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存在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我国城市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国社区志愿者队伍及人员数量少,成员结构相对单一。一年中特定时间或节日参与占 5.4%,每周一次或双周一次占1.7%,每月一次或每两月一次占1.3%,只有单位组织才参加占24.4%,经常参加的占10.9%,其他占5.1%。社区志愿者中多数为退休的老年人,中青年居少,结构过于单一。
2、社区志愿者队伍及人员的技能水平低。志愿者良好的服务技能与服务水平,决定着社区服务工作的质量。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日益多元化需求与社区志愿者服务结构单一、水平有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社区志愿服务的有效供给。
3、社区志愿服务缺乏相应的资金保障。我国社区志愿服务事业刚刚起步,各方面制度、措施还有待完善,尤其是社区志愿服务活动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逐渐成为制约社区志愿服务发展的“瓶颈”。
4、方式以形式化为主,志愿服务活动的针对性不强
受到传统思维及习惯影响,志愿服务较多注重活动的形式化,声势浩大却缺乏整体效益,存有明显的形式主义的倾向。再加上各类志愿组织的工作环境、工作职能具有差异性,志愿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服务缺乏专业化、深入化和细致化,导致部分群众戏称志愿服务就是“老三样”即:扫大街、看
老人、送演出,志愿服务的效果也不理想。
5、结果以任务化为主,参与志愿服务的激励性不足
志愿者服务不应有物质报酬,但也该有所回报。可由于相关地方或权威部门还尚未制定并建立起完整的服务保障机制,缺乏志愿服务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举措。大部分组织只是把志愿服务活动看作是一次单纯的业务工作,没有对志愿服务情况采取适当的形式进行分析总结,对参与志愿服务的群体也没有一定形式的褒奖和激励,导致部分党员认为参加志愿服务就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对志愿服务认识有偏差,对服务活动的整体满足感不强烈。
6、组织以行政化为主,参与志愿服务的主动性不高
虽然志愿服务的种类多,志愿者队伍规模大、机构全、人数多,志愿服务的“奉献、互助、友爱、进步”精神得到了广泛地认同,但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方式主要由行政推动为主具体表现在配合全市中心任务、听从上级指令、安排集中服务、组织发展成员等等,有着强烈的行政色彩因素,缺乏自发性及社会社团(协会)的参与协助,导致广大群众和党员被动参加,主动意识没有确立,积极性不强。有部分社会群众也把开展志愿服务误解为党政工作的内容,服务的针对性和效益性不高。
二、各界对志愿服务工作的评价、看法和期待
广大民众认为:志愿者是指在不为物质报酬的情况下,基于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的人和人群。志愿服务则泛指利用自己的时间、自己的技能、自己的资源、自己的善心为邻居、社区、社会提供非盈利、非职业化援助的行为。严格的讲,志愿服务是指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志愿服务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四大特征。志愿服务精神是一种在自愿的、不计报酬的条件下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完善社会工作的精神,它体现着个人对生命、价值、社会、人类和人生观的一种积极态度。
广大民众期待:1、增加组织的数量;2、规范组织的管理;3、要有自己的特色;4、多渠道筹措经费;5、建构培训机制,增强志愿者的服务能力。构建志愿服务体系,需要全社会来共同努力,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志愿者要结合自己的特色,打造志愿服务品牌,加强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让志愿服务体系全员化,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