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与常见脾胃病及常见功能性胃肠病
经方治疗胃肠道疾病
经方治疗胃肠道疾病【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下利,利下不止,心下痞鞭,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误下以后,有两种处方,对付两种不同的主要症状。
我们用寒热往来区分,如果是热利,张仲景以葛芩连汤为主;如果是寒利,以桂枝人参汤为主,还有前面介绍的各种泻心汤。
甘草泻心汤和桂枝人参汤又差一截,桂枝人参汤里面寒得很重。
桂枝人参汤方桂枝四两,炙甘草四两,白术三两,人参三两,干姜三两切。
此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纳桂更煮,去渣,取三升,温服一升,日再服,夜一服。
人参出现的时候,一定是使用在津液受到伤害的时候,事实上,经常会遇到炙甘草、大枣,如果病人比较贫穷,用党参代替也可以。
白术能够祛湿,去关节上的湿,还有肠胃里的湿,因为白术健脾。
市面上,有生白术,还有黄土炒过的白术,如果泻痢很厉害,白术用赤石脂去炒,炒一下,赤石脂本来是涩剂,下痢得很厉害,可以这样使用。
寒痢的时候,桂枝能够行阳,能够让心脏的力量加强,心脏会把热移到小肠,小肠和心脏同样是火,寒痢的时候,小肠的火没了,我们用桂枝,再严重的话,用炮附子都可以。
先煮四味药,桂枝后放进去,煮一下就好了,六小时喝一次,刚好到晚上需要再服一次,半夜病人醒过来吃,这是服桂枝人参汤的方法。
用桂枝主要两点,一加强心脏,将热移到小肠;二外证未解,桂枝汤证还在,用一点桂枝,发一下表。
病人有寒,我们用干姜;有恶心,用生姜。
使用桂枝汤的时机,就是还有太阳表证的时候,并有寒痢的时候。
什么是寒痢?下痢清谷,水都是白的,食物都可以看到。
热利的话,食物消化掉,排出来很臭,病人有肠胃炎。
下痢嘛,你问臭不臭。
当妈的不好意思讲,旁边小孩说臭死了,结束了,葛芩连汤,你不要再问,小孩已经告诉你了。
简言之,桂枝人参汤用在,具有太阳表证,同时兼有寒痢的时候。
【医学ppt课件】经方与常见脾胃病及常见功能性胃肠病
肌肉力量改变应该归何脏
小腿抽筋及畏冷到底该温肾还温脾
脾与口腔及口唇
脾与情志
思与气结
脾与肝胆
目前普遍存在重肝胆,轻脾胃,脾胃问 题就是脾胃的运化,气血生成问题 “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 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 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 惟治肝也。”《金匮要略》
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 刺诸药不能治,抵当乌头桂枝汤主之。 乌头桂枝汤方 乌头 右一味,以蜜二斤,煎减半,去滓,以桂枝汤 五合解之,得一升后,初服二合,不知,即取 三合;又不知,复加至五合。其知者,如醉状, 得吐者,为中病。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右五味,剉,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
调养的价值非常重要,不能轻视
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 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 大黄附子汤方 大黄三两 附子三枚(炮) 细辛二两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三 服 若强人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服后 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
胁下:就是两侧上腹
,不是“胁”
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 羊肉汤主之。 当归生姜羊肉汤方 当归三两 生姜五两 羊肉一斤 右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七 合,日三服。若寒多者加生姜成一斤; 痛多而呕者,加橘皮二两、白术一两。 加生姜者,亦加水五升,煮取三升二合, 服之。
经方与常见脾胃病 及常见功能性胃肠病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梁超
经方的定义
古人经过长期临床验证Fra bibliotek后人经过系统 总结而创立的、公认的、有效的、可重 复的药物配合组—方剂(个人观点)
肠胃经方合集:胃痛4方、腹泻6方、腹痛7方
方五:平胃散
总结词
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详细描述
平胃散由苍术、厚朴、陈皮和甘草组成,具 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的功效。这个方剂适 用于治疗湿浊内阻引起的腹痛、腹胀、腹泻 等消化道症状。其中,苍术能够燥湿健脾, 厚朴能够行气消积,陈皮能够理气消食,甘 草能够调和诸药。
方六:五磨饮子
总结词
行气解郁、消食化积
乌梅丸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和当归等组成,具有温中祛寒、涩肠止泻的功效。这个方剂适用于 治疗脾胃虚寒引起的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其中,乌梅能够收敛止泻,细辛能够温中祛寒,干姜 能够温中散寒,黄连能够清热燥湿,当归能够补血活血。
方四:柴胡疏肝散
总结词
疏肝理气、活血止痛
VS
详细描述
柴胡疏肝散由柴胡、芍药、陈皮、枳壳和 香附组成,具有疏肝理气、活血止痛的功 效。这个方剂适用于治疗肝气郁结引起的 腹痛、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其中, 柴胡能够疏肝解郁,芍药能够养血柔肝, 陈皮能够理气消食,枳壳能够破气消积, 香附能够行气止痛。
方四:丹参饮
总结词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详细描述
丹参饮由三种中药组成,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气滞血瘀的胃痛症状,如胃痛 、胁痛、胸闷等。
02
腹泻6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方一:理中丸
总结词
温中健脾,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引起的腹 泻。
VS
详细描述
理中丸是一种中成药,由人参、干姜、白 术、甘草等中药组成。它具有温中健脾、 散寒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引 起的腹泻、腹痛、呕吐等症状。理中丸可 以口服,也可以用温开水送服。需要注意 的是,孕妇应慎用此药。
详细描述
一贯煎由北沙参、麦冬、当归身和生地黄组成,具有疏肝 理气、养血柔肝的功效。这个方剂适用于治疗肝肾阴虚引 起的腹痛、腹胀等消化道症状。其中,北沙参能够养阴清 热,麦冬能够养阴润燥,当归身能够补血活血,生地黄能 够滋阴凉血。
中医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经典方剂
中医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经典方剂中医学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凭借千年的发展和积累,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和独特的理论体系。
中医药在治疗各种疾病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尤其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中医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经典方剂,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胃痛: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是一款经典的中药方剂,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胃痛、纳差、腹胀、呕吐等症状。
主要由人参、白术、茯苓、大枣组成。
人参能补气养血、健脾胃,白术能健脾和胃,茯苓有利水消肿的作用,大枣能健脾安胃。
将四味药材煮汤,每日一剂,能明显缓解胃痛症状。
二、胃酸过多:保和丸保和丸是治疗胃酸过多的经典中药方剂,由珍珠母、牡蛎、大黄等药材组成。
它具有和胃止吐、降逆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保和丸出现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广受患者的欢迎,并且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三、便秘:大承气汤大承气汤是治疗便秘的经典中药方剂,主要由大黄、芒硝、桃仁等药材组成。
它具有泄热通便、舒肝解郁的作用,能够顺利排便,缓解便秘症状。
大承气汤历史悠久,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对于缓解便秘问题有着良好的效果。
四、溃疡性结肠炎:黄连阿胶汤黄连阿胶汤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典中药方剂,主要由黄连、阿胶等药材组成。
黄连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生肌的作用,阿胶能滋阴润燥、止血生肌。
黄连阿胶汤能缓解溃疡性结肠炎引起的腹泻、便血等症状,并且对于改善患者的肠道功能也有一定的帮助。
五、胃炎:小柴胡汤小柴胡汤是治疗胃炎的经典中药方剂,由柴胡、黄芩、人参等药材组成。
柴胡具有解表解郁、和胃升阳的作用,黄芩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人参能健脾和胃。
小柴胡汤在治疗胃炎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能够有效缓解胃炎引起的胃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总结起来,中医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经典方剂诸如四君子汤、保和丸、大承气汤、黄连阿胶汤、小柴胡汤等,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对于缓解相关疾病症状和恢复患者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伤寒论-经方加减治疗脾胃病
脾胃之生理
脾胃同居中焦,经脉相互络属:
表里相通 纳运相协 升降相因 燥湿相济
脾胃之病理
脾胃往往同病,相互影响较深: 湿困于脾,脾不运不升,则胃不纳不降,可见胃脘胀满、
食少恶心、呕吐呃逆等。 若饮食不节伤胃,胃不纳不降,则脾不运不升,可致腹胀
泄泻等。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
(二)胃热
呃逆声音洪亮,冲逆而出,口中有臭味,或口干 口渴,舌苔薄黄或腻。
用小陷胸汤合旋覆代赭汤加减。
(二)胃热
原文138:小結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 浮滑者,小陷胸湯主之。
小陷胸湯方 黃連一兩 半夏半升(洗) 栝樓實大者一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摟,取三升,去滓
,內諸藥,煮取二升,去滓。分溫三服。
我的导师刘渡舟先生治疗脾胃病,使用平胃散的几率也非常高,只 要见舌苔白厚腻,几乎都用,其加减也基本上是按照《医宗金鉴》 加减法。
五、呃逆
呃逆,古称“哕”,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 自制为主证。《黄帝内经》认为,呃逆多有食裹寒而发,《灵 枢·口问篇》:“谷入于胃,胃气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气与新谷 气,俱还入于胃,新故相乱,真邪相攻,气并相逆,复出于胃, 故为哕。”并且还介绍有治疗呃逆的简便方法,如《灵枢·杂病》 说:“哕,以草刺鼻,嚏,嚏而已。”
大便不爽或下坠感,纳呆,舌薄白,脉弦。 可用四逆散加味。
(四)实痛
其次,为瘀血疼痛,此证往往出现在久痛之后,夜晚 较白昼明显,部分病人表现为刺痛,舌尖或舌边上 有瘀点或瘀斑,或舌下经脉曲张。
用张锡纯先生的活络效灵丹加味。
三、脘腹胀满
这里所说的脘腹胀满,包括了胃脘胀、 腹胀、脘腹皆胀,统括了消化系疾病的 诸多以胀满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依余之 临床体会,将脾胃病以胀为主的见证分 为以下几方面辨证治疗。
脾胃病证常见证型及治法:
脾胃病证常见证型及治法:一、胃痛1、寒邪客胃:温胃散寒、理气止痛-良附丸2、饮食停滞: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3、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柴胡疏肝散4、肝胃郁热:疏肝理气、泄热和胃-丹栀逍遥散5、胃阴亏虚:滋养胃阴、和中止痛-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6、瘀血停滞:活血化瘀、和胃理气-失笑散合丹参饮7、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二、呕吐1、外邪犯胃:疏邪解表、芳香化浊-藿香正气散2、饮食停滞: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医学|教育网整理3、痰饮内阻:温化痰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4、肝气犯胃:疏肝和胃、降逆止呕-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5、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丸6、胃阴不足:滋养胃阴、降逆止呕-麦门冬汤三、噎膈1、痰气交阻:开郁、化痰、润燥-启膈散2、津亏热结:滋养津液、泻热散结-沙参麦冬汤3、瘀血内阻:破结行瘀、滋阴养血-医学教|育网整理通幽汤4、气虚阳微:温补脾肾、益气回阳-补气运脾汤或右归丸四、呃逆1、胃中寒冷:温中散寒、降逆止呃-丁香散2、胃火上逆:清热和胃、降逆止呃-竹叶石膏汤3、气机郁滞:顺气解郁、降逆止呃-五磨饮子4、脾胃阳虚:温补脾胃、和中降逆-理中汤5、胃阴不足:益气养阴、和胃止呃-益胃汤五、腹痛1、寒邪内阻:温里散寒、理气止痛-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2、湿热壅滞:通腑泄热-大承气汤3、中虚脏寒: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4、饮食积滞:消食导滞-枳实导滞丸5、气滞血瘀: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柴胡疏肝散、少腹逐瘀汤六、泄泻1、感受寒湿:芳香化湿、解表散寒-藿香正气散2、湿热内盛:清热利湿-葛根黄芩黄连汤3、食滞胃肠:消食导滞-保和丸4、肝气乘脾:抑肝扶脾-痛泻要方5、脾胃虚弱:益气健脾化湿-参苓白术散6、肾阳虚衰: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七、痢疾:1、湿热痢:清热解毒、清肠化湿、调气行血-芍药汤2、疫毒痢:清热凉血解毒-白头翁汤3、寒湿痢:温中化湿、调和气血-胃苓汤4、虚寒痢: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桃花汤或合真人养脏汤5、阴虚痢:凉血滋阴清肠-驻车丸医学教|育网整理6、休息痢:温中清肠、佐以调气化滞-连理汤八、便秘:1、热秘:泻热导滞、润肠通便-麻子仁丸2、气秘:顺气导滞通便-六磨汤3、虚秘:气虚:益气润肠-黄芪汤血虚:养血润燥-润肠丸4、冷秘:温里散寒、通便止痛-大黄附子汤。
经方治疗脾胃病验案4则
经方治疗脾胃病验案4则1. 引言1.1 概述脾胃病是中医常见病之一,主要包括胃痛、腹胀、消化不良和便秘等症状。
经方是中医治疗脾胃病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运用各种中药药方进行治疗。
经方治疗脾胃病的优势在于药性温和,副作用小,对改善患者的脾胃功能有良好效果。
在临床实践中,经方治疗脾胃病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结合四例临床病例,分析柴胡疏肝散、理中丸、半夏泻心汤和香砂六君子汤等经方治疗脾胃病的验案,探讨其治疗机制和临床应用。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经方治疗脾胃病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背景脾胃病是指脾胃气血失调或功能紊乱所导致的疾病,包括胃痛、腹胀、消化不良、便秘等症状。
在中医药理论中,脾胃是人体消化吸收营养的重要器官,其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健康。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和饮食习惯的不合理,脾胃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传统中医药中,经方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经方是指根据古代医圣的经验总结,结合临床实践,形成的一套药方。
经方治疗以草药为主要药物,通过草药的配伍与服用方法,调理人体的阴阳气血,恢复脾胃功能的平衡。
通过研究经方治疗脾胃病的验案,可以更好地认识脾胃病的病因病机,总结经方治疗的经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将介绍四例经方治疗脾胃病的验案,并探讨经方治疗脾胃病的可行性及对患者的启示。
2. 正文2.1 病例一:柴胡疏肝散治疗胃痛患者王女士,年龄45岁,主述近期常感胃痛,伴有反酸、嗳气症状,食欲不佳,精神疲乏。
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
根据中医辨证,判断为肝气郁结,痰浊上逆所致的胃痛。
方药选用柴胡疏肝散加减。
处方:柴胡10克,白芍10克,川楝子10克,枳实10克,茯苓10克,甘草5克,生姜3片,大枣5枚。
服药后,患者胃痛逐渐减轻,反酸嗳气症状有所缓解,精神状态明显好转。
连续服药一个疗程后,症状基本消失。
经方治疗胃肠病方
黄煌教授讲座笔记----肠胃病方一、半夏泻心汤经方:半夏半升黄芩3两干姜3两人参3两甘草3两黄连1两大枣12枚黄煌:半夏6~12g 黄芩6~12g 干姜6~12g 党参6~12g 炙甘草3~6g 黄连2~6g大枣15~30g1. 本方为胃病专方,治疗痞证、心下痞、满而不痛(上腹不适)上消化道之炎症、溃疡(例如: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瀰漫性胃炎、反瘤性胃炎、12指肠溃疡….)抗幽门螺旋杆菌,参与免疫调节,保护黏膜,通降,止血为古时“苦辛法”代表方,治疗中虚热痞(心烦、口苦、口干、腹泻)苦辛法—苦泻辛开苦~清热(黄连、黄芩) ;辛~开湿、理气(理中汤-人参、甘草、干姜、白朮)(此方病人服后不觉苦因为方组加入甘枣, 以及病人本身口苦)2. 伴有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心下痞、腹泻)之神经症:失眠、心律不齐、醉酒(黄连除烦)3. 本方方证多见于体质较好之中青年男子,其红唇,舌红(苔黄腻),伴有睡眠障碍(少眠失眠、易醒),大便易拉面有菜色者较无效舌苔黄腻:消化道有热且较脏唇与消化道黏膜特性相关脉:无特别脉象因为饮食及体质等种种原因,此方亚洲人使用机会较高(欧美人舌苔较干净)4. 服本方有效后,需小剂量守方长服(约3个月),慢性病犹然;停药后~日常则服用姜枣汤保养5. 原方为佳,不必加减,免失疗效6. 常用加味法则:(1) 加肉桂3~10g (交泰丸):治疗胃病久治不愈,面色晦暗,舌淡红(2) 加山栀子6~12g、连翘15~30g:治疗咽喉痛(咽喉通红)、胸闷(肺胃有热)(3) 加制大黄3~10g: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然严重、出血、瀰漫性胃炎二、黄芩汤经方:黄芩3两芍药2两甘草2两大枣12枚黄煌:黄芩10~20g 白芍10~20g 生甘草3~10g 大枣15~30g(黄芩→出血性疾病;芍药、甘草→痛、痉)1. 本方多用于下消化道疾病,如:急性肠胃炎、菌痢(拉白冻、红冻→土方马齿苋、车前草)肛裂(会有灼热感)、痔疮出血、溃疡性结肠炎(拉黏液)、便血2. 【患者唇色多深红如朱、舌质多暗红、脉多滑数(内有伏热)】→黄芩体质3. 加减:(1) 重用黄芩可至30g:出血粘稠、量多、有血块(子宫、月经出血→可单用黄芩:子芩丸)(2) 重用芍药可至30g:腹痛严重者(3) 加大黄3~10g:腹痛拒按(4) 加黄连3~10g:腹泻、烦热(5) 加阿胶(止血)10~20g:出血多(6) 加半夏、生姜各6~12g:呕吐三、葛根芩连汤(味苦)经方:葛根半升甘草2两黄芩3两黄连3两黄煌:葛根20~60g 生甘草3~6g 黄芩6~12g 黄连6~12g1. 本方适用急性肠炎、热痢、细菌性痢疾(黄连→腹泻)(比土霉素佳,小儿恐因味苦不食黄连可减至6g)2. 亦可治糖尿病、酒后腹泻或醉酒(醉酒综合症),黄连大约使用6~12g,若量少不行。
张仲景《伤寒论》经方治常见病
张仲景《伤寒论》经方治常见病转载自微信号汉古经方张仲景与脾胃病【解说】脾胃病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较多,临床主要表现为呕吐、不能正常饮食、病人身体消瘦等症状。
传统中医对此病有很多记载,张仲景在他的著作中就记载着“脾胃”是人体赖以生存的后天之本的观点。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聂惠民】在《伤寒论》里张仲景是非常重视脾胃的,脾胃这二者共同出于人体的中焦,也就是腹部,胃属于腹,脾属于脏,这二者功能是相互协调的,胃呢它收纳水谷,脾呢主于传化精微,传化糟粕,这二者共同担负着人体的饮食,消化,吸收的功能,它把营养物质传送到全身,在内可以营养脏腑经络,在外可以滋润皮毛,肌腠。
【解说】胃和脾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胃吸取养分提供给人体所需要的动力,脾负责排除人体中的糟粕,使人体的器官避免遭受病菌的侵害,二者功能互相协调,共同担负着人体的饮食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传送和排泄,胃和脾一旦发生疾病就会影响到人体的整个消化系统。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聂惠民】张仲景他在《伤寒论》里面,描述胃脘疼痛的症候是非常具体详细的,比如说“心下痞”,“心下痞硬”“胃中冷”“腹中痛”还有“腹中急痛”,这些个描述论疼痛的性质来说,它可以有腹中拘急而痛,胃中的隐隐作痛,还可以胀满痞痛。
【解说】张仲景在治疗脾胃病时多采用辨证方法,在长期的治疗实践中,他创立了许多名方用于治疗脾胃病,如采用瓜蒌、半夏、黄连、吴茱萸、人参、小陷胸汤治疗胃痛的方剂就一直沿用至今。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聂惠民】如果是胃寒痛,这是寒邪胃导致的,可以用仲景的吴茱萸汤,小建中汤,如果是郁热痛,这是由于郁热而导致胃脘痛,可以选择大黄黄连泻心汤,小陷胸汤,如果是气滞而导致的胃脘痛,这叫做气滞痛,可以应用小柴胡汤,或者是四逆散,如果是伤食,食积而导致胃脘痛可以采用仲景的小承气汤来导下食积而治疗。
【解说】张仲景在《伤寒论》里记载的这些论治脾胃病的理论和方法,也启迪了现代医家在治疗脾胃病时选方用药的思路,,他的一些方剂在临床上被广泛采用并受到重视。
伤寒论经方加减治疗脾胃病
为确保经典方剂加减治疗的安全性,医 生应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药学知识, 能够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和药物适应症 。此外,医疗机构应加强对中药药品的
质量监管,确保用药安全。
患者反馈及满意度调查结果展示
在满意度调查中,患者对医生的诊疗水平和服务态度 给予高度评价。医生能够耐心倾听患者诉求,提供专 业的治疗建议和心理支持,增强了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
案例二
患者李某,女,32岁,因恶心呕吐一月就诊。刻诊 见恶心呕吐清水痰涎,脘腹痞闷不舒,舌淡苔白腻 ,脉滑。辨证为脾胃湿热型呕吐。治以清热燥湿、 和胃降逆之法,方选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服药一 周后,患者症状基本消失。
03
加减治疗法在脾胃病中应用策 略
Chapter
药物加减原则和方法论述
原则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灵 活调整经方的药物组成和剂量, 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脾胃主运化水谷精微,为后天之 本,气血生化之源。
02
脾胃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运化 失职,升降失常,导致水湿内停 、气滞血瘀等。
常见脾胃病类型及临床表现
01
脾胃虚弱证
食欲不振、腹胀便溏 、神疲乏力等。
02
脾胃湿热证
脘腹胀满、口苦口黏 、大便不爽等。
03
脾胃虚寒证
胃痛隐隐、喜温喜按 、空腹痛甚等。
04
经典方剂加减治疗脾胃病的疗效持久稳定。通过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观 察,发现加减治疗后的患者复发率较低,病情稳定。
安全性问题及应对措施探讨
在使用经典方剂加减治疗脾胃病时,需 要注意药物的安全性问题。一些药物可 能具有毒性或副作用,需要在医生指导
下使用,避免药物滥用或误用。
针对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医生应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同时,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
黄煌经方基层医生读本——胃肠病
黄煌经方基层医生读本——胃肠病胃肠病是临床常见病,相关的疾病种类繁多,常见的胃病和肠病如下:1. 慢性胃炎:是指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改变。
临床以上腹饱满、不适、隐痛为主要表现。
慢性胃炎主要有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两者有时同时存在。
2. 胆汁反流性胃炎:常见于胃切除、胃肠吻合术后,也好发于中老年人。
主要症状为上腹部饱胀感或不适,有隐痛或剧痛,常呈周期性发作,可伴腹胀、嗳气、反酸、烧心、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和消瘦等;少数还可有胃出血。
3. 消化性溃疡:是指胃和十二指肠等处发生的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较多见,男性多于女性,以青壮年发病率最高。
临床表现为周期性、规律性、局限性的中上腹部疼痛,常伴有食欲减退、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
4. 反流性食管炎:是因为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常发生于饭后,因为食管括约肌张力减弱或胃内压力高于食管而引起。
5.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功能性胃病,也有少部分属于轻度器质性病变。
这种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高达10%。
患者会有间歇性或持续性上腹隐痛或偶有剧痛及不适、恶心、呕吐、反酸、烧心等上消化道症状,但临床检查如胃镜、上消化道钡剂造影和肝胆胰B超等,并不能发现胃和其他脏器有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病变或轻微病变。
6. 肠易激综合征:是指慢性、反复发作、以肠道运动障碍为主、难以用解剖异常解释的肠道症状群,即器质性病变已被排除的肠道功能紊乱。
常表现为腹痛、腹泻、有大便急迫不尽感、便秘或便秘与腹泻交替、腹胀、肠鸣及排气等,有的粪便中带较多黏液。
症状至少持续3个月。
7. 溃疡性结肠炎:是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简称,为一种原因未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性疾病。
主要临床表现是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
病情轻重不等,多反复发作或长期迁延呈慢性经过。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为多见。
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
胃肠疾病是中国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在该领域临床经验丰富,不少经方疗效肯定,不仅有对病专方,也有调理体质的通治方。
经方在治疗功能性胃肠病中的应用
经方在治疗功能性胃肠病中的应用摘要:功能性胃肠病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病症,容易反复发作,临床治疗有一定的困难。
文中依据中医经典理论及临床实践,阐述采用经方辨证论治的效果,并提出日常饮食注意要点,以期为类似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字:功能性胃肠病;经方;应用功能性胃肠病就是患者出现的慢性或反复发作的胃肠道疾病,难以通过形态学或者生化异常进行解释的综合征[1]。
因其所出现的部位及症状不同进行命名,涉及部位包含胃及十二指肠、食管等,进而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功能性胃肠病属于“痞满”等范畴,是由于肠道动力、免疫等功能失常引起的。
1.经方构成《伤寒杂病论》作为我国中医学的重要典籍,其记载方剂被称作“经方”,经方源自临床实践,具有组方严禁,选药精当等特点,有利于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2]。
经方特点及禁忌如下:简洁——药少而精效显——半夏泻心汤、独参汤为例禁忌——十九畏、十八反、习惯问题1.经方治疗功能性胃肠病临症举隅病例1:王某,女性,45岁。
2020年6月11日入院治疗,症状为:胃部隐痛,畏寒,冷风吹导致胃痛发作,有时出现腹胀;大便每日1次,略稀,胃口正常,不敢食用冷东西。
予以黄连汤治疗,3g黄连、10g党参、15g大枣、5g炙甘草、5g肉桂、8g干姜,服用三剂后,感觉胃暖,胃痛发作次数及时间均有所减少,叮嘱其再服用3剂。
2020年6月14日再诊,受凉后出现胃痛,曾整晚难以入睡,痛则欲便,大便性状略溏,未出现恶心、反酸症状,舌暗有齿印舌苔白,脉沉细。
体查发现腹肌紧,剑突下出现压痛。
服用5剂黄连汤,症状得到改善,不再胃痛。
黄连汤适合群体:体型偏瘦或者消瘦,肤色发黄、暗或者无光泽,唇舌黯淡,或者舌暗红且舌苔白厚。
患者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例如:腹痛等,部分病例伴有心悸、失眠、自汗等症状。
病例2:李某某,女,58岁,由于腹痛10d于2021年8月3日入院就诊,由于患者双耳重听,家属代诉病史,患者由于前几日进入大量的粽子及肉类食物,第3d便出现腹痛,显示为阵发性隐痛,大便后症状有所缓解,伴有便秘的情况。
经方治疗脾胃病验案4则
经方治疗脾胃病验案4则
1、案例一:肠胃不和
患者王某,女,40岁,主述近期肠胃不和,食欲不振,经常腹胀腹痛,大便干燥难解,舌苔白腻,脉沉紧,被诊断为脾胃湿阻型疾病。
方药:建中汤加减。
组成:白术15克,茯苓15克,茯苓30克,半夏10克,甘草6克,生姜3片。
服用方法:每日一剂,分2次服用。
疗程:连服7天。
结果:患者服用药物后,肠胃症状有所减轻,食欲开始好转,腹痛腹胀明显减轻,大
便通畅,舌苔薄腻减轻,脉象转缓。
2、案例二:胃痛泄泻
组成:苍术15克,陈皮10克,黄芩10克,泽泻10克,仙茅10克,艾叶10克,黄
柏10克。
3、案例三:脾胃虚弱
4、案例四:脾胃寒凉。
医圣张仲景治疗胃病的高效经方-半夏泻心汤
医圣张仲景治疗胃病的高效经方-半夏泻心汤此方为和解剂,具有调和肝脾,寒热平调,消痞散结之功效。
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
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
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属中气虚弱,寒热错杂者。
推荐剂量:半夏15g,黄芩9g、干姜9g、党参9g、炙甘草9g,黄连3g,大枣6枚。
煎服方法: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现代用法:水煎服。
原文:1、伤寒五六日。
呕而发热者。
柴胡汤证具。
而以他药下之。
柴胡证仍在者。
复与柴胡汤。
此虽已下之。
不为逆。
必蒸蒸而振。
却发热汗出而解。
若心下满而硬痛者。
此为结胸也。
大陷胸汤主之。
但满而不痛者。
此为痞。
柴胡不中与之。
宜半夏泻心汤。
2、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方证:上腹部满闷不适,按之无抵抗,恶心,呕吐,腹泻,肠鸣,食欲不振者。
注意:黄连用量不宜过大,过大会抑制食欲。
甘草多用可能导致反酸、腹胀及浮肿等。
人群特点:营养状况较好,焦虑神情,语速快,情绪急躁,眼睑充血,唇厚红或黯红,肿大或起皮;容易腹泻,或排便次数较多而量少,大便黏臭如泥,或深黄色或黑酱色;肛门口灼热、疼痛、坠胀,或出血等;舌苔黏腻,根部厚,或黄或白;易口腔黏膜溃疡、牙龈出血,口干苦黏,有口气;腹证见心下痞硬,有时可伴有轻度胃内振水音;生活没有规律(酗酒、抽烟、熬夜)的成年人多见;焦虑失眠者居多。
脾胃肠病证的病因病机常见证型及临床表现治法和方药
脾胃肠病证的病因病机常见证型及临床表现治法和方药脾胃肠病证是指在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影响下,造成脾、胃、肠功能失调出现病理改变的一类病证。
临床常见主要病证有胃痛、吐酸、嘈杂、痞满、呕吐、呃逆、噎膈、反胃、腹痛、泄泻、痢疾、便秘等,本章主要讨论胃痛、痞满、呕吐、呃逆、噎膈、腹痛、泄泻、痢疾、便秘病证。
其中吐酸、嘈杂、反胃附在相关病证中,未详细介绍,其它与脾胃肠相关的病证归属于有关章节或其它临床学科中讨论。
脾与胃以膜相连,位于腹内,互为表里,共有“后天之本”之称,又为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赖以所养。
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与胃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人体对水谷的受纳、消化、吸受叫和输布生理功能。
故脾胃之病变主要表现为受纳、腐熟、转输等功能的异常。
脾为太阴之脏,喜燥而恶湿,得阳气温煦则健旺。
胃有喜润恶燥之特性,胃不仅需要阳气的蒸化,也需要阴液的滋润,胃中阴液充足,有助于腐熟水谷和气机通降。
若脾的运化水谷精微功能减退,可出现便溏、腹胀、倦怠、消瘦等病变,运化水湿功能失职,又可产生湿、痰、饮等病理产物;若胃受纳、腐熟及通降功能失常,则可发生胃痛、痞满及便秘等病变;若胃气失降而上逆,可导致呕吐、呃逆等病症。
脾胃与其它脏腑的关系密切,脾胃有病,可影响其他脏腑,其他脏腑有病,也可影响脾胃。
脾胃与肝肾关系最为密切。
脾虚化源不足,肝肾失其所养,若肾阳虚衰则脾失温煦,运化失职而致泄泻;肝木疏土,助其运化,肝郁气滞易犯脾胃,引起胃痛、腹痛等。
脾主统血,如脾失统摄可致便血;脾失运化,则津液输布失常,水湿停聚,可致痰饮、水肿等,从主病之脏和相关体系着眼,分别将其归属气血津液和肾膀胱病证。
脾虚生痰,上干于肺脏可引发咳嗽;脾胃虚弱,血化源不足,则心失所养引发心悸等病变;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水湿停聚则引发鼓胀等病症,亦将其分别归属于相关主要脏腑系统。
但临床应注意其整体联系。
大肠为“传导之官”,主传导糟粕和吸收大肠中糟粕水份,维持大便正常;小肠为“受盛之官”,主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肠胃经方合集:胃痛4方、腹泻6方、腹痛7方
肠胃经方合集:胃痛4方、腹泻6方、腹痛7方肠胃病17首经方,其中,胃痛4方,腹泻6方,腹痛7方。
几乎可以治疗常见的肠胃病,值得反复揣摩。
胃痛4方1、人参汤又名理中汤(丸)方药:党参10g 白术10g 干姜10g 甘草6g病症:胃寒。
献曝语:此方为我热爱和用于临床的第一经方,以后成为我治胃寒的专用方。
胃有寒性胃炎和热性胃炎两类。
所谓寒性胃炎,即简称胃寒。
什么是胃寒?凡是不敢冷饮、冷食、以至于不敢吃水果或凉菜的人,皆属于胃寒。
上述冷物,如果勉强饮食下去,出现的症状亦不一致,有的胃痛,有的腹泻,种种症状,都是胃寒所致,服此方可痊愈。
症轻者,三剂可愈。
症重者,约30剂可愈,或者说可服至痊愈为止。
一般症状,6剂左右可愈。
所谓痊愈,即患者冷饮冷食后,胃亦无不良反应。
读者注意,如服用日数过多,可能出现浮肿现象,这是甘草引起的钠潴留的副作用,停药后即可消除。
不能消除的话,服经方五苓散可消。
1、陆渊雷氏云:“人参汤为太阴病(即感冒的第四阶段)的主方,其症状为:心下痞硬,腹痛,上吐下泻。
心下痞硬,且有吐者,是胃的机能衰弱,用人参、干姜可治。
腹泻者,是小肠有卡他性炎症,肠内的容物未被吸收,反有炎性渗出物于肠管内流动,用白术可治。
上吐下泻,再加腹痛,其急迫状况可知,用甘草可治。
”又云:“太阴之症,腹内满,上吐下泻,食难下咽,有时腹自痛,说明其病为胃中虚寒,不能消化。
残余之食物,发酵为气体,故使腹满,按之则软。
上吐下泻,食难下咽,为胃肠病的是寒热通有之症,当于脉、舌、腹诊观察以辩其寒热。
”2、吉益南涯氏治胸痛云:“一位妇女,患胸痛已经一至二年。
如发病,则不能饮食。
强食后,则堵塞咽部,不能咽下,手足逆冷,心下痞硬,按之如石,脉沉紧。
服此方数十日后,诸症消散,胃痛亦愈。
”3、大塚敬节氏治右上腹部痛云:“50岁妇女,体胖色白,肌肉软弱。
主诉半年前右胁下疼痛,并有郁滞感。
一周前鸡尾处疼痛,痛时其处坚硬,不久,有声音下行则痛止变软。
最新 辨方证用经方治疗脾胃病
•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 2021/ 5/142 021/5 /1420 21/5/ 145/1 4/202 1 10:05:51 PM
•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021/5/1 42021 /5/14 2021/ 5/14M ay-21 14-Ma y-21
•
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2021/5/ 14202 1/5/1 42021 /5/14 Friday , May 14, 2021
•
阳明腑实证是热盛伤津,津伤化燥,因
燥成实的证候。证候特征是全身毒热内盛的证候
和腹部的实证表现皆具备。如果只有第一组证候,
则为热证,只能用清法;如果只有第二组证候,
则属杂病实证的腹满。
•
仲景用三承气汤 治疗阳明腑实证,大
承气汤也治杂病腹满属实证者。
发 热 汗 出
全恶 身热 症精 状神
神 志
其 它
腹部 症状
但患者仍上腹疼痛,放射后背痛,发烧
5月28日查房:发烧、体温38°C,上腹痛伴后背 痛、舌红苔黄,脉弦,形体稍胖。
柴胡15克 黄芩20克 生白芍15克
枳壳10克 大黄15克(后下)厚朴10克
公英25克 茵陈30克 木香10克
元胡10克
陈皮10克
5月28日下午15时喝中药
(大柴胡汤组成: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斤 大黄二两 生姜五两 枳实四枚炙 大枣十二枚)
舒气郁,达三焦经方:小 柴胡汤
3、小柴胡汤方证:
(1)少阳受邪,经腑不和 • (96、97、263、264、265、266、379 ) • 经证:目赤、两耳无所闻、偏头痛、胸中满而
烦、胁下硬满、往来寒热 • 腑证:口苦、咽干、目眩、嘿嘿不欲饮食、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 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小建中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三两(炙) 大枣十二枚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 胶饴一升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 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 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于
小建中汤内加黄芪一两半,余依上法.气 短胸满者加生姜,腹满者去枣,加茯苓一两 半,及疗肺虚损不足,补气加半夏三两)
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
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 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 补虚,大黄蟅虫丸主之。 大黄蟅虫丸方
大黄十分(蒸) 黄芩二两 甘草三两 桃仁一 升 杏仁一升 芍药四两 干地黄十两 干漆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一作目眶痛), 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 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主之。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 (《小品》云:虚弱浮热汗 出者,除桂,加白薇、附子各三分、故曰二加龙 骨汤) 桂枝 芍药 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龙
骨 牡蛎各三两右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 三服。
临床实际是其生理病理功能被散乱论述 于脾胃疾病中
脾胃病经方(消化道)
食道:半夏厚朴汤、旋覆代赭石汤、乌头 赤石脂丸、小陷胸汤、
胃: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 小肠:理中系列、五苓散 大肠:四神丸、真人养脏汤、桃花汤、葛
根芩连汤、承气系列、泻心汤、
黄疸:茵陈蒿系(五苓、四苓、甘露消毒)、
鼓胀:(需要生化和超声进入)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半夏厚朴汤方(《千金》作胸满,心下坚, 咽中占占,如有炙肉,吐之不出,吞之不下) 半夏一升 厚朴三两 茯苓四两 生姜五两
干苏叶二两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 三夜一服。
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 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 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 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 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温经汤方
吴茱萸三两 当归二两 芎穷二两 芍药二两
人参二两 桂枝二两 阿胶二两 生姜二两
牡丹皮二两(去心) 甘草二两 半夏半斤 麦 门冬一升(去心) 右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 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
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 呕而胸满者,吴茱萸汤主之。 吴茱萸汤方
循行 气与阳的各自作用
脾与肌肉四肢
四肢倦怠到底是脾还是肾的损伤 肌肉力量改变应该归何脏 小腿抽筋及畏冷到底该温肾还温脾
脾与口腔及口唇
脾与情志
思与气结
脾与肝胆
目前普遍存在重肝胆,轻脾胃,脾胃问题就 是脾胃的运化,气血生成问题
“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 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 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金匮要略》
纳与化:胃纳与脾化 升与降:脾升胃降 燥与湿:脾喜燥、胃喜润(湿)
关于运化
实际就是包含了消化和吸收 《素问·经脉别论》:饮食论述
气血生化与五脏
《灵枢·营卫生会》:人受气于谷,谷入于 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 为营,浊者为卫。
脾的统血功能
很难理解 如何理解“统血”——维持血液的正常
脾胃病
纳与化、升与降、燥与湿等基本 功能发生异常,意味着脾胃病的发 生与发展
随着时间及损伤的继续,相互密切 的脏腑开始发生功能异常,疾病复 杂化开始
如何看待大小肠在脾胃病中的 地位
《内经》已分述大小肠功能,大多特点基 本归入脾胃系统,临床尤其明显,《内科学》 等教科书关于大小肠的内容明显不多
每溺时头痛者,六十日乃愈;若溺时头不痛, 淅然者,四十日愈;若溺快然,但头眩者,二 十日愈。其证或未病而预见,或病四五日 而出,或病二十日,或一月微见者,各随证治 之。
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 里虚也。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 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少腹满,此 为劳使之然。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 春夏剧,秋冬瘥,阴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 男子脉浮弱而涩,为无子,精气清冷(一作 冷)。
经方与常见脾胃病 及常见功能性胃肠病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经方的构成
简洁—药物少而精 效显—独参汤、枳术丸、大活络丸为例 禁忌—十九畏、十八反、习惯问题
传世的脾胃病经方
各代均有 名著不多:《伤寒杂病论》、《脾胃论》、
《兰室秘藏》、《内外伤辨惑论》 代表性主要就是教科书收集的
脾胃生理
一两 虻虫一升 水蛭百枚 蛴螬一升 蟅虫
半升
右十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酒饮服五 丸,日三服。
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 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师曰:奔豚病,从少 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 恐得之。
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奔豚汤方
甘草 芎穷 当归各二两 半夏四两 黄芩二
胰(瘅):(没有认识到“胰”,实际有相关方 剂)
胆病:(中西医胆病差异大—西医偏于外科 /中医偏于内科
胃肠一体化辨证治疗
脾胃病诊治需要“整体观” 一体化就是整体化、简单化、重点化、
主要化、主攻化、关键化、决定化、浓 缩化 代表方剂:枳实消痞丸(四君、理中、半夏 厚朴、四苓、半夏泻心、保和、)
两 生葛五两 芍药二两 生姜四两 甘李根
白皮一升
右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 三夜一服。
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 乌头赤石脂丸方 蜀椒一两(一法二分) 乌头一分(炮) 附子半两 (炮)(一法一分)干姜一两(一法一分) 赤石脂一两 (一法二分) 右五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服一丸,日三服 (不知,稍加服)。
吴茱萸一升 人参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干呕,吐诞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方见上)
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 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 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 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 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 其脉微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