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教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是体罚。包括罚站、罚跪、罚跑、罚晒、 罚冻、罚饿、罚吃有害物、打耳光、揪耳朵、敲 脑袋、踢屁股、抽教鞭、在学生脸上刻字等。 (变相体罚--如罚抄作业等)
二是心罚。常见的有嘲笑、挖苦、奚落、贬 损、中伤、侮辱、斥责、谩骂、恐吓、威胁、歧 视等等。
强制性教育举例
例一:“威胁性的自我介绍” “我的耳朵特别灵,眼睛特别尖。你们的一举一动, 说过的每句话,我都知道得非常清楚。所以你们最好老实 点,别想耍花样!……我教了这么多年书,你们的心理早 就摸透了,甭给我玩什么猫腻儿。我治人的方法有的是, 一招比一招损,有不怕歹的就试试!” 例二:“红椅子”与“绿领巾” 为了对付调皮淘气、影响课堂纪律的学生,广州一些 学校的老师在教室前面的左边或右边单独设置一个或几个 特殊的座位让这些学生坐,这样的座位被称作“红椅子”。 “十一”过后,北京宣武区某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被分 成两类:加入了少先队的孩子们戴上了红领巾,而暂时没 能入队的则被要求戴上—强制性教育批判
(一)强制性教育的内涵
强制与自由相对,是对自由的限制或剥夺。 强制性教育也与自由教育相对,是指教育者 不顾学生的兴趣、需要和愿望,迫使他们按照自 己的意志成长和发展。
(二)强制性教育的表现
强制性教育的重要表现是教师惩罚学生(指 不合理的惩罚)。不合理的惩罚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二是要求教师具有爱心和同情心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主张“无条件积极关注” (unconditioned positive regard)。即不以儿 童的行为表现是否符合教师的味口、教师的价值标 准来评判儿童。也即对儿童的关怀、喜爱、尊重或 认可、赞同等等,是无条件的。
他曾经用一段极富诗意的语言表达了这个意思:
我记得我小时候,家里把冬天吃的士豆贮存在地下室的
一个箱子里,距离地下室那个小小的窗户有好几英尺。生长 条件相当差,可是那些土豆竟然发芽了——很苍白的芽,比 起春天播种在土壤里时长出的健壮的绿芽是那么不同。这些 病弱的芽,居然长到二三英尺长,尽可能地伸向窗户透进光 线的方向。它们这种古怪、徒劳的生长活动,正是我所描述 的趋向的一种拼死的表现。它们也许永远也无法长大成株, 无法成熟,永无可能实现它们实有的潜能,但是即使在如此 恶劣的生长条件下,它们也要拼死地去成长。生命不知道屈 服和放弃,即令它们得不到滋养。在与那些生命被严重扭曲 的当事人,与州立医院后部病房里的男男女女打交道的经历 中,我常常想起那些土豆芽。供这些人成长发展的条件是那 样恶劣,以致他们的生命看起来常常是异常的、扭曲的、少 人性的。但他们身上那种有方向的趋向仍然值得信赖。理解 他们的行为的线索是,他们在以其惟一可行的方式奋斗,趋 向成长,趋向成人。对我们来说,他们的努力古怪而又徒劳, 但在他们,那是生命要实现自己的拼死挣扎。
他还指出:真正的教育不是通过“甲方”为“乙方” , “ A ” for “ B ” )也不是通过“甲方”关于“乙 方”(“ A ” about “ B ”),而是通过‘甲方”与“乙方” 一起“ A ” with “ B ” ),以世界作为中介而进行下去
的。
创设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对教师的要求:
一是教师应当具有宽容的精神 宽容不等于要求教师完全同意学生的思想言行, 而是说要尽量对学生的思想言行抱一种理解和尊重 的态度。
据广西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学生睡眠时间普遍不足: 72.8%的中小学生每天少于9小时,45.5%的初中生不足8小 时,高中生平均仅7小时。学生对这种单调枯燥的学校生 活深感不满和苦闷。一首校园童谣唱道: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 什么背上炸药包?我去炸学,老师不知道。拉开弦,赶快 跑,轰隆一声学校没有了。”
只重视未来而轻视现在的教育观错误地认为,学生的学习不过是 达到他们未来美好生活的手段,其本身没有什么趣味和意义可言。但 是,事实上,现在的生活不只是未来生活的准备,不只是未来生活的 工具和手段。现在的生活就是目的本身,至少是目的的一个有机组成 部分。学生在受教育期间就应当过一种有趣味、有意义的生活。
去思考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或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
⑵自由空间。儿童的生活不能只限于学校,更不 能只限于课堂,他们还应当有更广阔的生活空间。 我们应该为儿童提供足够的展现其天性的生活空 间,引导他们对生活的多向感知和领悟,而不把 他们限制在课本、课堂、作业及考试的狭窄的天 地里,破除陶行知先生当年所批评的“鸟笼式教 育”。
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强烈反对灌输式教育,同时 极力提倡提问式、对话式教育。他明确指出:“通过对话, 教师的学生(students-of-the-teacher)及学生的教师(teacher-ofthe-students)等字眼不复存在,新的术语随之出现:教师学生 (teacher-student)及学生教师(students-teachers)。”
3. 认为未来比现在重要。为了美好的未来,现在必须 付出代价、作出牺牲,现在的不自由是为了将来更大的自由。 现在的自由与将来的自由相比不值一提。在教育中将现在与 未来割裂开来,必然缺少激发和鼓励的力量,结果不得不采 用威逼惩罚的方法。“为预备将来而忽视现在可能性的教育 制度,基本上都不得不诉诸各种惩罚的制度。”(杜威)
《理解人性》)许多事例说明,强制性教育对人的尊严的伤害
是非常严重的。 强制性教育的另一后果是开始时强制学生接受的东西,
后来很可能会变成学生自愿遵守的东西,学生的驯服、奴 性人格即由此而形成。
二、自由教育
(一)自由教育的内涵
自由教育主要有两种内涵:
从教育的内容特点来说,它与实用教育、职业技术教
育相对,不具有实用性或职业性,目的是培养和提高人的一 般文化修养,促进人的智慧、道德和身体的发展。
《学会生存》: “人对别人并非必然是一只贪婪的狼,他的生理— 心理结构使他生来就倾向于爱人和从事创造工作。”
(P175)
罗杰斯:只要人的真实的本质得以显露,人总是表现 出亲社会而不是反社会,建设性而不是破坏性,积极而不 是消极的特点。人天生即是向上、向前、向善的,每个人 都天生具有积极的、建设性、创造性的倾向,在每个人身 上都具有自我成长、自我完善、自我引导的力量。相信人 性本来具有积极性、建设性(即相信人性本善),是罗杰 斯非常强烈的一个信念。
莎士比亚在其名著《哈姆雷特》中借剧中人之 口对人称赞道:
“人类是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伟 大的力量!多么文雅的举动,多么优美的仪表!在 行为上,多么象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象一个 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马斯洛:
每一个人的内部本性并不必然是邪恶的,它们或者是 中性的,或者是纯粹好的。“人的本性远远不是象它被设 想的那样坏。实际上可以说,人的本性的可能性一般都被 低估了。”
(《来吧孩子》,作家出版社出版,转引自扬子晚报2008/06/16 B2)
(四)强制性教育批判
强制性教育严重伤害学生的尊严,而且很可能使他们养
成服从、驯服乃至奴性人格。 “在儿童生命的早期留下的创伤烙印,将永远地印刻在
他们心头,他们所遭受的冷淡无情地妨碍了他们与其环境中 的其他人的接近。他们认为自己就这样身处于一个缺乏爱意 感情的世界,他们和这个世界没有共同的接触点。”(阿德勒
2.自由教育是师生平等合作的教育
教育过程应当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 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德国教育家马丁•布伯认为,师生关系应当是一种伙伴
性的“我与你”(I and You)的关系,而不是“我与 它”(I and It )的关系。
《学会生存》指出:“权威式的教学形式必须让位于以 独立性、互相负责和交换意见为标志的师生关系”。
(三)强制性教育的根源
制性教育的根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人性论——人性恶。马斯洛:“如果认为人的内心 深处基本上天生是恶的,那么必然意味着压抑性统治、不信 任、控制和警戒。”教育中的强制性正是由此而来。我国的 教育观从总体上可以说是建立在性恶论的基础之上。
2. 对教师的错误认识。认为学生是为教师而存在的, 学生沦为教师谋生的手段或工具。
陶行知曾经一再呼吁解放学生的时间。“一般学校
把儿童全部时间占据,使儿童失去了学习人生的机会,养 成无意创造的倾向,到成人时,即有时间,也不知道怎样 下手去创造了。创造的儿童教育,首先要为儿童争取时间 之解放。”
卢梭还曾提出一个独特的教育法则—— “不仅不应当争取时间,而且还必须把时间白白 地放过去。”(让儿童有可以由自己自由地支配的时间
苏霍姆林斯基:“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它不是对未来生活的准
备时期,而是真正的,光彩夺目的一段独特的、不可再现的生活。” 《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的全球展望》:“对儿童们来说,学生生
活应是他们一生中最振奋的时期,它不仅有益于未来也有益于当前。” 布鲁巴克:“现在生长得好,便是对将来最好的一种准备。”
弗莱雷(巴西教育家):“人是处在变化过程中的存 在--是不完美、不完善的存在,存在于同样不完美的现 实中。其实,与其他不完美但没有历史意义的动物相比, 人知道自己是不完美的;他们清楚自己的不完善。教育作 为人类特有的现象,其真正的根基也正是在于这种不完善 与这种清醒的认识之中。人类的不完美性与现实的改造性 需要教育成为一种生生不息的活动。”
对人性的估计要注意两点:
一是从总体上看(大多数人以及每个人的大多 数时候),应当承认人性是善良的、建设性的、积 极向上的。
二是对人性不应当取盲目乐观的态度。人具有 优越性,但同时也存在局限性。人性并非十全十美、 完美无缺。人就是人,人有人的伟大与高贵之处, 也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与不足。
布洛克(英国哲学家):“我们是生活在一个并不完 美的世界上的并不完美的生物。”乐观而不盲目的人性观, 对自由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人性的优越性说明教 育具有可能性,而人性的局限性说明教育的必要性。
原苏联合作教育学:“学校生活并非生活的前阶,并非生活的准备,它 本身就是生活,就是现实的、充满喜怒哀乐的、富于朝气的生活。”
池莉:
父母教育孩子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这就是 要孩子有出息,要让这种出息给孩子带来幸福。 我希望我的孩子不仅将来有出息,将来有幸福; 而且眼前也有,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获得她应 有的幸福。
从教育的形式性质而言,它与强制或强迫教育相对,
指学生在学习中自己能作主,是学习的主人,不受别人强制 或强迫。这里主要取其第二种内涵。
二、对人性的乐观估计与自由教育
自由教育需要一种对人性的坚定的乐观信念。 普罗泰戈拉(古希腊时期智者派代表):“人是万物的 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 度”。 马丁•路德(德国宗教改革领袖):“人是一种特殊的被 造物”,“是比天地间所有一切东西都更好一些的一种被 造物”。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甚至认为:“人是造物中最 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
(三)自由教育的特点
1.自由教育是解放学生时空的教育
对于人的发展来说,自由的时间和空间是一种非常重 要的资源。拥有这种资源,人的发展就有了基本的保障;而 这种资源的失去或被剥夺,则会对人的发展造成重大的困难 和障碍。
⑴自由时间。学生享有充足的自由时间,就等于享
有了充分发展和发挥自己爱好、兴趣和才能的机会。
苏霍姆林斯基:
“拥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是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 条件。孩子的素质和天资只有当他每天都有时间从事自行 选择的喜爱的劳动时才能得到发挥。因此,我们认为给学 生提供空余时间就是创造宝贵财富。……我们给自己的教 育工作定了这样一条常规:学生应当拥有同花费在学校课 堂上一样多的空闲时间。”
“只有当孩子每天按照自己的愿望随意使用5-7个小时 的空余时间,才有可能培育出聪明的、全面发展的人来。 离开这一点去谈论全面发展、谈论素质爱好、天赋才能, 只不过是一句空话而已。”
按道理,现在学生的的课余时间本来是比较多的。双 休日和节假日共有160多天,法定的学习时间还不到200天。 但事实并非如此。“校园歌曲”唱道:
“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多的人是我;起得最早、 睡得最晚的人,是我是我还是我。”另一版本:
“上学最早的,是我;回家最晚的,是我;玩得最少 的,作业最多的,睡觉最迟的,最困最累的,是我是我还 是我……”
二是心罚。常见的有嘲笑、挖苦、奚落、贬 损、中伤、侮辱、斥责、谩骂、恐吓、威胁、歧 视等等。
强制性教育举例
例一:“威胁性的自我介绍” “我的耳朵特别灵,眼睛特别尖。你们的一举一动, 说过的每句话,我都知道得非常清楚。所以你们最好老实 点,别想耍花样!……我教了这么多年书,你们的心理早 就摸透了,甭给我玩什么猫腻儿。我治人的方法有的是, 一招比一招损,有不怕歹的就试试!” 例二:“红椅子”与“绿领巾” 为了对付调皮淘气、影响课堂纪律的学生,广州一些 学校的老师在教室前面的左边或右边单独设置一个或几个 特殊的座位让这些学生坐,这样的座位被称作“红椅子”。 “十一”过后,北京宣武区某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被分 成两类:加入了少先队的孩子们戴上了红领巾,而暂时没 能入队的则被要求戴上—强制性教育批判
(一)强制性教育的内涵
强制与自由相对,是对自由的限制或剥夺。 强制性教育也与自由教育相对,是指教育者 不顾学生的兴趣、需要和愿望,迫使他们按照自 己的意志成长和发展。
(二)强制性教育的表现
强制性教育的重要表现是教师惩罚学生(指 不合理的惩罚)。不合理的惩罚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二是要求教师具有爱心和同情心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主张“无条件积极关注” (unconditioned positive regard)。即不以儿 童的行为表现是否符合教师的味口、教师的价值标 准来评判儿童。也即对儿童的关怀、喜爱、尊重或 认可、赞同等等,是无条件的。
他曾经用一段极富诗意的语言表达了这个意思:
我记得我小时候,家里把冬天吃的士豆贮存在地下室的
一个箱子里,距离地下室那个小小的窗户有好几英尺。生长 条件相当差,可是那些土豆竟然发芽了——很苍白的芽,比 起春天播种在土壤里时长出的健壮的绿芽是那么不同。这些 病弱的芽,居然长到二三英尺长,尽可能地伸向窗户透进光 线的方向。它们这种古怪、徒劳的生长活动,正是我所描述 的趋向的一种拼死的表现。它们也许永远也无法长大成株, 无法成熟,永无可能实现它们实有的潜能,但是即使在如此 恶劣的生长条件下,它们也要拼死地去成长。生命不知道屈 服和放弃,即令它们得不到滋养。在与那些生命被严重扭曲 的当事人,与州立医院后部病房里的男男女女打交道的经历 中,我常常想起那些土豆芽。供这些人成长发展的条件是那 样恶劣,以致他们的生命看起来常常是异常的、扭曲的、少 人性的。但他们身上那种有方向的趋向仍然值得信赖。理解 他们的行为的线索是,他们在以其惟一可行的方式奋斗,趋 向成长,趋向成人。对我们来说,他们的努力古怪而又徒劳, 但在他们,那是生命要实现自己的拼死挣扎。
他还指出:真正的教育不是通过“甲方”为“乙方” , “ A ” for “ B ” )也不是通过“甲方”关于“乙 方”(“ A ” about “ B ”),而是通过‘甲方”与“乙方” 一起“ A ” with “ B ” ),以世界作为中介而进行下去
的。
创设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对教师的要求:
一是教师应当具有宽容的精神 宽容不等于要求教师完全同意学生的思想言行, 而是说要尽量对学生的思想言行抱一种理解和尊重 的态度。
据广西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学生睡眠时间普遍不足: 72.8%的中小学生每天少于9小时,45.5%的初中生不足8小 时,高中生平均仅7小时。学生对这种单调枯燥的学校生 活深感不满和苦闷。一首校园童谣唱道: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 什么背上炸药包?我去炸学,老师不知道。拉开弦,赶快 跑,轰隆一声学校没有了。”
只重视未来而轻视现在的教育观错误地认为,学生的学习不过是 达到他们未来美好生活的手段,其本身没有什么趣味和意义可言。但 是,事实上,现在的生活不只是未来生活的准备,不只是未来生活的 工具和手段。现在的生活就是目的本身,至少是目的的一个有机组成 部分。学生在受教育期间就应当过一种有趣味、有意义的生活。
去思考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或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
⑵自由空间。儿童的生活不能只限于学校,更不 能只限于课堂,他们还应当有更广阔的生活空间。 我们应该为儿童提供足够的展现其天性的生活空 间,引导他们对生活的多向感知和领悟,而不把 他们限制在课本、课堂、作业及考试的狭窄的天 地里,破除陶行知先生当年所批评的“鸟笼式教 育”。
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强烈反对灌输式教育,同时 极力提倡提问式、对话式教育。他明确指出:“通过对话, 教师的学生(students-of-the-teacher)及学生的教师(teacher-ofthe-students)等字眼不复存在,新的术语随之出现:教师学生 (teacher-student)及学生教师(students-teachers)。”
3. 认为未来比现在重要。为了美好的未来,现在必须 付出代价、作出牺牲,现在的不自由是为了将来更大的自由。 现在的自由与将来的自由相比不值一提。在教育中将现在与 未来割裂开来,必然缺少激发和鼓励的力量,结果不得不采 用威逼惩罚的方法。“为预备将来而忽视现在可能性的教育 制度,基本上都不得不诉诸各种惩罚的制度。”(杜威)
《理解人性》)许多事例说明,强制性教育对人的尊严的伤害
是非常严重的。 强制性教育的另一后果是开始时强制学生接受的东西,
后来很可能会变成学生自愿遵守的东西,学生的驯服、奴 性人格即由此而形成。
二、自由教育
(一)自由教育的内涵
自由教育主要有两种内涵:
从教育的内容特点来说,它与实用教育、职业技术教
育相对,不具有实用性或职业性,目的是培养和提高人的一 般文化修养,促进人的智慧、道德和身体的发展。
《学会生存》: “人对别人并非必然是一只贪婪的狼,他的生理— 心理结构使他生来就倾向于爱人和从事创造工作。”
(P175)
罗杰斯:只要人的真实的本质得以显露,人总是表现 出亲社会而不是反社会,建设性而不是破坏性,积极而不 是消极的特点。人天生即是向上、向前、向善的,每个人 都天生具有积极的、建设性、创造性的倾向,在每个人身 上都具有自我成长、自我完善、自我引导的力量。相信人 性本来具有积极性、建设性(即相信人性本善),是罗杰 斯非常强烈的一个信念。
莎士比亚在其名著《哈姆雷特》中借剧中人之 口对人称赞道:
“人类是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伟 大的力量!多么文雅的举动,多么优美的仪表!在 行为上,多么象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象一个 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马斯洛:
每一个人的内部本性并不必然是邪恶的,它们或者是 中性的,或者是纯粹好的。“人的本性远远不是象它被设 想的那样坏。实际上可以说,人的本性的可能性一般都被 低估了。”
(《来吧孩子》,作家出版社出版,转引自扬子晚报2008/06/16 B2)
(四)强制性教育批判
强制性教育严重伤害学生的尊严,而且很可能使他们养
成服从、驯服乃至奴性人格。 “在儿童生命的早期留下的创伤烙印,将永远地印刻在
他们心头,他们所遭受的冷淡无情地妨碍了他们与其环境中 的其他人的接近。他们认为自己就这样身处于一个缺乏爱意 感情的世界,他们和这个世界没有共同的接触点。”(阿德勒
2.自由教育是师生平等合作的教育
教育过程应当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 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德国教育家马丁•布伯认为,师生关系应当是一种伙伴
性的“我与你”(I and You)的关系,而不是“我与 它”(I and It )的关系。
《学会生存》指出:“权威式的教学形式必须让位于以 独立性、互相负责和交换意见为标志的师生关系”。
(三)强制性教育的根源
制性教育的根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人性论——人性恶。马斯洛:“如果认为人的内心 深处基本上天生是恶的,那么必然意味着压抑性统治、不信 任、控制和警戒。”教育中的强制性正是由此而来。我国的 教育观从总体上可以说是建立在性恶论的基础之上。
2. 对教师的错误认识。认为学生是为教师而存在的, 学生沦为教师谋生的手段或工具。
陶行知曾经一再呼吁解放学生的时间。“一般学校
把儿童全部时间占据,使儿童失去了学习人生的机会,养 成无意创造的倾向,到成人时,即有时间,也不知道怎样 下手去创造了。创造的儿童教育,首先要为儿童争取时间 之解放。”
卢梭还曾提出一个独特的教育法则—— “不仅不应当争取时间,而且还必须把时间白白 地放过去。”(让儿童有可以由自己自由地支配的时间
苏霍姆林斯基:“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它不是对未来生活的准
备时期,而是真正的,光彩夺目的一段独特的、不可再现的生活。” 《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的全球展望》:“对儿童们来说,学生生
活应是他们一生中最振奋的时期,它不仅有益于未来也有益于当前。” 布鲁巴克:“现在生长得好,便是对将来最好的一种准备。”
弗莱雷(巴西教育家):“人是处在变化过程中的存 在--是不完美、不完善的存在,存在于同样不完美的现 实中。其实,与其他不完美但没有历史意义的动物相比, 人知道自己是不完美的;他们清楚自己的不完善。教育作 为人类特有的现象,其真正的根基也正是在于这种不完善 与这种清醒的认识之中。人类的不完美性与现实的改造性 需要教育成为一种生生不息的活动。”
对人性的估计要注意两点:
一是从总体上看(大多数人以及每个人的大多 数时候),应当承认人性是善良的、建设性的、积 极向上的。
二是对人性不应当取盲目乐观的态度。人具有 优越性,但同时也存在局限性。人性并非十全十美、 完美无缺。人就是人,人有人的伟大与高贵之处, 也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与不足。
布洛克(英国哲学家):“我们是生活在一个并不完 美的世界上的并不完美的生物。”乐观而不盲目的人性观, 对自由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人性的优越性说明教 育具有可能性,而人性的局限性说明教育的必要性。
原苏联合作教育学:“学校生活并非生活的前阶,并非生活的准备,它 本身就是生活,就是现实的、充满喜怒哀乐的、富于朝气的生活。”
池莉:
父母教育孩子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这就是 要孩子有出息,要让这种出息给孩子带来幸福。 我希望我的孩子不仅将来有出息,将来有幸福; 而且眼前也有,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获得她应 有的幸福。
从教育的形式性质而言,它与强制或强迫教育相对,
指学生在学习中自己能作主,是学习的主人,不受别人强制 或强迫。这里主要取其第二种内涵。
二、对人性的乐观估计与自由教育
自由教育需要一种对人性的坚定的乐观信念。 普罗泰戈拉(古希腊时期智者派代表):“人是万物的 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 度”。 马丁•路德(德国宗教改革领袖):“人是一种特殊的被 造物”,“是比天地间所有一切东西都更好一些的一种被 造物”。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甚至认为:“人是造物中最 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
(三)自由教育的特点
1.自由教育是解放学生时空的教育
对于人的发展来说,自由的时间和空间是一种非常重 要的资源。拥有这种资源,人的发展就有了基本的保障;而 这种资源的失去或被剥夺,则会对人的发展造成重大的困难 和障碍。
⑴自由时间。学生享有充足的自由时间,就等于享
有了充分发展和发挥自己爱好、兴趣和才能的机会。
苏霍姆林斯基:
“拥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是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 条件。孩子的素质和天资只有当他每天都有时间从事自行 选择的喜爱的劳动时才能得到发挥。因此,我们认为给学 生提供空余时间就是创造宝贵财富。……我们给自己的教 育工作定了这样一条常规:学生应当拥有同花费在学校课 堂上一样多的空闲时间。”
“只有当孩子每天按照自己的愿望随意使用5-7个小时 的空余时间,才有可能培育出聪明的、全面发展的人来。 离开这一点去谈论全面发展、谈论素质爱好、天赋才能, 只不过是一句空话而已。”
按道理,现在学生的的课余时间本来是比较多的。双 休日和节假日共有160多天,法定的学习时间还不到200天。 但事实并非如此。“校园歌曲”唱道:
“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多的人是我;起得最早、 睡得最晚的人,是我是我还是我。”另一版本:
“上学最早的,是我;回家最晚的,是我;玩得最少 的,作业最多的,睡觉最迟的,最困最累的,是我是我还 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