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乡村小镇写意国画-范文模板 (5页)

2019年乡村小镇写意国画-范文模板 (5页)
2019年乡村小镇写意国画-范文模板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乡村小镇写意国画

篇一:写意画国画基本步骤和笔法

国画分为工笔和写意,写意两个字,写是用笔,意是造境,不是狂涂乱抹的。

勾勒皴勾勒皴擦既完毕,再拿水墨一次一次的渲染,必定要能显出阴阳、向背、高低、远近。近处石头稍浓,远处要轻清

写意画创作自元代四家,到了四高僧,石溪、渐江、石涛、八大,神明变化一

直按盖过了前人。

写意画要求用粗放、简练的笔墨,画出对象的形神,来表达作者的意境。据传

唐代的时候,玄宗命令画家李思训和吴道子,一起在大同殿描绘嘉陵江的山水。李思训是擅长工笔重彩的,他用了几个月的工夫完成这幅壁画。吴道子则在一

天之内就画成三万余里的嘉陵山水,这可以想象,他不可能用工笔重彩的技法

来画,一定是比较粗放、简练的。这说明那时的绘画已经有了工笔、写意的区

别了。

笔法:指各种点、线、面的画法,而以线为主

用笔:有中锋、侧锋、顺锋、逆锋等变化,又以笔着纸以提按运腕动作的变化,可出现轻重、虚实、粗细、转折等用笔形态。中锋用笔是用途比较广泛的一种笔法,这种线条,运笔时笔尖始终在线的中间运行,具有圆润、厚实、壮健、

沉着的特点,无偏枯纤弱之病。墨法:分浓、淡、焦、湿、破、积、泼等诸种变化。各种墨法,在画中要综合运用,浓、淡、干、湿要形成对比。特别是破

墨与积墨,更是山水画中的两种重要墨法,因为山水画要表现出景物的复杂层次,使人感到深厚,必须通过笔墨相叠、相间的对比互相识、破,造成笔中有笔,墨中有墨的效果。一般是先破后积,在作画过程中,根据表现景物的需要,或先用浓墨画,再用淡湿墨破,干后,视具体效果再在上面积,如此,不断反

复积、破,直至感到已充分地把画意表达出来为止。

笔意和笔势:虚、实、粗、细、浓、淡、干、湿等是笔墨本身的表现形态;疏密、聚、散、穿插、参差等是笔墨在构形过程中的组织规律,它们都和景物的

形态与结构紧密结合,为造型服务。

篇二:中国画写意花鸟画入门大全

中国画写意花鸟画入门大全

第一章概述

一、中国画的分科

中国画原称水墨画,始于唐,成于宋,盛于元,历史悠久,它是我国独特的

绘画艺术形式,绘画技法非常丰富。从表现内容上可以分为工笔画,小写意和

大写意三种。工笔画工细秀丽,造型严谨准确,大写意笔墨简练,造型概括传神,小写意笔墨技法介于两者之间,深受人们青睐,比较适合中老年人鉴赏和

学习。

梅兰竹菊称四君子,是传统学习中国花鸟画的入门绘画题材,是基础课,所以

将其纳入本书的编绘内容。梅兰竹菊练好后,掌握了运笔用墨的基本绘画技法,在此基础上,可举一反三再拓学其他绘画题材就容易多啦。

二、初学者应具备的工具

学国画要准备一些基本的绘画工具,简称文房四宝,具体是:

1. 毛笔毛笔种类名称繁多,形有大中小之分,质有软硬兼之别。初学时,大

中小笔都应有,先备大小提斗笔各一支,大笔最好买兼毫的;中型笔买一支大

兰竹、一支大白云;小型笔,买一支叶筋或衣纹笔,以后可根据需要逐步添置。

2.墨过去作画先用墨锭砚墨,墨有油烟墨和松烟墨之分,现在多用墨汁,市场上有一得阁、曹素功和中华牌等,宜书宜画,使用方便。

3.纸国画纸,有生宣和熟宣之分,生宣吸水性强,熟宣添加明矾制作不吸水。写意画要用吸水性较强的生宣纸。安徽产的“特净皮”、“净皮”最好,但价

格高。初学者可用云南宣、浙江宣或四川夹江宣,价格适中。规格不要太大,

一尺宣方便,可以直接做画。买三尺宣和四尺宣也可以,用时可以根据作画需

要自裁,如四尺对裁,或四尺裁三,四尺裁四等。4.画毡亦称毛毡,垫在

画纸下面,作画时吸收渗透的水墨初学者可以用旧毛毯、旧呢子代替,以平而

有绒为好。临时作画没有条件,也可以把报纸垫在画纸下面作画。

5.笔洗内盛清水是洗毛笔用的,市场有售。初学者可以暂时不买,选择阔口而光滑的陶瓷大碗或杯瓶代替。

6.调色盘调墨配色用,市场售有七池型和重叠型的,初学者也可不买,可以选择中小型白色盘子代用,多少自便,一般有三、五个就可以啦。

7.颜色可买一盒12色的中国画颜色,也可选购常用的铅管颜色,如锌白、曙红、胭脂、藤黄、朱砂、赭石、石青、石绿等,用量多的可以随时单买补充。

笔筒、书架、镇纸等其他备品,可根据个人条件和学习进程的需要逐步添置完善。

三、用墨法

学习中国画的心得与体会

学习中国画的心得与体会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的绘画,是中国文化中的国宝之一。中国画是植根于中华民族土壤中的艺术,但是真正能看懂中国画的人还不是很多。我也正是带着一种对中国画的好奇与探求心走进于老师的“中国画赏析”这门课。在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下,我们赏析了许多优秀的中国画作品,虽谈不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有了了解,但也在老师的熏陶下对中国画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以前接触过小写意,它比较注重用墨,强调画者的个性发挥。因此,写意画的绘画时,可以纵笔挥洒,墨彩飞洋,能够很直接的抒发画者的情感。这次初次解除了工笔画,深深感受到工笔画是一种锻炼人细致和耐心的画法,每一笔线条的气息都要顺畅,都要柔美,有质感,有连贯性。中国画的用线历经上千年的锤炼,,加之毛笔和墨这种特殊的工具,使线本身的表现力变化万千,无比丰富。只有把具有抽象美意趣的线条与造型的形态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使线的表现力更加自由的变现出来,把主观的情,意象的形,表现的线三者完美的结合起来,才是中国工笔画追求的境界。 两位老师在教学期间,不厌其烦的为我们讲解,并做示范。短短的几节课时间里,让我们学到了许多东西,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其实我们需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国画给我的感受是需要一种平和的心情,欲速则不达,要自己慢慢体会。虽然,这段短暂的学习暂时划上了句号,回想起来感觉很短暂也很留恋。同时,学习的道路还在继续,我也会在今后的学习中虚心求学,好好学习中国画。学习中国画的兴

趣会一直支持着我,因为我们还在路上。 我最初对国画的认识是,画家寥寥几笔就画出了生动的画面,盛开的牡丹,有神的山水,雀跃的竹林,圣洁的荷花等等。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国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电视、书本、报纸、画展。而这些也只是肤浅的感性认识,但它已经深深吸引了我,我反复寻找着生命的起源,苦苦寻觅着心中的向往。悠悠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它的深远,它的博大,也许是我今生都无法彻底的探索,,即使是这样我也会全心全意地去寻找、去发现、去创作。 其实国画的认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国画传统美的概念是上留天下留地,繁儿透,空儿厚,水墨容情,色泽单纯,一般不超过三四种,这是一种淳朴而有充满无限灵气的自然美。随着社会的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向往的是一种复杂的美,绚烂多彩的美,既有西方的色彩又有东方的纯朴。 经过几节课的学习,首先我学会了赏析中国画。要赏析它的意境境界,只有为观者营造出一种意境的作品,才是一幅好画。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含有无穷的韵味在其中,这才有诗意。画也要这样,含不尽之意于画外,这叫画意,这就是意境境界。好画一定要有境界,有一种延伸到画外很远的地方的韵味儿。这就是老师常和我们讲的画外吧。还有老师给我们讲从一幅画仿若能看出一个人的所思所想,我受此启发,觉得看一幅画仿佛更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品行。古人说:人品不高,落笔无法。这个说法我也赞同。比如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什么气度,画就谈不上有什么意境气韵,如果说一个人注重自

中国写意山水画的特点及举例

1、以形写神,以神写意。 从古到今,中国的绘画一直围绕着一个形的问题在作文章。在绘画的初萌阶段,由于造型能力差,那时的形是简单而幼稚的,是似是而非的,也可以说是“以意表形”。随着绘画经验的不断积累,写形的功能大大提高,进入了“以形写形”的阶段。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画家们并不以形似为满足,逐渐认识到了“神似”的重要性。即在造型上表现对象的内在本质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才算真正达到绘画的目的。 最先提出“以形写神”理论的是人物画家顾恺之。后来引伸到中国写意画领域,逐渐比为“以神写意”的意象造型观念。是中国的写意画摆脱了自然形的限制,而追求以笔墨为载体的情感宣泻。由于开拓了表现上的自由空间,画家笔下的形象既跳出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再现的制约,又由于形的限制而避免了过于的随意性。使作品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有形的观念,又有自我情感的表露,达到极完善的幻化境界。关于形神论的观点,历代都有不少精辟的论述。北宋苏轼提出“作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虽不免过于偏颇,但观点是明确的。元代倪云林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则是文人画家的一种偏激言词。二者都没有把形神的关系界定清楚。对中国写意画的形神问题阐述的最精僻的莫过于齐白石,他说:“不似为欺世,太似则媚俗,妙在于似与不似之间”。似与不似之间就有了一定的空间,画家在作画过程中,积极地去作物象的内在本质即神韵的追求,为了达到目的,就要对物象的特征加以强调、夸张,对形进行必要的概括、取舍、归纳。这个过程叫做“遗貌取神”,这种造型观念叫做“意象造型”。 2、骨法用笔、以书入画。 “骨法用笔”是谢赫六法中第二位,它用“气韵生动”是六法中最重要的两个概念。“骨法”是指客观物象的形神结构,“用笔”则是用笔方法,用笔技巧和艺术表现。唐代张彦远在《论画六法》中提出“骨气形似皆本立意而归乎用笔”。说明“骨气用笔”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它不但要表现客观对象的基本结构、神韵,还要表达画家的主观感情和艺术创造。在写意画中,笔墨还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为特殊的用笔方法所产生的形式美,也表现为笔墨情趣。 黄宾虹先生根据中国画的审美要求,总结前人和自己的创作经验,把用笔归结为平、圆、留、重、变五法,他说:“用笔须平,如锥划沙;用笔须圆,如折钗股,如金之柔;用笔须留,如屋漏痕;用笔须重,如高山堕石。”以上是用笔所追求的一种境界,至于具体操作中如何灵活掌握,还要懂得一个“变”字,要留有余地,要掌握好分寸,过分了同样也是弊病。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李可染等先生追求线条的凝重深厚,注重留的作用,因此行笔相对较慢,但也并不是处处都慢,该快时还是要快的。有的画家追求线的流畅,行笔速度相对较快,有气势磅礴、一气呵成之感。至于怎样才好,这与每个人的实践经验、审美情趣有关,不可强求一律。至于用笔中的苍、老、活、松、涩、劲、毛、挺、圆、厚的艺术效果,一个“变”字都能概括,靠在实践中去体会去灵活掌握。

我对中国画的感受

我对中国画的感受 在没有学习中国画之前,我一直以为中国画就是画画山,画画水,最重要的是在学习这门课之前,我根本就不懂中国画,或者说理解的很浅显。虽然说中国画这个课程仅仅不到一个学期的时间,这短短的时间里让我来感受它、走进它、体会他,这让我的时间突然变得紧张起来。 我这个从来没有拿过毛笔的来画中国画,这叫我一开始就不知所措。幸好遇到了一位好的专业老师,他教我们画国画时要用意念来画,虽然说我现在还不能够体会到其中的真谛,但在我这些天学习的过程中慢慢的我了解到原来中国画光靠认真仔细是不行的,而是要靠心神一起,就像老师说的中国画里要有一种气,要有一种神韵在里面,画中国画就像在表达一个人的思想,反映着一个人的性格,表达着作者当时的一种心情。 中国画画到现在我感觉到,要想把中国画画好就必须要用心来画,要把你的思想融会贯通到画里,画的要磊磊落落,要潇洒,要浑然天成。画中国画是一种享受,我到现在才明白过来,不享受的状态下画中国画是画不好的。尽管我现在的状态还不是很好,还没 能够领会中国画的精神,但是在几天的学习中我领悟到中国画确实是最伟大的艺术,它是在塑造有灵气的画面,画中的山山水水具有灵性,活灵活现,从中能体现出作者大气磅礴的豪迈与洒脱。 中国画的学习是我所学课程中最叫我放松的一门课程,虽然有时我不在状态,但是我会尽量把心情调节好后再继续进入状态,我认为不在状态的时候最好不要动笔,不然的话会越画越糟糕。中国画让我又一次找到了放松心情的良药,就如写毛笔字一样,虽然我没有写过毛笔字,但是我想应该一样吧。 学国画到最后我才慢慢懂得李老师课上所说的话,心神一致,屏气凝神,专注又不失洒脱,大气又不失凝滞。再画到某种程度的时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超脱自然,在笔墨之间把个人的情感个性在无形中流露出来,使个人与画浑然一体。但是在洒脱之余又要格外注意整幅画的笔墨布局以及视觉效果,我认为这是比较困难的。对中国画的感悟在学习美术史后,就知道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绘画:一种是以再现客观世界为主的写实型绘画,它以西方古典油画为代表;一种是以表现主观心绪与情感为主的浪漫、表现型绘画。中国画就是以后者为其基本特

写意山水画水墨写生之我见

写意山水画水墨写生之我见 郑天欣 写意山水画,有人又称它为水墨山水画,顾名思义它是以水墨——即笔墨技巧为语言的民族艺术。水墨世界的千变万化宛若海洋。每一个画家(即使是天才巨子)涉入其境,惨淡经营探索终生,也只不过得到其中的一滴或几滴圣水而已。但这一滴圣水却犹如包含核能量的元素那样,能迸发出耀人的艺术之光,给人以新的艺术享受,永焕画史。正因为这样,她的引力也最大,执着于其中的探索者最顽强,成功者也多是不会炫耀的诚实艺术家。写意山水画家苦苦勤奋一生,一直在寻找着最适合自己个性的笔墨艺术语言这滴水。许多人没有找到,寻到的就是佼佼者。我觉得寻找自己水墨语言的最好途径就是在掌握传统技法后,坚持不懈深入生活写生,特别是进行水墨写生。当然还应有相应的画外功的配合,限于不是本文的主题,这里只提出来。 随着社会节奏的增快和科技的发展,不少从事写意山水画创作的画家为求方便和快速而放弃了水墨写生,操起了钢笔、铅笔和照相机、摄像机。这对于一个要想创建自己独特水墨语言的有志者来说,确实是不利的。因为这样的写生丧失了一次出现新的笔墨效果的机会。这样收集来的素材并未具备写意山水的笔墨语言,用它来创作仍然是很艰难的,简直无法和实地水墨写生相比,何况,一幅好的水墨山水写生就是一幅成功的山水作品,是人们公认的。这是因为身处真实景观中的那种强烈的激情早已淡化了。写意山水画的艺术形式因素特别是水墨语言实际上是主客观因素和谐的迹化,景是触发情思的客体,但必须融入人的性情才能产生表现它的语言形成感人的作品。写意山水画中的笔墨技巧和经营位置等等都是画家受当时客观景物的感染冲击而形成的不可抑制的感情所迸发的火花,所以是最能感染人的。要使自己的写意山水画创作既能出现自己独特的语言形式美感及浓郁的生活气息,我的体会是:长期坚持水墨写生是成功的最佳途径。 中国写意山水画实际上开创于封建社会的文人士大夫们,他们所具备的得天独厚的书法功底为画写意山水奠定了有利的笔墨基础。多数文人从事写意山水多是在读书翰墨之余或酒足饭饱之后乘兴消遣,娱乐游戏,绘画不是为了换取钱粮谋生,故能随心所欲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放笔任意挥洒,感人的佳作很多,值得我们在写生和创作中借鉴。同时他们往往在无意间的笔墨游戏中偶然出现意想不到的笔墨艺术效果,他们从偶然性中得到启发,并锲而不舍对偶然性进行反复试验研究,总结升华出了一套不断发展和产生新活力的笔墨技法规律和理论,形成生动鲜活的写意山水画民族绘画传统。我在30多年对写意山水画创作的学习和探索中,发现只有在进行水墨写生中,随激情所至放笔任意挥洒时,才出现意想不到的笔墨效果,要比创作中偶尔出现的效果生动的多,感人的多。我的绘画语言的成熟多来自坚持不懈的水墨写生之中。 笔墨语言的优劣直接决定着作品的档次,写意山水画家对笔墨语言的提炼和探索是无止境的,要想自己的艺术常青,一生都要不断寻求新的语言。实践告诉我们,新的别具个人独特风韵的艺术语言,多不是来自画室内的苦思冥想,而是来自活生生的自然景观和激情的结合,也就是说不是源于理智,而是发自客观景物感化了的情感。宋代苏轼提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绘画观点,批判了缺乏感情的描绘景物表像的毕肖观点,对当时中国绘画的发展有着革命的意义,也把绘画从过去仅仅作为“成教化、助人伦”的政教工具中解放出来,成为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的自由艺术手段。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得到以后历代有识画家的认同。“寄情物外”、“用情笔墨之中,放怀笔墨之外”“意足不求颜色似”成了近、现代画家进行创作的准绳,对我国绘画(包括写意山水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很值得我们在水墨写生乃至创作中体味和借鉴。

写意花鸟临摹心得体会

写意花鸟临摹心得体会 短短一个月的的写意花鸟学习课程,但是却起到了一个启蒙的作用。使我对国画的博大精深由衷的吸引,牵引着我深入的学习。 逆锋是笔杆向后倾斜,逆着笔锋的方向,向前推着走。逆锋的效果有一种苍老、泼辣的韵味,有毛涩而无光滑的感觉,适于表现大石、大树干、老竹竿等。顺锋顺锋与逆锋相反,运笔如写字一样顺手,容易画。习惯上运笔自上而下或自左而右,有轻快流畅的效果。散锋就是把笔头散开一部或全部,在纸上扫画。这种笔法适于画鸟类羽毛、松针、山石等。上面是用笔的几种方法,但用笔最重要的是要掌握“平”字。就是笔画、线条的力量要平均,不能忽重忽轻。“平”是古人讲的笔法的基本规律。“如锥画沙”就是对“平”字的最好形容。在沙盘上用锥画线,不能沉下去,也不能浮起来,必然力量平均。力量平均是笔法的基础,线条的任何地方都是有力的。在“平”的基础上还要力求变化,这就是笔法中的提、按、顿、挫、轻、重、急、徐。运笔时,把笔提起一些,笔道就较轻细;按下去一些,笔道就较粗重;把笔重按或旋折一下叫“顿”;连续顿或运笔时微微上下移动叫“挫”。“轻”、“重”是讲运笔的力度,“急”、“徐”是指行笔的速度。提、按、顿、挫、轻、重、急、徐,就是要求在运笔时不要呆板,要灵活多变,要有节奏感,这样才能产生笔情墨趣的艺术效果,才能表现中国画笔墨线条的形式美。 写意画是传统中国画里令人赏心悦目的画种,它以淋漓的水墨,纵横的笔法、弥满的气势,使观者赞声鼎沸叹为奇观,并拥有广泛众多的欣赏者。通过画的立意叩动欣赏者的情意,产生回味不尽的画意是成败的关键。 学习中国写意花鸟画,我以为应注重自身两方面能力的培养,一是自己绘画理论水平能力;二是加强技法的训练和提高技法运用能力,达到一个目的:出好作品。 一是针对自己的技法与理论水平,采取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从自身普遍存在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同学们对技法示范和练习非常积极,兴趣很浓,并能很好理解老师的意思。钟老师则因势利导,开头几课多进行技法示范和练习,我们进步很快。在以后的课程中,我们对讲课中涉及到理论或是一些名词术语,就不太懂很想了解,但由于平时注意少,理论基础薄弱,接受理论知识的效果不佳。但最后,通过老师的多次授课,边技法演示边讲解。从讲

水墨画入门培训心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水墨画入门培训心得 篇一:中国画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画作品欣赏学习心得 中国画是植根中华民族土壤中的艺术,但是真正能看懂中国画的人还不是很多。我正是带着一种对中国画的好奇与探求心选择了“中国画作品欣赏与基本技法”这门课。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赏析了许多优秀的中国画作品,还学会了画工笔画,水墨画,写意牡丹等。虽谈不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有了了解,但也在老师的熏陶下对中国画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体会。我明白了赏析一幅中国画,要赏析它的意境与境界,只有为观者营造出一种意境的作品才是一幅好画。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含有无穷的韵味在其中,这才有诗意。画也要这样,含不尽之意于画外,这叫画意,这就是意境境界。古人说“人品不高,落笔无法”。这个说法我也很赞同。比如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什么气度,画就谈不上有什么意境气韵,如果一个人特别注重自己的气质修养,那么他的笔墨之间一定会少几分浮华,多了几分真美。

中国画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按其题材又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中国画画幅形式较为多样,横向展开的有长卷、横披,纵向展开的有条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册页、斗方,画在扇面上面的有折扇、团扇等。 国画在古代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纸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中国画历史悠久,远在2000多年前 的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绘画——帛画,这之前又有原始岩画和彩陶画。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由稳定统一到分裂的急剧变化,绘画形成以宗教绘画为主的局面,山水画、花鸟画亦在此时萌芽。隋唐时期社会高度繁荣,绘画也随之呈现出全面繁荣的局面。山水画、花鸟画已发展成熟,宗教画达到了顶峰,并出现了世俗化倾向。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得到突出发展,文人画成为中国画的主流,但其末流则走向因袭模仿。中国画自19世纪末以 后在近百年引入西方美术的表现形式与艺术观念19世纪以后,在政治、经济中心城市,汇聚了一大批画家,以上海为张大千等人;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画家群,如齐白石,以广州为中心的岭南画家群,如黄君璧等人。 总之,学了这门课,我受益匪浅,既陶冶了情操,又学习了新知识。 1

国画学习感悟

国画学习感悟 南关小学王树梅 中国画是植根中华民族土壤中的艺术,但是真正能看懂中国画的人还不是很多。我正是带着一种对中国画的好奇与探求心加入了潍城区教研室组织的国画学习,在王伟等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赏析了许多优秀的中国画作品,还学习了画工笔画。虽谈不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有了了解,但也在老师的熏陶下对中国画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体会。 中国画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按其题材又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中国画画幅形式较为多样,横向展开的有长卷、横披,纵向展开的有条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册页、斗方,画在扇面上面的有折扇、团扇等。 国画在古代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纸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中国画历史悠久,远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绘画——帛画,这之前又有原始岩画和彩陶画。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由稳定统一到分裂的急剧变化,绘画形成以宗教绘画为主的局面,山水画、花鸟画亦在此时萌芽。隋唐时期社会高度繁荣,绘画也随之呈现出全面繁荣的局面。山水画、花鸟画已发展成熟,宗教画达到了顶峰,并出现了世俗化倾向。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得到突出发展,文人画成为中国画的主流,但其末流则走向因袭模仿。中国画自19世纪末以后在近百年引入西方

美术的表现形式与艺术观念19世纪以后,在政治、经济中心城市,汇聚了一大批画家,以上海为张大千等人;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画家群,如齐白石,以广州为中心的岭南画家群,如黄君璧等人。 在没有学习中国画之前,我一直以为中国画就是画画山,画画水,最重要的是在学习这门课之前,我根本就不懂中国画,或者说理解的很浅显。虽然说学习中国画这个课程仅仅只有几个月的时间,这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让我来感受它、走进它、体会他,这让我的时间突然变得紧张起来。 我这个从来没有拿过毛笔的来画中国画,这叫我一开始就不知所措。幸好遇到了许多专业的老师,他们教我们画国画时要用意念来画,虽然说我现在还不能够体会到其中的真谛,但在我这段学习的过程中慢慢的我了解到原来中国画光靠认真仔细是不行的,而是要靠心神一起,就像王伟老师说的中国画里要有一种气,要有一种神韵在里面,画中国画就像在表达一个人的思想,反映着一个人的性格,表达着作者当时的一种心情。 中国画画到现在我感觉到,要想把中国画画好就必须要用心来画,要把你的思想融会贯通到画里,画的要磊磊落落,要潇洒,要浑然天成。画中国画是一种享受,我到现在才明白过来,不享受的状态下画中国画是画不好的。尽管我现在的状态还不是很好,还没能够领会中国画的精神,但是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我领悟到中国画确实是最伟大的艺术,它是在塑造有灵气的画面,画中的山山水水具有灵性,活灵活现,从中能体现出作者大气磅礴的豪迈与洒脱。

山水画鉴赏

关于黄公望的山水画《富春山居图》的再认识 摘要:黄公望的代表作《富春山居图》,从布景到造型语言无一不反映出熔铸主观情怀于自然景物之中,把人引向远的境地,达到物我两忘,创造了“闲逸平淡”的艺术境界。让人于宁静处感悟平淡,于细致处品味闲逸。山水画已如一首抒情诗,是一种超然物外、意味悠长之美。 关键词:黄公望;《富春山居图》;艺术特色;闲逸平淡;再认识 中国画的历史己经非常悠久了,远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绘画——帛画,而在这之前就已经有原始岩画和彩陶画。中国画按照画中的内容又分为山水画和花鸟画。山水画艺术,尤其是水墨山水画方面有了空前的大发展。有后人评价元代的山水画:“潇洒简远,妙在笔墨之外”,意思就是元代的山水画重心源、重意象、重韵致、求天趣、尚逸品的审美追求。元代山水画不论是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还是黄公望《天池石壁图》,或是倪云林的《江岸望山图》等,他们的作品都表现出了一种“闲逸平淡”的意境。其中“元四家”之———黄公望深得赵孟頫真传,他的作品“精通造化,笔尽意在;水墨纷纷,浑润古雅”。他继赵孟颓之后,将董巨山水推向山水画的正脉,改变了院体画陈陈相因的积习,开创了山水画的一代风貌。 1黄公望简介 黄公望(1269-1354),常熟人,名公望,字子久。他前半生奔走于仕途,曾任浙内宪吏,中台察院转吏,一度随从张闾经理钱粮,后张闾因“贪刻用事”被治罪,黄公望亦受牵连下狱。出狱后,自知仕宦无望,于是投身道门,改号一峰,义苦行净墅、大痴翁。以卖卜和收徒为业,居杭州肖箕泉,并常往来于吴越间,结交了不少文人名士和画家。他雅好书画、音律利散曲,尤以山水冠称一绝。其山水画取意于五代董源、巨然的“平淡”,又得元代赵孟頫之“古意”,以疏体写江南烟岚山川,用墨枯淡而见华滋,笔态洒脱不羁,意境超迈简淡、空灵疏秀。黄公望山水从技法面貌而言,有两种风格类型,明张丑《清河书画舫》归纳为: “一种作浅绛色,山头多岩石,笔势雄伟,一种作水墨,效甚少,笔意尤为简远。”从他现存的几幅作品中可见《富春山居图》当为黄公望第二种画风的典型代表,足以代表他一生绘画的最高成就。图为长卷,纵仅33厘米,横636.9厘米,描绘富春江两岸初秋之景。画面层峦起伏,井然有序,林峦婉蜒,平岗连绵,水平树静,风和日丽,境界开阔辽远,简洁清润,又不失雄秀苍莽使人心旷神怡。村居散散落落地掩映在山麓林间,时有垂钓者放舟江心,让人于宁静处感悟平淡,于细致处品味闲逸。至此,山水画已如一首抒情诗,一种超然物外、意味悠长之美油然而生。用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诗句,来形容《富春山居图》很是恰当,美之至极,不就是回归自然,闲逸平淡之境!

国画教学心得

国画教学心得 作者:磐安县尖山镇中心小学徐美伟 中国画是用毛笔蘸水、墨、彩在宣纸或绢上作画。它以特有的观察方法和表现形式,形成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世界绘画历史上占据了一席极其重要的位置。让少儿学习中国画,既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也是陶冶少儿情操、提高审美素质、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我虽然从事国画教学时间不长,也积累了一些经验,领悟了一些少儿国画教学的一些特点和方法。 一、注重少儿个性培养 少儿学习中国画一般选择生活中喜乐见闻的内容,严谨的教学内容要让们于儿童鲜活的个性。在国画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少儿的成长、成才为目标,尊重少儿不同的兴趣爱好,重视发展少儿特长。在我的学生中,有的爱画山水,有的爱画花鸟,有的爱画人物;有的比较细腻、有的倾向雄浑;有的喜欢写意,有的喜欢工笔,找到他们各自的喜爱,我都给予尊重,给予支持,鼓励发展。 二、注重文化传承 为激发青少年对传统文化和家乡文化的热爱,我在国画教学中非常注重文化传承。利用家乡的传统节日,我开展了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国画教学,通过教学不仅提高了学员的绘画水平,也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另外,磐安虽是一个山区县,但民间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特色非常明显,拥有赶茶场、先锋、迎龙灯、迎大旗、叠牌坊、大凉伞、炼火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依

托这些文化遗产开展了以磐安民间文化为主题的国画教学,让青少年用国画的方式表现这些优秀的民间文化,激发青少年对民间文化的热爱和发扬。 三、现代与传统融合,趣味与技法并举 我让学生先从点、泼、洒、浸染等多种形式的趣味水墨体验开始走近中国画,让学生在水墨游戏中掌握绘画工具、材料的能力;再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花鸟虫鱼等形象的模仿练习锻炼观察、造型能力;最后,在潜移默化中,让少儿认识中国画,掌握基本的技法、简单的构图方式,锻炼他们勤于观察、敏于思考、善于表达的造型能力和触类旁通的思考绘画能力。 四、注重笔墨训练,培养笔墨功底 笔墨是中国画特有的艺术表达方式,掌握了笔墨就抓住了中国画学习的关键。不同笔锋的变化,以及干、湿、浓、淡、清,构成水墨画特有的酣畅淋漓的艺术境界,使学员在这种笔墨的变化中得到了无穷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指导学员熟练控制中侧锋的变化和用笔的速度,以及用水量大小而出现的干、湿、浓、淡、清不同墨色的变化规律,从而提高学员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五、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过程 我在实践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课堂示范法、故事法、引导法、游戏法等方法开展教学。我把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导入阶段。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开始就进行讲解、示范,学员容易产生心理疲劳,从而对国画失去兴趣。以故事导入,不但可以拓宽学员的知识面,更可以激发学员对学国画的乐趣。如:教花鸟画可以讲讲齐白石画家的故事作开场白,教

国画技法大全

国画技法大全 国画技法大全很是方便点击就看 2013-12-03 18:59:51| 分类:国画精选|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本文转载自墨韵书香《国画技法大全很是方便点击就看》 国画技法大全很是方便点击就看play齐白石绘画技法_2TE<47:25TE<孙奇峰画竹2TE<26:31TE<孙奇峰画竹1TE<26:32TE<花鸟画技巧与欣赏 1TE<01:04:57TE<鸳鸯戏水画法全录 _1TE<13:01TE<鸳鸯戏水画法全录_2TE<13:00TE<鸳鸯的局部特征和笔墨画法TE<14:17TE<写意花鸟画 教学TE<21:55TE< play播放:564334 上传:hnxiexu写意花鸟画教学0102TE<21:54TE<写意花鸟画教学 0202TE<28:59TE< play播放:428881 上传:斩红狼写意花鸟画教学0101TE<26:41TE<play播放:410207 上传:斩红狼写意花鸟画教学0201TE<31:28TE< play播 放:429144 上传:斩红狼牡丹画法--花萼与花苞 TE<08:44TE<牡丹画法--花头(单,复

瓣)TE<08:46TE<牡丹画法--冷色系花TE<08:44TE<牡丹画法--花头(千层瓣)TE<08:45TE<牡丹画法--暖色系花TE<08:45TE<牡丹画法--深色色系花 TE<08:45TE<牡丹画法--花蕊TE<08:45TE<牡丹画法--枝干TE<08:44TE<牡丹画法--叶子画法 TE<08:46TE<牡丹画法--风姿晴态TE<08:46TE<牡丹画法--含雨带露TE<08:45TE<牡丹画法--横势斜枝 TE<08:46TE<牡丹画法--花艳茶馨TE<08:46TE<海派著名画家梅若老师网络教学系列——红嘴蓝鹊 TE<01:00:58TE<海派著名画家梅若网络教学——戴胜鸟TE<53:32TE<砚云老师国画教学——白鹰的画法 TE<52:24TE<9月16日砚云画鹰TE<59:58TE<9月19日梅若老师鲫鱼的画法TE<55:12TE<梅老师画戴胜鸟TE<53:32TE<梅若老师8月30日画鸟--绣眼 TE<40:26TE<梅若国画教学——灰喜鹊的画法 TE<01:05:33TE<梅若老师8月26日画白头翁 TE<36:17TE<梅若教竹子-3TE<18:44TE<梅若教竹子-2TE<24:02TE<梅若教竹子-1TE<30:00TE<梅老师教灰喜鹊的画法TE<01:05:33TE<梅若教菊花 2-3TE<18:00TE<梅若教牡丹1TE<19:24TE<梅若教牡丹1-4TE<16:59TE<梅若教牡丹 1-3TE<21:55TE<梅若教牡丹1-2TE<24:00TE<梅若

著名楼阁山水画家.何镜涵山水作品欣赏

著名楼阁山水画家.何镜涵山水作品欣赏 何镜涵(1923~2008),号君望,别名少民,满族,北京人。1923年7月生于满族书香世家,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对何老的艺术人生有着及其重要影响。何老自幼天资聪慧,受其父熏陶,琴棋书画均有涉猎,尤喜爱中国画并阅读大量古典书籍,积累了深厚的学养。他与徐燕荪、王雪涛、溥雪斋、吴光宇、吴镜仃、蒋兆和等著名画家友谊甚厚,非师即友。何先生与王雪涛先生合作出版连环画《炮大哥》,也与吴光宇、吴镜仃等先生合作绘制《首都之春》大幅山水,并给古典文学故事画了大量插图。1957年,年仅36岁的何镜涵被原北京中国画院(现北京画院)聘为终生画师。从此他在中国画创新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定而有力的步伐。 雨墨馨香推荐阅读: 画坛绝品——齐白石工笔草虫册页2013.01.29 画坛绝品——齐白石工笔草虫册页 女画家李碧霞花鸟作品欣赏2013.01.29 女画家李碧霞花鸟作品欣赏 郭公达国画山水欣赏2013.01.29 郭公达国画山水欣赏 岁月静好…【油画欣赏】2012.12.18 岁月静好…【油画

欣赏】 闲静时分…【国画欣赏】2012.12.18 闲静时分…【国画欣赏】 青铜百花…【国画欣赏】2012.12.18 青铜百花…【国画欣赏】 雍正圆明园行乐图2012.09.23 雍正圆明园行乐图 诗韵画境,入梦写意2012.09.23 诗韵画境,入梦写意 水墨情2012.09.22 水墨情 敦煌飞天,视觉盛宴!2012.09.22 敦煌飞天,视觉盛宴!笔墨妙趣,恬淡人生-—谢友苏人物画2012.09.22 笔墨妙趣,恬淡人生-—谢友苏人物画 不在画中游,胜似画中仙【国画欣赏】2012.07.07 不在画中游,胜似画中仙【国画欣赏】 评论这张

浅谈山水画学习的心得体会 -

【标题】浅谈山水画学习的心得体会 【作者】罗礼洪 【关键词】山水画学习方法写生艺术 【指导老师】陈文安 【专业】美术学 【正文】 引言 中国山水画从古到今流传几千年,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山水画至今流芳百世,山水画的技法千奇百怪,变化多端。应从实践中去理解、去学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写生才能形象地、真实而具体地深入认识客观世界丰富和提高形象思维。写生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认识再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在写生的过程去学技法和规律,掌握一般规律,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自己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当然艺术决不是某一种事物的图解和说明,它是艺术家在深入生活中得到了深刻的认识和强烈的感受。艺术也是要求对生活进行高度集中和概括,要求典型化、理想化、从而创造出比现实更美好,更富有诗意,更理想的艺术境界,创造出革命时代新的意境。 美术是创造性的工作,真正搞好是不容易的。路子要走正;还要下很大的苦功夫。“生而知之,不学而能”是没有用的,只有学而知之。对学画的人来说,天份是有高低区别,但也只是学习上有快慢之分,绘画本身应该说是很难的,因为它不仅是门学问,同时还要有很高的技能。因此我认为要了解很多学术知识。首先了解绘画基本功如下: 一、学习山水画的基本功至少有三个方面的要求 1、是一般的造型能力。绘画语言是以可视形象反映客观事物,造型能力不好等于没有绘画语言,造型能力,指对形象、轮廓、明暗、层次、透视等的描绘能力。即对客观事物的刻划要准确,提高一般的造型能力,是艺术发展首要的前提。 怎样对待素描?我认为学中国画,山水画学点素描是可以的,或者说是必要的,素描是研究形象的科学,它概括了绘画语言的基本法则和规律,素描的唯一目的,就是准确的反映客观形象。客观描绘的准确性、体面、明暗、层次。光线的科学道理,对中国画的发展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我们的一些前辈画家。特别是徐悲鸿把西洋素描的科学方法引进中国,对中国绘画的发展起了很大促进作用,这是近代美术史上的一大功绩,我想这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有人说:学中国画的学了素描有碍民族风格的发展,我是不同意这样的看法,我学素描时间比较短,我曾有补习素描的打算,假若我的素描修养能再多些,对中国画创作会带来更大的好处,说西洋素描会影响发展民族风格,这是一种浅见。缺乏民族风格关键在于对民族传统的各个方面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没有把自己民族的东西放在主要地位,而不在于学了素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徐悲鸿先生在欧洲学习素描功力最深,造诣也最高,后来他画了大量的中国画,能说他失去民族风格了吗?我看不光没有失去,反而是促进了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的发展,使民族风格发出了新的光彩,中国是一个有高度发达的传统文化的国家,在中国美术史上,一些外来的文化传入,中国都有能力吸收消化,都曾变成为有益有滋养,促

中国写意山水画教案

中国写意山水画教案 课题:中国写意山水画鉴赏与基本技法 上课时间:20xx年xx月xx日 课时:2课时(90分钟) 教学对象:高中普通班学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理论讲解和示范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山水画的笔墨技法。 并掌握如何用笔、用墨和笔法和墨法具体的实践操作,以便在 日后的在临摹、写生和创作中加以灵活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了解掌握中国山水画的分类和各类山水画具体的特点。 通过讲解山水画特点让学生用哲学的思想去感悟山水画的意 象造型原则,笔墨表现形式和意境要素的生成以及对时空处理 特殊性和诗书画印的完整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史使学生对山水画在中国绘 画史中的重要地位有所感悟,体会山水画悠久的历史, 中华民族丰富的智慧和情感,崇高的审美理想、艺术追 求。提高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于传统艺术的热爱。教学方法:讲述法。 教具:课本。山水画图片。

学具:课本。笔记本。 重点:山水画的发展,分类,特点以及基本技法。山水画的鉴赏方法。 难点:山水画的意向表现原则。意境要素的生成。山水画的鉴赏。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写意山水画的相关基础知识 一:相关概念 1.写意: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苛求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内心 的情感(区别于“工笔”) 俗称“粗笔”。与“工笔”对称。中国画技法名。通过简练放纵的笔致着重表现描绘对象的意态风神的画法。写意画是国画的基本表现形式,与工笔画并称。分类:写意画分为小写意和大写意,所谓的小写意,更倾向于水墨画法写物象之实,上接元人墨花墨禽的传统;而所谓的大写意,更倾向于以水墨 画法表现画家的主观感情,继承的是宋元的文人墨戏传统。 特点:不着眼于详尽如实、细针密缕地摹写现实,而着重以简炼的笔墨表现客观物象的神韵和抒写画家主观的情致。写意技法 2.山水画:山水画简称“山水”。中国画的一种。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 画。 二:发展 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并在东方绘画中成为富有特色的艺术。据文献记载,早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战国时期,山水画就已经出现在丝织品和壁画上。从北魏壁画和东晋顾恺之的传世摹本《女史箴图》,《洛神赋图》来看,这时期的山水画只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山水画的技法还比较简单粗拙,往往“人大于山”“水不容泛”。正如唐张彦远所说的:“其画山水,则群峰之势,若细饰犀栉,列植之状,则若伸臂布指。”可见这时期的山水画还很不成熟,是中国山水画形成的孕育期。中国山水画,经东晋顾恺之发端,历南北朝至隋唐,才逐渐摆脱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而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科。传为隋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最早的一幅山水画真迹,画中人物只不过是点景而已。它一变六朝墨勾色晕法为勾线填色、重彩青绿法,开青绿山水之先河。它标志着中国山水画的形成和进步。 到了唐代,由于经济的发达,社会的安定,以及宗教绘画的世俗化,中国山水画走向成熟并进入了繁荣昌盛的时期,因而有各种风格竞相出现的局面。总的说来,唐代山水画开创了两大流派:一派是青绿山水,它继承了隋代展子虔的传统表现技法,发展成为工细巧整、金碧辉映的风格,此即后世所称的“北宗山水”,它以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为代表。李思训的传世作品有《江帆楼阁图》,画以勾勒廓

心得体会 国画鉴赏心得体会

国画鉴赏心得体会 国画鉴赏心得体会 学习《国画》的心得体会 有幸参加了为期三天的国画学习,我很感谢为举办这次《长安区中小学教师国画培训班》付出辛苦的老师,特别是杨主任、张主任、李曼老师,还有学识渊博的刘岚老师。我现谈点心得体会。 我琐碎的说三点: 一、近大远小:同样的物像近处的大远处的小,比如人物、树木、房屋、山峰。国画虽然是散点透视,但是国画也是讲究合情、合理。二、虚实:近实远虚,近处清晰色重、线多、点多,远处清淡、模糊线少、虚,一般远处色淡,但是如果不是分两个层次,而是多个层次,如近、中、远景,有时可以近处色重、清晰,中景色淡,远景色较重但是一定要虚,点和线都要虚要少。学画在基本技法掌握后,一定学布局,学整体,要学会虚实、避让,即是一个局部也要有虚实避让,也就是要有变化,在一些美的笔墨的基础上,要有虚实,多少,避让和变化。局部实大部分虚,画有画眼有重点,重点要实,次要点次之,其它要虚。不能对称要有虚实比对,上下、左右、前后的变化。也就是说首先从整个画面上要有大的虚实,不可零散,不可杂乱的虚实,要气韵贯通。 三、勾、皱、擦、点、染是成熟起来的技法,因此初学者一定从此基础开始学习,这是国画成熟的程式,用笔勾、皱、擦、点用硬笔,且用笔适中,染用软笔,且用笔要大,为了画面连贯不留渍痕,而且有

时为了统一灰度,把淡墨一次调好。忌板、刻、结,用笔不活,手腕不灵,或不清楚笔意或所画的对象,拿不定主意。.不能生硬,荒、率,不好好多练,要沉实,要认真沉静的多练。只有当你把法技法学成熟了以后,在此基础上才能开始创造自已的作品。 xx年4月25日第二篇、关于中国画笔墨学习心得体会 国画鉴赏心得体会 感受中国画的笔墨 学校:南马小学 姓名:李文静 职称:中小学二级 完成日期:xx年4月15日 感受中国画的笔墨 摘要: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构成,它传承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精神。本文通过我对中国画的学习和理解,从对用笔用墨以及写生感受等方面的认识体会,感受中国画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用笔;用墨;写生感受; 目录 一、概述 (1) 二、通过大师感受笔

中国画技法课程题库

中国画技法课程题库 一、写意人物试题库之一 1.教学课题:理解传统写意人物画的基础理论,掌握传统写意人物画的表现技法。 质量要求:方法正确,真切体现原作的笔墨造型精神。 数量要求:2幅作业,四尺三开以上。 评分标准:能正确地把握传统写意人物画的基本方法,比较准确地体现范作的笔墨造型艺术精神。 2.教学课题:如何在写生中正确运用传统写意人物画方法。 质量要求:造型生动,构图完整,具有一定的笔墨表现力。 数量要求:2幅作业,均为四尺整张。 评分标准:能发挥传统写意人物画的艺术特性,有一定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 3.教学课题:较好把握写意人物画语言的艺术精神,在实践中较好地运用传统写意人物画 技法。 质量要求:笔墨表现较为生动、整体效果好。 数量要求:2幅,尺寸均为四尺整张。 评分标准:能较为生动地表现客观对象,笔墨表现效果较好,体现出对传统理论和技法的正确认识。 4.教学课题:写意人物画写生与创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质量要求:造型生动、画面完整,有一定的表现力和创作性。 数量要求:写生1幅/4学时,创作1幅/12学时,尺寸均为四尺整张。 评分标准:人物造型生动,画面完整,笔墨具有表现性和一定的创作性,能体现对课程要求的深入认识和切实把握。 二、写意人物试题库之二 1. 教学课题:写意人物的基本方法、临摹传统经典作品 质量要求:充分体现原画的特征风貌 数量要求:四尺对开或全张1—2幅 评分标准:根据对传统方法内涵的理解,临摹制作完整程度和对技法的把握综合评分。 2. 教学课题:写意人物画全身像写生 质量要求:线条随意而到位,笔墨处理恰当。 数量要求:四尺整一幅 评分标准:按照写生作业的整体效果,包括造型的准确到位、笔墨处理的熟练程度,及学习态度综合评分。 3. 教学课题:在写生的基础上进行写意人物的创作练习 质量要求:有一定的创作构思,画面完整。 数量要求:四尺×2或四尺1-2幅 评分标准:根据创作的画面效果综合评分。 4. 教学课题:写意人物创作练习 质量要求:构图完整,形象生动,笔墨协调。 数量要求:四尺两幅或六尺一幅。 评分标准:根据写意人物画创作作品的构思、构图及人物形象的表现,同时参照学习态度和学习的进展快慢综合评分。 三、写意人物试题库之三

国画讲座心得体会[工作范文]

国画讲座心得体会 篇一:中国画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画作品欣赏学习心得 中国画是植根中华民族土壤中的艺术,但是真正能看懂中国画的人还不是很多。我正是带着一种对中国画的好奇与探求心选择了“中国画作品欣赏与基本技法”这门课。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赏析了许多优秀的中国画作品,还学会了画工笔画,水墨画,写意牡丹等。虽谈不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有了了解,但也在老师的熏陶下对中国画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体会。我明白了赏析一幅中国画,要赏析它的意境与境界,只有为观者营造出一种意境的作品才是一幅好画。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含有无穷的韵味在其中,这才有诗意。画也要这样,含不尽之意于画外,这叫画意,这就是意境境界。古人说“人品不高,落笔无法”。这个说法我也很赞同。比如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什么气度,画就谈不上有什么意境气韵,如果一个人特别注重自己的气质修养,那么他的笔墨之间一定会少几分浮华,多了几分真美。 中国画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按其题材又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中国画画幅形式较为多样,横向展开的有长卷、横披,纵向展开的有条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册页、

斗方,画在扇面上面的有折扇、团扇等。 国画在古代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纸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中国画历史悠久,远在20XX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绘画——帛画,这之前又有原始岩画和彩陶画。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由稳定统一到分裂的急剧变化,绘画形成以宗教绘画为主的局面,山水画、花鸟画亦在此时萌芽。隋唐时期社会高度繁荣,绘画也随之呈现出全面繁荣的局面。山水画、花鸟画已发展成熟,宗教画达到了顶峰,并出现了世俗化倾向。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得到突出发展,文人画成为中国画的主流,但其末流则走向因袭模仿。中国画自19世纪末以后在近百年引入西方美术的表现形式与艺术观念19世纪以后,在政治、经济中心城市,汇聚了一大批画家,以上海为张大千等人;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画家群,如齐白石,以广州为中心的岭南画家群,如黄君璧等人。 总之,学了这门课,我受益匪浅,既陶冶了情操,又学习了新知识。 篇二:美术讲座心得体会 精选范文:美术讲座心得体会(共2篇)这次美术专家讲座,对于我们非美术专业老师来说, 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时间虽短,但感收获颇丰.在讲座中,专家拿出了很多范画,再用

赣美版六下美术《写意人物画》教案

赣美版六下美术《写意人物画》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传统中国画的表现形式,以及中国人物画“以形写神”的艺术特征。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领略传统中国人物写意画的传神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3.使学生对中国绘画人物题材的多样性有一个初步了解,在接受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艺术美的关注,并能大胆地用彩墨人物画的技法临摹一幅戏曲人物画,或用写生的方法画画自己最熟悉的人。 教学重难点: 能够准确的描绘出人物的神态,色彩搭配方面能够准确的把握。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二、欣赏《泼墨仙人图》 中国人物画到了宋代,在工整细腻的工笔画基础上创造出了豪放淋漓的写意画技法,成就最突出的是课本中所选宋代画家梁楷运用简笔画法和泼墨画法所作的写意人物画《泼墨仙人图》。此画是梁楷的传世之作,画中这位仙人形象很滑稽,体胖、身矮、头大、颈短。画家有意识地把仙人的五官位置压缩到脸的下半部,额头显得特别宽大,绝妙地表现了仙人不同凡俗的精神状态。画家不用线条,而是用粗阔的笔势与浓淡水墨来塑造形象,头部用淡墨横笔拖扫,画出脸形,宽袍用浓墨以奔腾的笔势向下方横扫而过,又以淡墨画出左臂长袖,衬托出胸脯和凸出的肚皮、肥大的裤子。画家运用酣畅的泼墨画法,绘出了仙人步履蹒跚的醉态;用简括细笔夸张地描绘出带有幽默感的沉醉人物的形象,将中国画人物“以形传神”、“气韵生动”的艺术特点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 第二课时 一、欣赏《戏剧人物图》 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有人独树一帜,把表现“国粹”作为艺术人生的不懈追求,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就是以水墨写意技法表现京剧人物而驰名的画家——课本所选《戏剧人物图》的作者关良。画家历经60个春秋,致使两种“国粹”在他的艺术中得以完美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