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北京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及阶段特征(简易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北京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及阶段特征(简易版)
古代中国(从远古到鸦片战争前)
1.夏商西周时期 (1)政治上,处于奴隶社会,实行分封制,中央集权未实现,地方势力较为强大。
(2)经济上,实行井田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大规模的集体劳作,工商食官。
(3)文化上,学在官府,受教育是贵族的特权。
2.春秋战国时期
(1)政治上,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中央集权开始出现。
(2)经济上,铁犁牛耕的推广,促进小农经济的产生,私商、私营手工业出现。
(3)文化上,私人讲学开始出现,思想上出现百家争鸣,学术比较繁荣。
1.政治上,中央集权体制确立,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斗争开始。
2.经济上,小农经济繁荣,政府奉行重农抑商政策。
3.思想上,儒家开始取得独尊地位。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从公元220年至公元581年)
2.经济上,小农经济遭到破坏,田庄经济和土地国有制(均田制)盛行。
3.思想文化上,儒家独尊地位受到冲击,士大夫流行清谈,佛教、道教盛行。
1.政治上,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典章制度先进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2.
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和曲辕犁出现促进农业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繁荣。
3.文化上,全面繁荣,领先世界,兼收并蓄。
(2)经济上,出现了纸币,城市布局重大变化——坊市界限和时空限制被打破。
(3)思想文化上,出现了儒学思辨化、理论化的产物
——宋明理学。
1.政治上,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2.经济上,小农经济继续发展,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
3.思想文化上,程朱理学为标准的八股取士,禁锢思想,但新思潮也开始涌现。
——隐性线索——
1.中枢机构:三公九卿(秦)——中外朝(汉)——三省六部(隋唐)——二府三司(宋)——中书省(元)——废丞相、设内阁(明)——军机处(清)
2.地方行政制度演变:分封制(西周始)——郡县制(秦始)——行省制(元始)
3.选官制度:世官制(先秦)—察举制(汉始)—科举制(隋唐始)—废八股取士(近代)
4.儒学发展:创立(春秋)——发展(战国)——厄运(秦)——独尊(西汉)——创新(南宋)——批判(明清)——冲击(近代前期)——新生(现代) 古代世界(从爱琴文明到文艺复兴前)
二、古代罗马 《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民法大全》、自然法。
1.罗马法经历了由习惯法到成文法,由公民法到万民法的发展历程。
2.《十二铜表法》是第一部成文法,此后公民法不断完善,适用于共和国公民。
3.《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成熟和最终完成。
中外联系
1.国家政治:希腊城邦——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
2.经济联系:中国丝绸——丝绸之路——东罗马帝国。
3.科学技术:四大发明——西传欧洲——对西方近代社会来临有重大影响。
4.人文思想:中国先秦儒学(仁、仁政)——希腊人文思想(知识即美德)。
近代世界(从15、16世纪至20世纪初)
1.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美等国确立,但世界各国整体仍是以封建制度为主。
2.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随着殖民扩张,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3.近代科学技术产生并取得突破,为后来的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理性主义精神得到传播,封建主义(王权、教权)受到进一步冲击。
4.世界孤立封闭的状态被打破,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1.工业革命、工业化、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2.资产阶级代议制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并走向联合。
3.
进化论,科学理论重大突破;世界文学艺术空前繁荣。
1.资产阶级代议制成熟和完善。
2.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垄断组织应运而生。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文学艺术领域,现实主义文学发展。
——隐性线索——
1.人文精神:觉醒(古希腊)—神权下的自我(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专制下的启蒙(启蒙运动)
2.世界市场的发展:新航路开辟(雏形出现)——殖民扩张(市场开拓)——工业革命(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终形成)
3.近代英国线索:光荣革命—《权利法案》—内阁制—世界殖民霸权—工业革
命—1832年议会改革—世界工厂(19世纪中期)——发展缓慢(19世纪末以后) 4.科学:伽利略自由落体—牛顿经典力学—达尔文进化论—量子论—相对论 5.殖民霸权转移:西、葡(15、16世纪)—荷兰(17世纪)—英国(18世纪) 近代中国(从1840年至1949年)
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经济:传统经济结构发生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创办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开始向近代化迈进。
3.思想文化:向西方学习的要求逐渐成为主流思想。
4.社会生活:西方生活方式传入,生活习俗发生巨变,传统礼仪受到冲击。
2.经济:“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积极创办实业。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形成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3.思想: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与科学先后登场,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遭到摧残。
3.思想文化:旧三民主义发展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成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隐性线索—— 1.外敌入侵: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1931~1945) 2.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及其附件—《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3.学习西方思潮:“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变法(兴民权、倡西学)—民主共和(三民主义)—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传播
4.近代化进程:洋务运动——民族工业兴起(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春天(民国初年)——民族工业黄金时期(1927~1936)——萎缩(抗日战争时期)——陷入绝境(解放战争时期
)
5.国共关系:第一次合作(1924~1927)—十年对抗(1927~1936)—第二次合作(1937~1945)—再次决裂对抗(1946~1949) 现代世界(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今)
2.一战后到大危机前,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的发展。
1929~1933年,经济危机造成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不平衡性发展,出现了大危机、大动荡、大调整。
纪的“冷战”,目前国际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2.经济上: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世界经济呈现出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两大趋势,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都在调整经济政策。
3.文化上:以电子计算机和原子能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隐形线索—— 1.苏联(俄国)史:1861年农奴制改革——二月革命——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苏联建立—斯大林体制—美苏“冷战”—赫鲁晓夫改革—美苏争霸—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
2.美国史: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冷战”—主导布雷顿森林体系—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经济“滞胀”—美中改善关系—唯一超级大国 现代中国(从新中国成立至今) 上完成对私有制的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外交、科技教育等各领域均取得了突出成就,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奠定了基础。
2.1966~1976年
科技上:“两弹一星”和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外交上: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缓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制度;香港、澳门回归,海峡两岸打破了相互隔绝状态。
中国一方面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2.经济上: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和城市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
实行对外开放,逐渐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国民经济高速发展。
3.思想上: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体系。
——隐性线索——
1.经济政策变化: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邓小平全面整顿—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外交政策: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三个世界—不结盟政策
3.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土地改革——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