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教案精编版

合集下载

《成语故事》优秀教案

《成语故事》优秀教案

《成语故事》优秀教案《成语故事》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学习《自相矛盾》中的生字词,理解“夸口”、“哑口无言”的含义。

2、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了解中国古代寓言的特点,渗透学寓言的方法。

4、通过说、问、演等活动,使学生在了解寓意的基础上受到教育。

教学重、难点: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过程:(一)导入:1、猜画谜,激发学生学寓言的兴趣。

2、引导学生通过发现,了解什么叫“寓言”,渗透学寓言的方法。

(二)初读课文《自相矛盾》,学习生字词。

1、请学生自己读故事,注意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

2、同桌同学互读课文,在互帮互助中,把故事读通顺。

3、指名读文,进行反馈。

4、学习生字词。

(1)读词:矛、盾、锐利、坚固、拿、卖、哑口无言①演示象形字“盾”的演变过程,帮助学生记忆生字,让学生感到学汉字非常有趣,并指导书写这个字。

②让学生把“矛、盾”两个字和“锐利、坚固”连起来说说,进行词语搭配的训练,鼓励学生求异表达。

③用上“矛、盾、锐利、坚固、拿、卖”这些生字词,围绕课文内容说一、两句话,进行连词成句的句子训练。

④通过选择,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哑口无言”的含义。

(三)再读课文,指导学生读懂故事的内容。

1、请一个人读故事,其他同学说说他是用什么语气来读那个人叫卖的两句话的。

2、有层次的指导学生用夸口的`语气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3、分角色读故事,然后说说自己对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

4、默读课文,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看这个人。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故事的寓意。

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分析,通过文本对话,揭示寓意。

滥竽充数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2、朗读课文,练习复述寓言故事。

3、培养生字质疑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寓意。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寓言。

板书:滥竽充数。

2、字典理解“滥”“竽”的意思及注意读音和写法。

小学语文课程教案成语故事

小学语文课程教案成语故事

小学语文课程教案成语故事小学语文课程教案成语故事一、教学目标和重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以下内容:1. 了解什么是成语,以及成语的特点和作用;2. 掌握几个常用的成语并能正确运用;3. 通过成语故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于语言的理解和阅读能力;4.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成语进行表达。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成语在这个部分,老师可以通过举例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成语是由几个字组成的固定搭配。

2. 成语的特点和作用通过对成语的特点和作用的解释,让学生明白成语在我们的日常交流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如何运用成语来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3. 一些常用的成语老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出几个常用的成语,并给出它们的解释和用法。

然后,要求学生运用这些成语进行句子的造句练习,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

4. 成语故事在这个环节,老师可以选择一到两个有趣的成语故事,让学生通过阅读故事来了解成语的产生和用法。

学生可以跟着老师一起朗读故事,同时也要求学生写一篇小作文,用他们自己的话来描述这个故事并灵活运用其中的成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可以使用一些幽默的成语来开场,让学生对成语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 概念讲解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成语的概念,让学生明确成语的特点和作用。

3. 学习常用成语老师给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成语,并要求学生在课内、课外进行更多的练习和运用。

4. 读成语故事老师选择一到两个有意思的成语故事,用幽默、生动的语言讲述给学生听,并帮助他们理解故事中的成语的用法和含义。

5. 小作文写作老师要求学生根据所听的故事,写一篇小作文,介绍故事的情节并加入其中所学到的成语。

同时,鼓励学生探索其他有趣的成语故事,并互相分享。

四、教学评价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小作文的内容和成语的运用情况,进行评价和表扬。

同时,课后可以布置一些成语的练习题,以检验学生对于成语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拓展和延伸老师在课后可以给学生一些成语练习的参考资料,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到的成语,提升他们的语言能力。

《成语故事》教案

《成语故事》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成语故事》优秀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1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成语故事《画蛇添足》。

(2)了解成语“画蛇添足”的含义和由来,学会运用这个成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理解成语故事的内容。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互相交流来拓展成语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成语,喜欢阅读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成语故事,理解成语“画蛇添足”的含义和由来。

难点:学会运用成语“画蛇添足”及其类似成语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四、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互动讨论法、小组合作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成语故事《画蛇添足》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成语“画蛇添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成语故事《画蛇添足》。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成语“画蛇添足”的由来。

3. 合作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成语“画蛇添足”的含义。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实践(1)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运用成语“画蛇添足”。

(2)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练习,运用成语“画蛇添足”描述生活情境。

5. 拓展延伸(1)教师推荐类似成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2)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分享收获。

6. 总结反馈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

七、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述成语故事《画蛇添足》。

2. 课后练习:学生运用成语“画蛇添足”进行写作练习。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意识。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对成语“画蛇添足”的理解和运用。

《成语故事》教学教案

《成语故事》教学教案

《成语故事》教学教案一、活动目标1、通过讲成语故事比赛活动的开展,激发孩子积累成语的兴趣。

2、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与竞争的意识,在激烈与友好的比赛中,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有趣、学习的快乐、学习的重要。

3、活动的开展与拓展,学生灵活应能力的能力有所提高。

二、活动准备1.自由组合,全班分成4个小组。

2.组内讲故事,评出2名小组内的讲故事能手,参加全班的比赛。

三、活动过程1. 自我表现,激发趣味(1)本学期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成语故事,谁来说一说。

(2)你还知道其它的成语故事吗?(指名说说,表现各自的才华)2、比赛开始今天,我们又听说了这么多的成语故事,你们想知道这些故事都讲些什么吗?接下来,我们进行一次友谊比赛,看看哪一组的小朋友比较能干,成语故事讲得最好听,让我们大饱耳福。

老师主持4个小组长评分,选出“讲故事能手”。

3、活动小结:通过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愿我们的小朋友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思与学、积累更多的成语。

活动目标:1、在理解寓言故事《郑人买履》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习成语“随机应变”、“急中生智”。

2、通过多种形式巩固所学过的成语,激发幼儿对中国丰富的语言文化的`兴趣。

3、丰富幼儿的语言,在活动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1、一至十中文、阿拉伯数字卡;图书、成语字卡若干;2、表情类、动物类成语图卡若干。

3、油画棒、白纸。

活动过程:一、通过书的排序,巩固一至十的成语。

1、幼儿选择一本图书,提问:你选择的是什么图书?它的价钱是多少?2、请幼儿按从最便宜到最贵的价钱顺序给书排序。

3、引导幼儿复习一至十的成语。

二、游戏《成语对对碰》,巩固所学成语。

每两个幼儿为一组选择两张图片,组成一个成语。

游戏进行2~3次。

三、听寓言故事《郑人买履》,学习成语“随机应变”、“急中生智”。

1、幼儿边看大图书,边猜故事情节。

2、告诉故事名称,教师完整地讲述故事。

3、通过探望与讨论,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寓意,教育幼儿遇事要灵活。

《成语故事》教案

《成语故事》教案

《成语故事》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十个成语的故事背景和含义。

2. 通过成语故事的学习,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成语概说1. 成语的定义与特点2. 成语的来源与分类3. 成语的作用与价值第二章:成语故事讲解1. 成语故事的基本结构与要素2. 成语故事的表现手法与技巧3. 成语故事的价值观念与思想内涵第三章:成语故事的教学设计1. 成语故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2. 成语故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3. 成语故事的教学评价与反思第四章:成语故事的教学实践1. 成语故事的教学案例分享2. 成语故事的教学问题与对策3. 成语故事的教学创新与拓展第五章:成语故事的教学资源与拓展1. 成语故事的教学资源分类与整合2. 成语故事的教学资源利用与开发3. 成语故事的教学资源评价与反馈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成语的定义与特点,掌握成语故事的教学设计、实践与资源利用。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参与、小组讨论、教学实践、课后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学生对成语故事的理解、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实践的效果等方面。

五、教学时间与安排第一章:成语概说(2课时)第二章:成语故事讲解(4课时)第三章:成语故事的教学设计(2课时)第四章:成语故事的教学实践(4课时)第五章:成语故事的教学资源与拓展(2课时)总计:14课时六、成语故事的教学策略1. 引导学生了解成语故事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举例说明成语的来源和用法。

3. 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七、成语故事的教学实践案例分析1. 分析成语故事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

3. 探讨成语故事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和解决策略。

八、成语故事的教学评价与反思1. 评价学生对成语故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出改进措施。

小学三年级语文《成语故事》优秀教案模板

小学三年级语文《成语故事》优秀教案模板

小学三年级语文《成语故事》优秀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了解成语的含义和成语故事背后蕴含的道理;2.学会使用成语,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成语故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阅读理解成语故事,分析故事背后的道理;3.语言运用:运用所学成语进行段落写作。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引导学生认知成语(1)老师拿出一些成语的图片,让学生认识这些成语,例如:一举两得、金玉满堂、步步高升等;(2)让学生自由联想所学成语的含义,并配以图片,让学生加深对成语的印象。

2.故事阅读与讲解(1)通过朗读故事、现场讲解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成语背后的故事及其含义。

(2)针对每一个成语故事,进行深入分析,引导学生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例如“桃花运”这个成语故事,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时来运转、人事无常”等道理。

3.语言运用(1)引导学生使用所学成语进行段落写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例如:用“一鸣惊人”这个成语,写一篇有关成绩提高的段落。

(2)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展示段落,并通过互相分享、点评的方式,提高语言运用水平。

四、教学评价1.结合学生的口头表达、段落写作等方面,进行教学评价,从而了解学生在语言运用、阅读理解等方面的掌握情况,进一步优化教学实施方式。

2.快乐学生学语文,进行学情反馈。

通过对学生调查问卷和讨论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学习成效,采取有效措施,改进教学质量。

五、教学建议1.温馨教学氛围:注重教学氛围的营造,提供富有创意的成语故事,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2.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优秀的成语故事、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吸收所学知识。

3.温馨家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建立温馨的家园,让孩子们得到更多关爱,发挥出个人的优势,在成功的鼓舞下成为更好的人。

六、总结《成语故事》是小学三年级语文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学生语文阅读和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课程。

《成语故事》优秀教案

《成语故事》优秀教案

《成语故事》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十个成语及其含义,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2. 通过成语故事,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画龙点睛、掩耳盗铃、亡羊补牢、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等。

2. 成语故事:精选与成语相关的故事,展现成语背后的历史与文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成语的读音、书写、含义及其运用。

2. 难点:理解成语故事背后的寓意,学会运用成语。

四、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成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分组讨论:分组让学生探讨成语的含义、用法及背后的故事,培养合作精神。

3. 案例分析:通过典型例句,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成语。

4. 课后实践: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成语。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成语及其来源,学习成语“画龙点睛”。

2. 第二课时:学习成语“掩耳盗铃”,并进行案例分析。

3. 第三课时:学习成语“亡羊补牢”,进行分组讨论。

4. 第四课时:学习成语“守株待兔”,进行案例分析。

5. 第五课时:学习成语“刻舟求剑”,进行分组讨论。

6. 课后:布置作业,巩固所学成语。

7. 第八课时:进行成语故事演讲比赛,展示学习成果。

8. 第九课时:总结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

9. 第十课时:布置长期作业,鼓励学生继续学习成语。

10. 第十一课时:进行阶段性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11. 第十二课时:针对测试结果,进行查漏补缺。

12. 第十三课时:学习更多成语,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13. 第十四课时:学习成语典故,深入了解成语背后的文化。

14. 第十五课时:进行总结评价,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出建议。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通过成语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课堂互动:观察学生在讨论、回答问题时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能力。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教案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教案

《成语故事》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十个成语及其背后的故事。

2. 培养学生运用成语进行口头表达和写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画龙点睛、掩耳盗铃、刻舟求剑、守株待兔、亡羊补牢。

2. 成语故事及寓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十个成语的掌握及运用。

2. 难点:成语背后的故事寓意及文化内涵。

四、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通过讲解成语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2. 情景教学: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成语故事背后的寓意,促进学生思考。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成语的写作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讲解成语“画龙点睛”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成语及背后的文化内涵。

2. 学习成语:让学生自主学习“掩耳盗铃”、“刻舟求剑”、“守株待兔”、“亡羊补牢”等成语,并讲解其故事。

3. 情景练习: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所学成语。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成语故事背后的寓意,引导学生思考。

6. 课后作业:布置运用所学成语进行写作的作业,巩固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成语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组织一个小测试,检验学生对成语故事及其寓意的记忆和理解。

3.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估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兴趣和投入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成语故事书籍或电子资料。

2. 教学PPT或幻灯片。

3. 白板和记号笔。

4. 写作纸张和文具。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学习成语“画龙点睛”和“掩耳盗铃”。

2. 第3-4周:学习成语“刻舟求剑”和“守株待兔”。

3. 第5-6周:学习成语“亡羊补牢”和其他相关成语。

4. 每周安排1-2课时进行成语故事的学习和讨论。

九、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了解成语故事的文化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成语寓意。

2.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和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之成语故事教案(大全5篇)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之成语故事教案(大全5篇)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之成语故事教案(大全5篇)第一篇: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之成语故事教案“小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课题研究活动教案《成语故事》教案教学目的1、搜集四字成语,会默写出十个成语;2、学会讲成语故事;3、培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能比较顺利地讲出自己搜集到的成语故事。

教学过程一、复习1、谈话引入。

(同学们:自从《成语精读》成为我校的校本教材后,我校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

如:成语书写比赛、成语接龙比赛、成语故事比赛等等。

今天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讲成语故事。

2、学生复习背诵学习过的成语。

(校本教程)二、学讲成语故事1、欣赏成语故事。

(播放成语故事录音)2、教师示范讲成语故事——拔苗助长。

3、各小组成员把搜集的成语故事在各自小组进行讲故事交流。

4、小组选派一名成员学生上台学习讲故事。

(男女生各一名)5、同学自由朗读《中华传统文化精选读本》五年级下册P112-113成语内容。

三、默写成语竞赛1、学生个人默写成语若干。

2、小组评比,选出优胜者。

3、各小组优胜者再评比,选出最优胜者。

四、成语补充练习。

(校本教材《成语精读》P8练一练中补充成语)第二篇:“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教育需要积极而有效的文化,学校教育价值最值得品味的东西就是学校所拥有的文化,以强化超功利的人文教育思想,给学生一个东方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人格支撑、精神支撑是我校教育模式特色化创建的主导思想。

正是基于这一教育理念,我校决定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内容进行德育特色化学校创建活动。

一、指导思想:“用文化经营学校,用理念支撑学校” 是我校的特色化学校创建的指导思想。

中国有着五千年未曾中断的发展历史。

在漫长的、不绝如缕的繁衍历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行为模式、德行素养和社风民俗。

通过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系统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德育特色模式,全面提升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全方位提高育人质量。

《成语故事》学教案

《成语故事》学教案

《成语故事》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十个成语及其含义。

2. 培养学生阅读成语故事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学习成语故事,引导学生领悟成语中的道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画龙点睛、掩耳盗铃、亡羊补牢、井底之蛙、狐假虎威2. 成语故事及含义:a. 画龙点睛:原指画龙时点上眼睛使龙栩栩如生。

后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加上一两句话,使内容生动有力。

b. 掩耳盗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c. 亡羊补牢: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继续受损失。

d. 井底之蛙:比喻眼光狭小,见识有限。

e. 狐假虎威: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十个成语及其含义,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领悟成语中的道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含义、用法及背后的故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语故事中的主人公及其行为,引导学生领悟成语中的道理。

3. 讨论法:分组讨论成语故事中的道德观念,促进学生思考。

五、教学准备:1. 成语故事课件。

2. 成语卡片。

3. 黑板。

4. 粉笔。

教案剩余部分(六至十章)待您提供具体要求后,我将为您编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成语及其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成语学习。

2. 讲解成语:分别讲解五个成语的含义、用法及背后的故事。

3. 案例分析:分析成语故事中的主人公及其行为,引导学生领悟成语中的道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成语故事中的道德观念,促进学生思考。

5. 互动环节:学生上台演示成语故事,加深对成语的理解。

七、课堂练习:1. 成语接龙:学生分组进行成语接龙游戏,巩固所学成语。

2. 填空练习:根据成语故事,填入相应的成语,检查学生对成语的掌握程度。

3. 写作练习:以其中一个成语为题材,编写一个小故事。

八、课后作业:1. 抄写本节课所学的五个成语。

《成语故事》教案

《成语故事》教案

《成语故事》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成语,增强学生的词汇量。

2. 通过成语故事的形式,培养学生对汉字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成语的定义与来源1. 成语的概念与特点2. 成语的来源与演变第二章:成语的分类与用法1. 成语的分类2. 成语的用法与误用第三章:成语故事鉴赏1. 成语故事的特点2. 成语故事的价值与意义第四章:成语故事讲解与解析1. 《成语故事》教材解析2. 成语故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第五章:成语故事活动设计与实践1. 成语故事的教学活动设计2. 成语故事的教学实践与反思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定义、分类、用法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语故事的特点、价值与意义。

3. 实践活动法:设计成语故事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成语故事的学习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考察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成语故事学习任务的质量。

3. 小组合作表现: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态度与成果。

4. 课后实践报告:评估学生运用成语故事进行实际应用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成语故事》教材:提供成语故事的学习内容与参考。

2. 教学PPT:展示成语故事的相关图片、资料等。

3. 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成语故事的学习资料与拓展内容。

4. 教学活动用品:如成语卡片、黑板等。

六、教学环境1. 教室布置:教室内的座位以小组形式排列,方便学生进行讨论和互动。

2. 教学设备:计算机、投影仪、音响设备等,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和进行多媒体教学。

3. 学习材料:准备成语故事的相关书籍、文章、视频等学习材料,供学生自主学习。

4. 网络资源:确保学生可以访问互联网,以便查找相关成语故事和学习资源。

七、教学安排1.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安排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成语故事》的教案怎么写

《成语故事》的教案怎么写

《成语故事》第一至第五章的教案编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通过成语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 培养学生运用成语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成语的起源和发展成语的定义和特点成语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常用成语的分类和特点2. 第二章:成语故事的特点和魅力成语故事的定义和特点成语故事的魅力和价值成语故事的选择和解读3. 第三章:成语故事的教学方法直接讲解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4. 第四章:成语故事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评价的制定5. 第五章:成语故事的教学实践教学案例分享教学建议和注意事项三、教学准备:1. 教材或成语故事书籍2. 教学多媒体设备3. 教学卡片或挂图4. 学生分组和角色分配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成语接龙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第一章的成语起源和发展,引导学生了解成语的基本特点。

3. 案例分析:通过第二章的成语故事特点和魅力,让学生感受成语故事的魅力。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第三章的教学方法,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

5.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成语故事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

6. 教学实践:根据第四章的教学设计,进行成语故事的教学实践。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学生对成语故事的阅读兴趣和语文素养。

3. 学生对教学方法的反馈和参与度。

六、教学拓展:1. 成语接龙比赛:学生分组进行成语接龙比赛,增加学生对成语的记忆和运用能力。

2. 成语故事演讲: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成语故事,进行演讲展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3. 成语故事创作:学生尝试自己创作成语故事,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写作能力。

七、教学难点与解决策略:1. 成语的准确理解和运用:通过具体的语境和例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成语的正确用法。

2. 成语故事的解读:引导学生学会从故事中提炼出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成语故事》教案

 《成语故事》教案

《成语故事》教案成语故事教案一、教案背景与目标教学内容:成语故事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成语故事,使学生了解成语的含义及用法,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准备教材:成语故事集教具:黑板、彩笔、投影仪、配套PPT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 显示一幅插图,让学生猜猜其中的成语并解释含义。

2. 引导学生进入主题,介绍成语故事的定义及作用。

Step 2:学习与探究1. 将几个常用的成语故事分发给学生,让他们自己阅读。

2. 学生互相讨论并分享各自读到的成语故事内容。

3.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成语故事的特点和作用。

Step 3:文化背景介绍1. 通过PPT展示一些古时的生活场景和文化背景,与成语故事的故事情节相对照。

2. 学生观察照片,回答有关成语故事的问题。

3. 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引导他们去理解成语故事所蕴含的传统文化背景。

Step 4:巩固与拓展1. 将一些常见的成语列在黑板上,让学生进行配对,并找出成语故事的背景与含义。

2. 组织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成语故事,编写一份小栏目报道,介绍成语的来历、故事情节和用法。

3. 学生展示并互相点评,认识到成语故事的多样性。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成语故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通过阅读故事理解成语的含义,进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修养。

课堂上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积极学习态度和合作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还需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过于枯燥。

同时,可以结合更多的实例和互动活动,加强学生的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成语故事》教案

《成语故事》教案

《成语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成语的定义与特点;2. 学习常用的成语及其含义;3. 掌握运用成语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与特点;2. 常用的成语及其含义;3. 成语故事的阅读与解析;4. 成语故事的编写与创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成语的定义和特点,并举例说明。

2. 成语的认识与学习(15分钟)教师给学生播放成语学习视频,帮助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和应用场景。

然后,教师分发成语学习手册,让学生自主阅读学习,并回答相关问题。

3. 常用成语学习(20分钟)教师精心挑选一些常用的成语,通过图片与例句的呈现,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

然后,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成语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情境,并鼓励学生积极运用成语进行语境运用练习。

教师在黑板上列出所学成语,让学生进行查字典或问同学解释含义。

4. 阅读与解析成语故事(25分钟)教师分发几篇成语故事给学生,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并尝试解析故事中的成语含义。

学生可以在阅读完毕后,与同桌分享自己的理解,并进行比较和讨论。

5. 成语故事的编写与创作(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成语故事的编写与创作。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已学的成语,构思并编写一个与之相关的故事。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增加故事的趣味性与情节转折,并要求学生能够在故事中正确使用成语,突出成语的含义。

6. 总结与展示(5分钟)学生逐个展示自己编写的成语故事,并互相分享。

教师总结全堂,回顾课堂所学的成语,并再次强调成语的应用与运用。

四、教学评价与布置作业:1. 教师可根据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故事编写的能力,进行课堂表现和作业评价。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刚刚编写的成语故事为基础,深化发挥,进行文学创作,写成一篇短篇小说或寓言故事。

五、教学资源准备:1. 成语学习手册;2. 成语学习视频;3. 成语故事资料。

六、教学延伸:1. 拓展成语学习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扩充成语词汇量,提高成语的运用能力;2. 融入成语游戏,在游戏中学习成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成语,培养成语的口语表达能力。

《成语故事》教案

《成语故事》教案

《成语故事》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成语,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通过讲解成语故事,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画龙点睛”的故事及其含义。

2. 成语“掩耳盗铃”的故事及其含义。

3. 成语“滥竽充数”的故事及其含义。

4. 成语“亡羊补牢”的故事及其含义。

5. 成语“井底之蛙”的故事及其含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五个成语的故事及其含义。

2. 难点:能够灵活运用所学成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法:通过讲述成语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语故事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成语的运用场景,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 实践演练法: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提高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讲述“画龙点睛”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

2. 讲解成语:解释“画龙点睛”的含义,让学生理解成语的意义。

3. 分析故事:讨论故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其他成语的故事及其含义。

5. 实践演练:让学生在课堂上运用所学成语,进行语言表达练习。

6.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查漏补缺。

六、教学内容1. 成语“杯弓蛇影”的故事及其含义。

2. 成语“狐假虎威”的故事及其含义。

3. 成语“草木皆兵”的故事及其含义。

4. 成语“破釜沉舟”的故事及其含义。

5. 成语“悬梁刺股”的故事及其含义。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五个成语的故事及其含义。

2. 难点:能够灵活运用所学成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八、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法:通过讲述成语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语故事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成语的运用场景,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 实践演练法: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提高表达能力。

《成语故事》教案(3篇)

《成语故事》教案(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和意义,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成语的来源、意义及运用。

2. 难点:成语的积累与应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成语“画龙点睛”,引导学生说出成语的意思,并简要介绍成语的来源。

2. 提问: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成语?请举例说明。

(二)成语故事讲解1. 教师讲述成语故事《画龙点睛》。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成语故事,感受成语的魅力。

3. 分析成语故事中的关键情节,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意义。

(三)成语积累与应用1. 教师展示一组成语,引导学生说出成语的意思和来源。

2. 学生分组讨论,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成语,并说明原因。

3. 学生运用成语进行口头表达,如:讲故事、做游戏等。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成语及其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成语过程中的收获。

(五)课后作业1. 收集5个自己感兴趣的成语,了解其来源和意义。

2. 运用所学成语,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小作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成语故事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了成语的来源和意义,激发了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

在成语积累与应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 注重成语的积累与应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成语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2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解释10个成语的含义。

(2)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成语故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生能够学会运用成语进行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学会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

《成语故事》教学案例设计

《成语故事》教学案例设计
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 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 ,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改进措施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关于 成语出处的历史故事或文化背景的讲 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 和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方式 ,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针对 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 导和帮助。
《成语故事》教学案 例设计
汇报人:
2023-12-27
目录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 • 教学过程 • 教学评价 • 教学案例分析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成语故事》中 的生字、生词。
理解《成语故事》中 的寓意和哲理。
了解《成语故事》中 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关 系。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 理解《成语故事》中的故事情节
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成 语的含义和应用,但在成语的 出处和背景方面存在一些困惑 。
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表示满 意,认为课堂氛围轻松愉快, 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更加注 重成语的出处和背景的讲解,帮 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和
应用。
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反馈和表现 ,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探讨《成语故事》的 主题和意义。
02
教学内容
成语选择
总结词
精选典型、具有教育意义的成语
详细描述
选择适合小学生年龄段的成语,如“亡羊补牢”、“画蛇添足”等,这些成语 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寓意深刻,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
背景知识
总结词
介绍成语的出处、时代背景和含义

三年级语文上册《成语故事》教案分享

三年级语文上册《成语故事》教案分享

本文将分享一份三年级语文上册《成语故事》教案。

该教案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热爱。

以下是详细内容。

一、教学目标1.掌握课本上的十个成语及其出处、含义和用法。

2.通过阅读成语故事,增强学生的语感、阅读理解技能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知,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课本上学过的十个成语,并介绍它们的出处、含义和用法。

2.教师讲解成语故事的概念,并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上的成语故事,学习成语的来源及其形成的文化背景。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成语故事,探索成语和故事之间的联系和特点。

4.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表达,让学生自主思考和发挥创意,展示对成语故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5.教师巩固本课的内容,可设计小组比赛、成语接龙等游戏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三、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教师可通过问答等形式,引导学生回忆和复习课本上的十个成语,并提出问题,检测学生对成语的基本掌握情况。

如:(1)请问成语是什么?(2)我们学过哪些成语?(3)成语有什么用?2、阅读成语故事(30分钟)教师给学生阅读课本上的成语故事,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和成语含义之间的联系,指导学生理解成语内涵,提高学生的语感和阅读理解能力。

3、分组探究成语故事(20分钟)教师分组让学生进行讨论和表达,探索成语故事背后文化的含义和历史渊源,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和理解成语,同时也锻炼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4、小组比赛和游戏(20分钟)为了增加学生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教师设计小组比赛、成语接龙等游戏环节,让学生进行口语交流、文化知识竞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5、总结(5分钟)教师可结合学生表现,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回顾学生对成语故事的理解和运用,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究中华传统文化。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核心在于让学生了解成语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并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成语故事》学教案

《成语故事》学教案

《成语故事》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成语,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通过学习成语故事,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与特点2. 成语的来源与分类3. 成语故事的学习与欣赏4. 成语在实际应用中的正确运用5. 开展成语接龙、成语运用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来源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语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3. 实践操作法:开展成语接龙、成语运用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成语故事,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 成语故事书籍或相关资料2. 教学PPT或黑板3. 成语接龙、成语运用比赛道具4. 教学评价表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成语运用能力:通过成语接龙、成语运用比赛等活动,评价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4.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成语的题目,测试学生对成语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成语的定义与特点2. 第二课时:成语的来源与分类3. 第三课时:成语故事的学习与欣赏(一)4. 第四课时:成语故事的学习与欣赏(二)5. 第五课时:成语在实际应用中的正确运用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成语的定义、特点、来源、分类以及成语故事的学习与欣赏。

2. 教学难点:成语在实际应用中的正确运用,以及对成语故事背后寓意的深入理解。

八、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成语的趣味故事,引发学生对成语学习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来源和分类,让学生系统掌握成语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成语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4. 课堂互动:开展成语接龙、成语运用比赛等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故事教案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成语故事第一课水滴石穿一、教学目的:1、阅读成语故事《水滴石穿》。

2、理解故事的愿意和现在引用的转换意。

二、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师:你知道哪些成语故事?指名学生说一说。

生1:我知道这则成语故事“水滴石穿”讲的是宋朝的一个县令张乖崖看见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吏将仓库里的一枚铜钱放进了自己的口袋对他说的话。

生2:“水滴石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缺点、错误虽小,但累积起来,就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生3:现在,常从积极方面来使用,比喻学习或者做事只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2、学习“水滴石穿”这个成语:⑴初读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⑵指名学生读成语故事,及时纠正字音。

⑶了解寓意:师: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老师相机加以说明:“水滴石穿”这一个成语出自文中县令张乖崖的故事,是说他看见仓库管理小吏私自把一枚铜钱放入自己的口袋而严加询问,写出了“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批语。

意思缺点错误虽小,但积累起来也会造成很大的危害。

后来也比喻做事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3、知识的拓展延伸说说学习单元课文后其他方面的收获。

4、作业:把这个成语故事讲给家长听。

教学反思“水滴石穿”是一个成语故事,目的是教师引领着学生走近文本,深入文本,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

让学生去理解“水滴石穿”的精神,从而有所启发、感悟。

在教学中,学生的理解有时很肤浅,他们只从表面上了解石头是被水滴滴穿了,水滴很顽强,但在“水滴石穿”的过程中水滴所表现的内在精神却被抛在一边,而“水滴石穿”精神的理解则是学生这节课有感而发的基础。

第二课滥竽充数教学目标:1、学习,《滥竽充数》的生字词。

2、详细讲解前这则成语故事。

3、让学生认真领悟这则成语故事的寓意。

教学重点:1、理顺故事发展的思路,把握重点字词句。

2、让学生体会这则成语故事包含的寓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不少成语了,谁来说几个给大家听听生回答师:同学们积累得还真不少,那有同学知道成语的来源吗生思索回答师引导学生,让学生知道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民间口语,一是书本记载,本记载包括故事,典故,寓言。

师:今天啊,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成语故事》。

带领学生读课题。

二、引读导悟《滥竽充数》1、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则故事。

板书课题(滥竽充数)让学生齐读。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把课文读一读,你们思考一下你们在读的时候需要做些什么生:画出本课生字词,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生读课文。

师:老师来检查一下你们读书的情况。

竽腮俸禄奏开火车读,讲生字词读及写的时候的注意点,齐读,组词扩词2师:我们已经学过了本课的生字词。

下面老师请一位同学来朗读这篇课文,其余的同学注意思考小黑板上的几个问题。

先出示问题,让学生读问题。

小黑板上的问题是:(1)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2)他为什么要充数(3)他为什么能充数(4)他充数的结果如何生读课文,其余学生思考。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个问题的答案。

(1) 这则故事的主人公是南郭先生。

(2) 他想得到俸禄,但又不会吹竽,所以他要充数。

(3) 齐宣王在世时总是喜欢大家一起吹给他听,给了南郭先生可乘之机重点讲“居然“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的意思。

师:这里的居然能换个词吗生:竟然。

师:从居然你看出了什么生:南郭先生蒙混骗人,不该得到俸禄。

(4) 充数的结果是:当齐宣王在世时他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齐湣王在位时他只好逃走了。

师:通过南郭先生命运的转变,你有什么收获呢生1:人要有真才实学,否则只能混一时而不能混一世。

生2:作为管理者要善于识别那些没有真本领的人,他们往往冒充有真本领的人混饭吃。

3、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装模作样的语气。

师:你能说说你对滥竽充数的理解吗生: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比喻把不好的东西放在好的东西里面充数。

在黑板上写出寓意。

四、作业师:这节课我们就讲到这里。

今天的作业是:(1)仔细体会我们所学的这则成语故事中包含的寓意(2)搜集与我们课文类似的成语故事教学反思: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比喻把不好的东西放在好的东西里面充数。

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

第三课坐井观天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生字,了解成语中的故事及意思。

2、技能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

3、情感目标:学生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了解成语的内容。

教学难点:了解成语的意思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了解成语中的故事。

2、教师:多媒体课件、小黑板、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3分钟)1、小朋友,你们有什么爱好呢(学生自主回答)这么多爱好啊,老师今天要考一考你们,请你们猜动画片的名字!课件出示《坐井观天》的动画。

2、教师导语:小朋友们真厉害啊!今天,我们要认识很多更有趣的成语,因为,每个成语里都有一个好听的故事。

板书课题:有故事的成语。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20分钟)1、小朋友们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成语,如果你在读的时候遇到了不认识的字娃娃,就拼一拼它头上的章节。

要特别注意平、翘舌,前、后鼻韵,鼻边音的字。

等会老师还要和你们进行一场比赛呢!2、师生赛读成语。

3、课件出示生字娃娃,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每出示一个字娃娃,就让一个小朋友说,其他的认真地听他说正确没有。

4、小组合作探究:(每小组讨论4个字),哪个字你容易叫错,是怎样记住它们的样子的?派代表说一说。

5、做识字游戏:将字娃娃贴成一座山的样子,学生搬山,认识一个生字,扩词后,就搬掉一块,直到搬完为止。

三、精读课文,领会感悟。

(14分钟)1、讲愚公移山的故事,学生说名字。

2、小组活动:先读一读成语,边读边想成语的故事,再在小组内把自己知道的成语故事讲给其他小伙伴听,派代表在班上讲。

3、我会猜,教师出示课件《守株待兔》、《刻舟求剑》,学生猜。

四、拓展延伸。

(3分钟)1、回家后,把你领会到的成语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积累成语,并阅读有关成语的课外书籍,准备开展一次讲成语故事的比赛。

字等字数不等的成语。

教学反思:学生知道了坐井观天所蕴含的寓意,明白了看事情不能以偏概全。

第四课刻舟求剑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刻舟求剑”的含义,培养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刻舟求剑”的含义。

难点:难点是学生对那个掉剑的人错在哪里的理解。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读过成语故事吗谁能给大家讲一个成语故事每个成语故事都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所以,多读成语故事是很有好处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板书)(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用以前学过的读书方法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并记住每个生字的读音,在课文中标明自然段。

2.检查、认读生字卡片,检查字音识记效果;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初读效考。

回答:课文讲的是什么人他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一个人坐船过江时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宝剑的事。

)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逐段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读第一段。

(提问)(1)课文讲的是什么?(2)他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一个人坐船过江时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宝剑的事)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3)结合看图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仔细观察图上人物的装束,理解“从前”指的是古时候的意思。

观察坐船人挂在腰里的剑鞘,联想“一不小心宝剑掉到江里去了”的情景。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提问:这一段主要讲谁他做了什么(引导学生先抓住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那个人”指谁(引导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一点儿也不着急”是什么意思从哪儿看出他一点儿也不着急(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坐船人的表情和动作,把“拿出小刀”,“刻了一个记号”联系起来,体会“一点儿也不着急”的意思,并在看图中理解“船舷”和“记号”的词义。

)指导学生体会那个人的心情,朗读这一段。

3.读第三段。

让学生弄清这一段主要讲的内容,然后再逐句理解。

(1)读第一句,思考“还不赶快捞”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快点捞吧!赶快捞吧!”)理解这句话表达的意思。

(2)读第二句,思考“……有什么用啊!”是说有用,还是说没有用(没有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催促的语气和急切的心情。

4.学第四段。

(重点段)(1)朗读第四段,先把那个人不慌不忙说话的语气读出来,在朗读中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

(2)掉剑人不慌不忙,他是怎样想的?(3)准能把宝剑捞上来是什么意思(一定能把宝剑捞上来,表示很有把握。

)(4)这个人准能把宝剑捞上来吗为什么使学生分析理解到:这剑是从正在行驶的船上掉到江里的。

船不断向前移动,船上的记号就随着船移动,这个记号就失去了作用。

所以船靠岸后,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是不可能捞到的。

(5)想一想这个人错在哪里?(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其思想方法上的错误,学习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正确方法)5.讨论:理解成语的含义,领悟其中的道理。

(1)“刻舟求剑”是什么意思?(2)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使学生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情况变了处理的办法也要跟着变化。

)教学反思:学生明白了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情况变了处理的办法也要跟着变化,培养了学生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第五课南辕北辙一、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1.同学们,我们刚读过《刻舟求剑》的故事,认识了一个固执己见、不知变化的寻剑人。

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一个自作聪明也很固执己见的坐车人。

2.(板书课程)说说从课题上你发现了什么。

3.出示马车图,释题:(1)什么是辕(车前驾牲口用的两根直木或曲木)(2)什么是辙(车轮轧过的痕迹)(3)齐读课题,讲讲“南辕北辙”字面上的意思。

二、读文识字,扫清障碍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生字,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检查反馈:(1)认读生字词语。

注意重点指导:“辙、式、缠”是翘舌音;“缠”不要丢掉右上方的点,“式”不要加撇,“辙”可与“撒”相比较;理解“好把式、盘缠”的意思。

(2)和同桌赛读,看谁读得准确,流利。

三、探究解疑,感情阅读1.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先去了解故事的结果。

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指名质疑:读完后,你有什么问题提出(这个人为什么离楚国越来越远了这个人会到达楚国吗……)3.好,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走进故事中的人物。

故事中除了坐车人还有谁(他的朋友)朋友是怎么劝的坐车人又是怎么说的再回过头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