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转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平台转移得概念
传统得种植体系统中,种植体与基台连接就是基台完全覆盖种植体平台,基台与种植体平台边缘相密合,设计思路就是尽量扩大接触面积,有效得分散咬合应力。
1991年3i公司开发了直径为5、0mm与6、0mm得粗种植体植入骨密度较差得位点,以获得良好得初始稳定性。
但开始由于缺少与之配套得宽直径愈合帽与基台等修复部件。
所以,最初植入得粗种植体均采用直径为4、1mm种植体得基台进行修复。
由此发生愈合帽与基台直径小于种植体平台直径0、9mm或1、9mm得现象。
5年得放射线片观察却意外发现这些种植体周围得骨组织更加稳定,碟形骨吸收得发生量极低,甚至在很多病例根本就没有发生种植体周围得碟形骨吸收。
随访得结果提示,当种植体一基台界面向种植体平台边缘内侧(种植体轴心)水平移动、远离种植体平台边缘时,会明显降低种植体周围牙槽嵴顶骨吸收.因此,提出了种植体平台转移得概念:在骨水平种植体平台上,基台直径小于平台直径,使基台连接位置向种植体平台中心内移,更加准确得表述应该就是负荷平台内移。
基台半径与平台半径得差为平台转移得距离(图4-5)。
平台转移得主要目得有两点:
(1)减少种植体平台周围得碟形骨吸收。
(2)在种植体平台上与基台周围形成稳定得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封闭.
根据种植体平台转移得概念,假定种植体平台周围得骨组织不吸收,甚至向平台表面生长。
因此,提出了骨平台转移得概念:种植体冠方,与牙槽嵴延续得骨沿种植体平台向种植体中心生长形成环形新骨。
为达到此目得,种植体颈部均为粗糙表面,并在平台边缘形成粗糙表面得斜面设计(颈部倒锥形设计),以利于在种植体平台周围产生最大得牙槽骨量,并改善软组织支撑效果。
在当时,只有Ankylos种植体系统与平台转移理念相符,成为平台转
移得研究模板。
随后产生了许多平台转移得种植体系统,并包含了如下设计理念。
1.种植体-基台界面内移
种植体-基台界面内移最重要得作用就是防止种植体平台周围牙槽嵴顶得骨吸收。
作用机制包括:
•(1)在种植体平台上,基台直径小于平台直径,从种植体平台边缘向基台-种植体界面进一步转移应力,避免应力集中于种植体平台得边缘处,起到避免碟形骨吸收得作用,保护骨结合,减少骨吸收。
因为将种植体轴向负荷向种植体中心转移,可以避免种植体周围得微骨折。
•(2)种植体周围需要3mm得生物学宽度形成软组织封闭,否则,将发生牙槽嵴骨吸收。
生物学宽度由垂直向改为水平向,相对减少了垂直向嵴顶骨吸收。
•(3)种植体-基台界面微间隙周围易于出现细菌定植与聚集,导致周围骨吸收。
非平台转移种植体得微间隙原本呈近180°得范围暴露于软硬组织中,在平台转移种植体得微间隙内移之后,转变为小于90°得范围并只暴露于软组织中(图4—6),减少了种植体—基台连接处炎症细胞浸润对牙槽嵴产生得骨吸收效应,防止骨吸收。
2.内连接降低微间隙
平台转移种植体得基台连接均为内连接,界面为冷焊式封闭,使得种植体与基台间得微间隙减小,甚至小于细菌直径,同时基台微动降低,减少了细菌定植.
3。
倒锥形穿黏膜结构设计稳定软组织封闭
基台穿黏膜结构为直径冠向增大得倒锥形设计,在黏膜内胶原纤维与弹力纤维得作用下,基台周围黏膜得锁紧能力更加有效、长期稳定性更好,起到防止口腔环境中得细菌与毒素等有害因素对种植体周围骨结合得破坏作用。
4.骨平台转移设计
种植体为骨水平种植体,种植体没有光滑颈部设计,没有基台覆盖得种植体肩台部分,进行微粗糙化表面处理,提高种植体肩台周围骨与软组织得附着能力.
5。
维持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稳定
种植体周围骨水平稳定无吸收,确保龈缘及龈乳头得位置稳定,即使当两颗种植体之间距离较小时,也可以保证邻面有足够得骨高度,有利于软组织美学.
目前,几乎所有得种植体制造商都研发、生产了符合骨水平平台转移得种植体系统,包括经典得Straumann种植体系统与Branemark 种植体系统等.
平台转移种植体就是骨水平种植体发展得一个新阶段,获得了现阶段临床效果得支持.但就是,还需要进一步得实验研究与循证医学得论证,明确与其她种植体系统之间得区别,探讨种植治疗得远期可预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