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网络与新媒体概论(第二版)-第十章互联网与网络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网络舆论形成的突发性
爆发速度、波及范围与影响力度较传统舆论 呈现几何级数的增长,舆论形成的速度、广 度和强度也随着互联网主流技术形态的演进 而增长。
以新传播技术作为动力,网络舆论能够在越 来越短的时间内实现由小及大、由点及面, 由局部向全局蔓延的态势。
网络舆论的易逝。网络舆论的诉求基本上是 利益诉求,即维护自身利益不受损害,一旦 这样的诉求得到满足,一场舆论就会平息。
激奋,民众抗议此起彼伏。5月9日《人民日报》网络版开通“强烈抗议 北约暴行BBS论坛”,使激愤的民情获得宣泄的渠道。
2、网络舆论的成长期(2003—2008)
2003—2011年中国网络舆情事件数量
400 349
350
300
274
248 250
200
186
150
100
50 12
0 2003
34 2004
网络舆论的萌芽期(1999—2002)。 网络舆论的成长期(2003—2008)。 网络舆论的爆发期(2009—2013)。
1、网络舆论的萌芽期(1999—2002)
人群:以经济和文化精英为主的第一代网民 特点:知识层次普遍较高,网络舆论多由社会精英主导 标志事件:1999年5月8日,北约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国内群情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 第 十 章 第 一互章联 网 与绪 网论 络 舆 论
授课人:X X X 2019.09
目录
一、互联网:新的舆论场 二、网络舆论的成因 三、网络舆论的特点 四、网络舆论的社会影响
一、互联网:新的舆论场
伴随着社会转型,社会结构变动,社会意识悄然变化,互联网在中 国的发展推动着社会舆论的嬗Fra Baidu bibliotek及其在网络空间的呈现。从20世纪90年 代末汹涌的民族主义,到21世纪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催生新自由主义,及 至当下多元社会思潮进入网络话语空间,互联网作为一个独立的舆论场 折射出社会意识的变动不居。
3、 网络舆论传播的符号化
事件名称
微笑局长杨达才 陕西孕妇引产事件
7·23动车事故
部分网络舆论事件中的符号化表达
符号化表达
事件名称
符号化表达
微笑局长、表叔 强制引产
富士康员工跳楼
医生玩网络游戏延误五个月婴儿 就医致死
十三跳 徐宝宝
至于你们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韩峰局长日记
局长日记、香艳日记
郭美美事件 中石化酒单事件 郑州财政官员质问记者 武汉少年黄艺博走红网络 河北大学校园撞人案
2、网络舆论鲜明的指向性
网络舆论形成了指向政府、官员的鲜明指向性。网络舆论事件最关注的 问题是政府官员的行政问题与民生问题。政府管理阶层的贪污腐败、工作作 风和生活作风问题成为网民关注的重点。中国互联网出现了功能扩展的现 象,即现实中互联网逐步替代现有的制度化通道,成为政治传播系统中为民 众传递诉求的通道。
63 2005
85 2006
132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网络舆论的成长期(2003—2008)
人群:2005年,中国网民总数首次超过1亿,普通网民增长明显 特点:①新老媒体互动是网络舆论真正影响大多数人乃至事件走向的重
要因素;②政府感受到网络舆论强大力量,在舆论面前承认、纠正错 误。 标志事件:孙志刚事件、哈尔滨宝马撞人事件等。
3、网络舆论的爆发期(2009—2013)
人群:网民主体的知识层次下降,草根 意见领袖崛起
特点:4A传播时代(Anyone任何人, Anywhere任何地方,Anytime任何时 间,Anything任何事情),虚拟的网络 政治在多元社会力量和网络化逻辑的推 动下,不断趋向实体化,虚拟空间与现 实空间的交织互动呈日趋频繁之势。
3、社会转型重塑社会心理场
社会变迁或转型时期是社会非常规变动时期,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易 于引发舆论波动,各种与公众有较高关联度的事件、人物、现象或话题都能 激发社会舆论热潮。社会转型在推动社会结构分化的同时,也加速了社会成 员的阶层意识分化。
三、网络舆论的特点
1、网络舆论形成的突发性 2、网络舆论鲜明的指向性 3、网络舆论传播的符号化 4、网络中意见领袖的作用显著 5、网络舆论依托新老媒体互动得以发酵 6、网络舆论的“马太效应” 7、网络舆论的“次生效应”
全国12个城市互联网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
通过互联网,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评 论政府的工作
61.50% 60.80%
通过互联网,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表 达观点
69.10% 72%
55% 60% 65% 70% 75% 比较赞成 非常赞成
2、网络传播催生虚拟表达群体
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成为舆论发布的第一载体和热点事件集中呈现 的主要场所。网络舆论的参与者是普通网民,在特定的舆论过程中,维系彼 此关系的是围绕某一议题所建构的共同意义,由此形成了一个基于特定议题 的虚拟表达群体,他们的离散聚合决定着网络舆论的生成、演化乃至消退。
标志事件:“我爸是李刚”等。
二、网络舆论的成因
1、权利意识觉醒推动公众表达 2、网络传播催生虚拟表达群体 3、社会转型重塑社会心理场
1、权利意识觉醒推动公众表达
网络表达意见已成为一种最广泛且最触手可及的政治参与形式。随着改 革步入深水区,各种经济和社会问题集中爆发,民众权利意识不断觉醒,维 权意识不断增强,一大批独立的、倾向于主动参与和发声的公民在网络空间 内发育成长,对公民权利的践行与争取知情权和传播权的努力交织在一起。
互联网一方面为现有利益格局中原本处于权力远端的边缘群体提供了聚 合行动力量的媒介、呈现利益诉求的工具和非制度化参与的可能,另一方面 再中心化的趋势又导致社会表达系统中新的“中心—边缘”结构的产生。
郭美美、炫富姐 天价酒
你是不是党员 五道杠少年 我爸是李刚
云南晋宁看守所李乔明猝死 上海钓鱼执法 杭州飙车案
河南民工张海超尘肺事件 周久耕事件
躲猫猫 断指证清白
欺实马 开胸验肺 天价烟
4、网络中意见领袖的作用显著
在我国,规模庞大的网民具有显著的二元特征,即数量较少但影响巨 大的意见领袖和经济文化精英占据着左右事态进展和掌控解读框架的主导 地位,是放大传播效应的关键群体;而数量可观但影响力较弱的普通网 民,他们是响应者、围观者,以人多势众凸显民意汹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