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方剂学重点—病案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求:分析下列病例,作出中医证的诊断,拟定治法,开出处方(含剂量),并分析方义
1)小青龙汤
主治:外寒内饮证。恶寒发热,无汗,胸痞喘咳,痰多而稀,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者。
病证解析:
┏皮毛闭塞,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恶寒发热,无汗,身
痛
┣外寒引动内饮,水寒射肺——咳喘痰多而稀
风寒束表,水饮内停╋水停心下,阻滞气机——胸痞
┣水留胃中,胃气上逆——干呕
┗水溢肌肤——浮肿身重
治法: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处方:麻黄9g 芍药9g 细辛6g 干姜6g 甘草6g 桂枝9g 半夏9g 五味子6g
(方解:风寒束表,水饮内停证。是由于风寒束表,皮毛闭塞,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故见恶寒发热,无汗,身体疼痛;素有水饮之人,一旦感受外邪,易使表寒引动内饮。“形寒饮冷则伤肺”水寒射肺则肺失宣降,故咳喘痰多而稀;水停心下,则有痞满之感;水留胃中,胃气上逆,故有干呕;水饮溢于肌表,故浮肿身重。
本方用麻黄、桂枝相须为君药,发汗散寒以解表邪,且麻黄又能宣发肺气而平喘咳,桂枝温阳以利内饮之化。干姜温肺化饮的同时其温性亦有助于除表寒、细辛性善走窜,既走表又达里为臣药,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五味子味酸而收敛酸敛护肺,芍药味酸而敛阴酸敛合营,方中用此二药是为防诸药温燥之性伤津。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亦为佐药;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1、痰饮的区别:“质稠者为痰,质稀者为饮。”
2、白芍配麻桂,酸敛合营,防止麻桂发散太过,保护营阴。
3、五味子配干姜、细辛,酸敛护肺肺为娇脏,因凡有水饮者,其正常之津液必定减少,故用白芍敛营。
4、本方可用于素有支气管炎、肺气肿的病人复感风寒之邪。)
配伍意义:
麻黄、桂枝——发汗散寒,平喘,化饮君
干姜、细辛——温肺化饮臣
五味子、白芍——酸收敛气,和营养血佐
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使
炙甘草——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
(1)散中有收。以麻黄、桂枝辛散在表之邪,配白芍酸寒敛阴,制麻桂而使散中有收。(2)开中有合。以干姜、细辛、半夏以温化在肺之痰饮,配五味子敛肺止咳,令开中有合,散不伤正,收不敛邪。
辨证要点:
(1)本方乃外感风寒,水饮内停的常用方剂。(2)以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苔白滑,脉浮为证治要点。
典型病案:
杜某,男,35岁。
主诉:咳嗽、气喘5年,加重3天。
病史:5年前,每到冬季咳喘复发,屡治效果不佳。10月13日起又因感冒而恶寒发热,
无汗,头身疼痛,鼻塞不通,喘咳加重,及至伏坐,喘不得卧,纳差,大便微干,小便清长。
诊断:中医:气喘(外寒内饮)。西医: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治则:解表散寒,宣肺平喘。
方药:小青龙汤加味。麻黄12克、白芍12克、桂枝12克、干姜9克、半夏9克、细辛3克、五味子12克、杏仁12克、桔梗9克、甘草6克,3剂。
按语:宿喘之体,冒寒引发,其脉不缓不紧,且身无汗,为寒邪袭表,卫阳不虚,加之痰声漉漉,量多色白,乃属外寒内饮为患。投用小青龙汤加味,以外解表寒,里化肺饮,表里同治。方中麻黄、桂枝解表发汗;五味子、白芍意在制约麻、桂,不致过耗肺气而敛肺止咳;干姜、半夏配麻、桂温化寒饮,降气平喘。加杏仁、桔梗,宣降开肺,喘咳当平。
2)凉膈散
主治:上中二焦火热证。胸膈烦热,烦躁口渴,面赤唇焦,口舌生疮,或咽痛吐衄,便秘溲赤,或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脉滑数。
病证解析:
┏内扰胸膈——身热口渴,胸膈烦热
┣火热上冲——面赤唇焦,口舌生疮,咽痛
上中二焦火热╋迫血上行——吐血、衄血
┣燥热内结——便秘溲赤
┗内热炽盛——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泻火通便,清上泄下。
处方:凉膈散:川大黄朴硝甘草各9g 栀子薄荷黄芩各5g 连翘18g
(方解:方中重用连翘,清热解毒为君。配黄芩以清胸膈郁热;栀子通泻三焦,引火下行;大黄、芒硝泻火通便,共为臣。薄荷、竹叶轻清疏散,以解热于上;使以甘草、蜂蜜,既能缓和硝、黄峻泻之力,又能存胃津,润燥结,和诸药。
本方的特点是用连翘、黄芩、栀子、薄荷、竹叶,疏解清泄胸膈邪热于上;又用条胃承气和蜂蜜,通便导滞,使上焦之热得以清解,中焦之实由下而去。是以清上与泻下并行,但泻下是为清泄胸膈郁热而设,所谓“以泻代清”。)
配伍意义:
连翘——重用,清热解毒君
黄芩、山栀子——清热泻火臣
大黄、芒硝——泻火通便
薄荷、竹叶——轻清疏散, "火郁发之" 佐
甘草、白蜜——存胃津,润燥结,和诸药使
配伍特点:
(1)清上与泻下并施,以清上为主。(2)釜底抽薪,“以泻代清”。
辨证要点:
(1)本方为治疗上中二焦火热证的代表方剂。(2)以胸膈烦热,面赤唇焦,烦躁口渴,舌红苔黄,脉数为证治要点。
3)四神丸
主治:肾泄。五更泄泻,不思饮食,食不消化,或久泻不愈,腹痛喜温,腰酸肢冷,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
治法:温肾暖脾,固肠止泻
组成:肉豆蔻6g 补骨脂12g 五味子6g 吴茱萸3g
病症分析:
┏脾失健运——不思饮食,食不消化
脾肾阳虚╋脾肾阳虚,阴寒凝聚——腹痛肢冷
┗阳虚不能化精微以养神——神疲乏力
配伍意义:
补骨脂------补命门之火以温养脾土君
肉豆蔻------温脾暖肾,涩肠止泻臣
五味子------固肾益气,涩精止泻佐
吴茱萸------温暖肝脾肾以散阴寒佐
生姜、大枣------暖胃散寒,补脾养胃使
辨证要点:
(1)以五更泄泻,不思饮食,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为证治要点。(2)亦可用治久泻,属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者。
4)定喘汤
主治:风寒外束,痰热内蕴证。咳喘痰多气急,质稠色黄,或微恶风寒,舌苔黄腻,脉滑数者。
治法:宣降肺气,清热化痰
组成:白果(去壳,砸碎炒黄)9g,麻黄9g,苏子6g,甘草3g,款冬花9g,杏仁(去皮、尖) 4.5g,桑白皮(蜜炙)9g,黄芩(微炒)6g,法制半夏9g。
方解:麻黄——定肺散邪平喘君
白果——敛肺定喘祛痰
苏子、杏仁——降气平喘臣
半夏、款冬花——止咳祛痰
桑白皮、黄芩——清泄肺热,止咳平喘佐
甘草——调和诸药使
配伍特点:以宣开与清降并用,发散与收敛兼施,融宣、降、清、收于一方,故定喘止咳之力颇著。王泰林称“此定喘之主方也”。
辨证要点:本方亦为降气平喘之常用方,用于素体痰多,复感风寒,致肺气壅闭之咳喘证。临床应用以哮喘咳嗽,痰多色黄,微恶风寒,苔黄腻,脉滑数为辩证要点。
5)三仁汤
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肢体倦怠,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
治法: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组成:杏仁15g 飞滑石18g 白通草6g 白蔻仁6g 竹叶6g 厚朴6g 生薏苡仁18g 半夏15g
配伍意义:本方是湿温初起,湿重热轻之证的常用方。方中杏仁宣利上焦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白蔻仁芳香化湿,行气宽中;薏苡仁渗利湿热而健脾。三仁合用,共为君药。配伍滑石、通草、竹叶加强利湿清热之功,是为臣药。半夏、厚朴行气化湿,散结除痞是为佐药。诸药相合,宣上、畅中、渗下,使湿热之邪从三焦分消。
配伍特点:药用辛开苦降淡渗以宣上、畅中、渗下,使湿热之邪从三焦分消,调畅三焦气机。
辨证要点:本方主治属湿温初起,湿重于热之证。临床应用以头痛恶寒,身重疼痛,午后身热,苔白不渴为辨证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