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商洛洛南民俗文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洛南民俗----生辰习俗
孕妇一向受家庭、社会照顾。产前、产后少劳多休,重视营养。 建国后,逐步推行新法接生,并有产前检查,产后休假照顾,母子安全得 以保障。婴儿降生,遂由丈夫向妻子娘家提酒报喜,娘家以红布裹大锅 盔馍回赠,表示给婴儿带回米粮。七天后,亲族邻里开始送礼,名日 “送汤”。此期邻居外人禁入产室,本家大小人禁忌夜晚归来。至十 日,亲族均提上礼品、锅盔、红糖、挂面、衣服、花布、鞋、帽等看 望产妇和婴儿,本家设宴待客,俗称“过十天”。
洛南民俗----中秋节习俗
农历八月十五,称中秋节。晚间明月初升恰在“皓魄当空宝镜升, 云间仙籁俱无声”时,家家摆设香案供桌,献糖饼、瓜果、月饼,合家 团聚,举酒拜月、赏月。祭毕,祭品分食,表示月圆人圆。今仍有赏月 习俗,并讲究以高档月饼互赠亲友,寄佳节思亲之情。
洛南民俗----腊八节习俗
腊月初八为腊八节,凌晨早起,家家以米、面、豆腐、肉、菜等熬 煮为粥,称“腊八粥”,除自食之外,且端送邻居。有的将粥涂于果树, 喂家禽家畜,以期当年树结硕果,槽头兴旺。涂时尚念念有词,如:“树 儿树儿吃腊八,来年结得鼓抓抓。”
洛南民俗----寿诞习俗
老幼寿诞,古称“初度之长”,今为“过生日”。童年穿新衣,吃好 饭,早上打两个荷包蛋,意谓“装黄”,以预示孩子长大胸有成竹,遇事 果断。年高德尊的老人,五十岁以上始行祝寿,百岁日上寿,八十日中 寿,六十日下寿。寿诞之日,亲族邻里馈赠寿桃、寿糕、烟酒、糖果, 团聚一堂,举酒祝寿。名门权贵,大都待客收礼,宾朋满座,车马盈门, 寿幛寿额高挂庭院,以彰威势。山区下湖人有祝寿时送麦的礼俗,意以 “百”“麦”谐音,表示“百岁长寿”。
洛南民俗文化
主要内容
洛南概况
洛南美食
洛南民俗
洛南旅游
一、洛南县概况
洛南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属商洛市。地处华山之南,周设华阳池, 秦置华阳郡。距西安108公里。东与河南卢氏、灵宝毗连;南与丹凤、商州 交界;西与华县、蓝田接壤;北与华阴、潼关为邻,素有陕西“东南门户” 之称,全县辖25个乡镇,381个村(居)委会。是商洛市唯一黄河流域县, 是全国“十大金牌核桃县”。森林覆盖率在90﹪以上。洛南是华夏汉字故里, 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寺坡黄瓜
洛源豆腐干
三、洛南民俗
洛南民俗----谷雨公祭仓颉仪式
洛南祭祀仓颉有一整 套隆重的祭祀仪式。据调 查了解,早年祭祀时用八 抬大轿抬仓颉牌位绕城游 行,牌位要用专门制作的 旗、锣、伞、扇护威,音 乐以民间唢呐演奏,曲牌 有《迎客曲》、《雁落沙 滩》、《百鸟朝凤》等。 要求游行队伍衣冠肃整, 缓步前行。游行结束后, 于仓圣祠内贡献祭品,县 长作主祭人并作祭辞。随 后是群众祭拜、献礼等。 全城举力、三天庆贺活动, 演出戏剧、社火等
二、洛南美食
洛南美食----核桃花
核桃花去掉绒绒的绿絮, 将花芯晒干,一根根黑色 的柔枝再也看不到核桃花 青嫩的模样,煮过再来食 用,人们发现它竟比原来 好吃了许多,韧而不硬, 香而不涩,真是一番脱胎 换骨的感觉,在有的地方, 而这感觉很快便在旅游沿 线的宾馆饭店得到充分的 渲染,游人们会在品尝之 后一再追究其到底是何方 珍菜,而当告知是核桃花 时都惊叹不已。
洛南美食----洋芋糍粑
洛源洋芋
煮熟的洋芋
食客如云 色香味俱佳的 洋芋糍粑 打糍粑
洛南美食----洛源豆腐
豆腐是用当地独有 的、无污染的、富含人 体所必需的矿物质与微 量元素的水和大豆做成, 以嫩、筋、细腻等特点, 深受消费者青睐。洛南 豆腐是其中的珍品,洛 源豆腐又是洛南豆腐中 的极品,由于鲜嫩为其 主要特点,长距离运输 很难,故而外域能吃上 洛源豆腐的人不多,能 见到的多是用其制成的 豆腐干。
洛南民俗----春节习俗
庆贺丰收和团圆,献饭祀祖,焚香祀神。大年初一,黎明即起,鸣放鞭炮,大 喜大庆,男女老少,各着盛装,先对祖宗祭祀,再给长辈“拜年”,大人给小孩压 岁钱,早吃水饺,称作“馄饨”,馅中习惯包七枚硬币,食到者预兆当年财源茂 盛。午皆备酒肴食品聚家食用,称作“过年饭”。俗谓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外 家,初三拜丈家,初四拜邻家,初五日后亲朋之间礼尚往来,盛情款待。初五为 破日,称“破五”,早间送节日积扫的垃圾于十字路口,谓为“送穷”(源出韩 愈《送穷文》,指送智、学文命,并五种穷鬼)。午间食饺子俗称“背布袋”, 预庆粮食丰收。当日天气晴朗,谓之一年所种谷物丰盛。自后始筹办社火唱大 戏,尽情欢闹。 建国后,一些旧风俗已废弃。1970年后曾强调过“革命化”春节、“破旧 立新”,不走亲访友,机关不放假。1979年后,春节前普遍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购置年货,添家具,缝制新衣;除夕之午,贴春联,放花炮,红灯高悬,普天同庆。 初一早起,更换新衣,鸣炮迎春,亲邻乡友,相遇互拜年,也有相互以厚礼馈赠的。 初二日始出外走亲戚,厚礼往来,盛情款待,延续到十五。
清明节为扫墓节。节前扫墓添土(俗称“全坟”),烧钱挂纸,祭奠 祖宗,谓为死者换季。清明节当日,农村多吃凉粉、凉面。建国后,机 关干部、学生多举行春游,赴革命英烈的陵前扫墓,缅怀先烈。
洛南民俗----端阳节பைடு நூலகம்俗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阳节。早起门头插艾,早饭以菖蒲、雄黄置于酒 中,寓意饮后可以避瘟疫之气。并以雄黄涂抹小儿口鼻,以为可以避邪 驱虫。这天家家吃粽子。小孩带“花花绳”、“香包”,内置丹砂、 雄黄及香料。南北山下湖人给小孩戴米符、佩长命缕(缰绳),习俗谓 可散毒气驱恶气。建国后,吃粽子,饮雄黄酒,小孩戴香包之风仍盛行, 并于当日采集艾蒿,妥善保存,备作验方之用。
香会在建国后几乎都不复存在。
洛南民俗----元宵节习俗
农历正月十五,古称“上元节”。古时“夜”即为“宵”,因称元 宵,又以一年明月从头圆,故亦称“元夜”。正月十二日晚至十六日晚 统称“灯节”,夜晚,家家门口,彩灯高挂,形式繁多,小孩都打花灯,群 集一起,相与媲美。节前节后,白天民间自办社火,踩高跷、耍芯子,晚 间玩灯,耍龙灯、狮子、跑竹马、滑彩船、玩魔女,竞相比赛,各显艺 能,通宵达旦,锣鼓喧天,热闹非凡。有些地方,分地玩灯,夜夜如是。 灯节高潮在十五日晚,黄昏时分人们开始向祖坟送灯,然后家内各处结 彩悬灯,取驱除害虫、团圆吉利之意。户户皆食元宵。建国后,闹元宵 盛行,社火、焰火、戏剧、灯展、“灯谜”、文艺调演等,丰富了节日 活动内容。1979年后玩花灯盛行。
洛南民俗----服饰习俗
洛南县人服饰古朴、典雅。装饰方面有首饰、手饰、脚饰等,但均随时代 潮流发展变化。 建国后,男子多着制服(列宁服、中山服),妇女着对襟花衣,土布逐渐淘汰, 以丝布、哔叽等为主,条绒等为副;七十年代以涤良、涤卡为主。1978年后,化 纤品种增多,服装始由自做自穿转向商品化,一般妇女青少年儿童服装多系购 置入时成衣,色泽质料大都依照各人职业、年龄、体形、季节和爱好而定,常 见的有解放服、青年服、夹克、西装、羽绒衣、牛仔装。八十年代,不少居民 有衬衣、外套、单衣、绒衣、毛衣,一些人还有皮袄、呢子制服和呢子大衣、 皮衣。进入九十年代,服装更是向着多样化、高档化的方向发展,追求新颖、 突出个性的服装,已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诸如西装领带、款式别致的套装、 套裙等。
洛南民俗----饮食习俗
建国前,洛南百姓常年以粗粮、洋芋糊口,尚有觅食野菜者,过着“半年 糠菜半年粮”的生活。建国后,人民生活水平大有提高;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 中全会后,土地实行联产承包,粮食产量增加,城乡居民主粮则以小麦为主,秋 杂粮次之。此外尚有猪肉、牛肉、羊肉、鲜蛋等,食品结构得到不断改善。 早饭多以蒸馍、稀饭或糊汤为主,菜以小菜为主,有时也有炒菜;午饭多吃面 条,长、短、宽、窄皆有,有机压、手擀之分,有时包饺子、烙锅盔、炸油饼, 油泼、凉拌、蒸、炒各种面条做法不同,风味各异;晚饭较随和,多为馍汤之 类。来客、逢年过节饭菜较为丰盛,必要时还做席面。 洛南人祖辈好客,若哪家有红白喜事,定陈设酒席,欢宴宾客,无论荤菜素 肴,均能做出名堂。主要有“四到底”(四大碗、四小碗、四大盘、九品凉盘、 四碗菜带汤),或作“八大碗”或做一盘端、八个菜的“重八桌”。一般喜事 有五荤五素的“十全席”,丧事有四荤四素带大汤称作“八碗一海子”或 “四角撑”。素席多用于农村及信佛居士之家。各类酒席因人而定,因时而 宜。现在除山区多沿用“四到底”外,川塬城镇花样匀在不断翻新。 洛南民间酿酒习俗自古有之,多系自酿自饮,俗称“喝烧酒”。节日,红 白喜事等款待亲朋好友为盛。以前人们多饮玉米酒、红薯酒、柿子酒等。随 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酒文化日盛,人们所饮之酒种类增多,档次不断提高, 从前的“老烧酒”不再登席,而今葡萄酒、香槟酒、白酒、啤酒种类繁多,秦 川酒、西凤酒、汾酒、竹叶青、二锅头等酒已摆上老百姓的餐桌。
洛南民俗----庙会与香会
庙会:
正月十五:县城及全县各地; 三月初三:兑山; 三月初八:县城(城隍庙); 九月初九:兑山; 九月十八:云蒙山; 十月十一:古城街(娘娘庙)。
香会:
二月初一:道士; 二月初五:工匠; 四月初七:鞭炮行业; 六月二十七:商业; 七月十三:理发行业; 七月十五:僧侣; 八月二十三:饮食行业; 九月二十五:缝纫行业; 腊月十五:煤炭行业;
洛南美食----寺坡橡子凉粉
在洛南县,寺坡的 橡子凉粉历史悠久。寺 坡乡南山盛产橡树,人 们把成熟的橡子打回来, 去外壳,晾晒干,然后 打成淀粉,再用淀粉做 凉粉,每公斤橡子可以 做2公斤凉粉。橡子凉 粉制作工艺较复杂,尤 其是对水的要求十分严 格,寺坡群众多用本地 南山里流出的无污染的 泉水,凉粉吃起来爽滑、 筋道,十分可口。
洛南民俗----送灯习俗
送灯系指小孩的舅家在正月初六至十二日给外甥送灯和花馍。一 般习俗连送三年,也有十三年的。中断数年称为“空灯”。家庭有条 件者尚为小孩认干亲。一种为双方大人属相相投,年岁相当,男女小孩 双全的全命人;一种为生后相逢的第一个陌生人;一种为自命“时运不 顺”为了消灾除患而在初一、十五抱婴儿出门相撞的第一个人,即为 “撞干大”(亦称“义父”),仪式简朴,只抱婴儿磕头,干大在三年内 为小儿送灯,三年送满后,主人对舅家和干亲以礼物回赠
秦岭南麓洛南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文化积淀深厚。远在旧石器时 代晚期,新石器时代初期,先民们就在此安居,繁衍生息。唐虞时代属商国。 夏商时隶于梁州。周时武王、成王归马于华山之阳,称华阳地。春秋为晋。 战国属秦。秦统一中国后,属内史地,设华阳县,故治在今县城东南武谷川 的古城街。西汉属弘农郡。东汉属京兆尹。魏又属弘农郡。晋、后魏属上洛 郡。均设上洛县。后周设拒阳郡拒阳县。隋属商州。隋开皇三年废拒阳,以 县城在洛水之南易名洛南。 洛南民俗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衣、食、住、娱等方面形成了自 己独特的生活方式。
洛南民俗----住房习俗
建国前,除仕官豪绅住房豪华外,庶民百姓,较为简陋,随地形而建,杂乱无 序,一般为土木结构。南北山区人民尚住草屋,阴暗潮湿,狭窄矮小,且有无力 建房而租住他人房屋者,草棚茅舍,卫生条件差,人畜同居。唯殷实之家,甚至 达官显贵,上房、厢房、道厅俱全,构成“四合大院”。一般以土木结构的五 檩四椽、四檩三椽、三檩二椽为主,旁建厢房,外建道庭或门楼,一户一院,结 构得宜,浑然一体。厕所、猪圈多在房左右或屋后,也有不带厢房带围墙修门 楼,或仅有主房一座,不带其他建筑,在房前屋后种植果树。 建国后,草房逐渐绝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新建砖木结构民房大量增 加,城镇民房以混凝土结构为主,并向造型美观、坚固、采光面大的方向发展。 1991年后,城镇居民建房数量大幅度增加,农村新建住房90%为砖木结构,高大 宽敞;土木结构渐被淘汰,城镇建房不断向空间发展,95%以上为楼房,富丽堂皇。 农村古今皆有“上梁”、“搬家”之俗。建房时,“立木”或称“上梁”、 “架梁”。此时亲友多送烟酒、糕点礼品。搬家之日为“乔迁”之喜,亲友送 来礼品,主人在新居的灶房中烧锅煮食,俗称“燎锅底”。有的摆酒设宴招待 来客。
洛南民俗----二月二习俗
二月二即农历二月初二,洛南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预指惊 蛰将到。初一下午农民以草木灰圈围房舍,并在各自门前麦场用灰撒 出粮堆、口袋、扫帚、杈把等农具图案,希望小麦能取得好收成。初 二,人们常食春节留下的花馍、馃子。男子多于当日理发,焕然一新, 谐取“龙抬头”之意
洛南民俗----清明节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