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眼穿刺技术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扣眼穿刺技术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09-23T13:21:33.603Z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6月11期作者:刘燕芳

[导读] 探讨改良扣眼穿刺法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效果。

刘燕芳

(广西南宁市红十字会医院;广西南宁530021)

目的:探讨改良扣眼穿刺法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改良扣眼穿刺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扣眼穿刺法,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及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发生渗血、血栓及内瘘狭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 5)。结论:改良扣眼穿刺法能减少血透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目的通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症状性低血压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分析此法的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维持

血液透析症状性低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透析仪器进行2~3次/w的透析,透析之后常规护理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综合护理组患者采用综合方法进行护理。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血压改善情况及生活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血压改善情况对比,综合护理组患者具有更好的疗效;两组生活质量对比,综合护理组患者改善状况更佳,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症状性低血压患者采用综合护理相对于常规方法可以取得更好的护理效果,院里应多建议在我院就诊的此病患者采用综合方法进行护理。

关键词: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穿刺;扣眼

护士承担护理和穿刺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的重任,如何选择合适的穿刺方法、保护血管通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一直是血液透析专科护理研究的热点。传统的三种内瘘穿刺法(绳梯法、扣眼法和区域法)各有利弊,2 0 0 6年美国肾病基金会血管径路临床指南明确推荐扣眼穿刺法¨J。2 0 1 7年6月~2 0 1 8年2月,我们对3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改良脉和桡动脉,头静脉穿刺时针尖斜面向下、逆血流方向,桡动脉穿刺点距离内瘘吻合口5 C I T I处,桡动脉采用顺穿穿刺法。1.2.2研究方法比较两组动静脉内瘘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疼痛强度。穿刺成功的标准:①一次成功穿刺,针尖进入皮肤再进入血管;②充足的血流量,指透析时透析机泵控血流量在2 0 0 m l/mi n以上,监测压力处于于正常范围,静脉压范围为8 0~扣眼穿刺法,经临床实践,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l资料与方法2 0 0 m m Hg(1 m m H g=0.1 3 3 k P a);③穿刺点无血本组70例,年龄2 5~8 2(5 1.7±肿、渗血。并发症包括渗血、皮下血肿、血栓形成、内瘘狭窄、假性动脉瘤,透析过程中加强巡回护理,保证内瘘血管通畅;疼痛强度量表又称数字类比表,此法要求患者用0~1 0描述疼痛强度,0~3为轻度疼痛,4~6为中度疼痛,7~1 0为重度疼痛j。1.3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 P S S 1 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检验。检验水准:0.0 5。

1结果

1.1临床资料

1 4.0)岁,血透时间0.5—1 4.0(5.0±2.9)年。原发病均为肾源性肾衰竭,其中肾小球肾炎60例,多囊肾 3例,间质性肾炎3例,狼疮性肾炎1例,血管性肾炎2例,急进性肾炎1例。所有患者均于门诊规律透析,透析频率为3次/周,每次4 h。将7 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男23例、女12例,年龄(5 2.5±1 4.5)岁,血透时间(5.2±3.2)年;对照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5 0.8 5±l 3.4)岁,血透时间(4.9±2.7)年。

2结果

充分做好穿刺前的准备,保证操作顺利进行。医护人员应与患者多交谈,说明穿刺目的及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紧张和恐惧情绪,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更好配合治疗。穿刺时要摸清血管的位置、走向,准确选择穿刺部位。可不使用局麻者,尽量不选用局麻,以免因局麻引起局部肿胀,增加穿刺的困难。

做好穿刺部位的保护,严防并发症的发生,为桡动脉穿刺创造良好的条件。①要严格无菌操作,穿刺点及周围若有皮肤感染,不要在该处穿刺进针,以免该处皮肤感染扩散,细菌进入血管内和加重瘢痕反应,给以后的穿刺增加困难。此外,不可在一处反复穿刺,以免损伤动脉内膜,引起动脉内膜炎或动脉血栓形成。②透析完毕后拔出桡动脉穿刺针时,要做好穿刺点的压迫和观察,防止穿刺点出血、血肿、动脉瘤形成和减少瘢痕的发生。穿刺针拔出后,要用自制无菌纱布球对准穿刺针眼,然后用手指压迫20~30分钟,再用胶布环形固定,持续按压1~2小时,透析结束24小时后,可用温水对穿刺部位进行热敷,3~4小时/日,以减少瘢痕形成和提高穿刺成功率[2]。③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指导,及时发现和处理穿刺部位的并发症。穿刺部位保护的好坏,关系到后面穿刺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对患者及家属要反复指导,透析完毕拔出桡动脉穿刺针后,要按规定对针眼按压,要有足够的时间,不能因按压时感到穿刺点疼痛,而放松了按压的力量或按压不对点以及时间过短,而造成皮下渗血、肿胀、硬结,甚至形成动脉瘤,影响往后的穿刺。另外,穿刺部位要注意保持清洁,防止感染。解除穿刺点压迫后,要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和血肿,如有出血要用手压迫,及时找医护人员处理;如有血肿,当天可以冷敷,次日可用温水或75%酒精清洁消毒穿刺部位及周围皮肤,然后用喜疗妥软膏,每天2次沿桡动脉走向涂抹或按摩。这既可防止桡动脉反复穿刺而引起的皮下硬结和炎症反应,又能起到软化血管的作用,有利于下次穿刺的顺利进行。

3讨论

在维持血液透析中,导致患者血压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有效血容量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症状性低血压患者的一般症状为:贫血、心功能紊乱、精神功能障碍,因此对于此病患者应提前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发病的严重性[4]。患者在饮食方面应注意多饮用低盐、高蛋白、高氨基酸、高维生素的食物。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的各方面指标进行检查,正确评估患者干体重,适当的限制液体的食入量,避免透析超滤后体重过低[5]。采用合适的透析温度,一般采用低温透析,促进儿茶酚胺的释放,使外周血管不断收缩,避免温度过高引起的血管外周阻力降低从而导致血压下降。在透析过程中适当提高透析液中钙离子的浓度,对患者血容量进行容量监测以预防超滤速度过快的现象发生[6]。对于血压过低的患者,在预冲结束后给予患者静脉注射氯化钠注射液,避免血容量的突然减少引起的血压低。

参考文献:

[1]许雪华.心理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16-17.

[2]徐林芳,刘同强,丁钟琴.透析液温度对血液透析患者舒适状况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7,47(12):1069-1071.

[3]王君梅,姚景鹏.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及家庭支持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20(1):63-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