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经济学研究(杜伟,黄善明编著)思维导图
四川省哲社社科优秀成果
年四川省哲社社科优秀成果————————————————————————————————作者:————————————————————————————————日期:2网站首页文章详情2010年四川省第十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获奖项目荣誉奖(1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文选》(专著)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李声禄(四川省社科院)一等奖(20项)001《向家坝水电站建设与宜宾经济社会发展》(对策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年11月四川省社科联课题组002《加快四川藏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政策措施研究》(对策研究)四川省经济发展研究院课题组003《会计实证模型与方法研究》(专著)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蔡春(西南财经大学)谭洪涛(西南财经大学)刘更新(西南财经大学)杨晓磊(西南财经大学)代文娟(成都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004《循环经济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及实践》(专著)科学出版社2008年11月徐玖平(四川大学)胡知能(四川大学)黄钢(四川省农科院)刘英(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005《科技金融》(专著)科学出版社2009年10月赵昌文(四川大学)陈春发(四川大学)唐英凯(四川大学)006《股权分置对中国资本市场实证研究的影响及模型修正》(论文)《经济研究》2008.3杨丹(西南财经大学)魏韫新(平安证券)叶建明(西南财经大学)007《宏观与开放视角下的金融风险》(专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3月廖君沛(四川大学)张红伟(四川大学)邓翔(四川大学)杨艳(四川大学)张蕊(四川大学)008《汶川抗震救灾与灾后重建的思路与对策》(系列论文)《高校理论战线》、《经济学家》、《中国劳动保障》、《财经科学》、《社会科学研究》(2008—2009年)杨继瑞(西南财经大学)汪锐(西南民族大学)00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社会主义实现形式》(专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年8月周治滨(中共四川省委党校)01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民族精神的升华研究》(专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杨先农(四川省社科院)011《文化四川——文化体制改革与四川文化强省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专著)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9年5月郑晓幸(四川省文化厅)朱丹枫(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李明泉(四川省社科院)012《跨越——四川高等教育改革发展30年》(专著)四川科技出版社2008年11月四川省高教学会课题组013《中西比较诗学史》(专著)巴蜀书社2008年8月四川省比较文学学会课题组014《中国早期思想与符号研究》(专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7月王小盾(四川师范大学)015《中国文物地图集·四川分册》(工具书)文物出版社 2009年9月四川省历史学会编写组016《中国道教思想史》(专著)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卿希泰(四川大学)詹石窗(四川大学)郭武(四川大学)盖建民(四川大学)张泽洪(四川大学)017《中国中古维摩诘信仰研究》(专著)巴蜀书社2009年6月何剑平(四川大学)018《中国刑事诉讼运行机制实证研究(二):以审前程序为重心》(专著)法律出版社2009年4月左卫民(四川大学)郭松(四川大学)马静华(四川大学)刘方权(四川大学)冯露(四川大学)019《更敦群培文集》(古籍整理)四川民族出版社2009年5月奔嘉(西南民族大学)夏吾李加(西南民族大学)益西拉姆(西南民族大学)020《王光祈文集》(古籍整理)巴蜀书社 2009年10月四川音乐学院、成都市温江区人民政府二等奖(80项)021《农业和农村发展若干重大政策问题研究》(对策研究)《<人民日报>情况汇编》2009年4月蒋永穆(四川大学)郭晓鸣(四川省社科院)刘润秋(四川大学)纪志耿(四川大学)刘刚(河北师范大学)022《金融安全的预警机制与风险控制研究》(专著)科学出版社 2009年12月庞皓(西南财经大学)黎实(西南财经大学)贾彦东(西南财经大学)023《制度变迁中的农民土地权益问题研究》(专著)科学出版社2009年12月高林远(四川师范大学)黄善明(四川师范大学)祁晓玲(四川师范大学)杜伟(四川师范大学)024《“公司+农户”型产业化经营风险的形成机理与管理对策研究》(专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12月杨明洪(四川大学)李明刚(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李彬(山东医科大学)俞雅乖(宁波大学)025《中国房地产市场非均衡性与分类宏观调控》(专著)科学出版社2009年3月熊方军(电子科技大学)马永开(电子科技大学)杜红艳(电子科技大学)邓长荣(电子科技大学)026《债务期限结构影响因素研究——理论和证据》(专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肖作平(西南交通大学)廖理(清华大学)027《互联网时代统计数据的搜集与分析方法》(专著)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年8月朱胜(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蒋志华(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刘全(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曾鸿(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周小平(成都信息工程学院)028《公司捐款与经济动机——基于汶川地震后中国上市公司捐款的实证研究》(论文)《经济研究》2008.11山立威(西南财经大学)甘犁(西南财经大学)郑涛(西南财经大学)029《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政策研究——基于政府的视角》(专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11月汤继强(成都市国家高新区发展策划局)030《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道路及小城镇发展研究》(专著)民族出版社2008年12月刘晓鹰(西南民族大学)郑长德(西南民族大学)戴宾(西南交通大学)杨建翠(西南民族大学)王涵(四川大学)031《我国农业成长的融资需求与农村金融类型选择》(专著)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年10月李宏伟(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032《自由现金流量专题研究》(专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2月干胜道(四川大学)符蓉(四川师范大学)钟朝宏(电子科技大学)黄本多(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陈霞(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033《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经济学研究》(专著)科学出版社2009年3月杜伟(四川师范大学)黄善明(四川师范大学)034《城乡统筹下的城郊经济发展研究》(专著)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8年9月曹萍(四川大学)035《以土地产权改革为主导的农村土地管理创新研究》(论文)《调研世界》2008.9、《华东经济管理》2009.1、《参谋动态》2009.4 任平(四川师范大学)周介铭(四川师范大学)036《增强产业集群自主创新能力的理论与对策研究》(对策研究)邵云飞(电子科技大学)唐小我(四川省教育厅)陈新有(德阳市人民政府)陈爽英(电子科技大学)037《世界经济周期性与非周期性波动》(系列论文)《世界经济导刊》2009.3、《财经科学》2009.5、《四川大学学报》2008.5 李天德(四川大学)蒋瑛(四川大学)王鹏(四川大学)熊豪(四川大学)杜晓蓉(四川大学)038《复杂网络在管理领域的应用研究》(专著)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8年3月何铮(电子科技大学)张晓军(电子科技大学)039《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专著)科学出版社 2009年6月郑长德(西南民族大学)040《共建成渝经济区培育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调研报告)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9年12月《共建成渝经济区培育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课题组041《西部资源开发与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专著)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9年12月丁任重(西南财经大学)张景华(扬州税务学院)黄世坤(西南财经大学)王娟(四川省社科院)宋一淼(中央财经大学)042《民族地区人才竞争机制研究》(专著)人民出版社 2009年7月祁晓玲(四川师范大学)曾令秋(四川师范大学)刘珺(四川师范大学)徐莉(四川师范大学)宋周(四川师范大学)043《中国西部农村反贫困模式研究》(专著)商务印书馆 2009年11月赵曦(西南财经大学)044 《四川地震灾区受灾群众需求调查与对策建议》(调研报告)《思想理论内参》2008.7姜晓萍(四川大学)李文星(中共成都市委办公厅)夏志强(四川大学)倪云鸽(四川大学)杨磊(四川大学)045 《徘徊在城市边缘——城郊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专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年6月路小昆(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孙英(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刘文杰(中共成都市委党校)李平(中共成都市锦江区委党校)覃国良(中共成都市武侯区委党校)046《协商民主与椭圆视角》(专著)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9年9月李后强(四川省委政研室)邓子强(中共广元市委)047《外朝化、边缘化与平民化:帝制中国“近官”嬗变研究》(专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5月史云贵(四川大学)048《和谐社会视界中的社会科学社会团体》(专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王均(四川省社科联)唐永进(四川省社科联)向自强(四川省社科联)李军(四川省社科联)049《成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与村镇综合配套改革研究》(调研报告)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年6月杨泉明(四川大学)黄金辉(四川大学)曹萍(四川大学)谢维雁(四川大学)方云(四川大学)050《中国外交与国际发展战略研究》(专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邓淑华(电子科技大学)王让新(电子科技大学)蒋杰(电子科技大学)黎吉秀(电子科技大学)胡树祥(电子科技大学)051《“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的成都方法》(专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年5月成都市社科院课题组05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论(1-5卷)》(专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年9月周治滨(中共四川省委党校)郭伟(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张星炜(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周和风(中共四川省委党校)文大会(中共四川省委党校)053《汶川特大地震应急管理研究》(专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四川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会课题组054《都市佛寺的社会交换研究》(专著)巴蜀书社2009年11月肖尧中(中共四川省委党校)055《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和谐思想》(专著)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4月张书军(西南民族大学)江俊文(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魏新春(西南民族大学)钟海燕(西南民族大学)王玲(西南民族大学)056《网络文化与电视批评》(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3月谭玲(四川师范大学)057《文化软实力战略研究》(专著)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唐代兴(四川师范大学)058《遗产:源起与规则》(专著)云南教育出版社2008年5月李春霞(四川大学)059《川剧精华》(工具书)四川省辞书出版社2009年9月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060《传媒与文化——文化视角下的传媒研究》(专著)华夏出版社2008年6月蒋晓丽(四川大学)石磊(四川日报报业集团)061《体育道德论》(专著)四川科技出版社2008年6月陈伟(成都体育学院)魏万珍(成都体育学院)王清芳(成都体育学院)孙淑惠(成都体育学院)欧雪松(成都体育学院)062《体育博彩论》(专著)四川科技出版社2008年6月朱玲(四川省体育局)柳伯力(四川省体育局)谢晋达(四川省体育局)赵宁(四川省体育局)063《中国教育研究现代化论稿》(专著)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11月吴定初(四川师范大学)张建琼(四川师范大学)曾文婕(华南师范大学)雷云(四川师范大学)吴艳红(成都体育学院)064《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研究》(专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杨泉明(四川大学)党跃武(四川大学)曾诚(四川大学)065《在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加快推进成都市教育现代化建设研究》(调研报告)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成都市教育现代化课题组066《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培育质性研究》(专著)人民出版社2008年11月戴钢书(电子科技大学)蒙丹(电子科技大学)曹银忠(电子科技大学)任雪梅(电子科技大学)谢玉进(电子科技大学)067《以人为本理念下关于“生活德育”的反思与重构》(系列论文)《教育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8-2009年)冯文全(西华师范大学)068《四川方言词汇研究》(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12月邓英树(四川师范大学)张一舟(四川师范大学)袁雪梅(四川师范大学)黄尚军(四川师范大学)黄晓冬(四川师范大学)069《中国古代禁毁戏剧史论》(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4月丁淑梅(四川大学)070《翻译与翻译之存在》(专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冯文坤(电子科技大学)071《术语解码:比较美学与艺术批评》(专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年11月支宇(四川省社科院)072《阿格妮丝·赫勒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专著)巴蜀书社2006年7月傅其林(四川大学)073《被召唤的传统:百年中国文学新传统的形成》(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12月李怡(四川大学)颜同林(贵州师范大学)周维东(四川大学)074《空间与审美——文化地理视域中的中国古代文学》(专著)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周晓琳(西华师范大学)刘玉平(西华师范大学)075《四库唐人文集研究》(专著)巴蜀书社2009年6月刘玉珺(西南交通大学)076《欧洲文艺复兴史:城市与社会生活卷》(专著)人民出版社 2008年8月王挺之(四川大学)刘耀春(四川大学)刘君(西南民族大学)077《成都十二桥》(调研报告)文物出版社 2009年4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课题组078《从〈西藏志〉看确立之初的驻藏大臣制度》(论文)《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9.1赵心愚(西南民族大学)079《清代南部县衙档案目录》(工具书)中华书局2009年12月蔡东洲(西华师范大学)左平(西华师范大学)苟德仪(西华师范大学)吴佩林(西华师范大学)庞开成(南充市档案局)080《中国共产党四川历史(1921-1949)》(专著)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9年12月中共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081《胡塞尔直观概念的起源——以意向性为线索的早期文本研究》(专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8月陈志远(四川大学)082《危机·革命·重建——梁启超论“过渡时代”的中国道德》(专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段江波(西南财经大学)083《庄子义集校》(古籍整理)中华书局2009年2月汤君(四川师范大学)084《马克思技术思想纲要》(专著)科学出版社2009年4月王伯鲁(西南交通大学)085《<达州市志>(1911-2003)》(资料书)方志出版社2009年12月《达州市志》编纂委员会086《证据法的理念、制度与方法》(专著)法律出版社2008年9月龙宗智(四川大学)087《民族团结宣传工作研究》(调研报告)全国社科规划办《成果要报》登载 2009年周伟(四川大学)陈舟(四川大学)廖娟(西南民族大学)韩锋(四川大学)热扎克(成都市公安局武侯分局)088《犯罪构成与诸特殊形态之关系辨析》(论文)《法学研究》2009.5冯亚东(西南财经大学)089《民间金融法制化的界限与路径选择》(论文)《中国法学》2008.4高晋康(西南财经大学)090《监禁刑现代化研究》(专著)法律出版社2008年5月廖斌(西南科技大学)091《对传统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体系的思考》(论文)《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2009.6陈玉屏(西南民族大学)092《民族文化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对泸沽湖周边及香格里拉的研究》(专著)民族出版社2008年10月李锦(四川省民族研究所)093《南亚藏传佛教研究》(调研报告)教育部重点项目研究成果李涛(四川大学)扎西顿珠(西南民族大学)欧东明(四川大学)游翔飞(四川藏学研究所)王新有(四川大学)094《失业属性与中国失业问题研究》(专著)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杨成钢(西南财经大学)095《<出埃及记>释义》(译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田海华(四川大学)096《世界屋脊的面具文化——我国藏区寺庙神舞及藏戏面具研究》(专著)四川民族出版社 2008年12月罗布江村(西南民族大学)赵心愚(西南民族大学)杨嘉铭(西南民族大学)097《宇宙能源——聚变》(译著)原子能出版社 2008年1月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翻译、编审组098《西部循环型农业发展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专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7月王芳(四川农业大学)杨锦秀(四川农业大学)张文秀(四川农业大学)尹奇(四川农业大学)曹正勇(四川农业大学)099《现代国际石油经济论》(专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8月胡国松(西南石油大学)朱世宏(西南石油大学)付德明(中国石化西北石油局)吴晓明(西南石油大学)陈绪学(中国石油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100《中医医疗、预防保健人员从业管理立法研究》(调研报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采用证明冯兴奎(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张毅(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朱昌蕙(四川大学)张发琼(四川大学).三等奖(200项)101《农地流转市场机制研究》(系列论文)《中国管理科学》2009.4、《proceeding of ICPA》2009.5钟林(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唐小我(四川省教育厅)102《非传统安全威胁下贸易洗钱与反洗钱》(系列论文)《经济学家》2008.2、2009.11高增安(西南交通大学)103《区域竞争力的宏观、微观理论与实证研究——以安徽省为例》(专著)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税伟(四川农业大学)104《中国耕地资源安全研究》(专著)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朱红波(四川大学)105《中国经济改革30年——企业卷》(编著)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盛毅(四川省社科院)达捷(四川省社科院)陈映(四川省社科院)王学人(四川省社科院)卢阳春(四川省社科院)106《合作型劳动关系研究》(专著)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李贵卿(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陈维政(四川大学)107《中国农村贫困与反贫困问题研究》(专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王雨林(四川农业大学)108《组织变革下的雇佣关系转变分析》(论文)《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5卿涛(西南财经大学)郭志刚(西南财经大学)109《中国四川与南亚经贸合作研究》(专著)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8年5月杨文武(四川大学)李星东(民盟成都市委员会)110《共建西南国际大通道的思路与对策研究》(对策研究)胡席贤(四川省经济发展研究院)王小刚(四川省经济发展研究院)文德华(四川省经济发展研究院)谭方宁(四川省经济发展研究院)张杰(四川省经济发展研究院)111《来自四川710位乡镇党委书记的心声——乡镇干部问卷调查研究》(调研报告)《中国农村改革新起点》(论文集)2009.2师丽(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刘师嘉(西南财经大学)112《地区农村慢性贫困研究——基于600个国家扶贫重点县的监测证据》(专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12月陈健生(西南财经大学)113《不确定条件下中小企业竞争行为研究》(专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年9月朱小燕(四川师范大学)114《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论文)《经济学家》2008.2陈桢(西南民族大学)115《我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构建研究》(专著)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刘灿(西南财经大学)张树民(西南财经大学)王雪苓(西南财经大学)吴垠(西南财经大学)张毓峰(西南财经大学)116《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理论分析与对策研究》(调研报告)徐刚(西南财经大学)江维琳(四川大学)代光举(西南财经大学)王媛媛(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谭晓政(四川省国资委)117《社会资本与城市贫困问题研究——一个理论框架及四川城市社区经验证据的检验》(专著)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王朝明(西南财经大学)孙蓉(西南财经大学)聂富强(西南财经大学)胡棋智(西南财经大学)徐惠丹(西南财经大学)118《国际油价变动比较分析》(论文)《经济学动态》2008.9殷孟波(西南财经大学)马瑾(大连商品交易所博士后流动站)119《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研究》(专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谢代银(遂宁市发改委)邓燕云(遂宁市发改委)120《中国优质农业发展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专著)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刘成玉(西南财经大学)郑景骥(西南财经大学)孙小燕(山东经济学院)余珉露(四川音乐学院)张磊(安徽省委政研室)121《我国城市水资源承载力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调研报告)马捷(电子科技大学)锁利铭(电子科技大学)122《高新技术创业企业融资—融资契约与创业金融体系》(专著)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赵洪江(电子科技大学)123《四川省城市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偿机制下的绩效考评研究》(调研报告)《中国卫生经济》、《中国卫生事业管理》、《中国全科医学》2009年景琳(成都中医药大学)张媚(成都中医药大学)李玉强(四川省卫生厅)杨义(成都中医药大学)王慧敏(四川省卫生厅)124《中资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背景、争论及评述》(论文)《管理世界》2008.1朱盈盈(成都学院)曾勇(电子科技大学)李平(电子科技大学)何佳(香港中文大学)125《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与公司治理研究》(专著)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罗宏(西南财经大学)126《投资结构论》(专著)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李杰(西南交通大学)127《企业生命周期、应计特征与会计稳健性研究》(专著)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陈旭东(西南财经大学)128《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风险偏好的影响研究》(专著)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段宏(西南交通 )。
我国失地农民问题研究综述
我国失地农民问题研究综述作者:张雯茜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11期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规模不断扩大。
失地农民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它关系着农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本文对国内外关于失地农民问题的研究进行了归纳梳理,总结了失地农民权益保障制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结合新形势下的服务型政府构建对失地农民问题解决提出建议,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失地农民权益保障服务型政府中国作为农业大国有着千年的传统农业历史,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可撼动。
农业基础地位的牢固与否,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表示,农业农村农民这“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依旧是我国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农”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土地问题。
农民的很多切身利益与土地密不可分。
但是,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用地不断增长,导致大量的农业用地被占用。
统计数据表明,全国失地农民数量约5000多万,且每年以200万人的速度递增。
如果按绝对数每年征地300万亩,全国农村人均耕地2.5亩测算,每年增加失地农民大约120万人左右。
[1]根据国土资源部统计,从1987年到2001年,全国非农建设占用了3300多万亩耕地。
按照《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0-2030年的30年间占用耕地将超过5450万亩,这也意味这失地农民的规模将不断扩大。
[2]丧失土地后,农民丧失的不仅是土地权利,还有与土地相关的一系列权益。
因此,失地农民的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失地农民的问题成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政府部门和学者对这个问题都给予了大量关注。
因此,本文对国内关于失地农民的研究进行综述探讨,并结合新形势下的服务型政府构建对解决失地农民问题提出建议。
二、国内研究综述(一)失地农民规模现状的研究综述在失地农民规模数量方面,叶继红(2008)在研究中写到,根据国土资源部统计,从1987年到2001年,全国非农建设占用了3300多万亩耕地。
2022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第十二章思维导图分享
2、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指标
含义: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常用财政支出规模与其 他经济变量的关系来反映。
①财政支出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 反映了政府干预经济的程度;
(2)相对规模指标
测量方法
②中央财政支出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重:反映了中 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程度;
③人均财政支出:与人口变量相联系的相对指标, 反映了人均享受的公共服务的水平;
(二)衡量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指标
2、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
(2)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的计算:用Eg
表示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GDP(%)
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GDP代表当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减)额,
GD
Pn
代表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
Pn−1
代表上年国内生产总值,可得:
变化趋势:正常情况下,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上 升;中央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是相对稳定的,它取决于 国家的制度安排。人均财政支出指标一般也是呈不断增长的趋势。
(1)财政支出增长率的含义:财政支出增长率表示当年财政支出比上年同期财政支出增长的百分比, 反映了财政支出的增长趋势。
高考历史人民教育版课件第六单元第21课时古代的经济政策
123
一、考查准确通达的历史时空观念
1.从敦煌发现的唐朝户籍残卷证明,唐代宗(唐玄宗孙子)大历年间
审题干 题干强调的是“商亦无害,但学者不当自为之”,考 找题眼 查点在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社会心态
审设问 解题 找关联 思路
审选项 找答案
本题的设问是“这一议论反映了”,实际上是要求 分析判断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的深层问题
根据材料“学者不当自为之”,可知抑商观念仍然 存在,农本思想没有被否定,重商主义并未盛行,传 统的重义轻利的观念仍然存在,没有废弛,故 A、 B、C 三项错误;根据材料“商亦无害”,可知传统的 抑商观念有所削弱,故 D 项正确
会动荡,导致农民起义,危及王朝统治;土地兼并使政府赋税减少,激
化了国家和地主之间的矛盾;土地兼并导致地主豪强势力壮大,影
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
-12-
主题一
主题二
高考例析
1.(2017课标全国Ⅲ,26)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
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
土地规模(亩) 20 以下
20—130 131—300 300 以上 小计
-18-
主题一
主题二
高考例析 2.(2018海南单科,5)明中后期,有人议论,“商亦无害,但学者不当自 为之,或命子弟,或托亲戚皆可”,否则一家老小都没有办法养活。这 一议论反映了( ) A.农本思想被否定 B.重商主义盛行 C.传统义利观废弛 D.抑商观念削弱
-19-
主题一
主题二
命题 本题叙述了明朝中后期的一种社会舆论,意在考查解读历 立意 史材料以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第21课时 古代的经 济政策
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2-
思维导图 知识清单
XXXX年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研究(可编辑).doc
XXXX年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研究 (可编写 )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研究内容纲要:失地农民是一个国家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必定出现的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是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因为城市化和工业化的用地而失掉土地的农民。
农民土地被征用后怎样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成了影响乡村社会繁华与稳固的重点同时也是促使城市化稳重发展的重要环节。
重点词: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城市化一、我国失地农民的现状上个世纪年月为了达成工业化的原始累积我国推行了严格的城乡二元化政策大批的人口滞留在生产力极低的传统乡村社区。
改革开放此后跟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民获取了土地的使用权土地的利润成了农民最根本最直接和几乎是独一的收入来源。
跟着我国城市化进度的加速以征地搞开发建设为标记的城市扩展进入了热潮大批的农民失掉了他们赖以生计的土地。
年以来我国的“圈地运动”造成数千万农民失地、失业均匀每年流失的耕地数目为万亩以上人为征地、占地数目为万亩按人均亩耕地计算从年到××年的年间失地农民的数目起码达万人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供应的数据表示年到年中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万亩此中以上是征地①。
这就意味着起码有万农民因征地失掉或减少了土地②。
依据《全领土地利用整体规划概要》年到年的年间。
我国占用的耕地将超出万亩失地或部分失地的农民将超出万③这就意味着我国失地农民的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
土地是农民安家立命、工作、生活的重要场所和生计基础。
在没有成立起一套完美的保障农民就业、生活、医疗、养老等保障系统以前土地势必是“农民社会保障的载体”和农民“家庭最基本的经济基础”④。
所以农民失掉土地就意味着失掉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从而成为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
失地农民是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必定出现的并且也是一个正常的现象怎样解决失地农民“种地无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社会保障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过程中亟待且一定解决好的一大社会问题。
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原由剖析失地农民的产生是一个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必定环节。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作者:杨琦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5年第4期杨琦(浙江财经大学,浙江杭州 310018)摘要:失地农民的问题早在计划经济的时代就已经出现,而其社会保障的问题也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文章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产生说起,阐述了该问题的表现,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原因;对策中图分类号:D42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10-0231-02收稿日期:2015-03-12作者简介:杨琦(1990-),女,浙江诸暨人,浙江财经大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财政理论与政策。
一、失地农民1.失地农民概念在我国传统意义上,长时期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被统一称之为农民。
中国《宪法》、《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都明确规定农村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而农民对土地只是具有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
所以,所谓的农民失地就是指农民因土地被征用等原因失去了土地的使用权。
据相关统计分析,失地农民可以分为三个角度:第一,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因为被国家征用土地后,农民失去了自己大部分的耕地甚至全部的耕地;第二,国家征用了他们的土地后,他们的身份由农民转化为城市居民;第三,在居住方式上,他们通常是以群体聚集的方式居住在城郊或者城内某一块特定的区域,因此被称作城市中的农村。
至于农民失去的土地从用途上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原本把务农作为工作的农民因为集体土地被占用作为非农产业建设而没法继续工作;第二类,土地被占用用来建造绿化设施,在权利上还是属于农民所有,但是,事实上农民已经失去了支配自己土地的权利;第三类,不是国家而是土地开发商们申请建设用地,根据城市规划设计,将农民的土地性质改变为建设用地而进行非农产业的开发建设。
2.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失地农民问题的研究归纳为失地农民利益受损的原因、失地农民的补偿安置问题、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四个方面。
浅谈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完整版】
浅谈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完整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可编辑放心下载)浅谈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目录写作提纲 (3)内容摘要 (5)关键词 (5)正文 (6)本论 (6)一、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重要意义 (6)〔一〕是被征地农民根本生活保障的需要 (6)〔二〕是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和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需要 (6)〔三〕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 (7)二、目前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 (7)〔一〕政府对失地农民的权益保护缺失 (7)〔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 (8)〔三〕失地农民安置方式的单一 (8)〔四〕现行征地制度有明显缺乏一 (8)三、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的对策 (9)〔一〕政府应重视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 (9)〔二〕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建立合理的土地资源开发收益分享机制 (10)〔三〕多层次全方位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10)〔四〕完善现行征地制度,建立失地农民就业保障机制 (10)结论 (11)参考文献 (12)浅论我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写作提纲一、绪论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失地农民也随之产生了。
如何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这不仅关系到失地农民的生活,而且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因此,分析现阶段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所面临的问题,探讨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本论〔一〕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重要意义1、是被征地农民根本生活保障的需要;2、是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和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需要;。
3、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
〔二〕目前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1、政府对失地农民的权益保护缺失;2、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3、失地农民安置方式较为单一;4、现行征地制度有明显缺乏。
〔三〕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的对策1、政府应重视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2、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建立合理的土地资源开发收益分享机制;3、多层次全方位做好失地农民的安置工作;4、完善现行征地制度,建立失地农民就业保障机制。
浅析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浅析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作者:张瑞敏来源:《卷宗》2012年第05期自古以来,土地是农民不可缺少的获取物质保障的主要资源,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
然而,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的数量也越来越多。
就目前而言,全国失地农民的数量总数估计在4000万人左右,并且以每年200多万人的速度增加,据预测,2020年,我国失地农民的总数将超过1亿。
一、当前我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主权界定不明晰导致的征地程序不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集体所有。
”《土地管理法》第十条以及《农业法》第十一条均规定:“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已经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由村内各该集体组织的或村民小组经营管理;已经属于乡(镇)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由乡(镇)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
”所以,综上分析,我们国家的土地集体所有权包括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村内各该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小组、乡(镇)集体经济组织。
但是我国的当前的现实情况是,三级几乎都不存在相应的集体经济组织,因此集体土地所有权由村委会、村民小组或者乡(镇)政府代行。
所以就形成了这样一种局面,农民只对自己的土地具有使用权,在征地的过程中并不能参与决策,虽然法律规定集体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但是农民并没有途径行使相应的权利,这就为部分村干部利用职权之便,私自处置土地而提供了条件,甚至有的农民的土地已经被占用,自己却毫不知情。
主权界定的不明确导致在征地过程中一系列的问题,在出现问题时候,相互扯皮,推卸责任,而农民利益却无人过问。
(二)土地补偿费用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47条规定;“征用土地的,按照被征用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征用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用、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助费。
导出原始表(含不获奖)20091224
绵阳师范学院
著作 张继华 赵 正 漆明龙 吴建芳 张惠
自贡市教育局
著作 刘乾跃
西昌学院
著作 贺新宇
巴中教育局
著作 廖良国
四川师范大学
著作 刘远碧
成都理工大学
著作 程孝良 曹俊兴 孙爱珍 赵 亮 黄 美
西华师范大学
论文 陈仕品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著作 罗红
第 5 页,共 8 页
序号
成果名称
所在单位
33 教研活动概论
9 中医膏丹丸散大典-《膏剂分册》、 《丹丸剂分册》、《散剂分册》
成都中医药大学
古籍整理 宋兴 罗才贵 欧阳利民 刘渊 陈丽平
第 1 页,共 8 页
二等奖(15项)
序号
成果名称
1 当代刑法重要问题研究
2 危机·革命·重建——梁启超论“过渡时代”的中国道德
3 基于扶贫开发视角的四川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
著作 王涛
第 6 页,共 8 页
序号
成果名称
45 中国古典文艺美学“表现”范畴及命题研究
46 翻译认知心理学
47 艺概注稿
48 清末新政与教育转型——以清季四川师范教育为中心的研究
49 三峡地区秦汉墓的分期
50 四川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研究
51 艺术批评学
52 民族问题能否“去政治化”论争之我见
53 民族文化传承中的社会教育运行机制研究
7 大学理念与实践
8 高职教学质量评价与测评系统开发
9 “以人为本”理念引领下高职学分制管理模式的探索
10 翻译与翻译之存在
所在单位
成果形式
获奖人
四川大学
著作 魏 东
西南财经大学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综述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综述一、选题背景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胡锦涛同志的讲话,使作为民生之依的社会保障再一次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社会保障是为丧失劳动能力以及需要某些特殊帮助者提供的维持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保障制度。
它是当代社会不可缺少的福利机制,是社会发展的“安全网”和“稳定器”。
长期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呈现明显的二元结构特征:对城市实行的是高补贴、高就业的社会保障制度,即有了城市户口就可享有就业机会及养老、医疗等一系列社会保险与粮食、住房等补贴。
而农村实行的是以群众互助和国家救济为主体的社会保障制度,其保障水平明显低于城市。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土地作保障农民基本生活需要的主要手段,并通过土地政策努力协调公平与效率关系。
土地的福利绩效足以抵消其效率损失,从而为家庭经济的发展及其保障功能奠定基础,为农民的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提供制度安排。
二、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现阶段国内关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理论研究主要有四方面,一是对失地农民规模原因的研究,二是对失地农民权益的研究,三是对失地农民产生问题的研究,四失地农民征地补偿问题的研究,五、对失地农民安置方式的研究,六、对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研究,七、对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的研究。
(一)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缺失原因研究周天勇认为大量非法圈地、农田占而不用、炒买炒卖土地、征地补偿不到位等问题,其原因主要是现行征地制度不合理、有关土地法及其实施法规对农民的补偿规定的极不合理及农民基本上没有地权;朱林兴等学者则认为失地农民权益受侵犯是由于现有的土地征收制度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也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吴国庆、周建春等一批学者从产权经济学方面进行了研究,认为造成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缺失的根本原因在于农地产权制度的缺陷。
国家凭借其独特地位,通过强制性权力驾驭着集体所有的土地,而集体土地的所有权主体模糊,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也不明确。
【高考政治】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必修2 《经济与社会》(思维导图+核心考点+易混易错)
必修二 《经济与社会》思维导图核心考点第一课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知识过关】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经济发展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经济与社 会公有制非公有制市场政府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新发展理念高质量首要任务(0)分配社会保障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地位组成作用三大机制→优点三大弊端→危害现代市场体系经济职能主要目标常用手段扩大内需供给侧改革产业体系:实体经济乡村振兴区域协调高水平开放教育、科技、人才等、转移性公平对待每个公民权责清晰应保尽保显著优势根本目标内在要求两个毫不动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分配制度劳动收入途径完善内涵、作用形式四基本四补充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包括: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物质资料生产:①地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②构成要素:人的劳动和生产资料;③劳动的重要性:劳动是物质财富的源泉,也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生产资料是创造物质财富和价值的条件。
3、______________在生产关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
不同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同一个社会可以有不同形式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其中,_________________决定着一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
P34、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①是什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③要求?5、公有制经济①包括: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②地位和作用: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为国家建设、国防安全、人民生活改善作出了突出贡献。
6、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一个是公有制占主体,一个是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民法思维导图32用益物权体系
限于土地经营权
意思主义,登记对抗,要式民事法律行为
限于向金融机构融资担保
地役权
特征 取得 内容 消灭
其为使用他人土地(即供役地)的权利
其目的是为了自己土地(即需役地)的便利(如通行、用水、禁止为某种使用)
从属性
地役权必须与需役地所有权、使用权一并转移 地役权不得与需役地分离而单独抵押
不可分性
原则:需役地分割后,地役权作为一个整体依然存续于分割后的地块上 例外:若地役权仅存在于需役地一部分,则分割后亦仅存续于该部分
土地承包经营权
设立
家庭承包方式
意思主义,登记确权,要式民事法律行为
招标、拍卖、公开协商方式
意思主义,登记确权,要式民事法律行为
互换、转让
家庭承包方式
意思主义,登记对抗,要式民事法律行为
招标、拍卖、公开协商方式
意思主义,登记对抗,要式民事法律行为
流转
限于土地经营权
意思主义,登记对抗,要式民事法律行为
担保
土地灭失或其他事由导致目的事实上已不能实现
因地役权关系解除而消灭
地役权人违反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滥用地役权 约定付款期限届满后在合理期限内两次催告未支付
地役权人抛弃地役权,但是有偿的地役权不因抛弃而免除支付全部费用的义务
存续期间届满或约定的解除事由出现
基于民事法律行为
创设取得:意思主义,登记对抗,要式民事法律行为 移转取得:基于地役权的从属性,要式民事法律行为
基于民事法律行为以外的原因
通过继承而取得
权利
在目的范围内使用供役地 为必要附属行为,如用水地役权可以在供役地上通行
义务
对供役地的使用应遵循比例原则,并负有恢复原状、补偿损害的义务 对相关设施负有及时维修义务,并应允许供役地人使用相关设施
土地经济学新版课件第7章
目录
土地规划利用的必要性 中国土地规划的编制 中国土地规划的管理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土地规划利用的必要性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7.1.1 土地资源的稀缺性要求实行土地规划利用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土地是自然的产物,它的产生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其中最重要的特性是土地 数 量的有限性和资源的稀缺性。据统计,地球表面积5 .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 为1 .49 亿平方千米,占比29 .2%,其余70 .8%为海洋。陆地面积中,实际上受人 类支配的仅 为1 .35亿平方千米,其中耕地占比11%、草地占比26%、林地占比 31%、其他用地占 比32%。
复习思考题
土地经济学(第八版)
1.怎样正确理解新时期我国实行土地规划利用的必要性?
2.新时期我国土地规划如何演进,规划编制体系由哪些内容构成,分别有哪 些编制理念、主要任务?
3.新时期我国土地规划管理措施和手段有哪些,分别是怎样运行的?
21世纪土地资源管理系列教材
土地第八版)
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首先需要盘清资源本底,全面掌握国情国力,这就需要开展 深入详细的调查。自然资源调查是指对各类自然资源的数量、布局、权属、开发 利用条件 进行调查、监测、统计、分析。自然资源调查既为开展国土空间编制提
供了基础数据,也 是各级规划确定与下达目标任务的基本依据,还是对国土空间规划 实施情况进行监测、评 估、预警的直接依据。
国土空间是指国家主权与主权管辖下的地域空间,是国民生存的场所和环境,包括陆 地、陆上水域、内水、领海、领空等。传统上对空间的认知集中于具体的空间要 素,而国 土空间有别于广义上的空间,最为重要的特征之一便是有了 “人”的参与 。认知国土空间 的基本特征应以 “人”为本,从 “人”的视角思考国土空间中 “ 时”与 “空”、“静”与 “动”、“地”与 “人”的关系。
土地经济学第6章_PPT课件
第4节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
• 土地利用可持续性分析
–S = ∑∑∑SiWiWjWl –Si为i因素分值,Wi ,Wj ,Wl为i因素、j指标和l 准则的权重。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年份 1985 1990 1995 1998 生 态 合理性 58.61 70.93 59.28 80.46 经 济 可行性 31.70 42.31 70.19 82.00 社会可 接受性 57.79 72.05 82.17 86.58 综合分值 49.65 61.94 69.09 82.64 状 态 不可持续 勉强可持续 勉强可持续 基本可持续
– 人口数量、分布、素质
• 制度因素
– 合理制度功能:持久的激励、外部性内部化、降低交易费用 等。
第4节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
• 评价标准
• Marten: 生产力、生产稳定性、生产持久性、产品分配的公平性、 自我完善机制等5个方面. • 生产性、安全性、公平性、可行性和接受性这五个标准构成了土 地持续利用评价的基本原则 – 有利于保持和提高土地资源的生产性能或生态功能。 – 有利于降低土地资源利用可能带来的风险性,使土地产出稳 定 – 保护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 经济上必须合理可行 – 土地利用应该是能被社会接受的
第3节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
第3节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
第3节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
第4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
• 限制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自然因素
– 气候、土地条件
• 限制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因素
– 土地需求量;土地利用方式
• 限制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技术因素
– 科技落后导致土地粗放经营;土地污染等。
• 人口因素:
第4节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
•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课件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地位: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按劳分配在 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原因:——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站主体地位。
总结:理解按劳分配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是什么 (2)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 为什么
(3)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 (4)对按劳分配为主体的“主体”的认识
的
直接原因: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个 我国 人 的个 收 人收 入 入分 分配 配 与 社
分配制度 按生产要 要素: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 素分配 意义:一切要素活力迸发,优化资源配置
收入途径:劳动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
完善个人 收入分配
原因: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 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措施:根本措施、制度基础、理顺关系、两个同步、初次分配、 再分配、第三次分配、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消除贫困
对按劳分配为主体的“主体”的认识
1、从整个社会收入分配结构看 虽然在全社会范围内存在多种分配方式,但由于公有制在我国国 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在公有制经济中就业的劳动者占多数,因 此,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居主体地位。
2、从公有制企业中劳动者收入结构看 虽然公有制企业的个人收入来源逐渐多样化,但是,在劳动者的 各种收入报酬中,按劳分配的部分仍然占较大比重。
什么是国民收入? 是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
位(包括居民、企业、政府等)所获得的收入。 为什么要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
社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要在政府、企业、个 人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分别形成政府收入、企 业收入和个人收入,以满足不同的社会需要。
思考:现阶段,我国个人 收入是如何分配的?
乡村法律明白人以案普法手册
“不要随意接受他人赠品”,一位消费者保护组织工作人员说:“有时候接 受他人赠品也会涉及到法律问题。如果赠品涉及到质量问题或者其它违法行为, 消费者可以依法维权。”
以上摘录的内容都是非常实用的法律知识,对于农村居民来说非常有帮助。 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更多的人了解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养。
阅读感受
“不要参与非法集资活动”,一位金融行业人士说:“非法集资是一种违法 行为,参与非法集资活动不仅会面临法律风险,还会给自己带来经济损失。”
“不要将土地私自转让给他人”,一位土地管理行业人士说:“土地是国家 资源,私自转让土地是违法的行为。如果想要转让土地,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办理 相关手续。”
“不要参与赌博活动”,一位公安部门工作人员说:“赌博是一种违法犯罪 行为,参与赌博活动不仅会面临法律风险,还会给自己和家人带来极大的危害。”
“不能因为他人帮忙而免除自己的责任”,一位基层法官在审理案件时说: “虽然有人帮忙,但是责任仍然是自己承担的。如果因为别人的帮助而免除自己 的责任,那是不合理的。”
“不要将银行卡借给他人”,一位金融行业人士说:“银行卡是一种非常重 要的金融工具,如果将银行卡借给他人,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涉嫌犯 罪。”
谢谢观看
乡村法律明白人以案普法手册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乡村
土地
法律
手册
房屋
进行
纠纷
明白
普法
法律 方面
居民
乡村
规定
通过
提供
问题
包括
典型
内容摘要Βιβλιοθήκη 该手册详细介绍了农村土地的相关法规和政策,包括土地使用权、土地承包、土地流转等方面的 法律规定。还对农业保险、农业补贴、农业合作组织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解读,帮助农民了解 如何保障自己的土地权益并合理利用相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