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问题及对策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推进,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成为加强对国有企业领导班子的监管和管理的有效手段。
但在实际操作中,经济责任审计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对策。
问题一:审计标准、方法不统一。
由于审计标准和方法不同,往往导致同一家企业在不同审计员的审计中结果不同。
甚至在同一个审计员的多次审计中也存在客观上的差异,给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公正性和可信度带来了严重挑战。
对策一:应加强对审计员的培训,统一审计标准和方法,使审计结果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公正性质。
问题二:责任界定不明确。
雇员的业绩有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而企业的利润也是雇员的合法收益。
经济责任审计中,表现突出的领导干部和企业的业绩贡献难以划分,这就容易出现一些干部把自己表现的好处理解为企业业绩的贡献,并想尽办法将企业利润私自挪用的情况。
对策二:对领导干部的奖惩标准进行明确,根据职责轮廓精准划分责任界限,统计业绩时从整体的角度考虑,不把个别领导个人表现作为完全功劳算入。
同时,对违规行为实行零容忍,确保审计结果无误。
问题三:审计工作难以深入进行。
有的国有企业或领导干部对经济责任审计抵触,难以接受第三方审计员的检查,以至于审计工作无法深入展开。
同时,企业内部制度不健全,经济责任不明确,打击揭发不力,有些干部沾染上贪污腐败现象,经济责任审计的深入开展受到阻碍。
对策三:应对审计员进行必要的安排和对接,加强企业领导班子的内部工作纪律,强化政策宣传力度,让领导干部重新认识到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和重要性。
加强揭发举报制度,斩断黑手,深挖根源。
经济责任审计是国有企业治理的关键环节,只有加强监管,规范制度,才能够推动经济责任的落实,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
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1.审计规划性不够强,审计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从近几年实践看,干部沟通较频繁,沟通的范围较大,而且多集中在某一时期,有时组织部门一次托付十几个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任务,审计机关被动承受任务,造成审计工程过于集中、审计时间紧加上审计力气缺乏,实际工作中难以做到查深查透,审计监视的质量和效果难以保证。
编辑。
2.审计方法传统单一,审计结论比拟笼统。
目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手段传统单一,主要停留在就账查账的根底上,一些问题不能从经济社会进展进步的角度查深查透,缺少量化比照分析。
造成审计结论内容比拟笼统,形式单一,就事论事的多,综合分析评价的少,主要在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根本状况的评价上,而对单位资产负债、挥霍铺张、挤占挪用专项资金、违反决策程序造成重大损失铺张以及个人存在的违规违纪问题缺少详细的量化比照分析,评价不够深入。
3.审计评价不标准,经济责任难以界定。
审计评价是审计结果报告中对被审计对象作出的结论性评语,倍受关注。
但如何评价?详细评价哪些指标?用何种标准来评价?目前还没有建立一套比拟健全、便于操作的标准性评价指标体系,也没有明确的评价方法,加上审计人员的素养参差不齐,审计评价质量难以保证。
同时,如何界定领导干部的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在实际审计过程中除规定的直接责任外,只要是所管辖范围内的部门或单位出了问题,都笼统定性为主管责任,过于模糊,造成主管责任等同于没有责任。
4.审计成果运用滞后,问题整改难以落实。
对领导干部进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其结果作为纪检监察和组织部门考察、选拔、任用和监视治理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理应充分利用审计结果,坚持“先审计,后离任”、“先审计,后提拔”的原则。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干部人事工作的特别规律,绝大多数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程是“先离任,后审计“、”先提拔,后审计”。
审计结果一般对领导干部任用难以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影响审计成效。
同时,通过审计,虽然明确了领导干部任期内负有的经济责任,分清了是非,但落实审计结果的责任要由继任者担当。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法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法第一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法经济责任审计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干部监督管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维护财经秩序的重要工具,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这项制度的实施,无论是对于干部的选拔任用,还是对离任者本人,因直接关系到其政治生命,所以重要性不言而喻。
同时,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种制度,还不仅仅对离任者是一种监督机制,对于在任者也同样是一种很好的监督约束机制。
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审计机关承担的责任很重,面临的风险也很大。
一、经济责任审计应该以审计风险为前提无论离任者,还是继任者。
都对经济责任审计相当关心,特别是离任者对离任审计相当重视,有的要求过于苛刻,有的频繁接触审计人员,对审计报告中的每一个字都十分重视(包括升迁的企业领导人),都希望审计部门对其评价得好一点,希望责任最小限度地落在自己的头上。
对于继任者来说,同样对经济责任审计相当重视,他希望对其接手的企业能够摸清楚家底,希望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后能划一道线,有一个新的起点。
并希望把包袱、困难说得充分一些。
所以,经济责任审计对于离任者和继任者来说是一对矛盾。
如何降低审计风险,笔者认为应该采取被动防范与主动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对其进行控制。
被动防范措施主要是指通过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制定合理的审计计划、细化审计对象的审计内容、扩大审计机关权力范围、明确经济责任界定、选用正确审计方法、确定统一的评价标准等措施来对审计风险进行防范;主动管理是指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管理方面,采取科学的分析方法,对风险成因进行全面分析并进行评估,运用评估模型界定风险程度,调整审计程序和审计方法,把审计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二、提高审计效率的关键在于突出审计重点在对许多企业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由于对企业存在的最基本问题还没有审深查透,却在漫天撒网,大海捞针,结果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最后离任者和接任者的分歧主要集中在这些问题上。
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现阶段,我国党政领导干部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一)经济责任审计缺乏计划性在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审计工作都需要经过领导小组的批准之后,才能够交由审计部门正式展开。
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导致审计部门不能够将审计工作的相关计划和任务划入到年度审计工作的行列中,导致经济责任审计缺乏计划性,不能够掌握主动权,而且审计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
(二)不能够对审计成果进行有效的转化在对领导干部进行调整的过程中,往往只需要较短的时间就能够完成,但是为了对干部的工作进行有效的保密,组织部门通常在对干部进行调整之后,才能够向审计部门发放审计委托书及其他相关文件。
从当前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实行的现状来看,对领导干部的责任审计往往需要经过较为复杂的流程,为了提升审计的效率,大多数的审计部门都会采取临时委托的形式进行审计,导致在对相关项目、人员以及时间的安排方面不能够掌握主动性,往往在领导干部离任之后,才能够开展审计工作。
这样的审计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严重的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时效性,导致审计报告提交滞后,造成审管审、用管用,审任脱节,不能够充分的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作用。
(三)审计标准缺乏统一和规范性由于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刚刚确立不久,在审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经验,尚未建立起科学合理、统一规范的经济责任审计标准,导致在实际的审计工作中,工作人员不能够依据明确的指导标准进行审计,特别是对于违规违纪较为严重的额问题,缺乏合理的判断依据。
另外,为了尽可能的避免审计风险的出现,大多数审计部门的审计评价往往缺乏针对性,导致审计结果不准确。
(四)审计工作存在较大的风险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关键在于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和管理,因此要对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状况以及廉政状况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价,审计评价如果缺乏准确性,将会直接影响到审计对象的政治发展前途。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问题及对策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是否正确履行经济责任进行的一种经济事务监督检查。
对于国有企业来说,领导干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直接关系到国有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审计范围狭窄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关注企业的财务数据,重点关注企业的收入、支出等方面,而对于领导干部在经营决策、战略规划等方面的责任履行情况,审计覆盖比较有限。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在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增加对其决策过程、决策依据等方面的审计内容,采取系统性的审计方法,从而全面评估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审计标准不完善的问题。
目前,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缺乏具体的审计标准,容易导致审计结果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标准体系,明确审计的指标和评价标准,确保审计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数据获取困难的问题。
由于国有企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领导干部的工作涉及多个领域,数据来源分散,获取难度较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建立健全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数据信息系统,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结果运用不到位的问题。
当前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运用不够充分,对于发现的问题和不合规行为,缺乏相应的处罚和激励措施。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建立健全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机制,将审计结果与领导干部的晋升、奖惩挂钩,形成有力的激励机制,同时对于严重违纪违法的行为,要依法追究责任。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审计范围狭窄、审计标准不完善、数据获取困难和结果运用不到位等问题。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法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法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领导干部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经济责任,但是各种形式的经济问题时有发生,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和财产损失。
因此,为强化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意识,维护国家和人民财产安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法两个角度入手,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进行探讨。
一、难点分析1. 缺少相关规定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定明确的规定,相关部门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审计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管理和监督。
这样可以为审计人员提供标准检查手段,使审计工作更加规范化和有效化。
2. 审计执法难度大领导干部身份特殊,涉及到的财务交易内部性及复杂性较高,审计工作难度大,要求审计人员具有一定的背景知识和专业经验。
在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需具有大量的专业知识,如会计、财务、法律等,运用这些知识来对财务活动进行审计,正视问题,揭开内部交易的神秘面纱。
同时也需要学会如何应对领导干部对审计工作的拒绝或干扰。
3. 审计流程冗长领导干部的日常经济活动量巨大,相关的财务审计程序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审核和比对,从而增加审计的流程繁琐度和难度,这导致审计工作难以顺利推进和取得满意的结果。
因此,需要合理设置审计流程,提高审计的工作效率,同时加快审计报告的处理和反馈。
二、解决方法1. 制定相关规定针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关制度,明确审计期限和审核标准,加强指引,使审计工作更加规范和精准。
2. 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为了应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复杂审计工作,需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和专业知识的提升。
建议审计人员应具备专业背景知识以及审计技术、法律知识和领导干部经济管理的相关知识。
进一步提升审计人员的素质,能够更好地完成审计工作。
3. 简化审计流程为了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程序更加简化高效,应设置审计信息集成系统。
这样可以大幅度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使审计人员深化对疑点领导干部的财务查询和即时处理。
浅析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相关问题
统计审计Statistics Audit目前我国加强了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力度,同时经济责任审计也在不断的规范化,在今天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需要依据稳妥、提高质量及防范风队的原则,审计人员及审计机构需要从实际出发,更好的发挥与时俱进行创新精神,在工作中大胆进行探索,不断的发现新情况和新问题,更好的规范审计行为,降低审计风险,确保审计质量的提升。
文中从目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对策进行了阐述。
一、目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1.认识不到位,使审计成效受到影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由于被审计单位缺乏必要的认识,觉得只有在领导离任后才能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这样就导致审计部门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缺乏有效的配合,往往导致在审计过程中,部分审计程序存在简化及被迫取消的情况。
同时审计人员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需要收集资料及对查处的问题进行定性时也会存在较多的麻烦,使审计判断受到较大的影响,不利于审计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提升。
另外在审计结果落实上也存在较大的难度,各单位对审计结果缺乏重视,不能积极对领导任期内遗留的历史问题进行有效的整改,很大一部分继任者都不愿意承担提纠错改错的责任,这样就导致处理处罚落不到实处,使一些应该处理的问题得不到有效的处理,严重制约了审计监督的效果。
2.审计的方法、手段单一近年来,各行各业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当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其还是采用就账查账的手段进行,这已越来越无法满足当前各行业对审计质量和深度的需要。
这种审计方法和手段由于缺少量化的对比分析,审计结论内容也缺乏具体性,审计方法和手段较为单一,缺乏综合性的分析评论,往往只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基本情况进行评价,在其他方法的评价上不仅缺乏量化对比分析,而且在评价上也不够全面和具体,从而导致审计质量很难得到提高。
3.审计评价不规范通过经济责任审计,根据审计所到的具体报告来对领导干部进行客观的评价,但在具体实际工作中,由于审计评价普通存在不规范的地方,不仅审计人员不能对经济责任审计的程序和方法进行深入的了解,而且自身业务水平也不高,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程序、审计的关键点及报告披露的主要内容不能有效的掌握,从而无法保证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质量。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问题及对策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经济责任行为进行审计,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针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讨。
在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是审计对象选择的不合理。
传统的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关注企业经济效益,但是在国有企业中,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效益上,还包括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等方面。
在进行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方面的因素,确保审计对象的选择合理化。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是审计方法的单一化。
目前,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主要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即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和比对,以评估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
这种单一的审计方法往往无法全面反映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情况,容易忽视一些重要的非财务指标。
应该在审计中引入定性分析的方法,从多个角度评估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是审计结果的不公开透明。
国有企业是公有制企业,其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是属于公众利益范畴的,审计结果应该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目前在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结果往往只向企业内部透露,缺乏对外公示和公开报告的途径。
应该建立健全的公开报告制度,将审计结果及时地公开给社会大众,增加审计结果的公信力和透明度。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完善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和制度体系,明确审计对象的选择标准、审计标准和方法等方面的规定。
引进国际先进的审计经验和技术,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确保审计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加强审计结果的公开透明度,建立健全的信息公开和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的监督和舆论的监督。
加强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监督和约束力度,形成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有效监管机制。
经济责任审计查出的问题和建议
经济责任审计查出的问题和建议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特殊的审计方式,它主要评估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包括财务管理、经济决策、政策执行等方面。
通过这种审计,可以揭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促进领导干部更好地履行职责,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经济责任审计中常见的问题1.财务管理不规范:这是经济责任审计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包括账目不清、财务报表不真实、违规使用资金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资金流失、浪费,甚至滋生腐败。
2.经济决策失误: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需要做出许多经济决策。
如果决策过程中缺乏科学论证、风险评估不足,或者决策执行不力,都可能导致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3.政策执行不力:领导干部需要贯彻执行国家的经济政策。
如果政策执行不到位,或者执行过程中存在偏差,可能导致政策效果不佳,甚至引发社会矛盾。
4.个人廉洁问题:部分领导干部可能存在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廉洁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针对问题的建议1.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操作流程,确保账目清晰、报表真实。
同时,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2.提高经济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在做出经济决策前,要进行充分的科学论证和风险评估。
决策过程中要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确保决策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决策执行过程中要加强监督和检查,确保决策得到有效执行。
3.强化政策执行和监督机制:领导干部要深入理解和把握国家的经济政策,确保政策得到全面、准确的执行。
同时,建立健全政策执行和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加强廉洁自律和反腐败工作:领导干部要增强廉洁自律意识,自觉遵守党纪国法,做到清正廉洁。
同时,加强反腐败工作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腐败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三、具体案例分析以某地区原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为例,审计发现该领导在任职期间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财务管理不规范,存在违规使用资金的情况;二是经济决策失误,导致一项重大投资项目亏损严重;三是政策执行不力,该地区经济发展滞后于周边地区。
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摘要: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属于国家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和党政领导干部管理、选拔、任命之间存有直接联系,其实际产生的制度背景相对特殊,是经济监督、行政监督的有效融合,具备相对特殊的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内容、组织方式、审计路径,属于极具特色的监督制度。
当前为了能全面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需要积极创设更完善的制度发展环境。
关键词;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应对措施现阶段全面推行经济责任审计,能有效强化对领导干部的多方面监督,可以及时发现经济责任履行中存有的各项问题,对各项问题及时控制。
以此来提升领导干部综合管理水平,强化遵纪守法意识以及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从政治层面上关心爱护干部,推动反腐败斗争、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发展。
一、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分析(一)缺乏相对明确的指标参考评价体系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经济责任指标是重要内容,也是对各层级领导干部个人业绩实施评价重要标准与参考尺度。
现阶段已有的指标体系可操作性偏差,不能对党政干部进行审计。
诸多板块之间的评价指标受到较多客观要素影响导致原本的评价失去基本意义,这样将导致审计活动完成之后审计评价没有较为统一的评价标准与评价口径[1]。
(二)干部调动频繁,审计时间较为紧张近些年受到诸多板块人员调动影响,导致审计部门在展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会承受较大压力。
在审计部门年度审计工作计划中,离任审计工作没有归纳到计划当中,其属于计划外审计项目。
此类项目数量较多,时间较多,涉及到的任务较重,此类一次性集中审计难以对领导干部经常性审计活动展开有效监督监管,对应的突击性审计也不能获取较为理想化的发展成效。
有部分干部任职周期较长,在较短时间内难以分析其实际发展情况,这样将会导致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系数不断增大[2]。
(三)审计内容覆盖面较广,审计重点不够突出在经济责任审计中涉及到的内容覆盖面较广,有资产负债审计、财务收支审计、业绩指标考核、内部控制审计等。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问题及对策在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还发现了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亟需予以改进和完善。
基于此,本文在分析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几条有效的完善对策,希望能为提升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水平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标签: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审计制度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领导干部在国有企业任职期间的经济决策和经济管理行为的效益性和科学性进行审计,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在国企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的今天,研究和探讨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完善对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问题(一)审计范围大、内容雜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囊括了其在任职期间参与经济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领导干部在国有企业任职期间财务收支的合法性、真实性、效益性,以及领导干部的遵纪守法情况和经济责任履职情况等。
在党的十九大之后,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进一步增加,将领导干部日常事务也列入了审计的范围,包括办公条件、生活待遇等,造成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过于宽泛、内容太过繁杂,不利于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审计对象责任不明确在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践中发现,某些单位存在审计对象责任不明确的情况。
比如,有些经济责任的界定涉及前任与继任、集体与个人、主观与客观等,而目前尚没有一个具体、可操作的标准来区分这些责任,这给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难。
(三)审计评价体系不健全一是审计评价的重点不是领导干部个人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而是与财务收支有关的内容,同时审计缺少对生态环境、员工福利等方面的评价。
二是审计主体缺乏独立性,评价体系标准不明确,很多审计报告不对重大经济决策的正确性、合法性、效益性等一些重要方面进行评价,存在避重就轻的情况。
(四)审计结果运用不到位例如,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对于审计中发现的一些违规违法行为,新任领导干部往往觉得那是前任领导的事,与自己没有太大关系,因此缺乏足够的重视,不积极配合审计人员进行整改。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问题及对策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在国有企业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的检查和评估。
其目的是发现领导干部的失职、渎职行为,保护国有资产,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审计范围过大。
当前国有企业涉及面广,存在大量的领导干部需要审计,而审计资源有限。
审计工作应优先选择关键岗位和重点领域,采取精确有针对性的审计方式,确保审计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审计工作的高效完成。
责任界定模糊。
领导干部在国有企业中的职责和权力较为复杂,责任界定容易产生争议。
应加强制度建设,明确领导干部的责任范围和责任边界,将责任划分为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减少对领导干部的误判和漏判。
审计方法单一。
目前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主要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但是定量指标难以全面反映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
应加大审计方法的创新力度,引入绩效评估和风险管理等先进方法,全面准确评估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
缺乏有效的问责机制。
当前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多以纪律处分为主,缺乏经济补偿和司法追责的手段,导致领导干部对审计工作持漠视态度。
应建立健全相关的问责机制,明确追责的程序和标准,对违纪违法行为严肃处理,确保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有效实施。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着范围过大、责任界定模糊、审计方法单一和缺乏有效的问责机制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针对性的对策,如优化审计范围、明确责任界定、创新审计方法和建立问责机制等,以确保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顺利开展,并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及对策分析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及对策分析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及对策分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___________)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责任审计已成为审计机关的重要内容之一。
实行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在于运用审计与干部监管相结合的综合手段以正确评价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强化经济责任意识。
但当前的经济责任审计还存在一些问题,致使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关键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审计评价1 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1.1 对经济责任审计认识不够不同部门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认识不同,客观上造成经济责任审计难以开展。
从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定位上看,有人认为经济责任审计在干部监管中发挥有限的作用,既是经济监督又是行政监督,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行为受多方面行为规范的制约,由此形成道德、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公共责任与控制有机结合的监督体系,各种责任交织一起,很难把握准经济责任审计的地位。
但社会大众及有关部门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定位过高,而将审计结果的运用简单化、绝对化,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
1.2 审计时间不足。
审计力量有限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时间跨度大、工作量重、时限紧迫的综合性审计工作。
由于很难预测组织、人事部门委托审计的时间,不能列入审计工作计划内,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和范围较广,而审计时间要求往往比较紧,要准确界定领导干部的责任,实事求是地评价干部的工作业绩,在有限的时间内就很难达到目的。
还有一些审计工作是临时交办的,审计时间与会计决算期也不一致,基层审计人员任务繁重,加上目前高素质的审计人员较少,这使审计力量受到限制。
1.3 审计人员素质不高经济责任审计的高要求、高难度与审计人员素质要求方面存在很大差距。
审计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资料的占有和对宏观经济形势下领导干部行为的判断。
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而我们相当审计人员的素质还达不到这个要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文化知识、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偏低,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多,缺乏必要的审计专业知识和技巧,但需要审计的项目众多,往往在审计委托书下达后临时组建审计小组,很难保证审计人员的质量。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在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中面临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领导干部权利过大、管理不善、经营不规范等,严重影响着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形象。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对策:
一、加强领导干部监督
实行有约束力的企业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让领导干部知道自己的行为必须遵从法律法规和企业制度规定,并承担企业经济责任。
二、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
建立完善的责任追究机制,对领导干部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严厉查处,建立责任追究档案并纳入领导干部考核评价。
三、加强培训教育
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培训教育,让领导干部了解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和重要性,以及审计工作的基本内容和程序,提高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意识和审计意识。
四、完善企业治理机制
完善企业治理机制,实行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职责、权利和义务,营造企业内部规范有序的运作环境,以此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加强领导干部的管理能力和创造力。
五、强化内部审计监督
加强内部审计监督,通过内部审计把企业各部门的经营管理情况真实反映出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处理,同时也为经济责任审计提供的必要的数据和证据,保证经济责任审计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总之,在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中,我们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加强领导干部监督和内部控制,完善企业治理机制和内部审计监督,并建立健全的责任追究机制,从而实现国有企业的持续发展和长期稳定。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问题及对策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在经济责任方面的审计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能够帮助企业对领导干部的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制定改进计划,促进企业的经济效益发展。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国有企业经过多年的改革,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着一些难题。
下面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问题的梳理及对策探讨。
一、审计标准不清晰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目前没有统一标准,导致审计人员对于审计重点的把握存在误差,容易忽略一些关键事项。
这种情况常见于不同审计机构之间的差异,不同审计人员之间的差异,甚至是不同企业之间审计标准的差异。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完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标准体系,在统一的标准体系下,建立明确的审计指标和评价方法,使得各个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有一个共同的标准。
同时,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和认证,提高其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保证审计质量和效果。
二、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数据收集存在不规范,审计时间周期过长,审计报告质量不高等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审计质量和效果,也影响了企业和社会公众的信任度。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加强对审计过程的监督和管理,要求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步骤进行审计工作,避免审计中的过失和错误。
另外,还需要加大对审计数据的采集和整理力度,优化数据处理流程和技术手段,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同时,还需要对审计报告的质量进行把关,确保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三、审计结果不及时反馈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后,审计结果应及时向企业领导层反馈。
但现实情况是,审计结果反馈不及时,甚至是拖延甚至没反馈,给企业管理和改进工作带来极大的困扰,也会给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不良影响。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是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和完善信息反馈和信息共享机制。
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实现信息互通和信息共享,提高审计反馈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问题及对策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
经济责任审计是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的行为和管理情况进行的一种审计活动,旨在监督和评价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经济活动,防范经济风险,维护国有资产安全。
在实际工作中,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和改进。
本文将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问题分析1.审计标准不统一在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由于审计标准不统一,导致审计结果的公正性和全面性受到质疑。
有的地方审计机构审计标准偏低,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经济活动缺乏深入的监督和审计,容易造成审计结果的失真;而有的地方审计机构审计标准过高,过度强调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忽视了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绩效和管理能力的审计,导致审计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
2.审计流程不严谨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流程不严谨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审计机构在审计过程中,往往因为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身份地位、权力关系等因素的顾忌,可能会出现审计流程不严谨、审计过程不规范的情况,导致审计工作的失效。
3.审计结果不实用二、对策建议为解决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应当建立统一的审计标准体系,明确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程序和内容,并制定相应的审计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确保审计工作的公正性和全面性。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机构在审计过程中,应当依法依规开展审计工作,严格按照审计程序和流程进行,不受干扰地维护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公正性,确保审计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机构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应当充分关注审计结果的实用性,不仅要关注财务数据的准确性,还要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绩效和管理决策进行审计,提供有益的管理建议,为国有企业的经济活动提供指导和支持。
浅谈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作者:王萍来源:《理财·市场版》2024年第06期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适应我国国情应运而生的产物,具有十分鲜明的中国底色和中国价值,是我国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预防和治理腐败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免疫系统”功能。
但是,在我国经济责任审计从产生到发展的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系列制约其发展的问题,因此,要想与时俱进地推动经济责任审计事业向好发展,我们需要从实践中总结问题,提炼经验,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
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意义一、准确、客观地对领导干部工作成绩进行评价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不仅有助于保护领导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为后续的整改工作提供了系统的依据。
通过公开审计结果,让公众全面了解被审计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从而提高政府工作的效能和透明度,增强公众对政府决策的信任。
二、为廉政建设奠定坚实基础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在推动廉政建设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
通过对领导干部经济活动的严格审查,可以有效监督其在经济管理中是否存在滥用权力、挪用资金、贪污受贿等腐败行为,促使被审计领导干部强化风险意识和内控机制,提高廉洁从政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
三、有利于经济责任的明确通过审计,可以明确地界定被审计领导干部在经济管理和决策中的职权范围,这种明确性不仅使其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权力边界,还有助于在发生问题时合理界定责任范围,避免在经济活动中的责任模糊和推诿扯皮。
此外,明确的经济责任还有助于提高领导干部对经济风险的识别和应对能力,避免经济损失和不良后果,确保社会经济安全稳定发展。
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一、审计对象结构分布不均衡在实施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一个显著的问题是审计对象的结构分布不均衡。
这种不均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同层级领导干部受审计的程度存在差异。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问题及对策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旨在确保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和有效运转。
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着职责界定不清的问题。
当前,国有企业领导干部涉及的经济责任范围广泛,包括财务管理、资金使用、业绩目标完成等方面,职责较为复杂。
在审计过程中,容易出现职责不明确、工作重复、监督不到位等情况。
针对这一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边界,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任分工,加强跨部门合作和协调,避免职责交叉和信息重复收集。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信息不透明的问题。
由于一些国有企业内部信息共享和公开程度不高,导致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很难获取到全面准确的数据和信息,影响审计的质量和效果。
针对这一问题,需要推动国有企业内部信息的共享和公开,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信息透明度,使审计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缺乏独立性的问题。
当前,一些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在审计过程中存在“审车司机”的情况,即自己审计自己,缺乏独立性和客观性。
这种情况容易导致审计结果失真,无法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进行有效监督。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建立独立的审计机构,确保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进行公正全面的审计。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缺乏有效制度约束的问题。
目前,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主要依靠内部管理制度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进行监管,但制度的执行效果有限,缺乏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进行有效约束和监督。
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建立完善的责任追究制度和激励机制,明确个人的经济责任,对违反责任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并同时建立激励机制,激励履行经济责任的领导干部。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职责界定不清、信息不透明、缺乏独立性和有效制度约束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作出了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以及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决定,特别是把加强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列入了重点监督范围,说明对党政“一把手”经济决策、权力运用等监督制约问题已经引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
如何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以及其监督手段、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从审计的角度,开展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也是一条行之有效的监督途径之一。
由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范围广、审计内容多、审计质量要求高的审计工作,加上实际工作中有关经济责任审计标准、审计评价、审计建议的执行等内容没有统一的规定,审计评价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实际操作过程中尚存在不够规范等问题。
为规范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操作,切实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结合审计实践谈点个人浅见:一、当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一)部门协调不到位。
部门协调不到位主要表现有:一是配合不到位,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没有切实负起责任,职能部门之间协调不够有力,被审计对象的确定滞后,往往是先离任后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徒有虚名,组织部门委托书下达后,就等着结果,部门之间协调就省略了,只有审计部门单打独斗。
二是随着审计对象的职级向高层推进,审计涉及面更宽,工作量更大,审计处理问题难度也明显增加。
三是由于审计计划的不确定性,一些组织人事部门没有本着“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原则进行安排,加上部门之间协调工作不到位,有时委托审计较为集中,有“扎堆”现象,类似此现象越到基层越较为普遍,审计机关特别是基层审计机关审计任务过重,造成审计机关难以全面组织实施,同时也存在潜在的审计责任和风险。
(二)审计作业不规范。
从基层实际情况看,审计作业不规范主要表现有:一是审前调查不深入,由于基层审计力量有限,任务重,难以抽出大量时间实施审前调查,其结果是审计实施方案流于形式,不能更好地贴近审计项目实际,对审计目标、审计重点等主要环节的确定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是审计程序不规范。
规范审计程序一直是各级审计机关重点强调的关键,是做好审计实施工作的重点之一。
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也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有的领导干部任职期间较长,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时,需要审计的经济内容多、业务量大、时间紧、要求高,要求在短时间内提交审计报告,造成审计人员仓促上阵,无法按照正常的审计程序开展工作,个别领导干部任期内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的,可能会采取种种手段弄虚作假,欺骗审计人员,对审计设置种种障碍,阻碍审计工作正常进行,导致一些较深层次的问题难以查实,在短时间内难以完成审计任务。
三是审计取证不严谨,审计范围过宽。
由于个别审计人员责任心不强,对有关重大问题的审计取证工作不够重视、审计证据要素不完整,缺乏足够的证明力,甚至出现个别审计取证材料严重失实,给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带来了风险。
同时,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审计重点不够明确,审计范围过宽,该审的没审到位,审计质量难以保证。
(三)审计评价难统一。
目前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暂行规定。
虽然这些规定使审计的程序、内容有了法规依据,但在实际工作中有关审计标准、审计评价、审计建议的具体执行等内容规定的比较笼统、抽象,这就使审计工作缺乏具体的指导,评价标准体系还不能完全符合审计实践需要,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可能产生对同一审计事项得出不同的审计评价。
如领导干部应承担的直接责任与主管责任,个人责任与集体责任,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等界限较难划分,不好准确进行评价。
从近年来审计实践情况看,如何客观、准确、具体地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经济事项进行评价,一直困扰着审计人员,特别是一些量化指标方面缺乏一个较为系统准确的评价标准,在审计评价过程中,审计人员难以规范操作。
(四)审计结果难利用。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利用不够,其实际运用效果也不理想是当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及审计机关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
审计中发现和反映的一些重大违纪违规问题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有关责任人没有得到及时的查处,没有与领导干部的升迁、奖惩紧密相联系,影响了审计结果的运用,审计监督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也没有真正得到建立,审计影响力受到了削弱等。
二、规范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措施及对策思考(一)建立必要的协调工作机制,确保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序开展。
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与沟通是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方法之一。
一是要建立全方位、多渠道完善监督机制,形成监督合力,部门之间要加强协作和沟通,将领导干部监督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二是要科学确定工作计划,加强部门之间协调,提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建议,尽量避免集中下达,以避免审计机关因人力、时间等各种因素而影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及时有效实施;三是要切实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协调配合,整合优势力量,共同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四是要加强联系和配合,在下达委托书时,有关部门应及时主动地将所掌握的有关举报材料等重要事项通报审计机关,使审计实施时有的放矢。
(二)加强审计项目管理,规范审计人员审计操作,切实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1.加强审前调查,注重审计实施方案质量。
审计实践要求我们对审前调查工作应予以足够的重视,根据审计署《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六号令”)规定,审计组进点实施审计前,必须开展审前调查,其方法主要是通过到被审计单位调查了解情况、对被审计单位进行试审、查阅相关资料和走访上级主管部门、有关监管部门、组织人事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等方式,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与审计项目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规章、与经济决策有关的重要的党组(办公)会议记录,通过对有关财务会计资料和重要财务指标分析性复核,据此初步确定审计重点,并据以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提高审计实施方案的针对性和操作性。
2.树立审计质量意识,切实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各级审计机关及审计人员要增强审计质量控制意识,在审计现场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审计署“六号令”的有关规定,通过调查、监盘、观察、查询、函证、计算和分析性复核等方法取得相关审计证据,对取得的相关审计证据进行反复分析、判断和归纳,决定取舍,对不符合要求的审计证据应进一步现场取证,对难以实施或实施后难以取得充分审计证据的应当进行补充取证,必要时应调整审计实施方案确定的审计步骤和方法,充分保证审计证据足以支持审计结论,确保审计质量,增强审计证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为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把握审计重点,适度控制审计范围,提高审计效果,现场审计中必须坚持“三个结合”:一是坚持经济责任审计与正常的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要充分发挥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特殊作用,通过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可以对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违反国家财经法纪行为作出审计处理,进一步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效果;二是坚持将经济责任审计与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或社会审计工作相结合,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作用,最大限度地节省审计资源,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三是坚持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相结合,进一步摸清被审计对象在遵守财经法纪、重大经济决策、廉洁自律的同时,把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作为审计的重要内容加以分析,充分披露领导干部虚假政绩、数字政绩等问题。
3.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增强审计人员工作责任感。
实行审计工作全过程质量责任追究制,目的是规范审计人员审计作业各个环节的操作,进一步明确相关环节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要建立健全审计机关相关环节的审计复核制度,特别是要加强审计机关一、二级复核。
在审计过程中,对严重违反审计项目质量控制规定造成恶劣影响的,必须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严格责任追究。
审计机关要建立必要的对被审计单位回访制度,实行“阳光审计”,树立审计人员的良好形象,切实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三)强化审计风险意识,合理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与一般审计评价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对象是领导干部,更具有针对性,其评价内容是任期经济责任,更具有特殊性,其评价结果是对干部考核任用的重要参考,更具有严肃性。
为了使审计人员的评价有理有据,应制定一套科学、规范、实用性较强的审计评价体系。
要对每个评价指标进行明确界定,对评价标准进行量化,把定性分析评价与定量分析评价结合起来,使审计评价工作更具可操作性。
对于定性评价标准,应紧紧围绕经济责任来建立,突出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原则,效益性目标应明确界定。
对于定量评价标准,应依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科学地从数据角度来界定,进一步分析衡量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
在进行审计评价时,应对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内部控制及其执行情况进行必要的审计测评,充分考虑审计风险后作出合理评价,评价时应以客观的事实为依据,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考核原则。
要突出重点,注重绩效,从实际出发,独立、客观和公正地区分领导干部的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前任责任与后任责任、集体责任与个人责任、故意责任与过失责任,确保审计评价客观、公正,切实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四)注重审计结果利用,切实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应有的监督作用。
注重审计结果的运用,对规范和约束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权力和加强对其权力的监督具有重要作用,不仅有利于领导干部的考核与任免工作的开展,而且最重要的是能够满足社会各界对领导干部进行有效监督、防范和揭露腐败的需要。
一是利用审计成果。
经济责任审计效果如何,关键还是体现在对审计结果的利用上。
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成果事关审计、组织、纪检、监察、被审计单位等诸多部门,各级审计机关对审计中发现的重大违纪违规问题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要及时完整的报送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部门,该移送有关部门处理的要坚决移送,不能“送人情、打折扣”,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预防性、警示性和惩戒性作用。
二是公告审计结果,注重处理效果。
当前,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先离任,后审计”和审计成果应用滞后的现象比较普遍,由于各种原因,地方审计机关公告审计结果制度未能得到全面落实,审计的监督职能受到了削弱,经济责任审计的权威性和实效性也受到了影响。
因此,审计机关要加强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的工作联系,分清职责范围,强化审计成果转化的时效性。
审计机关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审计中发现的领导干部违纪违规问题要及时通报,以便为纪检监察和组织人事部门对干部的管理和监督提供依据。
为增强经济责任审计的实际效果,扩大经济责任审计的社会影响力,审计机关应在恰当时机、适当范围及时向社会公告审计结果,以取得审计一人、教育一片的目的,切实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