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税收调控面临的约束与政策选择8200字
对当前我国税收宏观调控问题的若干思考
对当前我国税收宏观调控问题的若干思考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税收宏观调控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税收宏观调控是指通过税收政策来调节经济运行,实现经济平稳增长和社会稳定。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我国税收宏观调控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
首先,我国税收宏观调控面临着税收收入下降的压力。
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和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我国税收收入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这给税收宏观调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需要我们采取有效措施来保障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
其次,我国税收宏观调控还面临着税制不完善的问题。
当前我国税制还存在一些缺陷,如税种单一、税率过高、税收征管不规范等问题。
这些问题制约了税收宏观调控的有效性,需要我们加强税制改革,完善税收体系,提高税收征管水平。
此外,我国税收宏观调控还需要更加注重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当前我国税收制度存在一些不公平现象,如富人税负较低、企业税负较高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社会公平正义,也制约了税收宏观调控的可持续性。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税收公平性的建设,推进税收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加强税收宏观调控:一是加强税收征管,提高税收收入。
可以加强税收征管力度,打击税收违法行为,提高税收征管效率,保障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
二是加强税制改革,完善税收体系。
可以推进税制改革,完善税收体系,降低税率,扩大税种,提高税收征管水平,提高税收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三是加强税收政策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可以加强税收政策的协调性,避免出现政策冲突和重叠,保障税收政策的稳定性,提高税收政策的可预期性和可操作性。
综上所述,我国税收宏观调控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我们采取有效措施来加强税收宏观调控。
只有通过加强税收征管、完善税收体系、加强税收政策的协调性和稳定性,才能实现税收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为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探析税收政策有效性的制度约束
探析税收政策有效性的制度约束引言税收政策是国家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通过对个人和企业征收税款来筹集财政收入,实现国家财政平衡,并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然而,税收政策的有效性需要受到一系列制度约束,以确保税收政策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本文将通过分析税收政策的制度约束,探讨其对税收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1. 法律和立法程序的制度约束税收政策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以确保税收政策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税收政策的制定应在法定的立法程序下进行,并经过民主程序的讨论和决策。
合理的法律和立法程序的制度约束可以确保税收政策的合法性,避免政府滥用税收权力。
2. 透明和公开的制度约束税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应当具备透明和公开的特点,以确保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透明和公开的制度约束可以避免个别利益集团的影响和不当行为的发生。
税收政策的公开透明性可以提高政策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增强纳税人对税收政策的接受度。
3. 功能完善的税收管理制度的制度约束税收政策实施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税收管理制度,包括税收征管、纳税申报和税收执法等方面。
税收管理制度的完善和有效运行可以提高税收政策的执行能力和效率,确保税收政策的有效性。
例如,建立健全的税收征管系统和纳税申报制度可以增加税收的征收和管理效率,减少漏税和逃税的可能性。
4. 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的制度约束为确保税收政策的有效性,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
监督机制可以监察税收政策的执行情况,确保政策执行的公平和规范。
评估机制可以对税收政策的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税收政策。
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可以避免税收政策出现失效或产生负面影响。
5. 国际合作和国际制度的制度约束税收政策的有效性还需要受到国际合作和国际制度的制度约束。
国际合作可以避免跨国企业和个人通过跨境转移定价等手段进行逃税行为,确保税收政策的有效实施和国际税收秩序的稳定。
国际制度约束也可以避免税收负担的不公平性,确保国际税收体系的公平和平衡。
新时期税制改革面临的形势及政策建议
新时期税制改革面临的形势及政策建议【摘要】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逐渐暴露出收入分配失衡等社会矛盾。
旧税制正面临着应对中国经济增长利益分配方式越来越扭曲的尴尬困境,于是经过四年多酝酿的个税修正草案,经过两次审议才最终通过修改决定。
此次修改力度空前,充分反映出我国推动实现“十二五”规划所要求的“均衡”经济增长的决心,但其仍是一种具有较少综合性的分类所得税制,实质性变革较少,尤其此次修改未涉及个税制度中最为重要、最为敏感的费用扣除项目,因此进步有限,新税改仍尚待完善。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改革建议一、原有个人所得税制度之缺点税制模式、起征点、税率等级、计征方法等四个主要方面共同构成了个人所得税制度。
当今各国采用的个人所得税制模式主要有三种:分类所得税制、混合所得税制和综合所得税制。
随着经济的发展,尤其近年受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的影响,旧税制在税制模式设计、起征点确定、税率结构、征收管理等方面的弊端也日益突显。
1、税制模式扭曲真相,调控性不足改革开放31年,我国基本完成了经济体制的市场化转轨,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但由于历史传统、经济体制、文化氛围等因素影响,社会结构、利益关系重组后,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等社会问题凸显。
然而一直被喻为“社会稳定器”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在解决社会矛盾上却显得有气无力,再一次备受质疑。
问题的根源就在于税制模式的设计。
此次税改虽然在免征额、税率等方面做了调整,但仍然维持粗糙、简单的分类所得税制,也就未从根本上解决分类制的不合理性:第一,征收内容繁而不全。
目前分类所得税制仅仅列举了11个征税项目,课征范围比较狭窄,大量隐性收入游离于征收范围之外,即横向公平原则保持有余而纵向公平原则兼顾不足,不能充分发挥调节高收入的作用。
第二,征收标准别而不公。
分类所得税制对不同性质的所得实行差别待遇,分项确定适用税率、扣除标准和计算方法,扭曲公平税负的原则,导致在同等收入水平下,所得来源广泛或分次取得收入者少缴税,而所得来源单一的或集中取得收入者多缴税。
目前中国税制改革面临的形势及对策
目前中国税制改革面临的形势及对策一、经济全球化要求我国税制进行调整经济全球化给各国经济政策和制度带来多方面的冲击,税收制度也不例外,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税收政策国际化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税收制度特别是国际税收规范与经济全球化和市场自由化的步伐应该保持一致。
面对经济全球化,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程度加深,同时,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互联网为媒介进行的电子商务流动在全球范围迅速兴起,这些交易活动具有(参与者)边界性、数字交易的隐秘性和无纸化操作的灵活性等特征,使传统贸易形式和劳务提供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现行税收政策中,有的已无法适应这些新情况。
因此,我国税制改革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开题报告/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1.建立适应国际规范的税制结构。
适当降低流转税比重,提高所得税比重,开征社会保障税,逐步建立以增值税、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税为主体税种的税制结构。
思想汇报/sixianghuibao/2.按国际规范完善所得税制。
统一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所得税制,扩大征收范围,统一规定纳税人的认定标准,适当取消或降低税前费用扣除项目或标准,规范资产的税务处理,合理选择税率,适当取消或削减所得税减免项目。
进一步完善个人所得税,建立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税制,拓宽税基,降低税率,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建立规范严密的个人收入监控体系,完善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制度。
开题报告/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3.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建立适应国际经济运行规则的税收政策机制,增强税收政策对国际经济的适应性。
调整税收优惠政策思路,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对现行税收优惠政策的调整可从三个方面展开:—是对国别和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的调整;二是对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的调整;三是对产业性税收优惠政策的调整。
开题报告/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面对经济全球化,笔者认为税制改革应该把握两个原则:一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统一。
当前税收调控面临的约束与政策选择_1
当前税收调控面临的约束与政策选择自市场化改革以来,生活中每出现一次非常现象,我国都强调并实施了宏观调控。
应当说,市场化程度越高,宏观调控就越强调经济调控和经济调控中的间接调控,即采用市场化的调控方式。
但事实上,我国自1998年起开始的以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为主的宏观调控主要为直接调控,而2004年3、4月份开始为防止经济过热而进行的宏观调控主要是“管住土地、管住信贷”的行政调控。
这表明,我国宏观调控并未按市场化要求以经济的间接调控为主。
究其原因,就税收而言,其宏观调控作用的发挥仍面临以下主要约束或障碍。
1.市场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
其基本表现:一是非。
国有经济迅速,占国有经济的比重不断上升,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二是国有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大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了企业制度,大部分国有小型企业实行了改制;三是价格改革取得决定性胜利,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形成规模并日臻完善;四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计划、财政和等方面的体制改革已取得重大突破,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初步建立。
因此,我国商务部发布的《2003年市场经济发展报告》认为,2001年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程度已达到69%,说明经过这些年的改革,我国已成为一个市场经济国家。
但这一数字也告诉我们,我国市场化程度仍然不高。
而且,许多事实也证明,我国政府干预仍然过强。
而税收作为政府的间接调控手段,需要借助市场力量才能运行。
其基本原因在于,宏观调控生效隐含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为便于任何宏观调控措施的实施都能够迅速、准确地通过政策中介传递到基本的经济单元,使其能根据自身利益作出选择,以间接地实现预定的宏观调控目标,经济市场化程度就必须很高。
但从现实经济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的行为都还不尽合理,还没有成为规范的市场经济主体。
其具体体现是,从企业的经济行为来看,无论是公有产权还是私有产权,都还存在着产权不清晰或不甚清晰的,也没有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起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生产经营行为短期化、产品缺乏竞争力、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益不高等现象十分突出。
论当前我国税收征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论当前我国税收征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第一篇:论当前我国税收征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论当前我国税收征收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在财税教材中经常看到这样一句话:人活在这个世上,有两件事是不可避免的,即死亡和税收。
税收不仅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资金来源。
没有税收,就没有国家的正常运转,也就没有那么多的公共服务可供我们使用,我们的生活也将不再方便,可见税收对我们而言是如此的重要。
然而从税收诞生之日起,税收流失现象就没有消停过。
这一方面是由于税收本身的特征决定的:税收自身所具有的强制性及无偿性等特点决定了税收是公民收入分配部分的无偿占有,税收会减少纳税人的所得收入,从而降低纳税人的生活福利水平,这一点对于低收入人群影响尤为显著。
另外一方面,税收是对国家所提供服务的资金保证,当国家所提供的服务令纳税人不满意时,纳税人就会通过各种手段停止对税款的支付,即产生偷逃税行为。
有一组数据可以说明当前税收流失的严重程度:2006年我国税收流失总额的500亿元。
这只是显性的税收流失部分,隐性的包含地下经济在内的部分还没有计算,如果总额相加,那会是更加巨大的数据。
由此可见,税收流失的问题日益严重,已经到了必须整治及改善的关键时候。
虽然我国一直以来也在注重强调税收征管,成绩也是突出的,但有些问题依然存在,解决税收流失问题迫在眉睫,且任重道远。
一、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税收征管与稽查中存在的问题(一)税收征管与稽查力度不够,存在重复稽查现象,税收成本较高在一定条件下,税务部门的稽查概率是影响纳税人偷逃税的重要因素。
税务部门的稽查概率越高,纳税人基于所偷税款被检查发现所付出代价的考量往往不敢轻易做出逃税的决策。
而税务部门的稽查概率低,纳税人就容易在税务机关的眼皮底下进行偷逃税活动,以获取自身效益。
(二)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偷逃税行为的处罚偏轻,处罚率较低,利率不够合理严厉的处罚会使偷逃税者付出昂贵的心理成本、社会成本与心理成本,从而使其对偷逃税活动望而却步。
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力度
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力度税收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支柱,也是实现公共利益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现实中,税收征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推进税收工作,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力度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分析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加强税收征管的重要性非常明确。
税收征管力度的加强可以有效提高税收征收率,避免资源浪费,保障税收公平合理的实现。
一方面,通过完善税收政策和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税收征管机制,可以有效打击税收违法行为和逃避行为,确保纳税人按规定缴纳税款。
另一方面,有效的税收征管还可以减少行政成本,提高税务机关的行政效率,为纳税人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因此,加强税收征管不仅有利于国家财政建设,也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其次,需要加强税收征管的现状也值得关注。
目前,一些地方对税收征管的重视程度不够,征管力度不够强化,导致一些纳税人存在逃税现象。
此外,税收征管中的信息共享和协同机制仍然不够完善,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互通和协作不够。
这些问题都给税收征管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因此,需要加大对税收征管工作的整体规划和统筹,加强各级税务机关之间的合作与配合,形成合力,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税收征管体系。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一些有效的对策。
首先,应加强对税收征管工作的宣传和培训,提高税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增加他们对税收征管工作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应加强税收征管的信息化建设,建立一个统一的税务信息数据库,实现不同部门数据的互通共享,提高数据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还可以加强对税收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大对逃税行为的查处力度,提高逃税成本,增加违法者的风险感知。
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力度还需要注重法治建设。
加强税收征管需要依法行政,建立健全的法律框架和法规制度,明确税收征管的权责和纳税人的权益。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税收政策的研究和制定,使税收政策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税收征管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建立一套客观、公正和有效的评估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2024年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问题研究》范文
《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个人所得税是国家税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征收管理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和税收公平原则的实现。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个人所得税的税收征管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本文旨在通过对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问题的深入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促进税收征管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二、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现状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税收征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税源分散,征收难度大;二是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不强,偷税、漏税现象严重;三是税收征管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不高;四是税收法律法规不完善,执法力度不够。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效率和公平性。
三、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问题的原因分析(一)税制设计不够科学税制设计是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基石。
然而,我国现行税制在税率结构、税级设计等方面存在不合理之处,导致税收负担不均,容易引发纳税人逃避税收的行为。
(二)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薄弱受传统观念影响,部分纳税人认为纳税是负担,缺乏依法纳税的自觉性。
同时,社会缺乏对纳税人权利和义务的宣传教育,导致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薄弱。
(三)征管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不高当前,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仍然依赖传统手段,信息化程度不高。
这导致税收征管效率低下,难以实现精准征收。
同时,信息化程度的不足也使得税收征管难以应对复杂的税收环境。
四、解决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问题的对策(一)完善税制设计优化税率结构和税级设计,使税制更加科学合理。
同时,加强税收优惠政策的设计,鼓励纳税人积极履行纳税义务。
(二)加强纳税人教育,提高依法纳税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普及税法知识等方式,提高纳税人的依法纳税意识。
同时,加强社会监督,对偷税、漏税行为进行曝光和惩处。
(三)推进信息化征管,提高征管效率加强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实现税收征管的信息化、智能化。
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和准确性。
《2024年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问题研究》范文
《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个人所得税是国家税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施与监管直接影响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和社会公平。
在当前社会发展环境下,对个人所得税的税收征管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理论、实际两方面探讨个人所得税的税收征管问题,并分析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可能的解决策略。
二、个人所得税征管理论概述个人所得税的征管主要依据的是税法规定和税收征管法。
其基本原则包括公平、公正、效率等,旨在通过合理的税收制度,调节社会财富分配,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在税收征管过程中,应遵循的流程包括纳税申报、税务审核、税款征收等环节。
三、当前个人所得税征管存在的问题(一)纳税申报制度不完善当前,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申报制度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方面,部分纳税人由于对税法理解不深,无法准确申报自己的应税所得;另一方面,部分纳税人存在逃避纳税的行为,导致税款流失。
此外,税务部门对纳税人的申报信息审核不严,也使得一些不合规的申报得以通过。
(二)税务信息化建设滞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税务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税收征管效率至关重要。
然而,当前税务信息化建设仍存在滞后现象。
税务系统软件更新不及时,数据处理能力有限,导致税务部门无法及时、准确地处理大量税收数据。
此外,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无法有效共享,也影响了税收征管的效率。
(三)税收监管力度不足在税收征管过程中,监管力度不足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一方面,税务部门的监管手段有限,无法有效发现和打击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另一方面,税务部门的人力资源有限,难以对所有纳税人进行全面、细致的监管。
此外,对税收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也使得一些纳税人存在侥幸心理,继续逃避纳税。
四、解决个人所得税征管问题的策略(一)完善纳税申报制度首先,应加强税法宣传和普及,提高纳税人对税法的理解和认知。
其次,应优化纳税申报流程,降低申报难度,使纳税人能够准确、方便地完成申报。
2024年我国地方税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4年我国地方税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地方税制结构问题我国地方税制结构长期以来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
主要问题在于税收种类单一,过度依赖增值税和营业税等少数税种,这使得地方税收收入缺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同时,地方税制结构中的间接税比例过高,直接税比例过低,这不仅加重了企业的税收负担,也限制了地方财政的调节能力。
此外,地方税源分布不均,一些贫困地区税收收入有限,而一些发达地区的税收收入则相对较高,这进一步加剧了地区间财政的不平衡。
二、税收征管效率问题税收征管效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税收体系是否健全的重要标准。
然而,在我国地方税制中,税收征管效率普遍不高。
一方面,税务部门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手段有限,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税收征管工作;另一方面,税收征管过程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偷逃税等问题,这导致了税收流失和税收征管成本的增加。
此外,税务部门与其他政府部门的协作不够紧密,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也影响了税收征管效率的提升。
三、税收优惠政策问题税收优惠政策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但在我国地方税制中,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税收优惠政策的种类繁多,但缺乏统一性和透明度,企业和个人难以了解和掌握;其次,税收优惠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足,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经济效果;最后,税收优惠政策的监管不够严格,容易出现滥用和违规现象。
四、税收法律体系问题税收法律体系是保障税收制度有效运行的基础。
然而,在我国地方税制中,税收法律体系尚不完善。
一方面,地方税收法律法规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待提高,一些重要的税收法律制度尚未建立;另一方面,税收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不够,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
这不仅损害了税法的权威性,也影响了税收制度的公平性和效率性。
五、税收与经济发展协调性问题税收与经济发展之间应该保持密切的协调关系,但在我国地方税制中,这种协调性并不理想。
一方面,地方税制的设计和实施往往忽视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导致税收负担过重或过轻,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地方税制缺乏灵活性和前瞻性,难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快速变化。
税收征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精选五篇]
税收征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精选五篇]第一篇:税收征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税收征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内容摘要:新税制施行后,各地税务机关从自身税收征管实际出发,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税制的有效运行,巩固税收征管改革的成果,堵塞征管漏洞,本文提出了一些粗浅的建议。
关键词:税收征管;纳税申报;稽查制度1994年税制改革后,国家税务总局适时提出了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建立“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新的税收征管模式的要求。
经过几年的运行,新的征管模式的作用和成效已初步显现,税收环境得到了初步改善,偷逃骗税得到了一定遏制,税收收入连年超额完成,强化征管的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但在征管模式转换中也暴露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一)《税收征管法》本身存在的问题《税收征管法》实行以来,在加强税收征管,打击偷、逃、抗、骗税行为,保障国家财政收入,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根据《税收征管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税收保全措施只用于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
对非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或对扣缴义务人和纳税担保人不能适用该措施。
根据第二十七条规定强制执行措施只适用于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纳税担保人,其他纳税人则不适用。
可见税收保全、强制执行措施的客体过窄,只适应于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对发生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的行政单位、非盈利性质的事业单位、税务机关就不能采取税收保全、强制执行措施。
这种规定影响了税法的刚性和税收的效率,致使税务机关对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偷、欠的个人所得税款无能为力。
(二)税收征管模式存在的问题1994年国、地税两套税务机构分设后,全国税务系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突破旧框框大胆进行征管改革。
深圳市地方税务局率先在全国实行征管查三线分离、取消专管员管户的“保姆式”征管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4年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问题研究》范文
《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个人所得税作为国家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调节社会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税收征管环境的复杂化,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问题逐渐凸显。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体系提供参考。
二、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现状及问题(一)征管制度不完善当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制度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
一方面,税法体系不够完善,税收优惠政策过多,导致税收征管难度加大。
另一方面,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流程繁琐,纳税人的申报、缴税、退税等环节存在诸多不便。
此外,税务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滞后,导致税收征管效率低下。
(二)纳税人遵从度不高由于个人所得税涉及面广、纳税人众多,部分纳税人存在逃税、避税等现象。
一方面,部分高收入群体利用税收政策漏洞,通过转移收入、隐匿收入等方式逃避纳税。
另一方面,一些中小企业的财务制度不健全,导致个人所得税的申报和缴纳存在不规范现象。
此外,部分纳税人缺乏纳税意识,对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持消极态度。
(三)部门协作机制不健全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涉及税务、财政、公安、银行等多个部门。
然而,目前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尚不完善,信息共享不够充分。
这导致税务部门在征收管理过程中难以全面掌握纳税人的真实情况,从而影响税收征管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问题成因分析(一)制度层面原因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问题的产生与制度层面的原因密切相关。
一方面,税法体系不够完善,导致税收优惠政策过多、税制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另一方面,税务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滞后,无法满足日益复杂的税收征管需求。
此外,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不健全,导致信息共享不畅、执法不力等问题。
(二)社会环境原因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一方面,部分纳税人缺乏纳税意识,对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持消极态度。
财政税收管理问题及应对措施论文【精编版】
财政税收管理问题及应对措施论文摘要:财政税收管理直接关乎国家发展,关乎民生大计。
财政与税收对国民经济发展、企业经济活动、政府决策行为、社会资源配置、人民切身利益等影响巨大。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地位愈加重要,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由于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系还不完善,在实际管理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
在全面掌握财政和税收概念及作用的基础上,针对财政税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财政税收管理;问题;应对措施1财政和税收的概念及作用财政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伴随国家而生,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经济现象。
于一个国家而言,财政是政府的理财之政。
一般可从2方面来理解“财政”的含义。
其一,实际意义方面,财政是国家的一个财政部门,通过财政收支活动的筹集、供给经费与资金保障政府职能得以实现。
其二,经济学意义方面,可以将财政看做是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主体为国家的经济行为。
政府通过财政收支,可以满足公共需要,从而实现资源配置优化、资源分配公平、稳定经济的作用。
通过财政活动,可以协调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从而推动经济稳定发展。
税收作为一种十分关键的政策工具,税收是国家公共财政的主要收入形式和来源,是指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按照法律规定,凭借公共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强制取得财政收入所形成的一种特殊分配关系。
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税收可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无论是财政还是税收均发挥着重大作用,具体如表1所示。
2财政税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2.1财税体制改革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在财政税收管理当中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但整体来讲,财政体制仍存有缺陷,有待完善。
本文从以下2点进行分析说明。
1)税收体制不健全。
在税收体系内还有部分可以促进技术创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及收入分配调节的税种并未真正纳入到体制内,这种缺陷的存在,很容易影响财政收入,甚至会直接影响到财政预算和财政支出。
财政税收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财政税收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探究财政税收管理是国家财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财政收支平衡、保障国家经济稳定发展、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具有重要意义。
在税收管理工作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税收的征收和管理效率,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并采取对策加以解决。
一、税收逃避和税收征管能力不足1.问题:税收逃避是税收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问题,造成国家税收损失,严重影响税收征收效率和公平性。
税收管理部门的征管能力和水平不足,也制约了税收的有效征收。
2.对策:加强税收管理部门的执法力度和技术手段,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于税收逃避的处罚力度,增强纳税人的纳税意识,促进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
二、税法规则复杂和税收政策不稳定1.问题:当前税收法规繁杂复杂,不同的税种规则多样,使得纳税人难以理解和遵守。
税收政策不稳定也给税收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
2.对策:简化税法规则,优化税收法规内容和结构,提高纳税人的依从意愿。
加强对于税收政策的宣传和解释工作,明确政策方向和稳定性,增强纳税人的信心。
三、税务人员素质和执法水平不高1.问题:税收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素质和执法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地方税务部门存在不作为、慢作为现象,影响了税收管理工作的执行效果。
2.对策:加强税收管理部门的人员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和服务意识。
建立绩效考核机制,激励和激励税务人员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税收透明度不足和征管信息化水平低1.问题:税收征管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和透明度不足的问题,给税收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隐患。
税收征管信息化水平不高,影响税收管理效率。
2.对策:加强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和准确性。
完善征管信息公开制度,提高税收征管的透明度,增强纳税人对税收管理工作的信任。
五、营商环境和税收体制改革1.问题:当前我国的税收体制相对较为复杂,给企业和纳税人带来了一定的负担。
税收政策与营商环境的矛盾也存在一定问题。
《2024年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问题研究》范文
《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个人所得税是国家税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施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然而,当前个人所得税的税收征管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税收征管效率低下、税源监控不力、纳税服务不足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个人所得税的征管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深入探讨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问题,并就其解决对策展开分析。
二、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现状及问题分析(一)现状分析1. 税收征管体制逐步完善。
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管体制在不断改革和完善,包括税收政策的调整、征管手段的更新等。
2. 纳税人的纳税意识逐渐提高。
随着税收政策的普及和宣传,纳税人的纳税意识有所提高,但仍有待加强。
(二)问题剖析1. 税收征管效率低下。
由于税收征管体制不完善、信息化程度不足等原因,导致税收征管效率低下。
2. 税源监控不力。
部分纳税人存在偷税、漏税现象,税源监控难度大,导致税款流失。
3. 纳税服务不足。
税务部门在为纳税人提供服务方面存在不足,如办税流程繁琐、服务态度不佳等。
三、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法律法规不完善。
个人所得税法律法规存在漏洞和不足,导致部分纳税人有机可乘。
(二)信息化程度不足。
税务部门的信息化程度不足,无法实现税收征管的信息化、智能化。
(三)税务部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税务部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人员业务能力不足,无法满足税收征管的需求。
四、解决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问题的对策建议(一)完善法律法规1. 完善个人所得税法律法规,填补漏洞和不足,提高法律的威慑力。
2. 加强税收政策的宣传和普及,提高纳税人的法律意识和纳税意识。
(二)提高税收征管效率1. 加强税务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实现税收征管的信息化、智能化。
2. 优化办税流程,简化办税环节,提高办税效率。
3. 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共同推进税收征管工作。
(三)加强税源监控1. 建立完善的税源监控体系,对纳税人的纳税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汇报材料加强税收征管工作的政策调整与措施
汇报材料加强税收征管工作的政策调整与措施汇报材料:加强税收征管工作的政策调整与措施尊敬的领导:我在此向您汇报我部门近期加强税收征管工作的政策调整与措施。
为了提高税收征管效率,确保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我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一、政策调整1. 税收政策的优化调整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我部门对税收政策进行了优化调整。
首先,我们对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梳理和精简,取消了一些不必要的优惠政策,减少了企业的税收负担。
其次,我们加大了对高收入群体的税收调节力度,提高了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增加了税收收入。
此外,我们还加大了对跨境电商等新兴行业的税收监管力度,确保其纳税行为的合规性。
2. 税收征管的信息化建设为了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和准确性,我部门加大了对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我们建立了全国统一的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实现了税务数据的共享和交互,提高了税收征管的精确度和时效性。
同时,我们还推行了电子发票制度,实现了发票的电子化管理,减少了发票的造假和丢失,提高了税收征管的效率。
二、工作措施1. 加强税收征管人员的培训和队伍建设为了提高税收征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我部门加强了对税收征管人员的培训和队伍建设。
我们组织了各类培训班和研讨会,提升税收征管人员的税法知识和业务水平。
同时,我们还加大了对税收征管人员的激励政策,提高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2. 强化税收征管的监督和执法力度为了确保税收征管工作的公正和规范,我部门加强了对税收征管的监督和执法力度。
我们建立了严格的内部监督机制,加强了对税收征管人员的监督和考核。
同时,我们还加大了对税收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查处各类偷税漏税行为,维护了税收征管的公平性和权威性。
三、工作成效通过以上的政策调整和工作措施,我部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税收征管的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纳税人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也得到了提升。
其次,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得到了保障,为国家财政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财政税收中存在的问题与措施
财政税收中存在的问题与措施财政税收与我国民生具有重要的关系,会影响国民的生活。
因此,在财政管理过程中,需要对财政税收问题多加的关注。
目前,由于一些外在条件限制,我国在财政税收方面遇到了许多问题,比如纳税手续缺乏、偷税漏税问题严重等。
这些问题存在给我国财政税收收入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方面问题,相关税收部门需要提高自身在这方面的重视程度,根据具体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此来保证我国财政税收工作的健康、稳定进行。
一、财政税收的重要性做好财政税收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具体的表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首先,财政税收可以调节经济运行。
财政税收在我国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我国经济发展也非常密切,因此财政税收工作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在实际中,我国可以通过财政税收来调节我国社会成员的经济效益,并对此给出科学的指导,以此来保证我国社会经济良好发展。
[1]其次,财政税收可以调节居民的收入。
财政税收是我国调节居民收入与分配的重要性。
我国有很多税种,在居民收入与分配方面起着多元化作用。
比如个人所得税中超额累进税率,这个能够平衡居民的经济收入,因为其具有分层性,适用于高收入人群,而对于一些低收入人群,则有低个人所得税率进行调节。
最后,财政税收具有监督经济活动的作用。
财政税收涵盖了社会各个领域,包括了社会生产、分配等方面。
财政税收作为其中一种特殊的经济活动,能够对其中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确保经营活动正常行为,避免一些偷税漏税等问题出现。
二、财政税收中存在的问题在财政税收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法律机制等方面外在原因,财政税收工作开展中遇到了一定的阻碍,比如在财政税收程序方面过于复杂。
部分企业存在偷税、漏税等问题。
这些问题存在给实际财政税收管理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政府相关部门需要根据当下我国财政税收的实际情况,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目前,我国财政税收在管理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五个方面。
[2](一)缺乏简便的纳税手续税收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对于财政税收是非常重视的。
推进我国新一轮税制改革的约束条件与策略选择
推进我国新一轮税制改革的约束条件与策略选择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摘要:在1994年税制改革基础上形成的现行税制,有效地保障了财政收入的实现,强化了税收的宏观调控功能和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现行税制同市场经济发展的不适应性逐步凸现出来,加快新一轮税制改革势在必行。
由于我国现行税制改革中存在着制约因素,影响着新一轮税制改革的效果。
因此,如何消除制约因素,成为加快我国新一轮税制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税制改革制约因素财政体制税制改革不仅仅是对现行税制不断变革、不断完善的过程,更是通过税制设计和税制结构的边际改变来增进福利的过程[1]。
然而,税制改革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面临同现实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应问题,也关系到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问题,更是涉及到改革的持续性问题,因此,税制改革尤其是成功的税制改革,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可能会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伯德和奥尔德曼[2]就曾经说过:“改革税制的最好方法是……是这样一种方法,即考虑到课税理论、经验证据、政治和管理上的可行性,并且结合本地情况,合理评价当前的宏观经济和国际状况,产生一组可行的且足以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建议。
”显而易见,由于税制改革所依赖的诸多因素或条件严格制约着税制改革的效果,导致了税制改革极具复杂性。
目前,我国新一轮税制改革虽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正是由于一些约束条件的存在,影响着新一轮税制改革的效果。
因此,如何消除这些约束条件,保证新一轮税制改革的稳步推进和成功实施,就成为我们亟待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一、推进新一轮税制改革的必要性与新一轮税制改革的进展问题推进新一轮税制改革的必要性我国1994年的税制改革,按照“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合理分权”的指导思想,建立了以增值税为核心的流转税制,统一并规范了各类所得税,初步建立了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税制框架。
个人税务工作总结:税收政策的调整与应对
个人税务工作总结:税收政策的调整与应对税收政策的调整与应对2023年,作为税务工作人员,我深感税收政策的不断调整对个人税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2023年涉及个人税务工作的税收政策调整,并分享我在应对这些调整过程中的经验和思考。
一、税收政策调整的背景与目标2023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为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提高财政收入,税收政策不断调整与优化已成为必然选择。
主要调整的目标包括:促进税收公平、推动经济结构转型、支持创新创业等。
二、个人所得税政策调整在2023年,个人所得税政策经历了一系列的调整,涉及税率、起征点、优惠政策等方面。
针对高薪阶层,税率有所提高。
为了减轻中低收入人群的税务负担,起征点适度提高。
此外,在个人所得税优惠方面,对于科研人员、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等特定群体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
针对个人所得税政策调整,我意识到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要及时了解新政策,掌握新税收政策调整的内容和实施细则,确保正确理解和正确执行。
要加强与纳税人的沟通和教育,做好个人所得税申报的辅导和解答。
要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学习和积累个人所得税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三、房地产税相关政策调整2023年,我国的房地产税政策也经历了重要调整。
政策调整的目标在于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防止房地产市场泡沫的形成。
根据新政,房地产税将更加综合且征税对象更加明确,税率将更加合理。
对于个人税务工作而言,房地产税的调整对我们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新的房地产税政策,并与相关部门保持紧密的沟通,及时掌握新政策的实施细则和操作规范。
此外,也需要密切关注房地产税的纳税主体,加强对购房人和房产所有者的教育和指导,提高他们的纳税意识和合规意识。
四、数字经济税收政策调整随着数字经济的迅速发展,税收政策也需要与时俱进,以适应新经济形态。
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税收政策调整主要集中在电商平台、在线支付、P2P借贷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税收调控面临的约束与政策选择8200字自市场化改革以来,经济生活中每出现一次非常现象,我国都强调并实施了宏观调控。
应当说,市场化程度越高,宏观调控就越强调经济调控和经济调控中的间接调控,即采用市场化的调控方式。
但事实上,我国自1998年起开始的以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为主的宏观调控主要为直接调控,而2021年3、4月份开始为防止经济过热而进行的宏观调控主要是“管住土地、管住信贷”的行政调控。
这表明,我国宏观调控并未按市场化要求以经济的间接调控为主。
究其原因,就税收而言,其宏观调控作用的发挥仍面临以下主要约束或障碍。
1.市场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
其基本表现:一是非。
国有经济迅速发展,占国有经济的比重不断上升,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二是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大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大部分国有小型企业实行了改制;三是价格改革取得决定性胜利,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形成规模并日臻完善;四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计划、财政和金融等方面的体制改革已取得重大突破,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初步建立。
因此,我国商务部发布的《2021年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认为,2021年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程度已达到69%,说明经过这些年的改革,我国已成为一个市场经济国家。
但这一数字也告诉我们,我国市场化程度仍然不高。
而且,许多事实也证明,我国政府干预仍然过强。
而税收作为政府的间接调控手段,需要借助市场力量才能运行。
其基本原因在于,宏观调控生效隐含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为便于任何宏观调控措施的实施都能够迅速、准确地通过政策中介传递到基本的经济单元,使其能根据自身利益作出选择,以间接地实现预定的宏观调控目标,经济市场化程度就必须很高。
但从现实经济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的行为都还不尽合理,还没有成为规范的市场经济主体。
其具体体现是,从企业的经济行为来看,无论是公有产权还是私有产权,都还存在着产权不清晰或不甚清晰的问题,也没有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起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生产经营行为短期化、产品缺乏竞争力、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益不高等现象十分突出。
就个人经济行为而言,作为劳动力,尚难以按市场经济原则公平自由流动;作为消费者,尚未完全以货币所有者身份进入市场;作为投资者,尚不具备独立的资格自由从事多种生产经营活动。
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我国宏观调控措施的生效。
可见,我国宏观调控面临的还是不成熟的市场经济,我国市场化程度尚待提高。
2.税收尚未在实质上占居财政收入的主导地位。
自1984年、1994年两次大的工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税收较之前30余年以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涉及到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整个国民收入分配由“先扣后分”转为“先分后扣”的方式的同时,整个财政收入相应地由税利并存,以利为主转变为以税为主,且税收成为政府最重要、最基本的收入来源。
但事实上,这种状况更多地体现为政府预算内收入的情形。
在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实施创收制度以来,总的来讲,我国收入分配呈现出多样化与复杂化的特征,这使得我国的国民收入与gdp的分配情况基本上是不清楚的。
尽管这些年我国整顿、取消了一批对企业的不合理收费,但费大于税的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扭转,1990年代末甚至有学者依据许多个案资料,估计我国的政府收入实际上是税收、预算外收入、税外收费收入三分天下的格局。
如果上述判断能够成立,那么,我国税收收入在整个政府收入中的基础地位远未确立的命题就是成立的。
换言之,由于我国列入政府预算的税收收入或财政收入只是政府收入的一部分,或者说,除规范的政府收入外,还有其他支撑政府支出的资金来源,相应地,对于企业来说,税收也只是企业负担“政府公共支出”的一个部分。
利用税收政策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必须具备的一个基本前提是:政府与纳税人的关系基本上是一种税收关系。
这是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支出的范围主要限于为社会提供难以按市场原则提供的公共商品,而税收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基本的和惟一的公共收入形式。
只有将政府与企业的分配关系真正确立为税收的征纳关系,使税收收入真正成为政府的基本收入分配形式,使纳税成为企业最基本的支出,从而真正确立税收在政府收入体系中的主体地位,税收对经济活动的诱导作用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3.基础环节的缺乏,使得税收宏观调控的传导机制不顺畅。
税收调控具有自己的特定范围和作用机理,因此,在我国实施税收宏观调控过程中,因基础环节的缺失,或与其他调控手段的木配套,也会使得税收宏观调控的传导机制受阻。
就消费而言,一般认为,税收对低收入者的消费影响较大,而对高收入者的消费影响较小;对需求弹性小的商品征税影响较小,而对需求弹性大的商品征税影响较大。
显然,上述作用机理仅仅适合于消费者购买商品时的作用,如果消费者不消费,则税收作用将无从发挥。
而我国目前因三个原因正抑制着消费。
一是社会保障不到位。
在中国实行市场化改革后,个人收入分配逐渐按要素的量与质进行,而这种分配必然加大收入差距,而且,由于我国市场化改革时间尚短,收入分配尚不规范,权力介入分配的情况仍比较普遍,由此进一步加大了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也必然会抑制消费,因而特别需要强化社会保障。
但由于我国‘社会保障水平低,因而人们往往不敢消费。
二是义务教育不到位。
据测算,中,下降的主要是非国有性质的投资。
而民间资本退出的必然结果是,为外资及国有企业腾出了更从容不迫的利润空间。
目前,宝钢、马钢等几乎所有知名的钢铁企业集团的产能扩张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而外资进入钢铁行业的热情也在不断高涨。
4.政府职能至今未发生根本转变,税收政策的确立主要考虑的是财政收入的取得。
税收是政府履行其职能的财力保障。
因此,政府职能如何定位从根本上直接决定着税收政策的确立。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政府职责的确立实际上奉行的是“无限政府”的政治哲学,而市场化改革后,政府应为“有限政府”和“有效政府”。
但问题是,时至今日,我国政府仍热衷于上项目,且当前财税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事权向下放,财权向上收,从而也对地方政府热衷上项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事实上,市场化改革后,尤其是中国“人世”后,不管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从政府作为市场的主体转变为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的问题。
因为在现有的体制下,整个市场经济的主体其实不是企业,而是各级政府,其效应:一是有助于地区封锁和地区之间的竞争;二是导致粗放经营。
因为政府要讲政绩,而政绩一般与很多项目挂钩,且政府的政绩又是短期行为,因而必然导致粗放型经济发生。
而按照经济学的理论,无论一个政府有多么复杂深远的存在理由,它作为一个公共机构最基本的功能都是简单清晰的,即组织和执行公共商品的供给。
这些公共商品包括:产权保护、经济环境与秩序、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国家安全等。
但在政府职能未发生根本变化的情况下,我国税收政策考虑的主要问题其实就是为国家获得足够多的财政收入。
其突出表现是,我国回避税收负担问题的研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主要采用大一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税收负担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财税问题自始至终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与研究。
1984年进行的第二步“利改税”与工商税制全面改革,简单地按一个缺乏足够理论依据的“国家得大头、企业得中头、职工得小头”的原则确定税负水平,并试图从以往的完全“以利代税”过渡到完全的“以税代利”,因此,这一时期,我国财税工作的重心是财政收入形式的选择及增收的可能性的发现。
相应地,此时期财税工作内容主要是不断地调整国营企业纯收入分配的形式,寻求完全的“以税代利”,以及不断地增设新税种,寻求增收途径。
在政府职责不变,财政支出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1994年的税制改革要求在既不减少税收收收入,又不增加企业负担的夹缝中进行,同样以“基本保持原税负不变”为基本原则,因而严重制约了税收宏观调控作用的发挥。
5.税收调控具有本身的时滞与内在局限性。
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调控工具,对于实现国家宏观调控关于总量平衡与结构优化的目标都有一定的作用。
但税收不论在调节总量还是在调节结构上都存在一定的时滞,包括认识时滞、执行时滞与反应时滞。
而且,税收调控作为宏观调控手段也具有自身内在的局限性。
税收内在局限性来自税收作用在效果上的有限性和时间上的滞后性,它是由税收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
一是就税收调控总量而言,其作用机制分为“内在稳定器”和“相机抉择”机制两种。
前者主要借助于累进所得税来实现,且主要借助于个人所得税实现,因此,在商品劳务税比重较大而所得税比重偏小的情况下,其调节作用自然存在局限性;而后者要求及时、准确地认识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并及时实施有效的税收政策调整措施,但由于时滞的影响,往往将导致税收调控总量在效果上的有限性。
二是从调控产业结构看,由于税收调控产业结构主要限于增量调控......而在增量有限的情况下,调控力度必然受阻。
具体来说,为避免税收对市场机制可能产生的扭曲,一般不宜借助商品劳务税优惠来达到调控产业结构的目的,但在所得税比重不大的情况下,所得税优惠在调控产业结构方面难免存在力度上的局限性。
三是从调节地区结构看,为促进落后地区加快其发展步伐,在税收方面主要实行以所得税优惠为主的税收待遇,但由于落后地区大多处于财政紧张的状况,要提供税收优惠,首先将因财力上的限制而存在局限性。
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是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等,只有在交通、基础设施等生产的外部条件先行发展的前提下,税收优惠才能在促进落后地区发展中发挥较大的作用。
四是对于收入分配的调控效果而言,由于税收主要是国民收入再分配,即税收调控收入分配主要是事后调控,它只能在某种程度上缩小社会成员间贫富差距,不能完全消除不合理的差距。
而且,收入分配差距的形成既与国民收入再分配有关,也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有关,这也就决定了税收调控收入分配存在的内在局限性。
从我国目前税收调控收入分配的税种来看,主要是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社会保障税,但在我国个人所得税比重较小,财产税调控范围有限,且尚未设立社会保障税的情况下,税收调控收入分配的作用同样是有限的。
6.依法治国、依法治税的氛围尚未真正形成,行政权力仍然过大。
依法治国与依法治税,是我国政府致力实现的治国方略与治税方略,二者关系极为密切。
概括地说,依法治国是依法治税的前提,依法治税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作为我国理论界倡导多年的治税方略,依法治税就是要把整个税收工作纳入法治轨道。
其基本要求是做到依法缴纳税款;依法维护纳税人权益;依法解决税收纠纷;依法完成税收任务。
然而,依法治税问题既不属于纯粹的税收问题,也不属于纯粹的法律问题,而是一个涉及诸多领域的综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