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县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趋势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仙居县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趋势分析

发表时间:2016-03-21T10:02:26.360Z 来源:《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年8月第2期供稿作者:张丽英张意坚

[导读] 1.仙居县人民医院 2.仙居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乙脑低发病率地区,要想通过乙脑的隐性感染获得免疫力是很有限的。

(1.仙居县人民医院浙江仙居 317300;2.仙居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仙居 317300)

【摘要】目的:为了解和掌握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的流行规律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仙居县60年来的乙脑疫情资料结合2005年来仙居县的乙脑监测进行流行趋势分析。结果:仙居县是乙脑发病的老疫区,以上世纪六十年代为最高,年均发病率和死亡率为20.16/10万、1.76/10万,九十年代后发病率明显下降,以后无死亡病例,目前仙居县乙脑处于低发病率时期。无免疫史和免疫不全是乙脑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乙脑病例散在发生,呈现7月份的单峰型分布。三带喙库蚊仍是仙居县乙脑传播的主要蚊媒。仙居县目前健康人群乙脑抗体水平偏低。结论:在乙脑低发病率地区,要想通过乙脑的隐性感染获得免疫力是很有限的。切实抓好乙脑免疫的各个环节的落实,保证有效接种,合理适时开展乙脑强化免疫,是保护健康人群,防控乙脑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趋势;发病率;三带喙库蚊

【中图分类号】R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2-0149-01

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是一种由蚊虫媒介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且病死率高,重症患者病后可留下后遗症,严重地危害人类健康。为了解和掌握乙脑的流行规律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现对仙居县60年来的乙脑疫情资料结合2005年来仙居县的乙脑监测资料进行流行趋势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乙脑疫情资料来源于仙居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传染病年报资料;病例个案资料来源于1981年以来仙居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乙脑个案调查表;人口资料来源于仙居县统计局年鉴统计资料。

1.2 乙脑监测资料来源于仙居县疾控中心(全国乙脑监测点)2005年起按《全国乙脑监测方案》进行乙脑监测的资料。蚊虫的乙脑病毒分离和健康人群乙脑抗体水平检测由浙江省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完成。

1.3 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用EpiData3.0软件进行双录入,采用SPSS13.5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流行概况从仙居县60多年来不同年代乙脑报告发生率和死亡率看,以上世纪60年代为最高,年均发病率和死亡率为20.16/10万、1.76/10万。90年代以后无死亡病例(详见表1)。

2.2 乙脑病例分布情况从1981年以后疫情和可查到的乙脑个案调查资料分析,1981年—2013年仙居县共报告乙脑病例83例、死亡3例,1986年以后无死亡病例发生。地区分布:83例乙脑病例分布于全县17个乡镇3个街道,病例间无联系,呈散发状态;其中有完整免疫史的5例,不全的12例,无免疫史的66例。时间分布:从83例乙脑发病时间看,全年只有6、7、8、9和11月份有病例报告,主要集中在7—8月占发病数的89.15%,6月1例(1.2%),7月38例(45.78%),8月36例(4

3.37%),9月7例(8.43%),11月1例(1.2%)。人群分布:83例乙脑中男51例,女32例,男女比例1.6:1,最小发病年龄为7月龄,最大为46岁,7岁以下散居儿童发病最多51例,占61.44%。

2.3 蚊虫媒介监测 2005—2012年在人房和猪舍中进行蚊虫监测,共捕获蚊虫16796只,隶属于3属8种,以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淡色库蚊为优势种,分别占35.9%,32.98%,20.96%。蚊虫密度每年6月开始进入高密度季节一直维持到9月。于2007年、2012年、2013年、2014年在三带喙库蚊和淡色库蚊中分离到30株乙脑病毒(三带喙库蚊分离到26株、淡色库蚊分离到2株、中华按蚊分离到2株)。

2.4 健康人群免疫水平监测 2005—2012年共监测健康人群3741人,乙脑抗体阳性1601人,阳性率为42.79%;流行前期乙脑抗体阳性率为36.32%(730/2010),流行后期阳性率为50.32%(871/1731)。健康人群流行后期乙脑抗体阳性率非常显著地高于流行前期

X2=74.06,P﹤0.01。男女乙脑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3.55%(929/2133),41.79%(672/1608),男女性别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6,P﹥0.05。

3 讨论

3.1 从仙居县60多年的乙脑疫情资料看,仙居县是乙脑发病的老疫区,历史上乙脑发病率较高。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乙脑发病率明显下降,目前仙居县乙脑发病率处于低发病率时期,这与仙居县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实施规范的乙脑免疫接种有关。仙居县乙脑病例散在发生,无免疫史和免疫不全是乙脑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病时间分布呈现7月份的单峰型分布,儿童发病占多数,符合我国一般病例集中在6—8月份的单峰型分布等规律。[1]

3.2 乙脑流行的自然因素在仙居县广泛存在,三带喙库蚊仍是仙居县乙脑传播的主要蚊媒,从蚊虫中分离到30株乙脑病毒26株从三带喙库蚊中分离到。蚊密度从6月份开始上升至高水平后一直维持到9月,乙脑发病主要集中在7月,蚊虫密度升高和人群发病时间相一致

[2],也符合我国乙脑发病的一般规律[1]。

3.3 从仙居县健康人群乙脑抗体水平监测情况看,仙居县目前健康人群乙脑抗体水平偏低,在健康人群没有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当

条件具备时有可能引起乙脑的流行。同时提示在乙脑低发病率地区,要想通过乙脑的隐性感染获得免疫力是很有限的。因此,切实抓好乙脑免疫的各个环节的落实,保证有效的接种,合理适时开展乙脑强化免疫,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非常重要。参考文献:

[1]彭文伟于梦九王小根等,传染病学[M]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1—62。

[2]俞东征主编人兽共患传染病学[M]第1版,科学出版社,2009∶730—7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