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病害防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豚疾病的预防
一、育苗期间病害的预防
育苗池在使用前应将池壁、池底清洗干净,并用高浓度高锰酸钾溶液(加毫克/升)充分浸泡消毒,再用经15 毫克/升漂白粉消毒处理的育苗用水清洗。
育苗过程中要及时清除死卵、死苗和残饵,勤换水,保证溶氧充足,水质清新。
育苗使用的卤虫卵须用15~20 毫克/升的甲醛溶液浸泡15~30 分钟,充分冲洗后进行孵化,以避免带入原生动物、细菌及其他病原体。
育苗期投喂的鲜活饵料应彻底洗净,过滤选择出适口饵料,用2 ~3 毫克/升的青霉素浸泡15~20 分钟后使用。
育苗翻池和运输过程中,为防止鱼体受伤感染病菌,应在水中加8~10 毫克/升的青霉素、链霉素。
二、鱼种培育和成鱼养殖期的疾病预防
(一)鱼池清整养鱼池在连续饲养的情况下,池底堆积大量残饵、粪便、污泥以及一些腐殖质等,不仅是病原菌掌生的温床,而且其分解产生甲烷、氨、硫化氢等有毒气体,同时消耗大量氧气,严重危害鱼体健康。所以,鱼种放养前要清除池塘中大量的有机物,减少病原菌孽生,改善养殖水环境。
(二)鱼池消毒苗种入池前应将池塘进行药物消毒,较常用的方法有生石灰清塘和生石灰与漂白粉混合清塘两种。
1 .生石灰清塘分为干池清塘及带水清塘两种。先将生石灰搅拌成浆,不待其冷却即向池塘泼洒,然后用泥耙将灰浆和匀,以加强清塘效果。生石灰用量:干池法水深10 厘米,每公顷用量1 050~1 200 千克;带水法水深0 . 5 ~
1 米,每公顷用量1 950~
2 250 千克,药效期为7~10 天。
2 .生石灰与漂白粉混合清塘一般水深1 米左右的池塘,每公顷用生石灰1 050 ~1200千克,漂白粉75~105 千克。此方法能改变池塘底泥结构,加速有机物的分解,pH 值最高时可达12 以上,除杀死多数水生动物外,还对藻类和一些水生维管束植物也有杀灭作用。当清塘7~8 天后,浮游生物明显上升而且持久性地增长,对苗种饲养极为有利。
(三)使用优质饵料,提高杭菌能力目前养殖河豚所用饵料多为鲜冻杂鱼,鲜鱼、虾等饵料极有可能将自然海区的鱼类病原体带入池中,如稍有变质则可能带入大量的细菌,导致鱼摄食后引起疾病。应严禁使用腐败变质的杂鱼虾。在配合饵料的制作上应充分注意粗蛋白质、粗脂肪、钙、磷、维生素、各种微量元素的搭配,以满足河豚生长的需求,从而提高免疫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四)加强水质管理水质与河豚健康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应通过以下措施,加强水质管理。
1 .控制适宜的放养密度放养量过大,超过水体负荷能力,会导致溶氧量低,水质恶化,造成鱼类死亡。
2 .适宜的换水量随水温的变化和鱼体的生长,适时调节换水量,改善水体水质。一般每周换水10~30 厘米,并保持水深1 . 5 ~2 米。
3 .定期药物预防为防止病害发生,每隔10~15 天施生石灰1 次,每次每公顷225~375 千克。全池泼洒硫酸铜或硫酸亚铁合剂,用量1 毫克/升。
每10~15天投喂抗生素药饵一个疗程,抗生素用量每千克饲料用氯霉素0 . 1 克,或青霉素0 . 2 克,或复方新诺明0 . 2 克拌成药饵,连喂3 ~5 天。
三、越冬期的病害预防
越冬期间,河豚养殖密度、水温、水质等环境条件均较平时有很大改变,又经捕捞操作引起机械损伤,极易引起传染性疾病。因而,预防工作尤为重要。鱼种入池前应彻底清洗消毒,入池时将鱼种用 2 毫克/升孔雀石绿溶液药浴 5 分钟,每天以含氯消毒剂全池泼洒1 次,进行鱼体消毒,一般每隔10 天左右投药一个疗程(所用药物和剂量同养成期),一个疗程为3~5 天。
环境因子引起的疾病
(一)气泡病
【病症】该病在苗种培育阶段发生,表现为鱼体瘦弱,皮肤与肌肉间产生许多气泡,使鱼苗失去平衡,游泳缓慢,常在中午至下午漂浮于下风口。该病原因是池水中单胞藻大量繁殖,水中含氧量呈过饱和状态,有时达到200 %。过饱和溶氧渗入皮下而形成气泡病。
【防治方法】①控制单胞藻中绿藻过量繁殖,降低溶氧的产生;⑧加大换水,降低水中溶氧,一般发病时每天可换水1 / 3 左右;③用比重为1 . 003 的海水浸泡饲养1 周。
(二)赤潮中毒
【病症】由有毒藻类和夜光虫等有毒生物过度繁殖引起。当鱼苗由室内移到室外饲育时,预先在池中大量繁殖轮虫而使引起赤潮的生物大量繁殖,使饲育水呈淡红色或粉红色。在这样的水环境下放苗人池又静水饲育,就会使放养的河豚连同大量繁殖的轮虫一起在几天之内全部死亡。该病在海水性河豚育苗场时有发生。
【防治方法】①放养前仔细检查池内水质,放养后注意观察;②发病后及时换水,改善水质。
(三)海葵棘毒病1981 年在鹿儿岛县某养殖场出现河豚(1 ~2 龄)原因不明的狂游,不久死亡,有的网箱死亡率达10 %~20 %。当年,对此病发病原因进行了调查,查明是由于附着在金属网箱上的海葵所致。此后,在其他养殖场也发现此病,出现同样的症状及死亡现象。
【病因及症状】由腔肠动物海葵棘毒类的棘胞毒所致。
在病理组织学上可以看到狂游的鱼的延髓神经细胞出现巨大的空胞,细胞坏死,由此推测是中枢神经毒素中毒。海葵棘毒引起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鱼体表发红、肿胀、烂鳍、游泳异常(狂游),继而死亡。但需注意此症状与其他疾病(白口病)
极为相似,容易混同。
【防治方法】在暖海水域进行河豚养殖,首先必须了解附近海域是否有此海葵自然栖息。因海葵能较容易地附着在海藻等其他物体上,还可靠触手游动,所以,更换网箱等措施无济于事。放养少量有摄食附着物习性的蓝子鱼、石鲷等,对防治此病有效。
营养性疾病疾病与防治
(一)脂肪组织黄斑病河豚养殖也和其他浅海养殖鱼类一样,饲料以天然饵料为主,即使使用配合颗粒饲料,天然饲料也占50 %以上。因多数情况下,投喂的是冷冻鱼,所以必须注意饵料鱼的鲜度、脂肪变性(特别是酸败)程度,也就是要致力于完善日常饲养管理措施,防止投喂变质饲料。
【病因及症状】连续食用脂肪酸败的饲料或维生素E 长期不足。多见于越冬后(2 龄鱼)投喂变质饲料所致。病鱼肝脏上可观察到点状色素块,也有的肠道呈暗灰色。
【防治方法】以预防为主。保持夏季饲料的鲜度,切勿投饵过剩;适时投喂以维生素E 为主的复合营养剂。
(二)黄脂病
【病因及症状】长期投喂脂肪含量高、鲜度差的冻鱼,饵料脂肪氧化而具毒性,造成氧化脂肪中毒而致病。稚鱼至上市前的成鱼都有发生。病鱼体色发黑或灰白,斑纹不鲜明,运动缓慢无力,横纹肌肉纤维退化,鱼体从尾部严重消瘦并逐渐扩至全身,后头部背侧肌肉凹陷。肝脏有黄橙色点状的蜡样质块状物,重病鱼蜡样质集结成斑块,几乎占据肝表层,腹腔内脂肪层产生黄色稍硬的块状物,肠管失去透明感,色调污浊。
【防治方法】①患病初期可改换投喂混合配合饲料的湿颗粒饲料,并添加含维生素E 的复合维生素;②不直接投喂鲜鱼,而是投喂配合饲料与鲜鱼并添加维生素混合加工的湿颗粒饲料;③重病鱼无有效治疗方法,应及时淘汰。
(三)绿肝病
【病因及症状】可能是投喂变质饵料、油脂性饵料、发霉性饵料等使胆内胆汁浓缩,贮留于肝脏内的胆管中,使部分肝脏呈现绿色所致。病鱼体表白色,鱼腹膜发红比体表更明显,肠管肠间膜均显著发红,肝脏整体呈淡绿褐色,发病时间长的肝脏略有萎缩。
【防治方法】①降低饲育密度,改投鲜度高的饵料并添加以维生素E 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