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境读悟 入情感怀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入境读悟入情感怀
阅读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其目的不仅在于“增加智慧”,更在于“陶冶性情,净化心灵,育德导行”,即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情感教育。
阅读教材中充满了丰富的思想、精辟的道理、动人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如果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必然会在学生心中激起感情的波澜,使之受到美的熏陶。
教师要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赏析感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一、反复诵读,体味情感
小学语文新教材中安排了一些篇幅短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阅读材料, 有助于学生增加文化底蕴, 积累语言材料。
在教学实践中应重视学生的诵读训练,对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和片段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
这不仅是对语言的积累, 更是体味情感的一种途径,通过这种有感而发的反复诵读,能够使学生打开心窗透视作者的内心世界,或高山流水,或小桥人家, 或绚丽多姿, 或风云变幻;能够使学生在情不自禁中或曲折委婉, 或粗犷平直, 或凝重沉厚, 或博大精深, 从而实现知识的汲取和情操的陶冶。
例如我在教学《雪儿》一课时,课文中“我”对雪儿的爱显而易见,但要真正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我”对自由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光靠课文中的语言是难以企及的。
我在反复研读文本的基础上,选择了这样一句话,作为想象的基点,“从此,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引导学生想象,我们看
到蓝天时心里又会想什么呢?外面的天是那么蓝,我们却只能待在家里,多么希望能到外面去玩呀……通过一次次的想象,一次次的读文,雪儿和“我”对自由的那份向往之情便呼之欲出了。
在有所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情朗读。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抓住“给它洗了澡”、“在它伤口上敷了药”、“和雪儿一起……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飘飘悠悠的白云”等到词语,读懂“我”对雪儿的关切、怜爱之情,特别是通过“啊!我为雪儿欢呼!你看它那双翅膀被春风高高地托起,在蓝天中划出了一道美丽的弧线”、“我把雪儿轻轻捧起”等词语,悟出“我”对雪儿的喜爱以及为它重返蓝天而快乐的心情。
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使自己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二、感悟教材,分析情感
小学语文新教材中的大量作品,都凝聚着作者的爱憎,深蕴着作者的情感。
因此,要把情感教育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启发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情感因素,并进而感染学生,达到“学文”“悟道”的目的,真正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通过对教材的感悟,首先要使学生把握作者情感的基调,文章中流露出的情感或激昂愉快,或悲抑凄婉,或勃发豪放,或凝重深沉。
为文章确定一个基调,就可以从整体角度去把握好作品的情感。
其次,要使学生理清情感脉络,优秀的文章,“情”往往潜隐于“辞”中,形成一条情感发展线,体现了情感变化的层次性,如《木兰从军》一文中,木兰经历了替父从军→女扮男装→边疆打仗→战场立
功→回到家乡→战友探望视真相。
理清了这条情感线,便能使学生清晰地感悟到木兰精神的可贵;再次,要通过品词析句,分析作者情感,情感是深深地渗透在文章中的每个词、每句话中的。
在品赏词句教学时,要抓住文中关键词句,讲清深层内涵和蕴意,让学生披“文人情”体会文章的“味”,与作者情感共鸣。
教材中的大凡名篇佳作,作者在刻画人物描摹景壮时都将自己浓烈的思想感情渗透于字里行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为学生展现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
教学时,教师应注意把那些体现深邃思想的“文眼”,尤其是那些寓意深刻,感情浓烈,内涵深厚的语句反复琢磨,细细品味,让学生体情揣意,驱遣想象,接受语句所传递的情感和意境。
三、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情境是指引起人情感变化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它在激发人的某种情感方面有特定的作用。
情感具有情境性,可以借助一定的情境来唤醒、激发、巩固。
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把情感教育带入教和学的互动之中,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使学生进入角色,感受情感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如我在教学《庐山的云雾》一文时,在课前播放了庐山云雾的专题片,影片影音并茂,把壮观多变的庐山云雾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看后赞叹不已。
接着我让学生谈谈观后感,大家纷纷举手,有的说,“庐山真是太美了!”、“庐山的云雾真是千姿百态!”、“庐山真是人间仙境。
”、“我真想去庐山玩一玩。
”······学生们陶醉了,于是我抓住这一契机
让大家朗读课文,同学们观看影片后所产生的激动、丰富的情感体验与课文文字蕴含的情感马上得到了有机统一,学生凭借已有的情感体验,与文中蕴含的情感达到和谐统一。
四、延伸激情,升华情感
充满感情色彩的教学语言,直接关系着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及和谐状态的形成。
它具有一种吸引力,既可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和教材的内容形成共鸣,达到和谐,它不仅可以让学生从内容上去感受知识,还可以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
如教学《姥姥的剪纸》一文,首先引导学生感知这是一篇怀念姥姥的文章,作者也正是在这样的情感下动笔的。
循“情”而入,然后引导学生顺应课文的脉络,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姥姥为村里人剪纸,突出了一个“神”字;姥姥为我剪纸,突出了一个“栓”字。
这样一来,“情路”与“文路”相融共生,在感受浓浓的亲情时,领悟了作者表达的顺序,这正是作者构思的匠心。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课堂上一切情感的诞生都需要师生课外的积累,一个情感空白的人很难喷发出真诚的爱恨情愁。
教师要指导学生,关注周围的点点滴滴,用心去感受生活,感受世界。
“儿童是情感的王子”。
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依据教材特点,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把握学生心理,拨动学生情弦,借助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营造浓郁的课堂情感氛围,让学生在真情的激荡下,不断强化感受与体验,把阅读教学转化为情感的诗意之旅;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沉浸到文学
作品中去;让每一颗求知的心灵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增长知识、发展个性、健全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