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学习:芥子园临摹学习心得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芥子园临摹学习心得体会
从去年开始,断断续续地临摹《芥子园画传·山水篇·树谱》,现在终于可以告一段落,暂时转入《山石谱》的临摹学习。由于受自身理解领悟能力、模仿能力、绘画基本功的限制,临摹的过程不得其法,临摹作品可以说是水平甚低、不堪入目。但是,自己依然觉得,在临摹《芥子园画传》的这些日子里,受益颇多。若是有太长时间没有坚持临摹,自己也会感到若有所失。那么,问题来了,临《芥子园画传》都临了些什么?
一、板凳要坐十年冷:做学问的定力
无论处在人生道路的哪一个阶段,自己身上都免不了会带着一些浮躁之气。而祛除这浮躁之气的最好方法,莫过于把有限的精力用到有意义的事情上。靠近学问便是这有意义的事情中的一件。
每当捧着《芥子园画传》,一笔一笔的进行临摹,自己心间的烦躁便会渐渐消释。对每一句释文的思考与理解,又会让自己有意识地去探求古人的言语文字,感悟体味那个时代的语言特征。
学问学问,多学多问。在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的时候,又会不得不搜集相关资料。这是学的过程,也是在探问中求索进步的过程。
二、胸中有丘壑:观察自然的眼力
在临摹《芥子园画传》之前,自己对身边的山水草木,基本上是熟视无睹,不会觉得有什么稀奇,也很少会欣赏到它们所体现出的大自然的无穷无尽的魅力。可自从临摹之后,自己看见的每一棵树都不再那么平凡普通,而是在枝干叶丛中散发出无可比拟的姿态美、色彩美、气韵美。
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给予我们这样那样的启迪和智慧。我们需要的是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敏感又沉稳的心灵。
《五灯会元》里记载了青原惟信禅师的关于人生的三种境界的阐述:
吉州青原惟信禅师,上堂:“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大众,这三般见解,是同是别?有人缁素得出,许汝亲见老僧。”
我想,这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只是山的三个阶段,是任何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都可以体会得到的吧!
三、咬定青山不放松:迎难而上的韧力
说实话,有时候因为忙碌,以及自身的散漫懈怠,或者是感到临摹的过程有点枯燥无单一,自己也会找个借口,不再认真临摹。可等停歇了几天后,自己便又会觉得浑身不自在。因为,远离了有意义之事,无聊之感便会袭身而来。
如此,只得逼迫自己努力克服现实中的困难,以平常之心、以恒久之力,来认认真真地对待临摹这件事。在这样的过程中,自己的品性与韧劲也潜移默化地得到了磨练。当面对生活中的琐事时,也自然就多了几分韧力。
四、石如飞白木如籀:书画同源的笔力
唐太宗《帝苑》中说:“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意思是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即使是效法上等的,也往往只收到中等的效果,所以要高标准严要求。
事实也正是如此!
人们常说,书画同源,国画和书法两者的产生和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著名书画家赵孟曾在作品《秀林疏石图》上题诗:“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更是形象阐述了书画同源的道理。
山水画的笔法变化多端,因景、因情、因时、因地而异,对墨色浓淡干湿的要求也较高。因此,通过学习山水画技法,可以很好地提升自己对笔墨的掌控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书法的领悟和学习。
五、一张一弛:轻重缓急的弹力
事情有轻重缓急之分。有些事重要又紧急,有些事重要但不紧急,有些事不重要而紧急,有些事既不重要也不紧急。
在生活中,我们要学着培养自己“以假修真”的能力,通过一些刻意的磨练,来提升自己面对生活的勇气、信心、智慧和技
能。平时通过坚持一些重要但不紧急、甚至是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情,只要这些事情是有意义的。如此,坚持的过程便是不断积累沉淀的过程,也会让自己在真正面对紧急的事情时,多一分沉着与冷静。
六、家人、朋友的鼓励:不断前行的动力
坚持一件事,不单单是因为这件事本身所具有的意义,还有很大一部分动力来自周围人的认可和鼓励。当我试着画了一幅山水作品时,妻子看了后,笑着说:“这树还可以,可这山?”听了这句话,自己内心十分的高兴,觉得对树谱的临摹练习还是让自己很有受益的。
其实,无论是国画、书法,自己学习的过程都是在家人的鼓励、朋友的指导下坚持下来的。不在乎自己基础差、底子薄,只要有志、有识、有恒,这样的过程是值得一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