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叶浩生)笔记完整版

《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叶浩生)笔记完整版
《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叶浩生)笔记完整版

《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笔记(完整版)

叶浩生主编

注:全二十章,非网上一般的只有九章内容。

第一章西方心理学的起源与建立

§1.1 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

一、古希腊、罗马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

(一)古希腊早期哲学心理学思想

泰勒士(约前624-前547)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其思想是古希腊最早唯物主义心理学的开始。

毕达哥拉斯(约前580-前500)区分了身体与灵魂。把灵魂分为理性(reason)、智慧(wisdom)和情欲(lust)三部分。只有人的灵魂三者齐备,动物只有后二者而没有理性。其思想是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的开始。

恩培多克勒(约前490-前430)提出“四根说”(土、火、水、空气)。

(二)古希腊繁荣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

柏拉图(前427-前347)把人分为三个等级(哲学王、武士和劳动者),又把灵魂分成三个部分(理性、意气和情欲)。这是西方心理学史上最早的知、情、意的心理现象三分法。(后来康德明确提出)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论灵魂》。认为灵魂和身体是合一的,可通过身体、行为间接了解灵魂。最早提出演绎法。

(三)古希腊晚期和古罗马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

1、怀疑学派(皮浪)

2、伊壁鸠鲁学派(伊壁鸠鲁)

3、斯多噶学派(芝诺)

4、新柏拉图学派(普罗提诺)

二、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

(一)中世纪哲学心理学思想

奥古斯丁(354-430)提出内省法。

(二)文艺复兴时期

达芬奇(1452-1519)提出影响距离知觉的五种因素:①线条透视、②节目透视、③空气透视、④移动透视、⑤双眼视差。

三、近代哲学心理学思想

(一)概述

培根(1561-1626)“知识就是力量”,提出唯物主义经验论原则。首创归纳法。

笛卡儿(1596-1650)虽未正式提出“反射”这一术语,但提出了反射论思想。在心理学史上被称为反射动作学说的创始人。描绘了反射活动的模式。

(二)经验主义心理学思想

1、英国的联想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霍布士、洛克、贝克莱、休谟、哈特莱、布朗、詹姆斯?穆勒。

△洛克提出“第一性质”,指物体的体积、广延、形状、运动、静止等。

2、法国的感觉主义心理学(拉美特利、孔狄亚克、狄德罗、爱尔维修、费尔巴哈)

3、理性主义心理学思想代表人物:斯宾诺莎、莱布尼茨、沃尔夫、提顿斯、康德、赫尔巴特、陆宰。

§1.2西方心理学的科学起源

一、古代医学和生理学中的心理学思想

希波克拉底(约前460-前370)西方医学之父。提出体液说(黏液、黄胆汁、黑胆汁、血液)。

加伦(盖伦)(130-200)提出气质类型说。

二、天文学与心理学

三、生理学与心理学(#人物与主要成就)

(一)关于脑机能的研究

1、加尔的颅相学

(颅相学虽然在西方风行了一个世纪,但其缺乏科学依据。)

2、弗卢龙的大脑统一机能说

3、布罗卡言语运动中枢的发现

4、运动和感觉中枢的发现-——弗里奇和希齐格

(二)关于神经生理学的研究

1、【贝尔——马戎第定律】(# 概念)

贝尔于1807年发现脊髓神经的后根只传导感觉刺激,前根只传导运动冲动,证明了传导感觉刺激和运动冲动系由不同的神经纤维分担,这就是著名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的差异定律。1819年,马戎第也独立地发现了这个定律,所以这个定律也称“贝尔——马戎第定律”。

2、赫尔姆霍茨对神经冲动传导速度的测定

他于1850年第一次对神经传导的速度进行了测量。他用自己发明的筋肉测量计,以电刺激蛙的神经,然后测量筋肉伸缩和神经长度的关系,测量结果发现蛙的神经传导速度每秒不到50米。后来他对人的神经传导速度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人的神经传导速度为50~100米每秒。其研究的重要意义是使心理学家认识到心理过程是可以实验和测量的,过去无法形容的“灵魂”居然可以时间化,从而打破了心理不能实验和测量的神话。

(三)关于感觉生理学的研究

四、物理学与心理学——心理物理学

韦伯定律

K=△I/I 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数量法则。

“观察彼此对象间的差异时,我们所觉察到的不是绝对的差别,乃是相对的差别,这是在几种感官内都曾得到证实的观察。”

“我们把两件东西比较而观察其差别时,我们并不是看到这两件东西的差异,所看到的乃是这个差异对于所比较的东西的分量之比。”

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

S=KlgR 第一次把物理学的数量化测量方法带到心理学中,提供了后来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工具。

§1 .3实验心理学的建立

一、实验心理学诞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二、实验心理学创立的主要贡献者(约翰内斯?缪勒、赫尔姆霍茨、韦伯、费希纳、冯特)

第一编意识心理学

第二章内容心理学

冯特(1832-1920)德,心理科学的建立者,实验心理学的奠基人。

主要著作:《对感官知觉理论的贡献》(第一次提出实验心理学的概念)、《关于人类和动物灵魂的讲演录》(收录实验)、*《生理心理学原理》(标志冯特实验心理学思想的成熟)、*《心理学大纲》(提出情感三维说、标志心理学体系的完全确立)、《民族心理学》。

心理学体系:①个体心理学(实验心理学)

②民族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一、心理科学观

(一)心理学哲学的关系

他认为所有学科都源于哲学,哲学是科学的科学。心理学也不例外,哲学是它的基础之一。

(二)心理学与生理学的关系

他认为心理学并非生理学的一个分支,心理过程与生理过程是两个独立的、平行的系列。

(三)心理学的应用性

把心理学视为纯科学,不主张进行应用研究。这就限制了冯特的心理学的研究范畴,使冯特只局限于感知、联想、反应时等研究,使心理学从一独立便脱离了社会生活,从而大大削弱了其生命力。

二、心理学的对象

他认为一切科学都研究经验,心理学研究直接经验,其他科学研究间接经验。他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统一起来,推动了心理学的独立,但是,他用经验代替心理,偷换客观事物,抹杀了心和物的区别,从而否定了心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的原则。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内省法和历史法

【实验内省法】冯特主张把实验法和内省法结合起来,以实验条件控制内省,即在实验控制的条件下观察自我的心理过程,以消除主观内省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冯特为实施实验内省法制定了四条规则:

1、要让被试了解自我观察开始的时间,以便使被试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

2、观察自我的过程开始以后,被试必须集中注意于内部的心理活动,避免各种无关刺激的影响;

3、必须控制实验条件,使自我观察能重复进行以便于验证;

4、经常变换刺激条件,以使被试能把刺激和自己的心理过程分离开来。

尽管冯特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内省法在心理学中的地位,但他更注重实验。他的历史功绩之一就是把生理学和心理物理学的一套实验方法引入心理学,把传统的经验性内省改造为实验性内省,特别注重利用各种仪器和工具等客观实验技术,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获得明显的进步,也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

四、心理学的任务与内容——对经验或意识的元素进行分析和综合

(一)经验的分析

意识是一种过程,其最基本的心理元素有两个:感觉、情感。

经验:①主体——感觉、心理意识过程

②客体——人对外部世界的经验是间接推论而来的自然的现象

【情感三维说】冯特通过实验认为愉快-不愉快、紧张–松弛和兴奋-沉静是情感的三个维度。它们彼此独立而不相同。每一特定的情感都是这三个维度以不同的方式组合而成的。情感是动态的,不同的情感元素结合成情绪。(二)经验的结合

1、联想方式:融合、同化、合并(复合)、相继联想

2、【统觉】把特定心理内容由意识的范围提升到注意焦点的过程。

3、心理复合的规律:①创造性综合原则

②心理关系原则

③心理对比原则

▲对冯特的评价

[贡献]①由于冯特的努力,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这是冯特最大的贡献。冯特全面总结了哲学心理学、生理学和心理物理学的研究成果,把哲学心理学的体系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与心理学有关的研究课题结合起来,把实验法引入心理学,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创办第一种实验心理学刊物《哲学研究》,确定了一批典型的心理学实验项目,使心理学成为一门实验科学和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

②冯特不仅是心理科学的建立者,也是心理学发展的促进者。冯特广招门徒,霍尔、卡特尔、安吉尔、

斯皮尔曼、铁钦纳等人都是他的学生。他们多数都成为各国心理学领域的领军人物,为心理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③冯特主张以实验法作为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工具,把传统的内省改造为实验的内省,从而使经验、思辨

的心理学成为实验的心理学。首创内容心理学派。主张二分法,把意识分析为感觉和情感两种因素。提出情感三维说。这些观点对心理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局限]①以经验取代客观现实,把自然科学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当成主观经验,无疑犯了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②并没有彻底摆脱传统的内省法,内省的成分在他的方法中仍占一定比例;

③冯特的理论体系既复杂又混乱。

(1850-1909),著作:《记忆》、《心理学概论》

△对艾宾浩斯记忆研究工作的评价:

[贡献]①他的研究是心理学史上第一次对记忆的实验研究,是首创性的工作,具有历史意义;

②康德曾认为高级心理活动不能用实验研究,而艾宾浩斯用实验方法研究学习、记忆、思维等高级心理

过程,打破了这一禁区,为实验心理学打开一个新局面;

③在方法上力求对实验条件进行控制和对实验结果进行测量;

④激起了各国心理学家研究记忆的热潮,大大促进了记忆心理学的发展。

[局限]①艾宾浩斯对记忆过程的发展只作了定量分析,对记忆内容性质上的变化没有进行分析;

②他所用的无意义音节是人为的,脱离实际,有很大的局限性;

③他把记忆当作机械重复的结果,没有考虑到记忆是个复杂的主动过程;

④他以自己作被试,产生大量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且知道实验意图,就给实验结果带来微妙的变化,

因而不具有普遍性。

格奥尔格?缪勒(1850-1934)

△关于记忆的实验研究

修正了艾宾浩斯的缺陷。提出记忆干扰理论(前摄抑制、倒摄抑制)。与舒曼一起发明了记忆鼓。使用联对词,发现人的记忆过程是有目的、主动的过程。

△缪勒的学生

舒曼(1863-1940)强调视觉整体性,以研究视觉的空间知觉著称。

乔斯特(1870-1920)“乔斯特法则”,如果新旧两种联想的强度相等,那么每重复一次,都有加强旧联想的作用,因而使旧联想比新联想更有效地保持它的强度。

卡茨(1884-1953)以研究颜色现象闻名,强调经验在颜色知觉中的作用。

鲁滨(1886-1951)研究对象和背景之间的关系,认为图形和背景的关系因注意点而互换。

第三章意动心理学 [意动]指没有外化的动作(意识活动)

※§3.1 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与冯特对比)

布伦塔诺 Brentano(1838-1917)意动心理学创始人

著作:《从经验的观点看心理学》、《论感性和知性的意识》。

▲布伦塔诺的心理学思想

思想渊源:①官能心理学(亚里士多德)

②理性主义(莱布尼茨)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冯特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感觉、情感等直接经验;布伦塔诺认为心理学应以意动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2、布伦塔诺指出,意动与内容是有区别的:意动指的是各种心理的活动或动作,内容则为意动所涉及的各种对象;

另一方面,二者又是联系在一起的:任何意动总是指向于一定的内容,指向于一定的客体。[但这个客体不是一般心理学家所称的客体,它不存在于外在世界而存在于内在世界,所以叫做“内在的对象性”。心理活动就是以这种内在的对象性为其特征并与物理现象想区别的。物理现象就没有这种特征,它是自己包含着自己,是自足的。意动虽然是以其内在的对象性为特征但这个内在的对象或内容却不是心理本身,它是物理现象,是物理学研究的对象。只有意动才是心理现象,因而,说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也就是说心理学是以意动作为研究对象。]

△布把意动分为三类:①表象的意动(感觉、想象活动等);--最基本的

②判断的意动(知觉、回忆、承认、拒绝等);

③爱憎的意动(情感、决心、意志、希望、欲望等)。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冯特:实验内省法、历史法) [内省:以正在进行着的心理过程为对象的观察]

布主张经验法(侧重观察而非实验)。他认为,科学心理学不应局限于一些细节的实验上,而应着眼于对心理现象作大体的解释,这样才不至于使心理学迷失于实验法之中。

布认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

1、内部知觉或反省——指对刚刚过去的在记忆中仍呈鲜活状态的心理活动及其变化的观察。布认为心理

现象是不断变化的,在心理学的研究中,内省实际上是根本不可能的;

2、自然观察法——观察别人的言语、动作以及其他表现,并对儿童、动物、变态的人以及不同的文化进

行研究。

▲对布伦塔诺的评价

[贡献]①其贡献不在于研究某一问题,而在于基本研究取向和基本观点;

②布的意动心理学直接促进了奥国学派的建立,并推动了欧洲机能心理学的兴起;

③由于意动心理学重视人的心理能动性和整体性,因而它对目的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和完形心理学均

起了理论先驱的作用,并对二十世纪美国的机能主义心理学也产生了间接的影响;

④意动心理学的影响一直持续到现在。“心理学只能是经验的科学”被经验心理学视为经典。

[不足]①对心理学的具体问题未作较深入的研究,即使是意动问题,也只作了一些分类,并未对各种意动的特性、关系及其形成发展的规律做细致的研究;

②他把心理活动的内容与作为心理的源泉的客观现实混为一谈,进而把心理内容排除在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之外。

§3.2斯顿夫的机能心理学

斯顿夫 Stumpf(1848-1936)乐音心理学

音与音之间的谐和是形成音乐的基础;

同时发生的数音是否和谐决定于音与音的融合程度,融合程度越高,音乐越和谐;

谐和的数个音使人在心理上形成一个统一体,即形成单一音;

人对音乐谐和的辨别不是经验的,而是先验的。

§3.3形质学派

主要观点:认为形、形质的形成有赖于意动。

代表人物:

1、厄棱费尔(1859-1932)形质学派的创立者,著作《论形质》。他抛弃了形质的要素构想,提出:

①形质具有感觉和观念复合的新属性;

②形的概念具有限定的特征;

③把形的概念由空间的形扩展到音的形。

他认为比较或集合的心理的意动可把形质从基体中抽出来,这样,就使形质和意动联系起来,他也就成了一位意动心理学家。

2、麦农(1853-1920)形质学派或格拉茨学派的领袖,著作《复型和关系的心理学》,主要观点:

创造的(即厄棱费尔的基素)和被创造的内容(即厄棱费尔的形质)合起来可造成一种复型。复型分实

在复型和思想复型两种。实在的复型等于知觉,思想的复型等于概念。思想的复型形成于创造的行动,即创造意动,再通过创造意动把感觉元素变成统一的整体,而实在的复型的形成除有赖于创造的行动之外,还有赖于被认识事物所固有的关系,也就是刺激的特征。

3、威塔塞克(1870-1915)

他认为,复型的形成主要依赖于心理的创造意动。并且,复型可以是简单的,在这时,创造几乎是自动的;复型也可以是复杂的,在这时,复型既取决于客体刺激物的外在因素,也决定于内在的创造的意动。

§3.4二重心理学

麦塞尔最早提出二重心理学的主张

符茨堡学派代表人物:屈尔佩、马尔比、瓦特、阿赫、彪勒

第四章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心理学

(1842-1910)

▲实用主义心理学体系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意识状态

意识状态:指感觉、愿望、情绪、认识、推理、决心、意志等的原因、条件和直接后果。

“意识流学说”:意识不是一些割裂的片段,而是一种整体的经验,一种川流不息的状态。

*意识具有五个基本特征:①意识是属于私人的(主观性);

②意识是常变的;

③意识是连续不断的;

④意识必定有它自身以外的对象,而意识又具有对这些对象认识的功能;

⑤意识具有选择性。

△意识状态的原因——他反对以灵魂来解释各种心理现象,同时又主张“思想自身就是思想者”,实质上把意识状态的原因归结于思想本身,归结到思想的各种官能上,与灵魂说无本质区别。

△意识状态发生作用的条件——认为“意识状态的直接条件是大脑两半球内的某种活动”,“心理动作可能一致地和绝对地是脑动作的功用”。

△意识状态的直接后果——意识的功用是指引有机体达到生存必需的目的。

(二)心理学研究方法(#与冯特比较)

冯特:实验内省法、历史法

詹姆士:内省法、实验法、比较法

(三)※习惯论——“习惯产生机制是神经系统的功能,凡是习惯都是神经系统的某些功能。简单的习惯是简单反射的发泄,复杂的习惯则是相互连锁着的更多的神经中枢的反射”,“因此,习惯是神经物质受外

力作用而产生的适应性变化的过程”。

△人的习惯主要有两类:①由先天的倾向而来的习惯,叫本能;

②由教育而来的习惯,叫理性行为。

△习惯对个人的实用效果:①习惯使达到特定结果的活动更准确、更简化,减少疲劳;

②习惯减少完成动作操作时随意或意识注意。

(四)记忆理论

△记忆的两种要素:①初级记忆—存在于意识之中的内容;

②次级记忆—“一个过去心灵状态,已经脱出意识之外,又重新回到我们的知识上”。

△关于记忆的原因,詹姆士认为,保持得好,回忆也好,其原因“就是神经系统里的习惯定律”。

△增进记忆力的唯一途径,就在于“对所愿保持的事实上连带构成各种异样联想”。

增进记忆力的方法:①机械方法(强化、拖延、重复);

②明哲方法(将记忆的事情按逻辑的方式使它们构成合理的系统,也就是将它们分类分析成

不同的部分);

③巧妙方法(发明许多技术性的记忆方法,如分析事实、名称列表)。

(五)情绪理论

△“对于激动事件的知觉立即引起身体上的变化,而正当这些变化发生的时候,我们对这些相同变化的感觉就是情绪”。

△情绪有两种:①较粗糙的情绪,常伴有较强烈的身体的骚动;

②较精细的情绪,其身体反应常常是微弱的。

△情绪发生的原因:①以往情绪的重复;

②同类情感的刺激引起同类的反应。

△评价:其理论看到了情绪与身体变化的联系,强调了外周神经系统的活动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有一定的合理成分,但却忽视了中枢神经系统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

▲詹姆士在心理学史的地位和贡献

①詹姆士在心理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875-1876年詹姆士在哈佛大学开设《生理学和心理学的关系》,这是第一个美国人开设的新心理学课程。并建立了供其教学示范用的心理学实验室。1890年,他出版的《心理学原理》是其最重要的心理学著作。他提出意识流学说、习惯论及记忆和情绪理论。由于他独特的人格,新颖的见解和流畅的文笔,更由于他的思想适应了美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他的著作和学说对美国甚至世界心理学的发展均有重大的影响;

②詹姆士在美国心理学发展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美国许多心理学家如霍尔、安吉尔、桑代克、武德沃斯等人都承认受到詹姆士的影响而走上实验心理学的道路。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的人本主义、认知心理学也都从詹姆士关于“意识流”、“表象”、“自我意识”等理论中吸取了养分。此外,他和皮尔士、杜威等人还是实用主义哲学的倡导人。所以说,詹姆士是美国心理学发展史上的第一个科学心理学家和最后一个哲学心理学家,在美国心理学的整个发展中起着承前起后的作用;

③詹姆士的影响不仅限于美国和心理学领域。詹姆士的心理学体系既有自然主义心理学传统,又有人本主义的传统,奠定了美国心理学的发展方向。作为美国心理学之父,作为心理学的一代宗师,詹姆士是当之无愧的。其对心理学发展的影响绝不限于美国,而其实用主义生活化及意识流学说也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

第五章构造主义与机能主义

1867-1927英,一个把德国心理学引入美国的英国人。

主要著作:《心理学纲要》、《心理学入门》、《实验心理学》、《心理学教科书》

一、研究对象

铁钦纳认为心理学的对象是依赖于经验者的经验,经验、心理、心理过程和意识都是心理学研究对象的表现形式。他认为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析心理的结构,机能心理学虽然有用,但它必须建立在构造心理学的基础之上。铁钦纳这种把意识的构造或内容和它的机能截然分开的观点,含有明显的形而上学因素。

二、研究方法

内省法,认为内省是对意识经验的自我观察。铁钦纳只是对冯特的实验内省法加以改造,冯特的实验内省法重在实验,而铁的实验内省法重在内省,只不过他对内省的限制比冯特更加严格。

①铁坚持只有训练有素的观察者才能进行内省,坚持反对使用未受过训练的观察者;

②对于初学者来说,最好是根据记忆来进行内省描述,这样内省就变成了回忆,内省考察变成了事后考察。而老练的观察者则会养成一种内省态度,因而他在观察进程中不仅可以在心理默记时而不干扰他的意识,甚至还可以做笔记;

③自我观察包括注意和记录两部分。注意必须保持最高度的集中,记录必须像照相一样地精确;

④内省者必须在情绪良好、精神饱满和身体健康时,在周围环境安适,摆脱外界干扰时,才能进行观察;

⑤内省必须是公正而无私地描述意识状态自身,而不是描述刺激本身。

三、任务和内容

铁认为,心理学的任务同自然科学的任务是一致的,都必须回答以下三个基本问题:

①“是什么”,即把意识经验分析为最简单的、最基本的元素;

②“怎么样”,即确定这些元素如何结合和结合的规律;

③“为什么”,即把这些元素跟它们的生理条件(神经过程)联系起来。

铁把意识经验分析成感觉、意象和情感三种基本元素。感觉是知觉的基本元素,由当时环境的物理对象引起;意象是观念的元素,可以在想象或当时实际不存在的经验中找到;情感是情绪的元素,表现在爱、恨、忧愁等经验中。

铁认为意识元素有性质、强度、持续性、外延性和清晰性五个属性。

四、评价

[贡献]

①铁钦纳继承和发展了冯特创立的实验心理学的主要思想,坚持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方向,为推动心理科学的发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②他正式打出构造主义旗帜,明确地划定了构造主义与其他学派,尤其是与美国机能主义之间的界限,导致了心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心理学派别的对立;

③他的构造主义提供了一个相当强有力的正统体系,充当了批评的靶子。

[局限]

①在心理学对象上,铁钦纳只主张研究意识的内容或结构,反对研究意识的机能或功用。坚持心理学是一门纯科

学,反对把心理学看成一门应用科学;

②在对意识经验的分析上,他只重视元素而忽视整体。对意识元素进行了频繁的分析,因而最终成为一个元素主

义者;

③在内省方法上,一方面要剥夺内省者的主观价值判断,只能严格如实地描述自己的经验,另一方面要防止把物

理刺激与感受相混淆,避免犯刺激错误。这样把心理学引向封闭的主观世界。并否认主观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④在心身关系上,他坚持心身平行论,他只承认神经过程是心理过程的条件,而否认前者是后者的原因,只承认

两者是平行的对应关系,而否认两者的因果关系,这样他就不可能用生理来解释心理。

◎机能主义产生的背景

1、社会历史条件。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变革使其强调实际、效用和功能的要求反映到心理学中来;

2、进化论的影响;

3、高尔顿的个别差异研究对卡特尔产生重要影响;

[高尔顿在心理学史上的贡献]①最先研究个体差异心理,被称为差异心理学的创始人、英国新心理学的先锋;②利用仪器进行心理测量,在相关因素分析上作出巨大贡献,是心理测验的肇始;③其研究

对卡特尔产生很大影响。

4、皮尔士和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哲学观对心理学的影响。

▲美国机能主义的先驱

霍尔(1844-1924)冯特的第一个美国学生,任克拉克大学校长达36年之久。

1883年,在霍普金斯大学建立了美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1887年,创办美国第一种心理学刊物——《美国心理学杂志》

1892年,就任第一届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理论贡献:提出【复演说】,即把个体心理的发展看作是一系列或多或少复演种系进化的历史。

研究方法:使用问卷法,对其推广和应用作出重要贡献。

简评:霍尔在许多方面贡献于美国心理学,被认为是“心理学的达尔文”,对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形成起到了奠基人的作用。

鲍德温(1861-1934)

任第四届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国际心理学联合会主席

理论贡献:

1、认知发展观——儿童认知或意识,开始于生物过程,然后经过感觉运动和意念运动阶段,最后达到表象和观

念的转换阶段;

2、人格发展观——儿童人格要经历自我中心到主观自我再到移情的社会性自我的发展过程;

3、个体与种系发生观——人类的种族心理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在阶段顺序上是大体相同的,人类心理的大多数

有用的模式都能通过循环反应保留下来,从而保证其对环境的适应。

▲机能主义的芝加哥学派(杜威、安吉尔、卡尔)

杜威(1859-1952)

1900年。,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贡献:1896年《心理学中的反射弧概念》,标志着机能主义芝加哥学派的正式开始

观点:认为心理活动是一个连续的整体,不能把整个活动分析为反射弧和把反射弧分析为刺激和反应,正像不能把意识分析为元素一样。反射弧是一个“回路”或叫做“器官”。他提出,心理学要研究的是动作机能,这种动作机能表现为协调,实际上就是一种适应活动。心理学的真正对象是在环境中发生作用的整个有机体的适应活动。

杜威把意识看作是有机体适应生活的工具,意识在人的智力与现实的斗争中为有机体的生存而发生作用。与

此相适应,心理学研究应当以心理“效用”为目的。因此,杜威是从其实用主义哲学立场出发来理解心理学,必然导向机能主义。但他只为狭义的机能主义心理学提供了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安吉尔(1867-1947)

1906年,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主要贡献:1896年,他和穆尔一起发表关于反应时的研究,在心理学史上有重要的影响;完成了铁钦纳论题和鲍德温反论题之间的黑格尔式的综合。

主要观点:

1、1904年,《心理学》教科书,宣扬意识的基本机能是改善有机体的活动,而心理学必须研究心理是如何帮助

有机体适应它的环境的;

2、1907年,论文《机能主义心理学的领域》,对机能主义的概念、原则、任务及其特征作了概括。是对机能主

义心理学思想的第一个明确的表述。他认为,机能主义心理学就是要分辨并描写在实际生活条件下意识的典型作用,它是关于心理活动的心理学;

3、关于心身关系,他更注重从方法论的区别来处理,只考虑决定机体的身体部分和心理的部分彼此的关系;

4、将行为问题引入心理学,认为我们的精神生活或许可以被规定为客观的行为。为行为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思想

前提;

5、主张心理学属于自然科学,而且是一门生物科学,并重视应用心理学。

上述观点标志着芝加哥学派机能主义心理学体系的形成。

卡尔(1873-1954)

主要观点:

1、心理学是“心理活动的科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活动。心理活动的机能在于获取经验、确定信念、

保持经验和评价经验,并利用这些经验来确定行为。并把心理活动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称为【适应性行为】,即有机体对于具有能满足其动机条件的那种特性的物理环境或社会环境的反应;

2、关于研究方法,卡尔认为心理学研究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主观观察法(内省法)、客观观察法、实验法、

社会研究法等;

3、在身心关系上,卡尔认为反应针对的刺激异常复杂,构成了一整个的情境,而反应则在一个带有动机性的刺

激推动下发生。因此,他认为身心关系的因素包括刺激、动机、反应,为心理学的发展从机能主义走向动力心理学起了先导作用。

▲机能主义的哥伦比亚学派(卡特尔、桑代克、武德沃斯)

[特点] 1、从研究心理的共同规律问题转向个别差异问题。它着重对个体的智力和能力进行研究,心理测验是主要的方法;

2、从研究意识内容转向研究意识活动,它并不将意识排除在心理学之外,但只注重意识的功用;

3、从重视内省方法转向重视客观的方法,它不取消内省放,但并不把它作为主要的方法,而主张多种方

法并用,如实验法、测验法、统计法、等级法、评选法等;

4、从研究心理学“是什么”问题转向心理学“为什么”问题,它主张研究前者是为后者服务的,但后者

又要建立在前者的基础上;

5、从主张心理学是一门纯科学转向主张心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它把机能主义芝加哥学派提出的个体适

应环境的一些原理加以具体化,使之应用于生活实际。

卡特尔(1860-1944)

1888年,被任命为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是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教授职位;

1895年,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1900年,成为美国科学院的第一位心理学家;

1921年,创立应用心理学;

1929年,任第9届国际心理学会主席。

主要贡献:

1、关于反映时的研究。依据统计学规律进行实验设计,研究包括辨别和认识的时间及选择“意志”的时间,控

制联想的反应时间和自由联想的反应时间。其制作的正常联想表成为以后编制正常联想表的依据;

2、关于个别差异和心理测验的研究。首创“心理测验”这一术语。继续高尔顿的工作,对科学探索能力的性质

和起源进行了研究。发展了次序评量法;

3、关于除了物理法的研究。认为内省可以为感觉距离做出可靠的判断。批评均差法和最小可觉差法,认为只有

常定刺激法才是可信的。用反应时间来测量感觉的差异量;

4、关于知觉和阅读过程的研究。随着呈现物数目增加,各项所需要的时间随呈现物的增加而减少。这个研究同

注意范围有关。并发现不同文字的阅读时间随对文字的熟悉程度而异。

[评价]卡特尔一方面通过主编刊物和建立组织宣传和扩大心理学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具体研究,从应用方面推动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发展。不过他并不重视心理学的理论建设。

桑代克(1874-1949)

主要著作:《教育心理学》、《动物的智慧》、《智力测量》、《人类的学习》、《比较心理学》……

主要贡献:

1、首先用实验法研究动物心理,为动物心理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并由此提出学习联结说,认为“学习

即联结,心理即人的联结系统”,对行为主义产生巨大影响;

2、重视教育测量和智力测验;

3、确定了教育心理学的体系,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武德沃斯(1869-1962)

1915年,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主要著作:《论运动》、《生理心理学》、《动力心理学》、《实验心理学》、《行为动力学》……

主要观点: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全部活动,包括了意识和行为两个方面;

2、将心理动力观引入心理学;

3、主张既用客观的实验和观察,也用内省的研究方法。

第二编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社会历史条件。行为主义是当时美国社会生活、生产实践和政治改良的要求和反映。

2、哲学背景。行为主义以机械唯物主义、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作为哲学基础。

3、心理学背景。行为主义受机能主义、动物心理学和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研究的影响。

行为主义分三个阶段:早期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新的新行为主义

[特点] 早期行为主义①客观主义②以刺激和反应的术语解释行为③强调联结学习④外周论⑤环境决定论新行为主义①强调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中介变量②允许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对行为的内部动因进行推测

③以操作主义观点解释中介变量

新的新行为主义①给予认知、思维等心理因素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以足够的重视②把认知、思维看成是积极、主动的过程③强调研究方法的客观性

第六章早期行为主义(1913~1930年左右)

华生(1878-1958)美

1916年,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主要著作:《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言》、《从一个行为主义者的观点看心理学》、《行为主义》

主要观点:

(一)关于心理学的性质和对象

△华生认为心理学是纯粹自然科学的一个客观实验分支

△他认为凡是不可经验的对象都不能作为心理学的对象,主张放弃传统的内省法,放弃所有与意识有关的范畴,诸如感觉、情绪、思维等

△在他看来,讨论意识问题无疑属于一种空论,所以以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华生所讲的行为首先是一种可观察到的机体反应。这种机体反应的本质是人和动物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华生把反应分为四类:①外显的习惯反应(与人说话、与人交往)

②内隐的习惯反应(思维、态度)

③外显的遗传反应(抓握、眨眼)

④内隐的遗传反应(内分泌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变化)

△华生特别注重有机体对一定刺激情境的整体反应。他认为,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在于确定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规律。

以便人们在已知刺激之后,就能预料将会发生怎样的反应;或者当已知反应之后,能够指出有效刺激的性质,从而建立起S—R公式。

(二)关于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四种方法: 1、观察法:①无帮助的观察(自然观察法)

②借助仪器的观察(实验法)

2、条件反射法

3、口头报告法

4、测验法

(三)在心理学的具体问题上的主张

1、关于感觉的理论

华生从他的行为主义观点出发,避免应用“感觉”之类的传统心理学名词,代之以“刺激”和“反应”等字眼。用差别反应取代差别感受性,用白光反应取代补色视觉,用后效取代后象,用视反应错误取代错觉。但他实际上并未能脱离传统心理学所讨论的各种问题,把一切对传统心理学的革命降格为文字游戏。可见,由于偏激造成了华生的革命,而恰好因为革命的偏激致使他不能清醒地应用理论,导致了一些徒劳无效的过激行为。

2、关于遗传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决定论。否认遗传的本能行为,认为人的行为类型完全是由于环境造成的。

3、关于情绪的理论

情绪是一种遗传的类型反应,包括整个身体机制的深刻变化,特别是内脏和腺体系统的深刻变化。人有三种原始的或基本的情绪:恐惧、愤怒和亲爱。

4、关于思维的理论

△思维是一种感觉运动的行为。语言的习惯有两种,一种是外显的语言习惯,即言语;一种是内隐的语言习惯,即思维。思维是由言语逐渐演变而来的。

△他把思维的创造作用解释为:人们将词的反应变来变去,最后得到一种新的反应模型。

△人类除了语言形式的思维以外,还有非语言形式的思维。

5、关于人格的理论

人格是一切动作的总和,是各种习惯系统的最后产物。人格是可以改变的。

评价:[贡献] 1、华生以行为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使心理学获得了与其它自然科学所共有的客观性,从而在研究对象和方法上具有自然科学的特征;

2、华生的行为主义扩大了心理学研究的领域;

3、华生的行为主义促进了心理学的应用。

[局限]否定意识,贬低生理和遗传的作用,否定本能的存在、脑和神经中枢的地位,片面强调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新行为主义产生的原因:①逻辑实证主义的影响(孔德、斯宾塞、马赫、阿芬那留斯)

②操作主义的影响

③行为主义自身发展的需要

④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影响

古斯里(1886-1959)接近联想行为主义

主要观点:条件作用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基础,而刺激与反应的接近则是条件作用发生的普遍原则。因此,刺激—反应接近的条件作用原理足以说明人类的学习行为。

(一)研究对象——心理学应该研究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二)学习律

1、学习定律:接近条件作用。他认为,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是因为刺激与反应的接近(同时性条件作用)。

2、两条附律:①一个刺激模式在第一次和某一反应配合时就取得了它的全部联系力量,即“一次尝试即建立联

系”;

②一个刺激与一个反应形成联结,一组刺激与一组反应形成联结,而一组刺激发生时所联系的最终动作(最接近

动作)将会在这组刺激再次出现时发生。

(三)练习观

练习的效果表现在反应与众多的情境刺激建立了联系,而对于反应与某一特定的刺激的联系来说,一次接近就足够了。

(四)遗忘(消退)

古斯里认为,遗忘是因为缺乏重复,导致刺激反应的联结的减弱,是已有的线索不能唤起先前出现过的反应。

(五)强化观

奖赏总是在最终行为之后,它的作用在于保护最终行为,使得引起它的刺激不至于与其他的行为或反应形成新的联结,从而抑制已有的最终行为。

1、奖赏是安排在某一反应之后,使受奖赏之前的刺激—反应的联结没有机会受到破坏以至形成新的、不必要的

联结;

2、惩罚则是在原有的刺激—反应之后,安排一个厌恶性刺激,此厌恶性刺激所激起的反应使得有机体逃脱原有

的刺激情境。

(六)动机观

在古斯里看来,既然一切行为皆是由刺激所引起的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反应,那么行为原因的唯一解释便是刺激。所以,动机就是刺激。通过过去的联系引起持久行为的持久刺激是人们做出指向于过去成功动作的原因。

动机作为一种刺激,是机体内部的刺激,能激起机体行为的动力。动机的重要性表现在它提供维持性刺激,并且倾向于将一系列行为综合起来,直至机体达到目标。目标一旦达到,维持性刺激物得以消除,因而相应的活动也就终止了。

[评价] 1、古斯里以较少的实验、较多的经验事实和操作主义的术语表现出很强的内在一致性,简明、扼要是他的理论的最大特色;

2、古斯里坚持早期行为主义的基本立场,又克服了他们的不足,他关心整体的活动,而不是具体的动作,

说明他的理论更加灵活而不刻板,为新行为主义的流行做出了贡献;

3、古斯里的接近联想行为主义对学习心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理论除了被广泛地用于学习行为控制

和一般学习行为控制之外,还被用于相关学习的研究;

4、古斯里的理论也因为过于简单而遭受批评和怀疑。人们怀疑,以一种简单得几乎无懈可击的理论来解

释一切学习现象是否具有足够的现实性;

5、具有一般行为主义者将人的心理等同于动物心理的通病。

斯金纳(1904-1990)激进的行为主义者。“心理学只探索实验框架下相关变量的函数关系,甚至对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性也不必断言”。

主要贡献:①他漫长的学术生涯给心理学以持续、长期的影响;

②他坚持行为的实验分析方法发展了一套理解动物和人类行为的操作主义体系。

主要观点:

△斯金纳认为,心理学是一门直接描述行为的科学。

△反应等于刺激的函数:R=f(s),但过去形成的条件(A)会改变R与S之间的函数关系,所以R=f(s)可以改写为R=f(S,A)。

△行为原理:操作性条件作用。

(一)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斯金纳将有机体的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①前者指由特定的、可观察的刺激所引起的行为(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

②后者指在没有任何能观察的外部刺激的情境下的有机体行为。

应答性行为比较被动,由刺激控制,操作性行为代表着有机体对环境的主动适应,由行为的结果所控制。人类的行为大多数都是操作性行为。

认为华生仅以经典式条件作用来说明一切机体行为,过于简单。

(二)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规律

1、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建立

“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给予一个强化刺激,那么其强度就增加”,只不过,强化增加的不是某一具体的反应,而是反应发生的概率。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所建立的原理,在许多动物和人类的学习中得到印证。实际上,只要巧妙安排强化程序,可以训练动物习得许多复杂的行为。

2、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消退

“如果在一个已经通过条件化而增强的操作性活动发生后,没有强化刺激物出现,它的力量就削弱”,反应的消退表现为一个过程。消退的时间与该习得反应本身力量的强弱成正比。

3、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分化

【分化】指通过安排强化动物条件反应的某一个特征,如速度、持续时间和强度等,动物可逐渐形成有选择性反应。与消退一样,分化的关键因素也是强化。

(三)强化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的作用

1、积极强化物和消极强化物

【积极强化物】指与反应相依随的能增强该反应的刺激物。

【消极强化物】指与反应相依随的刺激物,从情境中被排除时,可增强该反应。

2、条件性强化

【条件性强化】指一个中性刺激与一个强化刺激反复匹配联合,那么它也具备了强化的性质。条件强化物的强化力量与相匹配的原始强化物的配对次数成正比。

3、强化的程序

↗连续强化↗定时强化(以反应时间而非反应数量为单位来实施强化)

↘间歇强化↗固定强化↘定比强化(以反应的数量而非时间为单位来实施强化)

↘非固定强化

△行为原理的推广与应用

(一)教学机器与程序教学

弊端:机器教学无法取代教师的人格教育活动;只适用数学等理科教学,其评价为自我评价,不适用于低年级学生。

(二)言语行为

语言是动物和人类的最明显区别所在;

言语也是一种行为,它与其它行为反应一样,服从于操作强化原理,并且也是可以预测和控制的。

(三)社会控制计划

他认为人类根本没有自由可言,人类的一切行为皆由环境所决定。我们所说的自由不过是我们逃避环境中的厌恶性刺激的一种欲望而已。实际上,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社会风俗、文化习惯、宗教信仰,包括法律和教育都是一种控制。

斯金纳希望以行为科学的原理来进行社会控制,愿望是良好的。但问题是,谁是最后的控制者呢?控制者又是由谁来控制呢?人类除了受控制的行为以外,难道就没有其他理念和有价值的东西?对此,斯金纳的社会控制计划未能作出说明。

△对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的简评

[贡献]

1、斯金纳是杰出的当代心理学家之一。

①他严谨而富有生气的观察和实验方法以及高度精确的实验技术,对当代心理学产生很大的影响;

②他坚持极端客观的行为主义立场,严格遵循科学的描述原则,使得他的行为主义体系非常精确、清楚,他对动物行为的研究也非常精细、彻底;

③他用不同于心灵主义的术语清楚解释了反应形成、表象等现象,他竭力反对研究有机体的内部过程,使得他的立场似乎比华生更加激进,所以,斯金纳的行为主义被称为“激进行为主义”。

2、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体系对心理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到70年代,斯金纳及其追随者统治学习心理学的领域。

3、他的行为理论被人们广泛应用于行为治疗和行为矫正中。

[局限]

1、对斯金纳的最经常的批评在于他所宣称的心理学不需要任何理论。其实,不要理论本身就是理论。斯金纳坚持描述行为而不是解释行为原因的立场本身就代表了他的理论倾向;

2、因为斯金纳坚持只有能够予以客观观察和实验证实的东西才可以予以研究,这样将人们的主观事件摒弃在心理学的大门之外,而这正是我们所需要了解的,所以有人指出斯金纳所研究的是空洞的有机体;

3、斯金纳以有限的动物行为研究推导出普遍的动物行为规律,并用于描述和控制人类行为,不免有过分简单化、片面化的嫌疑;

4、斯金纳的极端环境论忽视了影响行为的其他因素,如机体状态、脑损伤等;

5、他以操作强化的唯一模式解释言语获得,令人难以信服。

第八章新的新行为主义

△代表理论:班图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理论)

罗推尔的社会行为学习理论

米契尔的认知社会学习理论

△共同特点:既坚持行为主义的研究精神又吸收了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具体表现(特点):

1、大胆地使用以往被传统行为主义所摒弃和拒绝的心理学概念,探索认知、思维、意象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

2、强调行为和认知的结合。既可以通过人的思维、信念和期待等认知过程预测人类的行为,也可以通过改变

人的认知来改变人类的行为,通过行为的改变也可改变人的信念、期待等认知过程;

3、强调自我调节的作用。传统的行为主义强调外在强化对行为的影响,忽视了“自我”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

新的新行为主义者认为,如果行为仅仅由外部的奖励或惩罚所决定,人就会像风向标一样,不断地改变方向,以适应作用于他们的各种短暂的影响;

4、强调心理过程的积极与主动性。新的新行为主义者强调要把行为主义同建构论结合起来,重视以往经由学

习而获得的认知规则在对环境信息作出反应过程中的作用;

5、坚持客观主义的态度。

班图拉(1925- )美,观察学习理论。1974年,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主要思想:

【观察学习】又称无尝试学习或替代性学习。由于人有通过语言和非语言形式获得信息以及自我调节的能力,使得个体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不必事事经过亲身体验,就能学到复杂的行为反应。 特点:1、观察学习不一定具有外显的行为反应;

2、观察学习并不依赖直接强化;

3、观察学习具有认知性;

4、观察学习不等同于模仿。

基本类型:

【直接的观察学习】也称行为的观察学习,指对示范行为的简单模仿。

【抽象性观察学习】指观察者从他人的行为中获得一定的行为规则或原理,以后在一定条件下观察者会表现出能体现这些规则或原理的行为,却不需要模仿所观察到的那些特殊的反应方式。

【创造性观察学习】指的是观察者通过观察可将各个不同榜样行为特点组合成不同于个别榜样特点的新的混合体,即从不同的示范行为中抽取不同的行为特点,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方式。

▲观察学习的心理过程(P262)

注意过程 保持过程 动作复现过程 动机过程

示范行为—→ ↓ ——→ ↓ ——→ ↓ ——→ ↓ ——→匹配行为

对榜样的知觉 示范信息的储存 记忆向行为转变 从观察到行为

▲交互决定论

班图拉主张行为、环境、个人内在诸因素三者相互影响、交互决定,构成一种三角互动关系。他认为个人的成就如何是由外界环境与人的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定行为中的作用,在行为主义的框架内确立了认知的地位。此外,这种观点视环境、行为、人的认知因素为相互决定的因素,注意到了人的行为及其认知因素对环境的影响,避免了行为主义的机械环境论的倾向。

▲自我调节论

自我调节论是个人的内在强化过程,是个体通过将自己对行为的计划和预期与行为的现实成果加以对比和评价,来调节自己的行为的过程。它由自我观察、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三个过程组成。

表明人具有理性认知的能力,能合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这一点无疑是值得称道和肯定的。

▲自我效能原理

△知觉到的自我效能是一种对自我生成能力的知觉,被感知到的自我效能结果即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深化到价值系统就成为自我效能信念,即有关自我能力判断的认知取向。

△自我效能从本质上讲是自我生成的能力。

影响自我效能形成的因素:①行为的成败经验;②替代性经验;③言语劝说;④情绪的唤起;⑤情境条件。 ▲对班图拉观察学习理论的评价

[贡献]

1、注重社会因素的影响,改变了传统学习理论重个体轻社会的思想倾向,把学习心理学的研究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结合在一起,对学习理论的发展做出了独树一帜的贡献;

2、

吸收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把强化理论与信息加工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改变了传统行为主义重“刺激—反应”轻中枢过程的思想倾向,使解释人的行为的理论的参照点发生了一次重要的转变;

3、强调学习过程中的社会因素和认知过程在学习中的作用,在方法论上注重以人为被试的实验,改变了行为主义以动物为实验对象、把由动物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推广到人类学习现象的错误倾向;

4、他的概念和理论建立在丰富坚实的实验验证资料的基础上,其实验方法比较严谨,结论比较有说服力。

[局限]

1、由于班图拉的理论具有开放性特征,导致了它缺乏富有内在统一性的理论框架;

2、大多数发展心理学家认为班图拉的观点忽视了发展变量的重要性。即它忽视了儿童在多大程度上能独立进行学习,以及发展阶段在多大程度上对儿童的观察学习产生影响;

3、班图拉在研究攻击行为观察学习中所采用的一些方法难以让人苟同。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4、班图拉虽然强调了人的认知能力对行为的影响,但他以研究行为为重心和目的,实际上并没有给认知因素以应有的位置。

第三编精神分析

第九章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又称心理分析,其特点为:

①精神分析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流派,但它又不同于其它心理学流派,它起源于精神病的治疗实践而非

大学心理学实验室研究,是一个非学院心理学流派;

②精神分析研究的不是正常的心理,而是研究变态的心理、精神异常、神经症等;

③传统心理学研究正常的心理活动,精神分析研究潜意识,也被称为深度心理学;

④传统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常为实验法、观察法,而精神分析的研究方法为临床观察法。

弗洛伊德(1856-1939)捷克

主要著作:《梦的解释》、《性学三论》、《图腾与禁忌》、《精神分析引论》……

主要思想:

▲研究对象:无意识现象和内容

意识过程在人的全部精神过程中不过是极小的一部分,[无意识]就像冰山水下的部分,在人的全部精神活动中占主要地位。无意识又可以划分为前意识和潜意识。[前意识]是指人们能够从无意识中回忆起来的经验。在弗洛伊德看来,意识只是前意识的一部分,从前意识到意识,或从意识到前意识,二者虽有界限,但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而潜意识很难或根本不能进入意识中去。[潜意识]概念是精神分析的核心,是弗洛伊德整个学说的理论基础。潜意识包括原始的本能冲动以及与本能冲动有关的欲望,特别是性的欲望。

▲研究方法:自由联想、梦的分析、对日常生活的分析

①自由联想——精神分析者让患者在全身心都处于放松的情况下,不给患者的思路以任何有意识的引导,但是

患者必须如实地报告他所想到的一切,不管他们是怎样的荒唐、不重要或毫无意义,都不应该隐瞒。精神分析者把患者所报告的材料加以分析和解释,直到分析者和患者双方都认为找到了发病的最初原因为止。

②梦的分析——弗洛伊德把梦境分为“显梦”和“隐梦”两部分。显梦是指人们真实体验到的梦,隐梦是指梦

的真正含意,即梦象征性表现的被压抑的潜意识欲望。梦的分析就是从显梦中破译出隐梦来,从而揭示出梦境中所表达的潜意识的本能欲望,揭示出梦的真正意义。

③对日常生活的分析——弗洛伊德认为日常生活中大量的、常见的遗忘、口误、笔误、疏忽等过失现象往往都

有潜意识的欲望动机,都是意识和潜意识矛盾斗争的结果。

▲本能论

【本能】是人的生命和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原始冲动和内在驱力。

本能有四个基本特征:①来源——本能的来源是身体状态或需要(欠缺);

②目的——本能的目的是消除身体的欠缺并重建内在平衡;

③对象——本能的对象是指减少或消除身体欠缺的经验和事物,有的对象是固定的,有的

对象是不断变化的;

④原动力——本能的原动力决定于身体欠缺的程度。

本能的种类:↗生的本能↗自我本能

本能↘性本能

↘死的本能

▲人格论

(一)人格结构:伊底(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

①伊底是人格中与生俱来的最原始的潜意识结构部分,是人格形成的基础。伊底由先天的本能、基本欲望所组成,

如饥、渴、性等。其中以性本能为主。伊底不考虑外界现实的情况,不考虑时间、地点,不考虑用什么方式、方法进行活动,而是趋向于立刻寻求满足,以发泄原始冲动。伊底是人格深层的基础和人类活动的内驱力,也是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基石。

②自我是从伊底中分化出来的,是有意识的结构部分。自我按照现实原则活动。自我既要满足伊底的即刻要求,

又要按客观的要求行事。自我所代表的是理性,而伊底所代表的是情欲。但自我不能脱离伊底而单独存在,自我的力量来自伊底,自我是用来帮助伊底并力图使伊底得到满足的。

③超我是从自我中分化出来的。自我分成两部分,一种是执行的自我,即自我的本身,另一种是监督的自我,即

超我。超我按照至善原则活动,其功能是监督自我去限制伊底的本能冲动。超我的监督作用是由自我理想和良心实现的。

(二)人格发展(心理性欲发展理论)

①口唇期(0~1岁)↖

②肛门期(1~3岁)①②③属前生殖阶段

③性器期(3~5岁)恋母、恋父情结↙

④潜伏期(5~12岁)

⑤生殖期(12~20岁)

△力比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两种危机:固着和倒退

【固着(固恋)】fixation,行为方式发展的停滞和习惯反应的刻板化。

【倒退(退行)】regression,一个人的发展到相当阶段后因遭受到挫折而重新倒退到较原始的发展水平。

[评价]

积极意义:①弗洛伊德人格理论中关于潜意识的研究,不仅扩大了人格心理学研究的范围,而且为个体行为的深层认识提供了条件;②重视早期经验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重视行为的历史原因,强调行为发展的重要性。这对现代发展心理学有深远的影响。

缺陷:过分强调潜意识和性本能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认为性本能是否得到满足直接影响人格的发展。

▲梦论

“梦是一种被压抑的欲望的象征性满足”。

梦的工作有四个基本过程:

①凝缩——几种隐意用一种象征(或符号)出现;

②移置——在梦的工作中,把隐梦内容加以转移,用不重要的部分替换其主要的部分;

③象征——以具体的形象代替抽象的欲望;

④润饰——醒后把梦中无条理的材料加以系统化来掩盖真相。

▲焦虑论与自我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把焦虑看作是神经症的关键因素,认为焦虑主要是对不可发泄的性冲动的一种有害反应。

△弗洛伊德把焦虑分为三类:①现实性焦虑;②神经性焦虑;③道德性焦虑。

△自我防御机制的特点:①其作用是避免和减轻消极的情绪状态(趋乐避苦);

②大多数通过对现实的歪曲起作用;

③大多数防御机制在起作用时人们通常意识不到。

△自我防御机制的种类:①压抑;②投射;③移置;④否认;⑤反向作用;⑥认同;⑦退行;⑧升华。

▲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评价

[贡献]

1、开创了无意识心理的研究。在西方,弗洛伊德有无意识领域的哥白尼或达尔文之称。

2、开拓了心理学学科的建设,开辟了性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

3、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成为现代西方精神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开辟了一条重视心理治疗的新途径。

[局限]

1、对马克思主义的不正确态度。认为马克思主义在对人的社会行为的解释中忽略了心理因素的作用。

2、在方法论上的局限。坚持还原论、等同论。①单纯用物理学定律、生物学范畴说明人的内在动力和心理活动

的规律,实质上完全抹煞了人的意识的社会历史制约性和主观能动性,从根本上否定了意识在日呢的心理活动中的主导作用,把人的高级心理活动简单地归结为低级的物理、生物的运动;②把特殊的变态心理与一般的常态心理相等同,企图用变态心理的规律去说明常态心理的发展,把正常人和精神病患者混为一谈。

3、学说的生物化倾向。整个学说具有生物化倾向,提倡泛性论。

4、整个理论主观色彩浓厚。其概念和理论纯粹出于主观的臆想和纯粹的逻辑演绎,甚至简单地运用神话传说来

证实和提出自己的观点,既没有事实为根据,也无从加以客观的验证,故通常被称为心理玄学。

荣格(1875-1961)瑞士,分析心理学创始人

主要著作:《潜意识心理学》、《心理类型学》、《分析心理学的贡献》、……

主要思想:

(一)字词联想实验与情结理论

在潜意识之中一定存在着和人的情感、记忆、思维等相关联的各种情结,任何触及到这些情结的词都会引起反应时延长。通过情结可以找到心理疾病的原因。

【情结理论】

①情结是一些相互联系的潜意识内容的群集,是整体人格机构中一个独立存在的较小的人格结构;

②情结虽然是潜意识的,但它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并足以影响意识活动;

③情结属于个体潜意识的范畴,它可以把个体潜意识及其被压抑的内容与集体潜意识及其原型联结起来;

④人人都有情结,只是在内容、数量、强度和来源等方面各不相同。

△情结的主要来源:①童年期的心理创伤;②与本性不和谐的道德冲突。

(二)人格结构理论

↗意识

人格→“心灵”↗个体潜意识(情结)

↘潜意识↘集体潜意识(原型)

【意识】人的心灵中唯一能够被个体直接感知的部分。伴随着生命的诞生而出现。

【个体潜意识】与意识中的自我最接近,是“潜意识的表层,它包含了一切被遗忘了的记忆、知觉、被压抑的经验以及属于个体性质的梦”,是发生在个体身上与个体的经验相联系的心理内容。

【情结】就是一组一组被压抑的心理内容聚集在一起的情绪性观念群,也就是具有相对自由性的一簇簇潜意识的心理丛,它决定着人格的取向和发展动力。

【集体潜意识】是在生物进化和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心理上的沉淀物,是包括祖先在内的世世代代的活动方式和经验固存在人脑结构中的遗传痕迹。(集体潜意识不是后天习得的,而是种族先天遗传的;它不是被遗忘的部分,而是个体始终意识不到的东西。)

【原型】集体潜意识的主要内容,是与本能相区别的,本能是一种典型的行为模式,原型是一种典型的理解模式;

本能与原型又是相互依存的,本能是原型的基础,原型是本能自身的潜意识意象。

原型的种类:人格面具、阿妮玛和阿妮姆斯、阴影和自性。

①人格面具——人在公共场合中表现出来的人格方面,其目的在于表现一种对自己有利的良好形象以便得到社会

的认可。

②阿妮玛和阿妮姆斯——又称男女两性倾向。阿妮玛指男性心灵中的女性成分或意象;阿妮姆斯指女性心灵中的

男性成分或意象。

③阴影(阴暗自我、“兽性”)——一切不道德的欲望和倾向。

④【自性】即潜意识中的自我,指自我的本性,是集体潜意识的核心。其作用是协调人格的各组成部分,使之达

到整合统一,即自我实现。

(三)心理类型学

1、态度类型

荣格划分了内倾和外倾两种态度类型。内倾型的人其心理活动经常指向自己的内部世界,外倾型的人好社交、活泼、开朗、喜欢标新立异,易适应环境。事实上,许多人介于两者之间。潜意识中的类型与意识中的态度类型

相反。

2、功能类型:①思维;②情感;③感觉;④直觉。

3、态度类型与功能类型的组合:

①外倾感觉型——常注意并记住事物的外部特征,追求欢乐,活泼有魅力,精明而求实。

②外倾直觉型——对不确定的事物有敏锐的感觉,易变而富有创造性,做事常凭主观预感。

③外倾思维型——对事物的结果感兴趣,对结果后面的观念不感兴趣,思维常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④外倾情感型——为人热情,乐于助人,思维常被情感压抑。

⑤内倾感觉型——对事物有深刻的主观感觉,情绪易受外部影响,注重事物的效果。

⑥内倾直觉型——具有超然直觉,富于幻想,性情古怪,思想往往脱离现实,体验奇特怪异。

⑦内倾思维型——喜欢抽象思维,遇事主观,待人冷漠,倔强偏执,情感受压抑。

⑧内倾情感型——富有同情心,沉默寡言,不易接近,内心体验丰富、强烈。

(四)心理动力学

动力系统——向人格提供各种能量。

1、心灵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或自给自足的能量系统。

2、心理能量是人格的动力。

3、心理值是测量心理能量的标准。

4、等量原理和熵原理。

【等量原理】指用于某种心理活动的能量减少或消失,意味着另一种心理活动的能量增加或产生。

【熵原理】心理能量的分布和流动是有方向的,这种方向性是为了保持心灵所有结构之间的平衡。

5、心理能量的前行和退行。

【前行】指人利用日常生活经验来满足环境的需要。

【退行】指通过剥夺对立机能的能量,使对立机能的值逐渐丧失,最后用新的机能取代对立机能。

6、能量输导系统。

【能量输导】当一种新的活动模拟本能活动时,本能的能量就会被纳入到这种新的活动中的现象。即心理能量必须经过一个能量输导系统,发生能量转换,纳入到新的活动中,才能像物理能量那样做功。心理能量是通过模仿或制作的方式进行能量转换的。

(五)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1、童年时期(从出生到青春期)

①无序阶段——婴儿期;②君主阶段——自我开始发展;③二元论阶段——区分主客体。

2、青年时期(从青春期到35岁或40岁)——“心灵的诞生”时期

主要任务:克服童年期意识狭窄的倾向,努力培养自己的意志力量,不要过分迷恋青年时期的价值观,否则他就会在人生的后半段发生障碍,不利于实现个性化。

3、中年时期(从35岁或40岁到老年期)

如日中天,事业有成,社会地位和家庭都比较满意的时期,但也容易出问题,如中年期心理危机。

4、老年时期

喜欢沉浸在无意识中,喜欢回忆过去,更愿意考虑来世生活问题。

▲分析心理学简评

[贡献] 1、分析心理学扩展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实际上是一种独特的民族心理学研究,为我们探究人类意识、心理的起源提供了理论启示。

2、强调人格的整体性。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在“自性”原型的统一指挥下,把人格的所有成

分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代表着人类精神的整体需要,即自我实现,这种整体观对正确理解完整的人格是有积极意义的。

3、荣格对人格类型的研究开创了个体差异研究的新领域。

4、字词联想实验和情结理论对西方心理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5、研究方法的灵活性。荣格先后使用过机械因果论、目的论、“共时性”等方法。

叶浩生《心理学通史》【课后习题】(第5章 科学心理学的建立)【圣才出品】

第5章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课后习题和详解 1.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条件有哪些? 答: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条件有: (1)从古希腊到19世纪中叶近两千多年中哲学的发展已经为科学心理学的独立酝酿了必要的条件。 (2)19世纪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及其方法更为直接地促进了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兴科学。 ①19世纪,西方科学的发展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当时的天文学、生理解剖学以及物理学等许多自然科学已经获得巨大的进展,它们确立了科学的权威地位,同时也为心理科学的独立创造了条件。 ②这些学科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采用系统的观察法和实验法,这使得一些心理学家们意识到,要想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就必须把这些方法引入心理学的研究,这是使心理学成为科学的最直接的前提条件。 (3)社会历史条件 ①与英法相比,德国的资本主义直到19世纪60年代才有了较快的发展,他们需要更迫切地发展科学和技术。德国资产阶级的这种立场和要求使得哲学心理学已经不能再满足于用内省思辨和简单的观察方法,由此时代的发展向心理学提出了挑战并提供了机会。 ②当时德国的思想家大都信奉理性主义,他们拒绝英国哲学的原子主义和功利主义,并反对联想主义。主张运用综合法代替原子论,赞成心理综合和意识分析.

③19世纪中期的德国已经建立了超过欧洲任何其他国家的大学,在本世纪早期进行了许多教育和社会改革之后,德国的大学可以为科学家和学者们提供非常精良的实验室装备,以用来更好地进行物理、化学、生理学和其他科学研究。这也是科学心理学得以在德国建立的一个重要条件。 以上条件的成熟促成了冯特在1879年的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个实验室的建立意味着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开始,也意味着科学心理学的确立。 2.冯特的新心理学体系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如何评价冯特的心理学? 答:(1)冯特的新心理学体系的主要观点: 冯特旨在把心理学建成能够综合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一门基本科学。所以冯特的心理学体系实际上包括两大部分,一个是研究个体意识过程的个体心理学,即实验心理学。另一个是心理学还要研究人类共同生活方面的复杂精神过程,即民族心理学,也就是社会心理学,这是冯特所构建的心理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毕生的兴趣。 ①对直接的意识经验的研究——实验的个体心理学 a.在研究对象上:冯特认为心理学是研究直接经验的科学。冯特认为虽然心理学和物理学都研究经验,但是有区别,区别在于心理学研究直接经验,物理学研究间接经验。 b.在身心关系上:冯特在身心关系上主张身心平行论,他认为心理过程与大脑的生理过程是两个独立的系列,二者是一致的,但不存在因果关系。 c.在研究方法上:冯特提出对直接的意识经验的研究的技术是实验的自我观察方法或实验的内省法,即把被试置于标准的、可以重复的情境之中,在实验控制的条件观察自我的心理过程,以消除传统的主观内省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d.在研究任务上:冯特认为心理可以分析为各项元素,复杂的心理过程都是由这些元

2017山香教育理论基础整理笔记(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2、战国时荀子——“以善人者谓之教” 3、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4、最早将“教育”一词连用的则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5、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中把教育定义区分为三种: 规定性定义:作者自己认为的定义,即不管他人使用的“教育”的定义是什么,我认为“教育”就是这个意思。运用规定性定义虽然有一定的自由度,但是,要求作业在后面的论述和讨论中,前后一贯地遵守自己的规定。 描述性定义:回答“教育实际上是什么”的定义。尽量不夹杂自己的主观看法,适当地对术语或者使用该术语的方法进行界定。 纲领性定义:回答“教育应该是什么”的定义。即通过明确或隐含的方式告诉人们教育应该是什么或者教育应该怎么样。 6、教育是一种活动。“教育”是以一种“事”的状态存在,而不是以一种“物”的状态出现。因而。我们就把“活动”作为界定教育的起点。 7、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8、“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 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变》中指出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以外的,在动物界中就存在的。 沛西·能在《教育原理》中也认为教育是一个生物学过程,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9、“终身教育”概念的提出,指明人在生理成熟后仍继续接受教育。 10、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11、教育的本质: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2、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13、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4、学校教育自出现以来就一直处于教育活动的核心。 15、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16、学校教育的特征:①可控性②专门性③稳定性 17、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 18、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指出,教科文组织应赞同“终身教育”的原则。 19、1972年,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对“终身教育”加以确定,并提出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 20、“终身教育”概念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 从时间上看,终身教育要求保证每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生连续性的教育过程; 从空间上看,终身教育要求利用学校、家庭、社会机构等一切可用于教育和学习的场所; 从方式上看,终身教育要求灵活运用集体教育、个别教育、面授或远距离教育; 从教育性质上看,终身教育即要求有正规的教育与训练,也要求有非正规的学习和提高,既要求人人当先生,也要求人人当学生。 21、教育的形态,是指教育的存在特征或组织形式。 22、在教育发展史上,教育的形态经历了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教育的演变。

学习资料:赵敦华_西方哲学史笔记

西方哲学史笔记 应对该课程的对象、大概内容范围、学习和研究的方法、目的和意义等问题有所认识。 、应以西方哲学发展过程为研究对象。 在“西方哲学史”的冠名下,有许多内容不同、甚至差异很大的论著。显然存在对研究对象的不同理解。诸如“西方”、“哲学”、“发展的过程划分”等,而其中的关键是对“哲学”的理解,造成不同的“哲学史”。 思考:通过对西方哲学史上不同阶段的哲学家对“哲学”的含义表述的分析,从中能得到一些什么启示和结论)尽管存在差异,但是各异的哲学史表现出来的共性又是明显的和主要的 1、哲学问题的终极性和结果的不确定性; 2、哲学问题的综合性; 3、哲学问题的超越性; 4、具体是形而上学、认识论和伦理学这样的基本问题。 因此我们看到各种哲学史收录的史料大同小异,当然在编排和分析利用上会有很大的差异。二、学习西方哲学史的目的和意义。 概括三点: 1、通过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2、通过学习,可以大大增长和深化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眼界。 3、学习哲学史是培养和锻炼我们理论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 除了体观点: “学习哲学最好学习哲学史”。它应该集中地体现了学习哲学史的重要性和意 义,现了以上第3 点的意义外,强调了哲学的历史性和探索真理的过程性,更符合哲学本身的性质。 三、学习西方哲学史的原则和方法。 1、坚持哲学的党性原则,划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线,同时也要划清辩证法与形而上 学、正确与错误之间的界线。 当然这里有一个如何去划线的问题。 2、坚持阶级分析、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 要避免简单化和绝对化。

3 、坚持逻辑和历史的统一的原则。 4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尝试与哲学特性一致的方法 : 辩证法(论辩的方法、对话的方法) 思考题 1、学习西方哲学史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2、学习西方哲学史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3、西方哲学史中的哲学家的 “哲学 ”范畴(概念)分析。 第一章 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 、希腊哲学在西方哲学史的地位 用美国哲学史家梯利的观点来讲 1、希腊哲学奠定了一切后来的西方思想体系的基础。 2、希腊哲学几乎提出和提供了两千年来欧洲文明所探索的所有的问题和答案。 3、希腊哲学提供了人类思想从神话式的原始形式演进到复杂多样的体系的一个最好的例证。 当然它这种地位是与希腊哲学处于哲学的素朴阶段联系在一起的,应在历史中理解它的地位。 二、希腊哲学的产生问题 一)从外部条件来讲 : 1、以人类活动经验的积累和生产技术的发展为条件。 2、东方民族文化产生的影响。 二)但西方哲学从希腊哲学开始,是希腊哲学产生的内在原因起主要作用。 1、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条件有助于激发智慧和意志,开 活跃批评和思索的精神。 2 、政治制度的特性有助于理性的发现。 三)古希腊神话中的哲理是古希腊哲学重要的思想渊源。 从古希腊神话的特征中可见到神话中的哲理特征。克塞诺芬尼 的,穿着衣服,并且有着凡人一样的音容相貌。 三、希腊哲学的特点 一)希腊哲学研究的问题由外在的自然向内在的人类本身转移的特点。 表现为自然哲学到逻辑学、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等的发展,最后形成亚里士多德的综合 阔人们对生活和世界的眼界, : “凡人们幻想着神是诞生出来

最新西方史学史笔记完整版

1.古代希腊史学产生的条件(自然.人文): ①文化的发展:从外部来说是受东方文化的影响(埃及和巴比伦文明)从内部来说,是受古希腊哲学的影响(唯物主义的哲学传统与史学的发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②传说和史话:史诗中包含着很多的史学因素,在历史学正式产生前,古希腊人是把史诗当作历史来看待的,最著名的是《荷马史诗》古希腊史学诞生在爱奥尼亚地区, ③地理环境:这是因为与希腊本土相比,此地土地肥沃,物产丰饶,且居于欧亚大陆之间,扼东西交通之要塞,所以这里商业繁荣,手工业与航海业也很发达。 2.评述希罗多德的史学思想: 希罗多德的《历史》是西方史学上第一部历史著作,希罗多德被称之为“史学之父”,《历史》内容丰富,非常生动地叙述了西亚.北非以及希腊等地区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经济生活,政治制度,历史往事等,为我们展示了古代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民族生活景图。希罗多德通过留传下来的资料.口头或文字记载,自己的实地考察而编撰完成的。 史学思想的特点:①.推崇雅典的民主政治②.天命观和人本精神并存 影响:①.治史视野的宽广,对古希腊史学有开创性的建树,明确提出了治史的基本任务和目的,即记载和解释人类的活动,尤其是重大功业,说明他们的因果联系 ②.治史观念的变化:历史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人的历史活动受到难以把握的超自然力量的影响;另一方面,认识自己的主人,以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创造人类的历史。 3.评述修昔底德的史学思想 修昔底德是“政治史之父”,写成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史学特点:①.他提出了严格的史料批判原则和实施方法 ②.冷峻的客观主义精神 ③.彻底的人本史观和进步史观(摒弃天人感应说.探讨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从经济关系上解释历史发展的原因. ④.平实.简洁.生动和充满智慧的文字表述形式 影响:求真和政治史的传统,标志着西方史学在希腊时代的最高成就,具有求真精神,开创了政治史的传统。但是不彻底,人本观念强,有时认为人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

《心理学史》(第2版)叶浩生主编

绪论 ●心理学的历史被划分为两大时期: 实验心理学建立之前的漫长的前科学心理学时期和实验心理学建立之后的科学心理学时期。 ●心理学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之前的心理学研究。 第二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之后,心理学史作为一个特定研究领域正式开始。以罗伯特·华生为代表的心理学史家对这一领域做出了积极贡献---成立组织,建立心理学史档案馆,创办专业杂志。 第一章 古希腊早期 ●爱菲索学派:赫拉克利特,反对灵魂不死, 认为世界不是神创造的,火是万物的本原。 提出“一切皆流,无物常住”,“没有人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原子论学派:德谟克里特,有关灵魂与感觉的认识,则显得更加贴近唯物主义倾向, 有些观点已接近当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古希腊繁荣时期 ●苏格拉底的名言:认识你自己 ●柏拉图认为,人类社会可以分为“现实世界”和“理念世界”,他的理性主义心理学思 想全面揭开了欧洲心理学史的序幕,在西方文化史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欧洲心理学史上第一本心理学专著是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 ●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论”: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质料表示事物的性质和

内容,形式表示事物的存在的方式或状态,动力表示事物在质料和形式之间不断转变或运动的力量,而目的则表明事物发展变化的目标状态或缘由) ●亚里士多德的记忆观。从日常观察入手,探讨了记忆的本质、特性、类别和条件,认 为记忆是过去的事物所留下的印记的再生,记忆代表着过去经验的一组意象,是感知活动的结果,具有“过去的”时间特性。并且,人的联想、情感、材料组织方式等因素,明显地影响着一个人的回忆效果。 文艺复兴时期 ●达芬奇的主要贡献在于对视觉和人类表情的研究。 近代西方 ●弗兰西斯?培根,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鼻祖。他提出“知识就是力量”。 哲学总结 ●唯物主义代表人物有:泰勒士、亚里士多德、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恩培多克勒、 罗吉尔·培根、达·芬奇、特勒肖、布鲁诺、弗兰西斯·培根、笛卡尔、洛克 ●唯心主义代表人物: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巴门尼德、奥古斯丁、阿奎那、 沃尔夫、康德、赫尔巴特(赫尔巴特认为心理学完全可以成为一门科学) ●心身关系问题:一元或二元 ●知识的获得问题:经验主义或理性主义 ●天赋论学说(同经验主义对立) ●联想主义学说(以经验主义为基础,经验主义必须借助联想才能解释心理整体特性)●大脑机能定位与机能统一的争论有什么意义?一,巩固脑是心理的器官的概念。二, 所使用的切除法、临床观察法、电刺激法为实验心理学的产生提供了研究方法。三,推动了感觉生理心理学的发展。

小学教育心理学笔记(最全)教学提纲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一、定义:学与教 二、核心:学习心理 三、学科范畴:心理学分支,应用心理学范畴 四、学习性质界定:教育学、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五、三过程:学习过程(核心)、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六、五要素: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物质、社会环境)、教学媒体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二、为实际的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四、帮助老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①实验法、②观察法、③调查法 ④个案法:个案法要求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和研究的方法 ⑤教育经验总结法 ⑥测验法: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⑦产品分析法:通过分析学生的作品,从而了解心理特点的方法 二、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 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发展概况: 一、初创阶段:20世纪20年代以前 1、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独立的标志。 2、1877年、俄罗斯、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最早 3、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俄罗教育心理学之父、奠基人 二、发展:20世纪50年代末 方东岳《教育实用心理学》我国出版的第一本著作 廖世承《教育心理学》我国编写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三、成熟:60年代至70年代末(教育心理学的体系成熟) 80年代末(深化拓展) 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小学生心理发展概述 一、定义:指个体出生,成熟,衰老乃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发生的心理变化。 二、八个阶段: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三、中小学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表现:①同一方面发展速度;②不同方面发展速度 关键期:环境影响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几个关键期:2~3岁口头语言4~5岁书面语言4岁形状知觉5岁儿童智力发展 四、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1、遗传决定论①、高尔顿②、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③、格赛尔:成熟论 2、环境决定论①、洛克(白板说)②、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 3、影响身心因素

西方历史源头课堂笔记

西方历史的源头课堂笔记 姓名:蒋小慧班级:2012级英语4班学号:201203010409 第一课东方的遗产 古代近东地区是世界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 人类最早文明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新月形地带),即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古代世界的粮仓。 一、苏美尔文明 最早居民:苏美尔人,公元前3500年左右建立苏美尔城邦,第一个文明,城市文明,处两河流域,悲观主义心态。 苏美尔人贡献: a. 楔形文字,公元前3000年左右,为学习写字,公元前2500年左右,有了培养书吏的学校; b. 车轮; c. 60进位制。 古巴比伦王国:汉莫拉比国王,第六代国王,国力强盛,统一巴比伦尼亚地区,其传世功劳即编制世界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典《汉莫拉比法典》,世界历史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汉莫拉比法典》内容:涉及经济法,婚姻法,刑法,民法等领域。严格保护私有财产,竭力维护奴隶主等剥削阶级的利益。 二、腓尼基文明和希伯来文明 1.腓尼基文明 腓尼基,当时著名良港和工商业中心,海上民族 贡献:a.商业精神,垄断地中海贸易,进行殖民活动。 b.拼音字母,受到埃及象形文字和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影响,结合自己实际经验创造出22个辅音字母,是希伯来字母,阿拉伯字母,希腊字母的源头。 2.希伯来文明 使用闪米特语 十诫前四条一神崇拜,对上帝耶和华的信仰;后六条社会行为规范,目的是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 十诫意义:希伯来人在宗教上的一次改革运动,奠定了犹太教的基础,强调了对耶和华的绝对信仰,规定了人们的日常行为准则,其为契约,在很大程度影响了西方热的思维方式。 犹太教它的出现时世界文明史上的一次革命,成为四节两大宗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源头之一 犹太教四个基本特征:一神论;反对偶像崇拜;“上帝的选民”的思想;救世主信仰“弥赛亚”。 三、埃及文明 西方历史源头之一,处尼罗河流域,埃及人歌颂尼罗河,与悲观主义心态相反。 埃及政治发展特点: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 埃及文学: 1.建筑方面,金字塔,古代埃及文明象征,有三大金字塔,即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门卡拉金字塔。 2.象形文字,书写材料为埃及纸草,即埃及特产植物,纸莎草。 3.木乃伊的制作 第二课希腊文明的兴起 一、爱琴文明 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自由平等观念,民主制度和科学精神都可在古希腊找到痕迹。 早期文明叫爱琴海文明,是航海民族。 《荷马史诗》记载了希腊的神话传说,在19世纪被证实爱琴文明的存在,爱琴海文明遗址主要集中在克里特岛和大陆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迈锡尼。

叶浩生《心理学通史 课后习题(第4章 近代欧洲的心理学思想——第6章 构造心理学)【圣才出品】

第4章近代欧洲的心理学思想 课后习题和详解 1.近代英、法两国心理学思想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1)英法两国心理学仍属于哲学心理学思想的范畴; (2)英法两国心理学的理论主要来源于笛卡尔和洛克两派的哲学思想; (3)英法两国心理学思想主要以经验论为主要理论特征; 经验论心理学思想有两种表现形式: ①联想主义,主要是在英国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②感觉主义,主要发展于法国,并形成感觉主义心理学; (4)英法两国心理学思想都以机械决定论为理论模式。 2.简述笛卡尔的心理学思想。 答:笛卡尔是经验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其主要心理学思想如下: (1)提出了反射和反射弧的观念 笛卡尔推测,动物和人的神经和肌肉的反应,都由感觉器官的刺激而引起,有着内导和外导的特殊机制。这就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 (2)主张心身交感论 笛卡尔的二元论认为人兼有两种实体:人的身体是由物质实体构成的,人的心灵是由精神实体构成的。在他看来,心灵和身体既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又是可以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东西。

(3)对情绪的本质、种类和机制等问题做了专门的论述 他认为,情绪是人的内在经验。他指出,情绪不是心灵的主动状态和功能,必须由外部刺激物来激发。笛卡尔认为人有六种原始情绪:惊奇、爱悦、憎恶、欲望、欢乐和悲哀。 3.简述贝克莱与休谟的心理学思想。 答:(1)贝克莱的心理学思想如下: ①对心理本质作了主观主义的解析 他主张心理是主体精神世界的产物,存在也是人的心理作用的结果。由此他得出了主观唯心主义的公式:“存在就是被感知”,从而否定了客观世界的存在。 ②坚持用联想的原则解析心理现象形成的机制。 他认为,人的观念有三种: a.由感觉直接得到的观念; b.由内心的情感和作用(自我反省)而感知的观念; c.借助于记忆和想象而形成的观念。 这三种观念的形成,都是和人的联想分不开的。在他看来,许多心理现象都不过是观念或感觉的各种不同的结合而已。 ③对空间知觉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见解 他从经验和联想的原则出发,主张空间知觉是视觉、触觉和动觉印象之间经验联合的结果。 (2)休谟的心理学思想如下: ①休谟对知觉的本质和种类作了剖析。他把世界的一切都归结为主观现象或经验,强调知觉是心理学研究的惟一对象。

冯忠良版本教育心理学笔记

教育心理学 裴斯塔洛奇-----提出“教育要心理化” 心理测验最初由英国高尔顿提出 卡普捷列夫1877年《教育心理学》是迄今为知的正式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的第一部教育心理著作 几种代表性的观点 (一)心理教育学观点认为它是把心理学知识应用于教育的一门学科 (二)以儿童发展研究为中心的观点(实验教学运动的代表人) (三)以学习为中心的观点(最初倡导者是桑代克、奥苏泊尔) 教育系统的基本结构 1教育作为一种经验传递系统,是通过教育与学生的交往活动实现的 2教育系统的构成的三个基本要素 经验的传授者及其传授活动;经验的接受者及其接受活动;经验本身以及媒体。3教育系统三要素,在统一的经验传递中有独特的作用,但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辅相成,构成教育系统本身的独特结构:教受制于学,学受导与教;学与教受制于教材,教材必须依据学与教。 第一节主要内容 总论、学习理论、学习心理、知识信息、技能学习、广泛学习、教学设计及其成效的考核与评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方法论及研究原则 一、辩证唯物主义与教育心理学 二、科学系统论与教育心理 学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 原则 1 客观性原则 2 系统性原 则3 实践性原则4 综合创 造性原则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主要 研究方法 一、调查法观察法 教育心理问题的研究程序 一、确定研究课题二、 查阅文献三、提出假设四、 设计与实施研究方案 五、整理分析研究结果六、 撰写实验报告 第一节桑代克的联结- 试误说 第二节巴浦洛夫的经典 性条件作用说 第三节华生的刺激-反 应说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反对以强化为主的程序教 学 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 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 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 认知结构。 一、认知学习观 (一)学习的实质是主 动地形成认知结构(二)学 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 个基本过程 二、结构教学观 (一)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 学科的基本结构(二)掌握 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1 动机原则(好奇内驱力; 胜任内驱力;互惠内驱力) 2 结构原则(动作;图像; 符号)3 程序原则 4 强化 原则 三、发现学习观 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说 二、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 (一)动机阶段(二)领会 阶段(三)习得阶段(四) 保持阶段(五)回忆阶段 (六)概括阶段(七)作业 阶段(八)反馈阶段 第一节班杜拉的观察学 习理论 一、班杜拉的经典实 验 榜样学习实验‘ 二、观察学习的基本过程与 条件 (一)注意观察(调节着观 察者对示范活动的探索和 知觉) 影响因素: 1榜样行为的特性 (1)榜样的显著性,复杂 性、普遍性和实用价值影响 着观察学习的速度和水平; (2)人们对敌对的,攻击 性行为远较亲社会行为易 模仿,奖励比惩罚的行为易 模仿。 2榜样的特征 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社 会背景等方面与观察者越 相近越易引起注意; (1)受人尊重,地位较 高,有能力的…… 3 观察者的特点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一、自然人性论二、 自我实现人格论及其患者 中心疗法三、知情统一的 教学目标观 四、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五、学生中心发展观 三、当今建构主义理论的基

北大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完全笔记打印版

北大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完全笔记 第一章希腊哲学得精神与问题 一、希腊哲学在西方哲学史得地位 用美国哲学史家梯利得观点来讲: 1、希腊哲学奠定了一切后来得西方思想体系得基础。 2、希腊哲学几乎提出与提供了两千年来欧洲文明所探索得所有得问题与答案。 3、希腊哲学提供了人类思想从神话式得原始形式演进到复杂多样得体系得一个最好得例证。 当然它这种地位就是与希腊哲学处于哲学得素朴阶段联系在一起得,应在历史中理解它得地位。 二、希腊哲学得产生问题 (一)从外部条件来讲: 1、以人类活动经验得积累与生产技术得发展为条件。 2、东方民族文化产生得影响。 (二)但西方哲学从希腊哲学开始,就是希腊哲学产生得内在原因起主要作用。 1、希腊得自然地理环境与社会条件有助于激发智慧与意志,开阔人们对生活与世界得眼界,活跃批评与思索得精神。 2、政治制度得特性有助于理性得发现。 (三)古希腊神话中得哲理就是古希腊哲学重要得思想渊源。 从古希腊神话得特征中可见到神话中得哲理特征。克塞诺芬尼:“凡人们幻想着神就是诞生出来得,穿着衣服,并且有着凡人一样得音容相貌。” 三、希腊哲学得特点 (一)希腊哲学研究得问题由外在得自然向内在得人类本身转移得特点。 表现为自然哲学到逻辑学、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得发展,最后形成亚里士多德得综合哲学体系。 (二)希腊哲学得思辨精神特点。 1、静观: 2、辩证: 3、演绎: 4、理智: 5、实践: 四、希腊哲学得重要范畴 1、自然: 2、本原: 3、基质(始基): 4、存在(就是者): 5、理性(逻各斯): 6、灵魂(心灵): 7、原子: 8、宇宙: 9、神: 对希腊哲学中得范畴得含义得理解,尤其要根据其在文中得关系来进行理解。 思考题 1、解释古希腊自然哲学得范畴:自然、本原、基质(始基)。 2、希腊哲学得思辨精神特点就是什么? 3、分析希腊哲学得产生原因。 第二章早期自然哲学 包括:(一)认为本原就是一且变化得:伊奥尼亚派(包括米利都派与赫拉克利特) (二)认为本原就是多且不变得:毕达哥拉斯派 (三)认为本原就是一且不变得:爱利亚派 (四)认为本原就是多且变化得:元素派与原子论者 一、米利都派 (一)泰利斯(Thales、鼎盛年为公元前585/584年) 哲学观点:1、认为水就是万物得本原。(本原论) 2、认为万物都充满着神灵。(物活论) (二)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鼎盛年为公元前570年) 哲学观点:1、认为万物得本原就是“无定”(无限者)。 2、认为万物得生成就是得“无定”分化,万物得消亡则就是万物归复于“无定” 。 3、认为事物得生成必然伴随着另一些事物得消亡。她把这叫做“补偿原则”,这也意味着她第一次明确得表达了运动必然性与原因得观念。 (三)阿那克西美尼(Anaximenes、鼎盛年为公元前546/545年) 哲学观点:1、认为“气”就是世界得本原。 2、认为气有冷与热两种性质,以及与之对应得浓聚与稀疏两种运动,万物就就是根据这两种运动由气转化而成。 以上米利都派三个代表人物得哲学观点得联系:

西方史学史期末复习题库

名词解释: 希罗多德:(约前484年─前425年)公元前5世纪的伟大的古希腊第一位历史学家,西方文学的奠基人,人文主义的杰出代表。从古罗马时代开始,希罗多德就被尊称为“历史之父“。他把旅行中的所见所闻,以及第一波斯帝国的历史纪录下来,著成《历史》。所著《历史》一书,是西方最早的一部历史著作,因各卷以古希腊9位缪斯女神命名,故又被称作《缪斯书》;又因其以讲诉希波战争为主线,故后人也将它称作《希波战争史》。全书共9卷,分上下部分。1~5卷第27 章为前半部分,叙述希波战争前地中海各国的历史,从态度上看,带有爱奥尼亚纪事家作品的缺点,既有闻必录,因而存在假录。第5卷第29章起为后半部分,是信史实录,主要叙述波斯人和希腊人在公元前478年以前数十年间的战争。书名和分卷方法均出自希腊化时代的学者之手。在此书中,希罗多德所使用的文献资料主要有三种形式:口头传说、直接印象、文字记录,其中口头传说用量最多,作者本人没有民族歧视,并且取材丰富。该书也是一部世界文化史著作,书中众多人物性格鲜明,语言生动;视野广阔,具有”通史“的规模;具有较强的客观主义态度和求实批判精神;歌颂民主自由;重视道德垂训作用。 修昔底德:是古希腊的历史学家和思想家,他约出生于公元前460年,他生活的时代正值雅典的极盛时期,也是古希腊文化的全盛时期。伯里克利等人的政治演说,埃斯库罗斯、欧里庇得斯、索福克利斯等人的戏剧,诡辩派(又称“智者派”)的哲学,希罗多德等人的历史著作,以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所代表的“实验的”“科学”精神,都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所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以编年体纪事,是修昔底德用三十余年撰写而成,共八卷,其书名和分卷方法均出自希腊化时代的学者之手,其写作目的是想通过叙述这场战争给希腊世界造成的影响、以及雅典等城邦在战争前后的成败兴衰的变化过程,来垂训后世。不仅力求真实地记载历史,而且力图站在哲学的高度上去理解和概括历史、并把这种概括之后的历史事实传达给后人。该书的史学特色有:理智的科学的态度;歌

教育心理学整理笔记

概念题及单选题(93题)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行为过程(知,情,意)。 3、单选: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的 心理学的诞生。 4、桑代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现代教育心理学的 诞生,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5、心理学简史:(单选)学派名称,代表人物,基本观点 1)构造主义:学派的奠基人为冯特,代表人物为铁钦纳。认为心理和意识是由元素构成。 2)机能主义:创始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代表人物杜威。机能主义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的基本功能和作用。(哲学基础为实 用主义)(意识流) 3)行为主义: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代表人物有桑代克、斯金纳和巴甫洛夫。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可观察、可操作的行为,强调刺激——反应联结。 4)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是韦特海默、卡夫卡和苛勒,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也称为完 形主义心理学。 5)精神分析心理学:代表人弗洛伊德,提出“潜意识流”,把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 ——潜意识;并提出“人格结构理论”,认为人格包括:“本我”、 “超我”和“自我”,“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超我”遵循道德原则,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 6、认知心理学:又叫信息加工心理学,认为心理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代表 人皮亚杰。 1)7、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马斯洛、罗杰斯。强调存在、价值,认为人性是善的,每个人都是受自我实现倾向引导的。 8、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9、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法、相关研究法和描述性研究法,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相关未必因果,因果一定相关”。 10、实验研究法:是指通过操作自变量、控制额外变量、测量因变量,以此推断自变量和 因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的方法。(实验法揭示因果关系) 11、教师期望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使学生朝向期望的方向发展,又叫“皮格马利翁 效应”,也称“罗森塔尔效应”。(赏识教育) 12、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 13、教学效能感: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14、自我效能感:由班杜拉提出,是指个体在面对任务时,对自己能否有效应对任务能力 的主观判断和信念。 15、教师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 方式方法的特点。 16、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对教学的计划、监控和调节能力。体现三个方面:1)、教师 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预先计划和安排;2)、对自己实际教学活动进行 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3)、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 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17、师爱的心理功能:激励、感化、调节、榜样 18、学习:是指在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的

西方哲学史考研笔记-,自己整理好的打印版

xx 西方哲学史笔记 应对该课程的对象、大概内容范围、学习和研究的方法、目的和意义等问题有所认识。 一、应以西方哲学发展过程为研究对象。 在“西方哲学史”的冠名下,有许多内容不同、甚至差异很大的论著。显然存在对研究对象的不同理解。xx“西方”、“哲学”、“发展的过程划分”等,而其中的关键是对“哲学”的理解,造成不同的“哲学史”。 (思考:通过对西方哲学史上不同阶段的哲学家对“哲学”的含义表述的分析,从中能得到一些什么启示和结论) 尽管存在差异,但是各异的哲学史表现出来的共性又是明显的和主要的: 1、哲学问题的终极性和结果的不确定性; 2、哲学问题的综合性; 3、哲学问题的超越性; 4、具体是形而上学、认识论和伦理学这样的基本问题。 因此我们看到各种哲学史收录的史料大同小异,当然在编排和分析利用上会有很大的差异。 二、学习西方哲学史的目的和意义。 概括三点: 1、通过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2、通过学习,可以大大增长和深化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眼界。 3、学习哲学史是培养和锻炼我们理论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

观点:“学习哲学最好学习哲学史”。它应该集中地体现了学习哲学史的重要性和意义,除了体现了以上第3点的意义外,强调了哲学的历史性和探索真理的过程性,更符合哲学本身的性质。 三、学习西方哲学史的原则和方法。 1、坚持哲学的党性原则,划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线,同时也要划清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正确与错误之间的界线。 当然这里有一个如何去划线的问题。 2、坚持阶级分析、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 要避免简单化和绝对化。 3、坚持逻辑和历史的统一的原则。 4、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尝试与哲学特性一致的方法:辩证法(论辩的方法、对话的方法) 思考题 1、学习西方哲学史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2、学习西方哲学史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3、西方哲学史中的哲学家的“哲学”xx(概念)分析。 第一章 xx哲学的精神和问题 一、xx哲学在西方哲学史的地位 用xx哲学史家梯利的观点来讲: 1、xx哲学奠定了一切后来的西方思想体系的基础。 2、xx哲学几乎提出和提供了两千年来xxxx所探索的所有的问题和答案。

2018版西方史学史复习题

本复习题考查标准分知晓、掌握和理解三个层次。 知晓: ●法国学者波普利尼埃尔在1599年出版《史学史》一书,成为西方史学史上把历史学自身作为研究对 象的开山之作。 ●1913年英国史家古奇的《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问世,这是一部对19世纪西方史学系统总结 的权威之作。 ●色诺芬是一位多产作家,代表作有《长征记》和《希腊史》。 ●老伽图以其著作《罗马历史源流》开创了用拉丁文写作罗马史的先例。 ●恺撒采用第三人称的形式撰写了关于高卢地区战事的历史回忆录《高卢战记》。 ●古罗马三大史家有李维、塔西陀和撒路斯提乌斯。 ●被后人称为“历史学家中的历史学家”的古罗马时期希腊史家是波里比阿。 ●“中世纪”的概念,最早是由15世纪人文主义历史学家比昂多提出的。 ●在基督教史学写作体系里,时间代表着线性发展,而不再是循环不已,这与古希腊罗马的时间观形成 显著差异。 ●为了与异教徒展开辩论,奥古斯丁撰写了《上帝之城》。 ●被后人称为“教会史学之父”的是巴勒斯坦凯撒里亚的主教攸西比乌斯。 ●格雷戈里的《法兰克人史》是欧洲早期教会史学名著之一。 ●加洛林文艺复兴时期的艾因哈德代表作为《查理大帝传》。 ●被称为“英国历史之父”的比德最早用基督降生之年为基准,用“吾主纪年”来计算年代,这种做法 很快被其他基督教学者接受并沿用至今。 ●弗雷辛主教鄂图撰写8卷本《编年史》,因以《上帝之城》模式写成,因此又被称为《双城史》。 ●拜占庭史家安娜·康尼娜是西方史学史上第一位女性史家。 ●马比昂撰《古文书学》、蒙福孔撰《希腊古文字学》,极大推动了西方古文献学的发展。 ●马比昂和蒙福孔代表了圣摩尔派的最高水平,圣摩尔派则代表了博学时代欧洲学术的最高水平。 ●18世纪的西方史学,总的来说是以理性主义为主导思想的。 ●伏尔泰的《路易十四时代》被称为西方近代文化史之滥觞。 ●休谟与罗伯逊、吉本一起,通称为18世纪英国三大史家。 ●哥丁根学派代表史家有加特勒、施洛塞尔和赫伦。 ●维科是西方最早系统提出历史理论的人,学术界倾向把他称作为历史哲学的真正奠基者。《新科学》 是维科最重要的著作。 ●赫尔德的历史哲学思想主要蕴含在其代表作《人类历史哲学观念》一书中。 ●1810年,柏林大学建立,这成为19世纪德国学术复兴开始的标志。 ●《德意志史料集成》由德意志政治改革家施泰因倡导发起编纂,佩茨任主编,主要汇编了公元500-1500 年间日耳曼人的各类史料,对欧洲各国史学有较大影响。 ●《拉丁和条顿民族史》是兰克的成名之作。“史学的批判时代的开端” ●普鲁士政治史学派的精神之父是达尔曼,首席代表是聚贝尔,主要干将有德罗伊森和特赖齐克。 ●1902年,蒙森因《罗马史》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邵瑞珍版本教育心理学笔记

the notes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教 育 心 理 学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一《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教学原则是:教学相长,长善救失《灵魂论》亚里士多德---- 最古老的心理学著作 提出营养的灵魂;容易感觉的灵魂;理性的灵魂 赫尔巴特: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理论基础的德国教育学家,哲学家兼心理学家。提出了意识阈和统觉团。最早用同化这个概念来解释知识学习 1 统觉团:他认为进入意识的观念便可引起统觉,一个观念的统觉,不 仅使这个观念成为意识的,且使它被意识观念的整体所同化, 该整体就被称作统觉团 意识阈 2四阶段教学法:(1)明了----给学生明确的教授新知识 (2)联想----新知识要与旧知识建立联系 (3)系统----作出概括和结论 (4)方法----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3 五阶段教学法:(其门徒将其四阶段改造发展成五阶段) (1)预备----唤起学生原有的观念和吸引学生的注意 (2)呈现----教师清晰地教授新教材 (3)联系----使旧知识形成联系 (4)统合----帮助学生进行抽象和概括形成新的统觉团 (5)应用----以适当的方法应用新知识 二科学心理与教育的结合,教育心理学的诞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 1 教育心理学的先驱------试验教育派 2 提出试验教育名称------梅伊曼 3有突出贡献的是----------桑代克教育理论学三部分:人类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的原因。还提出三大定律:效果律;学习律;准备律 三现代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直接为教育服务的心理学的诞生 1 学习心理学:研究人和动物在后天经验或练习的影响下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和条件 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2 学校心理学:运用心理测量,诊断,咨询,行为矫正技术位学校提供服务的一门应用 学科 3 教育社会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侧重于研究教育情境中社会心理现象及 其活动规律的学科(格拉泽《社会心理学手册》—这门学科建立的里程碑 4 教学心理学:加涅首次提出了教育心理学这一术语,1978年格拉泽主编的《教育心理 学进展》宣告了这门新的学科的建立 第二节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与任务 1宽泛的定义:潘菽《教育心理学》的提法为代表:研究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缺点:其研究对象难以与为教育服务的其他心理学分支学科相区分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苏格拉底在其一生中没有写下只字片语.他的思想完全是通过他的两位学生色诺芬和柏拉图以谈话录等形式记录下来.色诺芬是个军人,他的思想是因袭守旧的,他对于对苏格拉底不虔诚以及错误引导青年人的指控是不能接受的.在色诺芬的笔下他的老师是一个虔诚的人,但问题就在于如果苏格拉底正如他笔下那般虔诚,他是不会受到公民大会审判的.而柏拉图相对于色诺芬,在哲学上的造诣显然更高.但柏拉图又是一个着名的小说家.他的问题在于很难分清究竟他笔下的苏格拉底的思想是他老师的还是柏拉图以苏格拉底之名在阐述自己的思想因此划分柏拉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是件相当困难的事. 苏格拉底曾被德尔斐神坛(希腊人占卜问卦的官方神坛)的女巫认定 为当时最具有智慧的人.他得知此事之后相当诧异,因为他认为他唯一知 道的就是自己一无所知.从此他便开始寻找那些被公认为具有智慧和知识的所谓贤达,向他们讨教.他总是提出问题,提出那些似乎众所周知的问题,然后不停地诘问,而那些贤达没过几轮便招架不住,丢尽颜面,也正是以这批人为首,向苏格拉底提出控告.苏格拉底最终被推上了审判席,他放弃了流放外地的轻判,选择饮鸩自尽.他相信灵魂不朽,他死之后便能与奥尔弗斯,荷马,赫西俄德谈话,获得更高的智慧,与此相比肉体之死又何惧.苏格拉底之死对于文明的影响似乎要比耶稣之死之于宗教的影响来得更加重要. 苏格拉底的辩证的方法源于巴门尼德的学生芝诺,他始终相信回忆说,因此他希望通过这种一问一答的方式去重新获取被遗忘的知识.他的辩证

(完整)外国文化史笔记(孟昭毅)

第一篇上古文化 第一章原始文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阐明了原始文化这一人类文化的初生态形成与发展的情况。学习这一章,要明确原始文化伴随原始人类的劳动和生活被创造出来的过程与阶段,掌握原始文化的特点与成果。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原始文字的产生与发展(重点) 识记:原始文字的产生与发展。 (二)原始艺术和原始宗教(重点) 识记:关于艺术起源的诸种说法; 原始宗教信仰和巫术行为。 理解:原始洞窟壁画。 第二章古代两河流域文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阐述了古代的两河流域文化几千年孕育和发展的过程及其鲜明特色,详细介绍了它对人类文化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学习这一

章,要求掌握古代两河流域在文字、科学、宗教、文学、艺术等领域留给人类的珍贵遗产,理解其何以成为世界文化发展的重要渊源之一。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汉谟拉比法典(重点) 识记:汉谟拉比法典。 (二)两河流域文化对人类的贡献(次重点) 理解:楔形文字与泥版文书; 法律、科学和宗教; 文学艺术。 第三章古埃及文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阐述了作为人类早期文明发育的四大摇篮之一的古代埃及文化的形成、发展历程及特点,详细介绍了它对于人类文化做出的巨大贡献。学习这一章,要求掌握古埃及文化在宗教、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领域中取得的成就,并且理解它与古代两河流域文化在政治制度、法律、宗教等方面的异同。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古埃及文化对人类的贡献(重点)

理解:宗教; 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 (二)古埃及与两河流域文化之比较(重点) 识记:两河流域和埃及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时代的地区; 两河流域的文明产生要比古埃及略早一些。 应用:两河流域和古埃及在政治制度、法律和宗教等方面的异同。 第四章古希伯来文化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本章阐述了希伯来民族发展的历史概况以及其文化成就,重点介绍了希伯来民族宗教——犹太教的产生、发展和文献。学习这一章,要明确希伯来文化的世界影响;理解犹太教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教义的主要特点;掌握《旧约》何以既是犹太教的宗教经典,又是希伯来文学总集和文化总集;在理论上还要掌握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关系和区别,理解希伯来文化对世界最大的贡献是它在同希腊文化交流、融合基础上产生了世界第一大宗教——基督教,并通过它影响到西方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犹太教(次重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