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修课程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思修课程实践教学计划(3篇)
第1篇一、前言思修课程,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为了使思修课程的教学更加贴近实际、提高教学效果,特制定本实践教学计划。
二、实践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思想道德和法律的认识,增强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
2. 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 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三、实践教学内容1. 思想道德教育(1)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等方式,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2)理想信念教育:组织学生参加主题班会、座谈会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道德修养教育: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服务、敬老院慰问等,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2. 法律知识教育(1)宪法教育:组织学生学习宪法知识,了解宪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2)民法教育: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法庭等形式,使学生掌握民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
(3)刑法教育:结合典型案例,讲解刑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3. 社会实践能力培养(1)调查研究: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社会现状,提高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
(2)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3)团队合作:通过团队项目、户外拓展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实践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2.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入体验不同角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思修实践教学计划模板(3篇)
第1篇一、引言思修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思想觉悟和综合能力。
为了更好地开展思修实践教学,特制定以下计划模板。
二、实践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
2. 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其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
5. 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三、实践教学内容1. 道德实践(1)参观道德模范事迹展览,学习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
(2)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如支教、扶贫、环保等。
(3)开展道德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2. 思想实践(1)组织学生参加主题班会、座谈会等,讨论时事热点问题。
(2)邀请专家学者开展讲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开展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3. 实践能力培养(1)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如社会调查、市场调研等。
(2)开展模拟法庭、模拟辩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辩论能力。
(3)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如科技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等。
4. 团队合作精神培养(1)开展团队拓展训练,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2)组织学生参加团队竞赛,如篮球赛、足球赛等。
(3)开展团队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 社会责任感培养(1)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开展公益活动,如关爱留守儿童、关爱老人等。
(3)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研,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四、实践教学实施步骤1. 准备阶段(1)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内容、实施步骤等。
(2)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确定各小组负责人。
(3)联系实践基地,落实实践教学场地、设备等。
思修实践课的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课程背景思修实践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核心,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和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掌握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内容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2. 道德修养与法律意识3. 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4. 心理健康与情绪管理5.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活动,制作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课程内容,准备参与实践活动。
(二)教学实施1. 导入新课:通过案例、故事、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程主题。
2. 讲授新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其内涵,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 道德修养与法律意识:介绍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辨别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 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社会,提升社会责任感。
- 心理健康与情绪管理:讲解心理健康知识,教授情绪管理技巧,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就业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3. 课堂讨论:针对课程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综合素质。
5. 总结评价: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思修实践课方案校内活动
一、活动背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修”)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
为了使思修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制定本校内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1. 深化学生对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的理解,提高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实践能力。
4. 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三、活动主题“传承美德,法治同行”四、活动时间2023年10月至2024年1月五、活动对象全校本科生及研究生六、活动内容(一)开篇仪式(2023年10月)1. 时间:10月10日2. 地点:学校大礼堂3. 内容:- 领导致辞,强调思修实践课的重要性。
- 教师代表发言,介绍活动方案和预期效果。
- 学生代表发言,表达参与活动的热情。
(二)主题活动(2023年10月至2024年1月)1. “道德讲堂”系列活动- 时间:每月一次- 地点:各学院教学楼或多功能厅- 内容:邀请道德模范、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分享道德故事和人生感悟。
2. “法治教育”系列活动- 时间:每月一次- 地点:各学院教学楼或多功能厅- 内容:邀请法律专家进行讲座,讲解法律知识,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3. “志愿服务”系列活动- 时间:每月一次- 地点:校内及社区- 内容: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如支教、环保、关爱老人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 “案例分析”系列活动- 时间:每月一次- 地点:各学院教学楼或多功能厅- 内容: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辩论赛”系列活动- 时间:11月- 地点:学校体育馆- 内容: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沟通能力。
6. “知识竞赛”系列活动- 时间:12月- 地点:学校图书馆报告厅- 内容:组织学生参加思修知识竞赛,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思修课实践教学活动方案(3篇)
第1篇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高校教学体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思修课实践教学活动应运而生。
本次实践教学活动旨在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内化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活动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思修课的基本理论,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2.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3.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4.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活动内容1. 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探讨思修课中的道德规范、法律法规、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讨论、分享、交流,使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提高道德素养。
2. 课外实践活动(1)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等,了解我国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增强民族自豪感。
(2)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环保活动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3)社会实践调研:引导学生结合专业特点,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现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读书分享会组织学生开展读书分享会,分享自己在思修课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 案例分析比赛组织学生参加案例分析比赛,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主题演讲比赛组织学生参加主题演讲比赛,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锻炼学生的口才和表达能力。
四、活动安排1. 活动前期(1)制定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标、内容、时间安排等;(2)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确定各小组负责人;(3)收集活动所需资料,如书籍、案例、图片等;(4)联系相关单位,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区等,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2. 活动中期(1)组织学生开展主题班会、课外实践活动等;(2)定期召开活动总结会,及时了解活动进展,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问题;(3)收集活动资料,如照片、视频、心得体会等。
思修课程实践教学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思修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
为了使思修课程教学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提高教学效果,我们特举办本次思修课程实践教学活动。
二、活动目的1. 增强学生对思修课程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三、活动内容1. 实践教学环节(1)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红色革命根据地等,让学生亲身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如关爱留守儿童、环境保护、文明交通宣传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3)社会调查:引导学生针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写作能力。
2. 课堂教学环节(1)课堂讨论:教师提出与思修课程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道德冲突和价值取向,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
(3)角色扮演: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体验不同角色的心理和行为,提高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同理心。
四、活动安排1. 活动前期准备(1)制定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的、内容、时间、地点和参与人员。
(2)联系相关单位:与红色教育基地、社区、调查对象等联系,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3)物资准备:准备活动所需的宣传资料、交通工具、安全设施等。
2. 活动实施(1)实践教学环节:按照活动方案,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参与社区志愿服务、进行社会调查等。
(2)课堂教学环节:在课堂上开展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活动。
3. 活动总结(1)收集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为今后类似活动提供参考。
思修课的课堂实践教学(3篇)
第1篇一、引言思修课,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法律意识和思想素养。
传统的思修课教学往往以理论讲授为主,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效果不佳。
为了提高思修课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开展了课堂实践教学。
本文将从实践教学的背景、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实践教学背景1. 理论与实践脱节:传统的思修课教学以理论讲授为主,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
2. 学生参与度低: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参与度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3. 教学效果不佳:由于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教学效果不佳。
三、实践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2. 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了解我国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4.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实践教学内容1. 道德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道德模范事迹展览、观看道德教育影片、开展道德辩论赛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2. 法律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法院、律师事务所等法律机构,邀请法律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
3. 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社区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4. 课题研究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开展课题研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实践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道德和法律问题,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
2. 情景模拟法:模拟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情境,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学会如何处理道德和法律问题。
思修实践教学计划(3篇)
第1篇一、前言思修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本计划旨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思修实践教学方案,以提高实践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实践教学目标1. 增强学生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 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增强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三、实践教学内容1. 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1)组织学生参加专题讲座、研讨会等,邀请专家学者、优秀校友等分享实践经验,拓展学生视野。
(2)开展读书分享活动,引导学生阅读经典著作,提升理论素养。
2. 社会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景点,传承红色基因。
(2)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如支教、扶贫、环保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研,了解社会现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校园文化活动(1)举办校园文化节、社团活动等,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
4. 实践教学项目(1)开展创新创业项目,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提升实践能力。
(2)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如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创业计划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实践教学方法1.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景点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2. 志愿服务法: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4.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5. 创新创业法: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思修课教学实践案例模板(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1. 学科背景思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我国高校本科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制观念。
2. 教学对象本案例的教学对象为某高校经济与管理学院2019级本科生,共100名学生。
3. 教学时间2021年春季学期,共16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2)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法制观念。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道德和法律的尊重和热爱;(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内容1. 思想道德修养(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社会主义道德规范;(3)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4)心理健康教育。
2. 法律基础(1)宪法;(2)民法;(3)刑法;(4)行政法;(5)经济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结合时事热点,提出与课程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2)简要介绍课程内容,明确教学目标。
2. 讲授新课(1)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增强教学效果;(2)结合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知识点;(3)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案例分析(1)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道德和法律问题;(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3)教师点评,总结案例中的道德和法律问题。
4. 课堂互动(1)提问环节,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2)开展道德和法律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道德和法律故事,增进同学间的交流。
5. 课后作业(1)布置课后阅读任务,巩固所学知识;(2)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道德和法律的文章,提高写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学生出勤率;(2)课堂参与度;(3)课堂纪律。
思修课教学实践活动方案(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思修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法律意识和思想政治觉悟。
为了提高思修课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将开展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活动目标1. 增强学生对思修课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法律意识和思想政治觉悟。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4.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活动时间2022年9月至2023年1月四、活动地点学校内部及社会实践活动基地五、活动内容1. 开设专题讲座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针对思修课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专题讲座。
讲座内容主要包括:道德修养、法律知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事政治等。
2. 组织辩论赛以思修课中的热点问题为辩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
通过辩论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如环保宣传、敬老院慰问等。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 举办道德讲堂邀请道德模范、优秀教师等先进人物,分享他们的道德故事和成长经历。
通过道德讲堂,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道德素养。
5. 组织社会调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开展社会调查活动。
通过调查报告,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现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邀请心理专家为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提高心理素质。
7. 组织主题班会以思修课中的知识点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主题班会。
通过班会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法律意识和思想政治觉悟。
六、活动实施步骤1. 准备阶段(2022年9月)(1)成立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和实施。
(2)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明确活动内容、时间、地点和参与人员。
(3)邀请专家学者、道德模范等参与活动。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方案(3篇)
第1篇一、方案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思政课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特制定本实践教学方案。
二、实践教学目标1. 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4.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成为有担当、有责任的新时代青年。
三、实践教学内容1. 党的基本理论教育通过参观革命遗址、纪念馆等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党的光辉历程,增强对党的信仰和忠诚。
2. 国情教育组织学生参观国家博物馆、科技馆等,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3. 法治教育邀请法官、律师等法律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提高法治素养。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开展志愿服务、社区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开展课题研究、案例分析、模拟法庭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6. 党史学习开展党史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党的历史,增强党性修养。
四、实践教学方式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历史文化名城、科技创新园区等,让学生在实地考察中感受历史、文化、科技等方面的魅力。
2. 社会实践开展志愿服务、社区实践、企业实习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服务社会。
3. 课题研究鼓励学生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开展课题研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 模拟演练通过模拟法庭、模拟政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5. 知识竞赛举办党史知识竞赛、思政课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思修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思修实践教学实施方案一、教学目标。
思修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因此,思修实践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
1. 思修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内容。
2. 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
1. 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包括讲授、讨论、案例分析、互动问答、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实践来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教学平台、多媒体教学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手段。
1. 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利用校园资源和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丰富思修实践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评价。
1.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考核、实践报告、小组讨论等,全面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
2.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实践成果纳入评价范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教学保障。
1. 学校应加强对思修实践教学的组织和管理,为教师提供教学资源和支持,保障教学的顺利进行。
2.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七、教学效果。
思修实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通过思修实践教学,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八、总结。
思修实践教学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思修课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思修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本文将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探讨如何提高思修课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使学生坚定信仰,增强“四个自信”。
3.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学生成为有道德、有品质、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4.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
三、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情境教学是思修课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可以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思修课教学的有效方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
例如,在讲授“道德规范”时,可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道德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道德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
3. 互动教学互动教学是思修课教学的关键,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例如,在讲授“人生观”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
4. 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思修课教学的辅助手段,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中国近现代史”时,可以播放相关历史纪录片,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
5.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思修课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性、发言质量等方面。
2. 作业评价: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思修教学实践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思修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实践教学是思修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实践教学设计旨在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思修课程的基本理论,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内容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2. 道德品质教育3. 法治意识教育四、实践教学设计(一)实践教学环节1.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遗址、博物馆等,使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的历史和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同时,通过参观,让学生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2. 社区服务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如关爱孤寡老人、留守儿童、贫困家庭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3. 校园文化活动举办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如演讲比赛、辩论赛、知识竞赛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
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实践教学方案1. 社会实践(1)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遗址、博物馆等,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历史和文化。
(2)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社区服务(1)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如关爱孤寡老人、留守儿童、贫困家庭等。
(2)定期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3. 校园文化活动(1)举办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如演讲比赛、辩论赛、知识竞赛等。
思修实践教学教案(3篇)
第1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对象:大学一年级学生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相关视频资料3. 小组讨论卡片4. 问卷调查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和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对我们有什么影响?二、教学内容1. 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 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提高国家综合国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相关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四、小组活动1. 学生根据讨论结果,设计一个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2.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五、总结1. 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2. 学生回答问题,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教学内容1.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经历。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经历,总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
三、问卷调查1. 教师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况。
2. 学生填写问卷,教师收集数据。
四、讨论交流1. 学生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组讨论如何提高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
2.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五、总结1. 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校内思政课实践教学方案(3篇)
第1篇一、方案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思政课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课程,其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本方案旨在构建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校内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
二、方案目标1. 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增强“四个自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3. 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 促进思政课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三、实践教学体系构建1. 实践教学模块(1)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中提高实践能力。
(2)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社会调查、实习实训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思政课的内涵。
(3)实践教学课程:开设实践教学课程,如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形势与政策教育、国防教育等。
2. 实践教学方式(1)课堂实践教学:在思政课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如课堂辩论、情景模拟等。
(2)课外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会调查、参观考察等。
(3)网络实践教学: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线上实践教学活动,如在线讨论、视频教学等。
3. 实践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对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表现等进行评价。
(2)成果评价:对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成果进行评价,如论文、作品、报告等。
(3)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四、实施方案1. 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需求,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形式、时间等。
2. 建立实践教学团队组建一支由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专业教师等组成的实践教学团队,负责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
3. 完善实践教学资源收集和整理实践教学资源,如案例、教材、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教学素材。
思修课实践教学计划(3篇)
第1篇一、前言思修课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心理素质。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制定本实践教学计划。
二、实践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使其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4.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其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实践教学内容1. 思想政治教育(1)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教育(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3)爱国主义教育(4)集体主义教育(5)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2. 道德教育(1)社会公德教育(2)职业道德教育(3)家庭美德教育(4)个人品德教育3. 心理健康教育(1)心理健康知识普及(2)心理调适技巧训练(3)心理危机干预(4)人际交往能力培养4. 实践活动(1)志愿服务活动(2)社会调查活动(3)实习实训(4)科技创新活动四、实践教学方法1. 讲座与报告邀请专家学者、优秀校友等来校进行讲座和报告,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教学结合课程内容,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社会调查、实习实训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素质。
4. 课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读书会、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实践教学实施步骤1. 准备阶段(1)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
(2)组建实践教学团队,包括教师、辅导员、学生等。
(3)联系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2. 实施阶段(1)组织开展各类实践教学活动,确保学生参与度。
(2)加强对实践教学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实践教学效果。
(3)定期召开实践教学总结会议,总结经验,改进不足。
3. 总结阶段(1)对实践教学成果进行评估,分析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情况。
思政课程实践教学方案(3篇)
第1篇一、方案背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思政课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承担着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国家意识、民族意识、文化意识、社会意识的重要任务。
为提高思政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制定本实践教学方案。
二、实践教学目标1. 增强学生的思政理论素养,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树立诚信、友善、公正、正义的道德观念。
三、实践教学内容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组织学生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基本原理,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民族精神教育:通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景点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4. 公民道德教育: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 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开展团队拓展训练、集体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6. 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实践教学方法1. 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巩固理论知识。
2. 实地考察与模拟演练相结合: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景点等,同时开展模拟演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案例教学与互动教学相结合: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通过互动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个性化与集体化相结合: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开展个性化实践教学,同时注重集体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思修的实践教学计划(3篇)
第1篇一、前言思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
为了提高思修课程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制定以下实践教学计划。
二、实践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其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关心社会、服务社会,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4.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三、实践教学内容1. 道德实践(1)组织学生参观道德模范事迹展览,了解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2)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如关爱老人、关爱留守儿童、环保宣传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举办道德讲座,邀请道德模范、专家学者等为学生讲解道德知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2. 法治实践(1)组织学生参观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构,了解我国法治建设成果,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
(2)开展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扮演法官、律师、被告等角色,体验法律程序,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3)举办法律知识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
3. 社会实践(1)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了解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2)开展企业参观活动,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和企业运作,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3)举办社会实践活动,如支教、扶贫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服务社会。
四、实践教学方式1. 实地参观组织学生参观道德模范事迹展览、法院、检察院等司法机构,让学生亲身感受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和法治建设成果。
2. 模拟法庭开展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扮演法官、律师、被告等角色,体验法律程序,提高法律素养。
3. 志愿服务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如关爱老人、关爱留守儿童、环保宣传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思修课教学实践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变化。
为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立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以下简称“思修课”)。
为了使思修课的教学更加生动、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我校开展了思修课教学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3.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4. 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升教学质量。
三、活动内容1. 课堂讨论:针对思修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2.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深入体验不同角色,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沟通能力。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道德和法律问题,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养。
4.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道德的力量,增强社会责任感。
5. 专家讲座:邀请道德、法律等方面的专家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6. 作品展示:鼓励学生创作与思修课相关的作品,如作文、绘画、摄影等,展示学生的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活动实施1. 课前准备: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提前设计活动方案,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2. 课堂实施: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3. 社会实践:教师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并及时总结活动经验。
4. 专家讲座: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提前安排好场地、音响等设备,确保讲座顺利进行。
5. 作品展示: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评选优秀作品,并给予奖励。
五、活动总结1. 教师总结:教师对活动进行总结,评价学生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为今后开展类似活动提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的方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
教育部在2012年《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要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1个学分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形式,也是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提高教学实效的重要环节。
该门课程核定为36学时,按照教育部教改的新要求,其中理论讲授为24学时,实践教学12学时。
依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加强本课程的实践环节教学改革,特制定如下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一、实践教学目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帮助大学生科学认识人生,加强道德修养,树立应有的法治观念,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教学,一方面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从理论到理论单一的模式,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另一方面,通过给学生提供自学、思考、研究、创新的时间和空间,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他们以健康向上的道德、法治精神实践人生,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加强生活体验,感悟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升华思想境界,铸造优良思想品德;在实践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认知能力、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实践教学设计思路1.与理论教学形成良性互动,增强教学实效性。
针对课堂教学内容,有意识、有目的地安排体现理论运用的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实现大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修养方面的“知”“行”统一。
2.充分体现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我教育。
通过实践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主体个性的彰显、主体能力的提升、主体精神的培养、主体人格的完善,自觉地对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规范、自我调控,使学生在实践中实现自我教育。
3.丰富人文社科知识,完善学生知识结构。
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大学生对人文社会科学方面问题的重视和兴趣,从而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功能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其人文教育功能,帮助大学生有计划地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等。
4.通过实践教学,切实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感染力、说服力。
通过教改,积极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增长知识、提升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增强集体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实践中自觉践行道德和法律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人做事。
三、实践教学原则1.衔接性原则。
一方面坚持切入大学生的人生课题,遵循大学生的人生发展逻辑,实现:承前与中学德育的有机衔接,启后与成人、成才的有机衔接;另一方面实现实践教学内容与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有机衔接,并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延伸至社会大舞台。
2.针对性原则。
大学生不仅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而且思想活跃,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批判性。
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成熟,心理特点不稳定;他们的感情和思想观念丰富多彩,但缺乏稳定性,自发性、朴素性、盲目性和冲动性尤为突出。
为此,实践性教学活动的选择,必须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来确定,不搞形式主义。
3. 实效性原则。
本课程实践教学的重点在于提高实效性。
实践性教学要使大学生把所学到的理论转化成思想理论素质,内化为自身的品质,同时还要利用实践教学活动,帮助大学生有计划地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等。
4.激励性原则。
实践教学的考核和评价重在激发大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向上精神,要制定活动激励性措施,在活动管理和成绩评定中要以激励为主,充分尊重大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发现大学生的潜力,鼓励大学生不断进步。
5.“三结合”原则。
在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把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和大学生日常管理密切结合起来,要把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出勤情况、遵守校纪校规情况等德育考核内容和参加学院各项活动的情况纳入实践教学范畴,以便更准确、更真实地反映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表现,体现大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规范的基本素质和水平。
四、实践教学内容及相关要求本次实践教学分为四个方案,即“感恩的心”、“校园道德观察”、“职业思考”、“法律教育”,共12学时。
(具体内容及相关要求详见各模块方案)五、实践教学成果形式与考核(一)实践成果形式。
成果形式主要有书信、调查报告、摄影、图片、情景剧等(详见各模块方案)。
(二)成绩考核。
实践教学成绩将根据大学生的实践态度、实践表现、出勤及完成任务情况、成果形式与质量进行综合考评,按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计登成绩。
六、教师职责(一)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心来组织实施本方案;(二)教师要做好课前辅导和培训,讲清本方案的内容、实施细则及注意事项;(三)教师要指定学生负责人或联络人,对全过程实施有效监控;(四)教师要做好协调工作,要制定突发事件处理办法;(五)教师对实践教学资料要及时做好收集、评定和归档工作。
希望大学生能学有所成方案一1“大学生活规划”实践教学实施方案一、实践教学目的帮助大一新生制定大学生活规划,促进新老生之间的交流,帮助大学新生尽快熟悉和适应大学生活,明确大学四年成长成才的目标和路径。
二、实践教学内容及实施(一)任课教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大一新生普遍关心的问题。
(二)通过新老生见面会、联欢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新生与老生之间的接触与交往,并就大学生活的适应、大学生活的目标选择和规划制定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
(三)任课老师向学生介绍制定大学生活规划的基本要求及注意事项。
(四)每个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学长学姐的经验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大学生活规划。
(五)每个同学于绪论讲授结束第三周上交自己的大学生活规划,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指导。
三、实践教学课时安排3学时(其中新老生交流会需要1学时,学生制定大学生活规划需2个学时)四、成绩考评及成果展示(一)评定标准要符合学校的人才培养的要求和自身的实际情况,规划合理、细致,具备可行性,条理清晰,内容详实,态度认真。
(二)评定等级等级评定将按优秀、良好、合格及不合格四个个等级执行。
(三)成果展示将筛选出的优秀作品在《南昌工学院校报》专栏上刊载。
方案二2“感恩的心”实践教学实施方案一、实践教学目的以感恩教育为主旨,通过生动、鲜活的教育形式和活动载体,把富有人性的情感教育渗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让学生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感染,结合中华传统节日,使“知恩图报”这一传统美德得以弘扬和传承;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朋友之间的心灵互动,让学生懂得对社会、家庭和他人心存感激是一种美德,学会理解和关心他人,激发一种回报恩情、立志成材的情感,使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生活、感恩社会真正成为人生的坐标和行动指南。
二、实践教学内容本教学方案力求通过各种富有情感内涵的形式,引导学生常怀感恩之心,学会感激,在感激中懂得珍惜,在珍惜中知道回报,从而迸发出爱的火花;由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朋友到爱学校,最后升华为一种爱国情怀,进而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为此,本方案构筑了以下四个板块的教学内容: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朋友、感受社会。
(一)感恩父母:旨在弘扬中国传统的孝文化。
自古以来,“孝”一直是中国家庭生活乃至社会生活中基本的道德规范,中华孝文化更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以“子女敬亲养亲”为核心价值取向,形成了一整套尊老敬老的道德伦理、风俗礼仪和行为规范,成为中华民族整体生存方式和深层次文化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感恩老师:旨在弘扬尊师重教的传统道德规范。
尊师重教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中,老师不但“传道”、“授业”,而且教会我们怎样做人、做个什么样的人。
因此,作为学生,要懂得感恩老师,立志成才。
(三)感恩朋友:旨在赞颂友情,倡导伙伴文化。
朋友是我们人生历程中的重要伙伴,在我们失意潦倒的时候,朋友往往会无私地伸出援助之手;在我们高兴的时候,朋友会在一旁默默的祝福着我们。
友情如同亲情一样,会终身陪伴着我们的生活。
(四)感恩社会:旨在倡导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社会价值观。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给我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大舞台,也是检验诚信、责任和友爱的试金石。
作为学生,要懂得如何去感恩社会、回报社会、奉献社会。
三、教学时间安排本方案的实施均利用校内实践教学课时进行,核定教学的时间为2学时。
四、作品形式“感恩父母”板块,要求学生写一封饱含亲情、激情和感恩之心的家书,以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并表达对父母的敬爱之情。
“感恩老师”板块,要求学生通过书信、微博、VCR等形式以表达对老师的感恩之情。
“感恩朋友”板块,要求学生以写信、制作图片或VCR等形式,赞颂友情,感恩朋友。
“感恩社会”板块,要求学生以制作图片、VCR或“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感恩社会。
五、实践教学组织实施(一)实践准备1.利用课间或课后,教师对单班学生集中在教室进行实践教学活动的动员,让大学生认清实践的目的和要求,使大学生在思想上、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统一思想和行动。
(二)实践过程1.所有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从“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朋友、感恩社会”四个主题中任选其一,给父母书写一封饱含深情的感谢信,或者通过书信、微博、VCR等形式以表达对老师、朋友、社会的感恩之情。
2.教师要针对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如学生心理障碍)制定处理预案。
(三)实践要求1.每个学生必须参与到此次实践活动中,并提交自己的作品。
2.教师要对学生的作品认真阅批,并筛选出优秀作品参展。
六、成绩考评及成果展示(一)评定标准文字形式:要求具有真情实感,重经历过程或细节的描述,切忌下载拼凑或抄袭。
图片、VCR形式:要求亲自摄取、制作,内容真实、健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行为形式:必须是学生自己的行为,必须提供佐证材料,如图片、摄像、证明、鉴定意见。
(二)评定等级等级评定将按优秀、良好、合格及不合格四个等级执行。
(三)成果展示将筛选出的优秀作品在《南昌工学院校报》专栏上刊载或展出。
方案三3.“校园道德观察”实践教学实施方案一、实践教学目的教师指导学生参与校园道德观察,学生对道德示范现象和道德失范现象进行搜集,以演讲的方式展示。
让学生深刻领会社会公德在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
通过“校园道德观察”演讲实践活动,提升同学们在公共生活中知荣明耻的道德判断能力,促使学生积极践行社会公德的行为规范准则。
学生通过活动,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规范,自觉成为讲文明、树新风的好公民,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道德示范者。
二、实践教学内容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公德教育问题日益突出地摆在了我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