,又称为营养组织。22.薄壁组织的一般特征是细胞体积,细胞间隙,细胞壁,液泡。23.机械组织的主要特征是细胞壁,细胞排列。 24.根据分泌物是否排出体外,分泌组织可分成和两大类。25.维管束一般包括、和三部分。

组织和器官

第一章 第三节组织和器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了解细胞分化过程的基础上,进而理解组织和器官的概念;并进一步了解一棵完整的植物体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构成的。 2.通过观察果实和一棵完整植物体的构成,继续培养观察能力;通过分析细胞分化与组织形成的关系及对问题的分析,继续培养思维能力。 3.通过了解植物体的构成,认识事物的局部与整体的辩证统一关系,树立生物体是统一整体的观点 重点、难点分析 本课的重点是要讲清组织和器官的概念,这两个概念都需要利用一些具体材料,才能使学生理解。在学过细胞以后,可以说学生具备了一些关于组织和器官概念的基础知识,但是还很不够,所以,让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组织,什么是器官,又是具体教学过程中的难点。 关于组织的讲述要紧紧地与上节课的细胞内容相连系,让学生回忆:洋葱或大蒜瓣表皮的细胞形状相似,紧密地排列在植物体这个部位的表面,有保护的功能。而番前或其他瓜果的果肉细胞则排列松散,集中于植物体的内部,细胞壁薄、液泡内存有大量的细胞液,所以具有贮存水分和营养的功能。形态相似的许多细胞聚集在一起来完成一定功能的结构称为组织。先提出具体材料,再概括出定义来,这样就容易把组织的概念讲清楚。关于器官的概念,也要从具体材料的分析讲起,还用番茄果实来分析:它外包一层细胞排列紧密的表皮,内部是大量含有丰富水分和营养物质的果肉细胞,其中有种子被包藏在果肉细胞间。可见,表皮是有许多形态相似的细胞构成,是一种组织。果肉是许多形态相似的细胞构成,是另一种组织。在果肉中还可以见到一些硬丝,它们又是一种组织。那么,由多种组织按一定的次序构成的这个果实就称为器官,它能完成由单个细胞或组织所不能完成的一些特殊的生理功能,具体讲,果实的功能就是繁殖后代。 在此谈到的“一定的次序”和“一定的特殊功能”有些抽象,比较费解,因此要稍加解释。例如:“一定的次序”就是指表皮在外,果肉在内,即保护组织在外,营养组织在内,并不是哪种组织在外、哪种组织在内是无所谓的。“一定的特殊功能”并不是一种功能的意思,例如叶这种器官就有几种功能: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水分等,而根就不具备光合作用和蒸腾水分的功能,它的特殊功能是固定植物体和吸收水分及无机盐。总之,组织和器官的概念比较抽象,必须利用已讲过的,学生认真学习了解过的具体材料,从材料中概括出定义,而不能丢开具体材料,空讲概念,造成死记硬背。关于组织和器官的知识这一课是基础,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所有名词解释

植物组织培养复习材料 一、名词解释。 1、植物组织培养(plant tissue culture):植物的离体器官、组织或细胞在人工制备的培养基上进行无菌培养,并在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使其发育成完整植株的科学技术 2、脱分化(dedifferentiation):指失去分裂能力的细胞回复到分生性状态并进行分裂,形成无分化的细胞即愈伤组织的现象。 3、再分化(redifferentiation):愈伤组织形成不定芽或不定根或胚状体。 4、外植体(explant):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从活体植株上切去下来的用于离体培养的一切材料。(如器官、组织、细胞、原生质体、种子等) 5、愈伤组织(callus):原本指植物在受伤后于其伤口表面形成的一团薄壁细胞。在组培中,则指人工培养基上由外植体形成的一团无序生长的薄壁细胞。 6、器官发生:胚胎时期由胚层器官原基发育成器官的过程。包括细胞分化和器官形成。 7、胚状体发生:在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体外培养过程中,由一个或一些体细胞经过胚胎发生和发育过程,形成的与合子胚相类似的结构。可进一步发育成植株。 8、细胞全能性(cell totipotency):指植物的每一个细胞都携带有一完整的基因组,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9、细胞分化:一个尚未特化的细胞发育出特征性结构和功能的过程。 10、极性:细胞(也可指器官或植株)内的一端与另一端在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上的差异。 11、试管苗:通过组织培养产生的植株。 12、看护培养:是指用一块活跃生长的愈伤组织来看护单个细胞,使其持续分裂和增殖的一种培养方法。这块愈伤组织被称为看护组织。 13、固相化培养:将细胞或原生质体固着在琼脂糖、藻(月元)酸盐或多聚赖氨酸中,然后将他们放入液体培养基中震荡培养。这种培养方法既利用了振荡培养室营养物质和气体易于交换的优点,有利用了固相化使细胞免受振荡时剪切力的作用。 14、悬浮细胞培养:将单个游离细胞或小细胞团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增值的技术。适用于大规模的培养,使细胞工程的基本平台。 15、植板效率=(每个平板中新形成的细胞团数/每个平板中接种的细胞数)*100 16、实验室的组成及功能:1.基本实验室(1)准备室(2)接种室(3)培养室 2.辅助实验室(1)细胞学实验室(2)摄影室及暗室(3)生化分析室(无菌操作室、化学实验室、培养室、细胞学观察室、暗室)。 17、植物种质:物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或体细胞传递给后代的遗传物质,植物种质资源即为携带各种不同遗传物质的植物总称。 18、玻璃化现象:指试管苗的一种生长失调症状,当植物材料进行离体繁殖时,有些培养物的嫩茎、叶片往往会出现半透明状和水渍状,这种现象称为玻璃化。其苗称为玻璃化苗。 19、基本培养基:包括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无机盐类)、维生素和氨基酸,还有糖和水等。 20、完全培养基:在基本培养基基础上,根据各种不同试验要求,添加各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以及其他复杂有机附加物,包括有些成分尚不完全清楚的天然提取物。21、外植体褐变: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向培养基中释放褐色的物质(醌类)致使培养 1

植物细胞和组织部分完整知识点

第二章:植物细胞和组织 第一节: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一、植物细胞 植物体的结构,即由细胞构成组织,由同一或不同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构成植物体。因此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一)细胞学说 是由德国植物学家M. J. Schleiden. 和T. Schwann二人于1838—1839年间提出的。 (二)细胞的形态:细胞的大小,主要受到下列三因素控制: (1)细胞核的控制能力;(2)细胞表面积的限制;(3)细胞代谢速率的影响。 显微结构: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0.1毫米——0.2微米) 超微结构: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0.2微米——1.4埃)又称亚显微结构。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各部分的功能: 生活的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 (1)原生质体: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细胞壁:包围在原生质体的外围。 二、原生质体: 原生质体:一个细胞内分化了的原生质 。 原生质:构成细胞的生活物质的总称。 1.细胞膜(质膜):生活细胞的原生质体表,都有一层由脂类和蛋白质等构成的具有选择透性的薄膜包围,它将细胞与外界分开,在植物细胞中它和它外围的细胞壁紧密相连。 功能:控制胞内外物质交换;稳定胞内环境;接受信息等。 细胞质:是质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它由半透明的胞基质和分布其中的细胞器组成。它包括: (1)胞基质:细胞质中除了细胞内膜结构单位和非膜结构的实体以外,其余没有分化的均质的胶体部分。 (2)细胞器:细胞质内具有特定形态结构与功能的亚细胞结构。 根据是否具有生物膜及组成生物膜的单位膜层数,可将细胞器分为:具双层膜结构﹑单层膜结构和无膜结构三种类型。 (一)双层膜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