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九上化学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为大家展示的是《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我对教材的理解
1.教材地位
《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

前面已经学习了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碳、磷、一氧化碳等物质的燃烧。

同时,本课题对下一节“燃料与能量”的学习以及高中将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都可以起到铺垫作用。

2.学情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层层开展,学生已有一定的探究能力,而且学习了一些物质的燃烧,对生活中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对实验探究更有浓厚的兴趣。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探究的过程及知识的实际运用。

3.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视防火安全,珍爱生命,报效祖国。

(放在首位)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②能解释生活中某些燃烧现象。

(3)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②培养防火和自救能力。

4.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对着火点的理解
二、我的教学构想
(一)说教法主要采用引导探究法,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参与、合作;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手段,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增大课的信息量。

(二)说学法一是实验探究法:在实验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在小组竞争中培养合作竞争意识。

(三)说设计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将课堂结构创新设计为“明日消防之星”小组评选活动,具体分为四个活动环节。

同时,将学生分为八个小组,围绕小组评比活动展开,让每组同学轮流答问或者抢答,答对答全每题加10分,总分最高的组评为“明日消防之星”小组,每位成员奖励一颗巧克力。

力争达到课堂结构环环相扣、课堂气氛高潮迭起的效果。

三、我的教学实践
活动一:消防员知识培训——燃烧条件的探究
环节1:制作视频,激情引入。

视频引入: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火,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但使用不当,火,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了解火,用好火重于泰山,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燃烧与灭火》。

环节2:预习检测,解释燃烧。

各小组把导学案上预习的燃烧的定义写在小黑板上,并标注定义的要点(引导学生学会看书自学,学会找重点有效的学习。

环节3:魔术激趣,条件探究。

教师演示小魔术:“烧不坏的手帕”,导入对燃烧条件的探究。

请各小组的同学依据自己拿到的实验仪器做对比实验:①木条与玻璃棒点
燃对比,引导学生得出燃烧需要可燃物;②蜡烛燃烧与被烧杯罩住的燃烧对比,得出燃烧要与氧气接触;③火柴头与火柴棍点燃对比实验,得出燃烧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接着,播放实验7-1,让学生观察分析白磷与红磷的燃烧演示实验,对燃烧的条件有进一步明确、清晰的认识。

再请各小组的同学总结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并在具体的文字表达式中指出这三个条件。

且分析出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此环节先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引入实验探究,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环节4:新闻回放,激励灭火。

让学生观看身边火灾的一些图片。

触目惊心的画面,让学生自然想到,应该如何来灭火?引出活动二。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活动二:消防员技能培训——灭火的方法和原理的探究
环节1 :教师引导,模拟灭火。

教师出示八支燃烧的蜡烛,模拟火灾场面,并给出一些灭火的材料和工具,让学生开动脑筋,展开丰富联想,参与现场灭火。

每组推选1名同学,让学生上讲台展示自己的灭火方法,并同时给大家说明自己是运用什么样的灭火原理来灭火的,在生活中有类似的运用吗?然后进行成果交流,评分。

此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掀起课堂气氛的高潮。

环节2:小结原理,突破难点。

综合学生的方法和实验7-2,归纳总结出灭火三种原理。

在归纳中,教师应强调:不是降低着火点。

以进一步突破难点。

环节3:自主学习,火灾自救。

让学生观看录像及图片,自主学会基本的防火、灭火及火灾现场的自救方法,教导学生珍爱生命,报效祖国。

活动三:“明日消防之星”知识技能竞赛
教师尽可能多准备一些选择、填空、情景简答、成语解释、中考链接等题目。

采用分组依次答、指名答、抢答等多种形式进行比赛,为小组加分。

此环节会使课堂活跃起来,再次掀起课堂气氛的高潮。

大量的练习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充分的运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活动四:消防预案设计(课后作业)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
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根据自己住宅及周边环境特点,简单设计预防火灾的方案(包括万一发生火灾时需采取的灭火和自救措施),然后进行交流,评分。

此设计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学以致用,提高自己适应生活的能力,为学生终身的科学发展服务。

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四、我的板书设计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1.课堂总结:燃烧的定义、燃烧的条件(含一个物质表达式)和灭火的原理,并评出“明日消防之星”小组,掌声鼓励。

给予小组内每位同学一颗巧克力。

2.评价板书:我设计的板书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与具体的物质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有机结合起来,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对重难点的记忆和强化。

课堂结束语: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承诺(起立高呼):珍爱生命、安全用火、学会自救、报效祖国!祝大家平安幸福!非常感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