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与教育

合集下载

自由与教育

自由与教育

文化是指某个群体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 “不自由毋宁 死”,自由本是人类一直不懈追求的终极价值之一。然而具 体到各个不同的社会,对自由的包容度却是不一样的。
哈佛商学院的《管理与企业未来》一书中提到:自由是 人类智慧的根源。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在知识经济时代,财富不过是在自由价值观普及的社 会里,无数个人活动的副产品。在个人自由得到最大保障的 社会,民众的智慧空前活跃,创新的东西也会不断被提出, 财富作为副产品也会像火山爆发般喷涌而出。管理则没有这 样的功能,管理可以聚拢现有的智慧和力量,会创造一时的 强盛,但会使智慧之源枯竭,为强盛的土崩瓦解埋下伏笔, 而且无一例外地都导向死亡。” 只瞩目科技与财富的繁花,却忽略了它赖以生存的自由 土壤,甚至鄙视仇视自由,这是其他文化模仿西方文化屡败 屡犯的通病。
人文教育要求创造自由的教学氛围
自由的教学氛围是指让学生在学习中无拘无 束、自由自在,从而释放学生的思维。以往的教 学只把学生当作标准化的商品来批量生产,教师 的教学拘泥于课本以及标准答案,甚至为了应付 考试去唯心地教学。这时的教师都只是僵化教育 体制的奴隶,被升学率等评价方式死死钉在板上, 没有自由可言,学生的自由就更加无从谈起。自 由的教学氛围要求教师首先解放自己的思想,不 局限于课堂而是天马行空任意驰骋在知识海洋里, 对知识不抱任何偏见,这才能让学生保持独立思 考并且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思维,这种氛围 下的师生互动才有可能突破预设范围达到新的高 度,使师生共创高效教学。
道德的自由
道德自由,是指人们对基于对道德的深刻认识体悟而具有 自主作出道德选择的能力。具有高度道德自由的人,已将 道德内化为自我一切活动的指导原则和动机,故随心所欲 都可以不逾矩,随心所欲都绝不会作出不道德的选择。在 儒学中,这种自由称为“内圣”。

教育与自由的哲学思考

教育与自由的哲学思考

教育与自由的哲学思考现代社会教育的目标一直被视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但这是否就是教育的全部意义呢?在探究教育与自由的哲学思考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教育与自由的本质含义。

教育,从字面理解是将知识传授给他人的过程。

然而,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一种启发与引导的过程,是为学生提供机会和途径,让他们主动获取并应用知识的能力。

自由,则是个体不受外界干预和限制的状态,是一个人自主决策和发展的权利。

教育与自由之间的关系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探究。

首先,教育是实现个体自由的重要途径。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了解不同的思想、观点和价值观,从而拥有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的能力。

这种能力的培养使得个体能够在社会中追求自己的理想,并以自己的方式对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其次,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由精神。

自由精神是指个体具有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的能力,能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并为实现公正和平等的社会价值而努力。

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开放心态,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同时尊重他人的不同观点。

只有在自由的氛围下,学生才能真正实现个人成长和发展。

然而,教育与自由的关系也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挑战。

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一些学生常常面临着来自教育制度以及家庭和社会的各种限制和期望。

这种限制可能来自课程设置的单一性、教师对学生的权威主义管理以及父母对孩子的过度约束等。

这些限制和期望往往使学生在追求自己真正的兴趣和目标时感到束缚,从而影响了其自由发展的可能。

如何解决教育与自由之间的矛盾,提高教育对个体自由的促进作用,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首先,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通过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和开展独立的实践活动,进一步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其次,构建开放的教育环境和文化氛围。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看法。

最重要的是,要加强教育与社会的联系,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资源。

自由教育

自由教育

一、施特劳斯对自由教育的定义自由教育(LiberalEducation)是西方教育史上的一种教育观点和教育理想。

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亚里士多德,随着历史的发展,不同时代赋予其不同的内涵。

在《什么是自由教育》一文中,施特劳斯对自由教育作了概念性的界定:自由教育是在文化之中或朝向文化的教育,他的成品是一个有文化的人(aculturedhumanbeing)。

在施特劳斯的论述中可以看到自由教育是以“自由主义理念、宽宏、心灵开放性”为特征的,是培养具有完美的高贵气质的人,是对智慧的探求,对关乎最主要、最高或最整全事物的知识的探求。

他把自由教育放在关乎人类社会、人性发展的高度来思考。

二、施特劳斯的文化观由自由教育的含义可见,施特劳斯把自由教育建立在对“文化”一词的理解上。

文化在这里意味着什么?施特劳斯用了很大的篇幅来阐明他的文化观,对文化不言自明而又无所确指的现状进行了批判,以此来恢复原初意义上文化的内涵。

(一)文化是一个单数的概念在施特劳斯看来,“文化”首先意味着农作:对土壤及其作物的培育,对土壤的照料,按其本性对土壤品质的提升。

这是从辞源学的角度对文化做的分析。

施特劳斯认为按照这个意义,在派生性上,“文化”现今主要意味着按心灵的本性培育心灵,照料并提升心灵的天然禀赋。

施特劳斯没有进一步说明“心灵的本性”是什么,但从他的论证中可以知道,他持一种“性善论”的假设。

在他看来,心灵的本性是纯洁的、高贵的、理性的,是为着探求智慧、幸福和德性的。

因此,文化是一个绝对的概念,是一个单数,只有那些适合心灵的高贵和纯洁,能够提升心灵品质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化。

用布鲁姆的话说“它似乎意喻着某种崇高的、深邃和令人敬畏的东西,我们必须向它顶礼膜拜……与…社会‟、…国家‟、…民族‟甚至…文明‟相比,它几乎从未有过贬义的使用。

”自由教育就是在这样的文化中培育和提升人。

而施特劳斯意识到,这样的文化在现代社会已经不存在了:“我们的自由教育观念似乎不适合这样的时代,即它意识到事实上没有人类心灵的文化(thecultureofthehumanmind),却存在着品类繁多的文化……文化现在不再是绝对的,而已成为相对的。

自由与教育读后感7篇

自由与教育读后感7篇

自由与教育读后感7篇自由与教育读后感篇1再次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翻开来,一页一页地读下去,如同读小说般欲罢不能的感觉。

读罢,不仅想:一本教育类的书籍,何以有此魅力?在我看来,书中最吸引人的,应该是发生在李希贵身上的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故事!李希贵的教育魅力之一在于他把教育中最常见的也最棘手的问题推到我们的面前,然后用自己的智慧将这些问题变成了精彩。

读一个个案例,就像在品一场场思想的大餐、一次次精神的美味,不断让你进入一方新的天地,产生一种新的期待。

细细品之,书中所包含的思想便会化为丰富的营养,深入心灵,引你深思。

阅读中,你会不由自主地开始思考和审视——思考自己,审视自己,思考教育,审视教育,并且会逐步内化为一种行动的力量——向着“以人为本”的教育靠近。

因此,掩卷之余,我想说,这是一本既适合一线教师阅读,更值得管理者细细品味的好书。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走进《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也就走进了李希贵。

在我的眼中,李希贵的精彩,不是因为他有高深的教育理论,也不是因为他是一个头顶上罩满了光环的教育名家,而是因为他不是靠空洞的说教,强迫式地让你认同或执行,而是以自己的行为深深地打动你,让你不由得感动和佩服。

李希贵的魅力在于他的探索和实践,一个个精彩的教育案例,就是对一位智慧的.教育行者行走历程的最生动诠释。

随着阅读的深入,深深的敬意也油然而生,李希贵堪称当代一位真正的教育大家!是否能称得上教育家,我想最重要的莫过于他是否有主见的思想,是否有开阔的眼界。

而李希贵的可贵之处是他不仅仅拥有这两点,相对于某些只有理论研究而无实践教育的教育专家而言,他更有独属于专家的一笔无比宝贵的财富——作为教师,作为校长,作为局长,他一路走来的锐意改革,大胆探索,他充满教育智慧的教育行走历程,在我们面前编织出了一道别样的教育风景。

非常欣赏肖川教授的观点,他说:“眼界决定境界,你的思想就是你的生活。

”对于教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

家庭教育中的限制与自由

家庭教育中的限制与自由

家庭教育中的限制与自由教育是塑造人格与发展潜能的关键过程,而家庭教育作为最早、最重要的教育形式,对个体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家庭教育中,限制与自由是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

限制给予了孩子规范和保护,而自由则为他们发展个性和创造力提供了空间。

本文将就家庭教育中的限制与自由进行探讨。

一、家庭教育中的限制在家庭教育中,限制是必不可少的。

合理的限制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从而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

首先,在行为规范方面,家长需要制定一些明确的规定,让孩子知道哪些行为是不被接受的。

例如,睡前要刷牙、不准随便乱丢垃圾等。

这些规定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律和责任感,并为他们提供了行为的框架。

其次,在学习方面,家长可以设定一些学习任务和时间要求。

通过限制孩子的学习时间和方式,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提高学业成绩。

当然,这种限制也需要适度,避免给孩子过大的压力。

此外,在使用互联网和电子产品方面,家长也需要进行一定的限制。

限制孩子的使用时间和内容可以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防止沉迷于虚拟世界,同时引导他们更好地利用科技。

二、家庭教育中的自由除了限制外,给予孩子适当的自由也是家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自由能够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在兴趣培养方面,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并给予他们选择的自由。

例如,孩子对于不同的乐器有着不同的兴趣,家长可以鼓励他们进行选择和尝试,培养他们的音乐才能。

其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家长可以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

让他们自己思考、分析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此外,在交友与社交方面,家长也应该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度。

鼓励他们结交不同的朋友,扩展社交圈子,从中学习与沟通,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限制与自由的平衡在家庭教育中,限制与自由需要保持平衡。

过度的限制会压抑孩子的个性与创造力,导致他们缺乏自信和独立思考能力。

论学习自由与个性教育

论学习自由与个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 : 4 G4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2 7 9 2 0 0 — 2 — 2 1 7 — 8 4( 0 8) 4 0 8 0

自由与 学 习 自由
“ 自由” 自 源 亚里士多德 的” 人本 自由”, 他把 自由看成是人 的 本性。在此基础 上, 康德提 出” 人是 目的” 的思想 , 即人 的行为追求 自己的 目的和理想 的实 现。卢梭则认 为人是 生而 自由的, 自由的本 质和核 心在于 自主, 于不受 限制 。可见 , 在 自由是人 的本性 , 是人追 求自 我理想实现 的行动 , 是一种不受 限制 的 自主状态 。[家林诺夫 虱 认 为: 从一般 意义来 说 ,能够按照 自己的意志 、自己的 目的来行 “ 动 , 不是按 照外界 的强制 和限制来行动 , 叫 自由。 从心理学的 而 就 ” 角度 看 , 意识包括知 ( 、 认知 理解 、 思想) 与情( 、 欲望 愿望 、 情感)意志 , 是 意识 的一部分 , 是人 自 觉地确定 目的并支配行动 , 克服 困难 , 实现 目的的心理过程 。 马克思把 自由归为人 的 “ 类特性”( 包括 自由和 自 觉) , 认为 自由是人 的生命 的 自由表现 , 个人 的 自由是人的全面发展 的基本条件 。 综 上所述 , 以认 为 , 可 自由是 主体 的 自主 、 自觉状 态 , 是知( 认 知、 理解 、 思想) 和情( 欲望 、 愿望 、 情) 自觉意志行 动 , 感 的 是免于限制 和强制 的目的行动 。人 的自由全面发展体现为人的个性 自由发展。 学习 自由是一种教育 自由,是 自由理论在学习领域的运用 , 从 而具有 自由的共性特征 。洪堡认为 , 学习 自由和教学 自由是大学的 两个重要原则 。1 世纪柏林 大学校长费希特 曾在 给友人 的信 中提 9 到 : 学 生在教授 的正确方法指 导下 ,在专业 学习上拥有 探讨 、 “ 怀 疑、 不赞 同和向权 威提出批评 的 自由 , 有选择教 师和学习什么 的权 力 ,在教育管理上参 与评议 的权力 ……” 在实践上 ,费 希特 推行 Smia ( e nr 又称 “ 习明纳 ”) 这 种方式 使学生 能 自由的在 教师 的指 , 导下独立探讨 、 调查和研究学问。在他看来学习 自由的重点在 培养 学生探讨 、 怀疑、 不赞同和批判以及选择的 自由。 布鲁贝克将学习 自 由阐述 为 “ 学什么( 修课程) 自由, 选 的 决定什么时 间学 和怎样学 的 自由, 以及形成 自己思想的 自由”。 随着社会 的发展 , 习 自由的概念也 在延伸 , 学 我国学者石 中英 在操作上把学习 自由分为十个方面 : 1 学与不学 或继续 与中止 自 ( ) 己学习生涯的 自由: 2 选 择适 合于 自己发展倾 向的学校 、 () 班级 和 教师的 自由; 3 选择课 程内容 的 自由 ; 4 在具体学 习过程 中独 () ( ) 自思考、 理解 、 表达, 免于被作 为 “ 输” “ 灌 、 训练 ” “ 和 宣传 ” 对象 的 自由; 5 因为 自己见解 的独特 性或不完 善性 , 于任何精神或 肉 ( ) 免 体处 罚以及不公 正评价或对待 的 自由 ; 6) ( 质疑教师观点或教材观 点 的 自由; 7 作为平等 的一员参与课堂教学并受 到同等对待的 自 () 由; 8 在任何情况下 , () 哪怕生活 陷入赤贫之 中, 基本学习权利不被 剥夺 的 自由 ; 9 在终身教育 的时代 , ( ) 根据 自己所处 的不 同情 况在 不 同教育机构或形式之 间自由流动 的权利 ; 1 )参与讨论和决策 (O 切 有关 自己的学 习事务 日 人学 、 学 、 转 评价 、 奖惩 、 课程 改革 、 教 学改革等) 自由, 的 包括 中止 或继续 自己学 习生 涯的 自由。 总之 , 习 自由是学习主体在 教师 的指导 或帮助下 自主 、 学 自觉 的学 习状态 , 知与情的 内在思想 和学习状态 , 是 并支持这种状 态的 系列权利 。 学习 自由是一种教育理念 , 体现在教学 中, 就是在遵守 人类基本价值观念 的基 础上 , 引导学 生 自我发展 、 自我选择并形 成 独立人格 和个性 品质的过程。 同时 , 学习 自由也是有限度的 , 不是学 生随心所欲的学 , 它必须遵循教育规律 , 受国家教育方针的影 响 , 也 受制于学生 已有 的认知水 平和学科背景 ; 在学 习的过 程中 , 也受 到 教师和教材文本 的限制 ; 在思想观念上 , 还受到一定 伦理道德 的影

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观

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观

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观
自由教育是由亚里士多德总结的古希腊教育传统。

它是指对自由公民所施行的,强调通过自由技艺的学习进行非功利的思辩和求知,从而免除无知愚昧,获得各种能力全面完美的发展,以及身心和谐自由状态的教育。

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有两个突出的互相联系的涵义﹕①以受教育者具有闲暇为前提﹐又以受教育者充分利用闲暇为手段﹔②目的在於探索高深的纯理论知识。

亚里士多德认为﹐实施自由教育适合于“自由人的价值”﹐可以获得智慧﹑道德和身体的和谐发展﹔自由教育同职业训练截然不同﹐前者高尚﹐後者卑下。

他认为各种行业的实际操作是奴隶们的事务﹐它有损於智力的发展。

亚里士多德又认为﹐在法律上虽属自由人﹐但若醉心于狭隘的功利﹐学为干禄﹐必然妨害对纯理论的钻研﹐同样也是不自由的。

亚里士多德关于自由教育与职业训练的区分﹐反映了在古希腊﹐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只能享受不同的教育。

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同其哲学﹑伦理学密切相关。

他认为﹐非物质的形式是宇宙中的最高主宰﹐它是自然存在﹑终极目的和至善至美的始因﹐只有自由人的理性才能洞察其奥妙。

全部事业中最高尚的﹑最自由的或最文雅的是理论的沉思和探索﹐这正是自由教育所崇尚的目标。

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思想对後世影响颇为深远。

自由与教育

自由与教育

一、自由需要启蒙
(一)自由的认识系于理性 (二)自由的唤醒依赖教育 (三)自由的实践应该深思熟虑
(一)自由的认识系于理性
在很长一段 时间内,自我中 心主义一直占据 着婴儿思维的核 心
伴随着自我 中心主义的不断 被修正,她/他 会逐渐意识到其 作为社会的存在
她/他逐渐超越 社会性的自我认识, 从而达到对自己的 个性和社会性
(三)自由的实践应该深思熟虑
认识到自由作为人的本性,觉悟到 自由对于人之为人的不可或缺性, 对于人们的自由实践来说,是必要 的,但是不充分的。
因为人们对 于自由理解 的多样性甚 至歧义性
因为自由实 践本身的复 杂性
另 一 方 面
自由实践本身的复杂性:
就自由理解的多样性或歧义性来说,中西不同的文化背景中的 自由观、自由价值观是不同的,不同社会阶层对于自由意义的 认识也是不同的,不同个人之间有关自由的认识就更是存在着 很大的差异。这种多样化的自由的认识就倾向于产生多样化的 自由实践。 就自由的复杂性而言,其程度更甚于自由观念的复杂性。
(二)自由教育的精神
1.自由教育具有人道主义精神。 自由教育是以人为本、以人为目的的教育。 2.自由教育具有民主主义精神。 自由教育本身具有民主精神。自由教育是反对专制教育的 最好武器。自由教育是培养民主公民和建设民主社会的基 础。现当代的自由教育是大众教育。。 3.自由教育具有理性主义精神。理性的陶冶是自由教育的 重要目的。自由教育所说的自由是基于理性基础上的自由。 自由教育有利于发展理性。
(三)自由教育的必要性
1.在一个知识区划日益细密的今天,普通教育的必要性在哪? 1)专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并非截然相反,而是相辅相成的。 2)普通教育的进行有益于专业教育和专业发展。 3)对个体和社会而言,都不应忽视普通教育。 2.理性教育的必要性体现在哪儿? 理性教育和训练是一种自觉地完善我们人人具有的理性形 式,以便使它变得更加完善,从而增加我们的理论和实践智 慧。理性教育或训练比起具体实用知识的掌握来说,具有更 大的价值。

关于自由的哲学论文

关于自由的哲学论文

关于自由的哲学论文:浅析漫谈自由与教育关键词:自由教育哲学关系摘要:本文从自由和教育的关系出发,探讨了政府在教育内容和教育产出的环节上限制思想自由的表现,使得教育与自由站在对立面。

笔者呼吁政府以宽容的心态还自由于教育。

一、自由的含义一提到“自由”,人们就会想到各种各样的自由,如“行动自由”“思想自由”“信仰自由”“言论自由”等等。

几乎社会上所有的行为都可以要求自由。

如果把“自由”放到教育领域,我们依旧可以列出很多与自由相关的词,比如“学术自由”“学生行为自由”“家长择校自由”等等。

这些“自由”大多是指自主、自愿的行为状态,但是显然“自由”本身的含义要比以上说法深刻复杂得多了。

在西方思想发展史上,思想家们从不同角度看待的“自由”有着不同的含义。

柏拉图将自由看成是“个人对于社会的政治权力”,这种政治论意义上的自由意味着公民从事政治活动的权利和公民遵守法律的义务。

黑格尔提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他是从认识论角度出发指出“自由”与“理性”的关系,“自由是人类理性本质的内在要求和外在实现”。

存在论意义上的“自由”则见于萨特等人的理解,他们认为“自由是一种绝对自由,是人之为人的前提条件”。

二、自由与教育的关系自由与教育的关系是通过教育主体联系起来的,也就是说教育主体在教育过程中的行为与思想状态可以用是否自由来衡量。

教育使得受教育者认识更多的事物,学会分析事物本质,因此,一般认为,接受适当的教育,不仅可以提高人们行使自由的能力,而且可以扩展他们自由的范围。

由此看来,教育是可以明智,带给人们自由的。

但那只是“一般而言”,显示却告诉我们教育业也可以成为自由的绊脚石。

新韦伯主义者柯林斯认为教育像是一个竞技场,各个集团为了达到或巩固他们的高地位阶层,都去争夺并控制教育,使教育成为达到他们目的的工具。

当代教育制度就成了大多数人用来促进他们自己目的的一种方式。

而政府轻而易举地将教育的主办权揽为己有,并将有利于巩固壮大自身权力的思想灌输给受教育者。

教育是为了自由呼吸金句

教育是为了自由呼吸金句

教育是为了自由呼吸金句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我们自由呼吸,思想自由,心灵自在。

良师不只教书育人,更要启迪学子的智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勇于质疑,敢于创新。

只有摆脱了思维的枷锁,我们才能真正尊重个性,欣赏差异,拥抱多元。

教育的目的是让我们成为独立的个体,而不是知识的奴隶。

它应该培养批判性思维,鼓励我们勇敢地追问,挑战权威。

正如笛卡尔所言:"我思故我在。

"只有通过自由思考,我们才能找到自我,开启无限可能。

世界在变化,教育也应与时俱进。

我们不应被狭隘的知识框架所束缚,而是要学会全面发展,放眼未来。

让我们用开放的心胸拥抱不同文化,包容不同观点,用宽广的视野看待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

教育的真谛不在于填鸭式的灌输,而在于给予学生自由呼吸的空间。

让他们大胆探索,勇敢尝试,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航向。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臻于自由,教育的使命也才能彻底完成。

从自由教育走向教育自由——论自由教育与教育自由的关系

从自由教育走向教育自由——论自由教育与教育自由的关系
育改 革提供一 点理论 思考 。

部分 。
其次 , 自由教育是 创新 的基础 。不断创 新 是现代 教 育的基 本特征 和存 在形 式 , 已有 的基础上 不断创 新是现 代教 育发 展的基 本规律 。自由教 育作为 创新 的 在 基础 ,主要 体现在 对 自由个 性 的发展 。 自由个性 是未 来社 会个 人发展 的本 质特 征 , 自由人 性的 实现是 以人 的创新 能力 的全面发 展为基 础 的。 而 再次 , 自由教育 是社会 发 展 的客 观要 求 。随着 知识 经济 , 息经济 的发 展和 信 民主进程 的加 快 , 的 自由空 间不断 扩大 , 而 为人 的 自由的实 现建立 了广 阔 的 人 从 平 台。 们只 有在 一个 自由的环 境 中, 能 自由地 发展 , 分实现 他们 的价值 , 人 才 充 才 能更 好地 促进 社会 的发 展 ; 同时 , 自由教 育 实现 了社 会主 体 的 自由 , 也正 是 这种 自由构成 了社会 发展 的动力 机制 的核心 部分 , 们通 过追 求 自由 , 人 促进 社会 活力 不断 延展与 补充 , 而实现 了社会 在一 定历 史条件 下生存 和发展 的可 能性 。由此 从 可知 , 社会 发展 为 自由教育 的这种 延伸提 供 了现 实依 据 。 三 、 教育 自由啪 界定 对。 般说 来 , 育 自由是一 种理 念 , 种 方 向, 教 ~ 它更 多地 指明 了教 育的 潜在 发
展趋势 。按照 纳坦 ? 塔科 夫 的观 点, 教育 自由即意味 着教 育只 能创 造条件 让个 体 的理性 在充 分 自由的交流 中 自己决 定 自己的发展 。因 此 , 没有 自由, 教育 就有 可
能通过 某种 统一 的模式 来塑造 受教育 者的个 性 , 这是 不利于 教育 发展 的。 教育 自 由在教 育发展 过程 中的 意义表现 在 : 首 先,教育 自由意味着 教 育应 当为人 的 自我发 展和 自我 创造 打开更 多 的大 门, 而不 是 故意制造 一条独 木桥 , 把人 们 的发 展前 景 的选 择机 会减 少 , 育 自由 教

教育与自由

教育与自由

中外教育自由的对比教育学院教育技术111班陈欣宇 1118020106 摘要:教育最本质的目标就是促进人的发展。

在亚里士多德提出自由教育是“自由人”(即奴隶主贵族)所应享受的﹐以自由发展理性为目标的教育后,教育便和自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然而现代教育的本身就是国家、学校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培养目标,依照课本和人才需求来进行教育;而自由的教育则强调的是依据学生的个人意愿、能力、天赋等充分发展,这样就意味着教育与自由彻底冲突。

但是,在当今倡导教育自由的年代,我们的学校的作用就在于将学生培养成自由人。

关键词:教育自由中外教育自由发展教育是国家和民族复兴的根本,长期以来我国教育都对自由的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研究,加上城乡贫富差距的拉大和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导致中国教育培养不出引领各科技领域的人才。

一、中国教育的教育自由隋朝大业三年(607年)统治中国教育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走上了历史舞台,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科举制度为古老的中国培养了无数的人才,同时也为中国糟蹋了无数人才。

现代教育学家对古代科举制度褒贬不一,更多的人认为,在明高祖朱元璋将科举制度改为八股文后,科举制度彻底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将教育与自由远远地隔离开来。

数千年后,中国迎来了新的思潮,迎来了新的改革,在无数改革后,却还是无法将教育与自由重新联系起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章规定,中国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国家建立科学的学制系统。

学制系统内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置、教育形式、修业年限、招生对象、培养目标等,由国务院或者由国务院授权教育行政部门规定。

国家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

国家教育考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种类,并由国家批准的实施教育考试的机构承办。

”随着教育部改革的不断失败,以及被不断诟病的高考甚至是入学考试本身,都让人们不断质疑现在中国的教育到底是育人还是在培训应试机器。

什么是自由教育(一)

什么是自由教育(一)

什么是自由教育(一)自由教育是在文化之中或朝向文化的教育。

它的成品是一个文化的人(aculturedhumanbeing)。

“文化”(cultura)首先意味着农作:对土壤及其作物的培育,对土壤的照料,以及按其本性对土壤品质的提升。

“文化”衍生性地、且在今天主要地意味着对心灵的培育,按心灵的本性对其内在能力的照料和提升。

就像土壤需要其培育者那样,心灵需要老师。

但老师的产生可没有农夫那么容易。

老师自己也是且必须是学生。

但这种返回不能无限进行下去:最终必须要有一些不再作为学生的老师。

这些不再是学生的老师是那些伟大的心灵,或者,为了避免在一件如此重要的事情上的含混表述,就是那些最伟大的心灵。

这些人实乃凤毛麟角。

我们在任何课堂都不可能遇到他们。

我们也不可能在任何其他地方遇到。

一个时代有一位这样的人活着就已经是一种幸运了。

然而学生们为其实践目的,无论其熟练程度如何,都可以而接近这些老师,接近这些最伟大的心灵,只要他们阅读那些伟大的书。

因而自由教育由以适当的态度研读那些最伟大心灵留下的杰作构成——在这种研读中,较有经验的学生帮助那些经验较少者,包括那些初学者。

这并非一项易事,如果我们考虑一下我刚才提到的教育模式的话。

那一模式需要一个长长的注释。

许多生命都已经、并仍将消逝在对这些注释的写作中。

例如,说伟大的书应该被“以适当的态度”研读是什么意思?此刻我只提一个对你们任何人都很显然的困难:最伟大的心灵在最重要的主题上并不都告诉我们相同的事情;他们的共存状况被彼此的分歧、甚至是极大量的分歧所占据。

无论如何,它都显然导致了自由教育不能是单纯的灌输这一结果。

我还要提另一个困难。

“自由教育是在文化之中的教育。

”在什么文化中?我们回答说:是西方传统意义上的文化。

然而西方文化只是诸种文化之一。

把我们自己限定在西方文化中,这种自由教育难道不会被指责为一种狭隘主义,而狭隘主义不是与自由教育的自由主义理念,与它的兼容并包,与它的心灵开放性不相容吗?我们的教育方式似乎不能适合这样的一代人,他们知道,事实上存在的不只是某一种人(西方人)的文化,存在的是各种文化。

教育的自由超越性

教育的自由超越性

教育的自由超越性摘要:自由精神与教育从来都是相互亲近的。

作为一项特具解放意味和自由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理当承担起引领人们有意义的活着,并勇于直面自由本身的这样一种使命。

教育的根本还在于“人”的生成,自由作为一切精神之精神,乃是对“人”之本真追求的最好概括。

关键词:教育;自由;超越性教育的自由与自由的教育“自由”与“教育”两者从来都不缺少彼此的交集。

在厘清教育与自由的纠缠中,总有多个维度来探讨,笔者在这里主要就“教育的自由”与“自由的教育”二者的简要辨析来展开。

类似的提法还有“教育的民主”与“民主的教育”,“教育的平等”与“平等的教育”,“教育的先行”与“先行的教育”,“教育的专制”与“专制的教育”等。

“自由”亦可看作“由自”解,如果世界上只有惟一一种令人向往的精神,那它就是“自由”。

教育的自由轮廓,需要用自由的本质定义来逼近,即把自由的外延扩展到教育领域,使教育的外延更开阔,以此促使教育在社会系统内部获得更加良性的发展,并且使教育功能得到更全面的发挥。

可以说,教育发展的首要目标即是实现“人”的自由,继而扩展之,即运用个人自由来促进社会的发展。

简言之,它涵盖了从受教育者的自由到人的自由,从社会的自由到国家的自由。

“自由的教育”侧重于把握明了教育内部的自由因子,把不自由、不够自由、不充分自由的教育改造为自由的教育。

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后者是前者的深化。

因为任一地区教育发展的不自由———如受限于经济、文化、政治因素都会成为教育的自由改造的阻碍。

概言之,自由是一切精神之精神。

自由的教育应该包括民主的教育、平等的教育。

自由作为一切生命之目的,教育是达成此目的之手段,民主是运用手段之环境,至于平等更是民主的应有之义。

回望中国古代社会,“被”积累了厚重的专制体制思想,人心的自由能动状态受到压抑是不争的事实。

然而,这并不足以表明自由在中国社会历史的完全缺席。

孔子最早阐明了道德选择的自由意志,“为仁由己”;面对政治理想的失意,“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此外,孟子“至大至刚”的浩然正气为人们展现了一种难得的人性尊贵;而庄子则提出关于绝对自由的深刻问题:“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浪漫大诗人屈原的《离骚》同样传达了对自由精神的追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自由与教育 洛克与卢梭的教育哲学

自由与教育 洛克与卢梭的教育哲学

启发·感想
‫۝‬
♫ ♪











白板的心智还有其他特点。它并不是惰性 的、被动的物质,而是主动的精神,它内在地 具有主动的力。 说心智内在具有主动的力,这到底是什么 意思呢?
在现实中,人心智的任何主观活动,都是它所 容纳的观念和蕴含的力的相互结合。我们心智的力 具体表现为两种能力:理解力和意志。
快乐
理 解 力
思维力
意 志
痛苦 行动力
TRAVEL
NOTES
目录
CONTENTS
自由的困境
1 2
下篇 自由的历程:卢梭 《爱弥儿》解读
教育的形式及条件
自由的品质
3
结 语
自然权利与理性 自由人
1
教育的自然基础:解读 《爱弥儿》前三卷
2
上篇 培育自由:洛克的教育哲学解读
道பைடு நூலகம்自由的旅程:解读 《爱弥儿》后三卷
二、能动的白板:人的心 智的基本结构
洛克认为: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犹如一块白板。
人由心智和身体两部分共同构成,人具有的主观性是第一位的, 因此人以高度观念论的方式来面对外部世界。我们所知觉到的一切, 都是自己心智中的观念而不是事物本身。 他否认人的心智中存在着某些先天的内在观念,白板上的一切, 都来自对外界对象的某种摹写和相应观念的加工。
TRAVEL
NOTES
卢梭 全名让-雅克· 卢梭(法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6月28日 --- 1778年7月2日),是瑞士裔的法国 思想家、哲学家、作家、政治理论家 和作曲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 想先驱,法国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 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 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 《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 漪丝》、《植物学通信》等。

教育的自由

教育的自由

内容提要:自由不仅是教化的必要条件,而且自由本身是一种教化价值。

自由赋予每个人不断获得自我创造或自我实现的动力、理想和责任。

在教育中,自由是造就良好的个体的核心条件。

教育不仅保障个体的免于强制的消极自由,而且必须促进自我实现的积极自由。

教育自由是人接受教育中所享有的独特的自由。

教育自由为了保证个人通过教育生活而实现自我引导的精神成长,既维护求教育者自我创造的责任,又解除任何为个人的自我引导和自我创造设置的障碍。

虽然教育哲学对人的自主性与道德发展的关系进行了诸多讨论和研究,但并没有明确地研究过儿童在教育中所享有的个人自由。

这样,教育实践对教育自由的僭越不仅无法从理论上得到认识,而且在制度上无法得到纠正,从而使得教育有可能侵犯儿童的自由,影响儿童健全的道德成长。

本文基于这一议题,试图回答这些问题:儿童需要教育自由吗?教育自由的价值在哪里?教育自由的内容有哪些?一、自由作为教化的价值现代社会之所以通过制度保障个人自由,就在于自由是一种教化价值。

自由能够给予个体塑造自己的机会,提供认识自我、治理自我的机会和际遇,同时,自由为个人提供条件,使他具有自我创造或自我实现的动力和理想。

自由意味着个体具有自主性,从而能够自我引导中使才智和品格得以提升和拓展。

因此,自由是造就良好的个体的核心条件,因为只有在自由中,个体的精神才能获得自主发展,才能获得实现优秀和卓越的机会。

自由给予人们自我主宰和自我发展的机会,但是,只有把自由设定为人的基本权利,把自由看作是对政治和教育提出的要求,这样,才能在制度上保障个人自由不受侵犯。

教育自由其实意味着教育只能创造条件让个体的理性在充分自由的交流中自己决定自己的发展。

[①] “每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处理一生的事业的自由,并且充分地利用这种自由,是自然所承认、理智所许可的普遍的理想,——这样的自由,如果说不是一切崇高美德的源泉,就是一切崇高美德的条件。

”[1](p.10) 就个体的精神发展而言,个人是最高的主权者,是自己的精神健康的最好的守护者。

教育与人的自由发展

教育与人的自由发展

教育与人的自由发展教育是推动人的自由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无论是个人自由的追求还是社会整体发展的进步,都离不开教育的培养和引导。

教育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让他们能够全面而自由地发展。

首先,教育应该给予学生多样的选择。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生往往要接受统一而单一的知识传授,缺乏个性化的关怀和培养。

然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天赋和潜能,只有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和内容,才能激发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

学校应该提供各种不同类型的课程,包括科学、艺术、体育等,让学生能够自主选择他们真正感兴趣的领域,从而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中得到更深入的发展。

其次,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

现代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懂得死记硬背的学生,更需要具备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的个体。

教育应该设立相应的课程和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分析、判断和质疑的能力。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具备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才,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此外,教育应该关注学生全面的发展。

人的自由发展不仅仅是专注于学术方面的发展,也包括身心健康、品德教育和社交技巧等方面的培养。

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学习和成长的基础,学校应该提供良好的体育运动设施和健康的饮食环境,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同时,学校也应该注重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成为有责任心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公民。

最后,教育还应该提供学生实践和实习的机会。

学习不应该仅限于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更需要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学校可以与企业、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场景中,并且获得实践经验。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兴趣和职业发展方向,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总之,教育与人的自由发展密切相关。

教育应该给予学生多种选择,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注重全面发展,并提供实践机会。

教育与人的自由发展

教育与人的自由发展
第一章
人的自由发展的基本理念
人的自由问题是教育中的根本 问题
• 当我们思考教育时,我们首先遇到的一个重要 问题是人的自由问题。每个人都讨厌被强迫或 被强制,但是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使人规范 化、制度化、社会化的力量,因此规范的强制 和个性的自由在学校教育中是非常激烈的冲突 的。卢梭曾经不无遗憾地说过,人是自由的, 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因此,人们可以很合理 地说,教育的艺术就是在规范和自由之间寻求 平衡。
2,近代的契约伦理
(1)霍布斯:建立在契约基础上的专制 15881588-1679
社会的基础
在霍布斯看来,三大自然原因——竞争、猜疑以及荣誉感 在霍布斯看来,三大自然原因——竞争、猜疑以及荣誉感 引起人们之间的纷争,使自然的状态真正成了可怕的战争 状态,这种战争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 状态,这种战争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every 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every man is enemy to every man) 人们为了越出“自然状态” 人们为了越出“自然状态”,摆脱战争的威胁,使安全得 到保证,就必须放弃企图占有一切事物的自然权利,通过 相互契约,把大家的权利交给一个人,或者由一些人所组 成的议会,这个人或集体能把大家的意志化为一个意志, 能把大家的人格统一为一个人格;大家则服从他的意志, 服从他的判断。
• 1,古希腊的公民社会 • 苏格拉底论公民道德 • A公民是国家所生、所养、所教,国家之 于公民等于父母之于子女; • B国家的地位高于父母,对父母不可用报 复的手段,对国家更不可; • C公民对国家有履行契约的责任
自由思想的发端
• 自由思想从公民社会中发端 • 自由是一种公民享有的系列政治权利、 社会资格或身份。 • 和美德的指引 • 契约精神——不愿意做法律的破坏者 遵守游戏规则的精神

自由教育三题

自由教育三题

2003年1月第2卷第1期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Journal of Educational Science of Hunan N ormal UniversityV ol12 N o11Jan1,2003自由教育三题Ξ石中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中国北京 100875)摘 要:自由教育是西方教育思想史上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潮,对西方数千年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通过介绍自由教育概念内涵的历史演化,分析了自由教育思想中所包含的人道主义、理性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概括了今天自由教育理念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并就自由教育的必要性进行理性辩护。

关键词:自由教育;普通教育;理性教育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124(2003)0120003205 自古以来,自由与教育之间就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自由与教育之间的联姻就构成了人类教育思想史上一种非常重要并且影响深远的教育思潮———“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

研究自由教育,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教育与自由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反思和重新设计当代的教育实践。

由于自由教育是一个非常广泛的研究课题,因此我们这里不可能对它加以全面的论述,只是选取自由教育的概念、精神和必要性加以集中分析。

一、自由教育的概念自由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

在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自由教育的思想。

自由教育是指“‘自由人’的教育”,即适合于“自由人”兴趣、需要和职责的教育,因此是“精英教育”(education for the elite),而非“大众教育”(education for the w orking class),是一般“博雅教育”(general education),而非“职业教育”(v ocational education)。

亚当姆斯在给“自由教育”下定义时充分地注意到了这一点,认为,“所谓自由教育者,即适于自由人之教育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由的定义被曲解或误用
石中英:人们在私人和公共生活领域中自主的思考和采取行动的一种权利或状态。

(涉及私人和公共领域;不仅是社会权利也是一种思想、活动或情感状态;核心是自主,包括免于强迫也包括按自己的意愿和计划去做事;不是少数人政治特权,是每个人广泛的社会权利和存在需要)
自由是人类的本性之一,缺少自由,人类就会被异化为“奴隶”。

哈耶克:自由意味着始终存在着一个人按其自己的决定和计划行事的可能性;此状态与一人必须屈从于另一人的意志的状态(他凭借专断决定可以强制他人以某种具体方式作为或不作为),适成对照。

此种自由状态即是“独立于他人的专断意志”(independence of the arbitrary will of another)
自由与教育关系密切
(一)自由需要启蒙:(1)对自由的认识需要进行理性思考。

作为人类的本性之一(类本性),自由是最后被认识到的,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帮助人类认识到这个本性。

在成长的过程中,人们会认识到自身自由的有限,呼唤与追求自由。

然而这种自由仅是对某些特殊权利的追求,例如恋爱自由,言论自由等。

要使人们认识到作为“人类本性”的自由,必须通过教育,培养人们健全的理性才能达到。

人需要自由,但是如果只是一味的追求对某些方面的满足,那么人只会沦为“自然欲望”的奴隶,并不是完全自由的。

人只有具备了理性,控制的了自己的自然欲望和激情,才是自主、自由的人。

(2)“无知”会威胁人类的自由本性。

无知会使得人们意识不到自由的本性,或者使得人们将自由仅仅理解为“为所欲为”。

而要克服这些自由的“天敌”,则必须依靠教育的力量。

教育的基本功能是改变人类的普遍无知状态,培养人类健全的理性。

教育教人理智的怀疑,引导人们追求自由和实现自由。

(二)自由需要启蒙需要教育,反过来,教育也同样需要自由。

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都需要各种各样的自由。

石中英:教育中的自由
1.学术自由:科学事业、教育实践特别是高等教育实践中的一种基本自由。

第一它既是一种社会自由,也是一种个体自由。

第二,就其作为一种社会自由而言,是指整个学术研究领域不受外界控制或干扰的权利;作为一种个体自由而言,是指教师个人在研究活动中所拥有的不受外在力量所影响的高度自主或自治。

第三,无论作为社会自由还是个体自由,都是有条件有限度的。

学术自由与学术自律、学术责任以及必要的社会监督分不开。

第四,学术自由应该涵盖学术活动的全过程。

(选择课题、按自己设想从事研究、根据科研结果发表言论的自由、在课堂上进行讨论等)
必要性:首先来自于学术进步的需要;发挥学术社会功能的重要条件;也是言论自由在科学研究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哈耶克:学术自由与“以最有效的方式支持知识进步”的问题密切相关。

学术自由最初提出时,是为了反对国家从政治上干预研究机构的研究工作。

但是,学术自由不仅反对政府、也反对由一些“学术评论组织”对所有的研究做任何单一统筹的规划和指导。

学术自由当然不是指每个科学家都应当进行在他看来最为可欲的研究,也同样不是指整个科学应该自治,而是指应当有尽可能多的独立的研究工作中心。

2.教学自由:一种职业自由或教授自由,不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种所享有的一系列权利,还只教师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追求的一种自主思想或行为状态,同时也是他们自觉应用教学规律开展教学活动的状态或结果。

理解教学目标;选择和使用教材;选择和编辑教学辅导材料;组织和管理课堂教学;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评价;参与各项教学制度制定;按照自己的理解讲解教学内容等
必要性:作为一种职业自由或教授自由,其存在是教学活动本身的要求,是教学活动在逻辑上和实践上能够成立或发生的必要条件。

它是教师真正成为教学主体的必要条件。

它的存在于教学活动本身复杂性密不可分。

它还与教师所担负的教学伦理或责任有关。

3.学习自由:从主体上说就是学生享有的自由或曰学生的学习自由;同自由的定义相应的,它有两层意义: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免于被强迫的自由、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有权自主的做一些事情的自由。

学习自由就是人类的自由精神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体现,是一种在教师帮助下资源、自觉和自我指导的学习状态或权利。

具体包括:学与不学或继续与终止自己学习生涯的自由;选择适于自己发展倾向的学校、班级和教师;选择课程内容;在具体学习过程中独自思考、理解、表达,免于被作为灌输、训练和宣传对象的自由;因为自己见解的独特性或不完善性,免于任何精神或肉体出发以及不公正评价或对待的自由;在任何情况下,即使陷入赤贫,基本学习权利不被剥夺;在终身教育的时代,根据自己所处的不同情况在不同教育形式之间自由流动的权利;参与讨论和决策一切有关自己学习事务(入学、转学、评价、奖惩、课改、教改)的自由
必要性:是学习活动本身的必然要求。

是学习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有助于学生最大发展。

有利于整个社会与人类从学习活动中获得最大利益。

学习自由的限度:首先,需要教师的指导:(1)学生不能滥用自己的学习自由,使得学习行为有害于自己的身心健康、自己未来有价值的发展;(2)学生自己的学习自由不能妨碍别人的学习自由,所选择的学习方法或手段不能干扰他人(3)学生所使用的学习自由应该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为目的的。

(4)自由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分歧、冲突不能够以非理性的方式加以解决,而应该在教师指导下以理性的方式加以解决(5)不能够违背一定文化传统中人们所公认的教学论理。

其次受到儿童已有认识水平的限制。

最后还受到学习纪律的限制。

学习纪律分为自觉纪律和强迫纪律前者不与学习自由相违背后者则与其相违背是有害的。

哈耶克在《自由秩序原理》中引用过一段话,“一般的国家教育,仅是一项将人们模塑成完全相似的人的人为设计:而通过此种教育强加于人们的模型,则又定是那些能令政府中的支配性力量——不管它是君主、牧师、贵族还是当今社会的多数——感到满意的东西;随着这种国家教育的效率及成功程度的提高,它将渐渐确立起一种控制人们心智的专制,而这也势必会导致确立一种对人身的专制。

——约翰穆勒”
哈耶克指出,普通教育(general education)并非只是一个传播知识(communicating knowledge)的问题。

因为在一个社会中,人们需要确立一些共同的价值标准(standards of values)。

尽管强调这些共同的价值标准可能会导致非常“不自由”的结果,但它们是人们和平共处所必不可少的。

当然,所有的教育必须且应当根据某些“明确的价值观念”加以指导,这样的做法也是公共教育制度(system of public education)会产生危险的根源。

从历史上看,在推行义务教育之前,政府通常通过建立国立学校(state schools)来增加各种教育机会,加速了教育成为普通教育的进程。

但是,那种高度集权化的且由政府支配的教育制度,将控制人们心智的巨大权力置于了权力机构的操握之中。

人们应该反对赋予政府以控制教育内容的权利,亦即政府通过直接管理大多数民众就读的学校便能拥有的那种控制权力。

政府不应充当教育的主要管理者和提供者,而应成为个人的公正保护者,防止教育蓄意的型塑人们的心智→教育中,学生的思想自由
教化功能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让教师“牵着鼻子走的主体”,这种教育方法并不利于保证学生的思想自由。

教化可将一些知识内化,但不能培养独立理性的判断能力。

教育与受教育者的思想自由的关系/教育培养自由的主体还是驯服主体,根本取决于教育者传递给受教育者的知识。

知识社会学:谁的知识最有价值。

事实上,在国家教育制度下,所有基础教育(elementary education)都有可能被某一特定的群体所持有的理论观点所支配,因此,将整个教育制度置于国家管理或指导之下,切实隐含着种种危险。

被那些想当然的、以为其拥有解决问题的科学答案的群体所支配。

人们越认为教育能对人的心智进行控制,就越当相信,将此控制权置于任何一个单一权力机构支配之下,会具有极大的危险。

我们应当提供尽可能多的、丰富多样的教育机会。

我们不应该通过教育而生产出为社会所需要的各种类型的“人”(the human types)。

自由的终极目的在于扩大人们超越前人的能力。

对此,每一代人都应为了知识的增长、为了道德信念和审美观念的不断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

关于自由的所有观点,其首要大原则:人得到最为多样化的发展具有着绝对且本质的重要性。

洪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