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与中国近代工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之洞与中国近代工业

高媛

(厦门大学医学院临床八年学号)

摘要:张之洞是晚晴重臣,是清末洋务运动的殿军人物,以政绩闻名于世。张之洞在湖广总督上,全面展开洋务事业,修建芦汉铁路、开办汉阳铁厂和湖北枪炮厂,设立织布、纺纱、缫丝、制麻四局等等,可谓大气魄、大手笔。张之洞办实业虽不成功,但应视其为是一个探索者的失败,因为他毕竟起到了铺路石子的作用。

关键词:张之洞洋务运动近代中国工业

0.引言

张之洞是晚晴重臣,是清末洋务运动的殿军人物。他一生致力于兴学堂、办实业、练新军、御外侮。张之洞对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毛泽东对张之洞在推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方面所作的贡献评价甚高,曾说过“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

1.张之洞简介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直隶南皮人(今河北南皮县),同治进士。历任湖北学政、四川学政,倡导经史实学。后擢升为封疆大吏,外任山西巡抚、两广总督,再任湖广总督,其次两次署两江总督,生平业绩以督鄂期间最为显要,1907年后,晋升为协办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授军机大臣兼管学部。仕途上一路春风,卒谥文襄,后世以张文襄公尊之。

2.张之洞兴办洋务企业的缘由

张之洞下定决心大办洋务企业,是在1884年7月署理两广总督以后的事。当时有两个条件促成了他的转化。第一是,中法战争的直接刺激。当时他负责抗法前线将士的响械,枪支弹药的粗劣不一和严重不足,给予张之洞很深的感触。战后他冷静地总结这一教训时说:“自法人启衅以来,历考各处战事,非将帅不力,兵勇之不多,实因水师之无人,枪炮之不具。……兹虽款局已定,而痛定思痛,宜作卧薪尝胆之思,及今不图,更将何待?”【1】第二,李鸿章胁迫他撤兵求和的间接刺激。他在中法战争中竭力主战,为战争运筹操劳,深受朝野的赞誉。但在前方获得初步胜利的时候,李鸿章却一意主和,责令张之洞:“如期停战撤兵。倘有违误,致生他变,唯都督是问。”【1】这使张之洞一方面对李鸿章感到很恼火;另一方面又感到自己的洋务实力,远不如李鸿章,因而无力左右朝局,非大办洋务迎头赶上不可,甚至发出了“洋务为今日要政”【2】的呼声。自此以后,张之洞才完成了从清流健将向洋务新秀的转化过程,利用广东的有利条件,雄心勃勃地筹建起枪炮厂、炼铁厂、纺织厂等大型洋务企业,要向老牌洋务李鸿章一比高低。

3.兴办洋务企业

张之洞在湖广总督上,全面展开洋务事业,修建芦汉铁路、开办汉阳铁厂和湖北枪炮厂,设立织布、纺纱、缫丝、制麻四局等等,可谓大气魄、大手笔,使武汉成为继上海、天津之后重要的洋务基地。

首先是湖北枪炮厂的建立,1890年选定汉阳龟山北麓为厂址,派专人督工建造,除在广东订购的机器外,又陆续添购了不少机器。厂内分厂林立,聘有德国技师担任技术指导,能制造最新式的快枪和快炮,所造的口径7.9厘米步枪,成为闻名全国的“汉阳造”步枪。从

1894年开始投产至1907年的十余年间,共造步、马枪11万余支,枪弹4千余万颗,各种快炮740余尊,前幢钢炮120余尊,各种开花炮弹63万余颗,前撞炮弹6万余颗,枪炮器具各种钢胚44万6千余磅,无烟火药27万余磅,硝钱水2百余万磅。【3】这个厂生产的军火,无论数量和质量,都大大超过李鸿章创办和控制的当时清政府最大的军用工业—江南制造局。后者在1867年至1894年的28年间,共只造成各种枪51285枝,各种炮585尊,【4】而且式样都很陈旧。难怪张之洞1903年在两江总督任内狠狠批评江南制造局:“费工多而出枪少,近来陆续添机,渐次整顿,每日仍只能出枪七枝,一年只能出枪二千余枝,既不合算,且于武备大局无裨。其炮厂所造车炮,亦不尽适用。”【5】这一批评,话中有话,张之洞是凭着湖北枪炮厂的资本,在间接指责李鸿章。

汉阳铁厂是张之洞在武汉兴办的第二个洋务近代大企业,1891年1月动工兴建,至1893年冬,各分厂陆续建成,拥有化铁炉2座,炼钢炉4座,并另设洗煤机、炼焦炭炉。共用去经费计库平银5829629两。【6】全厂机器设备和主要建筑材料,全部购自英、德等国,并聘用30一40名外国技师主管技术指导。至1895年10月中旬止,全厂共生产生铁5660余吨,钢1390余吨。这个企业在当时,不仅是武汉地区和全中国规模最大的近代钢铁联合企业,而且在远东和全世界,也是数一数二的大企业,比日本1901年兴办的八蟠制铁所规模要大得多。张之洞兴办的汉阳铁厂,尽管在他手里的实绩不大,后来的发展也不够理想,但客观上对武汉地区乃至全国近代化的影响,是功不可没的。

张之洞在武汉兴办的第三个洋务近代大企业,是布、纱、丝、麻、纺织四官局。

1890年,湖北织布局正式成立,厂址选定在武昌文昌门外,1891年1月开工建厂,5月至10月,英国机器设备陆续运到,1893年1月正式投产。全局拥有布机1000台,纱锭30000枚,工人2500人,并聘用外国技师数名作技术指导。全部费用共计银1279375.11两。布局投产后,所出纱布,产销两旺,供不应求,每年都有盈余,促使张之洞决心增办南北两纱局,于1894年,向英国订购纱锭以及各项机器全套。次年4、5月间,所订机器陆续运到,北局先行建成,于1897年正式投产,拥有纱锭60656枚,工人1600人。南局因经费难筹,始终未建成。纱局费用共计银1087422.54两。

湖北缥丝局,筹建于1894年,局址设在武昌望山门外,属官督商办性质,开办费6至8万两,拥有堤丝车308台,工人30。人,每日能制成上等品30斤,普通品近20斤,用湖北当地原料,制成品全部运上海销售。

湖北制麻局,1898年设立,局址在武昌平湖门外,制麻机40台,均购自德国,开办费用共花银70余万两,建厂安机费时5、6年始建成。拥有工人463人,原料用湖北生产的爷麻,生产各色麻布、麻纱等,销于汉口市场。布、纱两局,开始几年虽有盈余,如纱局1899年曾获利5万两。1890年后,由于外资在华纱厂的竞争,加上管理不善,纱布滞销,两局均出现亏损,产品积压,资金周转不灵,被迫先后停产,丝、麻两局也被波及,同时停工。于是,纺织四官局,不得不于1902年,由商人韦紫封、邓纪常组织的应昌公司承租接办,租期20年。

张之洞花去近400万银两,历时5、6年,艰苦创建的这一庞大近代企业,虽然成效不大,但在武汉地区,四局均属首创,织麻局更属全国首创,这对武汉地区近代化,乃至全国的近代化,其影响无疑是不小的。

4.张之洞与中国近代工业

张之洞与他创办的洋务企业虽已成为过去,可是他为中国工业现代化作出的努力,则应该得到承认。早在上世纪50年代之初,毛泽东与黄炎培等人回顾中国工业发展历程时,就曾特别强调“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1958年夏季,毛泽东在武昌与王任重等人谈话时又再次说道“湖北的工业基础,如汉阳铁厂、纺织厂、兵工厂、京汉铁路,都是张之洞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