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典诗词结构技巧鉴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古典诗词结构技巧鉴赏
古典诗文
2013-03-07 0917
5d56b7b40102e45n
高考古典诗词结构技巧鉴赏
古代诗词鉴赏一般考四个方面表现手法、内容,思想感情、赏析诗句,但2011年有四个省考了结构,考结构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整首诗,并为学生写作,提供借鉴。

湖北卷
14.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
登城望湖楼晚景
刘敞苏轼
雨映寒空半有无,横风吹雨入楼斜,
重楼闲上倚城隅。

壮观应须好句夸。

浅深山色高低树,雨过潮平江海碧,
一片江南水墨图。

电光时掣紫金蛇。

2)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是它们在原诗结构画中的作用。

(2分)
2)①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蒙蒙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江南水墨图意境;②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承上启下。

江苏卷
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17. 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3分)
【答案】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扬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以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

3.浙江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

(7分)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2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
【答案】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

四.(天津)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8分)
骤雨
【宋】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3)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3分)
不好,开篇写骤雨至,先声夺人,和结尾雨的骤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

如果把第五六句放在开头,牧童就成了描写的重心,冲淡了艺术效果。

好。

先写牧童悠然自得的情状,衬托出骤雨初至的紧张场面,给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视角,增强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而按现在的顺序,在表达上略显突兀。

二、诗歌专题(篇章结构)
(一)篇章结构总括
古诗词通常的结构形式是先写景叙事后议论抒情,写景叙事为议论抒情作铺垫,而观点态度、思想感情也一定在写景叙事的基础上阐发。

诗歌的结构还是为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服务的,重要分为三种类型
1.先景后情以景结情
2.重章叠句铺垫照应过渡
3.开篇点题卒章显志以小见大
(二)技巧方法
寻找诗词中的标志性语言
如在以时空为序的诗词中要注意寻找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句子;写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诗词中要注意末尾卒章显志的抒情议论句。

(三)技法分解
古诗词形象与情感的关系
其中心是景(事、物)情(或主旨)的关系
按照景与情的先后顺序a先景(事)后情(大多如此) b先情后景 c以景结情
1、先景后情
诗歌多先写景造境,而后再在此基础上抒怀。

2、先情后景
下笔即写情,对诗歌而言,有点类似开门见山。

李煜《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王昌龄《从军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古诗词的结构特点
其内容是前句(联)与后句(联)的关系
a重章叠句 b铺垫照应、层层深入 c抑扬
1、重章叠句
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国无门的“哀愁”。

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既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2、铺垫
即以前面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后面主要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

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另外,在写景抒情诗中,我们也可以说,诗歌中的写景是为抒情作铺垫。

3、过渡(即承上启下)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

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

4、照应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应。

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5、层层深入
就是指诗歌在内容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结构形式,使全诗结构严谨,条理清楚。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本诗采用了层层深入的结构方式,表达织女隔着银河遥思牵牛的愁苦心情,表现了爱情受折磨时的痛苦。

诗歌从遥望中的牵牛星、织女星写起,由远及近,视线移到织女星,织女织成布才能与牛郎相会,可是终日织不成,急得泪如雨下。

相隔浅浅的一道银河,就是不能相会。

诗歌由事而人,再到人的感情。

情景交融,声情并茂,哀怨动人。

古诗词主旨的体现
其内容是如何体现主旨的
a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b卒章显志 c以小见大 d对照
1.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开宗明义,直接点题。

这个“目”就是诗歌的主题,运用这种方法开头,就为全文指明了“航标”。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唐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开门见山,直接点出诗人的感慨只有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的游子,才会对异乡的节物气候感到新奇而大惊小怪。

在这“独有”、“偏惊”的强调语气中,生动表现出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

2.卒章显志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直接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例一《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例二《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

在狱咏蝉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这首诗是骆宾王任侍御史时,因上书纵论天下大事,得罪了武则天,蒙冤下狱后作。

卒章显志,直抒胸臆,明确表达希望得到援救、昭雪冤狱的愿望,点明主旨。

3.以小见大
在表现大题材时,诗人不是叙述描写大事件、大场面,而是着眼于小事情、小景象,通过“小事”“小物”“小景”来反映大境界、大主题,这种手法叫做以小见大。

过华清宫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暴露唐玄宗杨贵妃的腐化生活,杜牧仅摄取“妃子笑”入诗,一切便尽在不言中了。

千里迢迢,快马飞驰,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不知内情的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

4.对比
对比手法在诗歌中运用较多,因其具有层次性的特点,结构性较强。

清明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 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 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 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 满眼蓬蒿共一丘。

用“乞祭余”却还向妻妾炫耀的齐人和甘愿在绵山中烧死也不愿出山的介之推相比,讽刺了向权贵谄媚,追名逐利的小人,同时,赞扬了受迫害也不改变操守的有气节之士。

(四)高考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07山东卷)
出关①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

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更喜欢本诗。

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情作了铺垫。

“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五)巩固练习
1、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注这是诗人游览越中,有感而发写下的。

春秋时,吴越两国争霸。

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94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誓报此仇。

公元前473年,他果然把吴国灭了。

诗写的就是这件事。

这首诗歌在结构上有鲜明的特色,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诗歌前三句极写越王战胜后的盛况,而第四句却笔锋一转,极写眼前的衰败和凄凉;这样,在结构上,前后对比鲜明(由古及今),突出表现了诗人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慨叹。

2、舟中晓望①
孟浩然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

舳舻②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适?天台③访石桥。

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④标。

注①这首《舟中晓望》,记录了诗人约在开元十五年自越州水程往游天台山的旅况。

②舳舻,一种方长船。

“利涉”,出自《易经》“利涉大川”,意思是,卦象显吉,宜于远航。

③天台山是东南名山,石桥尤为胜迹。

④“赤诚”山在天台县北,属于天台山的一部分,山中石色皆赤,状如云霞。

标,山顶。

这首诗在结构上很有特点,既开门见山,又首尾呼应,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首联开篇就点出“望”字,紧扣诗题,且表现了诗人急于到达目的地的急切心情,是全篇的精神之所在,因此说是开门见山;而尾联又写诗人坐在船上看见朝霞映红的天际,是那样璀璨美丽,于是想那大约就是赤城山的尖顶所在吧。

“坐看”照应“望”字,“霞色晓”与诗题中的“晓”和次句中的“遥”相呼应,表明是同一个早晨,而所表达的都是诗人急切的心情。

因此说,全诗开门见山,首尾呼应,结构圆合。

3、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①。

锦帽貂裘②,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③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④。

注①黄黄犬。

苍苍鹰。

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

②锦帽貂裘汉羽林军戴锦蒙帽,穿貂鼠裘。

这里与下句“千骑”均指苏轼的随从。

③节符节。

汉时冯唐曾奉文帝之命持节复用尚为云中太守。

这里以冯唐自比,有不服老与赴边的两层意思。

④天狼古时以天狼星主侵掠,这里以天狼喻当时常侵入宋边境的西夏。

这首词的上片主要记叙了什么事情?下片主要抒发了什么感情?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案上片以描述为主,主要描写了一幅热烈、豪壮的出猎场面;下片重在抒情,尤其后三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抒发了自己杀敌报国的愿望。

上片的记叙为下片的抒情做了充分地铺垫。

4、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整首诗中最震撼心灵的诗句是哪几句?说说它为什么震撼心灵?
答案全诗的跌宕处全在三四句可怜句紧承前句,本是题中之义;犹是句宕开一笔,另辟新境。

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

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三、古诗词的结构技巧




例子特点以
自然景物起句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
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
似郞意,水流无限似侬
愁。

——刘禹锡《竹枝
词》
起句用“红花”“春水”引出,来比拟下联中的
“郞意”与“侬愁”,整首诗浑然一体。

开门见山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
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
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
来?——贺知章《回乡
偶书》
诗歌开篇揭示主题或全篇主要内容,本诗概括了
数十年客居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
情,下联儿童淡淡一问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以景结情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
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
黄叶飞。

——王勃《山
中》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
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
缆龙舟。

不堪回首,东
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
候。

——张可久《卖花
声·怀古》
诗歌在议论或抒情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
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
情”,显得意犹未尽。

王诗最后两句写山上望见
实景,映衬一二句之情,以景喻情,用秋风萧瑟
黄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

张诗叙事时只写淫
乐不写败亡,这种以景结情的手法余味无穷,耐
人寻味。


章显志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本诗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由,蔑视权贵,不
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意象组合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
水人家,古道西风瘦
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
在天涯。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此为蒙太奇式的画面组合。

主要是指由镜头组接
而成的生活片断和场景。

场景随着剧情的发展而
时时在变化,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

此词九个意象被巧妙地组织在一个画面里,渲染
出一派凄凉萧瑟的晚秋景象,从而含蓄地烘托出
旅人的哀愁。

首尾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
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

恰当运用这


鸟去迟。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
胄》种方法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韦诗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四、古诗词结构赏析
一、时间空间结构
溪上遇雨崔道融
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

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晴。

注这首诗是纯粹写雨的,它从一种自然现象的观察玩味中发现了奇特的情趣。

问题1、诗中描写的雨有什么特点?
答“坐看黑云衔猛雨”形容雨来势凶猛,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喷洒山前此独晴”既写出了雨的迅即而至,还写出了雨的猛烈,如瓢泼喷洒一般,还写出了雨脚的飘忽不定,不远处急雨下得如浇如注,此山却晴朗明丽,真可谓“东边日出西边雨”。

三四句表明了雨的瞬息万变和难以预料,所以总得说来这首诗写出了夏雨的来去迅疾,势头凶猛,雨脚飘忽的特点。

2、这首诗在描写的过程中,有哪些空间变化?
答这首诗既写了溪上的雨况,又写了前山雨时的情景,这就不但表现了景物在不同时间的变化,而且形成了空间的对比,使得结构奇异独特。

二、前后文形成转折
【踏莎(suo)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候馆旅舍。

熏,香草。

征,远行。

寸寸柔肠指人很伤心。

粉泪,指女人的泪水。

平芜平阔的草地。

问题这首词的上下片在结构上有什么独到之处?
答这首词上片,是写行人在旅途中的离愁别绪,下片是写家中亲人对行人的苦苦思念,反衬自己的离别之苦。

两地相思,一种情怀,写家人思念他,也是为了表达离愁,这样的结构,避免了平淡,而使整首词看起来跌宕有致,委婉含蓄。

2、找出词中描写离愁的句子,做一下简要的分析?
答①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这是说诗人越走越远,而离愁随着距离的延长而越来越重,就像那不断东流的河水一样,永不枯竭。

②寸寸柔肠,盈盈粉泪说因自己远行在外,所以留在家中的亲人因为思念自己而痛苦的柔肠寸断,泪流满面。

③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写人已经走的太远了望不见了,能望到的只是一片长满青草的平原,即使是望到了草地的尽头,还有春山挡住了实现,而行人已在春山之外,根本望不到了,衬托出亲人的思念之情。

3、找出词中最能表达主旨的句子,并说明其修辞手法?
答主旨句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三、首尾呼应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原文】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注合,应当。

须,应。

【】韦庄 (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属陕西长安县)人,昭宗乾宁元年进士,年轻时生活放荡,后入蜀为王建掌书记,王建为前蜀皇帝,遂任命他为宰相。

其诗词都很有名,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负盛名,但诗中对黄巢农民起义军多有诋毁。

问题为什么说这首词首尾呼应?
答这首词开头两句“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一开篇便强调对江南的赞美。

说从古到今,没有一个人不说江南好的,凡是到江南游览的人,都觉得江南风景宜人,流连忘返,不想再回自己的家乡了,本来人人都不愿忍受羁旅之苦,但是这里却说人人都不愿返乡,这是用衬托手法,对江南好作进一步渲染。

这首词的后两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是回应开头两句,其中“未老莫还乡”一句进一步申述“游人只合江南老”的含义,说明人人都愿意在江南长住下去;“还乡需断肠”是说江南太迷人了,如果你要早早回去,就会日夜思念江南的,这里用衬托的手法,从侧面说明老于江南的乐趣,进一步补充说明江南的好,回应了开头。

一个内容,通常是诗歌的关键处;合就是总结的意思,通常有总结全诗、点明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