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民俗风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民俗风情
目录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人生礼仪 生活起居 方言俚语 歌谣民谣 村会庙会 陕西风情
人生礼仪—生子
在人生礼仪中,生儿育女是家族中的一件大事。 陕西农村妇女怀孕叫“有喜”,生子口“添喜”; 关中一带把产妇叫“月婆”,把婴儿叫“月子娃”; 陕南把产妇叫“月母子”。产妇坐月子都有约定俗 成的礼仪。 报喜:产妇分娩后,父母首先要记住婴儿诞生 的时辰,一两天之内,丈夫首先要向妻子的娘家报 喜。旧日报喜时生男生女还有区别,如在渭南地区, 报喜时带酒一壶,上拴红绳为生男,拴红绸为生女。 女婿临走时,娘家用红布包几个圆形烙饼,象征 “给婴儿带奶娘”。 三朝礼:婴儿出生第三天,娘家人去探望坐月 子的女儿。关中一带多是带红糖、鸡蛋、点心等食 品,表示对女儿的祝福和关怀。陕南汉中一带流行 送“四喜礼”,包括婴儿的衣、袜、鞋、帽和一对 鸡、2斤红糖、3对猪蹄、40个鸡蛋。三朝礼始于唐 代,所谓“三朝与儿落脐炙囱”,指婆婆或接生婆 要检视婴儿脐带剪痕,为婴儿洗澡换衣,所以陕南 等地叫“洗三”。华县一带娘家是第十天会同亲友 看女儿,这时带的传统礼品是婴儿穿的衣服和l00个 花馍。陕南汉中一带,娘家在第七天要送“月月 米”,即一斗米和一些鲜菜,当地民谚说“添喜进 口,增粮满斗”。亲朋好友纷纷探望产妇,带有给 婴儿的衣料和产妇的食品。产妇一家必设酒宴招待

人生礼仪—生子
撞干爹:婴儿满月后要剃头、换衣,抱着婴 儿出门去“撞喜”。如遇到第一人是成年男 子,就拜他为“干大”(关中称爹为“大”); 碰到成年妇女,就拜为“干妈”;碰到老汉 拜“干爷”;碰到老妇拜为“干婆”。碰到 的第一个人,不问生熟或穷富都拜认,并请 到家里坐客。3日后再备礼品,抱上婴儿登 门拜访。被拜者设酒款待亲家,并赠给婴儿 衣帽等礼品。从此两家结为亲家,逢年过节 礼尚往来。拜干亲体现了父母对子女的祝愿 和厚爱,民间相信“双爹双娘,福大命大, 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做满月:婴儿出生一个月,礼仪更隆重, 至亲好友纷纷登门祝贺、送礼。渭南一带娘 家要送虎形馍,希望婴儿健康成长;宝鸡一 带娘家要送“曲连馍”,就是大小不一,中 间空的圆形蒸馍,祝愿婴儿长大后生活美满。 舅家送的曲连馍特别大,扶着婴儿从中间通 过,祝愿婴儿平安度过难关,顺利成长。过 去,还兴送长命富贵的项圈。办满月时,主 人要招待所有的来宾,除了烟、茶、酒等还 有助兴活动,如唱戏、演皮影、看电影。到 了百日,行“百岁”礼。
人生礼仪—婚嫁
订婚 请介绍人。求婚之家,欲择某户子 女为婚,先请介绍人到家招待一番, 说明求婚之意,于是介绍人奔走双方, 发挥媒介作用。 (见面) 经介绍人媒介同意联姻者,约 定时间两对象在男方或其亲戚家相见, 经谈话同意,即订婚约。见面时,男 方要简单招待,双方主要亲戚要参加, 参与意见,谈话后,两人要互赠礼品 (男给女一身衣服和四样礼,女给男 方礼品稍轻)。如对方收礼,就表示 同意,否则就有问题。 (看屋)近年来兴起了女方到男方家看屋 的规矩。看屋时,女方的主要亲属要 陪同,男方要设像样的宴席,要给女 方比见面时更重的礼物,至少一身好 衣料。如男方不同意看屋,需将看屋 的花费折成现金给女方,纯属一种索 礼之举。

生活起居





四怪----姑娘不对外:说这里 的姑娘(旧时)一般不远嫁远方 或外地人,现在可不是这样了。 五怪----板凳不坐蹲起来:听 当地人说可能是由于板凳上灰尘 太多,加上人们的习惯,所以人 们(指农村)一般不坐板凳,而 是蹲起来。 六怪----房子半边边盖:这里 的房子大多是半坡房(过去)一 种说法是节省材料,另一种说法 是旧时为了少交税。 七怪----手帕头上戴:因当地 气候干燥,风沙大,许多妇女出 门都将手帕戴在头,以遮挡灰尘。 八怪----秦腔吼起来:民风淳

用十二属相形容人: 奸得跟老鼠一样,犟得跟牛犊一样, 凶得跟老虎一样,跑得跟兔子一样,大得跟 飞龙一样,毒得跟蛇蝎一样,欢得跟马驹一 样,绵得跟羊娃一样,灵得跟猴子一样,红 得跟鸡冠一样,笨得跟猪脑一样,轻得跟狗 尾一样。 用地理名词形容: “山”——骄傲自满叫张山,耍半吊子 叫争山,爱吹大话叫撂山,行动轻浮叫飘山。 “水”——掏腰包出钱叫出水,谋取非法所 得叫捞油水,太啰嗦叫浆水,找不见叫落水。 用数字形容: “二”对懒汉无赖通常用:二溜子、 二混子、二痞子、二赖子、二毛子等;对一 些精神或思维不正常的人通常用:二蛋子、 二楞子、二杆子、二糊子、二不拉子、二货 子、二茬子、二趟子、二八卦等。 用定语“的”形容: 活泼好动的人猴的,心眼很多的人鬼 的,穿戴时兴的人飘的,思想迟钝的人闷的, 干活偷懒的人奸的,甩膀大于的人实的,逢 迎献媚的人轻的,不听忠告的人瓷的,意气 风发的人兴的,几面卖乖的人滑的,有本事 的人能的,没能耐的人肉的,爱逞能的人张 的,长的太聪明的人蛮的。

26.打圆——周围、附近 27.麻达——麻烦、问题 28.麻米儿——不讲理、不明事理 29.瓷马二楞——不机灵,迟钝 30.克里马擦——快点,英文:hurry up 31.逼咧——完蛋了,指事态无可挽回 32.噶达马西一和滩——乱七八糟一大堆 33.咧远——一边去 34.都成送咧!——都成什么样了啊? 35.......成马咧——程度形容词,例如:快成马咧!漂亮成马咧! 36.饿贼!——不太文明的用语,表示很惊讶的感叹。 37.忒!——很好,很棒 38.饿——人称代词我 39.nia——人家 40.再——咱们 41.伙计——一般指朋友、哥们、女孩子的男朋友 42.......咧---......了 43.寺——是 44.社——说 45.包——不,例如:“你包社咧”就是“你别说了” 46.活试——合适,满意 47.建议在西安女孩子不要说“锤子”二字,西安人都明白 48.一案子起——一边去 49.糟怪——撒谎 50.能chua——chua在西安话中是不文明用语,但加上“能”意思 就是“能干什么”形容某人无能办事不力。
朴性彪悍,秦腔花脸吼起来。台下观 众心欢畅,不怕戏台棚要翻 。
方言俚语


陕西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创造汉字的“文字初祖”仓颉,相传就是 陕西白水人。陕西作为13朝建都之地,方 言也得天独厚、博大精深。从这些方言中 我们既可以窥视到古老的华夏文化的发展 轨迹,又可领略到今人溢于言表的真情实 感。由于陕西地理特点是东西狭义南北长, 各地方言土语大不相同,甚至同一句话, 因咬音轻重语速缓急不同而内容涵义不同。 下面介绍的主要是关中、陕南一带方言的 用法。 形容类: 用人的某一器官形容: “手”——系陕南一带多用,熟练叫老手, 帮忙叫搭手,紧俏叫抢手,出售叫脱手, 小偷小摸叫三只手,谨慎肯干叫挖抓手。 “脚”——上坡叫爬脚,下坡叫送脚, 走路叫拐脚,岔路叫撇脚,不穿鞋袜叫精 脚,能干重活叫力脚。 “气”——关中一带常把发怒叫着气, 遇到坏事叫晦气,自大叫傲气,痴呆叫二 气,排场叫阔气,刻薄叫贪气,挨整叫受 气,胡搅叫邪气,扭捏叫妖气,努力向上 叫争气,老人康健叫福气,心灵手巧叫灵 气,痴头笨脑叫木气,办事漂亮叫美气, 遇到好事叫运气,死人叫断气,慷慨大方 叫爽气,穿戴时髦叫洋气,正直无私叫硬 气。
方言俚语
1.制达——这里 2.雾达——那里 3.啊达——哪里?一般回答用:威二 4.啊四——哪?哪个是?一般回答用:握四 5.野个——昨天 6.前个——前天 7.后个——后天 8.明个——明天 9.年四——去年 10.蹭——厉害 11.碟——吃饭、打人 12.四火——试一试 13.南常——困难,不容易办的 14.谝——聊天,说话 15.扎势——摆架子,打肿脸充胖子 16.花搅——开玩笑、恶作剧、取笑 17.产活——好,舒服 18.骚青——热情过分,讨好献媚之嫌 19.木乱——不舒服、不适,思绪烦乱 20.罢咧——一般,还行、过得去 21.马卡——差劲 22.幕囊——行动迟缓、浪费时间的行为 23.细法——细致、仔细 24.僚杂咧——很好,很美 25.扑西来海——邋遢、不整洁、不干净
人生礼仪—婚嫁
(扯衣服) 看屋之后,介绍人即与双方 协定给女方扯衣服的数量、花色、 时间、地点以及去什么人等。这天, 男方主婚人与介绍人同女方去的人 进县城,一般扯四至六身(每身2件, 每件7—9尺)的衣料,十身、八身不 等,至少要花二三百元,多者千二 八百 择吉:即选择吉期结婚,乡下人叫 合日子。男方欲娶,经媒人说通女 方后,请先生推算吉期。首先看男、 女属相的“利月”、“败月”,有 一首合婚“利月”谣:“正、七迎 鸡兔,二、八虎与猴,三、九蛇共 猪,四、七龙与狗,牛羊五、十、 一,六、腊鼠马走。” 完婚:也叫嫁娶,乡下人称娶媳妇, 旧的婚礼很复杂、很讲究,
歌谣民谣



陕北是民歌荟萃之地,民歌种类很多,当地俗 称“山曲”或“酸曲”。主要有信天游、小调、 酒歌、小曲等二十多种,其中以信天游最富有 特色、最具代表性。 关中民歌是流行于秦岭以北,北山以南的关中 地域的民间歌曲的统称 关中民间音乐形成较早,历史久、品种多。有 船工号子、打夯号子、搬运号子,箱夫子歌, 影响最大的是小调。关中小调有广为流行的 “一般小调”,有用丝弦伴奏的“丝弦小调”, 有秧歌调、旱船、竹马、打连厢、对于秧歌等 “社火小调”,有祈雨调、劝善调、乞巧歌、 猜拳调、念词等“风俗小调”,有童谣、催眠 谣等“儿歌”。 陕南民歌是陕西南部秦巴山区的一大传统民俗, 以汉中民歌和安康民歌为代表。这里自古有传 唱民歌、山歌之风俗,民歌内容丰富,形式多 样,或一人独唱,或两人对唱。有通山歌(又 称茅山歌、放牛歌、姐儿歌)、山歌、小调、 号子、仪式歌(迎亲歌、哭嫁歌、拜寿歌、祝 酒歌、拳歌、礼宾歌、劝善歌、拜香歌、佛句 等)以及盘歌、儿歌等,情趣诙谐,幽默含蓄, 曲调委婉舒展,有高腔、平腔之分,感情柔和 细腻,多有川楚之风
方言俚语

来自百度文库

用名词形容: “太”或“太太”:称心如意叫谄得太,不讲道理叫蛮得太,穿戴时髦叫洋得太,做事 狂妄叫张得太,官运享通叫红得太,巴结献媚叫轻得太,多才多艺叫能得太,聪明伶俐叫精 得太;调皮捣蛋叫瞎得太,寡言无语叫瓷得太。还有重叠加重语气用法:“党的改革开放政 策好得太太”、“我这蒜苗嫩得太太”。 在“人”字前加形容词: 跟人能合得来的人“嫽人”,偷摸拐骗的人“瞎人”,八面玲珑四方讨好的人“滑人”, 待人冷冰脑子迟钝的人“痴人”,脾气古怪忽冷忽热的人“怪人”,明知死胡同偏要硬闯的 人“犟人”一学就会干啥像啥的人“能人”。 同义不同字类 关中一带常可听到: 不和叫不卯,干扰叫打搅,发痒叫害咬,适合叫刚好,断绝叫拉倒,马虎叫毛草,矮人 叫矬子,体胖人叫“圆伟”,瘦人叫“干猴”,不行叫失气,笛子叫篾管,胡琴叫弦弦,小 锣叫当当,梆子叫咣咣,铙钹叫镲镲,唢呐叫喇叭,烧饼叫饦饦;干面叫粘面,糊糊叫搅团, 馒头叫蒸馍,饺子叫煮馍,棉鞋叫窝窝,巴结人叫舔尻子,出外散步叫转转,向别人表功叫 摆亏欠,嫌弃讨厌叫走远,无关紧要叫挂不上串,左顾右看叫卖脸,挑剔毛病叫弹嫌,办事 周密叫严攒,脾气暴躁叫脏板,不多不少叫刚谄,歪曲事实叫胡粘,调皮淘气叫捣蛋,大声 哭嚎叫叫唤,骂人隐私叫揭短,背后告人叫“干板”,梆子戏叫莲花落,木鱼叫龟脑壳。 奇特的称呼: 商洛市柞水一带,因山大沟深,人群分散,因地域不同而称呼不同,县南部把父亲叫 “爷”,把祖父叫“爹”或“家”;县中部一部分人把父亲叫“爹”把祖父叫“爷”;县北 部则把父亲叫“爸”或“大”,把母亲叫“妈”,把伯父叫伯(音贝);其他地方把祖父叫 “祖”、“先人”,把父亲叫“叔”、“伯”、“父”或“大老汉”,把母亲叫“娘”、 “妲”、婺(音务)”、“姨”、“勒”、“婶”、“细老汉”,有的地方把儿童叫“仔”或叫 “崽”、“娃”,把睡觉叫“困醒”、“晦醒”、“眯”,把吃饭叫“嘬饭”、“薅饭”、 “咦饭”,媒人叫红爷,客气叫讲礼,文明叫斯文,回答叫言传,留客叫立下,炒菜叫捻菜, 烧火叫添水。



生活起居




俗话说:“十里风俗九不同”。 一个地域风俗的形成,受制于当 地的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 而这些大环境的影响,往往会使 当地人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适合 自己的习惯。这些习惯,直接反 应在人们的衣、食、住、行、用 等方面。长期习惯的沿袭,便形 成了当地一种特有的风俗。 最能 表现陕西人生活起居的莫过于陕 西八大怪 一怪----辣子是道菜:陕西关 中地区喜爱吃辣椒,所有的面食 中都带辣子,无辣不下饭。 二怪----锅盔象锅盖:锅盔大 得像锅盖一样,又硬又脆。 三怪----面条象腰带:关中地 区的面食花样繁多,大多数面条 比较粗较宽,其实比腰带要略细 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