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2+1”研训模式提升教师课程能力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2+1”研训模式提升教师课程

能力

摘要: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推进,关注课程建设越来越成为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的首要任务。在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幼儿教师普遍有了初步的课程意识,但因课程建设经验匮乏,缺乏系统的设计、实施和评价能力。在课程园本化背景下,幼儿园应切合当下教师研训需求,可充分运用线上线下研训结合、实践研讨提升的新研训模式,有效促进教师课程能力提升,从而推进幼儿园有效建构和实施园本化课程。

关键词:研训模式;园本课程;信息技术

自《浙江省学前教育课程改革指导实施意见》文件颁布之后,各地幼儿园也沐浴了一场园本课程革命的洗礼。如何结合园情和教师发展需求,运用线上、线下和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多元化开展有计划、有层次的教师研训,不断增强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增强教师的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更新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完善教师技能也迫在眉睫。

一、“2+1”研训模式在园本课程建设中的意义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出台以来,各地幼儿园不断推进课程园本化进程,但是实施中对于园本化课程和基础课程的选择能力不足、不能精准挖掘课程对幼儿发展的价值、缺乏对幼儿观察分析回应、主题课程与幼儿园特色课程不能有机结合等都是幼儿园老师突出的主要问题。在“校本研修需求调查”中发现有75%以上教师希望培训能够多融合与园本课程指导相关的学习内容,72%以上教师反应培训时间可以再宽裕和自由。可见促进课程能力对于教师当下专业发展最为迫切,而灵活、多元的研训模式更切合教师需求。因此运用创新的“线上、线下+实践”的“2+1”研训模式,以线上为点,线下为线,实践为面,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以提高教师课程能力为核心,能够不断

增强教师的课程能力,增强教师的科研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有效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进度。

二、“2+1”研训模式促进教师课程能力的提升

(一)巧用信息化技术,提升教师学习效率

1.线上研训显便捷

直播、弹幕、同屏模式融入研训活动。幼儿园观摩活动可以脱离以往常态的实地观摩、开展活动后研讨的单一模式,教师们用手机就可以查看活动流程和方案,研训可以采取直播,教师可以利用“弹幕”实时讨论,这样的模式,让教师们在开展时的遇到的疑问及时进行上传,其他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及时解惑,让研讨更具即时有效,研讨的形式更有趣吸引力,不能到达现场的教师也能同步参与活动,研修活动不在局限于一个小小的活动室,可以让更多的参与活动中。

2.培训分享互反思

运用QQ、微信、PPT、视频等信息化技术,将外出培训学到的知识技能传达给没有外出培训的教师,大家集思广益,互讨互研,让外出培训的老师温故而知新,让没时间外出的老师更集中更有针对性的进行观摩。

3.自主学习促成长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很多名师和专家会进行线上的教研活动,教师可以随时利用手机和电脑,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利用碎片化时间,畅游在知识的海洋,在集体研修之外通过自主学习来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二)线下分层分类研训促进教师个性化成长

1.分组别教师教研

研讨模式分为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分层研讨,以新教师、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三个层次分小组研讨。第二种研讨是分年段,按照大班段、中班段、小班段分段进行研讨。第三种是分组研讨,打乱教师的班级、年龄和能力的局限,按照教

师人数多少进行分组教研。多层次的教研针对各组教研的实际情况开展,关注了

教师个体差异,促进教师个性化的发展。

2.分类别专家引领

学无止境知识,需要相关专家的指导和引领。在教师研训过程中,针对幼儿

园课程建设的痛点难点热点问题,可以从课程建设需求和教师发展需求出发,邀

请不同领域专家进行不同类别的专业指导。如心理健康教育、各学科教育专业理论、幼儿园一日活动的课程价值、园本课程建设的组织和实施、幼儿游戏的观察

与解读等等,通过专家培训分层分类地开展对教师的专业引领。

3.分层次互动研讨

围绕幼儿园课程建设的互动式研讨,要以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分析解

决问题能力为目的,采用共同参与、相互交流、沟通、协商、探讨的方法,通过

理性说服、案例思考甚至辩论,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的目的,能充分激发教师

内在的主动性,拓展创造性思维。分层面的研讨活动可以从班级组互动研讨、年

级组互动研讨、全园互动式研讨、区域幼儿园互动研讨、区级学科基地互动研讨

等多个方面进行。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吸引教师的高质量参与,促

进教师认真钻研,精心准备,变被动受训为主动参与,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善用多元实践研训促进教师专业提升

1.梯队式实践研修,“提”教师融合能力

开展教师成长梯队培养,加强名教师塑造工程,形成“专家引领、骨干指导、同伴互助”的幼儿园研修团队模式,落实不同层次教师学习的重点,提升教师对

幼儿的观察理解和指导能力,关注教师生成主题课程的能力。帮助教师梳理园本

化课程和特色课程的有机结合,提升教师做课程的能力。针对性强,注重专业和

精神文化双重引领,锻造一支具有荷花精神的骨干素质队伍。

2.基于儿童的发展,“促”教师课程成长

强化“一日生活皆课程”理念,从“儿童的发展”出发,让教师学会观察幼儿、分析幼儿、回应幼儿,让课程真实服务于幼儿的发展。扎实落实“团队式”

教研活动,以园带组,以组带人,将教研和科研有机结合,以研促教,有机的将

课程实施和研训模式相融合,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研训氛围,扎实提升教师的课

程能力,激发教师对园本化课程教材探索的主动性和实施调整的方向性,提高她

们对教材认识和理解的专业性。

3.扎实的活动评价,“显”园本课程内容

在课程实施过程的实践中,运用前审议、中审议、后审核和2X模式,运用

展示、分享、经验介绍、讲座、专家引导、研讨交流等形式,不断推进课程园本

化的实施,扎实开展评价。将一日活动进行梳理总结,通过对孩子的过程性评价

和教师引导策略等进行梳理,做好每次活动的过程性评价资料和成果资料,挖掘

课程园本化的有效素材,递进式培养教师观察幼儿分析幼儿的能力,从幼儿的问

题入手,生成有效课程。

4.共享的展示平台,“享”教师幸福人生

开展每学期的研修成果展示,将培训真正的变成研修,从教师的外在研修延

伸到内在提升,注重教师研修需求的同时,给予教师又展示的研修平台,最大限

度的提升教师研修的幸福感,从而带动教师自主研修的积极性。

结语

因此,要打造“有课程能力的教师”,深入挖掘线上、线下+实践的“2+1”研训模式,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便捷和打破地域打破时间的优势,重点从“基于

儿童视角”的理念出发,从观察、分析、回应幼儿,到课程园本化实践、课程审议、课程评价,从而提高教师课程能力,使园本化课程在科教研的态度、手段、

方法指导下,在教研的组织形式及群体合作的团队优势支持下落地。

参考文献:

[1]南京市行政学院“互动式教学”项目组;戴维新;互动式教学的研究与实

践[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7(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