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独立型/依存型认知风格与外语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场独立型/依存型认知风格与外语教学
本文介绍了场独立/依存型认知风格的发展,通过分析研究者提出的场独立型/依存型认知风格与外语学习关系的两种假设,总结出场独立型/依存型认知风格分别适用于不同语言学习环境、学习阶段和技能的学习,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标签:场独立/依存;认知风格;外语教学
一、引言
随着外语教学的重心从教学方法向学习者个体特点的转移,学习者的认知风格,作为二语习得中个体差异的主要研究因素之一,自20世纪40年代末起,受到广泛的关注。

认知风格(cognitive style),亦称认知模式或者认知方式,笼统地说,是人在信息加工(包括接受、储存、转化、提取和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组织和认知功能方面持久一贯的风格。

二、场独立型/依存型认知风格的产生和发展
在认知风格与二语习得的关系方面,场独立/依存(field independence/dependence)是受到最广泛关注和研究的一类认知风格。

场独立/依存的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Witkin在20世纪40年代研究垂直知觉时首先提出来的。

Witkin对场独立/依存的研究始于军事上的需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飞机驾驶员常因在云雾中机身滚翻而丧失方向感,造成飞机失事。

为了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在挑选和训练驾驶员时,研究如何测试应征者对空间方位的直觉判断能力。

Witkin设计了一种可调节倾斜度的房间,让被试坐在一张椅子上,椅子可以通过转动把手与房间同向或逆向倾斜,构成类似飞机在空中翻滚的情境。

此时要求受试做出对上下位的判断,并说出其身体与标准垂直线的角度。

实验结果发现,有些被试在离垂直差35度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认为自己是完全坐直的;而有些人则能在椅子与倾斜的房间看上去角度明显不正的情况下,仍能使椅子非常接近于垂直状态。

Witkin由此得出结论,有些人知觉时较多地受他所看到的环境信息的影响;有些人则较多地受来自身体内部的线索的影响,他将受环境因素影响大的称为场依存型,把不受或很少受环境因素影响的人称为场独立型。

三、场独立型/依存型认知风格的特点
一般来说,场独立是指个体从一整套思想、观点或感情中加工出具体的、相关的次要素的能力。

而场依存是指个体依靠整个场,使部分镶嵌于整体之中的能力。

场独立/依存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特性,而随着孩子过渡到成年期,场独立会逐渐增强。

在西方,人们发现男性的场独立性较之女性要更强,而且它是测试智力水平的三个因素之一。

在性格方面,偏向场独立型的人通常具备更强的独立性、竞争性,对各种事物和行为的非人格化、抽象化的方面表现出更大的兴趣,并且他们更加自信。

而场依存型的人更加社会化,他们总是在周围其他人身上获取自信,并且他们容易感知到周围其他人的感情和想法,在决定自己的态度和信仰时喜欢
参照其他人的看法和行为。

四、场独立型/依存型认知风格与外语学习的关系
在二语习得领域,研究者们提出了两个相对的假设:
1.场独立者更善于学习外语。

Hansen and Stanfield(1981),Stanfield and Hansen(1983),L.Hansen(1984),在多个成年人二语学习者群体中发现,场独立和与需要分析能力的完型填空测试成绩相关,相关系数是0.43。

完形测验与镶嵌图形测验有共同的特点,都需要测试者运用分析和推理能力,而分析和推理能力正是场独立者思维方式的特征之一。

Stern(1983)也认为,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必须依据语言所处的特定环境去理解语言,同时要从语言变化的特点中区分语言,加深对语言的理解。

因此,具有分析型风格的场独立型的学习者能够通过分析语言素材展示自己的才能,场独立型的学习者具备较好的从场景中分辨具体信息的能力,能较好地理解具体信息与整体信息的关系,他们更擅长进行复杂的学习活动,并且他们推理和分析能力比场依存型的学习者强。

2.场依存型的学习者往往在语言学习中更成功。

这主要是因为场依存型的人更善于移情。

在社会交往中,他们性情比较开朗,易与他人接触,他们最终是优秀的语言学习者。

还有的学者认为,语言蕴含在文化之中,一个社会的语言是其文化的一部分,在某种意义上,学习第二种语言也就是学习其文化。

语言学习必须善于超越个人的“自我”界限,接受目的语的文化,从而提高目的与的习得水平。

然而,遗憾的是,由于缺乏对场依存的准确测试方法,无法为这一假设找到论据。

在对场独立的标准测试中,要求受试找到镶嵌在大几何图形中的小几何图形,得分高意味着场独立性强,然而得分低并不一定说明场依靠性强。

因此,由于缺乏对场存靠的标准的测试手段,第二个假设也就无从验证了。

有些学者综合了以上两种不同的观点,认为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的学习者都有可能成为优秀的语言学习者。

Brown认为,以上两种假设是矛盾对立的,而解释这一矛盾的答案似乎是: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两种认知风格都很重要,两类学习者都有可能成为优秀的语言学习者;两种认知风格分别适于用于不同的学习环境:自然的、面对面的交流方式适合场依存型学习者,课堂语言学习活动,如练习、测验等适用于场独立风格的学习者。

相对于Brown提出的不同类型的认知风格适用于不同的学习环境,其他学者的研究表明,不同的认知风格适用于不同在推理性的课程中表现更好,而场依存型的学习者在归纳性的课程中更加成功;我国学者吴一安、刘润清等(1992)的调查结果表明,场独立型的认知方式有利于中高级水平的学习者学习外语,场独立型的学生在达到一定的语言水平后,在进一步的语言学习中具有优势,同时场依存型学习者在听力方面的测试成绩优于场独立型小组。

五、场独立型/依存型认知风格与外语教学的关系
学习者的认知风格不仅影响自身学习策略的选择,也影响教师教学策略的选择。

针对不同认知风格的学习者进行因材施教,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策略。

杨连瑞、张德禄等认为,场依存者较易接受别人的暗示,学习的努力程度往往来自外来因素的影响,特别是那些他们喜欢、崇拜的人的影响,这类学生喜欢集体学习,需要得到及时的反馈信息,受环境影响,易受负强化的影响,有时情绪波动较大。

针对这些特点,在教学上采用间隔强化的对策,效果明显。

教学时多举一些人文科学的例子,开展小组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

场独立者在内在动机作用下,时常会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喜欢发现式学习(discovery learning),在学习未经充分组织好的材料时有较大优势。

他们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倾向于对事物独立做出判断。

有时比较固执,较难接受别人的意见,尤其表现在对某个事物有了一定看法的时候。

针对这类学生,可放手让他们自己制定比较合理的计划,以自学为主,老师适当点拨为辅,尊重其特有的思维个性,设身处地从学生的思考角度出发,最终使学生心领神会,切忌老师将自己的思维方式强加于学生。

张庆宗认为,首先,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采用适合学习这得教学方法、选择恰当的学习材料。

场独立型学生易于给无结构的材料提供结构,比较适合结构不严密的教学方法。

反之,场依存型学生喜欢有严密结构的教学,因为他们需要教师提供外来结构,需要教师的明确指导和讲解。

场依存型学生在外语学习初期可能因为社交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优势,然而随着学习难度的加大,可能由于其认知方式的局限,反而不如场独立型学生,如果教师能在适当的时候给与恰当的指导,学习效果或许会得到提高。

其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可以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如语言材料、学习任务等)促使学生转换风格,以弥补自己认知风格的不足。

例如,可以鼓励场独立型学生有意识地找同学、教师或者外籍人士交谈,参加英语角、英语讲演比赛之类的课外活动,在课堂上为他们创造一种能够展示自己的机会;相反,对场依存型学生,可以多给他们布置一些需要独立完成的写作或自我交谈的任务,在他们学习处于低谷时期给与足够的鼓励,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他还建议,由于我国外语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太差的问题,教师要处理好外语教学中语言流畅性和准确性的关系。

场依存型学生在课堂上发言踊跃、语言流畅,但是错误较多。

对他们而言,注重准确性的传统教学方法可能比较适宜,教师对他们所犯的错误应该多加注意和纠正。

相反,场独立型学生在课堂上可能比较沉闷,他们表达的观点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此表达比较准确,但语言不够流畅。

对他们来说,交际教学法可能更适合一些,教师对他们在课堂发言中所犯的错误应该采取更加包容的态度,只要不影响意思的表达,尽量少纠正他们的语言错误。

六、结语
我们认为,在以上研究者提出的因材施教方法的基础上,教师还应尊重学习者的场的定向,认识到他们各有所长。

教师还要了解自己的场的定向,因为教师的场的定向会影响教学方式。

场独立型的教师倾向于指导性的教学方式,以任务为定向,而场依存型的教师则倾向于非指导性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定向。

只有教师认识到自己的场的定向,才能采取与学生的场的定向相匹配的教学方式,以达到尊重学生的场的定向,形成良好的教与学的关系。

在我国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大部分的教师所关注的是教学法方面的问题,如外语课程设置、教材、教学方法等外部因素的探讨,而忽视了外语学习者的主
体因素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外语教学的研究视角从“教的活动”转向“学的活动”,外语教师要更多的关注学习者的个体差异,而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认知方式也应该得到广泛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庆宗.外语教育心理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65-67.
[2]杨连瑞,张德禄等.二语习得研究与中国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145-151.
[3]李志雪,李绍山.国内场独立/依存认知风格与外语教学关系研究综述[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9):79-81.
[4]吴一安,刘润清.中国英语本科学生素质调查报告[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1):36-46.
[5]戴运竹.场独立/依靠的认知方式和第二语言习得[J].2002,(5):203-204.
[6]Brown H.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3rded.)[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2:106-1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