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实证方法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认识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实证方法论
西方经济学作为描述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理论,对我们经济学学习和研究的影响越来越大。如何深入地把握和认识西方经济学的内容和实质,对于我国经济理论与实际问题的研究就显得更重要。我们认为,从学习和认识其研究的方法论入手,深入认识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其特征,是一种较好的方式和途径。所谓" 实证方法论"就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主流学派(或称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的统称。实证方法论的思想基础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演变过程,具体地说,十九世纪其思想基础是科学哲学中的"证实主义",而二十世纪是"证伪主义"1可
以看出,现代实证方法论的思想基础就是西方科学哲学中的证伪主义。因此,本章将试图就“证伪主义”、“证伪主义”与实证方法论、实证方法的一般研究过程、及有关评价等的内容综合在一起,谈谈我们的初步认识。
第一节实证方法论的哲学思想基础──证伪主义
证伪主义的创立者卡尔·波普(Karl·Popper)是英国著名的科学哲学家,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以《科学发现的逻辑》一书引起学术界的震动,他的其它重要著作有《猜想与反驳》、《客观知识》、《开放的社会及其敌人》、《历史决定论的贫困》等(这些著作大都有中译本)。他的思想对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的发展,甚至整个科学界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是本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界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
一、波普的“证伪主义”思想简介
根据第四章我们把“证伪主义”与实证方法论有关的内容归纳如下:
1.波普的科学方法论的核心是反归纳原理,以及建立在反归纳原理基础上的经验证伪原则。科学研究是怎样进行的?传统的科学方法论(逻辑经验主义)认为,科学理论只能来自经验的归纳,而演绎只是同义的反复。通常把这样一种推断称作“归纳的”推理:从单称陈述(或“特称”陈述),例如对观察和实验结果的记述,过渡到全称陈述,例如假说或理论。在逻辑经验主义者看来,一方面科学理论是从观察事实中概括或抽象出来的,或者至少已经得到了相当数量的经验材料的证实,亦即科学创造的源头应是客观的经验事实及其归纳;而另一方面,判断理论的真伪,又只能看它是否同经验事实相符合,此外并无别的客观标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逻辑经验主义思想的关键在于,认为科学研究的起点(理论来源)和终点(理论检验)都有客观的标准──经验事实,不存在什么问题。因此,他们并不关心科学发现和检验、科学的动态发展等重要问题,而把注意力集
中于科学的逻辑结构问题上。
而波普坚决反对归纳法,他认为,从逻辑的观点来看,我们从单称陈述(无论它们有多少)中推论出的全称陈述,其前提是单称陈述必须是客观的,而这是不能得到证明的;故用这种方法得出的任何结论,都有可能是假的。波普分析到,归纳推理中的“经验事实”的客观性是根本不可能保证的,因为任何“经验事实”实际上是人创造出来的,其客观性总是有限的。波普鲜明地提出:事实上,归纳推理既不能得出必然知识,也不能得出或然知识。其理由是,过去的多次重复既不能证明未来的必然重复,也不能保证未来的可能重复;从数学的观点看,无论过去重复多少次,它总是一个有限数,而未来是无限的,一个有限数与一个无限数之比的概率只能是零。因此,科学研究过程不可能是一个归纳的过程。
在上述反归纳方法的基础上,波普反对逻辑经验主义检验理论的“证实原则”,他认为科学知识或理论是不能用经验来“证实”的, 亦即这里的所谓“证实”并不具有绝对的意义,而只具有有限意义,理由同样是这里的经验事实并不具有客观性;另一方面他又认为,虽然经验事实没有绝对的客观性,仍有相对的客观性,这种相对的客观性意义在于,随着经验事实的深入和广泛,不能增加“证实”的意义,但具有绝对否定的意义,亦即只能用经验来“证伪”理论,而这里的“证伪”确具有绝对的意义。因此,波普提出了他的“经验证伪原则”。他认为,他的证伪原则是以“逻辑不对称”原则为基础的;也就是说,用数量极大的个别不能证实一般,而数量极少的个别就能证伪一般。波普是想用这种“逻辑不对称性”来表明证实与证伪在科学研究中不对称的重要性;其结论是,一个“证实”只能证实一个经验事实,而一个“证伪”却能证伪整个理论。
2.波普鲜明地提出,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标准是“可证伪性”。波普反逻辑经验主义思想实际上表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经验)总是有限的、不完全客观的;因而任何认识或科学理论都是有缺陷的;因此,波普认为,科学理论根本不可能被经验证实,主张用“经验证伪原则”作为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标准;亦即一个理论只要它是可检验的或可证伪的,就是科学的;反之,不可检验的、不可证伪的,就是非科学的。而对两个或多个理论进行选择时,则可用“可证伪度”(简单地说,可证伪度的高低主要从两方面来衡量,一是理论的普遍性程度,二是理论的精确程度)来判断,亦即“可证伪度”越高的理论越好。值得指出的是,用“证伪”替代“证实”真正意义在于,否定关于科学知识发展是不断积累的观点,强调科学发展是一个理论代替另一个理论的过程;这实际上是否定了不同理论之间存在内在的逻辑联系,而只有科学水平(可证伪度)的高低之分。这里“可证伪度”实际上扮演着某种“客观性”标准,亦即随着科学理论的“可证伪度”越来越高,科学理论越来越接近于绝对真理。
3.归纳思想的失败实际上意味着,科学理论的发现不存在所谓的客观基础,亦即不存在最终逻辑的东西。波普的思想似乎表明,非逻辑、非理性或自由创造性的因素在科学理论发现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前人的知识、经验性的东西只能起参考性的作用。这表明在科学发现的逻辑这一基本问题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这个问题简单地说似乎可以这样提出,是“先有存在还是先有意识”,咋一看难以回答,其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先有”二字定义的确定和理解,如从整个宇宙的历史来看,在没有人类之前就已有“存在”,这时自然是先有“存在”后有“意识”。但如果仅从有人类思想(或科学理论)的历史来看,则是先有人类或“意识”后有“存在”,因为这里的存在只是相对于人类意识的“存在”,或人类意识所理解的“存在”。按照逻辑经验主义的观点显然属于前一种理解,因而认为,科学理论应来自于观察(经验)及其归纳,或者说观察(经验)先于理论,这实际上是把“客观存在”与人们通过人类意识而观察到的“存在”混为一谈;而波普的观点则属于后一种理解,因而他认为,事实却恰恰相反:理论或思想(假说)先于(观察)经验,或者说观察(经验)来自于理论或思想(假说),这实际上是说,人类观察到的“存在”与“客观存在”肯定存在相对大的距离,亦即“意识”在先,“存在”在后。
4.归纳法的否定实际上还意味着,具体地科学思考和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发生重大变化。亦即波普提出的“理论是大胆的猜想”思想意义重大。这一思想十分突出了潜在于人类本性中的、及其丰富的创造本能,充分确定了创造(猜想)在科学进化中的根本地位;也表明实际上一切观察(事实)和实验都为一定的思想所渗透,使之成为更加自觉而有目的的探索。当然,所谓理论“猜想”并不是奇思异想,它来自于对问题的思考,还必须从中导出实际的观察或实验来检验它。这一思想还表明,任何科学理论归根到底只是一种“猜想”,因而不可能永远正确,总是要被推翻或替代的。这一思想也启示我们,在同一水平层次上,对于同一问题的“猜想”存在着大量不同的形式;鲜明地揭示了科学“自由创造”的真正含义,从而也揭示出科学发展丰富的、无穷创造的动力。
5.证伪主义的思想还表明,具体科学研究中的正确方法是演绎方法。与归纳法相反,演绎方法的基本思想是,以猜想(或已知)的一般命题(知识)为前提推断出个别性的结论,是一种从一般(假说)到个别或特殊性的思考或研究的方法。演绎方法的基本特点是,由于演绎推理的结论没有超出其前提的范围,前提和结论之间是一种必然的关系,亦即演绎方法属于必真推理的范畴(即假说为真,则结论亦真)。实际思考和研究中,演绎方法的过程可简单描述为:提出假说(猜想),然后进行逻辑推理,导出具体需要或关心的结论,最后进行实际检验,或(暂时的)证实或证伪;若被证实则暂时接受结论,若证伪再进行新一轮的演绎过程。
二、证伪主义与实证方法论
我们认为,了解“证伪主义”的有关思想,对于我们深入认识西方经济学及其实证研究方法是十分必要的。下面就几个主要问题,谈谈自己的初步认识。
1.实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关于实证经济学研究对象问题的分析,对现代西方经济学影响最大的可能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观点,在其名著《政治经济学的范围与方法》一书中,他指出"一门实证科学……是关于是什么这一类问题的系统的知识体系;而一门规范科学(或称管理科学)……关于应该是什么这一类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