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第12课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2历史第4单元第12课公开课课件—《从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共41张PPT)

人教版必修2历史第4单元第12课公开课课件—《从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共41张PPT)

人民公社体制 平均分配 没有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高度集
平均 没有
改革管理 和分配制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
农村
城市
1978年 安徽、四川
1984年 国有企业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撤掉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 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 业生产基本上变成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万紫千红总是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表


年均9%


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表
(2)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人民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
学以致用
• 现在房地产行业过热,投资房产获利较多。 涉足房地产业,期中也不乏出现了官商勾结, 时一些不合格房产、三无房产也涌入市场。屯 助长了房价。
D.获得了一切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
A.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B.吸引外资
材料题
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所有制结构图(改编自国家统 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
(3)变化: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比重明显下 体及其他经济占有较大比重。
转变方向: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以公有制经济 种所有制经济转变。
今年是我国推行改革开放40周年 展示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发展成就
准备制作大型纪录片《经济体制改 为三部分:
第一节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十届三中全会的召

说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
历 凡是197毛7年主2月席7的日,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

《人民日报》首次在
全凡国是公”党开和提国出“家两的个工作重心仍是:阶级斗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件 第四单元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件 第四单元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历史 ·必修2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物资匮
乏,关系民生的日用品供需矛盾突 出,国家在 1953 年 10 月出台了统购统 销政策,从此,中国老百姓的生活进 入了“票证时代”。在那个物资严重
短缺的年代里,吃、穿、用都需要凭
票证定量供应,各类票证五花八门, 粮票、肉票、布票、油票、煤票、烟 票、棉花票……
成才之路 ·历史
人教版 ·必修2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历史 ·必修2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历史 ·必修2第四单元Biblioteka 第十二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第四单元
经济建设为中心。 (3)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________
第四单元 第十二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历史 ·必修2
4.意义
(1)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改革开放 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 (2)成为实行__________ 点。 规律总结: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第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历史 ·必修2
1
情 景 导 入
2
目 标 导 航
5
随 堂 练 习
3
自 主 预 习
6
高 考 演 练
4
课 堂 探 究
7
课后强化作业
第四单元
第十二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历史 ·必修2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公开课教学课件共33张PPT[可修改版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公开课教学课件共33张PPT[可修改版ppt

一、希望 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国民经济处于停滞状态,人民生活没有改善; 通过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实现了思想大解放。
2、内容:
重新确立…
思想路线
转折一:“左” 倾
抛弃…… 作出…… 确定……
政治路线
— 转— 折实二:事阶求级是斗 争——经济建
经济路线 设、改革开放
3、意义:
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改革开放和中国
结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建国后,50年代中后期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对初期的经济 建设有一定的 积极作用
后来,弊端日益突出,对农 村、城市经济发展的阻碍越 来越大。
十一体制改革
90年代后
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纵深发展 经济体制
小试牛刀,一展身手 选择题
“大包干,大包干,直 来直去不拐弯,交够 国家的,留足集体的, 剩下都是自己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 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 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
变成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农业经济体制改革成果展示
❖ 意义: ❖ 1.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2.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四 单元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 市场经济公开课教学课件
共33张PPT
❖ 服饰的变化
❖ 饮食的变化
❖ 70年代民居
❖ 90年代民居
❖交通的变化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决策的 内容,认识其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 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 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人教版历史2必修第四单元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课件(共31张PPT)+视频(2份打

人教版历史2必修第四单元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课件(共31张PPT)+视频(2份打

3、意义 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重大大转转折折 ,成为实行改革开放
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问题探究1: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转折? 思想路线的转折:“左”倾 实事求是 工作中心的转折:阶级斗争 经济建设、改革开放 组织路线的转折: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
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二、 经济体制改革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风云变幻,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材料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农村推行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到企业进行租赁、承包、联合、兼并 以及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试点,常常遇到一些思想 障碍,甚至误认为寻找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搞私有化, 走资本主义道路。
——严立贤《中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过渡的历史过程》
【问题】根据材料分析计划经济体制在新中国历史 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问题探究2:为什么改革从农村开始?
材料一:1978年2月,陈云在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说: “我们不能到处紧张,要先把农民这一头安稳下来…… 摆稳这一头,就是摆稳了大多数,七亿多人口稳定了, 天下就大定了。” 材料二:1998年,江泽民在安徽农村考察时指出:“改 革从农村开始不是偶然的,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和当时农 村困境决定的……当时有二亿五千万人吃不饱肚子,吃 饭问题成为最紧迫的大问题,不改革已经没有出路了。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过去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失误在农村的危害 大于城市; 3、农村出现改革试验,出现改革势在必行的趋势。
【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国社会现象】
农村:
材料一: 当时农村实行的是人民公社体制,一切财 产上交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制度的确立,使 农民失去了支配自己财产、劳动和产品的权利乃至人 身自由。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生产资料由谁供应, 直到每月吃多少斤粮食,甚至可不可以进城访友,都 一概由政府说。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培优课件_3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培优课件_3

话题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预习检测:十一届三中全会
背景: 1、“实文质革:”结计束划后经,济在体两制年时阻间碍里了,国国民民经经济济仍的处发于展停。滞状态 2、;真实理质标:准问“题左的”讨倾论错,误冲破思了想“没两有个得凡到是”纠,正为。十一届三中
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内容:
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经济路线
在国内,改革遇到重重阻力。
姓“资”还是姓“社”?
1992年南方谈话,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 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 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提出
南方谈话(1992)
目标确立
十四大(1Leabharlann 92)制度的反思:不忘初心
市场经济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困扰? 物价、失业、贫富差距等等。
郎咸平:是否我们过去的改 革的指导思想有问题呢?
皇甫平:把改革出现的新问题、 新矛盾统统归罪于市场化改革 本身,动摇和否定改革,这显 然是片面的、错误的。
措施: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将改革进行到底
课堂小结
伟大的历史转折
有人说:“小岗一夜越过温饱线,20年不过富裕门”
“治穷”不致富的制度
反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 方向吗?
机械化
规模化
现代化农业特点
科学化
市场化
家庭分散经营,规模小,难以形成机械化规模化经济; 农民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低,农业技术进步慢; 商品化程度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片金黄,经计量,当 年粮食总产量66吨, 相当于全队1966年到 1970年5年粮食产量 的总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共13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共13张PPT)
材料2: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 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 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 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 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 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
过程: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措 施:管理体制:高度集中——自主经营
农村问题严重性:损失远大于城市,
过程:
经营方式: 集体生产—分户经营 分配方式: 平均主义—按劳分配 管理方式: 人民公社—乡、镇政府
生产大队—村民委员会
土地的所有权 依然属于集体
1978年-199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情况 示意图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1978年 1980年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1997年 1998年
完善理论 初步建立
3、巨大意义
推动了资源的合理流动和分配 宏观调控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市
场经济的平稳运行 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对于现代化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 12 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课标要求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 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 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 的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意义。
当时农村实行的是人民公社体制,一切 财产上交公社,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 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办食堂,吃饭 不要钱)。公社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 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 家具。这些实际上是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 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砍树伐木,造 成生产力极大的破坏。到1978年仍有2亿农民 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第二册精品课件: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全篇

人教版高中历史第二册精品课件: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全篇

的举措,理解其各自的意义。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 3.联系现实生活,体会改革与社会
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发展的关系。
伟大的历史转折
1.背景: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在两年时间里,国民经济处于停滞状态。 2.标志:1978年12月,中共__十__一__届__三__中__全__会__在北京召开。 3.内容
二、本课测评(教材P57)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主要从哪些方面展开?主要内容是什么?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了 怎样的作用? 提示 方面: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1984年以后,城市的经济体制 改革也全面展开。 内容: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同时撤销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建立乡镇 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在城市国有企业改革中,主要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 简政放权;在所有制上,实行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 分配制度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
知识网络
课堂小结
答题术语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 改革开放,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开辟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2.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土地仍然是公有土地, 农民只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 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成为我国社 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注:①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关系。②说明在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的关系。 思考 依据史料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 提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组成部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是把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的调节机制有机结合起来,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 发展。

必修2 历史 第四单元 第12课

必修2 历史 第四单元 第12课
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 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 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 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 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自主权)。
②内容
阶段 项目 改革前 改革措施 政企分开,简政放权, 扩大企业自主权
产业结构:由单一型到多样型,大力发展 乡镇企业
经营方式的改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 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 各户使用,“保证国 家的,留足集体的, 剩下都是自己的”。
安徽凤阳农民陈立章包干一年后收入一万元
行政机构的改变
为了加强和完 善农业生产责 任制,1980年, 四川首先在广 汉县进行了人 民公社政社分 开、恢复乡政 府的改革试点。 图为取消人民 公社后全国最 早建立的四川 广汉县向阳乡 人民政府。
二、经济体制改革
内容
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 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前提 坚持 社会 主义 制度
目的 解放 发展 生产 力
实质 社会主 义制度 的自我 完善和
目标 建立社 会主义 市场经 济体制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 要 性 1989年前后,改革面临复杂的国内外斗争 可 能 性
②措施 试行: 先是在安徽、四川试行包产到组、 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 推广:向全国推广,逐步形成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
深化: 变革生产关系。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即内容) 经营管理:由高度集中统一
到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分配方式:由平均分配到按劳分配 基层组织:由人民公社、生产大队 到乡、镇、村 经济管理:由统购派购制度到市场机制
• • • • 推动了资源的合理流动和分配 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宏观调控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市 场经济的平稳运行 对于现代化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021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抄济课件 人教版必修2

2021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抄济课件 人教版必修2

c.在分配上,实行以⑪_____按__劳__分__配______为主、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4)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 强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
3.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 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要点2: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 农村开始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1)这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因为中国当时有 80% 的人口在农村,中国的稳定与否首先要看农村是否稳定。
(2)在农村改革不会引起太大的动荡和风险,而城市则多是 关系国计民生的现代化大生产,所担风险较大。
(3)在党中央确定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前,有些地方的农民已 经自发行动起来,实行包产到户,成为改革的先声,中央就是 在综合他们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加以肯定和推广的。
(4)旧的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 生活一直比较贫困。
(5)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高速发展是实现四 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
要点3: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 的四次调整的原因、核心、意义是什么?
提示:(1)第一次调整:土地改革 ①原因:新解放区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封建土地制度严重 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②核心: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 地所有制。 ③意义: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 路。
提示:(1)扩大了生产经营自主权。 (2)克服了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 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调动了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例 1] 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
年份 农业 工业 建筑业 交通运输业 商、饮、服务业

高中历史高一必修二人教版课件:第四单元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高中历史高一必修二人教版课件:第四单元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2.过程
时间
会议
内容
邓小平 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 1992 年初
“南方谈话” 的市场经济
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
1992 年 10 月 中共十四大 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1993 年 1997 年 21 世纪初
中共十四届 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 三中全会 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2)特点: ①以土地等基本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前提,坚持了 我国农村的社会主义制度。 ②它把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地结合起来, 既发挥了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又发挥了农民家庭的积极 性。 ③它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举。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探究问题] 材料 到 1979 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 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 安徽,中国领导阶层开始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 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 1983 年底, 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
(2)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合理地调整经济结 构,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步伐。
(3)对促进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接轨,积极参与国际 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探究问题] 材料一 图 1 为上海市粮票(1955 年发行到 1993 年停 止流通)。图 2 为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该 公司创立于 1984 年 11 月 18 日,是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 上市公司。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1.图示法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2.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示意图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历史必修2第4单元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公开课优质课件

历史必修2第4单元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公开课优质课件

高中历史 必修2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二、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 (1)措施 ①经营方式:在全国普遍实行以家__庭__承__包___经__营__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②政权形式: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_村__民__委___员__会____。 (2)意义 ①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_自__主__权____,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 ③促进了__城__市_____经济体制改革。
B.面临着保守势力的阻挠
C.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D.成为新中国的历史起点
2. [ 2019•河北唐山高一检测]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暗中自发将集
体耕地包干到户。1979年2月,中共安徽省委决定在肥西县山南公社进行包产到户试
点: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对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改革予
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必要性 (1)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2)改革开放以来,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解放并发展了生产力,从而积累了实践经验。 (3)邓小平南方谈话,解决了社会主义本质、市场的地位等问题,冲破了思想束缚,提出了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 (4)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特别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要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有重大突破。
◆①说明注重农业的市场导向。 ◆②表明经营方式和产品分配方式上有所变化。
高中历史 必修2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相关史实,从农业与市场关系变动的角 度分析我国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所产生的意义。 提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 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改革的突 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注重农业的市场导向, 发展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为后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确立奠定了基础。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2牛老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2牛老师
我国的改革开放道路从此拉开序幕。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成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3、意义 (转折和起点)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 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这次会议确实解决了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 一些重大问题,开始了全面认真地拨乱反正。 它为党制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 线和组织路线,因而成为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 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成为中中共国历史实上行具有改转折革意义 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设社会主义道的路会的议有起哪点几次。?实现了
几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
会议名称 时间
主要内容
历史意义
八七会议
遵义会议
七届二中 全会
十一届三 中全会
1927年 1935年 1949年
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是由大革命失败
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 到土地革命兴起
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的转折点
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 党的历史上生死 的不正确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 攸关的转折点 核心的正确领导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本报特约评 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 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文章尖锐指出,“四两人个帮凡”加是在”人的们实身上的枷锁还 没有解脱,对“四人质帮是”设仍置然的按禁照区毛“要敢于去触及, 敢于去弄清是非”。泽东晚年的错误 文章指出,检验真理的标准方只针能指是社导会工实作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
为了加强和完 善农业生产责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任—制归,纳1980
年,四川首先 1、经营管理:由高度集中统一在 了到广 人分汉 民户县 公经进 社营行 政、自负盈亏 2、分配方式:由平均分配到按社劳分分开配、恢复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 第四单元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 (共18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 第四单元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 (共18张PPT)

1979年秋,小岗大丰收,全队全年粮食总产量达6.6万公 斤,相当于1966年到1970年的产量总和,卖给国家粮食 12497公斤,超过政府计划的7倍;卖给国家油料12466 公斤,超过国家规定任务的80倍。小岗农副产品收入 47000元,人均收入由22元升为400元。
——《中国文明小岗村--农村土地包产到户的先行者》
——摘自农业部人民公社管理局的相关报表 材料二 :人民公社时农村的顺口溜:头遍哨子不买帐,二 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这些反映了什么问题? 人性
•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1.8.2721.8.27Friday, August 27, 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3:46:4223:46:4223:468/27/2021 11:46:42 PM •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1.8.2723:46:4223:46Aug-2127-Aug-21 •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3:46:4223:46:4223:46Friday, August 27, 2021
②内容 阶段
第一阶段 政策性调 整阶段
第二阶段 制度创新 阶段
项目 改革前
管理体制
高度集中 管理体制
所有制
单一的公 有制经济
分配制度 平均主义
改革措施
政企分开,简政放权, 扩大企业自主权 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 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 产权制度 国有制 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