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客家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研究——以铜琶村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州客家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研究——以铜琶村为例
摘要:本文通过对铜琶村传统村落现状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综合价值及影响因素,从保护和发展两个角度分别提出具体规划目标、定位及措施,为梅州客家传统村落保护提供理论支持和案例参考。
关键词:梅州;客家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铜琶村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传统村落遭受了“农业现代化、乡村城镇化、郊区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开发、城乡统筹发展”等多重冲、破坏,“千村一面、万村一貌”的问题日益突显。2013年,梅州铜琶村正式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成为了该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及发展利用的新契机。
1.传统村落的概念
传统村落,原名古村落,于2012年9月经,经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正式将“古村落”改为“传统村落”,是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截止到2014年年底,中国传统村落数量已达到2555个(2012年第一批共计646个,2013年第二批共计915个,2014年第三批共计994个)。
2.铜琶村现状资源调查及价值评价
2.1 铜琶村概况
铜琶村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中部,与松口古镇区相邻,距梅州城区约50 公里,水陆交通便利,是一个人文历史悠久,民风淳朴,风光秀丽的纯客家村。铜琵村全村总面积为4.45平方公里,有13个村民小组,由金盘里、大和里、琵琶里、仁寿里4 个自然村组成,现有农家450 户,户籍人口1921人,常住人口约1300人。村民经济收入以种植金柚、蔬菜、水稻等传统农业和手工业为主,近年来引进现代养殖业,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等绿色产业。
2.2 铜琶村现状资源调查
铜琶村至今仍完整的保持明清时期的选址和历史的空间格局,而且集传统礼制、伦理观念、阴阳五行、风水地理、哲学思想、建筑艺术于一体。村内建筑大多集中建在村中的古山岌下、梅江河畔和松源河两岸,在规划建筑上突出表现在因地制宜,或依山就势而建,或傍水临河而筑,且大多形成为古民居建筑群落;此外村中道路的开辟、灌溉水圳渠道的布局、桥梁的架设、码头的定位等,充分体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守望相助的传统习俗和客家人对居住环境的科学规划与建设。
2.3 铜琶村现状资源价值评价
2.3.1综合价值
铜琶村开村于南宋时期,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地处“客家母亲河”梅江北岸,远山环列翠屏,近水流光溢彩,风光秀丽。通过对铜琶村传统资源的调查,运用相关的专业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科学、系统地对村内文物古迹的保存情况、保护管理工作的实施情况等进行评价,明确传统村落的历史、艺术、科学、文化等价值,进而提出着实有效的策略和方案,保护和开发利用村内历史文化资源。
2.3.2不利因素
通过调查发现,虽然铜琶村已经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但是全村的经济条件相对落后,
导致了村落保护与发展进展仍然缓慢。随着城市扩张和工业发展的突飞猛进,村内居民入城务工,传统建筑破旧无人整修,逐步导致村落的生产生活瓦解,空巢化严重;而随着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留村居民的建房需求也日益强烈,这也导致了违章改扩建,破坏传统风貌等问题,这些不利因素,进一步凸显了铜琶村保护发展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
3.铜琶村保护规划
3.1 规划内容、目标与原则
3.1.1正确处理历史文脉与现代功能需求的关系
历史建筑由于其历史性而在现代功能、存在环境等方面与现状发展存在各种矛盾,因此,保护方式应采取积极主动方式,将历史建筑与现代功能、现代配套有机协调。完善及适应新时代的村镇功能需要,使名村具有现代文明生活环境,又最大限度地保存古村历史信息。同时与城镇第三产业拓展、与旅游项目开发等结合起来延续传统文化。
3.1.2保护与发展、近期与远期、新与旧相结合
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是在保护传统资源的基础上,注重以保护促进发展,以发展强化保护;研究并顺应传统村落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顺势而为,注重分时分地的实施策略的研究与制定;科学地、有预见性地协调村落新、旧内容的关系,避免新旧矛盾,旧村衰落或者新村风貌不协调等现象,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
3.2 保护区划与管理规定
世德堂、仁寿楼及其周边依存范围,爱春楼及其周边建筑群依存范围,饶氏故居及周边建筑群依存范围,元魁塔及其周边依存范围,琵琶布周边建筑群及依存范围,面积共0.7 平方公里,占全村总面积的15.7%,占村重点区域面积的28.6%。核心保护范围纳入了全部已公布的文保单位和重要历史建筑,具体边界以区划图为准。在核心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新建、扩建活动,但是新建、扩建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除外;在核心保护范围内,新建、扩建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前,应当征求同级文物主管部门的意见。
4.铜琶村发展规划
4.1 发展定位与目标
铜琶村作为具有典型客家围龙屋建筑群特色的“中国传统村落”,毗邻梅江河与松源河,山光水色兼具、环境优美、适宜居住,是具有历史风貌延续的文化功能和有生命力的住区功能的这两大主题的结合。因此,铜琶村发展定位应以“客家文化”为依托,借“山、水”之名,以“文、居”为魂,围绕这些主题可以进行科普教育、观光旅游、文化商业的开发,本次规划将铜琶村核心区的功能定位为:“打造发展成集影视拍摄、科普写生、旅游观光、农家体验与客家文化研究于一体的客家风情大观园”。
4.2 人口与空间规划
在保护村落整体风貌的前提下,根据铜琶村现状户籍人口为1921人,规划村内保留现有人口规模,近期不再新增人口。按村民的建房实际,规划分区引导村民在古村核心保护区外围选址建设新村,做到新旧协调。规划铜琶村未来形成“一轴、两带、五区多点”的空间结构。“一轴”是指东西向沿省道展开的村落发展轴;“两带”是指沿梅江河、松源河形成的滨河景观带;“五区”是指以世德堂为中心的影视文化区、以饶氏宗祠为中心的传统民俗生活区、以元魁塔为中心的休闲观光区、以爱春楼为中心的写生风光区和村西北部的传统民俗生活区;“多节点”是指以元魁塔、世德堂、爱春楼、磐安桥、旧水泥厂改造酒店等为中心形成的景观节点。
4..2 人居环境规划
改善村民居住条件,提出传统建筑在建筑安全、居住舒适性等方面的改善措施。对不同类型的建筑,根据不同功能需求及风貌要求,采取不同的保护及整治措施,使整个铜琶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