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黑土地 黄土地

第1课时  黑土地 黄土地
第1课时  黑土地 黄土地

第六章北方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在整个中国地理的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为今后学生自主学习其他区域作了铺垫。北方地区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一个重要地理分区,应做一个充分的了解。了解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点,为以后的学习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主要包括黑土地、黄土地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两部分内容。为加深学生对北方地区的认识了解,可安排学生阅读、讨论教材安排的大量阅读材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由于学生已学习了我国地形、气候、人口等概况,学习北方地区以学生为主体,教为学服务,最终达到让学生学会、会学这一思想。可采用读图分析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激励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完成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以及依据,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能够简单地阐述,但是对于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的特征,以及对北方地区的内部区划等问题,学生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应该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学法建议

学习过程中采用同桌互相交流的形式,结合地图、资料等信息,从教材中“发现问题一提出问题一探索问题一解决问题”,共同合作,展开讨论,交流学习成果,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等基本情况

2.了解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分布。

3.了解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特征和主要农作物及分布。

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读图归纳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特征,并进行简单的评价。

2.分析北方地区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探讨其对该地区的人民生活、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尤其是对当地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

3.了解北方地区农业生产方式和主要农作物,分析形成原因,讨论农业发展带来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北方地区自然条件特征及其对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2.通过了解优越的自然条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理解人与自然应该如何和谐相处,从而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增强环保意识。

3.通过分析讨论各自然条件的相互影响和制约,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4.通过了解北方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

1.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2.北方主要农业区及其主要农产品。

难点

1.北方地区气候、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与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关系。

2.北方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第1课时黑土地黄土地

教学目标

1.通过读图分析,明确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等基本情况。(重点)

2.读图分析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分布,并进行简单的评价。(重难点)

3.读图分析北方地区的土壤特征,探讨其对当地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视频:经典咏流传《沁园春·雪》,激趣导人。同时提出问题:你对北方地区有哪些了解?下面,我们来了解我国的北方地区,首先确定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出示课件]北方地区的位置图

活动一: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读图]问题串:

(1)找出秦岭一淮河、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东缘等)的分布。

(2)北方地区在全国的什么位置?

(3)找出北方地区包括的主要省、直辖市和所临的海。

[生]请学生上台指图介绍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归纳]

北方地区大体上位于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一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甘肃、宁

夏的东南部和江苏、安徽两省北部。

活动二:北方地区的地形

[提问]了解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后,我们来研究北方地区的地形特点。

[生]北方地区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读图]请学生在图中找出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

[生]大屏幕指图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等。

[指图总结]

北方地区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东部主要是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我国面

积最大的平原)和华北平原(我国面积第二大的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活动三:北方地区的气候

[课件展示]出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温度带分布图。

[读图讨论]

问题串:

(1)北方地区冬夏气温特点如何?(冬季寒冷,最冷月均温<0℃;夏季炎热,最热月均温>20℃。)

(2)北方地区有哪几个温度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3)北方地区的年降水量大致在多少毫米之间?(400~800毫米之间)

(4)从干湿地区看,属哪个干湿地区?(半湿润地区)

(5)在这种情况下其耕地类型是什么?(旱地)

(6)北方大部分地区属于什么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

[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指导,讨论结束后汇报成果,相互评价。

[归纳]

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寒温带、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为400~800毫米,属于半湿润地区;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

[承转]

同样是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的北方地区,内部的气候差异也较大,以我国齐齐哈尔、石家庄、延安三个城市为例研究一下北方地区的气候差异。

活动四:北方地区的气候差异

[课件展示]齐齐哈尔、石家庄、延安三个城市的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

[读图讨论]

读三个城市的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讨论北方地区内部的气候差异。

(1)根据齐齐哈尔、石家庄、延安三个城市的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概括三个城市气候的共同特征。

(2)比较石家庄和齐齐哈尔的气候差异,说明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原因。

(3)比较石家庄和延安的气候差异,说明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原因。

[生]

(1)雨热同期。

(2)纬度因素导致气温差异,纬度低气温高,纬度高气温低。

(3)海陆因素导致降水差异,距离海洋近降水多,距离海洋远降水少。

[归纳]

齐齐哈尔、石家庄、延安三个城市都属于北方地区,但三地气候有一定差异,分析导致三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还是要从影响气候的三个因素:纬度因素、

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着手分析。

活动五:北方地区的河流

[读图]问题串:

(1)北方河流有哪些突出的水文特征?(①水文特征:径流量较小;冬季冰期由南向北变长;多以夏汛为主,东北河流有“两汛”;河流含沙量较大。②黑龙江冰期最长;黄河含沙量最大。)

(2)北方地区有哪些主要的河流?(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辽河、黄河、海河等。)

[生]分组讨论,教师指导,讨论结束后汇报成果,相互评价。

[归纳]

北方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为400~800毫米,且集中于夏季,所以河流径流量较小;多以夏汛为主,东北河流有“两汛”;冬季冰期由南向北变长,黑龙江冰期最长;河流含沙量较大,黄河含沙量最大。

[承转]

北方地区在不同的气候和水源条件下,所对应的景观也不同,为什么我国的北方大地常被称为“黑土地”、“黄土地”呢?

活动六:黑土地、黄土地

[课件展示]黑土地与黄土地视频、北方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

[讨论]观看视频后结合北方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讨论分析以下问题:

(1)黄土地和黑土地分布在哪儿?分别属于什么地形区?

(2)“黑”、“黄”的差别是从何而来?

[生]

黑土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黄土地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土壤中所含物质不同。

[归纳总结]

黑土地主要指东北平原。东北平原是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的环绕下,由松花江、嫩江、辽河等几条江冲积而成的。土壤呈黑色,是在温带比较凉爽湿润的草原环境中形成的土壤,“黑”在于土壤中有大量的腐殖质,土层深厚,是天然土壤中最肥沃的。黄土地是指位于黄河中下游的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黄土覆盖大地,是华北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点之一。黄色来自黄土高原的黄土母质,它们由黄河、海河、淮河挟带,冲积成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土层深厚、疏松,利于耕种,是我国耕作业发达的地区。

[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是否对北方地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反思]

6.3.2 黄土高原(第二课时随堂测验含解析)

1.图中省级行政区域A的全称和B的简称分别是 ( B ) A.山西省、秦 B.陕西省、晋 C.河南省、秦 D.甘肃省、豫 解析:由图中省份轮廓可知,A为陕西省,简称陕或秦;B为山西省,简称晋。故选B。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是:①土质疏松,②降水稀少,③植被覆盖率低,④过度放牧,⑤缓坡地建梯田( A )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解析:黄土高原地表光秃裸露、植被稀少,疏松的黄土在缺少植被保护的情况下,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①③对;特别是夏季暴雨,泥沙俱下,水土流失尤为严重,②错;该区人口压力大,过度开垦耕地,过度放牧以及本区的煤矿开采对地表植被和土壤的破坏严重,加剧水土流失,④错。故选A。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造成的危害有:①土壤肥力下降,②农作物产量提高, ③黄河含沙量减少,④黄河洪涝灾害加重( D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解析: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在夏季暴雨的冲刷下,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带走地表肥土,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

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向黄河输送大量的泥沙,下游形成地上河,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的困难.为治理水土流失,在黄土高原上实施了水土保持工程,具体措施有植树种草、修建梯田、打坝淤地等。故选D。 4.黄土高原地表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B ) A.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 C.地表本身崎岖不平 D.海水侵蚀 解析: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故选B。 5.黄土高原人地关系十分尖锐的根本原因是( D ) A.经济发展速度过快,资源开采过多 B.工业污染日益加重 C.工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环境破坏 D.人口增长过快过多,不合理的开发导致生态、经济恶性循环 解析:黄土高原地区人口增长过快,加上特殊的高原地貌,千沟万壑,自然环境比较差,山地环境多,平原少,可耕土地比较少,出现了过度开垦现象,造成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经济恶性循环。根据题意选D。 6.黄土高原地区在发展经济方面的优势有:①自然资源丰富,②名胜古迹众多, ③工业基础雄厚,④国家政策、资金扶持( B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黄土高原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煤炭资源;黄土高原历史文化悠久,开发早,名胜古迹众多;国家政策支持,重点扶持能源工业的发展。故选B。 7.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的根本措施是( C ) A.打坝淤地 B.修筑梯田 C.植树种草 D.改良土壤 解析:加强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采取的主要措施有植树种草,修筑梯田,修挡土坝,退耕还林还草等。故选C。 8.要让黄土高原的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 C ) A.增加草地牲畜的放牧数量 B.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C.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 D.加大化肥施用量,提高粮食产量 解析: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破坏,土壤裸露,一遇暴雨,水土流失严重,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6.3黄土高原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第一课时文明的摇篮风吹来的黄土 教学目标: 1.运用黄土高原的地形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2.结合图文资料,认识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 一,能举例说明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关系。 3.结合图文资料,认识塬、墚、峁、川等黄土地貌,说明黄土高 原千沟万壑的地表特征,并能解释其地表特征的成因及黄土高原的形成。。 教学重点: 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教学难点: 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播放具有黄土风情的一些图片,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图

片是关于什么地方的?”学生回答(黄土高原),教师又问“你们还知道有哪些黄土风情的内容吗?”学生回答(窑洞、白羊肚手巾、信天游等)。教师说,你们对黄土高原有一些的了解了,那么你们知道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吗?那么,今天我们就走进黄土高原,其看看神秘的黄土高原。 二、新授: 教师出示黄土高原的地形图,让学生找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位置: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稍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秦岭。 范围: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 教师让学生找出黄土高原的历史优势,为什么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 (1)在黄土高原上,流淌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2)黄土高原土质肥沃,便于耕种。黄土高原曾经林草繁茂,环境宜人。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的平原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文明。 相传四五千年前,被尊为华夏始祖的炎黄二帝,在这一带开创了华夏文明的先河。 (3)北京中山公园是明清帝王祭祀土地、祈祷丰年的场所;位于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唱《黄土高坡》,由黄土、窑洞等引入。 板书:黄土高原 [讲授新课] 一.教师出示挂图——黄土高原的位置。首先让学生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河、汾河、渭河、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再让学生在图上填出上述地理事物。然后教师可根据有关资料把黄土高原给学生简单介绍。 二.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1.看图D把握黄土高原的地形特点 承转过渡:同学们,我们从课本插图D“黄土高原景观与地形图”中可知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是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的地貌,三种不同的类型同时也显示了黄土地区被流水侵蚀的不同程度。并把景观图与地形图连起来。 黄土高原总的地形特点是什么——沟壑纵横。 2.黄土高原的来历 黄土高原的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请同学看课本第85页阅读,分组讨论,寻找答案。 关于黄土高原上那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很多假说:有“风成说”“水成说”“风水雨相说”。其中,“风成说”得到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情况与原因 首先让学生读图85页活动,讨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等。 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流速越快,对地面物质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 ②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因此加剧了水土流失。

黄土地黑土地说课稿

黄土地黑土地说课稿 《黄土地黑土地》说课设计 《黄土地黑土地》是《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题为《我们生长在中国》下的一个学习内容。与另外三个学习主题《江山如此多娇》、《我们的母亲河》、《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共同承担着体验祖国美丽,感受祖国伟大的教学任务。 本单元之前,教学内容的设计与“社区生活”紧密结合,本单元则引导学生把关注的目光转向“祖国母亲”。 在整体解读本单元教学内容,依据教学主题特点,结合本课《黄土地黑土地》教学内容,参照课程三维目标,本课教学重点如何定位,以及为什么这样定位,我阐述如下:(谈教学目标定位及分析) 1、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感知黄土地、黑土地的地理、气候、文化差异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乡土情,民族情;树立学生爱国的价值观。研读本单元内容,单元题目——“我们生长在中国”扑面而来,它明白无误的告诉我们——我们的“根”就在中国,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头顶中国的蓝天,脚踏祖国的大地,这里的人们一出生,就已经深深的烙上中国印。正是带着这种浓烈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本单元的每一个内容——祖国瑰丽多姿的地理概况,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各具特色的生活方式,各民族和谐共处民族情意……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一一呈现在我面前,进入我的心田,激发着我的教学情感。

我带着这一切,走进孩子们的心田,给他们的情感,价值观形成积极的影响。我坚信,随着学习领域的拓展,眼界的开阔,一定会大大启发学生的土地情,乡土爱,激发爱国热情,萌生民族自豪感。 何为民族情,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土地情,乡土情,家乡情。这种情《黄土地黑土地》中处处都有着流露和体现。课程中的乡土情与教师备课时酝酿出的民族情产生和谐共振,为落实课程三维目标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会产生很好的情感迁移效应。 2、知识目标:了解基本的我国地理地形差异的知识,探究地理、气候差异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依据总目标,我认为本课在知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的一方水土,涵盖了地理、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一方水土的不同,造就了一方人不同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这句话中又包蕴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人们所处自然环境的不同必然所致生活方式,习惯的巨大差异,这也就是常言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也说明自然环境和人们生活的内在联系。本课《黄土地黑土地》呈现的自然地理丰富,还充裕着丰富的人文地理内涵,更重要的把握二者的联系,是本课在知识认知方面的一条重要主线。 自然是丰富的,生活是多彩的。我们在欣赏大自然的丰富多姿之时,也要尊重,理解这种生活方式的多元化和多样性,这是现代人必备的素养和价值观,这是教材传达的重要理念,也是在教学中必须把握的重点。 3、能力和方法目标: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一一黄土高原 学习目标 1. 能读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了解其地理位置的特点和意义。 2. 知道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举例说明“黄土风情”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 关系。 3. 认识塬、梁、岇、川等黄土地貌,了解千沟万壑的地表特征,知道黄土的成因及黄土高 原的形成。 4. 运用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危害,说明黄土高原植被、土质、降水、 地形、河流等自然要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5. 了解黄土高原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和水土保持的措施,培养正确人地观念。 教学重点 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特征和独特的民族风情、 黄土高原成因、严重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成因、严重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教学用具 PPT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出示黄土高原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引入新课。 【揭示目标】 1. 能读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了解其地理位置的特点和意义。 2. 知道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举例说明“黄土风情”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 关系。 3. 认识塬、梁、岇、川等黄土地貌,了解千沟万壑的地表特征,知道黄土的成因及黄土高 原的形成。 【自学导航】认真阅读教材P23— 27,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 自学课文,搜集信息,解决下列问题。 (将重点 内容在书上画记号) 1. 位置范围: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 致以长城为界),南抵秦岭一 2. 地形特征:地表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地表 形成塬、梁、峁、川 等黄土地貌景观 3.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 4. 主要河流:黄河 5. 文明摇篮:六七千年前出现原始农耕文明;四五千年前出现华夏文明;革命圣地 6. 黄土风情:窑洞、信天游…… 7. 黄土成因: 【预习反馈】(略) 【合作探究】 一、了解黄土高原富有地方特色的“黄土风情” ,思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P25活动) 1. 窑洞: 黄—高匣 的 边界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和独特的民风民俗,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资料搜集和阅读能力。 2、结合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形成原因,初步了解科学论证的一般方法。 3、结合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探究和综 合分析的能力。 4、知道黄土高原是一个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懂得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 要性。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图文资料,积极参与探究活动,认识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归纳等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真理的执着探究精神和科学的方法。 2、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教学难点: 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地理区域,假如从飞机上看这一区域,那几乎看不到一丝绿色,那里的人们因地制宜,挖窑洞居住。黄河也流经其中,因而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黄”河,这区域就是黄土高原。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一、文明的摇篮 引导读图:黄土高原在哪儿呢?请同学们P24“黄土高原的地形图”,明确其经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 1、位置: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秦岭。 引导读图:黄土高原主要跨越哪些省区呢? 2、主要跨越省区:晋、陕、甘、宁等 引导阅读:说起黄土高原,很多人不仅会想起它那千沟万壑的景观,而且还会想起这片古老黄土地上孕育的灿烂的古代文明。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请阅读课文24-25页内容。 3、文明的摇篮:古文明、革命圣地、黄土风情 设疑: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除一些石质山体外,地表覆盖着厚度一般超过100米的黄土,这么多的黄土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讲述:关于黄土高原的成因,许多科学家做了很多的研究工作,其中“风成说”得到了最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是吹来的。 二、风吹来的黄土 引导思考:虽然我们不能像科学家一样进行周密严谨的研究,但我们也能客观地对这一学说进行分析。请大家合作完成P27的活动题。 1、黄土高原成因—风成说

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案.doc

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案 §8.1-1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主备人潘振江课题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课型传授新知识课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 2、读图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通过分析,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认识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教学重点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学习难点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的成因。教学方法导学法、谈话法、讲述法相结合教具、仪器、课件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挂图教学流 程个案补充【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有960万 km2的陆地面积。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景观不同。我们生活的地方,处在我国四大高原之一的黄土高原上。今天我们 §8.1-1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主备人潘振江课题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课型传授新知识课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

能、1、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 2、读图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通过分析,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认识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教学重点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学习难点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的成因。教学方法导学法、谈话法、讲述法相结合教具、仪器、课件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挂图教学流 程个案补充【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有960万 km2的陆地面积。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景观不同。我们生活的地方,处在我国四大高原之一的黄土高原上。今天我们 §8.1-1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主备人潘振江课题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课型传授新知识课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 2、读图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通过分析,认识到自然环境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自然特征与农业-----黑土地黄土地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黄土地黑土地》教案 安徽太湖县寺前初级中学张国琼 教学目标 1.掌握我国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2.说明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 教学重点 1.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2.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有哪些。 教学难点 自然条件对农业发展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北方地区景观图片 讲述:这是我国的秦岭—淮河以北的景观,这个地区就是我们在四大地理区域中学到的北方地区的景观,今天我们就来讲述北方地区。 二.讲授新课 北方地区范围 课件:北方地区地形图 1.读图,自学提示: (1)找出大兴安岭、秦岭 (2)找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3)找出淮河 (4)找出俄罗斯、朝鲜、韩国、蒙古 2. 学生读图,回答 学生在读图的基础上,开始思考下列问题: 北方地区的范围 内蒙古高原 大兴安岭北方地区渤海 青藏高原黄河 秦岭—淮河

3. 北方地区的地形 读图,思考: 北方地区有哪些地形区?以什么地形为主。 小结:北方地区地形区 黄土高原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4. 讲述:现在我们了解了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地形,下面我们将通过复习前面的知识更深一步了解北方地区。 5.. 北方地区的气候 读图,思考,回忆: (1)、北方地区所处的温度带 (2)、北方地区所处的干湿区 (3)、北方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 小结: (1)、北方地区处于暖温带和中温带 (2)、北方地区位于半湿润区 (3)、北方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 5. 讲述:就算同在北方地区,就算同样的一种气候类型,而在北方地区内部还是存在着不小的气候差异。 三.课堂练习: p10的活动1,2,3 四.小结: 1、冬季寒冷(判断依据:1月均温低于0摄氏度),夏季温和(7月均温大于20摄氏度),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降水较多。 2、石家庄1月均温约-1摄氏度,齐齐哈尔1月均温约-20摄氏度,虽然同是寒冷,但是寒冷的程度不一样,石家庄7月均温约23--24摄氏度,齐齐哈尔7月均温约21-22摄氏度,显然,齐齐哈尔的夏季比石家庄更加凉爽。石家庄全年降水量比齐齐哈尔稍多一些,主要原因石家庄比齐齐哈尔纬度低,距海更近,因此,纬度因素和海陆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两地的差异。 3、石家庄1月均温约-1摄氏度,延安1月均温约-3摄氏度,7月石家庄均温约23-24摄氏度,延安约21摄氏度,石家庄都比延安要略高一点。降水上,石家庄的降水量比延安要多一点。就其原因,主要因为石家庄地处平原,距海较近,而延安地处黄土高原,距海较远,因此地形和海陆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两地的差异。

教学设计(黄土高原第一课时.doc

教学设计

1. 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地形区。 2. 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和“黄土风情”。 3. 结合图文资料,了解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 因。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文明的摇篮 1 ?读图6. 25,完成下列各题。 (1) 在图中找出: 内蒙高原、秦岭、太行山脉、乌鞘岭。 2.关于黄土的来历,你还有其他的推测吗? 归纳:关于黄土高原的成因,科学家提出了很多假说,其中得到广泛认同的是 “ _____________ 说”。 该学说认为,黄土是由风从、和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吹來的。 二、当堂训练 1.黄土高原与南方地区的重要界线是( ) 明确 学习 目标 学案 展示

A.淮河 B.秦岭 C.太行山 D.大兴安岭 2.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已得到广泛支持的说法是() A.冰川 B.地震 C.风成说 D.火山灰堆积 3.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在() A.嫄 B.梁 C.询 D. )\\ 4.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白然灾害是() A.旱涝灾害 B.台风 C.寒潮 D.地震 5.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而崎岖不平,是个多山的高原 B.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发育 C.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最厚的地方 D.高原上多沟谷、湖泊 6.下列四组城市中,都位于黄土高原上,又是省级行政区中心的一组是() A.兰州、西安、太原 B.太原、西安、包头

展示 达标 二、当堂训练 第三节世界黄土最大的堆积区一黄土高原 一、文明的摇篮 总结 拓展 二、风吹来的黄土 布置作业:小论文《初识黄土高原》 巡视 独立完 成 鼓励学生勇于 展示自我,提 高学生的口头 表达能力与抽 象、概括能力。 评价学生, 补充完善 小结 本节 所学 内容 系统知识 教学反思

初中地理 人教八下6.3.1 黄土高原(第一课时随堂测验含解析)

1.黄土高原南抵秦岭,北连内蒙古高原,西至乌鞘岭,东起( B ) A.大兴安岭 B.太行山脉 C.贺兰山 D.武夷山脉 解析:黄土高原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秦岭,西至乌鞘岭,东起太行山,太行山以东是华北平原。 2.下列省区中,主要位于黄土高原的有( C )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⑤ 解析:①为陕西省②为江西省③为宁夏回族自治区④为山西省⑤为辽宁省,黄土高原主要跨甘肃、宁夏、陕西、陕西等省区,因此选C。 3.读“聚落景观图”该民居主要分布在( D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D.黄土高原 解析: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民居。 4.读“聚落景观图”,该民居体现当地的气候特点是( C ) A.终年高温 B.终年低温 C.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D.终年温和 解析:黄土高原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而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民居,冬暖夏凉。 5.下列不属于黄土风情的是( C ) A.信天游 B.窑洞 C.评弹 D.白羊肚手巾 解析: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总称,是采用吴语徒口讲说表演的传统曲艺说书戏剧形式。它产生并流行于苏州,以及江、浙、沪一带。 6.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是( C ) A.青藏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解析: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7.目前,关于黄土高原的成因有多种说法,其中最可信的一种假说是( C )A.水成说 B.冰成说 C.风成说 D.火山说 8.黄土高原自西北向东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这说明( A ) A.黄土是从西北部的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B.黄土是河流携带的泥沙堆积下来形成的 C.黄土不是吹来的,是原来就有的 D.黄土土质疏松,不适合种树 解析:黄土高原自西北向东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这说明带来黄土的流质(风或流水)的运动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 9.下列关于图中地形区(阴影区)地表特征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 A.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B.地形平坦,一望无际

八年级地理下册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认识黄土高原的过渡性。 2、通过阅读黄土高原地貌景观图,了解黄土高原地表景观的特征,知道塬、墚、峁、川的形成原因及其特征。 3、能利用图文资料,解释黄土高原形成的主要原因。 4、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后果及治理措施。 二、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 1、造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2、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治理措施 四、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实验验证法 五、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配乐朗诵黄土高原的介绍,同时配以图片展示。提出问题:老师刚刚描述了我国哪个地形区由此导入本课——黄土高原。 (设计意图:图片和文字介绍展现了黄土高原自古至今的生态环境变化以及风土人情,并配上本地区所特有民歌——信天游。一方面是为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是初步感知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为本节课学习其成因、水土流失严重打下基础)【讲授新课】 一、全球最大的黄土区 同学们朗读屏幕展示的学习目标。 1、认识黄土高原的位置及范围

(出示图片)黄土高原位置和范围图 (1)请学生到讲台前,边指图边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总结归纳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黄土高原地处黄河中上游地区,位于太行山脉以西、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 (2)老师在屏幕上出示黄土高原包含的省级行政区域轮廓,学生说出名称及简称。师生总结归纳:黄土高原包括:青海、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山西、内蒙古自治区和河南省等7省。 (3)(出示图片)干湿地区分布图、农耕区和牧区分布图。学生仔细观察屏幕上展示的图片,通过问题的引导总结出黄土高原地处湿润半湿润区向干旱半干旱区过渡、农耕区向牧区过渡的地带。 (设计意图: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学生通过独立完成读图、指图的练习,既掌握了基础知识,又学到了总结归纳方法) 【承转】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这么厚的黄土来自哪里 学生可能给出风吹来的、流水冲来的等多种答案。 2、风成说 教师:关于黄土高原黄土的来源,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多数学者的认同。 播放视频:风吹来的黄土 学生边观看动画,边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黄土来自哪里 2、距离沙漠的远近不同,沙子的颗粒大小有什么变化 学生根据视频中获取的信息,总结答案。 师生归纳:黄土来自蒙古高原、中亚及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自西向东,沙子的颗粒逐渐变小。这些黄土的沉降过程,就像冬天下雪一样,而黄沙最后像雪花一样很均匀的飘落在地面上,形成了黄土高原。 (设计意图:以观看视频的方式了解风成说,一是营造了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二是动画的方式更形象直观,学生更容易接受。) 【过渡】(出示图片)部分黄土地貌类型图。读图回答,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 学生回答: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屏幕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的片段。

第一节 北方地区——黑土地和黄土地

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 【导入新课】上学期我们学习的是中国地理概论,主要是从不同的地理要素出发,了解中国的整体特征。而这学期主要是认识中国不同的区域,了解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和地理差异。 【问】这学期学习地理的方法与上学期有什么不同? 【学生阅读】P2潘博士—→学法指导 活动:中国四大地理单元 【看谁观察最仔细】P5图5.1“中国四大地理分区” 【问】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可分为哪四个地区? 【生答】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1、形成四大单元的原因 【问】分区的依据是什么? 【生答】形成四大区域的原因: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人文地理特点的差异。 2、四大地理单元的界线 【活动】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界线,完成P3活动。 ①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以秦岭-淮河为界,确定界线的主导因素是气候(气温和降水) ②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以季风区与非季风区、400毫米年降水量线为界,确定界线的主导因素是季风。 ③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地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确定界线的主导因素是海拔。 【承转】下面,我们来了解我国的北方地区。 第一节北方地区——黑土地和黄土地 教学目标: 1.知道北方的位置、范围、面积和人口等基本情况。 2.通过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对比,使学生识记北方的区域特征。 3.了解北方的矿产资源及重要的工业基地。4.分析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成就、问题及措施,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相当巨大。 教学重点:北方的自然环境、黄土地与黑土地的区域差异。 教学难点:分析北方地区气温、降水的特点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设计: 活动一:北方地区的基本概况 【问】读P4图5.2“北方地区图”,注意下面的问题: 1、北方地区在全国的什么部位? ◆位于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 2、找出北方地区包括的主要省区和所临的海? ◆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河南省、山西省、山东省、陕西省。(10个) ◆渤海、黄海 3、北方地区的面积约占全国比例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 4、看图说出本区主要的山地、高原、平原及分布特点? ◆山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太行山脉; ◆高原:内蒙古高原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脉以西; ◆平原:东北平原位于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之间,华北平原位于太行山脉以东。 5、说一说本区的平原分别由哪些河流冲积而成? ◆东北平原主要由松花江、嫩江、辽河、乌苏里江、黑龙江冲积而成; ◆华北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面。 6、本区的气候特征? ◆冬夏季节差异大,夏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干燥。 7、本区的经济状况? ◆平原面积广,耕地以旱地以主,易于机械化耕作,是我国重要粮棉产区,煤、铁、石油等资源丰富,工业发达,工业城市密集,资源消耗量大。 【承转】本区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及山地丘陵等自然条件不同,使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等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表现在“肥沃的黑土地”和“干旱的

黄土高原教案

第五节黄土高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②在地形图上识别黄土高原的地形类型; ③、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后果。 过程与方法: ①运用地图简要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②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 ③运用资料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形成的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教学难点:黄土高原最典型的三种地貌景观:塬、墚、峁。 教学过程: 一、导入:唱歌曲《黄土高坡》,师你知道歌曲中唱的黄土高坡指的是我国的那 一个高原吗?对这个高原你知道多少?(学生回答)同学们说的很好,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黄土高原。 二、合作学习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师:首先我们了解一下黄土高原的概况。同学们请看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 (学生回答 1、位置:位于我国中部偏北) 师:同学们继续看图,由图例可知红色的虚线表示的是黄土高原的范围,请沿这虚线指出高原边缘的主要地物。找出本区主要跨越了那些省份,并在图上标出。看谁找的又快又准确,找到的请举手。 学生在书上找出后,教师引导学生说出。(2、黄土高原的范围:东起太行山脉,西到乌鞘岭,北起古长城,南至秦岭;主要省份有甘肃、宁夏、山西、陕西等) 师: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面积达40万平方千米,黄土厚度在100米到300米之间。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 请同学们阅读P91风吹来的黄土。黄土来源于中亚和蒙古的沙漠和戈壁。考考你:你知道在黄土高原形成中什么风向起主要作用吗?学生回答请看视频:“榆林地区的沙化现象”它是“风成说”的有力证明。 风吹来的高原地表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看图请说出黄土高原的地表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学生看图回答) 师:3、黄土高原地表特征是: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地貌景观 黄土高原的最典型的三种景观:塬、墚、峁。(注意字的书写)学生看图片和文字介绍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黄土高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含反思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一一黄土高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和反思) 盐城市北蒋实验学校耿秋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2)探讨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分析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运用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分工协作查找资料寻求治理措施。 (2)通过分析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进一步 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 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2)通过对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的分析,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 可持续发展观点,形成全球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2.难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认识到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方法:讲解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相结合。 四、教具准备:相关资料和课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黄土高原是我国四大高原之一,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之前我们已经学过它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形区,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水土流失严重。那么严重的水土流失会给当地人民生产和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呢?我们该如何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呢? [讲授新课] (一)严重的水土流失 1、读P29活动,思考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 2、观看4个实验探究视频,分小组思考并总结不同的植被覆盖率、不同的土质(沙土和黏土)、不同的坡度(陡坡和缓坡)、不同的降水强度(暴雨和小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2.了解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让学生理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 4.让学生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认识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 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 导学法、谈话法、讲述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 1.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或自制课件。 2.挂图或投影片——黄土高原的位置,中国水土流失分布图。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块来学习一个特殊地形区,下面我们一块来听一段录音。共同感受一下这个地形区的实况引出新课。 板书: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讲授新课] 教师播放黄土高原的录像,共同了解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 教师播放课件——黄土高原的位置。首先让学生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然后教师可根据有关资料把黄土高原给学生简单介绍。 板书: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承转过渡: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跨越了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在这片广

教案:《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黑土地黄土地》

前言:“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因而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登上了教育研究的大雅之堂,写一篇说课稿的步骤简析教材、阐述教法、指导学法、概说教学程序、教学效果分析。其次要说好课,就必须写好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是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本人根据多年亲身教师经验,整理了具体实用、条文严谨的<《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黑土地黄土地》教案>,供大家学习参考,减轻教师你的工作负担。格式都按照公文标准排版好了,直接下载编辑/打印使用即可,谢谢!上面前言部分使用时请删除。 《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黑土地黄土地》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北方地区地形图,找出北方地区的界线,指出北方地区的范围;识记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与临海等,识记北方主要农作物以及大致分布。 2.运用中国政区图和中国地形图描述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运用北方地区地形图和气候类型图总结归纳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流、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北方地区的了解,激发热爱国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土壤等特点。 【难点】 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设置情境,通过展示具有北方特色冰雕和雾凇的景观图,引出哈尔滨和吉林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并提问:北方地区都有哪些地理特征呢?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 1.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自主学习】读北方地区的地形图,回答以下问题: (1)北方地区位于哪里?请同学们结合北方地区的地形图,找出北方地区的边界。 (2)北方地区濒临什么海? (3)渤海、黄海位于北方地区的什么方位? 【学生读图回答】(1)北方地区的边界为大兴安岭、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以及秦岭-淮河。 (2)北方地区临近渤海和黄海。 (3)渤海、黄海位于北方地区的东方。 【教师总结】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宋海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读图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通过图文资料, 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 2、通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 人为原因,并了解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 能力目标: 1、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 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 2、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 的严重后果;通过分析,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情感价值目标: 通过以上内容学习,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该区域的中心事物——“黄土”对其造成的一系列影响,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原因及治理的途径 教学方法:讲述讨论分析读图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请同学们根据平时所见所闻,并结合图8.2“黄土高原景观”,谈谈对黄土高原的印象。既然是跨省区域,就要让学生对它的位置范围有明确的概念。因此进入学习的第一步,就要安排学生进行活动1,明确黄土高原跨越了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省。 讲授新课: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再问:为什么一看图片就知道这儿是黄土高原,而不是别的什么地方? 以此来引出学生对黄土高原地区特有的物质——厚厚的黄土引起重视。在介绍黄土高原的厚度以及在世界的地位之后,进一步提出质疑: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对“风成说”的探讨。 阅读讨论:这些证据能不能说明黄土高原的黄土一定是风吹来的?如果条件成熟,可以让学生分成两派(“赞成派”与“反对派”)进行辩论。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风成说”有更深入的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 【严重的水土流失】 师生活动1:阅读图8.4和图8.6,讨论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 师生活动2:阅读图8.7的对话,谈谈你的看法。 通过此活动让学生意识到:植被的减少会造成水土流失,形成千沟万壑,而地表的破碎又会加剧水土流失。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并且归根到底,

第七章第五节第二课时 黄土高原

1.黄土高原丰富的能源、主要的煤矿。(重点) 2.理解如何合理开发黄土高原地区的矿产资源。 一、复习学过的重点知识 1.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是_______________。 2.要使黄河水变清,关键是治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中,治坡主要是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上可以修建水平梯田;治沟主要是在沟谷里____________,拦蓄泥沙,淤地种植。 二、黄土高原的丰富矿产资源 1.黄土高原的地下埋藏着丰富的___________资源,是我国重要的___________基地。被誉为“乌金三角”是指哪三省接壤地区分布超大型煤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P93地图找出特大型煤田:山西的大同、阳泉、平朔;山西的神府;内蒙古的东胜。 3.读P93图,合作学习,讨论分析: (1 )说说黄土高原的煤炭外运可利用哪些主要的铁路线。 答: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往北京、上海;可由___________运往秦皇岛;可由___________运往兰州;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往南方。 (2)黄土高原煤炭资源实在太丰富了,因为铁路运力有限,无法及时外运。请大家想想办法出主意,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答:可以修建坑口火电站,将煤炭转化为___________输送出去;可以将煤炭转化为煤气通过___________输送出去。 (3)说说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对当地的能源开发利用有什么积极作用。 答:黄土高原位于我国___________部地区的结合处,在西部大开发中可以起到承__________启__________的作用。 三、练习 E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学设计《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1课时) 科目:地理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课时: 1课时 教学设计者:屈敏单位:安康市初级中学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六章第三节,是继“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之后教材安排的第二个区域研究案列,目的是让学生在上一节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一般方法之后,研究黄土高原有别于其它区域的自然景观和特殊地理环境,不仅是教会学生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生态环境治理的方法,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半成熟、半幼稚,抽象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做支柱的心理特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对中国的区域地理中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之上,并在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归纳分析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老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三、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采用多媒体教学法,运用PPT课件,辅以读图分析、归纳、讲授法,化简为易,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采用合作探究式,本着提供给学生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目标。以学生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目标,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2、知道黄土高原上中国文明的摇篮。3、能说出当地富有特色“黄土风情”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的法1、运用图文材料分析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2、通过分析当地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注重事物间的内在联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黄土高原的地域特点,认识到各地的文化都与当地的环境

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二课时教案

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二课时 教案 [导入新课] 教材29页活动题: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及其危害。 1.阅读图6.34说出水土流失于地表植被的关系。 学生:观察图,初步了解植被覆盖越高,涵养水源的能力越强,水土流失的状况相对不会特别严重。 2.讨论不同的土质(沙土和黏土)、不同的坡度(陡坡和缓坡)、不同的降水强度(暴雨和小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学生:判断 [挖掘元素,建立模型] 讲述: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主要是这里长期的水土流失;通过活动分析和判断,我们简单了解到水土流失的原因,下面我们来归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阅读教材28页,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请同学们小组内完成阅读理解: 学生:小组讨论、归纳并反馈。 教师:适当引导并板书。 板书: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三.严重的水土流失 1.原因: 过渡:通过大家的合作探讨,相信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们继续要探讨,水土流失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请同学们看多媒体展示的图片,了解水土流失的危害: 展示:多媒体展示图片 教师:一边展示图片,一边引导学生归纳水土流失的后果并板书。 板书: 2.后果:①带走肥沃的土壤 ②破坏农田、村庄 ③生态环境恶化 ④河流含沙量上升,淤塞河床等 [思维发散,探索求解] 自然:土质疏松、地表裸露、降水集中等 人为:过渡开垦、放牧,采矿、修路等

过渡:黄土高原位于黄河流域,作为我们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环境问题一定要寻找解决措施,请同学们为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献策略,下面看哪个小组想到的策略最多。 学生:思考、整理小组想法,教师巡堂并给予指导与肯定。 教师:请小组发表看法,并归纳板书。 板书: 四、水土保持 1.方法: 生物措施:植树植草 工程措施:建梯田,修挡土坝 合理安排生产生活: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 活动:同学们的看法非常好,下面我们来阅读3、31页活动题,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学生:阅读理解 教师:凡事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黄土高原的治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坚持长期进行,相信一定有效果的,我们来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成效。 展示:多媒体展示图:黄土高原变绿了——大规模植被建设前后对比。 小结:同学们的学习也一样,需要坚持不懈的态度,努力奋发,相信一定有收获。 [强化训练,精点评析] 课堂练习:多媒体展示练习题,巩固知识点。 [回归应用] 课堂小结:黄土高原的学习到这里,通过板书,我们能清楚今天的知识框架,重点把握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以及措施。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三.严重的水土流失 1.原因: 自然:土质疏松、地表裸露、降水集中等 人为:过渡开垦、放牧,采矿、修路等 四、水土保持 1.方法: 生物措施:植树植草 工程措施:建梯田,修挡土坝 合理安排生产生活: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