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_隋唐五代时期书法解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董 美 人 墓 志
董美人墓志
• 此志写于公元 597 年,清朝嘉道年间在当年隋 朝京畿地区的陕西西安出土。志石后流至上海, 毁于咸丰三年的小刀会起义期间。 • 这是隋朝统一全国之后的楷书作品,书刻俱佳。 笔画峻劲,撇笔、捺笔开张,竖笔挺拔;体态 欹侧,字形或横方或纵长;妍态中蕴涵古意, 可谓“娟娟静好”之作。清朝末年以来,习楷 者常以此志为楷范。
颜筋柳骨
• 欧、虞分峙于前,欧书方严峻整而多显铭石书 的遗法,虞书妍妙优雅则更具江左风流。他们 是人在唐朝而艺仍陈隋,好象是前朝书风在新 朝的代言人,虽然算不上唐风的代表,却是隋 唐书法承前启后的人物。褚遂良是在唐朝成长 起来的书家,他的书法最初游移欧、虞二家, 而后归宗王羲之,豪劲清润,卓然自立,并且 对唐朝楷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晚唐楷书 名家,以颜真卿和柳公权为代表,世有“颜筋 柳骨”之称。
《雁塔圣教序》
• 历代鉴赏家赞誉褚字“遒丽温婉”, “增华绰约,欧虞谢之”,“生动处即 其轻飘处”,以及批评褚书“全将笔提 空,固是难能,然终觉轻浮,不甚沉 着”,显然是针对《雁塔圣教序》的楷 书样式和风格作出的评判。
颜真卿
• 颜真卿(709年 — 785年),字清臣,琅 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曾封为鲁郡 公,故后人称为“颜鲁公”。琅玡颜氏 以儒学传家,颜真卿五世祖颜之推撰写 的《颜氏家训》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家训 著作;从曾祖颜师古注释《汉书》而为 史家称道;伯父颜元孙《干禄字书》盛 行唐朝。
《 汝 南 公 主 墓 志 铭 稿 》
《汝南公主墓志铭稿》
• 稿本为行书,笔法圆活,多取一拓直下 之势,也笔画有柔其外刚其内的笔趣, 字形为清瘦状,这些都与虞世南的楷书 特点合辙。 • 这篇草稿书迹在宋朝有数本,米芾曾经 临写,所以明朝人怀疑传世的这一本是 米芾的临本。即使如此,米芾有摹古乱 真的本领,想必与底本面貌不远。
《真草千字文》
《千字文》
• 《千字文》是一本蒙学字书,梁武帝时 期编纂。据说,梁武帝令殷铁石从内府 收藏的王羲之书迹中集出上千个字,然 后指示韵部,让文士周兴嗣按韵编成文 章,故《千字文》卷首写有“周兴嗣次 韵”。
张怀瓘《书断· 中》“智永”条
• 智永“师远祖逸少,历记专精,摄齐升 堂,真、草唯命”,“微尚有道(张芝) 之风,半得右军(王羲之)之肉。兼能 诸体,于草最优。气调下于欧、虞,精 熟过于羊、薄。智永章草、草书入妙, 隶入能”
《 颜 氏 家 庙 碑 》
《颜氏家庙碑》
• 唐德宗建中元年( 780 年),颜真卿 72 岁,建 立这通高达三米有余的大碑,亲自撰、书碑铭, 延请篆书名家李阳冰篆写碑额。 • 颜真卿晚年的楷书有两个特点:一是笔画圆劲 浑厚,二是一改“王书”结体的欹侧“紧结” 为平正的“宽结”。人们所谓鲁公以篆籀笔意 作楷书的“变法”,说来玄妙,其实不外于此。 这是他建树自己楷书风格的手法,也是他超越 唐朝其他书家的本领。所以有人称颜鲁公《家 庙碑》是楷书中的“玉筯体”。
第五讲 隋唐五代时期书法
• 公元581年,杨坚代周,建立隋朝。公元 589年,隋朝挥师南下灭亡陈朝,统合南 北,结束了长达三百余年的分裂局面。 这时,南方的著名文士纷纷迁徙京师长 安,魏晋新书风的中心遂由江南的建康 北移到长安,南朝书法成为全国的主流 书风。从此以后,主流书风再无“南北” 之分,只有书家的“南人”、“北人” 之分。
欧行的特点
• 欧阳询写行书,起笔多着力顿按,笔画 多方锐,转折处多用折法,呈方峭的圭 角;形体修长,比楷书还要欹侧紧结。 他的行书笔法与结构特点与楷书十分接 近,可以说是他楷书的快写体,笔势连 贯起来,变化要丰富一些。
虞世南
• 虞世南(558年 — 638年)出身名门望族, 早年过继叔父虞寄,故字伯施。越州余 姚(今浙江余姚)人。早年拜南朝大学 者顾野王为师,精通经史文词。隋朝时 为秘书郎,管理图书经籍,编撰《北堂 书钞》一部。入唐后为李世民的幕僚, 是秦王府著名的“十八学士”之一。太 宗即位后任秘书监,地位在欧阳询之上。
苏 慈 墓 志
苏慈墓志
• 此志书刻于公元603年,1888年才在陕西蒲城 重见天日。方峻的笔画形态和严谨的结字手法, 简直与欧阳询的楷书如出一辙。所以《苏慈墓 志》一出土就颇负“盛名”,康有为告诉我们, 当时“翰林之写白摺者,举子之写大卷者,人 购一本,期月而纸贵洛阳”。究其原因,盖此 志楷书类似大名鼎鼎的欧字,而且端整妍美, 笔画完好,“较屡翻之欧碑易学”,“足为干 禄之资”(《广艺舟双楫· 取隋第十一》)。
欧 阳 询 梦 奠 帖
梦奠帖
• 这件行书墨迹,据说原是欧阳询所写 《史事帖》中的一幅。欧阳询精通史学, 好写史事,一纸记一事,集为一卷。后 来裁割分离,每纸成为单独的一帖,以 起首的几字命名。现在传世的《史事帖》 墨迹有《梦奠》、《张翰》、《卜商》, 据专家考鉴,《梦奠》是原迹,后两种 是双钩廓填本。
颜真卿以“忠义”、“刚烈” 著称
• 颜真卿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动荡年代,他在 晚年这样记述自己的官履:“举进士,历校书, 举醴泉尉”、“长安尉”,“三院御史,四为 大夫,六为尚书,再为采访节度,充礼仪使, 光禄大夫”(见《颜氏家庙碑》),官至太子 太师。颜真卿敢于直言,玄宗朝“四命为监察 御史”,人呼之为“御史雨”。他任平原太守 时,奋力抗击“安史之乱”,维护国家的统一。 他斥责宦官弄权,反对割据势力,以“忠义”、 “刚烈”著称,因此受到权臣嫉恨,最后被军 阀李希烈杀害。
颜真卿书法分期
• 颜真卿的书法有前期、后期之分。过去 所见颜真卿最早的书迹是44岁书写的 《多宝塔碑》,新近出土的颜真卿楷书 《郭虚己墓志》(图6-14),乃42岁的 手笔,尚能见到虞字和褚字的某些影子。 50岁以后,他用篆籀古法写楷书,纳古 法于新意之中,生新法于古意之外,形 成圆浑清雄的风格。大字楷书尤为雄健, 有一种“昂然不可犯之色”。
五绝
• 唐太宗喜好书法,任用虞世南为侍书, 经常与他讨论王羲之书法,而且称赞虞 世南有五绝:一的德行,二是忠直,三 是博学,四是文词,五是书翰。
虞字
• 虞世南的书法师承王羲之七世孙智永,继承了 “王书”不激不厉的风范。唐朝贾耽有一篇评 论虞字诗歌,称道虞字的特点:“众书之中虞 书巧,体法自然归大道。不同怀素只攻颠,岂 类张芝独创草。形势瘦,筋骨老,父子君臣相 揖抱。孤青似竹更飕飕,阔白如波长浩渺。能 方正,不隳倒,功夫未到难寻奥。须知《孔子 庙堂碑》,便是青箱中至宝。(《赋虞书 歌》)”
书学
• 唐朝的官学在“国学”中增设“书学” 一科,置书学博士教习书法,学生“三 十人”,“日纸一幅”。又以“身、言、 书、判”诠选官吏,其中“书”指书法, “楷法遒美”方可中程。唐朝名家的楷 书成就非常高,和魏晋“钟王”的楷书 一样,成为历代书家学习楷法的范本。
欧阳询读碑
• 一天,欧阳询在路途中看见西晋索靖所 书石碑,勒马观之,良久乃去。才行数 步,想到索靖的字实在好,难得一见, 又返回来继续看。先是站着看,疲倦了, 便在碑前铺一毯坐观,晚上露宿碑旁。 看了三天才离去。
褚字
• 褚遂良早年的书法与欧字相似,颇得欧 阳询的称赞,后来“甚得王逸少体”。 虞世南去世以后,魏徵推荐他到唐太宗 身边担任侍书。当时皇宫收藏的王羲之 旧帖极多,唯有褚遂良能辨真伪。 53 岁 以后,他的书法才自成面貌,以瘦劲婀 娜的风格著称。
唐之广大教化主
• 褚遂良书法的影响很大,清朝书学家王澍评道: “褚河南书,陶铸有唐一代,稍险劲则为薛稷, 稍痛快则为颜真卿,稍坚卓则为柳公权,稍纤 媚则为钟少京,稍腴润则为吕向,稍纵逸则为 魏栖梧,步趣不失尺寸则为薛稷”(《论书剩 语》)。刘熙载说:“褚河南书为唐之广大教 化主,颜平原得其筋,徐季海之流得其肉” (《书概》)。清人之论涉嫌夸张,却道明了 褚遂良在唐朝书坛上的影响。
书法世家
• 颜氏也是书法世家,梁朝时,荆、楚间碑碣皆 出于颜真卿六世祖颜协手笔,颜真卿祖父颜昭 甫、伯父颜元孙、二兄允南皆工书法。颜真卿 《草篆帖》云:“自南朝以来,上祖多以草隶、 篆籀为当代所称”。 颜真卿承继家学,是一位 通晓字学的书家。唐朝时,与颜氏数代通婚的 陈郡殷氏也是书法世家,高宗、武后两朝,殷 令名、殷仲容擅长大字题榜,为天下所宗。颜 真卿能篆、隶、楷书,又能摩崖大字,当兼得 颜、殷两家笔法。
《 孔 子 庙 堂 碑 》
《孔子庙堂碑》
• 楷书《孔子庙堂碑》( 626 年),刻成不久就 毁于一场大火,现存西安碑林的这通《孔子庙 堂碑》,不是虞世南书丹的原碑,乃宋朝人重 刻,俗称“西庙堂碑”。我们现在评论虞字, 多是依据这通碑刻。 • 由《孔子庙堂碑》来看,虞世南的楷书笔致很 圆融,气力沉厚,有不激不厉的风规,外柔内 刚的优雅,若余音绕梁,耐人寻味。其妙意深 趣隐含在平正稳健的体段之中,不象欧字那样 抛筋露骨,所谓“欧之为鹰隼可知,虞之为鹰 隼难知”。
颜真卿 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
• 此稿是颜真卿为在“安史之乱”中捐躯 的侄儿季明所写的一篇祭文。 • 这篇圈圈点点的文章草稿,深受后世书 家称道推崇。黄庭坚说:“鲁公《祭季 明文》,文章字法,皆能动人”。人们 说及历代的行书名迹,王羲之《兰亭序》 之后,当数这篇《祭侄稿》。
柳公权
• 柳公权(778年 — 865年),字诚悬,京 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自幼好学, 十二岁能辞赋。元和三年登进士,初为 校书郎,因善书选入内廷,先后担任穆 宗、敬宗、文宗的侍书。文宗很欣赏他 的书法,称他是“钟、王复生,无以加 焉”。
雁 塔 圣 教 序
雁塔圣教序
• 书于公元653年,原碑在西安慈恩寺大雁 塔南塔。《雁塔圣教序》是褚遂良晚年 的手笔,也是唐代碑刻楷书中最著名的 一品。褚遂良书写《雁塔圣教序》,善 于用运笔锋,线条灵动、细劲、婉曲; 每个字的姿态,都“风姿绰约”,楚楚 动人。有人用“美人婵娟”比况褚字的 秀丽可爱,恰到好处。
第二节 唐朝楷书
初唐四家
• 唐朝擅长楷法的书家,不胜枚举。著名 者,历来有“初唐四家”之说,或云 “欧、虞、褚、薛”,或称“欧、虞、 褚、陆”。盛唐书家徐浩曾说及初唐书 家传古法者为三人:“虞得其筋,褚得 其肉,欧得其骨”(《论书》)。按艺 术成就论,奠定唐朝书法局面的杰出人 物实为欧、虞、褚三家。
Biblioteka Baidu
《 九 成 宫 醴 泉 铭 》
《九成宫醴泉铭》
• 此碑写于公元632年,当年欧阳询已是76 岁高龄,笔力依然强健,毫无老态。方 锐挺直的笔画,“若武库之矛戟”。字 形瘦削,结体紧结,仿佛“孤峰崛起”, 有耸拔的气势。这样的态势,唐朝书家 有“劲险”之评,宋朝米芾称为“险 绝”,清朝梁巘说他敢用“险笔”。总 之,人们爱用“险”来形容欧字的特点。
龙 藏 寺 碑
《龙藏寺碑》
• 古人论列隋朝碑刻楷书,都以《龙藏寺 碑》为冠冕。北宋的金石家称它“字画 遒劲,有欧、虞之体”(欧阳修《集古 录跋尾》)。明朝人甚至说《龙藏寺碑》 是欧阳询、虞世南楷书的“发源”(赵 崡《石墨镌华》)。康有为继承了这个 论点,认为虞世南、褚遂良、薛稷、陆 柬之等唐朝书家传承了《龙藏寺》的遗 法。
褚遂良
• 褚遂良(596年 — 658年),字登善,杭州钱 塘(今浙江杭州)人。父亲褚亮是“十八学士” 之一。他比欧、虞晚一辈,太宗朝为秘书郎、 起居郎,官至中书令,太宗临终前委为顾命大 臣。太宗去世后,据说他要高宗遵循太宗遗嘱, 将《兰亭序》真迹陪葬昭陵。褚遂良性格刚烈, 敢于直谏,高宗废王皇后而立武氏母仪天下, 褚遂良一再反对,结果一贬再贬,抑郁而死。
第一节 隋朝书法
• 隋炀帝好书画,南巡扬州,犹携带书画 从行;为了聚藏前代古代书画,修筑了 妙楷台和宝迹台,分别庋藏法书、名画。 初唐著名书家欧阳询、虞世南以及唐高 祖的书艺,都奠定于隋朝。初唐书法实 是延续隋朝的书风。
智永与《真草千字文》
• 智永是王羲之的七世孙。王氏世代奉天师道, 而他出家皈依佛门。智永的名声很大,世间有 关他的种种传说和佳话,不关佛事而在书法。 据说,智永“常居永欣寺阁上临书,所退笔头 置之于大竹簏,簏受一石余,而五簏皆满。凡 三十年,于阁上临得《真草千字文》好者八百 本,浙东诸寺各施一本,今有存者,犹直钱数 万。(何延之《兰亭记》)”智永是王羲之的 后裔,又写得一笔漂亮的王字,当时求书者盈 门。故有“铁门限”(以铁皮包裹门槛)的传 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