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儒释互动的一个案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代儒释互动的一个案例

摘要:韩愈因为提倡古文、高唱儒道、排辟佛老而见重于世,其地位甚至一度有超越孟子之势。北宋中前期,僧人契嵩以非韩为策略来阻遏古文运动的排佛攻势,他指责韩愈急于求仕,批评韩愈的儒道阐释和性三品说,认为韩愈是“文词人”而并未知道。契嵩非韩,促使士人对韩愈的评价由高转低,而此后士人对韩愈的批评,也大抵不出契嵩非韩的范围,韩愈的形象最终被定格为有功于儒道的“文士”。新儒学的成形,是在儒释互动中逐渐完成的,而契嵩非韩与韩愈地位的转折,正是宋代儒释互动一个具体而微的例子。关键词:韩愈;宋;契嵩;儒释互动

唐宋时期,韩愈在学术思想史上的地位有一个由高到低的转折过程,此已引起了一些研究者的注意。杨国安《试论北宋儒学的演进与韩愈地位的变化》一文对韩愈在宋代的地位演变及其原因作了初步讨论,但没有注意到儒释互动对韩愈地位转折的影响。韩愈地位在宋代的转折,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宋代新儒学的逐渐成熟。而促成宋人对韩愈评价由高转低的一个关节点,则是僧人契嵩的非韩。陈斐《契嵩“非韩”与宋代的儒释互动》一文讨论了契嵩非韩和儒释互动的关系,但其文旨在于讨论佛教对儒学的吸收和改造,并未注意契嵩非韩与韩愈地位转折之间的关系。本文先述论韩愈见重于世的过程,进而讨论契嵩非韩的主要内容及其对韩愈地位跌落的影响。

一、韩愈之渐重

韩愈乃当时文宗,他提倡古文,复兴儒学,排斥佛老,揭发儒家道统,对当时和后世都有着巨大影响。韩愈自待也甚重,他在《原道》中说:“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又说:“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隐然以自己接续道统。他曾明确宣称:“天不欲使兹人有知乎,则吾之命不可期;如使兹人有知乎,非我其谁哉!……己之道乃夫子、孟子、扬雄所传之道也。若不胜,则无以为道。”更曾明确说:“使其道由愈而粗传,虽灭死万万无恨!”

弟子、学友也对韩愈推崇甚高。张籍说:“执事聪明文章,与孟子、扬雄相若,盍为一书以兴存圣人之道,使时之人、后之人,知其去绝异学之所为乎?”并希望韩愈“嗣孟子、扬雄之作,辨杨、墨、老、释之说,使圣人之道,复见于唐”。李翱则称韩愈使“六经之学,绝而复新”,皇甫浞也赞韩愈“姬氏以来,一人而已矣”。林简言上书韩愈书云:“去夫子千有余载,孟轲、扬雄死,今得圣人之旨,能传说圣人之道,阁下耳。今人唏阁下之门,孟轲、扬雄之门也。”赵德亦云:“昌黎公,圣人之徒欤?其文高出,与古之遗文,不相上下。所履之道,则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扬雄所授受服行之实也,固已不杂。”均对韩愈复兴儒道之功推崇备至,但仍以韩愈列于孟子之后。

此后,韩愈在士人心目中的地位继续攀升。唐末,皮日休说:“千世之后,独有一昌黎先生,露臂嗔视,诟之(佛老)于千百人内。其言虽行,其道不胜。荀轩裳之士,世世有昌黎先生,则吾以为孟子矣。”以韩愈比于孟子。皮日休还上书恳请以韩愈配享孔子,而此时孟子尚未得入孔庙。唐末五代的牛希济也说:“古人之道,殆以中绝,赖韩吏部独正之于千载之下,使圣人之旨复新。”于此,韩愈地位渐有超越孟子之势。

入宋以后,随着儒学复兴运动的重倡和发展,韩愈更加受到重视。柳开说:“孟、荀、扬、韩,圣人之徒也,将升先师之堂,人乎室,必由之。”在柳开看来,韩愈的地位还在孟、荀、扬之上,他在《昌黎集后序》中写道:“先生于时作文章,讽咏规戒,答论问说,淳然一归于夫子之旨而言之,过于孟子与扬子云远矣。”与柳开同时和稍晚的参与儒学复兴运动的士人,无不极力推尊韩愈,何亮就说:“韩愈奋不逐时俗,故其道如荀、孟无愧色。”到宋仁宗时期,“庆历三先生”之一的石介极力推尊韩愈,韩愈的地位也在此期间达至顶点。石介在读《原道》时感慨地说:“(韩愈)推明《洪范》、《周礼》、《春秋》、《孟子》之书则深,惟箕子、周公、孔子、孟轲之功,则吏部不为少矣。余不敢厕吏部于二大圣人之间,若箕子、孟轲,则余不敢后吏部。”在石介看来,韩愈于千载之后、儒道极弊之时复振儒道,其艰难的程度和功绩都不在孟子之下,所以他认为韩愈至少不下于箕子、孟子。他又曾说:“孟轲氏、荀况氏、扬雄氏、

王通氏、韩愈氏五贤人,吏部为贤人之卓。不知更几千万亿年复有孔子,不知更几千数百年复有吏部。”明确认为韩愈度越盂、荀、扬、王,直以韩愈接次孔子。

二、契嵩非韩与韩愈地位的转折

契嵩是北宋仁宗、英宗时期的著名僧人,他于宋代学术思想的转变颇有影响。契嵩深谙古文运动和儒学复兴运动的思想取向和最新进展,他在石介等人排佛最为激烈的时期出面迎战,不仅遏制了古文运动的排佛攻势,而且以性命之学接引士大夫,开启了士人谈禅的风气。㈣韩愈提倡儒家道统之说,极力排斥佛老,这既是北宋前期士人排佛的一个重要思想动因,又是韩愈地位不断拔高的重要原因。在契嵩成名之前,韩愈早已成了士人排佛的思想标杆。契嵩要阻遏古文运动的排佛攻势,那么拔掉韩愈这个排佛的思想标杆无疑是相当有效的一个策略。契嵩《非韩》三十篇三万余言,专门系统地攻击韩愈,即是为此而作。

《非韩》辨及韩愈《原道》、《原性》、《原人》等等韩愈最具思想性的文字,亦辨及韩愈之性格和行事风格。其于《原道》一篇议论最多,独占了三分之一的篇幅,这显然与韩愈《原道》排佛老、倡儒道、列道统有关,而韩愈最受后人重视的一篇文字,也就是《原道》。综观《非韩》三十篇,契嵩所论固然不少门户之见,但一些论断也确实指到了韩愈的要害。后来的士人对韩愈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即韩愈急于求仕和韩愈并未真正领悟儒道。对韩愈

不知道的批评,又主要包括韩愈对儒道的阐释和韩愈的性三品说两点。等等这些,其实都源自契嵩《非韩》。

契嵩对韩愈急于求仕的批评,主要集中在《非韩》第八篇。该篇专门批评韩愈不甘淡泊,竟然上书自荐求仕,云:“韩子以三书自荐,求用于宰相,吾读之未始不为叹息。世谓韩子若继圣之贤之出也,余谓圣贤进退语默动有师法,不宜与常士相浮沉也。”契嵩反复引用经典,尤其引用《孟子》“所就三,所去三”之说以证明士人不当自荐求进,其篇末云:或曰:“韩子之时,其取士之道异乎古也,韩子盖因其时而为之也,必若守古之道,待其聘而后用,士君子之道必至死而不得其行也。”曰:“不然。韩子尚以周公之道而责其时之宰相,当是何不念?今之时与古异矣,不可以古道而求今也,岂谋身即谓随时而责人即谓必如古道,君子果如是为意耶?然聘士之礼,何世无之?唐之时,亦尚闻以礼而诏其隐者也,岂有遗圣贤而不聘耶?《语》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

可知也。’此韩子之徒。亦宜思之也。”此同理学家杨时与弟子的一段对话极其相似:或曰:“居今之世,出处去就不必一一中节,欲其一一中节,则道不得行矣。”杨氏曰:“何其不自重也,枉己其能直人乎?古之人宁道之不行,而不轻其去就;是以孔孟虽在春秋战国之时,而进必以正,以至终不得行而死也。使不恤其去就而可以行道,孔孟当先为之矣。孔孟岂不欲道之行哉?”两处“或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