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美国社会与文化_中的国际理解教育实践探索_乔春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2-02-17

作者简介:乔春杰(1977~),女,河南漯河人,河南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美国社会与文化》中的国际理解教育实践探索

乔春杰

(河南教育学院,河南省郑州市 450014)

摘 要:公民素质是国家重要财富,国家综合实力集中体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方向。在对外开放日益深化,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如何提高公民国际素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的世界公民,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挖掘任教学科《美国社会与文化》中国际理解教育素材,融国际理解教育于实践教学活动,探索国际理解教育途径方法。

关键词:素质教育;国际理解;途径方法

中图分类号:G 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08(2012)03-0119-03

引言:

21世纪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世界经济一体化,培养大学生国际素质是我国高等教育一项重要课题。高等教育肩负培养人才重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方向。人的素质是在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人才素质一般分为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周远清2000)。国际素质是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重要内容。它是指具有广阔国际视野和国际理解胸怀,具有关注世界发展新动向的意识和高度敏感性,在知识、能力等诸方面具有国际交流和国际竞争素养。国力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社会信息化、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下一代素质成为影响每个民族生存状况的重要因素。

然而随着对外开放逐步深入,引进技术同时,形形色色外国意识形态对中华民族主体文化产生强烈冲击。传统文化素养不高,鉴别能力不够强的青年,曲解本土文化,盲目信奉西方文化,既缺乏民族自尊基础上的国际主义,又缺乏国际理解基础上

的爱国主义。如何在具体学科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培养有民族文化素养,有国际视野的世界公民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挖掘任教学科《美国社会与文化》中国际理解教育素材,融国际理解教育于实践教学活动,探索国际理解教育途径方法。

一、国际理解教育内涵分析

(国际理解教育(Education fo r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是指世界各国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以“国际理解”为教育理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增进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种族的、不同宗教信仰的和不同区域、国家、地区的人们之间相互了解和相互宽容;加强他们之间相互合作,以便共同认识和处理全球社会存在的重大共同问题;促使每个人都能够通过对世界的进一步认识来了解自己和了解他人。将事实上的相互依赖变成为有意识的团结互助(雅克·德洛尔1996)。

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及演变经历了一个比较长

·

119·Journal of Jil in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No .3,2012(Total No .123)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第3期(总第123期)

教育理论研究

的过程:主要经历了产生、完善、发展三个主要阶段。

任何发明创造都源于需要,思想理念产生亦是如此。194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届大会上首次提出国际理解教育理念,与当时背景息息相关。二战阴影笼罩世界,对立仇视随处可见,如何遏制冲突,实现持久和平是重要议题。教育作用凸显,化解矛盾,架构心灵桥梁是当务之急。诞生于此背景的国际理解教育肩负时代使命:增进理解,实现和平。

随着时代发展,国际理解教育内涵不断深化完善:从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末提出了与具体时代相关的各种议题:人权知识,国际合作,世界共同体意识,各国在人口,环境,能源等方面依赖性,不平衡发展中的理解和交流,多元文化教育、人口教育、国际问题研究,经济全球化与教育政策,为宽容和相互理解而进行的教育:如宗教的作用,重视开展外语教学等等。

21世纪后,经济文化交流范围扩大,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全球化进程逐渐加深,国际理解教育内涵相关研究更为丰富,综合学者论述,大致有如下几点:

1、理解与尊重

2、理解与合作

3、和谐共生分析国际理解内涵,找准实际教学工作切入点,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尊重异质文化,理解世界多元性,具有国际视野,心胸,学会共处,合作共赢,具有国际责任感和全球意识。

二、《美国社会与文化》与国际理解教育

《美国社会与文化》与国际理解教育相容性分析

国际理解教育是英语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王瑞杰2003)。《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加深对于世界的了解,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的精华,提高文化素养。文化和语言有着融洽的联系,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促进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也是时代所需,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改革开放日益深化,英语教学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引导和促进学生“多元文化理解和全球意识的增强”(彭近兰2003)。由此可见,英语教学目标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提出的国际理解教育的宗旨是一致的。《美国社会与文化》是一门重要英语学科,也是国际理解教育重要载体,其内容涉及民族性格特点,传统习俗,价值观念,文学艺术,宗教信仰,学校教育等,这些是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内容。该课程教学目标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美国社会与文化,正确认识美国社会文化,培养学生对异域社会文化的敏感性,培养学生对其他民族包容的态度和国际视野(常俊跃等2009)。该课程内容及教学目标均突出了国际理解教育的重要性。

三、《美国社会与文化》课程中国际理解教育实施探索

1、《美国社会与文化》中国际理解教育素材挖掘

根据五大学习领域,剖析《美国社会与文化》,挖掘其中国际理解教育内容。异文化教育贯穿整本教材,涉及美国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民族性格,多元文化,宗教特点,边疆传统,教育体系,政权组建,婚嫁习俗,家庭生活,社交礼节,节日习俗,体育运动,影视文化,音乐文学。通过异文化教育引导学生理解文化差异,以宽容、开放视野正视差异。人权教育例子俯拾皆是,近看美国宗教,联系宗教迫害,引出宗教改革;介绍美国政权制度,解释三权分立,详谈制衡原则,突出民主政治;走进美国家庭,由古及今,探讨女权运动起因。人权教育关乎人类尊严,通过人权教育,探索尊重人类尊严行为法则,唤醒学生尊重个人及他人的意识。和平教育隐约书中:教派分歧,宗教迫害;边疆开发,印第安人的灾难;移民之国,宗族歧视。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和平国际环境,需要国际社会沟通与合作,和平氛围创造是以对人尊重以及对主权国家理解、团结和宽容为前提的,人类要想实现持久和平的根本途径,就是要通过教育途径,培养人类“真正理解”理念,发展起追求和平的理性。环境教育素材也有:荒原的征服,野牛群灭绝,改造自然与生态危机的博弈。环境教育是以人与环境的关

·

120·教育理论研究

乔春杰 《美国社会与文化》中的国际理解教育实践探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