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法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法指导

严寒春

学习地理尤其是高三复习阶段一定要注意学习方法,只有掌握好学习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学习地理的方法多种多样,学无定法,每个人的知识基础不同,思维品质不同,生活的感性经验不同,学习方法也就不同。所以,学习方法只能是通过研究、讨论,不断吸取别人的长处为已所用,不断地在学习实践中有意识地去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最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所以今天,我也与大家一起来研究一下地理的学习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这样的方法与自己现有的学习方法作一比较,从中汲取必要的营养,并在学习实践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一.一轮复习是重在基础,因此时间长,知识多,梯度大。要巩固基础,落实基础必须重视课本,教材,很多同学拿着参考书,在上面去花费大量的心思,去理解很多生涩的部分,实际是不可取的,这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我们需要的是熟悉教材,从教材着手。

(一)注重预习:

上课时候的容量大,新课阶段没有弄清楚的问题,现在要弄清楚。因此,我们要学会在上课前去进行简单的预习,在预习过程中,又需要注意几点:

1.关注本节的重点,同学们可以尝试去回忆,老师讲的过程中强调过哪些方面是比较重要的,或者同学们在预习过程中,认为哪些方面是比较重要的,对于这部分知识,着重去理解。

2.关注本节自己弄不懂的部分,当你找到你自己弄不懂的部分,这就是你的知识体系当中出现的漏洞,也是你在后边听课过程中的侧重点。

3.关注本节自己在新课阶段笔记凌乱或者没有笔记的部分。

4.关注该节课本当中出现的图与文字之间的联系,着重图文之间的转换,图文的结合。通过图去理解文字,通过文字去记忆图。

(二)注重在听课过程中做笔记,整理知识的脉络结构和因果联系。在课本上要勾画,要标注,在相应的图上要进行标记和注解。同时,还应该准备一个笔记本,把一节课知识的脉络和结构记在笔记本上,整理完善笔记。即使是很简单的知识点,能在笔记本上面去整理一遍,清楚明晰,有利于后面的自主复习。

(三)要坚持课后复习和总结,课后复习是咀嚼、消化、吸收,把课堂内容真正拿到手的过程,高三复习的内容多,很容易钻到书堆里,掉进书海、题海里。所以我们要进行总结,要把学过的东西,进行梳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把书由厚变薄。通过总结要把所学的知识落实在图上,让地图真正成为联系地理知识的纽带。

比如三圈环流或气压带风带,最好就是在草稿纸上自己多墨画几遍,在画的过程中,去理清你下的每一笔的原因。比如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我们可以画简化的世界地图,原因,可以画因果联系图,总之,在图上去理解和总结。

二.有一部分同学总是有疑惑,他们熟悉教材,上课都听的懂,但是地理那么多知识,总是记不住,记住的过不了几天又忘了。如此反复,总感觉自己是边捡边扔,付出努力没有收到回报。实际记有很多种方法,我们需要的是巧记而不是死记。

(一)反复记忆,这个问题每遇见一次,我就去记一次。比如中国地图的记忆,我们能不能一开始就记得呢,不能,但是当他每出现一次,我就去记一次,直到我能对他烂熟于心。比如沼泽形成的原因,我也可以每遇到一次,我先去默想一次,默想不起,又再记一次,以此提升记忆的深刻度。

(二)注重理解性的记忆;

1.注重理解原理,地理听课往往是要听分析的原理,老师在讲解过程中是如何分析出来的,从基础原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如:海拔与气温、气压的关系;空气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成因;比如说记忆风带,有些同学为了不弄混风带,花了大量的时间去背,背得茶饭不思,废寝忘食。但是,最终做题的时候还是弄混。实际风带也就是根据三圈环流近地面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差,得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再根据南北半球进行偏转得出。理解了原理,实际风带也就是根据高低气压差画近地面的风向,那就简单了。再比如气候的分布,特征,成因,如果是去死记,那肯定是痛不欲生,但是掌握了分析方法,实际我掌握了大气环流就可以去分析。掌握了这些原理、法则,分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就能做到举一反三,那么我们还可以去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这又可以联想记忆了。

2.注重理解规律,并对相似的规律进行区分。比如,在讲等压线时,我们可以总结出高高低低的规律,等压线向高处突起为高压;但是我们在学等值线过程中又有高低低高规律,是等值线凸向高值为低值,一个为高处,一个为高值。比如,学习洋流,这么多洋流的方向,我们如何去记忆,实际归纳出来也就是北半球“8”字,南半球一个“0”字,那实际上知晓了南北赤道暖流,去找其他洋流的方向一目了然。

(三)将知识点融入到图当中,运用图来进行记忆,必要时去墨画各种类型的图,比如记中国的地形,就应该在中国地图上去进行墨画,哪个位置分布什么地形。比如记中国的矿产资源,这一个省区有哪些矿产,分布在什么位置,在图上去体现。

三.仅仅这样就可以在高考的时候取得高分吗?不,我们所要求的绝不仅仅只有这么多,我们还要要求地理思维的培养,地理能力的提升,那就需要我们注意以下两方面:

1.注重锻炼自己图文结合,图文转换,图表结合,表文结合,表文转换的能力,善于去提取图中表格中的信息,地理高考是与图结合在一起考的,每一组题前,肯定有信息,文字,图,表格,而我们在答题过程中,又需要把图和表格中的信息变成我们自己的文字,就需要去好好摸索。同时平时要勤用,用好地图,要把地理知识巧妙的落实在读地图上,勤看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对著名的高原、山脉、丘陵、平原、盆地,河流、湖泊、海洋、岛屿、海峡、城市、矿藏资源、交通线(铁路、航道等)、气候类型、陆地自然带等地理事物的分布要熟悉,形成所谓的“心理地图”。这主要靠平时的逐渐积累。

在复习过程中,哪个地方记忆模糊或者不知道,马上翻地图册,在地图册上去进行求证。要勤于动手,动手去画,去记。

2.注重锻炼从共性中找个性,根据个性去总结共性的能力。如陆地上的自然带,从赤道向两极,大致可分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森林带、苔原带和冰原带。这是共性。但实际分布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又具有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及非地带性。这就是个性。

如我们学习了非地带性的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是为什么,澳大利亚东北部是什么,这是个性。通过个性,我们又可以得出,这种非地带性的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原因,不外乎就是信风+迎风坡+暖流。

四.有很多同学又有这样的疑惑,我感觉课堂上的知识点我都听的懂,笔记我也看得懂,记得好,但是做题仍然错很多。

实际,小练习是对课堂知识点的巩固和提升,出现这样的情况很正常,但是我们也要去尝试改变,这就需要我们在做题过程中,通过有限的题,尽可能得到多的东西,要去培养地理思维方式。这就要求在做题过程中,我们要注意:

1.看到一个题首先思索它的考点在那里,针对这个考点,我们的解题步骤是怎么样的,比如问出现阴雨天气是哪个地点,实际就是问我们哪个地点的气流运动是在逐渐遇冷或者哪个气流可以带来充足的水汽,那么,盛行上升气流可以,从低纬向高纬吹得风可以,从海洋向陆地吹得风可以,那我们就可以根据它的考点去思考问题。

2.改错,做一道题,就要弄懂一道题。同学们很多时候做的题量,练的题是差不多的,但是成效却有很大的差别。区别就在于很多的同学做了这道题,但是不一定弄懂了这道题。因此,当练习老师批改了返回给你,一定要先去把错题改一遍,思考一下。思考不通,在听老师讲题的时候也有了侧重点。当听老师把题讲了之后,还要找问题,我的思路错在什么地方,我是忽略了什么东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