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幼师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大全打印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ap1 学前儿童发展

1.学前儿童发展的特征

1、方向性和顺序性--循序渐进

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遵循从低到高,简单到复杂顺序,如动作发展的头尾律、远近律和大小律,心理的知觉动作-具体形象-抽象逻辑思维

2、连续性和阶段性—教育要有针对性,并注意各阶段的衔接

年龄阶段特征如青春期

3、不平衡性--抓住关键期、重视危机期

⑴人的发展是不等速的,学前期和青春期是发展的两大加速期,儿童年龄越小,发展速度就越快,这是学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关键期和危机期就是发展不平衡的表现。

⑵如2~3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等。

4、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儿童发展具有整体共同特征的前提下,每个儿童的身心发展,在表现形式、内容和水平方面都具有独特之处。

马拉古奇的《其实有一百》

2、影响学前儿童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

1.遗传素质是指婴幼儿从亲代那里获得的生理解剖方面的生物特点。如机体的形态、结构、感官特征和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等特点。

2.遗传的作用

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物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如: 21-三体综合征、身高、性成熟早晚、生长突增模式、月经初潮年龄、精神障碍

②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③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二)生理成熟

1.生理成熟的顺序性为儿童心理活动的出现和发展顺序提供了基本前提;

2.生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心理发展起制约作用

(三)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遗传在儿童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是儿童向什么方向发展取决于环境和教育,其中教育起主导作用。

1.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2.环境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

3.环境的决定作用是通过人的内部因素实现的

对幼儿影响比较大的环境包括家庭、幼儿园和社会托幼机构以及电视等各种媒体。

(三)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个体的实践活动)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1.儿童心理的主体内部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原因。

环境和教育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外部因素,它们的影响作用只能通过儿童心理发展本身的内部因素来实现。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指儿童的全部心理活动;具体包括儿童的需要、兴趣爱好、能力、性格、自我意识以及心理状态等。其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儿童的需要。

2.儿童心理的主体内部因素是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

儿童心现的内部矛盾指儿童新的需要和旧的心理水平或状态之间的矛盾,是幼儿发展的根本动力。对儿童发展起着最终的决定作用。

3.人的主观能动性缺失或丧失发展的内在性,则会最终阻碍个体的发展。

小结:儿童的发展决不是某一种因素单独影响的结果,而是多种因素综合地、系统地相互作用的结果。幼儿园教师必须了解、研究儿童的个别特征和年龄特征,不断向儿童提出新的要求,指导儿童的发展。

3.为什么幼儿教育在儿童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5.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①班杜拉认为儿童通过观察学习而习得新行为。学习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

②提出“自我效能”的概念,用以指个体对自己在特定的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得到满意结果的预期。班杜拉指出了四点影响自我效能形成的因素:直接的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和情绪的唤起。

③提出强化方式有三种: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④简评

意义:重视环境对人影响,也重视认知因素,强调人的自我调节,突出人的主观能动性局限:人的一切个性特征都是从观察学习中获得的,带有主观片面性

6.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jd

主要观点:

1.发展就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中的一种建构过程。

发展的影响因素

2.思维的本质是适应,儿童心理的发展就是通过儿童心理或行为图式,在环境影响下不断通过同化、顺应达到平衡过程,从而使儿童心理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3.儿童发展受四个因素的共同影响: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平衡化。

4.儿童心理发展阶段

7.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

1.最近发展区: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2.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启示: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变成现实的发展,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即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潜能、跳一跳可以摘取的桃子)

8.观察注意点:

①观察者必须对所要观察的问题先有基本的了解;

②观察目的明确;

③使观察者尽量处于自然的状态;

④观察时要客观和精确等等

9.教师观察幼儿行为的意义

①观察是一切教学研究最基本的手段,教师通过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可以获

得大量具体、真实的信息。

②在教育活动中观察幼儿,有助于教师根据幼儿的表现和需要,调整活动,给予

适宜的指导。

③平时观察所获得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行为表现和所积累的各种作品等,是对

幼儿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

10.3-6岁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

1.幼儿初期(3-4岁)

(1)行为具有强烈情绪性;

(2)爱模仿;

(3)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思维依靠动作进行,是幼儿前期的典型特点,小班幼儿仍保留这个特点)

2.幼儿中期(4—5岁):

(1)爱玩、会玩;

(2)产生思维具体形象;

(3)开始遵守规则。

3.幼儿晚期(5—6岁):

(1)好学好问;

(2)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

(3)个性初具雏形;

11.幼儿观察力

1)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3岁后比较明显,幼儿期是观察力初步形成的阶段。

2)幼儿观察力的发展

①目的性加强---依据自身兴趣、情绪等

②持续性延长、细致性增加、概括性提高。

③观察方法的形成---借助内部言语来控制自己直觉

从依赖于外部动作,向以视觉为主的内心活动发展。即刚开始视知觉以手的动作为指导。幼儿的观察从跳跃式,无序的,逐渐向有顺序性发展。

3)幼儿观察力的培养

①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