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知识点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 电镀厂、皮 革厂 化工厂、炼 油厂
火力发电厂 (燃煤) 钢铁厂
电子厂、感 光器材厂
水源污染 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 上游
大气污染 水源污染
1.工厂设置在居民区常年盛行 风向(主导风向)的下风地带 或垂直于盛行风向的郊外; 2.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 流上游
大气污染 固体废弃物 污染
1.工厂设置在居民区常年盛行 风向(主导风向)的下风地带 或垂直于盛行风向的郊外; 2.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知识点
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
1.工业生产一般过程(课本P58图4.1)
投入要素
自然因素:土地、水源
社会因素:劳动力、资金、能源、原料、零部件
产出
①工业产品 ②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
区位选择原则 从经济效益看,工厂应当选择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 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
②共同利用利用基础设施,节约 生产建设投资。
4.工业地域 ⑴工业地域形成原因—工业集聚 ⑵工业地域按形成分类
类型
特点
自发形成的工业 以生产工序的工业联系为基础 地域
规划建设的工业 因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而集聚在一起,存在空间利
地域
用上的联系,也可能有生产工序上的联系
⑶工业地域按性质分类
类型
特点
★举例
发育程度低的工 面积小,发育程度低 业地域
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一、传统工业区
1.概述(课本P65)
著名传统工 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业区
中国的辽中南工业区
主要特点
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纺织、煤炭、钢铁、机 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核心, 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
衰落时间
20世纪50年代,尤其是70年代以后开始衰落
萨索洛 ①发展模式:工业小区 ②生产特点:形成了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网 络,实现了规模生产。
与温州乡 镇企业比
较
⑴发展条件的相同点:大批廉价劳动力;经济高度开放;政府的 大力支持. ⑵发展条件的不同点:意大利有发达的银行信贷系统
⑴生产特点的相同点: 企业规模小;以轻工业为主;生产高度专业 化。 ⑵最大的不同之处:意大利工业小区的不同企业密切联系、相互 协作,共同形成巨型企业集团;温州乡镇企业之间互不联系,竞 争激烈,规模效益大减。
个人理 区经济迅猛发展。20世纪末西部大开发。 念心理 乡土情感及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素质:港澳台胞,海外 因素 华人华侨回国、回乡投资建厂。
工业部门 污染类型
区位选择原则
水泥厂、酿 大气污染 造厂
工厂设置在居民区常年盛行风 向(主导风向)的下风地带或 垂直于盛行风向的郊外
环境 印染厂、造 质量因 纸厂、
2.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土地、水源、劳动力、政策、科技、原料、动力、运输、市场、环境
质量、政策、个人理念和心理因素。
3.不同类型工业部门的区位选择原则(课本P58图4.2)
工业类型
工业特点
代表工业部门 区位选择原
则
原料导向型
原料不便于长距 离运输或运输原
料成本较高
甜菜或甘蔗制糖、 水产品加工、水果 罐头厂
2.案例:鲁尔区 ⑴区位优势:
①丰富的煤炭资源;②离铁矿区较近(法国洛林铁矿);③充沛的水
源;④便捷的水陆交通;⑤广阔的市场。
(2).衰落原因: ①生产局限于传统工业(生产结构单一);②煤炭在世界能源费消构成
中的比重下降(原因:石油、天然气的广泛应用;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
减少);③钢铁市场竞争激烈及其替代品的广泛应用;④重化工业集聚 带来的环境污染、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等问题;⑤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地区形成的工业地域,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⑵不同点:意大利新工业区以轻工业为主,美国硅谷新工业区以微电子
工业(高技术工业)为主导
对比项
美国“硅谷”
意大利新工业区
目
生产结构 高技术产品
轻工业产品为主
生产特点 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 生产过程分散或家庭承包,资本集中程
研究开发费用高
度低。
分布特点 高等院校周围、环境优美的地区
3.辽中南工业区与鲁尔区发展条件的对比
辽中南工业区的 煤炭、铁矿、石油、海洋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市
条件
场广阔
与鲁尔区的相同 煤炭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点
与鲁尔区的不同 辽中南工业区水资源不足;鲁尔区铁矿、石油、海
点
洋资源短缺
二、新工业区 1.新工业区特点:世界新工业区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之时,正是西欧 的传统工业走向衰落之际。 1)时间新:20世纪50年代后开始形成 2)地区新:一般形成于乡村地区,没有传统工业区的区位优势。 3)形式新:企业规模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2.主要新工业区: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德国南部地区、美国“硅 谷”、日本“硅岛”、英国的苏格兰。 案例: 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
无污染
对环境要求高,布局在环境优 美的地方
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
1.逻辑关系 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工业城市
扩展 形成 导致 2.工业联系: ⑴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工厂之间存在产品与原料的联系
⑵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共同利用基础设施或廉价劳动力
3.工业集聚:
作用
集聚位置
①加强信息交流与协作,降低运 运量大的工业在港口和铁路枢纽附 输费用和能源消耗。扩大生产能 近集聚;耗电量大的工业在大型水 力,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 电站或火电站附近集聚。 益。
主导产 以微电子工业为主导,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电子工业基地 业
硅谷与 ⑴相同点:紧邻高校和科研院所;政府支持;交通便利 中关村 ⑵不同点:中关村研发费用不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比较 少;尚未形成发达的专业化分工配套体系,市场化制度和法
规不够完善和健全。
3. 美国“硅谷”与意大利新工业区比较:
⑴相同点:两个工业区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交通便利、没有传统工业区位优势的
案例:美国“硅谷”—— 高技术工业 区位优 ①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②气候宜人——地中海气候;
势 ③交通便捷;④全世界的人才高地——斯坦福大学对硅谷崛 起了关键作用;⑤市场稳定——军事订货是美国硅谷独有的 区位优势;⑥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
特点 ①从业人员知识、技术水平高②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 周期短③研发费用高④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分散在小城镇甚至农村
劳动力技术 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 廉价劳动力
条件
政府因素 军事订货
政府的大力支持
4.新兴高技术工业与传统工业的比较
项目
高技术产业 传统工业
科研人员比例
高
低
产品增加值
高
低
生产增长速度
快
慢
产品更新换代周期
短
长
投入中的研究开发费用
多
少
典型工业部门
微电子工业 钢铁工业
变化原 社会的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化,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因
(1)科技因素(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善交通条件和提高运输能力;工 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提高;工业产业对信息的依赖程度提高), 降低了工业对原料、动力等区位因素的依赖程度。 案例分析—钢铁工业区位变化(课本P60图4.5)
中 鞍钢:接近原料和燃料地,是原料导向型 国 宝钢:接近市场,交通便利,科技发达,是市场导向型
接近原料产 地
市场导向型
产品不便于长距 啤酒厂、家具厂、 离运输或运输产 印刷厂、
品成本较高
接近消费市 场
动力导向型
需要消耗大量能 炼铝厂、有色金属 量的工业 冶炼等
接近火电厂 或水电站
廉价劳动力 导向型
需要投入大量劳 动力的工业
普通服装、电子装 配、包带、制伞、 制鞋等
接近具有大 量廉价劳动
力的地方
世 19世纪:以煤炭资源为主导因素,为燃料导向型 界 20世界初:接近铁矿布局,为原料导向型
二战后:在沿海钢铁消费区布局,为市场导向型
(2)环境质量因素、政策因素、个人理念和心理因素
政策因 政策:20世纪80年代之前在内地建立的大型企业,在西部地 素 区建设的纺织工业中心;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沿海地
技术导向型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技术要求高的工 业
集成电路、卫星、 飞机、精密仪表等
接近高等教 育和科技发
达地区
4.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区位 因素作 用变化 的表现
①原料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②市场对工厂区位的 影响逐渐加强;③沿海港口、铁路枢纽、高速公路沿线对 工厂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近年来交通运输对一些发达国 家影响逐渐减弱; ④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对工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⑤劳动力数量的影响减小,其素质的影响力在逐渐加强
糕点厂、糖果厂
发育程度高的工 面积大,发育程度高 业地域
钢铁城——鞍山、攀枝花、 马鞍山 石油城——大庆、克拉玛依 汽车城——湖北十堰
5.工业分散与工业地域联系 背景:为了充分发挥不同地方的区位优势,一些有相互协作关系的工厂 之间并不要求工业集聚,有些生产企业所需要的零件也不可能在同一地 区生产,这就形成了工业分散现象,引发了工业的地域联系。 (1)工业分散
(3).综合整治措施
调整工业结 减少煤炭、钢铁企业数量;扩大单个厂矿的生产规模;
构
新建和引入技术水平高的电子、石化、汽车、机械等部
门的中小企业。
调整工业布 工业布局向西部、南部拓展;钢铁工业向沿海转移 局
发展第三产 发展科技、教育、工业旅游、金融服务业 业
优化环境 严格控制工业三废的排放;建立完善废弃物回收装置和 污染处理系统;植树造林
表现
原因
①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的复杂产品生产厂,与 其零部件生产厂可以分散布局。 ②体积小、重量轻、价格昂贵的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与电 子产品组装厂
发挥不同 地方的区 位优势
(2)工业地域联系
条件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
作用 促进地域之间人员、物质和信息等的流动
结果 形成跨地区、跨国的网络企业
分布地区 意大利的中部和东北部
发展 条件
①大批廉价劳动力;②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涨价;③ 发达的银行信贷系统;④经济高度开放;⑤政府的大力支持⑥小 城镇用地用水方便;⑦交通运输方便
生产 特点
①以中小企业为主;②以轻工业为主;③集中了大量同类或相关 企业;④生产高度专业化,企业从事单一的专业化生产;⑤工业 大多分布在小城镇甚至农村,实行家庭包工,生产过程分散。
火力发电厂 (燃煤) 钢铁厂
电子厂、感 光器材厂
水源污染 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 上游
大气污染 水源污染
1.工厂设置在居民区常年盛行 风向(主导风向)的下风地带 或垂直于盛行风向的郊外; 2.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 流上游
大气污染 固体废弃物 污染
1.工厂设置在居民区常年盛行 风向(主导风向)的下风地带 或垂直于盛行风向的郊外; 2.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知识点
第一节工业的区位选择
1.工业生产一般过程(课本P58图4.1)
投入要素
自然因素:土地、水源
社会因素:劳动力、资金、能源、原料、零部件
产出
①工业产品 ②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
区位选择原则 从经济效益看,工厂应当选择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 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
②共同利用利用基础设施,节约 生产建设投资。
4.工业地域 ⑴工业地域形成原因—工业集聚 ⑵工业地域按形成分类
类型
特点
自发形成的工业 以生产工序的工业联系为基础 地域
规划建设的工业 因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而集聚在一起,存在空间利
地域
用上的联系,也可能有生产工序上的联系
⑶工业地域按性质分类
类型
特点
★举例
发育程度低的工 面积小,发育程度低 业地域
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一、传统工业区
1.概述(课本P65)
著名传统工 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业区
中国的辽中南工业区
主要特点
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纺织、煤炭、钢铁、机 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核心, 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
衰落时间
20世纪50年代,尤其是70年代以后开始衰落
萨索洛 ①发展模式:工业小区 ②生产特点:形成了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网 络,实现了规模生产。
与温州乡 镇企业比
较
⑴发展条件的相同点:大批廉价劳动力;经济高度开放;政府的 大力支持. ⑵发展条件的不同点:意大利有发达的银行信贷系统
⑴生产特点的相同点: 企业规模小;以轻工业为主;生产高度专业 化。 ⑵最大的不同之处:意大利工业小区的不同企业密切联系、相互 协作,共同形成巨型企业集团;温州乡镇企业之间互不联系,竞 争激烈,规模效益大减。
个人理 区经济迅猛发展。20世纪末西部大开发。 念心理 乡土情感及企业决策者的理念和心理素质:港澳台胞,海外 因素 华人华侨回国、回乡投资建厂。
工业部门 污染类型
区位选择原则
水泥厂、酿 大气污染 造厂
工厂设置在居民区常年盛行风 向(主导风向)的下风地带或 垂直于盛行风向的郊外
环境 印染厂、造 质量因 纸厂、
2.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土地、水源、劳动力、政策、科技、原料、动力、运输、市场、环境
质量、政策、个人理念和心理因素。
3.不同类型工业部门的区位选择原则(课本P58图4.2)
工业类型
工业特点
代表工业部门 区位选择原
则
原料导向型
原料不便于长距 离运输或运输原
料成本较高
甜菜或甘蔗制糖、 水产品加工、水果 罐头厂
2.案例:鲁尔区 ⑴区位优势:
①丰富的煤炭资源;②离铁矿区较近(法国洛林铁矿);③充沛的水
源;④便捷的水陆交通;⑤广阔的市场。
(2).衰落原因: ①生产局限于传统工业(生产结构单一);②煤炭在世界能源费消构成
中的比重下降(原因:石油、天然气的广泛应用;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
减少);③钢铁市场竞争激烈及其替代品的广泛应用;④重化工业集聚 带来的环境污染、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等问题;⑤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地区形成的工业地域,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⑵不同点:意大利新工业区以轻工业为主,美国硅谷新工业区以微电子
工业(高技术工业)为主导
对比项
美国“硅谷”
意大利新工业区
目
生产结构 高技术产品
轻工业产品为主
生产特点 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 生产过程分散或家庭承包,资本集中程
研究开发费用高
度低。
分布特点 高等院校周围、环境优美的地区
3.辽中南工业区与鲁尔区发展条件的对比
辽中南工业区的 煤炭、铁矿、石油、海洋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市
条件
场广阔
与鲁尔区的相同 煤炭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点
与鲁尔区的不同 辽中南工业区水资源不足;鲁尔区铁矿、石油、海
点
洋资源短缺
二、新工业区 1.新工业区特点:世界新工业区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之时,正是西欧 的传统工业走向衰落之际。 1)时间新:20世纪50年代后开始形成 2)地区新:一般形成于乡村地区,没有传统工业区的区位优势。 3)形式新:企业规模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2.主要新工业区: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德国南部地区、美国“硅 谷”、日本“硅岛”、英国的苏格兰。 案例: 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
无污染
对环境要求高,布局在环境优 美的地方
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
1.逻辑关系 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工业城市
扩展 形成 导致 2.工业联系: ⑴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工厂之间存在产品与原料的联系
⑵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共同利用基础设施或廉价劳动力
3.工业集聚:
作用
集聚位置
①加强信息交流与协作,降低运 运量大的工业在港口和铁路枢纽附 输费用和能源消耗。扩大生产能 近集聚;耗电量大的工业在大型水 力,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 电站或火电站附近集聚。 益。
主导产 以微电子工业为主导,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电子工业基地 业
硅谷与 ⑴相同点:紧邻高校和科研院所;政府支持;交通便利 中关村 ⑵不同点:中关村研发费用不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比较 少;尚未形成发达的专业化分工配套体系,市场化制度和法
规不够完善和健全。
3. 美国“硅谷”与意大利新工业区比较:
⑴相同点:两个工业区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交通便利、没有传统工业区位优势的
案例:美国“硅谷”—— 高技术工业 区位优 ①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②气候宜人——地中海气候;
势 ③交通便捷;④全世界的人才高地——斯坦福大学对硅谷崛 起了关键作用;⑤市场稳定——军事订货是美国硅谷独有的 区位优势;⑥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
特点 ①从业人员知识、技术水平高②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 周期短③研发费用高④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分散在小城镇甚至农村
劳动力技术 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 廉价劳动力
条件
政府因素 军事订货
政府的大力支持
4.新兴高技术工业与传统工业的比较
项目
高技术产业 传统工业
科研人员比例
高
低
产品增加值
高
低
生产增长速度
快
慢
产品更新换代周期
短
长
投入中的研究开发费用
多
少
典型工业部门
微电子工业 钢铁工业
变化原 社会的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化,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因
(1)科技因素(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善交通条件和提高运输能力;工 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提高;工业产业对信息的依赖程度提高), 降低了工业对原料、动力等区位因素的依赖程度。 案例分析—钢铁工业区位变化(课本P60图4.5)
中 鞍钢:接近原料和燃料地,是原料导向型 国 宝钢:接近市场,交通便利,科技发达,是市场导向型
接近原料产 地
市场导向型
产品不便于长距 啤酒厂、家具厂、 离运输或运输产 印刷厂、
品成本较高
接近消费市 场
动力导向型
需要消耗大量能 炼铝厂、有色金属 量的工业 冶炼等
接近火电厂 或水电站
廉价劳动力 导向型
需要投入大量劳 动力的工业
普通服装、电子装 配、包带、制伞、 制鞋等
接近具有大 量廉价劳动
力的地方
世 19世纪:以煤炭资源为主导因素,为燃料导向型 界 20世界初:接近铁矿布局,为原料导向型
二战后:在沿海钢铁消费区布局,为市场导向型
(2)环境质量因素、政策因素、个人理念和心理因素
政策因 政策:20世纪80年代之前在内地建立的大型企业,在西部地 素 区建设的纺织工业中心;80年代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沿海地
技术导向型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技术要求高的工 业
集成电路、卫星、 飞机、精密仪表等
接近高等教 育和科技发
达地区
4.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区位 因素作 用变化 的表现
①原料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②市场对工厂区位的 影响逐渐加强;③沿海港口、铁路枢纽、高速公路沿线对 工厂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近年来交通运输对一些发达国 家影响逐渐减弱; ④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对工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⑤劳动力数量的影响减小,其素质的影响力在逐渐加强
糕点厂、糖果厂
发育程度高的工 面积大,发育程度高 业地域
钢铁城——鞍山、攀枝花、 马鞍山 石油城——大庆、克拉玛依 汽车城——湖北十堰
5.工业分散与工业地域联系 背景:为了充分发挥不同地方的区位优势,一些有相互协作关系的工厂 之间并不要求工业集聚,有些生产企业所需要的零件也不可能在同一地 区生产,这就形成了工业分散现象,引发了工业的地域联系。 (1)工业分散
(3).综合整治措施
调整工业结 减少煤炭、钢铁企业数量;扩大单个厂矿的生产规模;
构
新建和引入技术水平高的电子、石化、汽车、机械等部
门的中小企业。
调整工业布 工业布局向西部、南部拓展;钢铁工业向沿海转移 局
发展第三产 发展科技、教育、工业旅游、金融服务业 业
优化环境 严格控制工业三废的排放;建立完善废弃物回收装置和 污染处理系统;植树造林
表现
原因
①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的复杂产品生产厂,与 其零部件生产厂可以分散布局。 ②体积小、重量轻、价格昂贵的电子元器件生产企业与电 子产品组装厂
发挥不同 地方的区 位优势
(2)工业地域联系
条件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
作用 促进地域之间人员、物质和信息等的流动
结果 形成跨地区、跨国的网络企业
分布地区 意大利的中部和东北部
发展 条件
①大批廉价劳动力;②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涨价;③ 发达的银行信贷系统;④经济高度开放;⑤政府的大力支持⑥小 城镇用地用水方便;⑦交通运输方便
生产 特点
①以中小企业为主;②以轻工业为主;③集中了大量同类或相关 企业;④生产高度专业化,企业从事单一的专业化生产;⑤工业 大多分布在小城镇甚至农村,实行家庭包工,生产过程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