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有效成分的提取及药理作用汇总
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作用探讨

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作用探讨引言白芍,又称女参、茯神,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功效。
白芍中主要含有芍药苷,是其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
而炮制方法作为影响药材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对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作用进行探讨,以期为该药材的更好应用提供参考。
一、白芍的药理作用及其主要活性成分白芍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痛经、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病,同时也可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炎、胃痛等疾病。
这些功效主要归功于白芍中的主要活性成分——芍药苷。
芍药苷具有抗炎、抗氧化、解痉、镇痛等多种药理作用,对于调节免疫、改善微循环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二、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1. 炮制温度对芍药苷含量的影响炮制温度是影响药材中有效成分含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白芍的炮制温度对芍药苷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一般来说,炮制温度升高会促进药材中芍药苷的释放,从而导致芍药苷含量的增加。
但是当炮制温度过高时,可能会导致芍药苷的分解和损失,从而使芍药苷含量下降。
炮制温度需控制在一个适宜的范围内,以确保芍药苷含量的最大化。
3. 不同炮制方法对芍药苷含量的影响目前,炮制白芍的方法主要包括醋炮、酒炮、盐炮、清水炮等多种。
研究表明,不同的炮制方法对白芍中的芍药苷含量可能产生不同的影响。
醋炮可能是使芍药苷含量最大化的方法之一,因为醋炮可以有效促进药材中芍药苷的释放,并且不易使芍药苷分解和损失。
而酒炮、盐炮等方法对芍药苷含量的影响则相对较小。
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炮制方法。
三、结论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实际生产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炮制温度、炮制时间以及炮制方法,以尽量确保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最大化。
还需要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以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规律,为白芍的更好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中药白芍的作用

中药白芍的作用
白芍,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它是由白芍的干根和根茎制成,具有较多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
首先,白芍具有镇痛和抗炎作用。
它含有丰富的黄酮类成分,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炎症介质的产生,从而起到缓解疼痛和消除炎症的作用。
临床上常用白芍治疗各种类型的疼痛,包括头痛、牙痛、腹痛以及关节炎等。
其次,白芍能够调节女性激素水平,具有特殊的荷尔蒙调节作用。
它可以减轻女性经前期综合症和月经不调等症状,促进月经的正常排出,并改善经期应激症状,如情绪波动、头痛和乳房胀痛等。
因此,白芍常被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如痛经、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
此外,白芍还具有养血安神的作用。
它能够滋养血液,改善气血不足的症状,增强机体抵抗力。
同时,它又能够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缓解焦虑、失眠等神经症状,平抚情绪,提高睡眠质量。
因此,白芍在治疗神经衰弱、心悸和抑郁等方面有较好的效果。
此外,白芍还具有止血的功效。
它可促进血小板凝集,增加血液的凝血功能,从而止血或缓解出血症状。
临床上常用白芍治疗出血性疾病,如便血、吐血、咯血等。
最后,白芍还被广泛用于护肝。
它能够增强肝脏细胞的抗氧化
能力,减轻肝脏损伤,提高肝功能。
临床上,常用白芍作为辅助治疗肝脏疾病,如肝炎和肝硬化等。
综上所述,白芍是一种非常宝贵的中药材,具有较多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
它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疼痛、调节女性激素、养血安神、止血和护肝等方面。
然而,由于其较多的功效和复杂的药理机制,应用时需要遵循医嘱,合理用药,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白芍有效成分的提取及药理作用

白芍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及中西医药理作用研究谢海潭(湖南康寿制药有限公司)摘要:目的:从中药白芍中提取有效化学成分以及临床药理分析作用方法:通过对中药白芍的中西医药理研究,并对其主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药理统计与分析结果:白芍的主要化学成分主要甙类、萜类、黄酮类、鞣质类等,其药理作用主要有抗炎、抗菌、保肝、镇痛等结论:目前,白芍已在多种中药或中西药制剂当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白芍将进一步发挥出更大的药用价值。
关键词:白芍有效成分中西医药理研究目前,许多药物制剂当中含有白芍,这是由于白芍本身含有许多药用成分,对多种疾病都有显著的治疗或辅助治疗效果。
白芍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有效部位含有芍药苷、羟基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苯甲酰芍药苷等,其中芍药苷的含量占总苷的以上,一般认为芍药苷为白芍的主要有效成分,故的药理作用基本代表了白芍的药理作用。
本文就白芍的主要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进行简单的阐述。
:白芍的活性成分提取及现代医学(西药)药理研究1资料和方法一般资料:查阅各种中医医学典籍以及近年来各大代表性的有关中药白芍的医学著作或杂志。
方法:通过对本草考证、品质研究、生物学研究、化学成分研究、药理研究等方法的统计和分析,研究和讨论中药白芍的主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结果白芍的化学成分[]单萜及其苷类成分:自年首次分离得到芍药苷以来,经过科研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又先后分离得到了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白芍苷、苯甲酰氧化芍药苷等成分。
三萜及其苷类化合物:年,等首次报道了芍药中的个三萜化合物,其主要属于五环三萜中的齐墩果型,其特点是大部分的位连有羧基。
黄酮及其化合物:年,从白芍中得到个黄酮化合物,其特点是位,’位羧基,在位可成苷。
鞣质类:等从芍药根中得到了没食子酰鞣质类化合物。
其他成分:从白芍中也可分离得到白芍根基本油的种成分,树脂、糖、蛋白质、金属元素、、、、及种氨基酸。
白芍的药理作用芍药苷是中药芍药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一种单萜类糖苷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自由基损伤、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免疫调节等,且毒副作用小。
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作用探讨

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作用探讨
芍药苷是从中药白芍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有效成分,具有抗炎、抑菌、抗氧化、抗肿瘤
等多种药理作用。
而白芍在炮制过程中有常规炮制和特殊炮制两种方法,对白芍中的芍药
苷含量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作用。
常规炮制方法主要包括水炒、蒸汽炒和晒干。
在水炒过程中,将鲜白芍加入热水中煮沸,炒制至水分蒸发干净。
研究表明,水炒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较小。
而蒸汽炒是
将鲜白芍置于蒸汽中进行炒制,蒸汽的高温可以促使鲜芍药中的芍药苷分解,因而芍药苷
含量较低。
晒干是将鲜白芍晾晒至干燥状态,不会产生明显的芍药苷分解作用,因此芍药
苷含量较高。
特殊炮制方法主要包括醋制、蜜制和酒制。
醋制是将白芍与米醋混合炒制,研究发现,醋制可以显著提高白芍中芍药苷的含量。
对芍药苷的提取能力最强的是醋浸提法,可使芍
药苷的含量提高数倍。
蜜制是将白芍与蜂蜜混合炒制,研究表明,蜜制可以使白芍中的芍
药苷含量提高,并且还能增加白芍的甜味。
酒制是将白芍与高度酒混合炒制,研究发现,
酒制可以提高白芍中芍药苷的提取率,增强其药效。
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是有差异的。
常规炮
制方法对芍药苷含量的影响较小,晒干的效果较好。
而特殊炮制方法中,醋制的效果最好,蜜制和酒制次之。
在临床上选择炮制方法时,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不同的炮制方法,以达
到最佳的疗效。
白芍总苷的药理作用及其毒性研究进展

白芍总苷的药理作用及其毒性研究进展【关键词】白芍总苷药理作用毒性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白芍总苷(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y,TGP)为白芍中提取的有效成分,主要含有芍药苷、芍药内酯苷、羟基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等单萜苷类化合物。
白芍总苷的药理及临床研究发现,白芍总苷具有止痛、抗炎、保肝,以及多途径抑制自身免疫反应等多种药理作用,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病有确切疗效。
现对其药理作用和毒性综述如下。
1 药理作用研究1.1 镇痛、镇静、抗惊厥作用镇痛作用,高崇凯等[1]用TGP粉针剂100~300mg/(kg・d)静脉滴注可显著减少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次数,揭示该药具有镇痛作用。
王永祥等[2]利用大鼠热板反应和扭体反应检测TGP对痛觉的影响,发现TGP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抑制小鼠扭体和嘶叫,且该作用不能被纳洛酮阻断,提示其镇痛作用可能与吗啡受体无关。
而TGP对白细胞介素-2的抑制作用,可能参与其镇痛机制。
Kobayashi M等[3]通过动物实验证实,白芍有抗胆碱能作用,因而具有止痛功效。
国内动物实验研究证实TGP具有抗惊厥作用。
张艳等[4]采用最大电休克发作法、士的宁惊厥法和戊血氮最小阈发作法,观察TGP对动物惊厥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TGP呈剂量依赖性对抗小鼠的最大电休克发作,TGP[60~100mg/(kg・d),ig]能对抗士的宁引起的小鼠和大鼠的惊厥。
TGP[40~80 mg/(kg・d),ig]对小鼠的戊血氮最小阈发作无影响。
TGP[40~80 mg/(kg・d),ig]对小鼠最大电休克发作的作用高峰时间在0.5~1.5h之间。
1.2 抗炎作用TGP粉针剂50~150mg/(kg・d)静脉滴注可明显抑制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肿胀和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形成,并对佐剂性关节炎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100~300mg/(kg・d)静脉滴注可显著抑制小鼠耳二甲苯所致的炎症,揭示该药对急性、慢性和免疫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5]。
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作用探讨

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作用探讨白芍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其主要成分为芍药苷。
芍药苷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
为了更好地利用白芍的药用价值,人们对其进行了各种不同的炮制方法,以提高芍药苷的含量和活性。
本文将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
炮制方法中的加热时间和温度对芍药苷的含量有重要影响。
研究表明,在较长时间和较高温度的烘干条件下,芍药苷的含量会显著下降。
这是因为高温会破坏芍药苷的结构,使其降解或转化为其他化合物。
加热时间的延长也会导致芍药苷的损失。
控制烘干时间和温度是提高芍药苷含量的关键。
研磨和筛选是常用的炮制方法之一。
研磨和筛选可以使芍药苷颗粒更加细小,有利于提取芍药苷。
研究发现,经过研磨和筛选处理的白芍中芍药苷含量较高,且提取效果较好。
这是因为细小的颗粒有更大的表面积,更容易与提取剂接触,从而提高芍药苷的提取效率。
不同的溶剂也会对芍药苷的提取产率产生影响。
常用的提取溶剂包括水、乙醇等。
研究发现,乙醇是一种较好的提取溶剂,能够较高效地提取芍药苷。
这可能是因为乙醇可以与芍药苷形成较强的溶剂作用力,有利于芍药苷的溶解和提取。
不同的炮制方法对芍药苷含量的影响可能还与原料的品种和产地有关。
不同品种和产地的白芍含有不同含量的芍药苷,不同的炮制方法对芍药苷含量的影响可能也不尽相同。
白芍中还含有其他成分,如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等,这些成分与芍药苷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影响芍药苷的提取和含量。
不同的炮制方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是复杂的。
加热时间和温度、研磨和筛选、溶剂选择等因素都会对芍药苷的含量产生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炮制方法,以提高芍药苷的含量和活性。
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作用探讨

不同炮制方法对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的作用探讨引言白芍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被广泛用于中医临床治疗。
其中的活性成分芍药苷具有镇痛、抗炎、抗氧化和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因此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而炮制过程是中药材加工的重要环节,不同的炮制方法可能对芍药苷含量产生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一、不同炮制方法对芍药苷含量的影响1. 炒制炒制是传统的炮制方法之一,也是最常见的炮制方法之一。
在炒制的过程中,通过高温烘烤,可使药材内部的水分蒸发,从而达到保藏的目的。
研究表明,炒制对白芍中的芍药苷含量影响较小,而且有助于提高药材的贮存稳定性。
炒制是一种较为有效的炮制方法。
2. 曝晒曝晒是另一种常见的炮制方法,通常在自然光照下将药材散晒,以去除水分并增加药材的质量。
有研究发现,曝晒处理后的白芍中芍药苷含量相对较低,这可能是因为曝晒过程中酶的活性受到影响,进而导致芍药苷含量的降低。
3. 蒸制不同的炮制方法对白芍中的芍药苷含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炒制是较为有效的炮制方法,而曝晒和蒸制处理可能会导致芍药苷含量的降低。
二、影响芍药苷含量的主要因素1. 温度温度是影响炮制过程中芍药苷含量的重要因素。
高温可能导致芍药苷的分解,从而降低其含量。
在炮制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温度,避免过高的温度对芍药苷的影响。
2. 湿度3. 时间1. 精准控制炮制条件在炮制过程中需要精准控制温度、湿度和时间等条件,避免过高的温度、过高的湿度和过长的时间对芍药苷的影响,确保芍药苷含量的稳定。
2. 合理选择炮制方法根据药材的特性和目的需求,合理选择炮制方法,避免选择对芍药苷含量影响较大的炮制方法。
3. 加强炮制过程的监控结论炮制是中药材加工的重要环节,不同的炮制方法和条件可能对药材中芍药苷含量产生影响。
在炮制过程中需要精准控制炮制条件,合理选择炮制方法,并加强炮制过程的监控,以确保药材中芍药苷含量的稳定。
相信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讨,将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白芍的药用价值。
白芍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白芍的主要成分和作用一,白芍的化学成分根含芍药甙、牡丹酚、芍药花甙,苯甲酸约1.07%、挥发油、脂肪油、树脂、鞣质、糖、淀粉、粘液质、蛋白质、β-谷甾醇和三萜类。
另四川产者含一种酸性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花含黄芪甙、山柰酚3,7-二葡萄糖甙,多量没食子鞣质(10%以上)、除虫菊素0.13%、13- 基十四烷酸、β-谷甾醇、廿五碳烷等,叶含鞣质。
白芍含有芍药甙(Paeoniflorin)、牡丹酚(Paeonol)、芍药花甙(Paeonin).亦含有苯甲酰芍药甙(Benzoylpaeoniflorin)、芍药内酯甙(Albiflorin)、氧化芍药甙(Oxypaeoniflorin)、芍药吉酮(Paeoniflorigenone).尚含有苯甲酸(Benzo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没食子鞣质(Gal- lotannin)等. 此外,还含有挥发油、脂肪油、树脂、糖、淀粉、黏液质、蛋白质和三萜类成分.二,白芍的药理作用1.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芍药甙对醋酸引起的扭体反应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与甘草的甲醇复合物合用,二者对醋酸扭体反应有协同镇痛作用.白芍总甙(TGP)对吗啡、可乐定抑制小鼠扭体反应有协同作用.白芍总甙的镇痛作用不能被纳络酮阻断,亦不影响低频电场刺激的豚鼠回肠纵肌收缩.提示白芍的镇痛作用不是兴奋阿片受体所致.白芍总甙(1~40mg/kg)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小鼠扭体、嘶叫、热板反应,延长大鼠热板反应潜伏期,作用高峰在0.5~1小时.不同的疼痛指标,反映不同的痛整合中枢的功能活动,甩尾反应主要由脊髓参与完成,而嘶叫、舔后足反应在高级中枢完成,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情绪活动.白芍总甙对甩尾反应无明显影响,但可抑制嘶叫、舔足反应,表明白芍总甙作用部位在高级中枢.白芍总甙可明显抑制小鼠活动;对电刺激引起的小鼠激怒反应亦有明显抑制作用.白芍总甙(5~40mg/kg)腹腔注射能降低小鼠和大鼠的正常体温,并呈剂量依赖关系,作用高峰在0.5~1小时,其降温作用受环境影响.给大鼠侧脑室注射微量白芍总甙(2.4mg/kg)亦有明显降温作用.H1-受体阻断剂氯苯吡胺(10mg/kg、20mg/kg 皮下注射)可明显拮抗白芍总甙对大鼠和小鼠的降温作用.因此,有人认为白芍总甙的降温作用与增敏脑内H1-受体有关.但是白芍总甙(40mg/kg 腹腔或皮下注射)对正常豚鼠和家兔则无明显降温作用.2.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白芍水溶物可明显延长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心肌缺氧的存活时间;对抗由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电图变化;增加小鼠心肌的营养性血流量.在体实验表明:白芍有收缩血管和增加外周阻力的作用,白芍总甙可使兔舒张压升高,dp/dtmax 增加,心率减慢,酚妥拉明对其升压无阻断作用,还有增强 NA 升压作用,增强心音强度的作用.然而,白芍总甙对离体兔耳血管,则能使其扩张,使每分钟内的滴数和容量(ml)均增加;对离体兔主动脉条无明显作用,但能显著增加NA对兔主动脉条的收缩作用.3. 解痉作用芍药甙有较好的解痉作用,其解痉作用是它直接作用于肠管平滑肌的结果.芍药甙及芍药的浸出液对豚鼠离体小肠均有抑制自发收缩,降低紧张性的作用,对乙酰胆碱引起的肠管收缩无明显作用,但可抑制氯化钡引起的肠管收缩.通过对芍药甘草汤解痉作用的研究,有人认为,白芍抑制副交感神经末梢乙酰胆碱的游离,具有突触前抑制作用.白芍的作用被认为与腺苷样物质有关,但茶碱不能完全抑制芍药的作用,因此芍药的作用除了与腺苷样物质有关外,尚有其他物质参与.芍药的配糖体对小鼠离体子宫运动,低浓度时呈兴奋作用,高浓度时则呈抑制作用.芍药甙对催产素引起的子宫收缩有明显的抑制作用.4. 对肝脏的保护作用白芍提取物对D-半乳糖胺所致肝损伤和SGPT 升高有明显的对抗作用,能使SGPT 降低,并使肝细胞的病变和坏死恢复正常.白芍的乙醇提取物能使黄曲霉素B1引起的大鼠急性肝损伤所表现出来的乳酸脱氢酶及同功酶的总活性升高得以降低.白芍总甙可抑制四氯化碳所致小鼠血浆 GPT 和乳酸脱氢酶升高,并对肝脏组织噬酸性变性、坏死有一定的对抗作用.有人认为,四氯化碳所致的肝损伤是因细胞膜结构发生过氧化作用而破坏,使血中谷丙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升高,白芍总甙可能对肝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因此可使转氨酶降低.5. 抗炎作用实验表明:白芍总甙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同时可使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过多的过氧化氢和白细胞介素-1水平下降,并可使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所致低下的胸腺分裂原反应及脾淋巴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的能力恢复正常.提示白芍总甙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有抗炎和机能依赖性地免疫调节作用.白芍提取物能显著抑制大鼠蛋清性急性炎症水肿,对棉球肉芽肿亦有抑制其增生的作用.6.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研究表明:白芍对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有增强作用.每天给小鼠饲以50%的白芍水煎剂0.8ml/只,连续5天,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每天用白芍总甙40mg/kg给小鼠灌胃,亦能促进其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实验证明:白芍总甙对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具有调节作用;白芍总甙对脂多糖诱导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1 具有低浓度促进和高浓度抑制的作用,由于白细胞介素-1在免疫调节及慢性炎症性疾病的形成中均起重要作用,因此可以认为,白芍总甙调节白细胞介素-1的产生可能是其发挥免疫调节及防治关节炎的机制之一.亦有实验表明:白芍总甙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白三烯 B4呈抑制作用,并有剂量依赖关系,100mg/L的抑制作用与相同剂量的非甾体类抗炎药氟灭酸相当,但作用较缓慢.其50%抑制率为0.66mg/L;所以,白芍总甙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可能也与其影响白三烯 B4 的产生有关.。
白芍的作用与功效

白芍的作用与功效白芍,又名芍药,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属蔷薇科,是中医药中的常用药材之一。
白芍在中医药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妇科之宝”。
白芍有广泛的应用领域,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和症状,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和功效。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白芍的作用与功效。
一、白芍的基本概述1. 形态特征白芍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粗壮,叶片滑嫩,花朵美丽,有红色、粉色、白色等多种颜色。
根茎肉质,切面呈鲜红色或醋红色。
2. 主要产地白芍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北方和东北地区,如山西、河北、陕西等。
其中,陕西白芍素以产量丰富、质量优良而闻名。
3. 主要成分白芍主要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白芍苷、白芍苷酸、槲皮素、木犀草苷等。
这些化学成分赋予了白芍多种药理活性。
4. 采收及储存白芍的采收一般在秋季进行。
采收的根茎需要洗净并晾干,然后储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
存放时需要注意防潮,以免发生霉变。
在储藏的过程中,还需定期检查白芍的质量和存放情况。
二、白芍的药理作用白芍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在中医药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介绍一些主要的药理作用。
1. 抗炎作用白芍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实验研究表明,白芍中的一些活性成分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症状和损伤。
白芍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和降低炎症反应的程度,从而有效地抑制了炎症的发展。
2. 抗氧化作用白芍富含多种抗氧化剂,能够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机体的伤害。
白芍的抗氧化作用主要通过抑制氧化酶的活性和增加抗氧化酶的合成来实现的。
抗氧化作用可以降低细胞的氧化损伤,缓解炎症反应,维护机体的正常功能。
3. 调节免疫功能白芍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研究发现,白芍中的活性成分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加免疫球蛋白的产生,并抑制炎症因子和免疫抑制因子的释放。
通过这些机制,白芍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4. 调节内分泌白芍含有多种植物雌激素样物质,具有调节内分泌的作用。
这些物质能够对激素受体产生活性作用,从而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白芍的化学成分及功能主治

白芍的化学成分及功能主治白芍的概述白芍,又称芍药,是中医学常用的药材之一。
其学名为Paeonia lactiflora Pall.,属于毛茛科植物。
白芍装饰品馆有丰富的白芍珠宝,白芍手链名望更是叫好又叫座。
白芍的根茎被称为“白芍根”或“白芍草”,为中草药白芍的主要部位,常用于药品制作。
白芍具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和多种药理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
白芍的化学成分白芍主要的化学成分包括以下几种:1.单萜类化合物:白芍中含有丰富的单萜类化合物,如白芍苷、白芍苷H、白芍苷K等。
2.黄酮类化合物:白芍中还富含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包括芍药苷、芍药甙、芍药苷B等。
3.生物碱:白芍中的主要生物碱成分包括槲皮素、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等。
4.多糖类化合物:白芍中含有多种多糖类化合物,如白芍多糖A、白芍多糖B等。
5.氨基酸:白芍中富含多种氨基酸,如丝氨酸、酪氨酸等。
白芍的功能主治白芍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和功能主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抗氧化作用:白芍中的化学成分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保护细胞免受损害。
2.抗炎作用:白芍中的芍药苷、芍药甙等化合物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缓解炎症症状。
3.抗痉挛作用:白芍中的芍药苷具有明显的抗痉挛作用,可以缓解平滑肌的痉挛,减轻相关疼痛。
4.免疫调节作用:白芍中的多糖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
5.血液循环调节作用:白芍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以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减轻血液黏稠度,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
6.保肝作用:白芍中的化学成分可以保护肝脏细胞,促进肝脏的修复和再生,有助于改善肝脏功能。
7.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白芍中的芍药苷具有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以预防血栓形成,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白芍的应用范围基于白芍的多种药理作用和功能主治,白芍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常用于以下方面:1.调理女性生理功能:白芍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对于调理女性生理功能、缓解痛经、改善月经不调等有一定的疗效。
中药鉴定白芍实验报告

中药鉴定白芍实验报告白芍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对中药材白芍进行主要成分的分析和鉴别。
实验原理:白芍是中药材中常用的一种,也是一种常见的清热镇痛的中草药。
其主要成分是芍药苷、白芍苷、红芍苷等,具有活血止痛、清热解毒的功效。
实验方法:1. 提取白芍中的有效成分:取适量白芍粉末,加入50%乙醇进行浸泡,浸泡时间为48小时,过滤收集提取液。
2. 测定提取液的吸光度:取一定量的提取液,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度。
3. 对提取液进行薄层色谱分析:将提取液定量挥发至干燥,加入适量的苯甲酸乙酯制备试样,经过薄层色谱分析。
实验结果:1. 提取液的吸光度为0.8(以红外光为基准)。
2. 薄层色谱分析结果显示,白芍中的主要成分是芍药苷、白芍苷和红芍苷。
实验讨论:通过本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白芍中含有丰富的芍药苷、白芍苷和红芍苷等成分。
这些成分具有明显的活血祛痛、清热解毒的功效,对于一些与炎症、疼痛相关的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实验结论:本实验成功提取到白芍中的有效成分,并通过薄层色谱分析鉴定出主要成分为芍药苷、白芍苷和红芍苷。
这些成分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适量应用于临床具有一定疗效。
但在使用时仍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和医生建议进行合理用药。
实验不足与改进:1. 本实验只依靠了颜色和薄层色谱分析来进行鉴别,可以进一步通过质谱等技术来进行确证,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2. 实验中提取液的浓度可能会影响吸光度的测定,可以通过进一步稀释提取液来消除这种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白芍作为中草药的主要成分及其功效。
这对于合理使用白芍及其他中草药,并应用于相关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白芍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年4月第6卷第11期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味苦、酸,性微寒,是著名的“浙八味”药材之一,具有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等功效。
白芍主要分布于浙江、安徽、四川等地,常于夏、秋二季采挖,洗净后除去头尾和细根,置于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晒干制得。
白芍在我国药用历史悠久,数以百计的古方以白芍为主要药物,如“黄芩汤”用芍药和腹中之荣气;“桂枝汤”用芍药和肌表之荣卫;“炙甘草汤”用芍药补血脉之阴液。
白芍中化学成分繁多,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也较为广泛,本文对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三个方面进行综述,梳理白芍现代化开发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和问题。
1化学成分1.1单萜及其苷类单萜及其苷类化合物是白芍中主要的活性成分。
1963年Shibata 等人首次从芍药根中提取出芍药苷,其是发现最早的一种蒎烷单萜苷。
目前人们还发现了芍药内酯苷、苯甲酰芍药苷、脱苯甲酰芍药苷、氧化芍药苷、氧化芍药苷亚硫酸酯、芍药苷磺酸酯、芍药苷亚硫酸酯、4″-羟基-芍药内酯苷等70余种单萜及其苷类化合物[1]。
1.2三萜及其苷类三萜及其苷类化合物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具有多方面的生化活性。
自1995年Ikuta 等人从白芍中分离到8种三萜类化合物后,1997年Kamiya 等人又从白芍中分离得到另外2种三萜类化合物。
目前从白芍中分离得到的三萜及其苷类化合物有20余种,主要有3β-羟基-11-氧代-齐墩果-12-烯-28-酸、11α,12α-环氧-3β,23-二羟基齐墩果-28,13β-交酯、23-羟基白桦酯酸、齐墩果酸、白桦酯酸、常春藤皂苷元等[2]。
1.3黄酮类黄酮类存在于多种中药材中,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
1997年Kamiya 等人从白芍中分离得到2种黄酮类物质,山奈酚-3-7-di-O-β-D-葡萄糖苷和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
目前人们还发现了儿茶素、儿茶酸、山奈酚、二DOI :10.19347/ki.2096-1413.202111065基金项目:2019年度浙江省中医药重点研究项目(No.2019ZA041)。
大量白芍的应用经验

大量白芍的应用经验以大量白芍的应用经验为标题,我们来探讨一下白芍的多种用途以及相关的应用经验。
白芍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根部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白芍的应用经验。
一、白芍的药理作用白芍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抗炎和抗氧化等药理作用。
因此,它被广泛用于治疗肝炎、关节炎、痛经等疾病。
研究发现,白芍中的活性成分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疼痛和红肿。
二、白芍的应用经验1. 治疗月经不调:白芍具有调经活血的作用,可以改善月经不调引起的症状。
可以将白芍与当归、川芎等中药配伍,制成煎剂或丸剂,用于治疗痛经、经期延长等问题。
2. 改善睡眠质量:白芍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可以帮助改善睡眠质量。
可以将白芍与黄连、菊花等中药配伍,制成煎剂或丸剂,用于治疗失眠、多梦等问题。
3. 缓解炎症反应:白芍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引起的症状。
可以将白芍与黄连、黄芩等中药配伍,制成煎剂或丸剂,用于治疗肠炎、口腔溃疡等问题。
4. 促进创伤愈合:白芍具有活血止痛的作用,可以促进创伤愈合。
可以将白芍与三七、黄连等中药配伍,制成外用药膏,用于治疗皮肤烫伤、擦伤等问题。
5. 抗氧化保健:白芍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减轻自由基对身体的伤害。
可以将白芍与山楂、茶叶等中药配伍,制成煎剂或丸剂,用于保健养生。
三、白芍的适用人群和禁忌症白芍适用于体虚弱、气血不足、经期不调、痛经、失眠、炎症等症状的人群。
但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过敏者,应慎用白芍。
在使用白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用药剂量:使用白芍时,应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用药,避免过量使用。
2. 用药时间:根据病情和医生的建议,合理安排用药时间,避免错过或重复用药。
3. 注意副作用:使用白芍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如头晕、恶心、腹泻等。
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
4. 配伍禁忌:白芍与某些药物会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
在用药过程中,应避免与这些药物同时使用。
白芍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和丰富的应用经验。
白芍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白芍的功效与作用禁忌白芍,又称白芍药,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广泛的功效与作用。
白芍的主要有效成分是白芍药苷,具有抗炎、抗氧化、镇痛等多种药理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白芍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禁忌事项。
首先,白芍具有镇痛的功效。
白芍中的白芍药苷具有镇痛作用,能够缓解疼痛,并且对于妇科疼痛、胃痛、头痛等一些常见的疼痛症状有显著的缓解作用。
其次,白芍具有抗炎的作用。
白芍中的白芍药苷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减轻炎症损伤。
因此,白芍常被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肌肉酸痛等炎症性疾病。
此外,白芍还有调经止血的功效。
白芍具有收敛作用,可以减少子宫出血,调节月经,缓解痛经等妇科问题。
对于妇女来说,白芍是一种非常好的中药材。
白芍还具有抗氧化作用。
白芍中的白芍药苷能够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反应的发生,防止细胞老化,对于改善肌肤、延缓衰老有一定的效果。
因此,白芍被广泛应用于抗衰老产品中。
然而,使用白芍时也需注意一些禁忌事项。
首先,孕妇在孕早期禁止使用白芍,因为白芍具有收敛作用,可能会对胚胎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其次,对于过敏体质的人群,慎用白芍。
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
此外,白芍有一定的镇静作用,因此,正在服用镇静剂的人群也应避免使用白芍。
综上所述,白芍具有镇痛、抗炎、调经止血、抗氧化等多种功效和作用,可以缓解疼痛、减少炎症、改善妇科问题、延缓衰老。
然而,在使用白芍时也需注意禁忌事项,避免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总的来说,白芍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显著的药理效果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白芍子的作用与功能主治

白芍子的作用与功能主治1. 白芍子的概述白芍子,中药材名,为毛茛科植物白芍的干燥根。
白芍子具有多种药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中药药方中。
其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如白苷类、黄酮类、多种氨基酸等,具有良好的药理作用。
2. 白芍子的作用白芍子具有多种作用,包括:•镇痛作用:白芍子中的活性成分能够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缓解疼痛。
•抗炎作用:白芍子中的黄酮类成分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
•活血化瘀作用:白芍子中的白苷类成分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并消除组织间的淤血和瘀血。
•止血作用:白芍子中的某些成分可以增加血液凝固的能力,有助于止血。
•抗菌作用:白芍子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抗菌作用,对一些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具有一定的杀菌效果。
3. 白芍子的功能主治白芍子的功能主治非常广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经络调理:白芍子能够调理经络,改善气血流通,对于经络不畅、气血不足引起的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
•调理肝脏:白芍子对于肝气郁结、肝病引起的恶心、呕吐等症状有显著疗效。
•缓解疼痛:白芍子具有镇痛作用,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有一定缓解作用,如头痛、腰痛等。
•改善皮肤问题:白芍子可用于改善皮肤问题,如面部色素沉着、痤疮、湿疹等。
•缓解经期不适:白芍子对于经期不规律、经痛等症状有一定缓解作用。
•调节免疫系统:白芍子有一定的免疫调节效果,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
•抗过敏作用:白芍子对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等具有一定的抗过敏作用。
4. 白芍子的使用方法白芍子可以用于中药配方中,并且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使用方法,包括:•煎汤饮用:将白芍子与其他药材一同入锅煎煮,煮成汤剂后饮用。
•冲泡饮用:将白芍子用开水冲泡,待其浸泡一段时间后饮用。
•外用药膏:将研磨后的白芍子与其他药材、基础油等混合制成药膏,外用于皮肤疾病部位。
•蒸发吸入:将白芍子研磨成粉末,放入热水中进行蒸发,然后通过吸入的方式进行治疗。
5. 注意事项在使用白芍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用量控制:不同症状、不同患者需要的用量不同,遵循中医医生的指导。
生白芍的作用与功效

生白芍的作用与功效白芍,中药材名,为蔷薇科植物白芍的干燥根。
又名西白芍、西红芍、白参、白芍参、白芍子、地龙、半夏。
其功效广泛,被广泛用于中医药学和中药制剂的制备中。
一、生白芍的主要成分及药理作用1. 主要成分生白芍的主要成分有皂甙、单萜类化合物、儿茶酚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多糖、有机酸及微量元素等。
2. 药理作用(1)抗炎作用:白芍中的皂甙成分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实验证实,白芍皂甙能显著减少实验性肾炎大鼠的肿胀和增生状况,抑制炎症反应。
(2)镇痛作用:白芍中的活性成分对大鼠局部镇痛有显著作用。
研究表明,白芍提取物能减少酸痛、热痛和压痛的发生和程度。
(3)抗氧化作用:白芍中的多种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
研究表明,白芍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对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等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
(4)免疫调节作用:白芍提取物对小鼠的免疫功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实验证实,白芍提取物能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增强小鼠的免疫功能。
(5)降血糖作用:白芍中的多糖成分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
实验结果显示,白芍提取物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
(6)抗菌作用:白芍提取物对多种细菌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实验证明,白芍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二、生白芍的主要功效与适宜人群1. 抗炎镇痛作用白芍具有抗炎和镇痛作用,适用于风湿、痹痛等病症,对肠胃痉挛、腹痛、胸痛等有显著的缓解效果。
适宜人群:风湿病、骨科疼痛、腹胀、胃痉挛等病症的患者。
2. 兴奋中枢神经作用白芍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能增强脑力和记忆力,改善神经功能,适用于神经衰弱、健忘等症状。
适宜人群:神经衰弱、失眠、健忘等病症的患者。
3. 促进血液循环作用白芍中的活性成分有助于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增加微循环,适用于高血压、风湿病等病症。
适宜人群:高血压、冠心病、风湿病等病症的患者。
4. 抗氧化作用白芍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反应,保护细胞,适用于抗衰老、肝脏保护等症状。
中药白芍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

中药白芍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摘要:白芍为毛莨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是一种中药材。
常在夏季和秋季两个季节进行采挖,洗净以后除去头尾和细根,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后晒干。
其味苦、酸,性微寒,功效上为养血调经、保肝止痛、平抑肝阳。
白芍中含有的化合物包括萜类、黄酮类、鞣质类、挥发油类、有机酸类和甾体类等,常用于治疗内脏疼痛、四肢挛痛和一些炎症等。
白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陕西以及甘肃等地,并且许多城镇都有栽培。
关键字:白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相关应用1.化学成分1.1萜类化合物白芍中含有较多的萜类化合物,包括单萜及其苷类和三萜及其苷类。
研究发现白芍中含有单萜苷类化合物70余种、20种三萜类化合物。
其中,白芍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为单萜类化合物,也是科学研究中最为广泛的成分。
芍药苷为最早发现的、是由Shibate等人于1963年首次从芍药根中提取。
随后的科研中又陆续分离出氧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苯甲酰芍药苷、芍药苷磺酸酯等多种单萜苷类化合物。
三萜及其苷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人类首次从白芍中提取到三萜类化合物是在1995年,由Ikuta等人分离得到了8种三萜类的化合物,2年后,即1997年,Kamiya等人又从白芍中分离得到了另外两种三萜类化合物。
到目前为止,已经从白芍中提取分离到了23-羟基白桦脂酸、白桦脂酸、3β,4β,23,29-四面体-羟基-24-去油酸-12-烯-28-甲酸和常春藤皂苷等20余种三萜类化合物。
Wang等人在2019年利用硅胶柱等浓度洗脱等技术方法从白芍中分离得到了4种混源萜类化合物。
1.2黄酮类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许多的药材之中,具有较多的药理作用和药理活性。
Kamiya等人在1997年从白芍中分离得到了山奈酚-3-7-di-O-β-D-葡萄糖苷和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两种黄酮类物质。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在白芍中发现了更多的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紫云英苷、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儿茶酸、山奈酚、花青素等20多种的黄酮类化合物。
中药养身白芍的舒筋活血作用

中药养身白芍的舒筋活血作用白芍,学名Paeonia lactiflora Pall,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领域,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
其主要成分为芍药苷、槲皮素等,具有舒筋活血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讨论白芍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以及注意事项,以期为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白芍的药理作用白芍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主要表现在舒筋活血方面。
1. 舒筋作用白芍具有明显的舒筋作用,可以缓解肌肉疼痛、关节僵硬等症状。
其活性成分芍药苷通过调节钙离子的平衡,改善肌肉的收缩和松弛过程,从而缓解肌肉痉挛,增加筋韧度。
2. 活血作用白芍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增强血管弹性。
芍药苷能够调节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功能,防止血液黏稠度增加,从而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同时,白芍还能够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进一步改善血液循环。
二、白芍的临床应用基于其舒筋活血的作用,白芍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
1. 风湿性疾病白芍可以缓解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肌痛等症状。
通过舒筋作用,能够缓解关节疼痛、红肿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经期不调白芍能够调节女性内分泌系统,缓解经期不调的症状。
其舒筋活血的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痛经、经血过多等问题。
3. 皮肤疾病白芍对于一些皮肤疾病如疮疖、湿疹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其舒筋活血的特点可以改善皮肤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退,缓解疼痛和瘙痒症状。
4. 其他应用此外,白芍还可以用于治疗痛风、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然而,具体的应用还需个体化,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三、注意事项在使用白芍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用量与用法白芍一般采用煎服、研粉外用等方式,具体的用量和用法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剂量过大会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剂量过小则可能无法达到治疗效果。
2. 不良反应使用白芍可能会引发一些不良反应,如消化不良、皮肤过敏等。
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停药并告知医生。
3. 注意禁忌白芍在一些特殊病情下存在禁忌,如孕妇、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者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芍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及中西医药理作用研究谢海潭(湖南康寿制药有限公司)摘要:目的:从中药白芍中提取有效化学成分以及临床药理分析作用方法:通过对中药白芍的中西医药理研究,并对其主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药理统计与分析结果:白芍的主要化学成分主要甙类、萜类、黄酮类、鞣质类等,其药理作用主要有抗炎、抗菌、保肝、镇痛等结论:目前,白芍已在多种中药或中西药制剂当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白芍将进一步发挥出更大的药用价值。
关键词:白芍有效成分中西医药理研究目前,许多药物制剂当中含有白芍,这是由于白芍本身含有许多药用成分,对多种疾病都有显著的治疗或辅助治疗效果。
白芍的主要有效成分为TGP,有效部位含有芍药苷、羟基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苯甲酰芍药苷等,其中芍药苷的含量占总苷的90%以上,一般认为芍药苷为白芍的主要有效成分,故TGP的药理作用基本代表了白芍的药理作用。
本文就白芍的主要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进行简单的阐述。
A:白芍的活性成分提取及现代医学(西药)药理研究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查阅各种中医医学典籍以及近年来各大代表性的有关中药白芍的医学著作或杂志。
1.2方法:通过对本草考证、品质研究、生物学研究、化学成分研究、药理研究等方法的统计和分析,研究和讨论中药白芍的主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2 结果2.1白芍的化学成分[1]2.1.1 单萜及其苷类成分:自1963年Shibatas首次分离得到芍药苷以来,经过科研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又先后分离得到了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白芍苷、苯甲酰氧化芍药苷等成分。
2.1.2 三萜及其苷类化合物:1995年,Ikuta等首次报道了芍药中的8个三萜化合物,其主要属于五环三萜中的齐墩果型,其特点是大部分的28位连有羧基。
2.1.3 黄酮及其化合物:1997年,Kamiya从白芍中得到2个黄酮化合物,其特点是5位,4’位羧基,在3,7位可成苷。
2.1.4 鞣质类:Nishizawa等从芍药根中得到了没食子酰鞣质类化合物。
2.1.5 其他成分:从白芍中也可分离得到白芍根基本油的32种成分,树脂、糖、蛋白质、金属元素Mn、Fe、Cu、Cd、Ph及17种氨基酸。
2.2白芍的药理作用芍药苷是中药芍药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一种单萜类糖苷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自由基损伤、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免疫调节等,且毒副作用小。
芍药苷作为白芍总苷的主要成分,已被广泛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治疗。
2.2.1 对肝脏的保护作用[2]:白芍是肝炎及肝硬化中医治疗的重要组方之一,祖国医学认为其养血、通络作用可能有助于改善肝功能。
戴俐明等应用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实验性肝炎动物模型,观察白芍总苷对实验性肝炎的保护作用。
结果发现白芍总苷连续7天腹腔注射的预防给药可显著改善小鼠肝损伤后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升高,血清清蛋白下降及肝糖原含量降低,并使形态学上的肝细胞变性和坏死得到明显的改善和恢复。
同时超微结构上肝细胞内线粒体的肿胀、内浆网的空泡变性,溶酶体的脱落也得到明显改善。
2.2.2 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和改善脂质代谢作用[3]:TGP能显著提高2型糖尿病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性,同时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生物糖、脂代谢的紊乱,但TGP并不能直接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
2.2.3 镇痛作用[4]:TGP对小鼠扭体和嘶叫的抑制作用不能被纳洛酮阻断,提示TGP的镇痛作用可能与吗啡受体无关。
2.2.4 免疫调剂作用[4]:TGP对环磷酰胺降低的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具有恢复作用,对其增高的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具有抑制作用。
TGP可不同程度地调节AA大鼠模型、SLE小鼠模型的免疫功能紊乱,对免疫应答多个环节具有作用,作用特点呈功能和浓度/剂量依赖性双向免疫调节。
2.2.5 对神经系统及骨骼肌、平滑肌的作用[5]:TGP肌注科明显抑制小鼠活动,腹腔给药能抑制小鼠电刺激怒反应。
日本木村正康用芍药、甘草的提取物芍药苷和甘草皂苷研究本方对骨骼肌的作用,结果表明芍药苷对神经肌肉结合部位呈阻断作用。
提示芍药对骨骼肌有松弛作用。
研究发现,芍药苷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同时,可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高表达白介6基因,并促进其细胞外分泌白介6蛋白。
由此说明,芍药苷或许是通过促进骨髓或外周血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促使其高分泌白细胞介素6等细胞因子进而影响造血细胞及免疫细胞的功能。
2.2.6 对妇科疾病的作用[5]:白芍对子宫具有特异性作用,其提取物对小鼠离体子宫运动,低浓度时呈兴奋、高浓度时呈抑制作用,且能对抗乙酰胆、组织胺引起的收缩。
芍药苷能明显抑制催产素引起的子宫收缩。
2.2.7 泻下作用:有学者以整体动物及动物的离体器官研究了白芍泻下作用的机理。
结果表明[5]:1.白芍的泻下作用是由白芍直接接触肠道而产生的;2.白芍使大肠分泌胶状物滑润肠道而致泻;3.白芍使小肠、大肠含水量增多而下泄。
2.2.8 抗炎作用:口服芍药水浸膏,可抑制小鼠由角叉菜胶引起的脚蹠浮肿,也可抑制醋酸扭体反应,此效果芍药配伍甘草有较强的协同作用。
2.2.9 对乙肝病毒的灭活作用[5]:于习民采用银花白芍饮对乙肝病毒进行灭活试验,实验结果提示,金银花、白芍对HBV灭活作用最强,田基黄、白花蛇舌草次之,白术、虎杖、黄芩、垂盆草24小时后滴度有下降趋势,而传统治疗肝炎中药,现代研究也认为有较强抗病毒作用的茵陈蒿、蒲公英及板兰根未见灭活效应。
2.2.10 对血液系统的作用[6]:芍药苷可降低红细胞刚性,降低血液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红细胞压积,尚有抗凝血酶的作用。
白芍总苷具有抑制人血红细胞渗透性溶血的作用,能显著抑制H2O2引起的溶血反应,并显著抑制H2O2引起的红细胞还原型谷胱甘肽的降低和脂质过氧化物的增多,对ADP诱导大鼠血小板聚集有明显抑制作用。
B:白芍的中医理论药理研究本药处方名有生白芍、炒白芍。
处方只写“白芍”,药房付生白芍。
【性味与功效】味苦、酸,性凉。
功效:疏肝理气,柔肝养血,缓中止痛,平肝敛阴。
【传统应用】主治肝胃不和所致的胸胁胀痛、脘腹疼痛,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以及自汗、盗汗,头痛、眩晕等病症。
本药常用于以下传统方剂:①芍药甘草汤(《伤寒论》):白芍、甘草,治疗伤暴脚挛急。
又《本草纲目》:白芍、炙甘草,治疗腹中虚痛。
又《本草纲目》:白芍、甘草,治疗消渴引饮。
②芍药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白芍、当归、黄连、木香、槟榔、大黄、黄芩、官桂、甘草,治疗下痢脓血,里急后重。
③芍药汤《圣济总录》:白芍、桂、甘草,治疗产后血气攻心腹痛。
在著名方剂调和营卫、解表退热的桂枝汤中,养血调经的四物汤中,疏肝和胃的四逆散、逍遥散中,调和肝脾的痛泻要方中,清肝泻火的大柴胡汤中,治疗历节痹痛的桂枝芍药知母汤中,白芍均是重要的配伍药。
【主要成分】白芍主要含芍药苷、挥发油、氨基酸等成分。
1.8-药苷含量达3.8%o~5.7%,包括芍药花苷、丹皮酚,少量芍药内酯苷、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芍药新苷、芍药吉酮、(Z)一(1S,5R)一ls-β蒎烯一1-o代β-巢菜糖苷等。
2.挥发油白芍含挥发油。
油中为苯甲酸、牡丹酚等成分。
3.氨基酸白芍含氨基酸达12.3%。
其中以精氨酸最多,有6.81%;其次为谷氨酸、天冬氨酸等14种氨基酸。
4.其他白芍还含倍单宁等鞣质、没食子酸、没食子酸乙酯、β谷甾醇等。
【药理作用】(一)调节免疫:1.增强巨噬细胞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白芍水煎剂和白芍总苷灌服可显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芍药酸性多糖和中性多糖均有激活网状内皮系统功能的作用。
2.调节T淋巴细胞功能:白芍总苷对T细胞功能呈双向调节作用。
可促进特异性和非特异性调节细胞的诱导。
白芍总苷腹腔注射对特异性Ts细胞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能拮抗环磷酰胺的免疫抑制作用。
3.调节体液免疫功能:芍药总苷腹腔注射对正常小鼠SRRC溶血素抗体无明显影响,但能拮抗环磷酰胺所致的免疫低下,使免疫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
还可明显减轻60CO照射所致的胸腺、脾脏的萎缩以及溶血素抗体生成的抑制作用。
白芍总苷既能促进IgM生成,又能使IgM生成降低,对体液免疫起着双向调节作用。
(二)抗炎:芍药苷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丹皮酚有较强的抗炎作用。
芍药苷和丹皮酚对多种致炎剂所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渗出和水肿以及免疫性炎症,均有显著的抑制功效。
(三)对消化系统1.保肝:白芍对多种实验性肝损伤均有显著的保护。
对急性肝损伤白芍可使A1T显著下降.使肝细胞病变和坏死恢复。
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小鼠,芍药总苷腹腔注射可使ALT显著下降,肝细胞超微结构基本恢复正常,肝细胞再生活跃,肝脏病变程度明显减轻。
肝苏联膜特异性脂蛋白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得到恢复,表明芍药总苷不但对自身免疫性肝炎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而且还有功能依赖性免疫调节作用。
2.解痉:白芍和芍药苷对肠平滑肌具有显著的解痉作用。
芍药甘草汤于低浓度时能促进胃蠕动,增及收缩力,高浓度时则抑制收缩。
芍药甘草汤及芍药、甘草均能抑制副交感神经兴奋所致的回肠收缩。
芍药能抑制副交感神经末梢乙酰胆碱的释放,为突触前抑制。
芍药苷为解痉的主要成分,芍药解痉还与其他成分有关。
芍药甘草汤对兔肠平滑肌的抑制作用,强于方中两药单味使用时的功效。
芍药甘草汤中的芍药分别选用芍药的5种炮制法,对乙酰胆碱所致肠痉挛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剂量增大,作用也随之增强。
5种炮制方法的功效,以醋炒白芍的作用最强,其次为麸炒、酒炒的,清炒的最弱。
3.抗胃溃疡:芍药苷和丹皮酚具有明显抑制小鼠应激性溃疡和胃酸分泌的作用。
芍药与甘草同用对胃酸分泌有协同作用。
(四)对心血管:白芍水提物可显著延长异丙基肾上腺素所致的小鼠心肌缺氧的存活时间,拮抗垂体后叶素所致的心肌缺血,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
芍药总苷静脉注射可使兔、猫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
白芍水提物能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芍药总苷能减轻血小板血栓湿重,抑制血栓形成,其有效成分为氧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苯甲酰氧芍药苷。
(五)镇痛、镇静、抗惊、降温:1. 镇痛:芍药、芍药苷和芍药甘草汤均有显著的镇痛作用。
芍药苷与吗啡、可乐定有协同作用。
2.镇静:芍药苷和丹皮酚均有镇静作用,有增强催眠药的作用。
3.抗惊:芍药苷和丹皮酚均有抗惊厥作用,并可明显减轻脑电痉挛波,提示有抗癫痫作用。
4.解热:芍药苷可降低正常小鼠体温,但对发热无解热作用。
芍药苷的降温作用与其能增敏脑内H1受体有关。
丹皮酚既可降低正常小鼠体温,又对发热有解热降温作用。
(六)增强耐缺氧和抗氧化、抗疲劳1.增强耐缺氧能力:白芍水提物腹腔注射可明显延长小鼠常压缺氧情况下死亡时间,可明显延长小鼠减压条件下缺氧存活时间。
2.抗氧化:丹皮总苷和芍药总苷对氧自由基有清除作用,丹皮总苷可显著抑制肝脏脂质过氧化形成和AlT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