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读懂诗

合集下载

2019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课案一:读懂诗家语】PPT

2019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课案一:读懂诗家语】PPT

古代诗歌鉴赏课案一:读懂诗家语诗歌鉴赏能全面而深入地考查考生的语文素养和鉴赏能力,古代诗歌阅读作为高考阅读必考题也就成为一种必然。

但是考生在考试中诗歌鉴赏题得分率普遍较低,甚至很低,究其原因,在于考生读不懂诗歌,思路不清晰,答题不规范,而读不懂是根本的、主要的原因。

一、懂点诗歌基本常识(一)古代诗歌分类古代诗歌诗古体诗唐以前的诗称古体诗, 又称古诗、古风,句式大体整齐,有一定节奏韵律,但在句数、平仄、对仗等方面没严格规定,可算自由诗。

按每句字数分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杂言诗(各句字数不等)等。

还包括楚辞和乐府诗。

近体诗近体诗是指定型于唐并盛于唐的格律诗,在句数、字数、对仗、平仄等方面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

为区别于过去的非格律诗,称格律诗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词词萌生于南朝盛于宋。

开始是用来为乐谱配词用于歌唱的。

为谱配词叫填词,填词所选的调子叫词牌,如“水调歌头”“念奴娇”等。

填词时为点明题旨,多在词牌下另标题目,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曲曲由词进一步发展而成。

宋、金时北方产生了新的乐曲曲调,发展到元代,形成元曲。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是清唱曲,包括小令(高考重点考查)与套数;杂剧是可演出的戏曲。

(二)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1.结构章法2.基本特点:情景结合(1)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对乐情,哀景对哀情。

(2)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等。

二、读懂诗家语,方悟诗歌情诗歌语言受字数、句数和格律的严格限制,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现象。

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进而把握诗歌情感。

(一)词类活用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一首诗词往往因一两处词性的改变而韵味无穷。

名词活用作动词①“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锦帽貂裘”等于说“戴锦帽”“穿貂裘”,这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如何读懂古诗词》课件(46张)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如何读懂古诗词》课件(46张)

实战演练: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本诗在表现手法方面最突出的特色是什么?请简要回答。2、 点评“风吹一夜满关山”在词语锤炼方面的妙处。
参考答案: 1、最突出的特色是虚实结合,前两句“雪净胡天牧马还,月
明羌笛戍楼间”写得是实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战士们赶着 马群归来,天空中洒下明月的清辉。《梅花落》本是一种曲调, 作者拆开用,又构成了虚景,仿佛飘落的不是笛声而是梅花的花 片,这样,虚实交错,构成了美妙阔远的意境。
一为迁客②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③。 注: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年)流放夜郎经过武 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迁客,指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 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到长沙。③古曲有《梅花 落》。 (1)诗歌前两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抒发了诗人被流放的凄凉之感和眷恋朝廷、 思而不得的苦闷。
❀ 如何读懂古诗词
方法归纳
例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问:从思想内容分,这是什么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 感?
答:“送”字提示了我们,这是一首送别诗。 诗中用“春江渺茫”“日暮” “何处泊”“断 人肠”等词,表达了作者惜别哀伤之情。
①表现了诗人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 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2分)结合注释因为诗 人仕途失意,所以“路暗花迷”表现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 (1分) “无奈”“思家”等词语则表现了无可奈何之情和 渴望回家之情。(1分)
总结方法
• (六)看典故,取用原来意义 古诗很讲究用典,典故是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 历出处的词语。用典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 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 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典故有正 用和反用两种,正用就是取典故的原来意义入诗文;反用 则在诗文中反用原典的意义。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学案(2)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学案(2)

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提升1“4看法”读懂诗歌古代诗歌高度凝练,句式跌宕,意象错落,情感内敛——像茶叶一样,不泡开就品不出滋味。

要读懂诗歌有“4看”:1.看题目——初判题材。

2.看作者、诗序、注释——了解背景,提取信息。

3.看正文——联想、调整语序后准确翻译。

4.看情感——抓住表情词语,晓明题旨。

下面我们就用“4看法”读懂诗歌,以明诗情。

(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题目。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步骤内容1.看题目——初判题材。

子由是苏轼的弟弟,“契丹”是子由出使的地方,“送”,意为“送别”。

由此可见,这是一首送别诗。

2.看作者、诗序、注释——了解背景,提取信息。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在当时声名卓著;注释①暗示苏辙受皇帝信任,地位之高;注释②交代苏轼当时为杭州知州,为朝廷重臣。

注释③交代李揆在唐代声名卓著,苏轼引用此典故,想提醒苏辙,如果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3.看正文——联想、调整语序后准确翻译。

首联点题。

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

颔联劝勉。

上句勉励苏辙不辞辛苦,下句鼓励兄弟不辱使命。

颈联嘱咐。

上句要子由身居沙漠,时时回望汴京的月亮,不要忘记故国。

尾联望归。

这里用李揆指子由,这不仅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的名位与声望,举世皆有所闻,而且以此告诫子由,出使北蕃,绝不可追求盛名,须小心谨慎,安全而归。

4.看情感——抓住表情词语,晓明题旨。

“那因”表明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表现出苏轼乐观旷达的襟怀;“莫道”一词告诫子由,出使北蕃,绝不可追求盛名,须小心谨慎,安全而归,表达对苏辙出使北蕃的担忧之情。

2019届高三人教版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专题二第二节读懂诗歌始鉴赏

2019届高三人教版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专题二第二节读懂诗歌始鉴赏

第三部分
一、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 (一)审标题,明内容,捕捉情感线索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 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 是哪一类诗,进而明了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017 年新课标Ⅱ卷,由《送子由使契丹》可知,这是一首 送别诗,据此可猜测诗歌的内容可能是写对子由出使辽国的复杂心 理,以及殷殷盼归、兄弟远离的惜别之情。再如 2016 年山东卷《水 仙子· 舟中》 ,“舟中”说明诗人此时坐在船上,据此可猜测诗歌的内 容可能是作者夜泊船中的所感所想。
1.“起” 在古诗词中,“起”句就是开头,或写景,或叙事,或抒情, 或议论,方式多样。其作用主要有两种:a.点明题旨,统领全诗,奠 定感情基调;b.托物起兴,烘托铺垫,渲染映衬。 2.“承” 在古诗词中,“承”句或写景,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与 “起”句自然衔接,是“起”的延伸、拓展。“承”的形式有总接、 分承、明顺、暗接、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其主要作用有:a.承上 启下;b.铺垫下文。
第三部分
(三)审体裁,明章法,了解结构特点 近体诗的写作思路一般为:起承转合。理解了这一特点,可以 读懂诗的层次脉络、大体内容,甚至可以帮助做一些试题。 “起承转合”是古人写诗填词所遵循的结构章法。“起”即开 篇,“承”是对“起”句的承接、拓展,“转”是诗意的跳宕转折, “合”是收束全诗。
第三部分
高 考 总 复 习
人教语文
第2节
读懂诗歌始鉴赏
读懂诗歌是理解、领悟诗歌内容、情感乃至表达技巧的关键。 因此,复习备考中,既要避免轻读诗、重做题的错误,又要讲究正 确的读诗方法。,究竟怎样才算读懂了一首诗歌呢?一是明白表层意 思:能翻译出大意,把握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景物等基本 内容;二是领会深层意思,即能看出写了什么意境 形象、氛围,表 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等。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讲义 古诗词鉴赏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讲义 古诗词鉴赏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讲义古诗词鉴赏一、研究诗歌阅读的基本常识在考试中,古代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普遍较低。

这是因为考生往往无法读懂诗歌,导致思路不清晰,答题不规范。

因此,在复古代诗歌阅读这一专题时,我们首先需要研究如何读诗。

一)了解诗歌的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了解诗歌的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对于我们把握诗歌的层次内容、诗歌大意有着重要作用。

1.结构章法我们可以从“起承转合”的写作思路入手,读懂思路层次、大体内容,协助解答某类试题。

“起承转合”是古人写诗填词所遵循的结构章法。

“起”即开篇,“承”是对“起”句的承接、拓展,“转”是诗意的跳宕转折,“合”是收束全诗。

2.基本特点1)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

2)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等。

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思二首(其一)XXX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XXX。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请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答:该诗首句从草色、柳色写起;次句写桃花、XXX,继续从色彩角度写生机盎然的春光;第三句转写诗人的愁恨;第四句以“春日”结景,以“恨长”结情。

参考答案:先写景,后抒情:先选取草色、柳色、桃花、XXX等典型春景表现春日之美,再用东风不消愁、春日惹恨长来点明XXX。

(或:先写春天的色彩;次写春天的繁花;接着写不解愁的春风;最后写春日惹恨,点明XXX。

)二)明辨常见的三类“诗家语”诗家语”是诗人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和诗词格律的要求对诗歌的语言所作的变形处理。

古诗词作品如何对句子作变形处理呢?1.特殊句法技巧阐释】古代诗词中的主、谓、宾皆可省略。

省略成分人面不知何处去]②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润如酥的小雨天街,近看草色却遥无)①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西岭千秋雪含在窗中,东吴万里船泊在门口)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东流去的毕竟青山遮不住)怀古咏史诗通常以回顾历史、怀念过去为主题,通过对历史人物、事件、文物等的描写,表达对古代文化、传统、精神的敬仰和思考。

2019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课件:诗歌鉴赏复习有效读懂诗歌

2019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课件:诗歌鉴赏复习有效读懂诗歌

求他的诗句之外包含的不尽的韵味。
——谢冕
读诗任务 含义——韵味
8
鉴 赏 程 序
(走进诗歌)
看一看
抓一抓
辨一辨
9
看一看 找启示 题目、注释、诗序、作者、甚至标点……
合理地“想入非非”,理智地“适当发散”
唐人(所有诗人)作诗,最重诗题! 古诗的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 事件、题材、主旨等,是解读诗作的重要切入点。
14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情、景二端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事 物(人)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借柳条、藤蔓、黄莺等事物,巧 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 恋之情。
15
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情、景二端
孤 雁
杜甫
事 物(人)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0
看一看 找启示 题目、注释、诗序、作者、甚至标点……
例:《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岑参
11
诗歌注解,帮助理解。内容、主旨若隐若现。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薇山亭赋韵 ——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注释:①江总,南朝陈诗人。陈亡,入长安,仕 于隋,后辞官南归,这首诗写于南归途中。
金陵怀古 王珪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珪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 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景:事悠悠、满目秋
情:萧萧、惨惨、凄凉……
18
逆向(逆意:景与情的反差)

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第六章古诗鉴赏掌握关键读懂诗歌能力

2019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第六章古诗鉴赏掌握关键读懂诗歌能力

专题一掌握要点的读懂诗歌能力[ 专题微语 ]古诗鉴赏,其根本前提就是要读懂诗歌。

关于命题者来说,最近几年来愈来愈重视对读懂诗歌内容的考察,淡化模式化、看法化的鉴赏的考察。

关于考生来说,可否全面理解、深刻意会作品的内容和技巧,可否读懂诗歌极其要点。

所以,一定扭转轻读诗、重做题的偏向,而应沉下心来,频频咀嚼,必定要重视古诗自己给我们传达的内容,逐渐养成读懂诗歌再做题的优秀习惯。

考场上,终究如何才算读懂了一首诗歌呢?一是理解表层意思:能疏导出粗心,掌握如时间、地址、人物、事件、光景等基本内容;二是领悟深层意思,即能看出写了什么境界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感情情绪、心境,反应了什么思想态度、看法等。

考场上,终究如何才能读懂呢?读懂的方法有好多,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老老实实、认认真真、仔认真细地阅读诗歌文本。

一、标题切入诗歌的标题相当于诗歌的眼睛,它包含着丰富的信息。

读懂诗歌,第一要借助对标题的剖析窥见诗中储藏的丰富信息。

1.从标题推知写作的详细内容及感情的触发点2017 年高考卷中诗歌标题除浙江卷外,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对诗歌的中心事件作了交代,如全国卷Ⅰ“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全国卷Ⅱ“送子由使契丹”,江苏卷“秋兴”,对诗歌的内容、事件作了显然的提示或归纳。

像这样的标题好多,如“逢入京使”“夜上受降城闻笛”等。

这种标题,诗人经常会把诗作表达的时间、地址、人物、事件、缘起等内容在题目中向读者作交代。

所以,赏析诗歌时抓住题目中交代的主要事件,即可比较简单地掌握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2.从标题探访诗歌的感情偏向像下边的标题都能够用来推测诗歌的感情偏向:“悯农”“伤田家”“春怨”“书愤”“哭晁卿衡”“怀吴中冯秀才”“桃林夜贺晋公”“汾上惊秋”“望鹦鹉洲悲祢衡”。

我们要找准凝集着诗人感情的那个字眼,看其词性、成分、感情特点、内容、波及对象等。

3.从标题看诗歌的意旨,即诗人写作本诗的目的、企图2017 年全国卷Ⅲ诗题“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文字好多,除点明写作缘故外,“戏赠”二字就点了然白居易写作此诗的目的:戏谑友人,炫耀自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答案:先写景,后抒情:先选取草色、柳色、桃花、 李子花等典型春景表现春日之美,再用东风不消愁、春日惹 恨长来点明春思。(或:先写春天的色彩;次写春天的繁花; 接着写不解愁的春风;最后写春日惹恨,点明春思。)
返回
(二)明辨常见的 3 类“诗家语”
“诗家语”是诗人为了表情达意的 需要和诗词格律的要求对诗歌的语言所 作的变形处理。古诗词作品是如何对句子 作变形处理的呢?
返回
(3)典例剖析 如杜牧《泊秦淮》中的“烟笼寒水月笼沙”,其意思应 是“烟气、月光笼罩着凄凉寒冷的秦淮河水及水边的沙滩”; 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中的 “惊”“鸣”互文,正确的理解应为“(半夜里)明月升起,惊 飞了树上的鸟鹊,惊醒了树上的眠蝉;轻拂的夜风中传来了 鸟叫声和蝉鸣声”。
参考答案:“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中的 “软”“轻”,都是使动用法,均巧妙地运用通感的修辞手 法,把水波云海写得可触可托。全句意为:清风吹拂,江水 泛起微微涟漪,像轻绸软缎在波动;九子山巅高出云表,像 轻轻浮在银色的海面。
返回
3.互文见义 (1)概念 “互文”指古代诗文中的相邻句子所用的某些词语(一般 是在前后句对应的位置上)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 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互文有助于渲染 诗歌气氛,使诗句整齐、对仗。 (2)理解方法 理解互文时,必须把上下句中对应的词语结合起来思考, 领悟其在语意上互相补充、彼此映衬等作用,这样才能在语 意上真正弄懂其原意。
返回
[针对训练] 指出下面诗句中互文的妙处。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解析:本句中“见”和“闻”互文,诗句意为:当年我 常常在岐王和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 参考答案:“见”“闻”互文,对仗工整,有助于前后 意思的理解。
返回
读诗重点关注的4个方面
——准确理解大意
返回
根据表格中的解读提示,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文字。
卷别 诗题
重要信息
2017·全 礼部贡院阅 (1)①点明了地点礼部贡院 ;②表明了
国卷Ⅰ 进士就试 事件阅进士就试 。
(2)①交代了诗歌的题材怀古咏史诗 ;
2016·全 国卷Ⅰ
古代诗歌阅读专题
从读懂诗开始
返回
掌握诗歌的2点基本常识
——疏通阅读障碍
返回
(一)了解诗歌的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
1.结构章法
返回
从“起承转合”的写作思路入手,读懂 思路层次、大体内容,协助解答某类试题。
“起承转合”是古人写诗填词所遵循 的结构章法。“起”即开篇,“承”是对 “起”句的承接、拓展,“转”是诗意的 跳宕转折,“合”是收束全诗。
什么?对酌,切磋诗艺,又把首、颔
两联的内容收在里面,这是另一层。
返回
2.基本特点:情景结合 (1)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 一致的,如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 (2) 前 后 内 容 ( 即 写 景 与 抒 情 ) 是 相 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 关系,如乐景衬哀情等。
[针对训练]
返回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思二首(其一)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问题:请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返回
请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解析:该诗首句从草色、柳色写起;次句写桃花、李子花, 继续从色彩角度写生机盎然的春光;第三句转写诗人的愁恨; 第四句以“春日”结景,以“恨长”结情。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一月夜飞渡镜湖) 定语后置
返回
[针对训练] (1)补出下列诗句中的省略成分。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解析:诗句上半句中的“争”为状语,其后 省略掉谓语动词“送”,如果将“争”误 解为谓语动词“争夺”,势必贻笑大方。
参考答案:省略谓语。上句应为“五陵年少 争(送)缠头”。
返回
(一)抓标题 标题是诗歌的眼睛,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丰富信息的载 体,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具体说来,标题常有以
下作用:①揭示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 事件、主旨;②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的,暗 含情感;③奠定诗歌的感情基调;④揭示 诗歌的线索;⑤表明诗歌的题材;⑥暗示 诗歌的表达技巧。
[针对训练]
(2)指出下列诗句中语序变换的妙处。
返回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解析:诗句应理解为“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浣 女”和“渔舟”分别是“归”和“下”的主语。因平仄 的限制,动词前置,主语挪后,使诗句读来更富有韵味, 更生动有致。
参考答案:主语后置,使诗歌巧
阐释
古代诗词中的主、谓、宾皆可省略。
示例: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李弥逊《春
省略
日即事》) 分析:诗句上半句很好理解,即雨丝如网一般想要把春留
成分 住;下半句如果也这样理解,就显得不合逻辑。所以我们
在理解时应把诗的下半句中省略掉的主语“天色”补进去
,即落花狼藉(天色)近黄昏。
返回
[示例]
诗歌
结构章法
首联:起。赞美李白诗才超群。
颔联:承。指出李白的诗清新俊逸的
春日忆李白
风格。
杜甫
颈联:转。由赞美李白的诗才、诗风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转为对李白的思念,从空间阻隔写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人天各一方。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尾联:合。既然天各一方,自然渴望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相见,这是一层;渴望相见,见面干
古代诗歌中,诗人为了对偶、押韵、表情达意等需要,往
往对正常语序进行调整。
倒装 结构
示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
固亭怀古》)
分析:正常语序应为“千古江山,无处觅英雄孙仲谋”。
返回
古诗歌常见倒装(或词语错位)类型: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 宾语前置
返回
2.词类活用
古代诗歌中一些词的词性发生改变, 有时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名词、形 容词、数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动词活 用为名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 用法等,在古诗词中很常见。
[针对训练]
返回
指出下面诗句中词性活用的妙处。
(2015 广东高考)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查慎行《早过
大通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