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美术教案
人教版高一上册美术课本-教学文档

人教版高一上册美术课本-教学文档一、课本概述《人教版高一上册美术课本》是高中一年级上学期的美术教材。
本册教材内容丰富、系统全面,旨在通过研究与实践,培养学生的美学素养、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拓展他们的艺术眼界,提高审美情趣,培养他们对美的追求和感悟,为将来的艺术研究与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美术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2. 培养学生对不同艺术形式的鉴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视觉元素与艺术传达- 课程目标:了解基本的视觉元素,研究如何通过艺术语言传达特定的情感与理念。
- 重点内容:点、线、面、色彩、形状等视觉元素的运用。
2. 第二单元:影像与艺术表现- 课程目标:研究如何通过影像表达情感与美感。
- 重点内容:摄影艺术、影视艺术等与影像相关的艺术形式的鉴赏与创作。
3. 第三单元:艺术与生活- 课程目标:通过艺术的视角观察生活,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 重点内容:艺术家的生活、社会与历史背景对作品的影响、艺术品赏析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述和演示,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技能,解读艺术作品的含义。
2. 实践活动:通过绘画、摄影、观赏等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和创造能力。
3. 分组讨论:促进学生自主研究和合作研究,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日常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 期中评价:安排形式多样的考核方式,如书面测试、作品展示、讨论等,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
3. 期末评价:组织综合性的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艺和创造力。
六、教学资源与辅助材料1. 电子版教材:提供给学生在线阅读和下载,方便学生随时查阅。
2. 画笔、颜料、纸张等绘画工具: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创作所需。
3. 数字相机、电脑等设备:用于学生拍摄、编辑和制作摄影作品等。
人教版普通高中美术全一册(必修)艺术欣赏全部教案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美术》全一册中国美术欣赏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欣赏第一讲陶器第二讲瓷器第三讲青铜器第四讲织绣玉器漆器中国古代雕塑欣赏第五讲陶塑第六讲石雕第七讲彩塑中国绘画欣赏第八讲古代人物画第九讲古代壁画第十讲古代山水画第十一讲古代花鸟画第十二讲现代人物画第十三讲现代山水画花鸟画中国建筑艺术第十四讲宫殿建筑第十五讲园林与民居中国民间美术欣赏第十六讲民间美术外国美术欣赏外国工艺美术和设计欣赏第十七讲传统工艺美术第十八讲现代设计艺术外国雕塑欣赏第十九讲世界文明古国的雕塑第二十讲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第二十一讲近代雕塑第二十二讲现代雕塑外国绘画欣赏第二十三讲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第二十四讲古典主义绘画第二十五讲浪漫主义绘画第二十六讲现实主义绘画第二十七讲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绘画第二十八讲现代主义绘画外国建筑艺术欣赏第二十九讲神庙、教堂与陵墓建筑第三十讲现代建筑第一讲陶器一、教学目的:通过欣赏中国古代陶器,让学生了解我国制陶工艺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
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器,客观地评价古代艺术作品。
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1、不同文化类型陶器的造型特点。
2、彩陶纹饰的艺术特征。
三、教学难点:主要是专业名词较多同时涉及到中国古代陶器工艺史,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四、教学时间:1课时五、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录象带(L50)六、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常规)(二)、引入新课:第一讲—第四讲是中国工艺美术欣赏。
工艺美术通常是指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
它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不同程度的审美属性。
作为物质产品,它反映着一定时代、社会的物质生产水平;作为精神产品,它的视觉形象又体现了一定时代的审美时尚。
工艺美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观赏工艺美术两大类。
实用的工艺美术是其主流。
为什么实用物品也属于工艺美术品呢?因为人们除了要求满足生活的需要之外,还要求造型上的美观。
新人教版高中绘画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一年级教材:《美术鉴赏》人教版教学目标:1. 了解印象派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历程。
2. 欣赏印象派代表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3. 通过对印象派绘画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绘画艺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印象派绘画的基本特征。
2. 印象派代表作品的赏析。
教学难点:1. 印象派绘画与古典绘画的区别。
2. 学生对印象派绘画作品的深入理解和鉴赏。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括印象派绘画作品图片、相关资料等。
2. 印象派绘画代表作品实物或复制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印象派绘画的起源和发展背景。
2. 引导学生回顾古典绘画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印象派绘画的好奇心。
二、讲授新课1. 印象派绘画的基本特征:a. 色彩:以明亮、鲜艳的色彩为主,强调色彩的对比和变化。
b. 线条:线条简洁流畅,强调画面的自然感。
c. 构图:打破传统构图规则,追求画面的自由和真实。
2. 印象派代表作品赏析:a. 拍摄多媒体课件中的印象派绘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作品特点。
b. 介绍印象派代表画家及其作品,如莫奈的《日出·印象》、雷诺阿的《船上的午餐》等。
三、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印象派绘画与古典绘画的区别。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印象派绘画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印象派绘画的基本特征。
2. 引导学生回顾印象派代表作品,激发学生对绘画艺术的兴趣。
二、课堂实践1. 教师示范如何运用印象派绘画技巧进行创作。
2. 学生分组,尝试运用印象派绘画技巧进行创作,如绘画、手工制作等。
三、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2. 教师和同学对作品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四、总结1.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印象派绘画的艺术价值和意义。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印象派绘画的基本特征、赏析代表作品、实践创作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了印象派绘画的艺术风格。
高中美术人教版教案模板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理论,掌握色彩的基本调式,学会运用色彩进行构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法,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认识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1. 色彩的基本理论。
2. 色彩的基本调式。
3. 色彩构图的技巧。
教学难点:1. 色彩搭配的合理性。
2. 色彩构图的创意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色彩教材、画纸、画笔等。
2. 学生准备:画纸、画笔、色卡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一幅色彩丰富的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色彩。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色彩吗?色彩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二、新课讲授1. 色彩的基本概念:色彩是光对物体表面照射后,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心理反应。
2. 色彩的基本理论:色相、明度、纯度。
3. 色彩的基本调式:暖色调、冷色调、中性色调。
三、课堂实践1. 学生分组,每组选用一种色彩调式进行绘画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总结与评价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色彩在构图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色彩在构图中有哪些作用?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新课讲授1. 色彩搭配的技巧:对比色、互补色、邻近色。
2. 色彩构图的创意性:如何运用色彩构图表达主题?三、课堂实践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幅以“色彩与构图”为主题的作品。
2.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完善作品。
四、总结与评价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色彩搭配和构图的重要性。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
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 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美术人教版教案

高中美术人教版教案标题:高中美术人教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包括艺术史、艺术理论和艺术创作技巧等。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美术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其艺术创作水平。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其欣赏和鉴赏艺术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了解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的内容和教学要求。
2. 培养学生的美术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提高其艺术创作水平。
三、教学内容:1. 介绍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的结构和组织形式。
2. 分析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中的艺术史、艺术理论和艺术创作技巧等内容。
3. 展示一些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分析。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艺术的定义和作用。
2. 介绍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的结构和组织形式,让学生了解教材的编排和教学目标。
3. 分析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中的艺术史、艺术理论和艺术创作技巧等内容,引导学生了解艺术的发展历程和不同艺术流派的特点。
4. 展示一些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分析,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5. 组织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根据教材中的指导要求,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创作,并提供指导和帮助。
6. 学生展示作品,进行互评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五、教学资源:1. 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及相关辅助教材。
2. 艺术作品的图片或实物。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情况。
2. 评价学生的艺术创作作品,包括创意、技巧运用和表达效果等方面。
3. 学生之间的互评和讨论。
七、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美术比赛或展览,提供更多的艺术创作机会和展示平台。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艺术展览或美术馆,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和欣赏能力。
以上是一份针对高中美术人教版教案的简要建议和指导,具体教案的编写还需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教材要求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
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案

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美术的基本概念和术语,提高美术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提高绘画、设计等实践技能。
3. 增强学生的审美观念,提升审美素养,培养人文精神。
4.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关注社会,提高观察力和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1. 美术基本概念和术语的学习。
2. 绘画技能的培训,如素描、水彩、油画等。
3. 设计原理和实践,如平面设计、立体设计等。
4. 美术作品欣赏和分析,了解中外美术史。
5. 创意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情感。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美术基本概念、术语和欣赏要点。
2. 采用示范法,展示绘画和设计技巧,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4.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美术作品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5.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培养创新意识。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美术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如美术术语、美术史等。
2. 学生绘画和设计技能的评价,如作品质量、创意程度等。
3. 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评价,如作品分析、讨论参与度等。
4. 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评价,如创意实践、小组合作等。
五、教学资源1. 美术教材、参考书籍。
2. 绘画工具和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3. 设计软件和工具,如Photoshop、Illustrator等。
4. 网络资源,如美术作品图片、视频教程等。
5. 展示空间,如教室、画廊等。
六、教学安排1. 美术基本概念和术语的学习(2课时)2. 绘画技能的培训,如素描、水彩、油画等(4课时)3. 设计原理和实践,如平面设计、立体设计等(3课时)4. 美术作品欣赏和分析,了解中外美术史(4课时)5. 创意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情感(2课时)七、教学进度1. 第一周:美术基本概念和术语的学习2. 第二周:绘画技能的培训(素描)3. 第三周:绘画技能的培训(水彩)4. 第四周:绘画技能的培训(油画)5. 第五周:设计原理和实践(平面设计)6. 第六周:设计原理和实践(立体设计)7. 第七周:美术作品欣赏和分析(中国美术史)8. 第八周:美术作品欣赏和分析(外国美术史)9. 第九周:创意实践(小组项目)10. 第十周:作品展示和总结评价八、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美术人教高一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美术鉴赏授课年级:高一年级授课班级:(班级名称)课时: 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掌握书法的基本技法,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书法作品,学习书法鉴赏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和评价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尊重。
教学重点:1. 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书法的基本技法和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1. 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的感受和认识。
2. 书法鉴赏能力的提升。
教学准备:1. 教材:《美术鉴赏》人教版高一教材2. 多媒体课件3. 书法作品图片或实物4. 学生用具:毛笔、毛边纸、墨、报纸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书法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能看出这是什么艺术形式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书法艺术。
”二、讲授新课1. 书法的发展历程:- 介绍书法的起源和发展,包括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字体的发展历程。
- 重点讲解汉字书写的演变过程,引导学生了解不同书体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书法的基本技法:- 讲解毛笔的使用方法,包括握笔、运笔、蘸墨等。
- 介绍不同书体的基本笔画和结构特点。
3. 书法鉴赏方法:- 讲解如何从线条、结构、气韵等方面鉴赏书法作品。
- 通过欣赏经典书法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
三、课堂练习1. 学生练习书法,教师巡回指导。
2.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创作自己的书法作品。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书法艺术的重要性和鉴赏方法。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欣赏书法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书法艺术。
”二、巩固练习1. 学生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教师进行点评。
人教版高一美术《学画中国画》教案

人教版高一美术《学画中国画》教案公开课教案王红森题目:学画中国画知识目标:认识中国画西画的异同,认识和掌握绘画创作知识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间接的动脑参予作品创作,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间接地参与作品创作这一综合性学习体验,真切体会美术作品创作绝非信手拈来,是对现实生活平凡的点滴积累,逐步过渡参与到主题性创作实践中,在于深入细致观察揣摩提炼,从而逐步构成一幅完整的有生活气息的艺术作品。
培养学生深入生活,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学生参予制作过程中创造思维的开发。
教学难点:把丰富、细致的形象画面变成美术作品。
教学方法:讲授,欣赏,引导,提问,对比。
教具:教师自找绘制的作品及部分优秀学生作品。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并板书命题作画。
板书设计:“眼画、手画、心画”。
国画—写意、写性、写情活动1:(1)、竹锁桥边买酒家。
(2)踏花归去马蹄香。
(3)蛙声十里出山泉。
(4)深山藏古寺。
(5)修身引导。
(6)候车室。
(7)童年回忆。
(8)母亲的生日。
教师:创作这两个字好写,动脑、动手,动笔,艺术家创作作品,不是念头一产生,随心所欲,到偏远地区采风(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深入生活,提炼、概括,即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今天,我们先回到几百年前。
想《宋代考画院画师出题》。
1、板书,“竹锁桥边买酒家”,锁,关键字,提问:你这样完美地再现这一画面。
学生回答:(1-3人)教师:“一片茂盛的竹林,远近高低,有一小桥,好象是木桥,密织的竹林中,斜伸出一竿红色酒旗,上有隶书的”酒“字,这才把锁字画出来。
“踏花归去马蹄香”,关键字“香”。
提问:(2-3人),学生回答。
3、蛙声十里出山泉提问:要画出十里山泉及表现出蛙声。
这是作家绘画家齐白石的难题,白石老人想了几晚,终于胸有成竹,山涧的岩缝,渗流出深深的泉水,清泉汇流而下,水草丝丝,水中有摆尾的蝌蚪,这里是蝌蚪,十里之后,必须是一片蛙声,哇、哇......自然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花一草,蓝天白云,小桥流水,缕缕炊烟,都是无限的美景,西方绘画的灵感来源于人体,中国绘画的灵感来源于自然和山水,西方绘画是写实叙事美学,东方绘画是写意、写心、写性、写情,是属于抒情美学,西方安琪尔要飞就要长上实实在在的翅膀,爱的传递要借助一支有形的剑,中国的飞天是无翼而翔,而爱在中国人的心里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所有中国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此地无声胜有声,古代的诗歌往往又是诗情画意,如:“大漠孤烟直,燕山月似钩”“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野水无人渡,孤舟尽人横”瑟瑟寒风,空旷山谷,瑟瑟寒江,蓑衣,斗笠,真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人教版高一美术教案

人教版高一美术教案【篇一: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 (1)】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教学目的:1、了解一下美术鉴赏的对象、范围。
....2、了解欣赏的基本方法。
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法进行鉴赏练习。
....3、调动学生参与欣赏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介绍鉴赏方法,特别强调美术评论的非唯一性特点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本课为全册的引言,故设法消除学生的枯燥、乏味感,引导学生用鉴赏方法进行......鉴赏练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提问:1、鉴赏=欣赏?(引导学生看书)2、美术=艺术?讲解:1、假设有这么两个人评价同一幅作品:甲说:“这幅作品我不懂得欣赏”。
乙说:“这幅美术作品我鉴赏不了”。
这两句话和这两个人的身份有什么实质性上的区别?(甲外行,乙具备这一专业知识。
“欣赏”强调一个“赏”,表示看,可以是走马观花似的;“鉴赏”则强调一个“鉴”字,有鉴别之意,要对美术作品和美术形式进行评价。
)2、美术、艺术:源于古罗马拉丁文“art”,都指自然造化的人工艺术,即通过手工制作的一种艺术。
包括文学、音乐和戏剧等等。
之后中国文艺界、教育界才把“美术”和“艺术” 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
艺术包含美术,美术只是艺术的一个门类,艺术还包括音乐、戏曲、影视、文学、杂技等。
二、新授有人说:美术姓美,也有人认为美术姓术。
这其中的争论也历来为教育专家所关注,从美术的符号语言来说,他是姓术,因为他是运用点、线、面、色彩来表述的一门学科。
从鉴赏的角度来分析,美术应该姓美,因为美术形象的本身就是通过美术家或作者经过提炼加工的生活原型,这些形象是通过审美的提炼加工成具有美感的形象。
(让同学们说说哪种说法比较正确引出美术的真正定义)1、美术的定义: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
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2、美术的范畴:美术通常指建筑、雕塑、绘画和工艺美术等。
高一上册人教美术教案

高一上册人教美术教案【篇一: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案】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第二课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第三课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第四课楚王问鼎——商周青铜艺术第五课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第六课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第七课事死如事生──古代陵墓雕塑第八课妙相庄严──古代宗教雕塑第十课幽冥世界的奢华──古代墓室壁画第十一课天上人间──宗教壁画第十二课传神写照——人物画第十三课咫尺千里—中国古代山水画第十四课江山多娇──现代山水画第十五课:移情草木-花鸟画第十六课时代风采----中国油画第十七课与民族共命运──木刻与漫画第十八课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美术范畴,建立“大美术” 观念。
2、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法进行鉴赏练习。
教学重点:掌握鉴赏方法教学难点:应用该方法进行练习。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讨论、合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已经学过9年美术,你最喜欢哪幅美术作品,请说说原因。
美术和艺术的关系?板书:造型艺术美术二、新授美术的范畴板书绘画工艺美术雕塑书法建筑篆刻各种类型请学生举一作品。
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
小组讨论:⑴历史上中外有大耳朵英语首页哪些著名的流派及代表人物?⑵这些著名的画派在艺术特征和风格上有何差异?学生简单表述,结合图例《放牧》古代岩石画《宴乐采桑狩猎交战纹壶》战国《人物驭龙图》战国最早的主题性绘画美术鉴赏的方法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板书)学生自学过程,进行简单练习。
选择一插图作品进行鉴赏,强调个性。
小结美术鉴赏的过程是能提高个人审美能力,在鉴赏中陶冶情操,提升素质,为了更好鉴赏必须掌握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它的方法一般为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
三、布置作业书一次函数图像后练习第二课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教学目的:通过古代石器、玉器的发展,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
新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案一、教案设计理念本教案以新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互动交流,提高美术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美术的基本概念、技法和艺术史知识,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美术基本概念与术语1. 美术的定义与分类2. 视觉元素与形式原理3. 艺术流派与时期第二单元:绘画技法与欣赏1. 素描技法与欣赏2. 色彩技法与欣赏3. 油画技法与欣赏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美术基本概念、术语和技法。
2. 演示法:展示作品,分析绘画技法。
3. 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创作美术作品。
4. 互动法: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交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2. 终结性评价: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质量和审美鉴赏能力。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评价。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新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绘画工具等3. 网络资源:相关美术作品、视频教程等4. 实物资源:美术作品、绘画材料等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单元:4课时2. 第二单元:6课时3. 总计:10课时八、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表达。
3. 注重课堂纪律管理,营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
九、课后作业与拓展1. 课后作业:根据课堂所学内容,完成一幅美术作品。
2. 拓展活动:欣赏相关艺术家作品,了解美术史知识,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十、教学反思1. 定期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
人教版高一美术必修一全册导学案教案

人教版高一美术必修一全册导学案教案第一课人物头部结构的认识与绘制教学目标- 理解人物头部的结构与比例关系- 掌握绘制人物头部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提升对人物头部的观察力和准确性教学内容1. 人物头部结构的基本要素2. 人物头部的比例关系3. 绘制人物头部的步骤和技巧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观看名画中的人物头部形象,引起学生对人物头部绘制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介绍人物头部结构的基本要素,如眼睛、鼻子、嘴巴等,并解释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
3. 示范:老师以简单的几何形状示范绘制人物头部,重点展示每个步骤的关键技巧。
4. 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铅笔模仿老师的示范,练绘制人物头部。
5. 分享:学生相互分享自己的绘画成果,交流经验和感受。
6. 提示:老师根据学生的绘画表现,提供个别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教学资源- 名画中的人物头部图片- 绘图纸和铅笔教学评估- 学生绘制的人物头部是否符合基本结构和比例关系的要求- 学生在绘制过程中是否能运用所学的步骤和技巧- 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绘画成果进行评价和反思教学延伸- 学生可以练绘制不同年龄、性别或特征的人物头部,以丰富自己的绘画经验和技巧。
- 学生可以参考名家的作品,研究他们对人物头部的独特表现方式,拓展自己的艺术表达能力。
教学总结本节课通过介绍人物头部结构的基本要素和比例关系,引导学生掌握绘制人物头部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通过练习和分享,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准确性,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创造力。
进一步的练习和延伸可以帮助学生在美术创作中更加自如地表达人物形象。
高中美术鉴赏人教版第一课美术作品的创作教案

高中美术鉴赏人教版第一课美术作品的创作教案高中美术鉴赏人教版第一课美术作品的创作教案教学目标•了解高中美术鉴赏人教版第一课的内容和主题•掌握相关艺术表达技巧和创作方法•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创造力教学内容1.介绍高中美术鉴赏人教版第一课的主题和背景知识–介绍该课的内容和目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分享一些有关该主题的历史背景和艺术家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带领学生鉴赏美术作品–指导学生注意作品的构图、色彩运用、线条表现等方面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表达方式–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内涵和艺术形式3.分组讨论和分享观点–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讨论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整个班级分享他们的观点和见解4.创作美术作品–指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鉴赏经验,创作与该课主题相关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不同的表现方式和材料5.展示和评价作品–组织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让大家互相欣赏和评价–鼓励学生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交流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引入教案中的主题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鉴赏美术作品(15分钟)–分析并讨论第一课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作品3.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组,让他们自由讨论并形成各自的见解和观点4.分享观点(10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他们的观点和见解5.创作美术作品(30分钟)–指导学生根据鉴赏经验和所学知识,创作与课题相关的美术作品6.展示和评价(15分钟)–学生互相展示和评价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7.总结和反思(5分钟)–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中的成长与收获教学资源•第一课的美术作品图片或幻灯片•创作美术作品所需的材料和工具评估与反馈•通过学生的展示和评价,对他们的作品进行评估•对学生的创作过程、观点和鉴赏能力给予反馈,鼓励并指导他们的进一步发展扩展延伸•鼓励学生查找更多与该主题相关的美术作品,扩展他们的鉴赏能力和艺术知识•组织艺术展览或校内展示,让更多的人欣赏和了解学生的作品参考文献•《高中美术鉴赏人教版》•其他相关艺术书籍和网上资源教学步骤(续)8.导入(5分钟)–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并激发他们对美术作品创作的兴趣9.提供创作指导(15分钟)–介绍不同的创作技巧和方法,如绘画、雕塑、摄影等–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擅长或感兴趣的创作方式,并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建议10.创作准备(10分钟)–学生准备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并确保工作环境安全整洁11.创作过程(30分钟)–学生按照自己的创作计划开始实际创作–教师巡视指导,提供帮助和建议,鼓励学生尝试新的表现方式和材料12.创作总结(10分钟)–学生停止创作,整理和准备展示自己的作品–学生反思创作过程中的困难和收获,并与他人分享13.展示和评价(20分钟)–学生逐个介绍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灵感、技巧和创意–全班学生欣赏并提供积极的评价和建议,鼓励同学们互相学习和互相成长14.总结与反思(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整个创作过程的感受和收获,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分享自己的反思和感悟,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教学资源•与该课相关的艺术作品图片或幻灯片•创作美术作品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学生作品展示区域或展板评估与反馈•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和评价,对他们的创作能力和艺术表达进行评估•对学生的创意、技巧和表现形式给予反馈,鼓励并指导他们的进一步发展扩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美术比赛或展览,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或美术馆,扩展他们的艺术视野和鉴赏能力参考文献•《高中美术鉴赏人教版》•其他相关艺术书籍和网上资源。
人教新版高中美术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现代艺术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分析、评价和欣赏能力,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
3. 通过学习现代艺术,激发学生对艺术创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1. 现代艺术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
2. 对现代艺术作品的分析、评价和欣赏。
教学难点:1. 现代艺术作品的形式与内容。
2. 现代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现代艺术作品图片、教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美术史知识,如古代、近代美术。
2.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将学习现代艺术欣赏。
二、新课讲解1. 介绍现代艺术的发展历程,从20世纪初开始,到20世纪末。
2. 介绍现代艺术的主要流派,如抽象表现主义、极简主义、观念艺术等。
3. 分析每个流派的代表作品,如波洛克的《秋天的韵律》、罗斯科的《无题》等。
三、欣赏与讨论1. 教师展示现代艺术作品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形式、内容、审美价值等。
3.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
四、小结1. 总结现代艺术的特点和审美价值。
2. 强调学生在欣赏现代艺术时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接受新事物。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巩固1. 复习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2. 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讲解和补充。
二、课堂实践1.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幅现代艺术作品。
2. 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展示作品,教师点评。
三、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现代艺术欣赏的重要性。
2. 拓展学习: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其他现代艺术流派和代表作品。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现代艺术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现代艺术作品的分析、评价和欣赏能力。
3. 学生在课堂实践中的创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人民美术出版社-高一美术教案1-20课(全)全册教案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一、教学目标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送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理由:审美应是一种主动地行为,因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只有具备了一双审美的眼睛,才能会看和主动。
)三、教学难点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
四、教学设计(一)、引入新课请同学们回忆: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值得骄傲的建筑或是艺术作品?可见,艺术美就在我们身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学会鉴赏身边的艺术作品。
(二)、讲授新课1、美术鉴赏的概念2、美术的分类播放幻灯片同学们请你们研究以下的作品,从美术分类的角度,可以把它们分为几种类型?你的分类标准是什么?按照其他角度又能如何划分?绘画,雕塑,建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摄影六大类3、鉴赏美术作品的步骤感受、归类、分析和判断→体验、想象和评价a.下面以《捣练图》和《拾穗》为例,相同题材对比分析欣赏这两幅作品前提:题材相同,同是描绘妇女劳动的场面,分组:第一组:从社会背景、画家本身进行分析,对作品进行价值判断。
第二组:从作品的艺术形式入手,对作品进行价值判断请同学们表述讨论结果:形式上对比分析:《捣练图》:中国传统绘画,绢本设色,37厘米*147厘米,长卷,展现宫中妇女的完整的捣练劳动过程,具有连环画性质,人物造型工细,线条劲键,用色富丽华贵,明确传达盛唐的审美观和审美趣味。
《拾穗》油画83.5厘米*111厘米画面质朴真诚,人物造型结实,展现真实的生活气息。
社会背景、画家本身进行分析:《捣练图》:作者张萱,圣唐时期著名人物画家,宫廷画师所画人物雍容华贵,丰颊肥体,突破了中国人物画主要描绘“烈女”“孝子”传统题材,开始表现现实中的人物形象,在美术史上产生深远影响。
高中一年级美术课教案

高中一年级美术课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艺术家,探索他们的作品和创作方法;2. 学会分析艺术作品,理解并表达自己的看法;3. 发展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培养艺术鉴赏能力;4. 运用线条、色彩和构图等基本艺术元素进行创作;5.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艺术家的作品和创作方法;2. 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表达;3. 基本艺术元素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1. 图片或展示材料:选取多个不同风格的艺术家作品图片;2. 艺术材料:铅笔、素描纸、调色板、调色水彩等;3. 学生参考资料:艺术家的简介、名作欣赏等。
四、教学过程:A. 导入(5分钟)1. 创设艺术氛围,播放一段精美的艺术视频。
2. 引入课题,提问学生对艺术家的认识与了解。
B. 探究(15分钟)1. 分组展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个艺术家进行介绍和展示,包括作品风格、表现主题等。
2. 全班分享:请每个小组派代表介绍自己选取的艺术家作品,并进行简单的讨论。
C. 分析与欣赏(20分钟)1. 展示多个不同风格的艺术家作品图片,让学生观察,进行简单的作品分析与欣赏。
2. 引导学生表达对作品的情感和观点,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见解。
D. 实践与创作(30分钟)1. 引导学生选择一个艺术家的作品进行模仿或改编。
2. 学生根据所选择的艺术家作品,运用线条、色彩和构图等基本艺术元素,进行自主创作。
3.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创作方式和媒介,发展自己的创造力。
E. 展示与反馈(15分钟)1. 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并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
2. 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鼓励和指导学生进一步提升创作能力。
五、课堂总结(5分钟)重申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目标,鼓励学生持续关注艺术领域的发展,培养对艺术的持续热情和追求。
六、课后作业1. 完善和修饰所创作的作品;2. 基于自己所学习的艺术家作品,写一篇感悟或评析;3. 自由绘画:根据自己的主题和风格进行创作。
新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以新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为基础,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系列富有启发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美术基本知识,提高审美素养,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技法和流派,学会欣赏和分析美术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审美素养,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内容1. 第一章:美术的基本概念与技法美术的定义、分类和功能美术的基本技法(如素描、水彩、油画等)2. 第二章:中国美术史概述古代美术:壁画、卷轴画、瓷器等中世纪美术:佛教艺术、道教艺术等近现代美术:变革与创新3. 第三章:外国美术史概述古代希腊、罗马美术中世纪欧洲美术:教堂艺术、骑士文化等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大师及其作品4. 第四章:现代美术与当代艺术现代美术的主要流派(如印象派、立体派、抽象表现主义等)当代艺术的特点与趋势5. 第五章:美术鉴赏与批评鉴赏美术作品的方法与技巧美术批评的意义与方法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美术基本概念、技法和流派。
2. 示范法:演示美术创作过程,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3. 讨论法:组织学生探讨美术作品的内涵和审美价值。
4. 参观法: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或实地考察,拓宽视野。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美术创作和实践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
2. 终结性评价:通过美术作品、鉴赏论文等方式,评价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3.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美术学习进行反思和评价,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新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2. 参考书籍:美术史、美术理论、美术技法类书籍3. 网络资源:美术馆、艺术机构官网、美术作品欣赏网站等4. 实物资源:美术作品、绘画材料、工艺品等5. 人力资源:邀请艺术家、美术评论家等进行讲座和指导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章:2课时2. 第二章:3课时3. 第三章:4课时4. 第四章:3课时5. 第五章:2课时6. 第六章:2课时7. 第七章:2课时8. 第八章:2课时9. 第九章:2课时10. 第十章:2课时八、教学活动设计1. 第一章: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技法,并进行实践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一美术教案导语:教案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
它与课程内容有着直接联系。
下面是整理的高一美术说课稿教案。
欢迎阅读。
一、课题本课为国家新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设置的必选课程《美术鉴赏》模块中的第二部分”外国美术鉴赏”中第四课“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
二、课型鉴赏课。
三、课时一课时。
四、教材分析《美术鉴赏》课程是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学习领域”欣赏与评述”的进一步延续,是依据国家新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设置的必选课程,涵盖了古今中外各种美术门类的知识。
”外国美术鉴赏”单元是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模块中的第二部分,共分9课,包括了工艺美术、建筑、雕塑、绘画等各方面,暗含着外国美术发展史的时间线脉,内容含量已经很大。
前三课侧重了外国建筑、雕塑,本课“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将侧重于绘画,围绕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美术家以及他们的经典作品展开鉴赏活动,以期拓宽学生视野,加深对文艺复兴美术的了解。
使用教材的构想:依托教材,进行适当省略与概括和必要的补充与拓展,以点带面,面面俱到。
五、学情分析作为高中的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外国历史,因此为学习高中”美术鉴赏”已经奠定了基础知识。
但是高中新课程各学科内容数量加大了,学业负担很重,相对学习美术课程的时间、兴趣、精力是有限的。
因此需要教师精心准备,深入浅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六、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和了解本课所列举外国美术家及代表作品的画种、题材、造型技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的知识,提高欣赏和评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作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思考、分析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的特点与意义,尝试鉴赏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作品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体验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作品的入文主义内涵,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总之,通过”以点带面,面面俱到”,努力全面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的特点与意义。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和了解文艺复兴时期部分美术家及代表作品的风格特点。
难点:感受、体验和思考、分析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的特点与意义。
兼顾”面面俱到”,才能全面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的特点与意义。
八、教学方法、策略与手段注重教师的主导、引导作用,关注学生主体的思维活动。
利用教案直观展示,引导与讲解、欣赏与评述、感受与体验、思考与分析、研讨与交流。
九、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时有限,提前学习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效率。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教案,大量视觉素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十、课时教学流程导入新课教师行为:大家应该知道,”文艺复兴”是西方一个伟大的历史时期,大家对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的三位杰出代表的美术作品已经有所了解,为了使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的美术,首先给大家补充几个必要的知识。
学生行为:明确本课目标。
教师行为1、欧洲近代绘画之父-乔托与古老的湿壁画:作品:古老的湿壁画-乔托《耶酥诞生图》——九天完成。
学生行为1、认识古老的湿壁画,了解欧洲近代绘画之父:乔托。
教师行为2、中世纪的圣像画与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比较:圣像画——是中世纪的一种特殊的宗教绘画,内容是圣经中的内容,人物的造型严格遵循一种程式化的处理手法,刻版、无神。
圣像画——作品比较:达·芬奇《岩间圣母》、拉斐尔《椅中圣母》、拉斐尔《西斯庭圣母》,充满人间世俗气息,慈祥可爱,美丽动人。
学生行为2、观察与对比、思考与分析:中世纪的圣像画与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不同。
教师行为3、古老的蛋彩画与油彩画的发明:蛋彩画Tempera又称”丹培啦”,这种画法在古代埃及、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就已经使用过,是油彩画发明之前的主要绘画方法。
学生行为3、认识和了解古老的蛋彩画与油彩画的不同。
知道十五世纪的凡埃克兄弟最终完成了油画的完善阶段。
教师行为4、透视学的发明:文艺复兴时期除了油画的发明之外,促使绘画革命的另一大发明是线性透视学的发明,这是将绘画提升到科学高度的重大之举。
从此以后,西方写实性油画发展达到了登峰造级的高度。
作品:透视学的发明-公元前50-40年庞贝别墅卧室壁画、12世纪的壁挂《款待》、《婚宴》1305年乔托佛罗伦萨派画家)。
学生行为4、了解客观写实表现的科学方法:透视法。
理解这是欧洲文艺复兴科学精神的体现。
教师行为5、东西方绘画的比较:为了对西方绘画的更好理解,如同我们从前学习中国画要和西洋画进行比较一样,我们今天将具有明显区别的东方体系和西方体系,再一次进行回顾和比较。
比较、思考讨论:1、主要造型手段有别——2、空间处理方法有别——3、艺术观念有别。
——中西风景画、人物画比较。
学生行为5、观察与对比、思考与分析:东西方绘画的不同,以便今后更好地理解西方的绘画艺术。
教师行为6、马萨乔的艺术探索,为现实主义艺术创作奠定了基础:作品:《纳税银》1425 - 1427 年,壁画,佛罗伦萨红圣玛利亚教堂——透视学的应用。
作品:《逐出伊甸园》约1424 - 1427 年,208x88cm,壁画,佛罗伦萨卡敏圣母堂布兰卡奇礼拜——裸体。
学生行为6、认识欧洲近代绘画的先驱:马萨乔。
了解透视学的应用与裸体艺术复现。
教师行为7、柔美的哀伤-波提切利作品:波提切利是意大利佛罗伦萨画派的代表人物。
但最能代表他独特的艺术风格的是两幅以古典神话为题材的作品,即《春》和《维纳斯的诞生》——说明:维纳斯的第二次诞生——裸体艺术。
学生行为7、认识和了解意大利佛罗伦萨画派的代表人物波提切利和代表作品《春》和《维纳斯的诞生》,感受与体会欧洲文艺复兴——艺术春天的到来。
讲授新课教师行为8、巨人--达·芬奇作品:达·芬奇《蒙娜丽萨》1503 - 1506,77x53cm,布油彩,巴黎卢浮宫——神秘的微笑。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油胶壁画484×880厘米1495-1497年米兰慈悲圣玛利亚教堂——构图与透视。
达·芬奇的素描:造型技巧简练和谐,转折微妙,结构严谨,表现生动,将科学的逻辑性和艺术感性的形象性完美地结为一体。
学生行为8、认识与了解和感受与体验:巨人达·芬奇的艺术。
教师行为9、巨匠--米开朗基罗作品:米开朗基罗《哀悼基督》1498 - 1500 年,高174cm,大理石。
——精湛的技艺。
米开朗基罗《大卫》1501 - 1504 年,高410cm,大理石。
比较:委罗基奥的身披铠甲的武士《大卫》、多那太罗《大卫》高158cm青铜。
——力量与激情。
米开朗基罗《被缚的奴隶》1513 年,高229cm,大理石、米开朗基罗《垂死的奴隶》 1513 年,高229cm,大理石。
——人格与魅力。
米开朗基罗《摩西》1515 年高235cm大理石。
——崇高于伟大。
米开朗基罗《美第奇礼拜堂》与《昼》、《夜》、《晨》、《暮》。
——诗一般优美。
米开朗旗罗:西斯廷教堂壁画《创世纪》13×36m、《最后的审判》。
——史无前例。
米开朗基罗的素描:有强烈激情,以写实的手法和浪漫的想象相接合,充满了悲壮的力量和冲突,从他的人体素描和创作稿中,感到人物结构和运动中都具有狂飘般的力度。
学生行为9、认识与了解和感受与体验:巨匠米开朗基罗的艺术。
教师行为10、理想美的典范--拉斐尔作品:拉斐尔《椅中圣母》木板油画,直径71厘米,1515年作,佛罗伦萨比蒂美术馆藏。
——圣母画家。
拉斐尔《西斯庭圣母》265x200cm木版祭坛画1514年作。
——圣母画家。
拉斐尔《雅典学院》油画2.8×6.2米,底边宽8.2米,1509~1510年作,梵蒂冈博物馆藏。
拉斐尔的素描:以线条柔和和纯净著称,具有活泼而流利的特点。
拉斐尔的一生是短暂的,二十七岁便不幸离开了人世。
在万神庙的拉斐尔墓碑上这样写道:”他活着,大自然害怕他会胜过自己,他死了,大自然又害怕自己也会死亡。
”学生行为10、认识与了解和感受与体验:绘画天才拉斐尔的艺术。
教师行为11、画出威尼斯的美--乔尔乔涅作品:乔尔乔内《入睡的维纳斯》1510-1511年108x175cm布油彩,德累斯顿国家美术馆。
——裸体艺术。
学生行为11、结合教材认识与了解威尼斯画家乔尔乔涅的艺术。
教师行为12、西方油画之父--提香作品:提香《花神》约1516 - 1520 年79x63cm布油彩,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
——青春活力。
提香《天上的爱与人间的爱》1515年118x 279厘米。
——人的精神生活和现实生活丰富多采。
学生行为12、认识与了解西方油画之父提香的艺术。
教师行为13、凡埃克兄弟成为欧洲油画的创始人,而开创了整个欧洲绘画的新纪元:凡·埃克《根特祭坛画》1432年375x520cm板油彩,根特圣巴佛大教堂。
扬·凡·埃克《阿尔诺非尼夫妇像》1434年81.8x59.7cm,板油彩,伦敦国家美术馆。
——史无前例。
学生行为13、认识与了解欧洲油画的创始人凡埃克兄弟的艺术。
教师行为14、农民画家-勃鲁盖尔作品:勃鲁盖尔《冬猎》1565 年,117x162cm,板油彩,维也纳艺术史美术馆。
——风景画独立。
学生行为14、认识与了解农民画家勃鲁盖尔的作品。
教师行为15、德国丢勒与荷尔拜因作品:丢勒《1498年的自画像》1498 年52x41cm板油彩,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
丢勒《1500年的自画像》1500 年67x49cm板油彩,慕尼黑老绘画馆。
丢勒的素描:大师与典范。
学生行为15、认识与了解德国艺术大师丢勒的作品。
教师行为15、德国肖像画大师荷尔拜因作品:荷尔拜因《大使们》1533 年207x209.5cm板油彩,伦敦国家美术馆荷尔拜因的素描:大师与典范。
学生行为15、认识与了解德国肖像画大师荷尔拜因的作品。
课堂思考于归纳小结教师行为16、第四课“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相关链接 94页:引导思考: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的特点与意义。
学生行为16、结合教材,观察与对比、思考与分析: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的特点与意义。
教师行为17、组织研讨与交流后归纳: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人文主义,科学精神。
学生行为17、思考与分析、欣赏与评述、研讨与交流,归纳概括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特点:人文主义,科学精神。
作业安排教师行为18、布置练习、作业,提出预习下一课:选择一作品进行鉴赏练习,分析作品形式与意蕴,字数100-300字。
学生行为18、”欣赏与评述”实践。
十一、板书设计第四课”巨人”辈出——文艺复兴美术东西方绘画的比较:1.主要造型手段有别——2.空间处理方法有别——3.艺术观念有别——文艺复兴美术:人文主义,科学精神。
十二、教学反思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