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酸及酸的通性演示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酸及酸的通

初三化学酸及酸的通性

一. 本周教学内容:酸及酸的通性

二. 重点、难点:

1、了解浓硫酸的特性和浓盐酸的物理性质;

2、掌握稀硫酸和盐酸的化学性质及酸的通性;

3、掌握SO42-和Cl-的检验方法;

4、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其应用。

三. 知识点回顾

1、浓硫酸的特性:①吸水性;②脱水性;③强氧化性(与活泼金属反应时不生成氢气而生成水)。

2、浓盐酸的物理性质:挥发性(工业用盐酸常因含有Fe3+而呈黄色)。

3、酸的通性:①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②能跟活泼金属发生置换反应;③能跟碱性氧化物反应;④能跟碱发生中和反应;⑤能跟某些盐发生反应。

4、SO42-的检验方法:加氯化钡溶液和稀硝酸,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5、Cl-的检验方法: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注意SO42-的存在对Cl-检验的干扰)

6、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①判断金属能否与稀硫酸、盐酸发生置换反应及置换出氢气速度的快慢。

②判断金属能否跟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注意K、Ca、Na三种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情况)

③判断多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与稀硫酸或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的先后顺序。

④判断多种金属组成的混合物与某种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先后顺序。

⑤判断多种盐组成的混合溶液与某种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的先后顺序。

【典型例题】

例1. 下列各组物质能在pH = 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A. BaCl2、KOH、NaCl、CaCl2

B. Mg

(NO3)2、KNO3、NaCl、ZnSO4

C. CuSO4、KCl、Na2SO4、NaNO3

D. K2CO3、

Na2SO4、KNO3、Ba(NO3)2

解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要求各物质间相互不能发生反应,如果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原物质就不能共同存在。本题要求下列各组物质能在pH = 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那么不仅各组内的物质相互不能反应,而且各物质都不能与酸反应。最终要得到无色溶液,那么组内物质不能含有Cu2+、Fe3+、Fe2+(浅绿色)等有颜色的金属离子。A组中KOH和酸能反应,不符合题目要求;

C组中CuSO4溶液显蓝色,也不符合题目要求;D组中不仅K2CO3、Na2SO4要与Ba(NO3)2反应,而且K2CO3还要与酸发生反应,因此,D也不符合题目要求。所以正确答案是B。

答案:B。

例2. 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四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前一个反应的生成物(或其水溶液)之一必须是下一个反应的反应物之一,且这四个反应的类型依次是置换反应、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

(1);

(2);

(3);

(4)。

解析:置换反应在我们初中化学中主要有两类:①非金属单质(C、H2)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②金属单质与某些盐溶液的反应。而金属单质与盐溶液反应后生成的可溶性盐,由于发生分解反应的情况比较复杂,因此在我们初中化学中不作要求。为此,我们可选择非金属单质(C、

H2)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而C与金属氧化物发生置换反应后生成的CO2不会分解,因此,第一个置换反应我们可选择H2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然后依次写出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答案:(1)H2+ CuO Cu + H2O;(2)2H2O 电解2H2↑+ O2↑

(3)O2+ C 点燃 CO2(或:O2+2Cu → 2CuO;O2+2Mg → 2MgO等)

(4)CO2+ 2NaOH = Na2CO3+ H2O

例3. 为了除去氯化钾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钙和硫酸钙杂质,现按下列步骤进行实验。

(a)向含杂质的氯化钾溶液中加入过量的A溶液,过滤。

(b)在(a)滤液中加入过量的B溶液,搅拌,过滤。

(c)在(b)滤液中加入适量的C试剂后就可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钾溶液。

请回答:

(1)A、B、C三种试剂中溶质的化学式:

A ;

B ;

C 。

(2)写出实验(b)、(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在实验(c )中加入适量的C 试剂后,所得溶液的pH 7(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解析:从离子的角度看,实际上是从混合物中除去Ca 2+和SO 42-,大量的Cl -是需要保留的。通常用BaSO 4形式除去SO 42-,用CaCO 3形式除去Ca 2+,在除去这两种离子的同时不能引入新的其他离子(除K +、Cl -

外),因此,除杂质的试剂宜选择BaCl 2和K 2CO 3。由于每步操作BaCl 2和K 2CO 3均需过量,考虑到外加试剂不能带入新的杂质,必须先加BaCl 2,后加K 2CO 3,这样有利于过量Ba 2+的除去。最后,过量的K 2CO 3用适量的盐酸(试剂C )除去,同时调节pH =7。

答案:(1)A —BaCl 2;B —K 2CO 3;C —HCl 。

(2)BaCl 2 + K 2CO 3 = 2KCl + BaCO 3↓;CaCl 2 + K 2CO 3 = 2KCl + CaCO 3↓;

K 2CO 3 + 2HCl = 2KCl + CO 2↑ + H 2O

(3)等于。

例4. X 、Y 、Z 与Cu (NO 3)2有下列转化关系:

根据以上转化关系分析,写出:

(1)X、试剂甲、试剂丙的化学

式:,,。

(2)Y → Cu(NO3)2的化学方程

式:。

解析:由框图转化关系可知,X既能与NaOH反应生成氢氧化物沉淀,又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Z溶液,结合Y、Z均能转化为Cu(NO3)2,可以断定X溶液应为CuSO4溶液,Y为Cu(OH)2,Z溶液为CuCl2。试剂甲可与CuSO4反应制取Cu(NO3)2,应为Ba(NO3)2;试剂丙与CuCl2反应生成Cu(NO3)2,应为AgNO3。

答案:(1)CuSO4、Ba(NO3)2、AgNO3。

(2)Cu(OH)2+ 2HNO3= Cu(NO3)2+ 2H2O

例5. 应用储能介质(某种结晶水合物)储存和再利用太阳能是一项新技术,其原理是:当白天阳光照射时,储能介质熔化,同时吸收热能;当夜晚环境降温时,储能介质凝固,同时释放出热能。某地区白天气温可达约40℃,夜晚时可下降至-10℃以下,根据以上原理和表中数据,该地区应用上述技术调节室温时,选用储能介质最好用表中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