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辍学情况调查分析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辍学情况调查报告
————————————————————————————————作者:————————————————————————————————日期:
2
学生辍学情况调查报告
根据县教育局2011年工作部署会议和相关文件精神的安排要求,我校高度重视控辍工作,成立了“校长包全校,副校级领导包年组,课任教师包班”的控辍三级网络管理模式,加大了学校的控辍工作力度。结合县教育局“动员辍学生返校月”活动,以尚宪君校长为首的学校领导班子集体对我校控辍工作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周密的部署,针对每学年第二学期是农村中学生流失最为严重的阶段,也是学校控辍工作关键时期,我校采取以班级控辍小组为单位、副校级领导包片、所有任课教师全员参加的,对已经流失或者存在潜在流失动向的学生进行了重点摸排式走访动员工作。“动员辍学生返校月”活动已经结束,现将我校的学生辍学情况报告如下:
一、2011年3月未返校报到情况统计公示
经过学校政教处和学籍员王永红老师与2011年3月1日对全校各班人数进行了核查,发现全校开学初未返校报到的人数为:23人。【3(7.2)+1(7.3)+1(8.1)+1(8.2)+2(8.3)+1(8.4)+1(9.1)+5(9.2)+4(9.3)+4(9.4)】其中:
1、七年级4人,约占17.4%;八年级5人,约占21.7%;九年级14人,约占60.9%;
2、男生14人,约占60.9%;女生9人,约占39.1%;
3、农村20人,约占87%;街道3人,约占13%。
二、采取的措施以及动员走访过程
以班级控辍小组为单位、副校级领导包片、所有任课教师全员参加的,对已经流失或者存在潜在流失动向的学生进行了重点摸排式走访动员工作。
1、2011年2月18日,九年级全体教师以班级为单位分成四组,由田永涛副校长和高明远主任带队,对九年级各班学生进行了走访;
2、2011年2月22日,全体七八年级教师以班级为单位分成八组,由高明远主任和都书海主任带队,对七八年级各班学生进行了走访;
3、开学后学校控辍办公室根据统计对各班未返校报到的学生进行了公示,并且设计印制了《平岗中学各班未返校报到调查表》,下发达有流失情况的班级控辍小组组长手中,要求各班级控辍小组要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走访,并且如实填写《平岗中学各班未返校报到调查表》。
4、针对开学后班级控辍小组走访仍然没有起到明显效果的辍学学生,要求班主任进一步加强电话家访巩固“疗效”,同时学校控辍领导小组和学校控辍办公室开始进行新一轮的控辍家访活动。
三、动员返校情况
通过反复不断地坚持不懈的诚心努力,开学初的“动员辍学生返校月”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绩:七年二班的徐萌、孙美琪、孙金辉;八年一班的崔健伟;
八年三班迟金帅;九年二班汪文强、张程;九年四班朱强、张东等九名同学成功返校就读。【其中七年三班未返校报到的唐诗琦同学转出。】七年级终于实现了无流失现象!
四、辍学学生名单及原因
八年二班张志雪:厌学;
八年三班刘欢:厌学,自身残疾,家长因素;
孟祥月:厌学,贫困,家长因素;
八年四班刘亚欣:贫困;
九年一班孟祥涛:厌学;
九年二班李思:厌学;赵梓彤:厌学;
九年三班赵爽:厌学;赵思涵:搬家,家长因素;
刘金鹰:厌学;刘林鹰:厌学
九年四班田永:搬家,家长因素;屈丰国:厌学
从我们采集的数据来看,现阶段中学生的辍学原因趋向复杂,在辍学原因调查中,辍学学生真正因贫困读不起书的,仅列第4位。
(一) 厌学是导致农村学生辍学的主要因素
1、学生厌学的主观原因。大多数辍学学生是由于基础较差,学习成绩低,跟不上学习进度,因害怕老师、同学看不起,不肯求教,问题越集越多,上课越来越听不懂,学习没兴趣,导致厌学;一些学生出现理想信念危机,读书无目的,无远大抱负,没有追求知识的渴望,不愿克服学习中的诸多困难,又经不住社会闲散生活的诱惑,学习无兴趣;一些学生或由于交友不慎,或受“校痞”及校外的“村痞”等人的勾引和威胁,不愿或不敢向老师及家长说实话,由怕学到厌学。
2、学生厌学的客观原因。
目前,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都把“普九”放在重要位置,采取多种措施保证学生入学、升学,降低了小学生入学、升学的“门槛”。农村适龄儿童包括一些适合特种教育的智商较低或大脑开发较晚的孩子100%进入小学,从一年到六年“一路顺风”,(小学不提倡降级)毕业后100%升入中学。由于农村小学无升学压力,加之一些教师不负责任,不注意发现问题,不注重能力的培养,导致一部分学生学习基础不牢,适应能力差。这样,农村小学教育掩盖的诸多矛盾在学生升入中学后立刻暴露出来,学生对知识容量的增加、老师授课方式的转变表现出严重的不适应症,或听不懂老师讲课,或跟不上学习进度,或学习方法不得当,导致厌学。
(二)家长对学生辍学的漠视纵容了学生辍学的行为。
1、受“读书无用论”的影响。目前,社会上存在“读书无用”,就算是大学生也找不到工作,严重影响了人们对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正确认识。受这种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多家长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上学读书的意义和作用,把供孩子读书作为孩子就业的“充分条件”,认为念书就是为了拿到“铁饭碗”。既然念完大学都找不到工作就没必要念书,更何况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较差,还不一定考上大学,不如让孩子回家种地,学点手艺。一旦孩子主动要求辍学,欣然允诺。少数家长看孩子学习成绩一般,干脆诱导孩子辍学。就这样一些家长不但不反对孩子辍学,反而劝孩子不要学了。有的家长说:“念也考不上,考得
上也供不起,供得起也找不到工作”,“好多有钱的大老板文化都不高”。
2、学不致用是造成家长对辍学漠视的重要原因。一些家长、学生感到,农村学校的教学内容和农村经济发展、发家致富相脱节,缺乏本地特色。毕竟大部分农村学生要回到农村生活。农民说:无论是搞蔬菜大棚,还是家禽畜养殖,孩子学的知识大部分用不上。从实用的角度,尤其是升学无望的情况下,农民当然不希望孩子念这种花钱没用的“破书”。
3、就读高中、大学高额费用的影响。想读大学,就得考上“重点”高中,而时下读重点高中的费用是越来越高了。据估算,读完三年高中,少说也得3万元钱,这对年人均收入仅几千元的农村家庭来说,实在是难以承受;读大学则费用更高,家境一般的农家连想一想都觉得头皮发麻。既然可能考不上重点高中,既然读完大学还不一定找到工作,那么,“上学还不如趁早学艺”,早早赚钱。于是,学习没了动力,辍学也就顺理成章了。
(三)社会环境缺氧,是中学生失学辍学的环境因素
教育目标是培养人,塑造人,使人成为能够自主建构的社会人才,社会应为学生的自主建构提供良好的环境,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不良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使他们原本就脆弱的价值观念与成长空间缺氧。
家庭因素:①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致使孩子离开父母,寄托其他人照顾。造成学生不认真读书,从而辍学。②由于人们家庭观念和婚姻观念的转变,致使单亲家庭与日俱增,而单亲孩子在心理和生活上都缺少同龄孩子应有的正常生活,他们的逆反心理非常强,很容易因一些小事而辍学。③还有一些家庭父母忙于挣钱,家庭条件好,对孩子的教育只是要钱给钱,要穿给穿,对孩子的成长进步采取放任自流,从而使孩子早早接触社会,从而导致厌学辍学。
社会因素:以前网吧、游戏厅在农村还比较少,而现在农村乡镇有许多网吧、游戏厅(而且还存在许多隐蔽的黑网吧和游戏厅),而这些网吧还疏于管理,造成大量孩子迷恋其中,从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每到寒暑假就有大部分学生因迷恋网吧而辍学,而对这些现象的治理还是学校无能为力的。
人为因素:部分学生受经济浪潮的冲击,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这股经济大潮也同时过早地把中学生推向了市场经济,通过耳闻目睹,使他们的幼小心灵中过早地产生了发财致富的念头。同时社会中存在的形形色色“有钱能使鬼推磨”的事,致使学生过早地接受了这种发财致富的“洗礼”,从而想尽早投入到经济浪潮中以实现自己的“价值”,认为在学校学习反而是在浪费时间,同时一些用工单位招工时比较随意,根本不考虑学生是否已经初中毕业就招收了,所以单凭教育系统的一己之力,很难做好此项工作。这也就是我们有时在饭店、发廊等场所能看到这些辍学生的原因了。
(四)教育自身原因
其一,教育评价制度的因素,是造成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考试制度。不可否认,考试制度,对于提高学校教学质量,调动学校教师工作积极性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弊端也逐渐显示出来。“中考”就是“几人欢喜几人忧”的集中表现,因此,正负面的影响显而易见。
其二,学校办学行为不规范。迫于当前社会形式,学校为了生存,不得不去应付各级各类大大小小的排名,难免在推行素质教育时流于形式。
其三,工作方法不当。师资队伍良莠不齐,个别教师对歧视学习成绩差和爱捣乱的学生爱心不足,恨心有余,缺乏必要的关心和帮助,挫伤了后进生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