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合理用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合理用药

红河州第四人民医院药剂科

杨金有

前言:目前用药现状

1.现状展望

⑴.当前不合理用药已成为威胁患者健康的杀手,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指出,全球的病人有1/3的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而不是疾病本身。国内不合理用药也相当严重,占用药患者的12%—30%,我国有残疾人6000万,听力残疾的占1/3,其中60—80%的是应用氨基糖苷所致。

⑵. 1.例

日常生活中引起的“头痛发热”最多的“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者90%以上是由病毒感染所致,而临床治疗时多数习惯以抗生素治疗为主,其实抗生素对病毒是无效的。当治疗效果不佳时,再改用抗病毒治疗,这样既耽误了治疗,又造成抗生素滥用。

2.例

3.从某二甲医院随机抽取26737张处方:

a.发热多是糖皮质激素与解热镇痛药合用,虽可取得降热

效果,但弊大于利,糖皮质激素作用非常广泛,但它对病原微生物并无抑制和杀灭功能,反而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

反应,降低机体防御功能,有可能使潜在感染特别是化脓性感染重新活动扩散,导致败血症等。

3.例

4.许多抗生素:红霉素、四环素、β—内酰胺类等:

使睾丸细胞有机分裂频率减少,精子被杀伤,杀死,精子活力明显减弱。使男子精子细胞内DNA浓度降低,使生精停止,对性腺的损害作用明显,建议生育年龄男性慎用。临床合理用药

一、合理用药工作制度

1 .开展合理用药工作

2 .建立《基本用药目录》

3 .坚持核对制度

4.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察工作,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填表上

报,建立严重不良反应应急措施.

5 .协助临床合理用药

6 .开展合理用药分析

7 .开展合理用药咨询工作

8.做好合理用药宣传工作

二.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及原则

1. 合理用药的概念与标准

1-1、合理用药的概念

对症开药,供药适时,价格低廉,配药准确,以及

剂量、用药间隔和时间均准确无误,药品必须有效,质量合格,安全无害。

1-2合理用药的生物医学标准

1-2、合理用药的生物医学标准

(1) 药物无误

(2) 指征适宜

(3) 疗效、安全性、使用、价格对患者适宜

(4) 剂量、用法、疗程妥当

二、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及原则

(5) 用药对象适当,无禁忌证,不良反应小。

(6) 药品调配与提供用药信息无误

使用中的瓶装胰岛素可以放在冰箱的冷藏室中保存约3个月,使用中的胰岛素笔芯不要和胰岛素笔芯放回冷藏室,可随身携带保存4周。

(7) 患者遵从医嘱

2、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

安全、有效、经济、适当

3、合理用药的原则

(1) 确定诊断,明确用药目的

抗生素的使用应该有针对性,竟可能做药敏。

(2) 制订详细的用药方案:包括用药种类、剂型、剂量、

疗程等。

(3)及时完善用药方案

(4)少而精和个体化给药, 根据病人身体状况,经济状

况,选择药物。

三、临床不合理用药的表现及后果

1、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

1-1. 适应证未得到治疗

抗生素的使用无针对性,上呼吸道感染多见于病毒感染,但临床多予抗生素抗细菌为主。

1-2. 选用药物不当

1-3. 用药量不足或用药过量

1-4. 不适当的合并用药

1-5. 无适应证用药

1-6. 无必要地使用价格昂贵的药品

1-7. 给药时间、间隔、途径不适当

1-8. 重复给药

2.影响合理用药的因素

人员因素、药物因素、外界因素

2-1. 人员因素

医师因素、药师因素、护士因素。

护士工作对治疗的作用:

1.发放口服药时应详细说明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

2.调配静脉输液前应对药物外观进行检查 a.包装是否完

好,标签是否清楚或模糊不清,是否在有效期内,对于大输液等铝盖松动可能染菌,不宜使用。

B.检查沉明度:除混悬剂及特殊品种外均应沉明。有些含

量较高的药物如20%甘露醇低温析出结晶,必须经过温热溶解才能使用。

2.青霉素、头孢类在酸性溶液中极易水解生成6-胺基青霉

烷酸极易引起人体过敏反应,同时药品效价降低,所以在临床使用中应采用现用现配,否则超过4小时药物就有20%一30%水解,既不安全也不科学。

3.密切关注静滴速度,喹诺酮类对血管的刺激较大应30

一40gtt/min缓慢滴注,硝酸甘油有泵好控制,没泵也应严格控制滴速,甘露醇应快速滴注90一120gtt/min为宜,中成药更应该放慢滴速,否则更不安全。

2-2. 药物因素

药物的作用和使用因人而异(存在个体差异)。

多药并用使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

药效动力学对用药的影响:

1.T1/2(半衰期):

a.生物半衰期:指药物效应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其临床意义不大。

b.血浆半衰期:指药物吸收与消除达平衡状态后,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T1/2α表示。

半衰期的意义:

a.反应药物在体内消除的快慢,是确定给药间隔时间的重要指标。

b.按药物半衰期给药,既可维持有效血药浓度,又不致发生药物蓄积中毒。

c.半衰期可以用来估计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一般恒速恒量给药4—5个半衰期,体内药物可达稳态血药浓度。

d.在药物或毒物中毒时,也可用半衰期来估计体内药物或毒物的残存量,一次给药,经4—5个半衰期,体内药物或毒物消除95%左右,这时可以认为药物或毒物已基本消除。例如:

以前报道潘生丁的半衰期为0.5一2.5小时,常规服法为每天3次,每次25mg或12.5mg临床观察发现慢性病长期采用此法给药有蓄积中毒现象;近年实验证实,其半衰期为12小时,只要每日2次即可,避免了蓄积中毒现象。

再如:

过去曾错误地认为磺胺嘧啶SD的半衰期为6小时,常采用4一6小时给药一次的服药方案,不少病人都发生血尿,误认为是药物过敏所致;近年来证实SD的半衰期为17小时,每天给药两次即可维持有效血药浓度,并能避免血尿的发生。

e.半衰期对给药的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