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民俗风情

合集下载

(完整版)陕西民俗文化

(完整版)陕西民俗文化

略谈陕西民俗文化论文摘要:陕西具有丰富多彩古朴独特的民俗文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民俗文化失去其生存的土壤,因此它的传承和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其现状的了解,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期待陕西民俗文化健康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陕西民俗文化民俗开发陕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周、秦、汉、唐等十多个朝代或重要政权先后在这里建都,又是革命圣地延安的所在地,典籍丰富、文化遗存也多,许多风俗习惯多有可供追寻的历史渊源.地域上:东面黄河、西望关陇;北临塞外草原,南接巴蜀水乡,横跨陕北高原、渭水盆地和秦巴山区。

民风民俗既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又争奇斗艳,异彩纷呈.一陕西民俗文化的地域划分和秦、汉时期的发展陕西民俗的地域划分为:关中地区、陕北地区和陕南地区.关于关中地区的地理特点、历史地位、早期经营及至西汉初期的尚农遗风,《史记·货殖传》说:“关中自千雍以东至河华,膏壤沃野千里,自虞夏之《贡》以为上田。

而公刘适邠,太王王季在岐文王作丰,武王都镐,故其人犹有先王遗风,好稼墙,殖五谷。

”关于陕北地区新的人文风貌的出现、地域特点与习尚,《册府元龟》说:“秦始皇遗蒙恬攘却匈奴.得其河南造阳之北千里地甚好,于是筑城郭,徙民居之,名曰‘新秦’。

”《汉书·地理志》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翟,修习战备,高尚气力,以射气力,以射猎为先。

”这一背景,与陕北腰鼓的声象相联系是可以相互印证的.关于陕西地区的早期风习,《汉中府志》说:“汉中府,其俗强劲质朴,力农习射。

武都氏叟多羌戎之民,其人半秦,多勇戆;土地险隘,其人半楚,风俗略与荆州、沔州郡同."《寰宇记》说:“汉高祖发巴蜀,伐三秦,迁蜀七姓于商洛,其俗多猎山伐木,深有楚风。

”《宁强州志》也说:“宁强州"风气兼南北,语言杂秦、蜀。

都充分显示着相邻地区风习的相互影响作用和风习的地域特点.关于对先秦风习的评价,《薛思庵(野录)》说:“读《秦风》喜得无淫奔之诗,见得秦俗好。

陕西神木有哪些民俗风情?

陕西神木有哪些民俗风情?

陕西神木有哪些民俗风情?神木县民俗风情:农时节日风情也许是历史太悠久了,也许是各族人民留下的文化遗产太丰富了,也许是自然灾害刻在人们头脑中的印象太深了,也许是太畏惧天神、鬼魅了.....总之,陕北农村的节日是很多的,从农历正月到腊月,月月有节日,一户农民,每年至少要过二三十个节日。

正月是一年之始。

农时节日也以正月里为最多。

初一,和全国各地一样,也叫作春节。

但过春节却有点别致。

其一是,初一日每家都只吃两餐饭,早餐,几乎是清一色的水饺。

延安盛产萝卜,水饺馅就以白萝卜和胡萝卜为主,肉馅又以羊肉为主。

除夕夜里就包(陕北方言叫捏)下一锅盖饺子(陕北人多使用高梁杆纳的锅盖,锅盖上可放置生熟食物),其中有一只,中间包着一枚铜钱(近年来铜钱少了,多数人家便以镍币替代),叫作福饺子。

这只福饺子和其它饺子包的一模一样,待捞上来了,一家人围坐在炕上或饭桌旁,看谁吃出这枚铜钱就是谁今年这一年有福气,交好运。

春节的下午饭,才是正餐,年茶饭有多么丰盛就在这顿饭展示。

所谓“穿衣吃饭量家当”,谁家年过得怎样,村里人心里大概是有谱的。

但好在又有所谓“初一不出门”的约定俗成的老例,春节这天没人随便到别人家串门,所以每家究竟吃了些啥饭,就只有自家知道了。

其二是,春节的早晨,在太阳没出山以前,是禁止动用扫帚、笤帚的,旧俗认为如早晨便扫炕扫地,会把福气扫掉,于是就一任炮皮果核纸屑撒满一地,以显示其家过年的丰饶。

太阳出山后,家家才开始打扫卫生,迈入新的一年了。

其三是早晨开门时,要放炮仗,谓之“开门炮”,旧俗认为开门炮是欢迎灶君归家,即灶君前的古对联说的“上天言好事,回它降吉祥”的回宫。

如不即时放炮,得罪了灶马爷,这一年在吃饭问题上便会很不吉利。

其四是晚上要在院子里燃一堆篝火。

或用柴草点燃,或用煤块垒成火塔塔均可。

总之,火焰高,燃得时间长便为吉利。

初二初三初四很快过去,挨至正月初五,又一个也许是最惹人眼热的节日便降临了。

这个节日叫“送穷媳妇”或“接财神爷”,也叫“送五穷”或“接五财神”。

陕西历史文化与习俗

陕西历史文化与习俗

陕西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经济地 位。在农业社会时期,陕西地区以其 肥沃的土地和适宜的气候条件成为了 全国的粮食和棉花生产基地之一。同 时,陕西地区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如煤炭、石油等,这些资源也为当 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陕西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文化地 位。陕西地区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之 一,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 ,如秦始皇陵、汉长安城遗址、唐大 明宫遗址等。这些文化遗产不仅代表 了陕西地区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更是 中国文化的瑰宝和代表。
史前时期
陕西地区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如西安蓝 田人等。到了新石器时代,陕西出现了著名的仰韶文化和 龙山文化,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夏商周时期
陕西地区在夏商周时期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当时政治、经 济、文化的中心之一。这一时期,陕西地区建立了许多著 名的城邦和国家,如岐山、镐京等,成为了中国历史的开 端。
02 陕西文化特色
陕西的方言与民间艺术
方言
陕西话属于北方方言,具有独特 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是陕 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间艺术
陕西的民间艺术形式多样,包括 皮影戏、秦腔、陕北民歌等,具 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
陕西的文学与艺术
文学
陕西文学历史悠久,涌现出许多优秀 的作家和作品,如贾平凹、陈忠实等 ,他们的作品反映了陕西的历史、文 化和人民生活。
皮影戏
陕西的皮影戏是中国皮影戏的重要代表之一,以其独 特的表演形式和音乐风格而著名。
陕西的饮食文化
01
02
03
面食为主
陕西的饮食以面食为主, 如肉夹馍、羊肉泡馍、油 泼面等。
口味偏辣
陕西菜口味偏辣,以油大、 味重著称。
特色小吃

陕西民风民俗作文(通用10篇)

陕西民风民俗作文(通用10篇)

陕西民风民俗作文陕西民风民俗作文(通用10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

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陕西民风民俗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陕西民风民俗作文篇1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西安的历史悠久,文化的积淀非常厚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人,将其的生活方式和民俗风情概括为关中十大怪,它们分别是——面条像腰带、锅盔像锅盖、辣子是道菜、泡馍大碗卖、碗盆难分开、帕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不坐蹲起来、唱戏吼起来。

在西安碑林,有一块清代碑石纪录了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八处著名的风景名胜,它们被称为关中八景,又称长安八景。

这八景分别是:华岳仙掌、骊山晚照、灞柳风雪、曲江流饮、雁塔晨钟、咸阳古渡、草堂烟雾、太白积雪。

流行于陕西以及西北等地的秦腔又称乱弹,又叫“梆子腔”,是中国戏曲四大声腔中最古老、最丰富、最庞大的声腔体系。

西安方言为代表的的西北方言之一陕西话。

西安的饮食文化同样博大精深,作为中国西北饮食的代表,以西安小吃最为著名,回族的清真饮食在其中占有很大比例。

中国国画中的长安画派、起源于汉代以前的关中皮影戏、源于西周的陕西木偶戏以及色彩浓郁的户县农民画等都是西安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陕西民风民俗作文篇2提起陕南安康农村喝的酒,好多人都知道,这一带的农村喜欢喝一种自家烧的酒,这种纯粮食或者纯果酒,喝起来酒劲儿柔和,不上头,不伤身,同时还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原来农村条件差,一般招待人只有用自己烧的酒来招待,后来招待贵客一定要用瓶装酒,显得气派有档次,现在随着人民饮食结构发生变化,无论走到那里,高度酒接受的人越来越少,人们都喜欢喝一口农村烧的酒,尤其是县城的人,有机会就去农家乐游玩,顺便来上一罐苞谷酒或者柿子酒等,而农村人则以自家烧的酒拿出来招待贵客,一是珍贵和尊敬。

陕西省关中平原的风俗民情

陕西省关中平原的风俗民情

陕西省关中平原的风俗民情我的家乡在陕西咸阳位于陕西的关中平原,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下面通过这次的实践调查,我从关中的节日与社火”、“关中的庙会”、“关中的饮食”、“关中的民间工艺美术”方面来介绍陕西省关中平原的风俗民情。

(一)关中的社火古朴大方,丰富多彩,门类繁多,气魄博大。

社火表演白天、晚上各异,平原、山区不同。

总体上讲,有高台社火与地社火两大门类。

高台社火中有高跷、芯子、马社火(包括牛社火)、车社火、山社火、血社火等,地社火中有狮子、龙灯、竹马、旱船、地游子、背社火、走社火、大头和尚戏柳翠、推车车、拉犟驴等。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异的艺术门类,如“耍歪官”、“贺春官”、“牛老爷”、“赛板对”、“古战船”、“青瓷船”、“牛虎斗”等。

社火离不开锣鼓,有的地方单敲锣鼓也是一种表演,如合阳的“上锣鼓”、民间庙会上的锣鼓大赛。

(二)关中的庙会关中的庙会形成的来源,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原始信仰和图腾崇拜的遗留。

如山神、土地、牛王、马王、水神、龙王、太岁、树神、虎爷、狐仙等。

2.祖先崇拜的发展。

如女娲、黄帝、炎帝、姜原、后稷、文王、周公、召公等。

3.历史人物的神化。

如子牙庙、武侯祠、关帝庙、张爷庙、子胥庙、扶苏庙、城隍庙等。

各府县城隍多为历史人物转化,户县就有“三城隍闹户县”的说法,其中之一的大城隍就是汉将纪信。

连凤翔府城隍庙里速报司苏爷这样的小神,也是一位有名有姓清廉公正的衙役死后的神化。

在该地苏爷影响之大,甚至超过了城隍。

4.行业祖师的信仰。

如字圣仓颉、仙师鲁班、神医华佗、药王孙思邈、酒仙杜康、梨园鼻祖唐玄宗等。

5.道教神灵。

陕西是民间早期道教五斗道的发祥地之一。

关中有老子讲经的楼观台,长春真人邱处机养性的龙门洞,张三丰活动的金台观,八仙圣地八仙庵。

全真教的开山祖师王重阳就是咸阳人,他的弟子全真七子在关中活动布教的除邱长春外,其中另一位郝大通就是全真道华山派的创立者。

楼观台在北魏时道士达万名,形成赫赫一时的楼观派。

陕西文化特色简介500字左右

陕西文化特色简介500字左右

陕西文化特色简介
陕西,这个位于中国西北的省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从秦始皇陵的壮观,到华清池的婉约,再到兵马俑的神秘,陕西的文化特色无处不在。

一、历史文化的厚重
陕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秦始皇陵、大雁塔、华清池等历史遗迹,无不展示了陕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这里,你可以亲身体验到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感受到中华民族的辉煌历程。

二、民间艺术的璀璨
陕西的民间艺术璀璨多彩,其中包括皮影戏、秦腔、剪纸等。

这些民间艺术形式各具特色,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它们是陕西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文化瑰宝,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美食的诱人
陕西的美食独具特色,以酸辣著称。

肉夹馍、羊肉泡馍、凉皮等都是陕西的特色美食。

这些美食味道浓郁,让人回味无穷。

品尝陕西美食,不仅能满足味蕾的需求,还能让你更深入地了解陕西的文化和生活。

四、黄土高原的风情
陕西的黄土高原是中国黄土分布最广的地区之一,这里的自然景观独特,人文风情浓厚。

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壮观的黄土高原风光,感受到当地人民的淳朴和热情。

这里的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如陕北民歌、安塞腰鼓等,都让人流连忘返。

五、现代化的发展
在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基础上,陕西也在不断推进现代化建设。

西安作为陕西省的省会城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同时,陕西也在积极发展科技、教育、文化等产业,努力打造现代化强省。

陕西的非遗项目

陕西的非遗项目

陕西的非遗项目陕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些非遗项目包含了丰富的民俗文化、传统工艺和表演艺术,展现出陕西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地域特色。

本文将介绍陕西的几个著名非遗项目,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它们的魅力所在。

一、秦腔秦腔是陕西省的传统曲艺形式,被誉为“曲艺之祖”。

它起源于秦朝,经过历代的发展与传承,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

秦腔的表演形式多样,既有唱腔,又有说白,配以动作和舞蹈,使得表演更加生动活泼。

秦腔的唱腔婉转悠扬,有着独特的音调和语调,让人陶醉其中。

秦腔的剧本内容广泛,既有历史传奇,又有民间故事,深受观众喜爱。

二、华县大鼓华县大鼓是陕西省最具代表性的非遗项目之一,被誉为“华夏艺术明珠”。

它源于唐宋时期的大鼓戏,经过千百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独特的表演形式。

华县大鼓以唱词为主,配以击鼓和舞蹈,表演手法独特,充满了戏剧性和情感表达。

华县大鼓的剧本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历史故事,又有民间传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三、陕北民间艺术陕北地区是陕西非遗项目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

其中,腰鼓、扳词、板调等传统艺术形式深受陕北人民喜爱。

腰鼓是一种用皮筒制成的鼓,演奏者戴在腰间,通过腰部的运动来敲击鼓面,发出悠扬的节奏。

扳词是陕北民间的一种吟唱艺术,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板调是一种传统的歌唱形式,以其独特的旋律和歌词展现了陕北地区的风土人情。

四、陕西剪纸剪纸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之一,陕西剪纸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法而闻名。

陕西剪纸的特点是线条简练、造型独特,充满了浓厚的民间风情。

剪纸的主题内容多样,既有传统的神话故事,又有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艺术欣赏性。

五、陕西民间舞蹈陕西的民间舞蹈形式多样,既有庆祝节日的舞蹈,又有表达祝福的舞蹈,以及表演故事的舞蹈。

其中,大秧歌是陕西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之一。

大秧歌起源于古代祭祀活动,经过千百年的发展演变,成为一种富有欢乐和祝福意义的舞蹈形式。

安康的民风民俗

安康的民风民俗

安康的民风民俗安康,位于陕西省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地方。

在这里,民风淳朴,民俗传统悠久,反映了当地人勤劳朴实、热情好客的生活态度。

下面将介绍安康的一些典型民风民俗,让我们一起领略这片土地独特的风情。

一、丰收节庆安康人热爱丰收节庆,每到秋收时节,家家户户都会举行丰收庆典,欢庆收获的喜悦。

最具代表性的是各地举行的丰收文化节活动,如灌阳县的葛根文化节、旬阳县的葡萄节等。

在这些节庆中,人们穿上节日盛装,载歌载舞,共庆农民劳动所得的硕果。

丰收节庆不仅丰富了当地人的生活,也成为了当地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体验。

二、传统民俗游戏安康地区有许多传统的民俗游戏,如踢毽子、搓麻将、打小皮球等。

这些游戏源远流长,代代相传,是安康人儿时的欢乐时光。

尤其在传统节日和婚庆喜事中,这些游戏更是欢乐不断,给人们带来无尽的乐趣。

这些传统民俗游戏在当地民众中仍然很受欢迎,也是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的一种形式。

三、节气习俗安康地区拥有丰富的民俗节气习俗,如立春、清明、夏至、中秋等。

在这些节气中,人们会进行各种各样的习俗活动,以祈求风调雨顺、人丰家盛。

比如在冬至节,家家户户都会吃饺子,象征着团圆和幸福;在清明节,人们会祭祖扫墓,缅怀先人,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这些节气习俗贴近人们的生活,也展现了安康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四、民间传统艺术安康地区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传统艺术,如秦腔、阳春白雪等。

这些传统艺术形式,是安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历史的沧桑和民族的情感。

秦腔是安康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戏曲形式,其富有地方特色和独特韵味,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喜爱。

阳春白雪是当地的一种传统舞蹈,动作简洁大方,富有生活气息,是安康人民心中的经典之作。

这些民间传统艺术形式,不仅丰富了当地人的文化生活,也成为了推动地方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总之,安康的民风民俗源远流长,给这片土地增添了独特的文化魅力。

在这里,人们尊重传统,珍爱民俗,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代代相传。

陕西民俗风情

陕西民俗风情

山。“水”——掏腰包出钱叫出水,谋取非 法所得叫捞油水,太啰嗦叫浆水,找不见叫 落水。
一怪----辣子是道菜:陕西关 中地区喜爱吃辣椒,所有的面食 中都带辣子,无辣不下饭。
二怪----锅盔象锅盖:锅盔大
得像锅盖一样,又硬又脆。
三怪----面条象腰带:关中地
区的面食花样繁多,大多数面条
比较粗较宽,其实比腰带要略细
些。
生活起居
四怪----姑娘不对外:说这里
的姑娘(旧时)一般不远嫁远方
人生礼仪—生子
撞干爹:婴儿满月后要剃头、换衣,抱着婴 儿出门去“撞喜”。如遇到第一人是成年男 子,就拜他为“干大”(关中称爹为“大”); 碰到成年妇女,就拜为“干妈”;碰到老汉 拜“干爷”;碰到老妇拜为“干婆”。碰到 的第一个人,不问生熟或穷富都拜认,并请 到家里坐客。3日后再备礼品,抱上婴儿登 门拜访。被拜者设酒款待亲家,并赠给婴儿 衣帽等礼品。从此两家结为亲家,逢年过节 礼尚往来。拜干亲体现了父母对子女的祝愿 和厚爱,民间相信“双爹双娘,福大命大, 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形容类: 用人的某一器官形容: “手”——系陕南一带多用,熟练叫老手, 帮忙叫搭手,紧俏叫抢手,出售叫脱手, 小偷小摸叫三只手,谨慎肯干叫挖抓手。 “脚”——上坡叫爬脚,下坡叫送脚, 走路叫拐脚,岔路叫撇脚,不穿鞋袜叫精 脚,能干重活叫力脚。 “气”——关中一带常把发怒叫着气, 遇到坏事叫晦气,自大叫傲气,痴呆叫二 气,排场叫阔气,刻薄叫贪气,挨整叫受 气,胡搅叫邪气,扭捏叫妖气,努力向上 叫争气,老人康健叫福气,心灵手巧叫灵 气,痴头笨脑叫木气,办事漂亮叫美气, 遇到好事叫运气,死人叫断气,慷慨大方 叫爽气,穿戴时髦叫洋气,正直无私叫硬 气。
奸得跟老鼠一样,犟得跟牛犊一样, 凶得跟老虎一样,跑得跟兔子一样,大得跟 飞龙一样,毒得跟蛇蝎一样,欢得跟马驹一 样,绵得跟羊娃一样,灵得跟猴子一样,红 得跟鸡冠一样,笨得跟猪脑一样,轻得跟狗 尾一样。

陕西民俗风情之秦腔与皮影戏

陕西民俗风情之秦腔与皮影戏

净生 丑旦
“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内部又分 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 彩旦(揺旦)、刀马旦。
生旦净 丑
净生 丑旦
“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 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 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
生旦净丑
净生 丑旦
“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 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演出形式
在屏幕下,把皮影贴到屏幕上,灯光从背后打出,观众坐在相对 灯光方向观看。
皮影戏以秦腔为主,演唱者和操纵者配合默契。表演技术娴熟的 关中人称其为“把式”,一手拿两个甚至三个皮影,厮杀、对打,套 路不乱,令人眼花绿乱。皮影戏的传统剧目有《游西湖》、《哪咤闹 海》、《古城会》、《会阵招亲》等。
发展
后期发展

西路入川后成为梆子;

东路在山西为晋剧;

在河南为豫剧;

在河北成为梆子。
•பைடு நூலகம்
所以说秦腔可以算是京剧、豫剧、晋剧、河北梆子这些剧目的鼻
祖。各路秦腔因受各地方言和民间音乐影响,在语音、唱腔、音乐等
方面,都稍有差别。近五十年来,东、西、南三路秦腔的发展趋于停
滞,有被中路秦腔逐渐取而代之的趋势。
荣誉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 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6月8日,陕西省西安秦腔剧院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 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皮 影
起源和历史

皮影戏又名“灯影子”,是我国民间一种古老而奇特的戏曲
艺术,在关中地区颇为流行。皮影戏演出简便,表演领域广阔,
謝謝 觀看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审美水平也在逐步提高, 因而大家把以前皮影中的角色与人物,都以更精湛与更细腻的雕刻工艺表现 出来,更强调了皮影的艺术性与装饰性。把皮影制作好以后,加以装裱用于 展览与装饰。

陕西民俗风情PPT课件

陕西民俗风情PPT课件

刺绣工艺
刺绣工艺
艺术特点
历史渊源
传承与保护
是中国传统的民间工艺 之一,也是陕西地区最 具代表性的民间工艺之 一。
刺绣作品通常以丝线、 棉线等为材料,通过绣 、挑、织等工艺手段, 创作出各种形象生动的 图案和造型。刺绣工艺 风格独特,色彩丰富, 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 民族风情。
刺绣工艺起源于汉代, 经过唐、宋、元、明、 清等朝代的发展,逐渐 形成了完整的工艺体系 。
刺绣工艺被列为中国非 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 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 的重视和保护。通过举 办展览、培训等活动, 刺绣工艺的传承和发展 得到了积极的推动。
05
陕西特色美食与小吃
面食文化
总结词
陕西的面食文化源远流长,是当地民 俗风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详细描述
陕西的面食种类繁多,如面条、馒头、 饺子、包子等,制作精细,口感独特。 在陕西,面食不仅是主食,更是一种 地方特色的文化符号。
02 历史渊源
皮影戏起源于汉代,经过唐、 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发展 ,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 表演形式。
03
表演特点
04
皮影戏的表演者通常需要操纵皮 影、演唱和伴奏,同时还需要配 合灯光和屏幕,展现出独特的艺 术魅力。
传承与保护
随着现代娱乐方式的兴起,皮影 戏的传承面临困境。近年来,政 府和社会各界开始重视皮影戏的 传承和保护工作,通过举办培训 班、演出活动等方式,让更多年 轻人了解和喜爱这一传统艺术。
人才培养
加强民俗文化传承人才的培养,提高传承人 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通过设立传承人培 训基地、举办培训班等方式,为民俗文化传 承提供人才支持。
文化交流与国际影响
文化交流
通过举办民俗文化展览、演出、论坛等活动 ,加强与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展示陕西民 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提高国际影响力 。

西安的传统风俗

西安的传统风俗

西安的传统风俗西安的传统风俗丰富多彩,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以下是一些西安的传统风俗:1.赛神船:赛神船是陕西省西安市的一种民间信仰活动,起源于唐代,主要流行于渭水沿岸地区。

每年五月,村民们会举行赛神船活动,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2.破五:破五是西安民间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初五。

这一天,人们会进行打扫庭院、贴春联、放鞭炮、猜灯谜等活动,以祈求新的一年里万事顺利。

3.西安秦腔:秦腔,又称西安腔,是陕西省的地方戏曲剧种。

在西安,秦腔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传统表演艺术。

4.吃饺子:西安人民酷爱吃饺子,尤其在春节期间。

家家户户都会包饺子,以庆祝团圆、祈愿好运。

饺子的馅料丰富多样,如三鲜、羊肉、牛肉等。

5.踩高跷:西安民间有踩高跷的习俗。

在节庆活动中,高跷表演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踩高跷象征着吉祥如意,也是民间艺人展示技艺的好机会。

6.元宵节灯会:元宵节是西安民间传统佳节。

在元宵节期间,市区街头巷尾到处是五彩缤纷的花灯,人们会聚集在灯会中观赏花灯、猜灯谜,共度团圆佳节。

7.关中皮影:关中皮影源于汉代,最初用纸板制作,宋代以后开始用牛、羊、驴皮制作。

皮影戏是陕西的一种地方戏,以皮影为表演形式,用灯光照射镂刻精美的皮影映出影像,配以唱腔和乐器伴奏。

8.西安鼓乐:西安鼓乐是千百年来流传在西安及周边地区的民间大型鼓乐。

它以磅礴的气势、鲜明的节奏、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风格,赢得了国内外音乐爱好者的喜爱和研究者的高度评价。

9.蓝田普化水会音乐:蓝田普化水会音乐流传在西安蓝田县普化镇一带专门用于佛事、善事、祭祀的民间吹打音乐。

这种音乐分为行乐和坐乐两类,因演奏所涉事由严肃、庄重,故从不用于喜庆婚俗场合。

10.西安都城隍庙民俗:位于西安市西大街中段的都城隍庙是西安市重要的古建筑群之一,也是中国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有着600多年的历史。

这里每逢农历初一、十五日都有庙会,前来烧香祈福的市民游客成群结伴而来,为的是抢个头香,而四月初八则有大型祭祀盛会。

陕西省春节祈福拜年传统习俗

陕西省春节祈福拜年传统习俗

陕西省春节祈福拜年传统习俗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陕西省,春节更是人们欢度的时刻。

陕西省的春节祈福拜年传统习俗丰富多样,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魅力。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几个典型的陕西省春节祈福拜年传统习俗。

一、贴对联春节前夕,陕西省的家家户户都会贴上鲜红的春联。

春联是一对纸条,上面写着吉祥的词语或对联,寓意着新年的祝福和好运。

人们通常会将春联贴在门上或窗户上,以迎接新年的到来,并祈求来年的平安、健康和幸福。

二、燃放鞭炮在过年的时候,陕西省的人们会燃放鞭炮。

燃放鞭炮是一种传统的庆祝方式,旨在驱走邪灵,带来吉祥和好运。

当鞭炮声响起时,整个城市都充满了喜庆的气氛,人们离散烟火,互相道贺,共同庆祝新年的到来。

三、拜年祭祖春节期间,陕西省的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坟墓或家庙,进行拜祭仪式。

这是一种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感恩之情的方式。

人们会烧香、献花、祭拜,并向祖先祈求来年的平安和幸福。

同时,人们还会将家中摆放着的祖先牌位或照片进行整理,以示尊重和敬意。

四、踩高跷在陕西省的一些农村地区,人们会在春节期间举行踩高跷的活动。

踩高跷是一项古老的传统运动,人们穿上彩色的传统服饰,戴上花花绿绿的花冠,站在高高的木质高跷上,跳跃、翻滚,展示自己的技巧和力量。

这项活动既是一种娱乐方式,也寓意着迎接新年,迈向新的一年的勇气和信心。

五、舞狮舞狮也是陕西省春节期间的一项重要的文化活动。

人们戴上狮头,身穿五彩斑斓的舞狮服装,在音乐声中进行表演。

表演中,人们模仿狮子的动作,扭动身体、摇晃头部,以象征狮子的勇猛和祥瑞。

舞狮表演不仅展示了陕西省的民间艺术,也寓意着新年的好运和吉祥。

通过了解陕西省春节祈福拜年传统习俗,我们能更好地领略到陕西人民的热情和对新年的期望。

这些传统习俗不仅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桥梁,也是陕西文化的瑰宝。

无论是贴对联、燃放鞭炮,还是拜年祭祖、踩高跷、舞狮,都展示了陕西省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陕西省的春节传统习俗不仅丰富多彩,而且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老城风情西安陕西

老城风情西安陕西

老城风情西安陕西西安,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古都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浓厚的历史氛围,被誉为中国的文化之都。

在这座古老的城市里,古建筑与现代化建筑交相辉映,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老城风情西安陕西。

第一部分:历史文化遗产西安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最为丰富的城市之一。

作为13个朝代的首都,它承载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

最著名的当属秦始皇兵马俑,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陶俑群。

兵马俑的发现震惊了世界,同时也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古代的实力和智慧。

除了秦始皇兵马俑,西安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历史遗迹,如大雁塔、小雁塔和钟楼。

大雁塔是唐代高僧玄奘为保存佛教经典而修建的,是世界文化遗产中最早的实木结构建筑之一。

小雁塔则是另一座古老的佛塔,其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的浮雕让人叹为观止。

而钟楼作为西安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吸引着无数游客。

第二部分:民俗风情除了历史文化遗产,西安还以其独特的民俗风情而闻名。

在西安老城区的街巷中,你可以看到传统的民俗表演,如踩高跷、舞龙舞狮和变脸。

这些精彩的表演不仅能让人们感受到古代文化的传承,也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娱乐。

在西安的街头巷尾,你还可以品尝到正宗的陕西美食。

陕西菜以其丰富的口味和独特的烹饪技巧而闻名,如羊肉泡馍、肉夹馍和凉皮。

这些美食代表着西安的饮食文化,也是西安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第三部分:现代发展尽管西安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它也在不断发展和壮大。

作为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西安吸引着众多的投资和人才。

来到西安,你会看到矗立在城市中心的摩天大楼、繁华的商业街和现代化的市区。

这些现代建筑与古老的城市格外显眼,让人感受到时间和历史的交错与融合。

西安还是一座拥有优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城市。

陕西省是中国重要的高等教育基地之一,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等一流大学为这座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造力。

结尾:总的来说,老城风情西安陕西是一个融合了传统和现代的城市。

陕西泾阳泼水节风俗

陕西泾阳泼水节风俗

陕西泾阳泼水节风俗
《陕西泾阳泼水节:传承千年的民俗》
泼水节是中国许多地方的传统民俗活动之一,而陕西省泾阳县的泼水节更是有着独特的习俗和风情。

每到农历四月八日,泾阳县的百姓都会纷纷走上街头,以水瓢、水桶、水枪等装满清水的器具互相泼洒为乐,丰富多彩的泼水活动既是对丰收的庆祝,也是一种祈求吉祥的方式。

泼水节起源于古代,据说是为了纪念当地的一位英雄人物。

渐渐地,这一传统活动成为了泾阳县的民俗文化,代代相传,如今已发展成为一项盛大的节日活动。

泼水节当天,泾阳县城里热闹非凡,人们身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举行各种庙会、游艺活动。

最具有特色的节目要数那些汉服美女穿插在人群中,唱着古老的民歌,手持水瓢,时而泼洒水雾,时而放声高歌,将整个节日气氛推向高潮。

而这一天最引人注目的活动莫过于泼水活动。

人们挥舞着水瓢,四处泼洒清水,欢笑声、水花声此起彼伏,整个街道一片欢快和热闹。

不仅如此,泼水节期间还有各种民俗表演和传统美食品尝体验,为节日增添了更多的乐趣。

泾阳泼水节充分展现了当地人热情豪爽的性格,同时也传承了千年的民俗文化。

它不仅是民族传统的一种表现,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泼水节的习俗活动不仅是一种娱乐活
动,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代代相传,成为了泾阳百姓心中不可磨灭的记忆。

《陕西风土人情》课件

《陕西风土人情》课件

古建筑
陕西的古建筑独具特色,如西安的钟楼、大雁塔等。这些古建筑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是陕西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03
陕西美食
陕西特色小吃之一,选用优质面粉烙制馍,再配以炖煮得肥瘦适中的猪肉,口感鲜美,香气四溢。
肉夹馍
羊肉泡馍
凉皮
将烤制好的馍与炖煮得酥烂的羊肉一同放入碗中,再加入羊肉汤和调料,味道浓郁,营养丰富。
民间艺术
陕西绘画艺术历史悠久,涌现出许多优秀的画家和作品。
绘画艺术
陕西音乐舞蹈独具特色,如陕北民歌、安塞腰鼓等深受人们喜爱。
音乐舞蹈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陕西风土人情》ppt课件
陕西历史陕西文化陕西美食陕西旅游陕西人民
contents
目录
01
陕西历史
陕西历史沿革:从远古时代到现代,陕西在中国历史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远古时代,这里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先后有多个朝代在此定都,如秦朝、汉朝、唐朝等。这些朝代为陕西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以面粉制成,口感爽滑,搭配各种调料,酸辣可口。
03
02
01
以鲜香辣味为主,注重食材的原汁原味,如糖醋排骨、红烧肉等。
陕菜
以炖煮为主,口味浓郁,如炖羊肉、炖牛肉等。
陕北菜
以清蒸、清炖为主,口味清淡,如清蒸鱼、清炖鸡等。
陕南菜
01
02
04
03
04
陕西旅游
秦始皇兵马俑
大雁塔
华山
西安城墙
01
02
03
陕西人民在保持传统生活方式的同时,也积极接受现代文明,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
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陕西人民家庭观念强,注重家庭和睦,尊老爱幼,亲情至上。

陕西春节民间传统习俗

陕西春节民间传统习俗

陕西春节民间传统习俗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陕西省人民心中最喜庆、最热闹的节日。

在这个特别的节日里,陕西人民秉承着丰富多样的民间传统习俗,庆祝新年的到来。

以下是陕西春节民间传统习俗的一些介绍。

一、贴门神贴门神是陕西春节的首要习俗之一。

人们相信贴门神能够驱邪辟邪,保佑家宅平安吉祥。

陕西的门神通常是用红纸手工剪辑而成的,上面绘有神仙或其他神灵形象。

在初一,人们将门神贴在家门上,并在日落前拜祭,祈求来年平安快乐。

二、守夜在除夕夜,陕西的家庭通常会举行一场守岁活动。

人们会整夜不眠,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辞旧迎新。

此时,爷爷奶奶讲述过去的故事,父母给孩子讲述新年的愿望和期许。

守夜期间,家里的长辈也会准备丰盛的夜宵,供全家人享用,并欢快地游戏和欣赏春节晚会。

三、舞狮舞狮是陕西春节期间最引人瞩目的民间表演之一。

表演者穿上狮子的服装,通过特殊的动作和技巧,模仿狮子的动作,为祈福和庆贺新年带来欢乐和祝福。

伴随着锣鼓声和喧嚣的欢呼声,狮子在陕西的街头巷尾跳跃和腾挪,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观众会向狮子投掷红包,以表达对来年好运的期望。

四、放鞭炮放鞭炮是陕西春节过年时的一项重要活动。

陕西的人们相信,鞭炮声能够驱走恶神,带来好运。

因此,每年的除夕夜和初一,人们都会放鞭炮来庆祝新年的到来。

当鞭炮的声音响彻天空时,一片喜庆、热闹的氛围弥漫在街头巷尾,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快乐和祝福。

五、过大年在农村地区,陕西人民过年时有一个独特的传统习俗叫做“过大年”。

这是一项全家人共同参与的活动,旨在辞旧迎新,共同庆祝新年的到来。

人们会穿上盛装,整装待发,整个家庭会沿街游行,向亲戚朋友道贺,同时也为了祈求来年的好运和丰收。

游行队伍中有舞龙、舞狮、锣鼓队等,人们载歌载舞,欢声笑语传遍大街小巷。

六、吃年夜饭年夜饭是陕西春节的又一个重要习俗。

家庭会准备一桌丰盛的食物,包括鸡鸭鱼肉、美味的传统小吃和各种水果。

全家团聚在一起享用年夜饭,象征着团结和温暖。

陕西民俗风情之秦腔与皮影戏PPT课件

陕西民俗风情之秦腔与皮影戏PPT课件

演出形式
在屏幕下,把皮影贴到屏幕上,灯光从背后打出,观众坐在相对 灯光方向观看。
皮影戏以秦腔为主,演唱者和操纵者配合默契。表演技术娴熟的 关中人称其为“把式”,一手拿两个甚至三个皮影,厮杀、对打,套路 不乱,令人眼花绿乱。皮影戏的传统剧目有《游西湖》、《哪咤闹海 》、《古城会》、《会阵招亲》等。
发展
鹿 家
实 的 同
味达在 名
的北白 小
原方鹿 说
謝謝 觀看
净生 丑旦
“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内部又分 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 彩旦(揺旦)、刀马旦。
生旦净 丑
净生 丑旦
“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 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 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
生旦净丑
净生 丑旦
“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 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派系

流行于关中东部渭南地区大荔、蒲城一带的称东路秦腔(即同州
绑子,也叫老秦腔、东路梆子);

流行于关中西部宝鸡地区的凤翔、岐山、陇县和甘肃省天水一带
的称西路秦腔(又叫西府秦腔、西路梆子);

流行于汉中地区的洋县、城固、汉中、沔县一带有汉调恍恍(实
为南路秦腔,又叫汉调秦腔、桄桄戏);

流行于西安一带的称中路秦腔(就是西安乱弹)。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审美水平也在逐步提高 ,因而大家把以前皮影中的角色与人物,都以更精湛与更细腻的雕刻工艺表 现出来,更强调了皮影的艺术性与装饰性。把皮影制作好以后,加以装裱用 于展览与装饰。
皮影的制作工艺正在从曾经的娱乐为主,欣赏为辅向现如今以欣赏为主 ,娱乐为辅缓慢过渡。将来的皮影更强调与突出其静态的艺术价值,通过场 景的布置,角色的表情,丰富的色彩等,展示着它独特的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生礼仪—生子
撞干爹:婴儿满月后要剃头、换衣,抱着婴 儿出门去“撞喜”。如遇到第一人是成年男 子,就拜他为“干大”(关中称爹为“大”); 碰到成年妇女,就拜为“干妈”;碰到老汉 拜“干爷”;碰到老妇拜为“干婆”。碰到 的第一个人,不问生熟或穷富都拜认,并请 到家里坐客。3日后再备礼品,抱上婴儿登 门拜访。被拜者设酒款待亲家,并赠给婴儿 衣帽等礼品。从此两家结为亲家,逢年过节 礼尚往来。拜干亲体现了父母对子女的祝愿 和厚爱,民间相信“双爹双娘,福大命大, 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做满月:婴儿出生一个月,礼仪更隆重, 至亲好友纷纷登门祝贺、送礼。渭南一带娘 家要送虎形馍,希望婴儿健康成长;宝鸡一 带娘家要送“曲连馍”,就是大小不一,中 间空的圆形蒸馍,祝愿婴儿长大后生活美满。 舅家送的曲连馍特别大,扶着婴儿从中间通 过,祝愿婴儿平安度过难关,顺利成长。过 去,还兴送长命富贵的项圈。办满月时,主 人要招待所有的来宾,除了烟、茶、酒等还 有助兴活动,如唱戏、演皮影、看电影。到 了百日,行“百岁”礼。
陕西民俗风情
目录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人生礼仪 生活起居 方言俚语 歌谣民谣 村会庙会 陕西风情
人生礼仪—生子
在人生礼仪中,生儿育女是家族中的一件大事。 陕西农村妇女怀孕叫“有喜”,生子口“添喜”; 关中一带把产妇叫“月婆”,把婴儿叫“月子娃”; 陕南把产妇叫“月母子”。产妇坐月子都有约定俗 成的礼仪。 报喜:产妇分娩后,父母首先要记住婴儿诞生 的时辰,一两天之内,丈夫首先要向妻子的娘家报 喜。旧日报喜时生男生女还有区别,如在渭南地区, 报喜时带酒一壶,上拴红绳为生男,拴红绸为生女。 女婿临走时,娘家用红布包几个圆形烙饼,象征 “给婴儿带奶娘”。 三朝礼:婴儿出生第三天,娘家人去探望坐月 子的女儿。关中一带多是带红糖、鸡蛋、点心等食 品,表示对女儿的祝福和关怀。陕南汉中一带流行 送“四喜礼”,包括婴儿的衣、袜、鞋、帽和一对 鸡、2斤红糖、3对猪蹄、40个鸡蛋。三朝礼始于唐 代,所谓“三朝与儿落脐炙囱”,指婆婆或接生婆 要检视婴儿脐带剪痕,为婴儿洗澡换衣,所以陕南 等地叫“洗三”。华县一带娘家是第十天会同亲友 看女儿,这时带的传统礼品是婴儿穿的衣服和l00个 花馍。陕南汉中一带,娘家在第七天要送“月月 米”,即一斗米和一些鲜菜,当地民谚说“添喜进 口,增粮满斗”。亲朋好友纷纷探望产妇,带有给 婴儿的衣料和产妇的食品。产妇一家必设酒宴招待
方言俚语
1.制达——这里 2.雾达——那里 3.啊达——哪里?一般回答用:威二 4.啊四——哪?哪个是?一般回答用:握四 5.野个——昨天 6.前个——前天 7.后个——后天 8.明个——明天 9.年四——去年 10.蹭——厉害 11.碟——吃饭、打人 12.四火——试一试 13.南常——困难,不容易办的 14.谝——聊天,说话 15.扎势——摆架子,打肿脸充胖子 16.花搅——开玩笑、恶作剧、取笑 17.产活——好,舒服 18.骚青——热情过分,讨好献媚之嫌 19.木乱——不舒服、不适,思绪烦乱 20.罢咧——一般,还行、过得去 21.马卡——差劲 22.幕囊——行动迟缓、浪费时间的行为 23.细法——细致、仔细 24.僚杂咧——很好,很美 25.扑西来海——邋遢、不整洁、不干净
人生礼仪—婚嫁
订婚 请介绍人。求婚之家,欲择某户子 女为婚,先请介绍人到家招待一番, 说明求婚之意,于是介绍人奔走双方, 发挥媒介作用。 (见面) 经介绍人媒介同意联姻者,约 定时间两对象在男方或其亲戚家相见, 经谈话同意,即订婚约。见面时,男 方要简单招待,双方主要亲戚要参加, 参与意见,谈话后,两人要互赠礼品 (男给女一身衣服和四样礼,女给男 方礼品稍轻)。如对方收礼,就表示 同意,否则就有问题。 (看屋)近年来兴起了女方到男方家看屋 的规矩。看屋时,女方的主要亲属要 陪同,男方要设像样的宴席,要给女 方比见面时更重的礼物,至少一身好 衣料。如男方不同意看屋,需将看屋 的花费折成现金给女方,纯属一种索 礼之举。

26.打圆——周围、附近 27.麻达——麻烦、问题 28.麻米儿——不讲理、不明事理 29.瓷马二楞——不机灵,迟钝 30.克里马擦——快点,英文:hurry up 31.逼咧——完蛋了,指事态无可挽回 32.噶达马西一和滩——乱七八糟一大堆 33.咧远——一边去 34.都成送咧!——都成什么样了啊? 35.......成马咧——程度形容词,例如:快成马咧!漂亮成马咧! 36.饿贼!——不太文明的用语,表示很惊讶的感叹。 37.忒!——很好,很棒 38.饿——人称代词我 39.nia——人家 40.再——咱们 41.伙计——一般指朋友、哥们、女孩子的男朋友 42.......咧---......了 43.寺——是 44.社——说 45.包——不,例如:“你包社咧”就是“你别说了” 46.活试——合适,满意 47.建议在西安女孩子不要说“锤子”二字,西安人都明白 48.一案子起——一边去 49.糟怪——撒谎 50.能chua——chua在西安话中是不文明用语,但加上“能”意思 就是“能干什么”形容某人无能办事不力。

生活起居





四怪----姑娘不对外:说这里 的姑娘(旧时)一般不远嫁远方 或外地人,现在可不是这样了。 五怪----板凳不坐蹲起来:听 当地人说可能是由于板凳上灰尘 太多,加上人们的习惯,所以人 们(指农村)一般不坐板凳,而 是蹲起来。 六怪----房子半边边盖:这里 的房子大多是半坡房(过去)一 种说法是节省材料,另一种说法 是旧时为了少交税。 七怪----手帕头上戴:因当地 气候干燥,风沙大,许多妇女出 门都将手帕戴在头,以遮挡灰尘。 八怪----秦腔吼起来:民风淳
人生礼仪—婚嫁
(扯衣服) 看屋之后,介绍人即与双方 协定给女方扯衣服的数量、花色、 时间、地点以及去什么人等。这天, 男方主婚人与介绍人同女方去的人 进县城,一般扯四至六身(每身2件, 每件7—9尺)的衣料,十身、八身不 等,至少要花二三百元,多者千二 八百 择吉:即选择吉期结婚,乡下人叫 合日子。男方欲娶,经媒人说通女 方后,请先生推算吉期。首先看男、 女属相的“利月”、“败月”,有 一首合婚“利月”谣:“正、七迎 鸡兔,二、八虎与猴,三、九蛇共 猪,四、七龙与狗,牛羊五、十、 一,六、腊鼠马走。” 完婚:也叫嫁娶,乡下人称娶媳妇, 旧的婚礼很复杂、很讲究,
歌谣民谣



陕北是民歌荟萃之地,民歌种类很多,当地俗 称“山曲”或“酸曲”。主要有信天游、小调、 酒歌、小曲等二十多种,其中以信天游最富有 特色、最具代表性。 关中民歌是流行于秦岭以北,北山以南的关中 地域的民间歌曲的统称 关中民间音乐形成较早,历史久、品种多。有 船工号子、打夯号子、搬运号子,箱夫子歌, 影响最大的是小调。关中小调有广为流行的 “一般小调”,有用丝弦伴奏的“丝弦小调”, 有秧歌调、旱船、竹马、打连厢、对于秧歌等 “社火小调”,有祈雨调、劝善调、乞巧歌、 猜拳调、念词等“风俗小调”,有童谣、催眠 谣等“儿歌”。 陕南民歌是陕西南部秦巴山区的一大传统民俗, 以汉中民歌和安康民歌为代表。这里自古有传 唱民歌、山歌之风俗,民歌内容丰富,形式多 样,或一人独唱,或两人对唱。有通山歌(又 称茅山歌、放牛歌、姐儿歌)、山歌、小调、 号子、仪式歌(迎亲歌、哭嫁歌、拜寿歌、祝 酒歌、拳歌、礼宾歌、劝善歌、拜香歌、佛句 等)以及盘歌、儿歌等,情趣诙谐,幽默含蓄, 曲调委婉舒展,有高腔、平腔之分,感情柔和 细腻,多有川楚之风



生活起居




俗话说:“十里风俗九不同”。 一个地域风俗的形成,受制于当 地的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 而这些大环境的影响,往往会使 当地人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适合 自己的习惯。这些习惯,直接反 应在人们的衣、食、住、行、用 等方面。长期习惯的沿袭,便形 成了当地一种特有的风俗。 最能 表现陕西人生活起居的莫过于陕 西八大怪 一怪----辣子是道菜:陕西关 中地区喜爱吃辣椒,所有的面食 中都带辣子,无辣不下饭。 二怪----锅盔象锅盖:锅盔大 得像锅盖一样,又硬又脆。 三怪----面条象腰带:关中地 区的面食花样繁多,大多数面条 比较粗较宽,其实比腰带要略细 些。
方言俚语


用名词形容: “太”或“太太”:称心如意叫谄得太,不讲道理叫蛮得太,穿戴时髦叫洋得太,做事 狂妄叫张得太,官运享通叫红得太,巴结献媚叫轻得太,多才多艺叫能得太,聪明伶俐叫精 得太;调皮捣蛋叫瞎得太,寡言无语叫瓷得太。还有重叠加重语气用法:“党的改革开放政 策好得太太”、“我这蒜苗嫩得太太”。 在“人”字前加形容词: 跟人能合得来的人“嫽人”,偷摸拐骗的人“瞎人”,八面玲珑四方讨好的人“滑人”, 待人冷冰脑子迟钝的人“痴人”,脾气古怪忽冷忽热的人“怪人”,明知死胡同偏要硬闯的 人“犟人”一学就会干啥像啥的人“能人”。 同义不同字类 关中一带常可听到: 不和叫不卯,干扰叫打搅,发痒叫害咬,适合叫刚好,断绝叫拉倒,马虎叫毛草,矮人 叫矬子,体胖人叫“圆伟”,瘦人叫“干猴”,不行叫失气,笛子叫篾管,胡琴叫弦弦,小 锣叫当当,梆子叫咣咣,铙钹叫镲镲,唢呐叫喇叭,烧饼叫饦饦;干面叫粘面,糊糊叫搅团, 馒头叫蒸馍,饺子叫煮馍,棉鞋叫窝窝,巴结人叫舔尻子,出外散步叫转转,向别人表功叫 摆亏欠,嫌弃讨厌叫走远,无关紧要叫挂不上串,左顾右看叫卖脸,挑剔毛病叫弹嫌,办事 周密叫严攒,脾气暴躁叫脏板,不多不少叫刚谄,歪曲事实叫胡粘,调皮淘气叫捣蛋,大声 哭嚎叫叫唤,骂人隐私叫揭短,背后告人叫“干板”,梆子戏叫莲花落,木鱼叫龟脑壳。 奇特的称呼: 商洛市柞水一带,因山大沟深,人群分散,因地域不同而称呼不同,县南部把父亲叫 “爷”,把祖父叫“爹”或“家”;县中部一部分人把父亲叫“爹”把祖父叫“爷”;县北 部则把父亲叫“爸”或“大”,把母亲叫“妈”,把伯父叫伯(音贝);其他地方把祖父叫 “祖”、“先人”,把父亲叫“叔”、“伯”、“父”或“大老汉”,把母亲叫“娘”、 “妲”、婺(音务)”、“姨”、“勒”、“婶”、“细老汉”,有的地方把儿童叫“仔”或叫 “崽”、“娃”,把睡觉叫“困醒”、“晦醒”、“眯”,把吃饭叫“嘬饭”、“薅饭”、 “咦饭”,媒人叫红爷,客气叫讲礼,文明叫斯文,回答叫言传,留客叫立下,炒菜叫捻菜, 烧火叫添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