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史复习题答案整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史复习题答案整理

新闻史复习题答案整理

一、名词解释

1、开元杂报

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唐代开元年间首都长安皇宫门外,朝廷每日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这种找政简报被抄寄外地以使朝廷动态在封建阶级内部更广泛地传播。唐人孙樵《经维集·读开元杂报》提到他在襄樊得到数十幅的简明朝政公报的抄件,并称之为“开元杂报”,也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2、敦煌进奏院状

现存的年代最早的一份中国古代报纸,是一种从官文书游离出来的传播载体,是一种新闻传播工具,以传报来自朝廷的信息为主要内容,由地方以及军政单位派驻首都的进奏官向地方传发,因而带有官方的性质,属于古代官报的范畴,但不是中央政府统一下发的正式官报。

3、宋代小报

宋代小报:是一种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政治材料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没有固定的报头和名称。“小报”是当时的一种习惯称呼,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非官方报纸。起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发行人:进奏官使臣及政府机关内的中下级官员和“书肆之家”

内容:朝廷动态报道,皇帝诏谕等。内容特点:1.时效性强

2.所发表的大多是中枢部门未公开的朝廷机密事件,因触论朝庭言禁受到查禁。

3.读者范围广泛,有手写和印刷两种。

4、辕门抄

是一种以报道地方官场消息为主的非官方的报纸

出版于各省省会和一些重要的府城,由熟悉当地官场情况的抄报人和报房采写编印发行。

5、《察世俗每月统纪传》

英国传教士威廉米怜于1815年在马六甲创建了出版机构英华书院以及印刷所,并办起了一份中文月刊作为传教的工具。

这份月刊就是《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于1815年在马六甲正式创刊。

本刊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6、《遐尔贯珍》

1853年8月1日在香港创刊,由传教士所办共出版33期于1856年5月停刊。

本刊以新闻为主的刊物,以时政新闻为重点。

7、《时务报》

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中国人办的第一个杂志,以变法图存为宗旨,分设论说、谕折、京外近事,域外报译等栏目。

终于1898年8月8日停刊。共出69期。《时务报》是维新派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机关报。

清政府为镇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而罗织的文字狱,是辛亥革命前的著名反清政治案件。

1903年《苏报》聘请章士钊为笔,接连发表,章太炎等人,鼓吹民主革命,抨击帝制的文章,清朝政府勾结上海租界当局查封报馆,逮捕章太炎等8人。经过租界审判,章太炎、邹容2人被判监禁,其余释放,《苏报》永远停刊。章邹2人利用法庭宣传革命思想,清政府则在这场审判中丢尽了脸,想要杀害章邹的阴谋未得逞。

9、报章文体

是指出现在报刊上,不同于当时流行文坛的桐城派古文的,比较通俗浅白的文体。这种文体的特点表现为: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有时还加以口语和外来语。这种文体以梁启超在《时务报》上运用的最有影响,因此又称为“时务文体”,后因他在《新民丛报》上运用的更加娴熟,又称“新民文体”。

10、癸丑报灾

是指1913年由于袁世凯当局对报业的打压,造成大量记者被害被捕、报业萧条的灾祸,时逢农历癸丑年,所以在新闻史上被称之为癸

丑报灾。

11、四大副刊

五四时期的四大副刊。

《时事新报》的副刊《学灯》。

北京《晨报》的副刊,名为《晨报副镌》。

上海《民国日报》的副刊《觉悟》。

北京《京报》的《京报副刊》。

12、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可追溯于1918年10月14日,是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也是中国新闻教育的发端创建于1918年10月14日,由时任校长蔡元培亲自发起并担任会长,由徐宝璜和邵飘萍任研究会导师。

13、《新生》事件

是指1935年上海《新生》周刊发表艾寒松化名“易水”所写《闲话皇帝》一文,由于其中一段文字涉及日本天皇有“不敬之辞”,而引起的中日外交纠纷、国内当局对《新生》相关人员的惩处事件。

14、新华通讯

我国的国家通讯社。它的前身是红色中化通讯社,1931年11月7日在江金创办。1937年1月25日改名为新华通讯社。1950年3月成为统一集中的国家通讯社。

16、“洋旗报”

以外商名义出版的中文报纸。因可以不受日伪检查,因而在1938年后出现大办“洋旗报”的热潮。中国共产党等各派政治力量以及民间爱国人士,利用沦陷区租界的特殊条件,利用英美法等帝国主义和日寇之间的矛盾,打着英商、美商的招牌在租界内复刊或创刊洋旗报,报道抗战实况,宣传爱国主张。至1938年冬,上海租界内的洋旗报达十六七家,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每日译报》、《文汇报》、《申报》、《新闻报》。

17、“拒检运动”

1945年8月,重庆国讯书店在其他进步出版机构的支持下,不送

国民党当局审查而自行出版了黄炎培撰写的《延安归来》一书,揭开了“拒检运动”的序幕,抨击国民党实施的原稿审查制度,号召争取新闻自由与言论自由的斗争。

18、《观察》周刊

该刊是1946年9月在上海创刊,其前身是在重庆出版的《客观》杂志,由储安平创办并担任主编。该刊从西方自由主义理念出发,对国民党统治表示失望与不满,发表过不少揭露国民党腐败统治的文章,同时,反对共产主义和共产党,认为是“以暴制暴”。

二、简答题

1、清代京报的内容、性质、作用。

答:清代《京报》是指北京民间报房所处的报纸,又称“报房京报”和“黄皮京报”。

内容局限于宫门抄、谕旨和奏章,但它由北京的民营报房定期印刷出版、公开销售于民间,一方面它继承邸报的余绪,在官吏中发行,含有内参性质;一方面,它公开在民间销售,具有大众传播工具的商品特征。它作为中国古代报纸的完备形式,是一种与近代报刊最为接近的古代新闻传播工具。

《京报》对中国古代报纸向近代报纸过渡具有积极意义,但由于它不能自行采写新闻、发表言论,同邸报没有质的区别,因此不能列入近代报纸。

2、《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创办的内容宗旨、性质及特点是什么?

答:1833年在广州由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创办主编,是在我国本土上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刊载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知识,新闻和杂俎等各个方面,宗教内容已在次要地位,由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三部分组成,显示了与《察世俗每月统纪传》的继承关系。

在编辑业务上:文字通俗、文风简短、长文分期连载,栏目较为固定,初具近代报刊的基本特征;在宣传策略上:注意附会儒学,尽可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吻合。

它的出版意图,就是要使中国人认识我们的工艺、科学和道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