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小学语文基础课程改革的几点认识(刘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对小学语文基础课程改革的几点认识
(刘敏)
教育同经济一样,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要不断改进体制,以求完善.关于教育部大力推进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涵养了众多教育家的教学思想,改革了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内容,构建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教育课程体系.现浅谈关于实施小学语文基础教育改革的几点认识.
一.更新观念,认识新课程
首先要认识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培养的是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教语文不是构建语文知识系统,而重在学生语言素质的培养.语言其实很简单,不外乎读读写写,写写读读.传统语文教学最大的失败就在于把简单的问题搞复杂了.其次是关于如何看待语文课,他们的的观点是语言课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地学习语言的阅读实践活动.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不再是单调枯燥的串讲分析,而是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第三,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师生究竟是什么关系?我们的体会是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课程要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所以,我们的课堂应主要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呈现,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关于交流与合作.学生素质得到多方面的培养.气氛热烈而有实效.其次,是对教材的地位的作用要有新的认识.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材是媒介,是例子和出发点.他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即课文是教授学生字词句篇知识,帮助学生学习语言表达技巧的"例子".用新课程理念来审视这一传统的语文学习理论时,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去诠释:它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例子".赵州桥历经一千三百多年的沧桑为什么依然如此坚固?乌鸦第一次喝到了瓶子里的水,它用同样的办法会喝到井里的水吗?狐狸第二次骗乌鸦嘴里衔的肉会用什么办法?南飞的大雁为什么一会儿排成个"一"字,一会儿又排成个"人"字?小壁虎的尾巴为什么能够再生?孩子们在弄清楚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不管结果是否令人满意,一定是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定是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就是这一过程的意义所在.
同时,要改变教科书是教学的唯一内容的狭隘的认识.教科书是教学的基本内容,但语文教学资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而且会不断再生.作为新世纪的教师,要重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重视语文和其它课程的联系,要有开发语言资源的意识,有整合包括教科书在内的语文教育资源的能力.课前引导学生观察,调查,查阅相关资料,为学习做好大量准备,如«火烧云»,«观潮»,课中引进文字,音像资料,课后拓展,推荐课外阅读.
二.改进方法,实施新课改
(一)教师要勇于开发新课程
本次课改的非同寻常之处就在于充分调动教师作为课程主体的积极性而予以全方位和主动和介入,使教师参加到新课程的开发,研究,设计和实施等一系列的创新活动之中.在教学上改变照本宣科的现象,教师要勇于结合地区,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已审定使用的教科书做出相应的"裁剪".使教科书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培养兴趣,激发智慧的作用.使学生最大限度的突破知识体系的束缚,而焕发出自身特有的灵气和才情.从传统的教教科书转向用教科书教,要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与书本知识相联系的趣事,从而达到归真反璞,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培养.
(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传统的课程与教学存在严重的唯知,唯上,使丰富,高雅的课程异化为简单,呆板的知识系统.而在新课改下,教师不再位高权重,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大家地位平等.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坚定树立生本和民主的两种理念.使教师成为学生成长的促进者,学生在学习中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素养得到培养,达到"全人"发展的课程目标.
1.让学生动起来
新课程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知识需要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的对话来获得,学生必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否则课程内容无法理解.参与是课程实施的核心,学生参与教学充分体现了活动,民主,自由的课程理念.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他们渴望加入到教学中去.因此,作为教师,要热情保护,扶植,鼓励这种意识,及时捕捉,坚持不懈地利用这个因素,积极引导他们像解放军战士那样"流一身汗,滚一身泥,练一身武."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始终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让他们参与动口,动手,动脑,使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2.让课堂大起来
新的课程设置注重了实践操作性.鼓励学生眼,耳,口,鼻并用,用手去感知,用心去体会,不仅活跃了单调,乏味的课堂气氛,也改变了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既传授知识,又培养技能.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很重要,语言艺术固然有它的魅力,但它毕竟代替不了人的感观,很多时候,直观地感受都是一种是了直接有效的学习方式.讲秋天,就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秋天;讲环保就让学生到社会上去搞调查.在实践中,学生体会到学习的真谛,认识到"学以致用"的道理.如果只是简单地讲解,则容易使学生走进误区,知识是卷面的知识,不是生活中的知识.举个很常见的例子: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强调"望"和"忘"的区别,从字形上辨认,从字义上理解,并以选字填空,形近字组词等方式进行巩固练习,学生很快接受并掌握.然而,在作文中,却不断出现"这件事我永远也望不了.""他忘着我没说一句话."之类的错误.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很简单,学生眼中的这两个字只是一道习题,没有其它意义.学生学了,但从未想过为什么要学.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说:"这个问题很重要,!""这个概念要记牢!"学生便立刻背诵起来,甚至倒背如流,如果再问:"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多数学生则无言以对.如此机械地学习除了培养了学生的记忆力之外毫无他用.所以,生活是学习的大舞台,我们的课堂是不能受四十分钟的局限的.3.让生活走进来
课堂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充分展示生活中的自己,实行"模糊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所谓"模糊教学"就是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不唯"标准答案"是从.它和含糊其辞,模棱两可是有本质的区别的.它的出发点是由于语文答案的本身具有多元性,并无权威性,万不可限制学生的思维.恩格斯说:"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激活学生的思维就找到了语文教学的真正源头.一个没有自己独特见解,随声附和之人,暴风雨来临时不过是个"海鸭"而已.只有有个性的人,才能发展成有创造性的人.那种把人生命的丰富性简单化,格式化的做法,只能造成精神和人格的缺失.为此,我们有责任把学生培养成为有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