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原因与诊治

合集下载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护理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护理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护理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PGS)是一种术后非机械性梗阻,以胃排空障碍等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

此病发生率3%~4%,近年来有上升趋势。

该病预后良好,但病程长,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较重的经济负担。

本文对7例胃瘫患者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我院自2002年5月~2007年3月胃大部切除共92例,发生胃瘫7例(男6例,女1例),年龄32~78岁。

本组胃瘫均发生于术后4~15天。

首发症状为上腹饱胀感、反酸、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带食物的胃液和胆汁,呕吐后症状暂缓解。

术后第五日肠鸣音仍微弱,大量胃液从胃管吸出,夹闭胃管则出现腹胀。

大量呕吐2例;术后第四日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

拔除胃管,开始进食流质或流质改半流质食物后出现胸闷、气短,上腹饱胀不适、恶心、呕吐3例;术后恢复良好,但术后8~15天餐后出现腹胀,大量呕吐2例。

患者无明显腹痛,上腹部饱满,有胃振水音,肠鸣音减弱。

患者口苦,舌质红、苔白、脉滑数。

消化道钡造影提示残胃扩张,无明显蠕动波。

有液体,有少量造影剂通过吻合口。

术后14天胃镜检查示胃扩张,蠕动弱,吻合口通畅。

胃黏膜及吻合口有不同程度充血、水肿,从而排除机械性梗阻因素。

2 胃大部切除术后PGS发生的原因2.1 精神神经因素:胃肠道功能的协调依赖于交感神经及副交感神经活动的平衡,由于患者对手术及预后思虑过多,较强的应激反应引起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

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交感神经亢进,从而抑制胃肠神经丛的兴奋神经元,平滑肌细胞收缩减弱而致动力下降[1]。

2.2 胃迷走神经损伤:术中切断迷走神经后,近端胃的容受性舒张功能丧失,远端胃蠕动性收缩减弱;损伤了小肠异位起搏电位的抑制,引起胃窦压力波和十二指肠慢波分离,使固体食物滞留延长。

2.3 术中操作:术中脏器暴露、手术时间延长、吻合技术欠佳等。

均可引起胃肠壁及浆膜、腹膜炎症、水肿、粘连等,有碍于残胃功能的恢复。

2.4 胃肠肽类激素分泌功能改变:胃大部切除手术后兴奋性胃肠肽类激素如胃泌素、胃动素分泌水平降低,残胃运动能力受到抑制。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况, 心理 自卑等 。护士应用 亲切 的语言 和行动更具 体地 体 贴安慰患者 , 告诉 患 者手 术效果 和真实 情况 , 术 后 可能 出 现刀 口疼痛 , 有 的会 出现恶 心 , 呕 吐现象 。属于 正 常不必 多虑 。经常巡视病房 , 指导饮 食 , 排便及 术后 进行活 动 , 介 绍术后体位 , 下床 活 动等 注意事 项 , 耐 心解 释患 者提 出 的
所有问题 , 以消除其顾虑 , 增 强信 心 , 旱 日康复 。
4 讨论
的因素有 : ① 手术医生 由谁担 当 ; ② 医生 技术如 何 ; ③麻 醉 技术如何 ; ④术 中会 不会痛 ; ⑤术后 效果 如何及 术 中、 术后
可能出现的情况 , 以及 是 否 有 应 急 和 补 救 措 施 。故 护 理 人
紧张状态 , 会使 机体 适应 环境 的 内分 泌受 到损 害 , 焦虑 的 程度 与病 情的轻重有关 , 因人 而异 。知识 层次高 的患者 会 经常 翻阅与 自己疾 病有关 的书籍 , 把不好 的病症 都加在 自
己的身上 , 因此焦虑 的程度会越 高。 总之 , 良好 的心理 护理 是一 种精 细深 奥 的科 学 , 是 护 理工作 中不 可缺 少 的。在危 重 患者护 理 中要全 面应 用 心 理护理知识 , 使患者 以最佳 心理 状态接 受手术 。术 中术 后 能顺利配合 , 使 患 者心 理 、 生理 均达 到最 佳状 态 。所 以护 理工 作 者 应具 有 高 尚的职 业 道德 , 掌握 心理 护 理方 法技 能, 具有 掌握 患者复杂心理 状态 的本领 , 针对 患者 , 心理进 行 科 学 细 致 的 心理 护理 工作 。
项 。同时鼓励 患者提高勇气 、 充 满信 心 , 做 好心理 准备 , 以 保证 手术 的顺 利进行 。

腹部手术后胃瘫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腹部手术后胃瘫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腹部手术后胃瘫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关键词】腹部手术胃排空障碍胃瘫腹部手术后显现胃瘫综合征(PGS)是较常见的并发症,最近几年来发病率有所上升。

胃瘫是指以胃排空障碍为要紧特点的胃动力功能紊乱综合征,也称胃无力综合征,是腹部大中型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通过踊跃有效的医治和护理,能取得良好成效。

1相关因素分析手术方式多见于上腹部手术后,专门是胃和胰腺手术后,胃大切破坏了胃的正常结构,且切除胃窦及幽门部,造成胃动力的改变,胃肠道重建阻碍了电机械活动的和谐,从而造成胃肠逆蠕动,降低了胃的存储及消化食物的能力。

术前幽门阻塞近端胃扩张,张力降低,黏膜水肿,胃蠕动减弱,阻塞时刻越长,胃瘫率就越高。

高血糖致使胃电节律失常及胃内压降低,胃排空延迟,故糖尿病患者手术后胃瘫发生率高。

精神因素自主神经调剂紊乱,会抑制胃排空,胃呈无力状态而致胃排空障碍。

胃麻痹是外科领域的心身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在该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患者术前对手术的恐惧、过度紧张;术后,专门是胃瘫发生后进入沮丧、失望、无助、忧虑和悲观的心理反映时期,致使胃肠道激素分泌和调剂功能受到阻碍,因手术和住院对自己健康、工作和家庭的不利阻碍而产生心理应激,加重了胃肠交感神经的抑制活动。

其他因素术后吻合口痉挛,水肿等;胆汁反流引发的胆汁反流性胃谈,加重残胃及吻合口的水肿;营养因素:贫血、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酸碱紊乱等;术后利用阻碍胃肠动力方面的药物等。

2临床表现~6d拔除胃管进食流质或改半流质显现上腹胀满、大量呕吐,吐出物为含胆汁胃液及所进食物,呕吐后腹胀减轻;或4~6d胃肠减压引出大量胃液,当实验性夹管或拔除胃管后又显现腹胀、大量呕吐胆汁样胃液。

患者上腹饱满并有少量排便排气,体检腹部无胃型和蠕动波,全腹无压痛,便肠鸣减弱,胃有明显振水音。

腹部X线检查示小肠不扩张,无液气平面;胃造影显示胃呈扩张状态,长时刻无蠕动。

胃镜检查见胃粘膜水肿、充血,长时刻无蠕动和十二指肠肠液反流。

胃瘫医学知识专家讲座

胃瘫医学知识专家讲座

胃瘫医学知识专家讲座
第10页
普通治疗
应给予禁食、胃肠减压等使胃充分休息保守 治疗. 同时给予肠内外营养支持、维持水、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高渗温盐水洗胃,减轻残胃及吻合口水肿
假如患者伴有其它疾患,如糖尿病、甲状腺 功效减退等. 应同时给予治疗
胃瘫医学知识专家讲座
第11页
肠内营养支持不失为一个治疗胃瘫有效 伎俩, 术前与胃管一起将鼻饲管插入胃 中, 术中将此管插入吻合口远端约20cm 处, 或术后胃镜检验时在胃镜帮助下将 鼻饲管插入流出道15-20cm, 用于输注 营养液, 可促进残胃功效恢复, 补充分 够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纠正负氮平衡, 改进机体营养状态。
胃瘫医学知识专家讲座
第16页
手术治疗
绝大部分胃瘫患者经保守治疗能够痊愈
关于再次手术, 普通情况下一旦诊疗明确, 应坚持 主动非手术治疗, 多数病人在3-5周内恢复, 再次 外科手术需慎重。因为胃切除术后残胃排空延迟只 是功效性, 本身并无器质性病变, 过早手术探查往 往不能发觉梗阻原因, 反而使病人受到无须要损伤, 增加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 加重无张力残胃排空障 碍, 延长病程时间。只有上述内科治疗均无显著效 果, 在诊疗上不能完全除外机械性梗阻原因者, 才 考虑再次手术探查。如决定手术治疗, 通常采取全 胃切除术。
胃瘫医学知识专家讲座
第3页
4 术前营养不良病人胃瘫发生率比较高, 营养 较差, 如贫血、低蛋白血症, 术后胃壁及吻 合口水肿较多见。糖尿病是引发胃瘫基础疾 病之一, 这主要是糖尿病可致供给内脏植物 神经病变及自主神经病变, 使胃张力减退、 运动减弱。
5 术前有胃流出道梗阻者较之无梗阻者胃瘫发 生率高。
胃瘫医学知识专家讲座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1)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1)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1)胃大部切除术(也称为胃癌切除术)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但是术后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胃瘫的症状,这会对手术后的康复和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

以下是关于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相关内容:一、胃瘫的定义和原因胃瘫是指胃肠道的一种疾病,术后出现的胃瘫主要是因为手术过程中切除了部分胃肠道组织,导致消化功能下降,进食后食物在消化道内滞留较长时间,引起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二、胃瘫的症状1. 腹胀:由于食物在胃肠道内长时间停留,容易引起积气,导致腹胀。

2. 恶心、呕吐:胃瘫患者食欲不振,进食后容易出现恶心、呕吐。

3. 体重下降:出现胃瘫后,患者的食欲明显下降,易出现体重下降的情况。

4. 腹泻、便秘:胃瘫患者的肠胃功能下降,容易导致便秘或腹泻等肠胃问题。

三、胃瘫的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适当的药物可以促进消化功能,缓解症状。

2. 饮食调节:注意饮食健康、清淡、易消化,减少油腻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3. 肠镜治疗:对于胃瘫患者,可以通过肠道道消除积气、恢复消化功能。

4. 保持良好心态:胃瘫患者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压力和紧张情绪,以促进身体康复。

四、预防胃瘫的措施:1. 术前以及术后注意营养: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

2. 术后及时支持治疗:对于出现胃瘫的患者,要及时进行治疗,积极调节饮食、药物等治疗。

3. 及时康复训练:术后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有利于恢复肠胃功能,提高身体的康复能力。

总之,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是一个需要引起关注的问题。

当我们面临手术选项时,要注意术后可能带来的影响,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并注意做好术后的康复工作。

对于已经出现胃瘫的患者,要及时进行治疗,积极调节饮食、药物等治疗,并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以提高身体的康复能力。

胃切除术后并发征—胃瘫

胃切除术后并发征—胃瘫

胃切除术后并发征—胃瘫经病原学统计,就大多数患者并发胃瘫的病因可分为:糖尿病(29%)、术后并发(13%),原发性(36%)[2]。

而胃切除术后胃瘫的病因及发病机理有多种解释:其主要原因更多的倾向于术中迷走神经损伤和手术本身带来个副作用,其他医源性所致胃瘫的原因有麻醉、镇痛剂;抗胆碱能药物和部分糖尿病用药和其他类肿瘤性疾病等[3]。

1.完整的胃蠕动是由胃底的紧张性收缩、胃窦的位相性收缩和幽门十二指肠的收缩抑制作用构成的[4]。

由于胃大部手术切除了远端胃、幽门,胃的完整性受到破坏,整个消化道内环境改变、紊乱,导致胃蠕动节律失常、胃动过速,产生逆行蠕动波,减弱了残胃的收缩,空肠麻痹或痉挛使食糜传递阻力增加,干扰了残胃及小肠对内容物的清扫运动,致使胃排空失调。

2.手术本身可通过多种途径激活抑制性交感神经反射系统,使胃肠交感神经活动增强。

激活的交感神经纤维不仅可通过抑制胃肠神经丛的兴奋神经元抑制胃动力,还可以通过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儿茶酚胺直接与胃平滑肌细胞膜上的α和β受体结合抑制平滑肌细胞收缩。

3.术前有胃流出道梗阻者较之无梗阻者胃瘫发生率高。

胃炎、胃溃疡等疾病致不同程度的胃功能不佳者,术后胃瘫发病率较高。

胃大部切除术后毕-Ⅱ式吻合较毕-Ⅰ式胃瘫发生率高,这可能是毕-Ⅰ式吻合更符合生理状态,胃肠运动更协调,另外端端吻合较端侧吻合更快地使胃肠动力恢复正常也是因素之一。

4.胃电节律紊乱是胃排空迟缓的重要因素。

研究发现胃电起搏与传导过程主要由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 ICCs)支配,Cajal细胞相当于心脏窦房结的起搏细胞,位于胃体、胃窦部肌壁间隙内,术后胃瘫的发生与胃电传导通路中 ICC 数量减少,结构紊乱及传导功能下降有关[5]。

有学者认为胃切除同时切除了胃大弯侧的胃电起搏点可能也与PGS的发生有关[6]。

5.术后持续镇痛术后2-3 d采用连续硬膜外或静脉麻醉镇痛,其麻醉药可抑制交感神经、兴奋迷走神经。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治疗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治疗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治疗摘要】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诊断与治疗。

方法对1998年8月~2010年1月胃大部切除术后9例患者出现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论胃瘫确诊后可行保守治愈,必要时行空肠造瘘解决营养问题。

【关键词】胃大部切除术胃瘫自1998年8月以来,我院进行胃大部切除术240例,其中术后9例发生了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症状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即胃瘫,行保守治疗,症状缓解,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9例中,男6例,女3例,年龄50~81(平均63岁)。

其中胃癌5例,胃溃疡3例,十二指肠溃疡坏死1例,均行胃大部切除术。

毕Ⅰ式胃大部切除术2例,毕Ⅱ式7例。

发生的平均时间为术后4~12天,均符合胃瘫诊断标准:①经单项或多项检查,提示无胃流出道机械性梗阻;②胃引流量>800ml/d;③无引起胃瘫的基础疾病;④未应用影响平滑肌收缩的药物。

表现为病人上腹饱胀不适、恶心、呕吐,呕吐物多含有胆汁,吐后症状缓解,插胃管后可抽出胃内容物1000~3000ml,经胃肠减压后症状缓解,停止胃肠减压,排空障碍症状又重新出现。

查体可见上腹膨隆,有振水音,但肠鸣音可正常。

2 方法及结果9例均先行保守治疗,包括禁食、持续胃肠减压,3%温盐水洗胃,减轻胃粘膜水肿,促进胃张力及蠕动波恢复。

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补充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加强支持治疗。

全组患者首选胃复安加西沙比利,2例用药无效再加用大剂是红霉素500mg/d静滴,同时辅助针灸,中药治疗,均缓解。

全组7例行保守治愈,2例分别于胃瘫后15~20天行空肠造瘘术,均于术后1周恢复。

3 讨论(1)胃瘫形成原因:主要原因有:a、胃大部切除术后胃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抑制平滑肌细胞收缩;b、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张力低下,丧失了对食糜的研磨功能;c、迷走神经损伤使胃蠕动减弱;d、胆汁返流引起急性返流性胃炎,吻合口水肿糜烂;e、电解质紊乱。

(2)治疗:胃瘫一旦发生,首先要排除机械性梗阻。

腹部手术后胃瘫的诊断与处理

腹部手术后胃瘫的诊断与处理

腹部手术后胃瘫的诊断与处理一、胃瘫的临床表现与诊断胃瘫是腹部手术,尤其是胃癌根治术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是指腹部手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胃瘫一旦发生,常持续数周甚至更长时间,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方法。

病人多于术后数日内停止胃肠减压、进食流质或由流质饮食改为半流质饮食后,出现上腹饱胀不适、恶心、呕吐及顽固性呃逆等症状,一般疼痛不明显,食后吐出大量胃内容物,可含有或不含有胆汁,吐后症状暂时缓解,胃肠减压抽出大量液体,每日1000-3000ml。

胃瘫发生时,小肠及结肠动力功能一般不受影响,故患者可正常肛门排气、排便,体检发现胃振水音。

胃镜检查及胃肠道碘油造影可排除流出道机械性梗阻,核素标记液体胃排空试验提示胃排空延迟。

发病率:国内报道0.47-3.6% ,国外报道5%-24% 。

目前尚无通用的诊断标准,根据文献综合如下:(1)术后7天仍需行胃肠减压,或者终止胃肠减压进食流质饮食或由流质饮食改为半流质饮食后再次出现胃储留症状而需行胃肠减压者。

(2)胃引流量>800ml/d,持续时间超过5天。

(3)经一项或多项检查提示无胃流出道机械性梗阻征象。

( 4 )无明确水、电解质酸碱失衡。

(5)无引起胃排空障碍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胰腺炎、结缔组织疾病等。

(6)未应用影响平滑肌收缩的药物,如654-2、阿托品等Yeo CJ等提出的标准为胃管置放>10天,并具备下列1项:a.移除胃管后呕吐;b.术后第10天仍需使用胃动力药;c.重新置入胃管;d.不能恢复进食或由流食改进固体食物时障碍;或胃管置放少于10天但具备a-d中的2项。

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病人常有持续性上腹饱胀、暧气、反酸及呕吐症状,或于术后数日拔除胃管进食流质或由流质改为半流质后逐渐出现上腹部胀痛不适,随之发生呕吐大量胃内容物,可伴有顽固性呃逆,胃肠减压抽出大量胃液,体格检查可见病人上腹部胀满、压痛,有胃振动水音,中下腹平软无压痛,无肠鸣亢进及气过水声,均应考虑存在胃瘫可能。

胃癌手术后胃瘫原因

胃癌手术后胃瘫原因

胃癌手术后胃瘫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精神因素: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者术前精神处于极度紧张状态,应激反应引起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特
别是激活的交感神经纤维可通过抑制胃肠神经丛的兴奋神经元来抑制胃动力,导致胃肠排空延迟。

2. 手术创伤:如果手术中发生医源性损伤及胃迷走神经损伤,术后可使胃肠交感神经兴奋性明显增强,
影响胃蠕动和排空。

另外,胃切除后胃肠道重建使统一体失去功能,胃内环境改变,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引起消化障碍。

3. 麻醉影响:麻醉可能导致过多空气或氧气吸入胃内,使胃过度膨胀,胃壁肌肉麻痹,术中、术后未做
胃肠减压处理可引起胃瘫发生。

且术后残存麻醉药物直接抑制作用及患者术后早期进食不当,食物中脂肪含量过高引起胃肠激素紊乱都可引起术后胃瘫。

4. 手术破坏消化道内环境:胃大部手术切除远端胃、幽门,胃的完整性受到破坏,整个消化道内环境改
变、紊乱,导致胃蠕动节律失常、胃动过速,产生逆行蠕动波,减弱了残胃的收缩功能,丧失了对食糜的研磨功能。

以上是胃癌手术后胃瘫的一些可能原因,具体情况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如果发生胃瘫,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的治疗和管理。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诊治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诊治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诊治【摘要】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手术后发生胃瘫的原因、诊断及治疗措施。

方法回顾分析近5年来胃大部切除术后手术后发生胃瘫的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临床表现、胃镜检查及胃肠造影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

胃瘫多出现在胃大部切除术后的3~12 d,经综合保守治疗后,胃肠动力可在术后2~8周内恢复正常。

结论综合保守治疗是治疗胃瘫的有效方法,应避免再次手术。

【关键词】胃大部切除术;胃瘫胃瘫又称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unctional delayed gastric emptying,FDGE),是指在手术后出现的一种以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特征的功能性疾病,其特征为胃排空迟缓。

本病多发生于上腹部手术后。

现回顾分析我科近5年胃大部切除术后手术后发生胃瘫的14例临床资料,探讨其发生原因及诊治措施。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9例,女5例;年龄24~78岁,平均48岁。

原发疾病为胃十二指肠溃疡6例,胃癌8例。

均行胃大部切除术。

胃肠重建方式Billroth I式9例,Billroth lI式5例。

6例均在术后3~16 d已排气、排便后停止胃肠减压,拔除胃管恢复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后,出现上腹饱胀,呕吐大量胃内容物伴胆汁,吐后腹胀减轻,但数小时后再次发作。

其中腹胀、呕吐14例,腹部隐痛4例,上腹部压痛5例,肠鸣音减弱4例,胃部振水声阳性11例。

胃肠造影(口服泛影葡胺12例)提示残胃扩张,胃蠕动减弱或消失,造影剂排空延迟,且有滞留现象,无吻合口狭窄。

胃镜检查(7例)提示残胃扩张,无收缩及蠕动,黏膜及吻合口水肿,胃镜头可顺利通过吻合口及输出袢肠段。

胃引流量>800 ml/d,无明显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

2 结果首先消除患者心理因素,具体方法:①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用3%温盐水洗胃,每日2次;②给予全胃肠外营养(TPN),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补充足够的热量、白蛋白、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纠正负氮平衡;③胃复安10 mg,2次/d肌内注射,胃肠动力药物多潘立酮20 mg或西沙必利10 mg经胃管注入,3次/d;④红霉素0.3 g,2次/d;⑤中药及针灸治疗。

胃癌术后胃瘫的治疗与护理!

胃癌术后胃瘫的治疗与护理!

胃瘫为胃癌外科切除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由多多种因素引起,往往切除越彻底,出现的可能性越大,此与迷走神经切断及胃张力改变有关。

随着近年来对此症的认识加深,该并发症的报道及研究较前明显增多。

常发生于术后开始禁食或饮食改变时,胃肠减压可吸出大量胃液,常超过 2000ml/d,同时伴腹胀、胸闷、上腹不适,持续时间可十多日或60天左右,如果胃液颜色改变或量减少,则为病情有恢复迹象,真正好转时病人可自觉胃有突然排空感,引流胃液量明显减少,直至正常进食。

胃瘫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一般认为,外科手术通过多种途径激活了交感神经系统而使胃肠交感神经抑制性活动增强,是产生术后胃瘫的主要原因。

此外,迷走神经的损伤、胃肠道激素分泌和调节功能受到影响以及精神紧张、吻合口水肿,输出袢痉挛水肿、饮食改变及变态反应等也是导致胃瘫发生的可能因素。

报道18例胃部手术后胃瘫,发现胃肠Bill-roth-Ⅱ式吻合发生率较高,分析可能因为该术式改变了胃肠道的生理环境和胃肠道激素的产生机制,大量胆汁返流加重吻合口和残胃粘膜水肿,影响残胃排空功能的恢复,说明消化道的重建方式与胃瘫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胃癌手术后胃瘫症状:胃瘫主要表现为腹胀和呕吐,一般在术后数日拔除胃管进食或由流质改为半流质时出现,呕吐呈溢出性,呕吐物为食物及含有或不含有胆汁的液体。

如术后5-6 d仍有大量胃液自胃管引出、大量呕吐、不能进食,连续观察胃管引流量>800 ml/d,超过10 d 者,可作出胃瘫诊断。

查体可见上腹部胀满,中下腹平坦,肠呜音微弱或消失。

振水音阳性。

辅助检查:应用X线或碘剂动态观察,可发现残胃扩张、无收缩或蠕动极弱,钡剂长时间停留在残胃内,数小时后有极少量钡剂可呈点状或线状缓慢通过吻合口分散在输出肠段内。

胃镜检查可见残胃扩张、无收缩和蠕动、镜头可顺利通过吻合口,输出肠袢无梗阻现象。

胃镜、X线检查、核素标记胃排空测定对胃瘫诊断很有价值。

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护理!首先,根据病人病情和心理状态,及时向其和家属解释胃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影响因素、治疗方法、注意事项和预后等,使家属和病人保持稳定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其次保持病室安静、清洁和舒适,关心、安慰和体谅病人,使其身心处于舒适状态,减少或消除对疾病的顾虑;让病人通过听音乐、看电视来放松,减少呕吐发生的机会;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多与病人交流,给予心理支持,树立病人治疗的信心。

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断、治疗和护理

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断、治疗和护理
2.诊断和治疗
给予4例患者消化道造影检查为蠕动均不同程度减轻或消失,且出现不同程度的造影剂排空延缓、残胃扩张乏力等。给予胃镜检查发现胃内大量潴留,但未见胃液流出道有机械性梗阻现象。
4例患者均采用保守治疗并获得成功,综合治疗措施包括:禁食、持续胃肠减压、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应用促胃动力药物等。
【关键词】胃癌根治术;胃瘫综合征;诊断;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2-0242-02
胃瘫综合征是胃大部切除术后出现的一种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临床主要表现为胃蠕动无力或消失,胃排空迟缓、胃运动功能障碍而导致的胃潴留和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1]。本文对胃癌患者根治术后出现胃瘫综合征的诊断、治疗和临床护理进行探讨。
1.资料
对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因胃癌在我院行胃癌根治术治疗的5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在45~64岁。发生胃瘫4例,男性3例,女性1例。其中1例于第6天停止胃肠减压后出现症状,2例于停止胃肠减压后进流质饮食后出现症状,1例由流质饮食改为半流质饮食后出现。主要症状是出现上腹饱胀不适、呕吐、顽固性呃逆,胃肠减压引流量每日在800ml以上。
3.护理
3.1胃肠减压??
患者半卧位休息,给予禁食和持续胃肠减压,保持胃管引流通畅,防止胃管滑脱、扭曲、堵塞。每日定时冲洗胃管一次,每周更换胃管一次。并观察引流物颜色、性质及量,并严密观察腹胀呕吐等症状的改善情况,做好生活护理。
3.2营养支持?
手术的机械性损伤和大量消化液丢失,使蛋白质,水电解质等的需求量增加。因此营养支持至关重要,严格遵医嘱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和肠蠕动恢复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2],以供给机体需要量和改善肠黏膜的屏障功能[3]。

胃癌手术后胃瘫原因

胃癌手术后胃瘫原因

胃癌手术后胃瘫原因
胃瘫是胃癌手术或其他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胃瘫一旦发生常持续数周甚至更长时间,严重影响患者术后身体康复进程。

胃瘫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原因有多种:
1.手术破坏消化道内环境胃大部手术切除远端胃、幽门,胃的完整性受到破坏,整个消化道内环境改变、紊乱,导致胃蠕动节律失常、胃动过速,产生逆行蠕动波,减弱了残胃的收缩功能,丧失了对食糜的研磨功能。

2.手术激活交感神经纤维手术中可能通过多种途径激活抑制性交感神经反
射系统,使胃肠交感神经活动增强,胃肠动力减弱;激活的交感神经纤维还可通过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儿茶酚胺直接与胃平滑肌细胞膜上的α和β受体结合抑制平滑肌收缩。

迷走神经的损伤导致残胃运动减弱,可影响术后胃张力的恢复,降低胃储存和机械性消化食物的能力。

3.术前营养不良若患者术前营养较差,伴发贫血、低蛋白血症,其术后胃壁及吻合口发生水肿较多见,胃瘫的发生率较高;糖尿病也是引起胃瘫的基础疾病之一,主要因为糖尿病可致供应内脏的植物神经病变及自主神经病变,使胃张力减退、运动减弱。

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诊治分析

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诊治分析

5 3例 患 者 行 胃 大部 切 除 术 ,3 采 取 Blo 5 2 1例 irt I l h
式 吻 合 ,2 32例 采 取 BlohI 吻 合 。 结 果 irt I式 l
术 患者 发 生 胃瘫 综 合 征 3 2例 , 生 率 为 5 8 发 生 胃瘫 综 合 发 . %; 7 征 患 者 均 给 予 保 守 治疗 , 1 采 取 手 术 治 疗 , 无 例 胃肠 减 压 7d  ̄
类 固醇 的下 降 , 这是 因为患者 的电解质 发生紊乱 , 血糖 下降导 致意识模糊 。 本组患者在人院的 2d 3d内病情发生变化 , ~ 病情
将会加重 , 内分泌紊乱 ,C H 和皮 质类 固醇下降 , AT 皮质功能发
生衰退 , 导致血糖 降低 , 从而加重脑 组织损伤 。 因此在 出现丘脑
出血病情加重 时,应考虑 为。 肾上腺皮质发生 功能衰退 的症状 ,
应予尽 快确诊并注射激素类药物 , 以利于病情的恢复 。
参 考 文 献
【 周 晓倩 , 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合并 肾上腺危象 1 . 1 ] 何云. 例叨
西南 军医,0 6 1 ( )2 — 6 2 0 ,0 1 :5 2 .
4 , 均 时 间 为 1 .d 5d 平 56 。经保 守治 疗 1  ̄ 1d 愈 , 均 治 疗 5d 6 痊 平
现排气或排 便 , 胃肠 道功能恢复 , 进食后 出现恶心 、 呕吐 , 呕吐 物为大量 胃内容 物 , 腹部饱胀 、 呕吐后症状有所缓解 , 胃肠减 经 压可以引流出 80 250mL胃液 。体检可见 上腹部饱满 , 0 ~ 0 按压 不适 , 明显 的压痛 、 无 反跳 痛 , 闻及振水音 , 鸣音减弱或消失 ; 肠
空延缓 , 胃蠕动减弱或消失。 1 诊断 胃大部 切除术后 , . 3 胃肠 道功能恢复 , 复出现 胃 潴 留症状 , 腹胀 、 呕吐 , 胃肠减压可 以引流出大量 胃液 , 鸣音 肠

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中药治疗药方

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中药治疗药方

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中药治疗药方解析: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 , PGS )是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表现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是一种非机械性的梗阻,多见于腹部手术(尤其是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率为0 . 47 % — 28 %。

病因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的机制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 近端胃切除时,迷走神经被切断,位于胃大弯中上1 / 3 的胃蠕动的“起搏点”被切除,使胃的正常蠕动和排空受到抑制。

② 远端胃切除时,切除了分泌胃泌素、胃动素等兴奋性激素的部位,残胃排空功能减退。

③ 胃肠道重建使胃的正常生理解剖结构破坏,可诱发PGS 。

④迷走神经损伤、手术应激、精神紧张、糖尿病等可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一方面可抑制胃肠神经丛,另一方面由于儿茶酚胺的释放,可抑制平滑肌收缩,使胃排空延迟。

⑤ 手术时间过长,脏器暴露过久,胃壁组织挫伤,吻合技术欠佳,缝合线反应等均可引起胃壁及腹膜炎症、水肿、粘连等,从而影响其动力。

⑥ 手术前后情绪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均可能影响胃肠道功能,导致胃排空障碍。

PGS 发生后,会给患者和家属带来很大的痛苦、焦虑和经济负担,但最终预后尚好。

对术前已经具有高龄、糖尿病、幽门梗阻等高危因素的患者,术中或术后应尽量避免再添加其他危险因素。

术中尽量采用毕I 式胃肠吻合;尽可能缩短手术及麻醉时间;术后避免使用自控性镇痛泵;围手术期积极纠正低蛋白血症和电解质紊乱,控制血糖;术前做好心理辅导,消除紧张焦虑及恐惧心理;术后限制补液,积极营养支持,注意补充胶体,避免胃肠道水肿等。

以期减少PGS 的发生。

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及必要的辅助检查,胃瘫的诊断并不困难.一般符合下列特点即可做出诊断。

① 症状多发生在术后第6 ? 12 天。

② 上腹部饱胀,呕吐胃内容物,呕吐后暂时缓解,但稍后又发生呕吐。

③ 呕吐但不伴腹痛,肠鸣音减弱。

胃部分切除术后胃瘫的诊治体会

胃部分切除术后胃瘫的诊治体会

胃部分切除术后胃瘫的诊治体会胃部分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胃癌、胃溃疡等胃部疾病的手术。

然而,手术后可能出现胃瘫,对患者的恢复和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

本文将从临床实践中的经验出发,探讨胃部分切除术后胃瘫的诊治体会。

一、胃部分切除术后胃瘫的症状表现胃瘫是指胃肠道的运动功能受损,导致胃肠蠕动减弱或消失,使食物无法正常通过,出现胃胀、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胃部分切除术后胃瘫的症状表现主要包括:1.食欲减退或丧失:患者常常感到饥饿,但食物一旦进入胃内就会感到不适,甚至呕吐。

2.胃胀:患者感到胃部充满气体和液体,胃腔内的食物无法正常消化。

3.恶心和呕吐:患者常常感到恶心和呕吐,尤其是在进食后。

4.体重下降:由于食欲减退和消化不良,患者的体重会出现下降。

二、影响胃部分切除术后胃瘫的因素胃部分切除术后胃瘫的发生与手术的方式、术后护理、患者自身的身体状况等因素有关。

具体包括:1.手术方式:胃大部分切除术、胃次全切除术等手术方式与胃瘫的发生率有关。

2.术后护理:术后早期的胃肠道保护和饮食管理以及术后康复治疗等因素也会影响胃瘫的发生。

3.患者自身身体状况: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营养状况等也会影响胃瘫的发生率。

三、胃部分切除术后胃瘫的诊断方法胃部分切除术后胃瘫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以及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常见的诊断方法包括: 1.症状和体征:对患者的食欲、胃胀、恶心、呕吐等症状进行详细询问和观察。

2.临床检查:通过腹部触诊、听诊和排空试验等方法检查胃肠道的蠕动情况。

3.实验室检查:通过血清胃肠动力素、胃泌素、胆囊收缩素等指标检查胃肠道的运动功能。

四、胃部分切除术后胃瘫的治疗方法胃部分切除术后胃瘫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治疗。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1.药物治疗:通过促进胃肠道蠕动的药物、改善胃肠道消化功能的药物等进行治疗。

2.营养支持:通过调整饮食和营养支持等方法,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和能量消耗平衡。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相关原因及治疗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相关原因及治疗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相关原因及治疗摘要】目的:对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对应治疗措施。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38例,将其中14例术后胃瘫患者作为A组,将另外24例患者作为B组,对A、B组患者相关临床治疗进行比较,并进行治疗。

结果:术后出现胃瘫与患者年龄、手术因素、基础疾病、心理状态、术后不良饮食等明显相关(P<0.05),和患者性别、病因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在进行胃大部切除手术后,患者发生胃瘫受患者年龄、伴随疾病、心理应激因素、术后不良饮食习惯等影响,需要相应的护理治疗。

【关键词】胃大部切除术;胃瘫;相关因素【中图分类号】R65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1-0255-02胃瘫(gastroparesis)主要是在患者进行胃大部切除术后出现的常见并发症,是在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性因素引起的主要为胃排空障碍为主要表现的胃动力紊乱综合症,该症状可以维持数周甚至是更长时间,由于胃瘫的影响因素较多,所以治疗困难[1-3]。

本文选取了38例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对导致胃瘫的相关原因进行分析,讨论护理治疗措施,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近20年在我院进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当中在术后出现胃瘫的14例患者为A组,其他24例为B组。

其中,男性26例,女性12例;年龄46~71岁,平均年龄(58.2±13.7)岁;伴随疾病:28例有恶性肿瘤,10例是良性疾病;采用BillrothⅠ吻合术的有22例,BillrothⅡ吻合术的有16例。

1.2 分析方法对A组和B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对比两组患者在性别、病因、年龄、手术方法及时间、合并疾病、心理应激反应、术后不良饮食习惯间等的差异,进行分析。

1.3 治疗方法(1)常规治疗,禁食、禁饮,进行胃肠减压治疗,以3%的温生理盐水来洗胃,从而减轻患者胃粘膜、肠道等水肿,恢复胃肠蠕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原因与诊治
目前,胃瘫综合征(PGS)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其病生理发生机制可能与以下几点有关:①胃壁完整性缺失;②切除胃电起搏点后造成胃cajal细胞数量的减少;③手术治疗过程影响了胃的正常功能;④治疗过程中损伤胃迷走神经;⑤阿片类药物在麻醉使用过程中影响胃排空作用.
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病因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点:①近端胃切除时,迷走神经被切断,位于胃大弯中上1 / 3 的胃蠕动的“起搏点”被切除,使胃的正常蠕动和排空受到抑制。

②远端胃切除时,切除了分泌胃泌素、胃动素等兴奋性激素的部位,残胃排空功能减退。

③胃肠道重建使胃的正常生理解剖结构破坏,可诱发PGS 。

④迷走神经损伤、手术应激、精神紧张、糖尿病等可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一方面可抑制胃肠神经丛,另一方面由于儿茶酚胺的释放,可抑制平滑肌收缩,使胃排空延迟。

⑤手术时间过长,脏器暴露过久,胃壁组织挫伤,吻合技术欠佳,缝合线反应等均可引起胃壁及腹膜炎症、水肿、粘连等,从而影响其动力。

⑥手术前后情绪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均可能影响胃肠道功能,导致胃排空障碍。

PGS 发生后,会给患者和家属带来很大的痛苦、焦虑和经济负担,但最终预后尚好。

对术前已经具有高龄、糖尿病、幽门梗阻等高危因素的患者,术中或术后应尽量避免再添加其他危险因素。

术中尽量采用毕I 式胃肠吻合;尽可能缩短手术及麻醉时间;术后避免使用自控性镇痛泵;围手术期积极纠正低蛋白血症和电解质紊乱,控制血糖;术前做好心理辅导,消除紧张焦虑及恐惧心理;术后限制补液,积极营养支持,注意补充胶体,避免胃肠道水肿等。

以期减少PGS 的发生。

那么术后胃瘫的诊断并不困难.一般符合下列特点即可做出诊断。

①症状多发生在术后第6 - 12 天。

②上腹部饱胀,呕吐胃内容物,呕吐后暂时缓解,但稍后又发生呕吐。

③呕吐但不伴腹痛,肠鸣音减弱。

④再次胃肠减压后,症状消失,但停止胃肠减压后症状又出现。

胃瘫属于动力性梗阻,需要与机械性胃排空障碍进行鉴别,两者鉴别要点如下。

①机械性梗阻症状较重,胃液引流量多且不含胆汁;动力性梗阻症状较轻,胃液引流量略少,可含有胆汁。

②钡餐检查,若梗阻部位不在幽门或胃肠吻合口处,则基本可以断定为机械性梗阻;若梗
阻部位在幽门,或造影剂虽可通过胃肠吻合口,但胃内残留较多,且看不到明显的胃蠕动波,则动力性梗阻的可能性较大。

③胃镜检查,可明确吻合口是否有机械性梗阻。

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宜采用以下方法非手术治疗。

①心理治疗。

由于胃瘫发生后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长期留置胃管造成的不适,各种检查带来的痛苦,这些都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应进行心理治疗,使其消除顾虑及紧张情绪,主动配合治疗。

②禁食、持续胃肠减压,温生理盐水洗胃,以消除胃猫膜及吻合口水肿及胃痉挛。

③可用甲氧抓普胺、多潘立酮、莫沙必利、小剂量红霉素等促胃动力药物,但由于受禁食的限制,使用不太方便。

④加强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纠正低蛋白血症,保证足够的热量、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如果治疗超过3 周,可置人肠内营养管,24h 持续均匀低流量输注,既能保证足够的营养,又能保证胃动力药品及时有效的使用。

⑤通过微量泵持续运用迷走神经兴奋剂,可用于治疗术后胃瘫。

胃瘫综合征多属于功能性病变,其演变和转归具有自限性,只要及时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胃肠减压,加强营养支持等,一般均可治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