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窑沟煤矿制氮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晋神能源有限公司磁窑沟煤矿10-2#煤层10101综采工作面注氮方案

编制单位:磁窑沟煤矿生产科

编制时间:2011年2月6日

101综采工作面注氮方案设计审批栏

目录

第一章矿井概况 (1)

第二章氮气防灭火技术及装备 (4)

第一节氮气防灭火原理 (4)

第二节氮气的制取 (5)

第三节氮气防灭火方案 (6)

第一章矿井概况

一、地理位置

1、交通位置

磁窑沟煤业有限公司位于河曲县城东南方向,直线距离18km,西距黄河6.5km,行政区划属河曲县鹿固乡所辖。井田地理坐标东经111°18′03″~111°20′15″,北纬39°16′29″~39°18′31″。井田范围内没有铁路,只有巡(镇) 公路、前(川)公路从区内通过,直达本井田的洞沟公路,西行8km到达巡镇,与保(德)~河(曲)公路相接,从本区东行12km可达神(池)~河(曲)干线公路,井田距神河铁路火山煤台21km,沙泉煤台60km,三岔煤台94km,距神朔铁路50km,北到偏关,可达内蒙,南通保德、府谷可达陕西,向东通往朔州、,交通较为便利。

2、地形地貌

磁窑沟井田地处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带,西临黄河,地势变化总的趋势是东高西低,最高点位于区内杏树梁,标高1202.93m,最低点位于区内东沟河河底,标高为925.00m,最大相对高差278.00m,属中低山区。地面多为新生界黄土及红土覆盖,黄土丘陵是本区地貌形态的主体,以黄土梁峁为主,侵蚀强烈,造成沟谷成“V”字形羽状分布。地面植被稀少,地表冲刷剧烈,区内主要沟谷为东西走向的洞沟~磁窑沟一线。

根据河曲县水文站资料,从井田西侧流过的黄河最大流量8000m³/s,最小流量50m³/s,河床坡降0.7%。勘探区中部的洞沟属黄河一级支流,平时无水,干枯,雨季时有洪水流过。县川河为黄河在区域内的最大支流,流域面积1610km²,平均水位882.50m,流量43200m³/d,其他支流为季节性河流。

3.气象与地震

本区属大陆性气候,据河曲县气象站资料,本井田气候特点是温凉干燥,四季分明,冬季少雪,春季干燥多风,夏季雨量集中,秋季短促凉爽。据统计,年平均气温8.8℃,冬季平均温度-9.4℃,最低气温在1月份,极端最低气温为-26.9℃(1977年、1980年);夏季平均气温23.9℃,最高气温7月份,极端最高气温38.4℃。年降水量在211.40~714.30mm之间,年蒸发量为1805.70mm,蒸发量一般是降水量的4倍。每年3~4月为风季,风向多为西北风,风力一般3~5级,最大达7级。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为结冰期,冻土深度常在1.00m左右,历年最大冻土深度1.45m。

二、含煤地层

本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太原组厚度40.41~120.54m,平均厚度88.90m,含煤8层,可采煤层4层,主要可采煤层为10-1、10-2、11和13号煤层,按其岩性和煤层的特点,

三、煤层及煤质

㈠煤层

1.含煤性

磁窑沟井田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上统太原组(C3t)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共含煤11层,其中本溪组含煤2层,太原组含煤8层,山西组含煤1层,太原组为主要含煤地层。

本溪组地层最大厚度12.24m,含16、17号2层煤层,厚度分别为0.50 m、0.42 m,煤层总厚0.92 m,含煤系数为7.4%。

山西组地层最大厚度78.94 m,平均厚度35.10 m,含8号煤1层煤层,厚0~1.65 m,含煤系数不到1%。

太原组地层平均厚88.90 m,含煤8层,编号为9、10-1、10-2、11、12、13、14及15号煤厚分别为0.55 m、2.68 m、5.86 m、1.44 m、0.35 m、11.05 m、0.55 m 及0.20 m,煤层总厚26.12 m,含煤系数为29.4%。

综观上述3组地层的含煤性,以太原组最好。

2.可采煤层

磁窑沟井田各组地层含煤虽然有11层,但可采只有4层,编号为10-1、10-2、11及13号煤层,其余皆为不可采煤层。

①10-1号煤层:位于10号煤层的上半部,煤层厚1.40~4.13 m,平均2.68 m,纯煤厚度1.20~3.76 m,平均2.26 m,为稳定中厚煤层。结构较复杂,含矸0~4层,一般情况下,含矸1层,厚0.50 m左右。顶底板岩性均为泥岩。

2.10-2号煤层:位于10号煤层的下半部,煤层厚4.03~9.50 m,平均5.86 m,纯煤厚度

3.45~7.95 m,平均5.18 m,为稳定厚煤层。结构较简单,含矸0~3层,普遍含2层矸石,厚度变化大。顶底板岩性均为泥岩。

③11号煤层:位于太原组地层的中上部,煤层厚0~3.39 m,平均1.44 m,纯煤厚度0~3.39 m,平均1.44 m,为中厚煤层。煤厚变异系数为65%,可采性指数为0.87,属较稳定煤层。煤层结构简单,多数情况不含夹矸,偶见1层夹矸,夹矸最大厚度0.20m。

井田内层位较稳定,大部可采。煤厚变化规律很明显,从井田东南部向西北部逐渐增厚。东南部ZK5、ZK19钻孔煤厚为零,为无煤带,井田其他地区煤厚都在1.30 m以上,最厚位于ZK4钻孔,煤厚可达3.39m。顶板岩性为泥岩,底板岩性为粉砂岩。

11号煤层下距12号煤层(不可采)0~15.50 m,平均7.95 m,在12号煤层缺失的情况下,下距13号煤层22.07~51.80 m。

④13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是本井田的主要可采煤层。煤层厚9.05~16.72 m,平均11.05 m,纯煤厚度7.15~14.87 m,平均9.87 m,为特厚煤层。经计算煤厚变异系数为22.3%,可采性指数为1,属稳定全井田可采煤层。煤层结构较复杂,含矸0~7层,普遍含矸3~4层,总厚1.20~1.40m。顶板岩性为泥岩、中粗砂岩,底板岩性为泥岩。

各可采煤层特征见表2-1-1。

表2-1-1 可采煤层特征表

井田各煤层煤的自燃发火期为3-6个月,地面有粉煤自燃现象,井田内各煤层采空区均有自燃现象,原四家塔井田西北部及南部10号煤层采空区自燃发火,原磁窑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